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01
P66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1496—2017
普通干線公路設計指南
2017-12-06布2018-03-06實施
河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41/T1496—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基本規(guī)定.........................................................................................................................................................1
3總體設計.........................................................................................................................................................2
4橫斷面布置.....................................................................................................................................................3
5路線.................................................................................................................................................................9
6路基工程.........................................................................................................................................................9
7排水工程.......................................................................................................................................................10
8防護工程.......................................................................................................................................................11
9路面工程.......................................................................................................................................................12
10橋涵及交叉結構物.....................................................................................................................................13
11隧道工程.....................................................................................................................................................15
12交叉工程.....................................................................................................................................................17
13交通標志.....................................................................................................................................................19
14綠化工程.....................................................................................................................................................20
15沿線設施.....................................................................................................................................................21
16交通機電工程.............................................................................................................................................23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服務(停車)區(qū)選址報告.......................................................................................25
附錄B(資料性附錄)不同生態(tài)區(qū)域使用植物...........................................................................................26
I
DB41/T1496—2017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杜戰(zhàn)軍、王世杰、湯意、李斐然、金晨光、李昕、柴嘯龍。
本標準參加起草人:王衛(wèi)中、阮飛鵬、曹豫濤、柴玉卿、孫志欣、楊博、楊勝、李峰偉、岳軍委、
李進勇、常亞洲、王宏偉、張棟、李明、張軍偉、李清泉、梁營力、王忞俁、張興達、張家祥。
II
DB41/T1496—2017
普通干線公路設計指南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普通干線公路設計的基本規(guī)定、總體設計、路線,和路基、路面、排水、防護、橋梁涵
洞、隧道、交叉、綠化、交通機電等工程及交通標志的設計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普通國道、省道公路的新建和改(擴)建工程的勘察設計。以公路項目立項的城際快速
通道、城市組團之間的聯(lián)絡道路、城鎮(zhèn)化社區(qū)道路也可參照執(zhí)行。
2基本規(guī)定
2.1技術等級
普通干線公路技術等級選用應根據(jù)路網(wǎng)規(guī)劃、公路功能、交通量,并結合建設條件論證確定,同時應
遵循下列原則:
a)作為次要干線公路的國道應選用一級公路,交通量較小,受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時,經(jīng)論證局
部路段可選用二級公路;
b)作為次要干線公路的省道宜選用一級公路,受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時,可選用二級公路;
c)作為集散公路的國道、省道應選用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受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時,作為次要
集散的省道經(jīng)論證可采用三級公路。
2.2交通量
城市組團之間的聯(lián)絡道路、城市出入口道路方向不均勻系數(shù)和設計小時交通量系數(shù)應有相應的分析和
論證。
2.3設計速度
設計速度的選用應根據(jù)道路功能和技術等級,結合地形、工程經(jīng)濟、預期的運行速度和沿線土地利用
性質等因素綜合論證確定。并應遵循下列原則:
a)作為干線的一級公路,平原微丘區(qū)路段宜采用100km/h,過城鎮(zhèn)路段交叉道路密集時,可采用80
km/h;山嶺重丘區(qū)路段宜采用80km/h,特殊困難路段且因新建工程可能誘發(fā)工程地質病害時,經(jīng)
論證可采用60km/h,但長度不宜大于15km,或僅限于相鄰兩互通式立交之間的路段;
b)作為集散的一級公路應采用80km/h,受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可采用60km/h;
c)作為干線的二級公路宜采用80km/h,受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可采用60km/h;
d)作為集散的二級公路應采用60km/h,受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經(jīng)論證局部路段可采用40
km/h;
e)改(擴)建普通干線公路應不小于原設計速度,且符合a)~d)原則。
3總體設計
1
DB41/T1496—2017
