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國歷史文化知識_第1頁
第三章-中國歷史文化知識_第2頁
第三章-中國歷史文化知識_第3頁
第三章-中國歷史文化知識_第4頁
第三章-中國歷史文化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中國歷史常識一、中國歷代王朝朝代歌訣: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司馬晉,群雄割據(jù)有十六。南朝宋齊梁陳出,北朝三魏繼齊周。隋唐五代又十國,宋遼金元明清休。稱位皇帝稱位太皇太后諸妾嬪妃、美人、貴人昭儀、貴妃、婕妤母親皇太后法定繼承人皇太子、太子正妻皇后繼承權(quán)的嗣孫皇太孫女兒公主女婿駙馬妹妹長公主姑母大長公主(一)帝王、皇族1、帝王稱謂:原始社會稱“后”、“王”;奴隸社會稱“王”,西周時期開始稱“天子”;自秦王贏政開始稱“皇帝”。2、皇族稱謂: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后,皇帝的母親稱皇太后,皇帝的正妻稱皇后,皇帝的諸妾稱嬪妃、美人、貴人、才人、昭儀、貴妃、婕妤。皇帝的合法繼承人稱皇太子?;实鄣呐畠悍Q公主,皇帝的女婿稱駙馬,清時稱額駙。(二)帝王年號、謚號、廟號、陵號1、年號:始于西漢,漢武帝即位之年稱“建元”(公元140年)。此后,歷代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的年號,叫“改元”。2、謚號:封建帝死后對其生前事跡的褒貶和同情的稱號。大致可分為三類——頌揚、貶義、同情。3、廟號:封建帝王死后其繼承人要建廟奉祀,并尊稱“某祖”、“某宗”,稱為帝王的廟號。從漢代起“帝”字亦為廟號,它與謚號結(jié)合使用。4、陵號:封建帝王死后建陵,其陵寢的名號稱陵號。(三)姓氏名字號1、姓:用以“明血緣”、“別婚姻”同姓不婚,姓永遠不變。2、氏:是姓的分支。姓不變化而氏的變化很大。(1)以受封地名為氏(2)以所居住地為氏(3)以官職為氏(4)以祖先的字或謚號為氏。戰(zhàn)國前姓氏分開,至戰(zhàn)國后姓氏逐漸混同,漢代通稱為姓。3、名、字:“字”往往是對“名”的補充和解釋。古人男子20歲舉行成人禮,女子15歲舉行許嫁禮時取字。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4、號:是別稱,多反映古人志趣愛好,可以自取,字數(shù)較自由。(四)謙稱、尊稱、避諱1、謙稱:如在下、不才、學生、小民、奴才等,皇帝的專用謙稱是“孤、寡”2、尊稱,如“父”、公、群、閣下,專稱:君稱臣為卿,臣稱君為陛下,稱太子為殿下。3、避諱:不直接說出或?qū)懗鼍骱妥痖L的名字,遇此情況用改字、缺筆、變音的辦法回避。避諱始于周朝,行于秦漢,盛于隋唐,嚴于兩宋,苛于清代。民國成立后廢除。1、中央機構(gòu)(1)秦漢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nèi)史、少府。(2)隋唐設(shè)三省六部制,三省指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其長官分別為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六部即吏、戶、刑、禮、兵、工六部,各部主官為尚書。(3)元襲宋制,另設(shè)行省制度。(4)明代廢除宰相制,設(shè)內(nèi)閣大學士。(5)清代設(shè)軍機處,取代內(nèi)閣權(quán)力,成為最高決策機構(gòu)。2、地方機構(gòu)秦漢實行郡縣制、隋唐實行州郡、縣二級制,元代開始行省制度,明清分省、府、州、縣四級,其最高長官分別是總督、知府、知州、知縣。禪讓制(啟之前),世襲制(商周)、客卿制(春秋戰(zhàn)國),軍功爵制(秦商鞅變法后),察舉和征辟制(漢),九品中正制“唯才是舉”(曹魏)、科舉制(隋至清末)。院試秀才鄉(xiāng)試省城(三年一次,在秋季)舉人(孝廉)解元連中三元會試京城(禮部)(三年一次,在春季)貢士會元(