3.1干線公路應做好總體設計,滿足公路使用功能、質量、安全、環(huán)保、節(jié)約的要求,同時與項目自然環(huán)
境、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相和諧;使主體工程、安全設施、服務設施、管理設施,以及主體工程各專業(yè)間相互
協(xié)調配套,充分發(fā)揮各自功能和項目總體功能。
3.2各專業(yè)設計方案應充分比選,根據(jù)設計使用年限綜合考慮建設、養(yǎng)護、管理等成本效益和安全、環(huán)保、
運營等社會效益,選用綜合效益最佳方案。
3.3穿越或臨近城鎮(zhèn)非機動車、行人密集路段應考慮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需求,可根據(jù)交通組成情況設
置非機車道和人行道。
3.4以公路項目立項的城市組團之間的聯(lián)絡道路、城市出入口道路、城鎮(zhèn)化社區(qū)道路應根據(jù)道路的使用功
能和城鎮(zhèn)規(guī)劃確定道路的橫斷面形式,明確公路工程與市政工程的界面劃分與銜接。
3.5應充分重視安全設計,特別是下列路段:
a)運行速度大于設計速度的路段,視距、安全設施等宜滿足運行速度的要求;
b)在長直線、長大下坡,以及隧道進出口、易結冰或較大橫風的橋梁、多霧等特殊路段應采取路側、
路面等警示和誘導措施;
c)位于連續(xù)長大下坡路段的服務區(qū)或停車區(qū),應設置降溫池、加水站、車況檢查區(qū)等安全服務設施;
d)當設計階段進行第三方安全性評價時,設計文件應論述安全性評價結論的執(zhí)行情況。
3.6初步設計階段應編制服務(停車)區(qū)的選址報告。服務(停車)區(qū)的設置與選址應在對項目區(qū)域路網(wǎng)
服務設施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沿線城鎮(zhèn)、路網(wǎng)、人文景觀、旅游區(qū)分布和規(guī)劃情況,以及地形、地物
和供水、供電等建設條件綜合確定。選址報告的主要內容見附錄A。
3.7管理站區(qū)、養(yǎng)護工區(qū)選址與設施設置應征求管理單位意見,結合管理模式,在對項目區(qū)域路網(wǎng)管理設
施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選定。
3.8對被交道路的改移和歸并,應結合實際充分研究,采用合理可行的技術標準和設計方案。被交道路的
改移應征得主管單位的同意。
3.9干線公路改(擴)建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a)應對原路進行系統(tǒng)的勘察和檢測,收集原路歷年的管養(yǎng)資料和交通事故資料,在對原路進行符合
性評價和安全性評價的基礎上,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原路的工程缺陷和交通安全隱患;
b)平原區(qū)路段宜采用雙側整體加寬,盡可能避免短距離的同向分離;山嶺重丘區(qū)路段應綜合研究論
證原路狀況、建設難易程度、現(xiàn)有設施和資源的可利用程度、拼接加寬結構的安全性、工程實施
對原路及區(qū)域交通的影響,以及改(擴)建實施后的運營安全等因素,合理采用改(擴)建方案;
c)應充分利用原路,設計應明確拆除材料的利用方案;
d)應作保通方案設計,需要分流繞行時,應評估分流路線的通行能力,如需要對分流路線進行維護,
應將維護費用納入工程概算。
3.10樹立品質工程和綠色公路理念,做好環(huán)境、生態(tài)的保護和恢復,積極采用節(jié)能、環(huán)保設備。
4橫斷面布置
4.1一級公路
4.1.1整體式路基
4.1.1.1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設計速度100km/h一般路段路基寬度41.00m;設計速度80km/h一
般路段路基寬度40.50m,見圖1。
2
DB41/T1496—2017
單位為米
41.00(40.50)
0.75(0.50)0.75(0.50)0.50
0.753.004×3.752.004×3.752.500.75
中央分隔帶
土路肩硬路肩路緣帶路緣帶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行車道行車道
注1:括號外數(shù)據(jù)適用于100km/h一般路段,括號內數(shù)據(jù)適用于80km/h一般路段;
注2:內側車道(內側第1、2車道)僅限小客車通行時,其車道寬度可采用3.50m。
圖1雙向八車道一級公路標準橫斷面
4.1.1.2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速度100km/h一般路段路基寬度33.50m,設計速度80km/h一
般路段路基寬度33.00m,見圖2。
單位為米
33.50(33.00)
0.75(0.50)0.75(0.50)0.50
0.753.003×3.752.003×3.752.500.75
中央分隔帶
路緣帶
路緣帶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土路肩硬路肩
行車道行車道
注:括號外數(shù)據(jù)適用于100km/h一般路段,括號內數(shù)據(jù)適用于80km/h一般路段。
圖2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橫斷面
4.1.1.3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設計速度100km/h一般路段路基寬度26.00m;設計速度80km/h一
般路段路基寬度25.50m,見圖3。
單位為米
26.00(25.50)
0.75(0.50)0.75(0.50)0.50
0.753.002×3.752.002×3.752.500.75
中央分隔帶
路緣帶土路肩
土路肩硬路肩路緣帶路緣帶硬路肩
行車道行車道
注:括號外數(shù)據(jù)適用于100km/h一般路段,括號內數(shù)據(jù)適用于80km/h一般路段。
圖3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橫斷面(中分帶寬2.00m)
3
DB41/T1496—2017
當中央分隔帶不需要設置管線設施,并設置混凝土護欄時,經(jīng)論證中央分隔帶寬度可采用1.00m,見
圖4。
單位為米
25.00(24.50)
0.75(0.50)0.75(0.50)0.50
0.753.002×3.751.002×3.752.500.75
中央分隔帶
土路肩硬路肩路緣帶路緣帶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行車道行車道
注:括號外數(shù)據(jù)適用于100km/h一般路段,括號內數(shù)據(jù)適用于80km/h一般路段。
圖4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橫斷面(中分帶寬1.00m)
山嶺區(qū)集散功能一級公路,受地形、地質等條件限制,經(jīng)論證可采用路基寬度21.50m的斷面,見圖5。
單位為米
21.50
0.500.500.50
0.751.502×3.751.002×3.751.000.75
中央分隔帶
路緣帶路緣帶
土路肩硬路肩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行車道行車道
圖5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橫斷面(山嶺區(qū)集散功能)
4.1.2分離式路基
采用分離式斷面時,應設置左側硬路肩,其寬度不應小于表1的規(guī)定值。左側硬路肩寬度包含左側路緣
帶寬度。
表1分離式斷面一級公路左側路肩寬度
設計速度(km/h)1008060
左側硬路肩寬度(m)1.000.750.75
左側土路肩寬度(m)0.750.750.50
4.1.3右側硬路肩寬度
4
DB41/T1496—2017
一級公路右側硬路肩寬度應符合表2規(guī)定,并應符合下列原則:
a)建設條件特殊受限時,經(jīng)論證可局部壓縮硬路肩寬度,硬路肩最小值見表2,同時應妥善處理好非
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需求;
b)干線一級公路硬路肩寬度小于2.50m時,應設置緊急停車帶。緊急停車帶寬度應為3.50m,有效
長度不應小于40m,間距不宜大于500m;
c)壓縮硬路肩的路段應進行安全性評價,并根據(jù)評價結果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表2一級公路硬路肩寬度
設計速度(km/h)10080(干線功能)80(集散功能)60
右側硬路肩寬度一般值(m)3.003.003.00(1.50)1.50
右側硬路肩寬度最小值(m)1.501.500.750.75
注:設計速度80km/h的集散功能一級公路,山區(qū)建設條件困難時,經(jīng)論證可采用括號內數(shù)值。
4.1.4過城鎮(zhèn)路段、城市組團之間的聯(lián)絡道路
一級公路過城鎮(zhèn)路段以及以公路項目立項的城市組團之間的聯(lián)絡道路應遵循下列原則:
a)設計速度不宜大于80km/h;
b)宜考慮非機動車和行人等的交通需求,可根據(jù)交通組成情況設置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非機動車
道路面寬度(含兩側路緣帶寬度)單向通行時不宜小于3.50m,雙向通行時不宜小于4.50m,人
行道寬度不應小于2.00m,見圖6;
c)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宜設置1.50m寬側分帶,側分帶寬度可根據(jù)設施帶實際寬度確定;
d)當單向機動車車道數(shù)大于等于3,內側車道(內側第1、2車道)僅限小客車通行時,其車道寬度
可采用3.50m。
單位為米
3.50(4.50)0.500.500.500.503.50(4.50)
2.00
1.50n×3.752.00n×3.751.502.00
中央分隔帶
非機動車道路緣帶路緣帶非機動車道
側分帶路緣帶路緣帶側分帶
行車道行車道
注:圖中n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4
圖6過城鎮(zhèn)路段標準橫斷面
4.2二級公路
4.2.1一般路段
4.2.1.1設計速度80km/h一般情況下路基寬度宜采用12.00m,見圖7。非機動車和行人較多時可采用
15.00m,見圖8。
5
DB41/T1496—2017
單位為米
12.00
0.501.00
0.751.503.753.750.75
土路肩硬路肩行車道行車道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圖7設計速度80km/h二級公路(一般情況)標準橫斷面
單位為米
15.00
0.50
0.753.003.753.752.500.75
土路肩硬路肩行車道行車道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圖8設計速度80km/h二級公路(非機動車和行人較多時)標準橫斷面
4.2.1.2設計速度60km/h一般情況路基寬度宜采用10.00m,見圖9。當建設條件允許時可采用
12.00m,見圖10。
單位為米
10.00
0.753.503.500.750.75
0.75
土路肩硬路肩行車道行車道硬路肩土路肩
圖9設計速度60km/h二級公路(10.00m寬)標準橫斷面
6
DB41/T1496—2017
單位為米
12.00
0.50
0.751.503.753.751.000.75
土路肩硬路肩行車道行車道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圖10設計速度60km/h二級公路(12.00m寬)標準橫斷面
4.2.2慢行車輛較多路段
二級公路慢行車輛較多路段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a)二級公路慢行車輛較多時,可根據(jù)需要采用加寬硬路肩的方式設置慢車道,慢車道寬度3.50m,
見圖11;
單位為米
16.00(15.50)
0.753.503.75(3.50)3.75(3.50)3.000.75
0.50
土路肩慢車道
行車道行車道路緣帶硬路肩土路肩
圖11設置慢車道的二級公路標準橫斷面
b)設置慢車道的路段,行車道與慢車道之間應施劃實線,見圖12。
圖12設置慢車道二級公路的車道劃分
4.2.3過城鎮(zhèn)路段、城鎮(zhèn)化社區(qū)道路
二級公路過城鎮(zhèn)路段和以公路項目立項的城鎮(zhèn)化社區(qū)道路應遵循下列原則:
7
DB41/T1496—2017
a)宜雙側各增加一個機動車道。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應設置側分帶,側分帶寬度根據(jù)隔離設
施和市政設施布設需要可采用0.50m(見圖13a)或1.50m寬(見圖13b);非機動車道路面寬
度(含兩側路緣帶寬度)單向通行時不宜小于3.50m,雙向通行時不宜小于4.50m,人行道寬度
不應小于2.00m,見圖13;
b)運行限速不應大于60km/h,過城鎮(zhèn)路段行車道寬度宜與兩端路段行車道寬度一致。
單位為米
0.500.500.500.500.50
2.003.50(4.50)2×3.50(3.75)2×3.50(3.75)3.50(4.50)2.00
非非
機側路雙路側機
行車道行車道
動分緣黃緣分動
車帶帶線帶帶車
道道
a)側分帶寬0.5m
單位為米
0.500.500.50
2.003.50(4.50)1.502×3.50(3.75)2×3.50(3.75)1.503.50(4.50)2.00
非非
路側
機側路雙機
緣分
動分緣行車道黃行車道動
帶帶
車帶帶線車
道道
b)側分帶寬1.5m
注:當機動車交通量較大或兼具城市主干路功能時,應設置中間分隔設施。
圖13過城鎮(zhèn)路段二級公路標準橫斷面
5路線
5.1宜選用超高橫坡不大于4%的平曲線半徑,超高橫坡宜滿足運行速度的要求,最大超高橫坡應控制在
6%以內。
5.2大橋及特大橋縱坡不宜大于3.5%。
5.3過城市規(guī)劃區(qū)路段的平面線位和道路標高應符合城市規(guī)劃要求。
5.4設置有非機動車道的城鎮(zhèn)路段,非機動車道縱坡宜小于2.5%,當大于或等于2.5%時,縱坡最大坡長
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
表3非機動車最大坡長
縱坡(%)3.53.02.5
自行車150200300
最大坡長(m)
三輪車-100150
8
DB41/T1496—2017
5.5一般情況下,道路縱坡應不小于0.3%,以利路面排水。當條件受限,道路縱坡小于0.3%時,路面應
采用分散式排水。
5.6改(擴)建工程應遵循下列規(guī)定:
a)原路平、縱面線形符合原設計規(guī)范、不滿足現(xiàn)行規(guī)范的路段,經(jīng)安全評價并完善交通工程設施后
滿足行車安全時,可利用原有平、縱面線形;
b)原路設置有中央分隔帶時,應對原路兩幅分別進行縱斷面擬合和縱斷面設計;
c)為充分利用老路,可適當降低規(guī)范規(guī)定的最小坡長要求,但應滿足規(guī)范規(guī)定的最小豎曲線長度;
當因路基段加鋪需要在橋頭設置漸變段時,漸變段坡差不宜大于1/1000,且漸變段長度不宜小于
50m。
6路基工程
6.1路基設計
6.1.1當原地面橫坡陡于1:2.5,和沿崖、河、塘臨空面高的路段,應驗算路基沿基底及基底軟弱層滑動
的穩(wěn)定性。
6.1.2填土路基上路床范圍內應進行摻灰(或水泥)處理,下路床和路堤范圍應視填料性質通過試驗確定。
6.1.3路基填高小于20m時,邊坡宜采用折線形式,大于20m時宜采用階梯形式;挖方路塹邊坡應采用
階梯形式,邊坡平臺寬度不宜小于2m,一般土質路塹邊坡分級高度不宜大于8m,膨脹土路塹邊坡分級高
度不宜大于6m,石質邊坡分級高度應結合巖性和層理分布具體確定。
6.1.4填高小于2m,連續(xù)長度較長且排水順暢路段,當土地條件允許時,可考慮采用緩于1:3.5的流線
型緩坡,并配合使用淺碟形邊溝,以利于行車安全和景觀。
6.1.5直立性較好的非自重濕陷性黃土路塹邊坡應采用1:0.3~1:0.5的陡邊坡,挖方較深的自重濕陷性
黃土邊坡應進行工點勘察與設計。
6.1.6對陡坡路基、挖方高邊坡、滑坡地區(qū)的路基,應提出對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監(jiān)測要求。
6.2特殊地基處理
6.2.1不良地質路段的地基應進行必要處理。
6.2.2當橋頭地基采用復合地基等措施處理時,處理段路基與一般路基之間應設置過渡段,橋頭處理段長
度和過渡段長度宜分別為2倍路基填土高度。
6.2.3濕陷性黃土地基宜采用強夯、灰土擠密樁、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等方法處理。
6.2.4軟弱土層厚度均勻且含水量較大的粘性土及淤泥質土等地基,宜采用塑料排水板、加固土樁、CFG
樁處理。
6.2.5含水量大的粉土、粉砂土地基,宜采用天然砂礫、碎石墊層、碎石樁并結合超載預壓措施加速地基
排水固結,或采用加固土樁、CFG樁等方法處理。
6.2.6地下水位較高的軟弱粉土、粉砂土地基不宜采用振動成樁工藝。
6.3改(擴)建工程
6.3.1應收集原路基的設計、施工、養(yǎng)護等資料,查明路基填料、含水量、強度及防護、排水設施的使用
狀況和穩(wěn)定狀態(tài),并分析評價改(擴)建對原路基穩(wěn)定性的影響。
6.3.2升級改建項目應對原有路基標高進行復核,確保滿足水文要求。
6.3.3地基處理宜采用原路基成熟的處理形式。
6.3.4整體拼寬路基處理不宜采用排水固結、強夯等對原路基穩(wěn)定影響較大的方法。
9
DB41/T1496—2017
6.3.5路基搭接施工時,應由下至上按照清表-開挖臺階-填筑路基的順序逐級進行,不得一次性全坡面清
表。
6.3.6新、原路基搭接的臺階寬度一般不宜小于1.0m,坡腳處臺階寬度不宜小于1.5m;土石方計算時
應包括邊坡臺階開挖和填筑的數(shù)量。
6.3.7加寬路堤采用細粒土填筑時應加強路基內部排水設計。
6.3.8既有擋土墻路基拼接時,上部支擋結構物應拆除,拆除高度宜低于路床底面;剩余未拆除部分不應
對新的路面結構層受力變形產生不利影響,并應對下部路基填料和拼接工藝提出相應要求。
6.3.9路基拼接時,應控制新老路基之間的差異沉降,原有路基與拓寬路基的路拱橫坡度的工后增大值應
不大于0.5%,并應對路基總沉降量進行控制。
6.3.10整體加寬的高路堤或陡坡路堤,除驗算整體穩(wěn)定性外,還應對加寬部分路基進行穩(wěn)定性驗算,驗
算方法宜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安全系數(shù)不應小于1.3。
7排水工程
7.1排水系統(tǒng)總體設計
7.1.1路基排水設施應和橋梁、隧道等排水設施相順接;服務及管理設施場地應與主體工程一并進行綜合
排水設計。
7.1.2邊溝、排水溝、截水溝應進行拉坡設計;邊溝、截水溝、急流槽(管)等永久性排水構造物施工前,
應現(xiàn)場確認場地條件與設計時是否一致,必要時進行調整。
7.2路面表面排水
7.2.1排水方式的選擇應結合防護型式綜合確定。粉土、粉砂土路堤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粘土路堤可采
用分散排水方式。
7.2.2縱坡小于1.5%的路段的急流槽進水口可采用對稱式喇叭型式,其它路段應采用非對稱式喇叭型式。
7.3一級公路中央分隔帶排水
7.3.1當中央分隔帶未采用鋪面封閉時,一般路段宜采用縱向碎石盲溝+橫向排水管方案;排水量較大、
橫向排水管設置困難時,可采用縱向混凝土暗溝方案。
7.3.2反向凹形豎曲線底部應設置橫向排水管,排水管設置困難時,應對中央分隔帶進行封水處理。
7.3.3超高路段縱向盲溝水應就近導入集水井中。
7.3.4超高路段縱向集水溝不應侵占左側行車道邊緣標線范圍。
7.3.5一般超高路段橫向排水管出口宜布設在超高外側,低填及路塹段可布置在超高內側。
7.4坡面排水
平原區(qū)排水困難路段,可適當增大邊溝尺寸,分段積水蒸發(fā),盡可能少設蒸發(fā)池。如設置蒸發(fā)池,應
在蒸發(fā)池周邊增設隔離設施,避免人員進入。
7.5改(擴)建工程
7.5.1應對原路基排水設施進行全面、系統(tǒng)地調查、評價,充分吸取原排水方式的經(jīng)驗和教訓。
7.5.2一級公路原路基未設置中央分隔帶排水設施導致路基含水量高、病害嚴重的路段,應增設排水設施。
7.5.3一級公路單側整體加寬老路采用原雙向路拱時,應在新中央分隔帶內設置縱向排水設施,并通過設
置于新路的橫向排水設施排出路外。
10
DB41/T1496—2017
8防護工程
8.1填土路基邊坡防護
8.1.1粘性土邊坡高度不大于5m、粉性土邊坡高度不大于4m時,應以植物防護為主。
8.1.2粘性土邊坡高度大于5m、粉性土邊坡高度大于4m時,宜采用植物防護與圬工骨架相結合的形式。
8.2路塹防護
8.2.1一般土質邊坡高度不大于4m時,應以植物防護為主;邊坡高度大于4m時,宜采用植物防護與圬
工骨架相結合的形式。
8.2.2采用圬工防護的路段,宜在碎落臺種植藤蔓植物。
8.2.3黃土路塹邊坡坡腳宜設置漿砌片石護腳墻。
8.2.4挖方路塹段跨線橋下邊坡不宜采用漿砌片石等大面積圬工防護,宜采用植物或圬工骨架內植草灌防
護。
8.2.5路塹邊坡平臺排水溝及塹頂截水溝應做好防滲水設計。
8.2.6膨脹性(巖)土挖方邊坡、或采用錨桿(索)加固的邊坡,應開挖一級防護一級,并須做好施工期
間的臨時防護和排水措施。
8.3檢查步梯
路基邊坡應結合防護、排水工程設置檢查步梯,間距不宜大于200m,且每個挖方段落不應少于1處。
8.4改(擴)建工程
改(擴)建拆除的漿砌片石等圬工材料,應視情況予以再利用。
9路面工程
9.1路面材料
9.1.1水泥穩(wěn)定碎石混合料應通過試驗和調查確定合理的配合比,試件成型應采用振動成型方法,以合理
控制水泥劑量。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的水泥劑量一般為3%~5%,當達不到強度要求時應調整級配,水泥的最大
劑量不應超過5.5%。
9.1.2對于道路新材料、新工藝,如橡膠瀝青混合料、溫拌瀝青混合料、雙層攤鋪技術等,應遵循積極推
廣、合理應用的原則,總結經(jīng)驗、科學選用。
9.2路面結構
9.2.1長大縱坡路段應采取添加抗車轍劑、級配優(yōu)化和結構優(yōu)化等措施,進行特殊設計。
9.2.2信號燈控制路口路段,當重載交通較多時,宜采取添加抗車轍劑、級配優(yōu)化和結構優(yōu)化等措施,進
行特殊設計。
9.2.3根據(jù)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上的累計當量軸次,推薦的一級及二級公路瀝青路面結構見表4、表5。
11
DB41/T1496—2017
表4一級公路瀝青路面推薦結構
累計標準當量軸次(萬次)
300~12001200~2500>2500
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凝土
12cm~13cm12cm~18cm16cm~20cm
水泥穩(wěn)定類材料水泥穩(wěn)定類材料水泥穩(wěn)定類材料
32cm~40cm48cm~52cm50cm~54cm
表5二級公路瀝青路面推薦結構
累計標準當量軸次(萬次)
<300300~12001200~2500
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瀝青混凝土
4cm~7cm9cm~12cm12cm
水泥穩(wěn)定類材料水泥穩(wěn)定類材料水泥穩(wěn)定類材料
18cm~20cm32cm~40cm36cm~48cm
注:二灰穩(wěn)定類材料用作二級公路底基層時,需經(jīng)結構驗算。
9.3改(擴)建設計
9.3.1應加強既有路面檢測,在既有路面進行改善施工前宜再次進行舊路檢測,以全面、及時掌握既有路
面狀況。
9.3.2既有路面處治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a)充分利用既有路面結構與路面廢料;
b)消除既有路面結構病害和恢復路面結構強度;
c)新舊路面結構、設計壽命、高程應協(xié)調一致。
9.3.3既有路面處治設計應根據(jù)路面病害合理歸并段落,分段評價,分段設計,并遵循以下原則:
a)分幅、分車道進行處治方案設計;
b)為便于機械化連續(xù)施工,連續(xù)病害分段長度不宜小于300m;
c)連續(xù)病害段落處治宜優(yōu)先考慮再生技術,減少廢舊材料產生;
d)孤立零星病害應進行單點處治方案設計。
9.3.4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層時,應根據(jù)路面結構承載力、路面破損狀況、板底脫空狀況、接縫傳荷
能力以及斷板率等檢測數(shù)據(jù),論證采用注漿加固法、局部挖除補強法、直接加鋪罩面法、打裂法、碎石化
法、沖擊壓實法、整體挖除換填法等處治后,作為基層或底基層使用。
9.3.5復合式路面加鋪瀝青層時,應采用接縫或裂縫處的彎沉差評價傳荷能力,當接縫或裂縫處的彎沉差
大于0.05mm時,宜采用板底注漿或切割換板等方式進行處治。
9.3.6路面加鋪設計應重視層間結合處治,加鋪層與既有路面之間應噴灑粘層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
青層時,宜設置應力吸收層。
9.4路面再生
9.4.1瀝青冷再生混合料宜作為柔性基層,經(jīng)論證可作為下面層使用。
9.4.2水泥穩(wěn)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宜作為基層或底基層使用。
10橋涵及交叉結構物
12
DB41/T1496—2017
10.1一般規(guī)定
10.1.1易結冰、積雪的橋梁縱坡不應大于3.5%,大橋、特大橋超高橫坡不宜大于5%。
10.1.2橋梁橫斷面布置應與路基斷面相協(xié)調,位于設有中分帶和側分帶的路段,宜結合中分帶、側分帶
布置進行分幅設計。
10.1.3對分期修建的橋梁,其橋梁上、下部結構形式的選擇應為將來拼接加寬預留條件。
10.1.4橋梁跨越河流兩側大堤時,梁底標高應不低于堤頂高程,堤頂防洪道路在征得河道主管部門同意
的情況下,宜考慮改移至橋梁邊孔通過。
10.1.5分離式立交橋的橋下凈寬和凈空應滿足被交道路規(guī)劃的要求。
10.1.6位于黃土沖溝地區(qū)的橋梁布孔應考慮岸坡塌陷對橋臺安全的影響,宜適當增加橋長,并做好橋臺
岸坡的防護及排水。
10.1.7軟土路段橋梁的橋頭地基和涵洞地基處理應與相鄰路基段的地基處理方式相協(xié)調。
10.1.8墩臺地基內有軟弱夾層時,應驗算墩、臺的沉降,臺身較高時應驗算包括橋頭路堤在內的橋臺深
層滑動,同時對基樁應考慮負摩擦力的影響。
10.2橋梁結構
10.2.1上部結構的選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a)跨徑小于或等于50m時,應采用標準跨徑、裝配式結構;
b)平原區(qū)一般橋梁,跨徑不大于16m時宜選用空心板結構,跨徑20m~40m時宜選用裝配式連續(xù)
箱梁結構。山區(qū)橋梁凈空不受限制時,跨徑不大于16m時宜采用空心板結構,跨徑20m~25m
宜選用裝配式箱梁,跨徑30m~50m宜采用裝配式T梁。梁橋的跨徑不宜大于150m;
c)跨徑不小于10m的裝配式板(梁)橋、跨徑大于16m的現(xiàn)澆連續(xù)箱梁橋,上部結構應采用預應
力混凝土結構;
d)跨徑大于80m的梁橋,主梁宜采用全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e)跨徑不大于30m的橋梁聯(lián)長宜控制在160m以內,跨徑30m~50m的橋梁聯(lián)長宜控制在150m
以內;
f)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和T梁結構,應設置跨間橫隔板,橫隔板間距不宜大于10m;
g)曲線上橋梁由護欄調整線型時,應對邊梁護欄預埋鋼筋的位置進行設計,避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上海房屋裝修工程調解合同
- 2024年度二手房出售合同中的附件:房產證復印件及交易證明
- 2024年度承包合同園林綠化工程承包合同(04版)
- 2024年度汽車銷售代理權合同
- 保潔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 2024年庫房火災保險合同
- 2024年奶制品銷售協(xié)議
- 2024雙方關于電商平臺運營合作的合同
- 2024丙丁雙方廣告發(fā)布與代理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防護補充協(xié)議
- (正式版)JBT 14795-2024 內燃機禁用物質要求
-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數(shù)學跨學科教學融合策略
- 200TEU 長江集裝箱船設計
- 辦公樓物業(yè)服務管理的培訓
-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建設項目解決方案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
- 2024年高中語文學業(yè)水平過關測試四-名句名篇默寫積累過關訓練(全國通用)學生版
- 糖尿病性舞蹈病
- 醫(yī)學類-教學查房異位妊娠(宮外孕)
- 眼視光技術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
- 《第八課 我的身體》參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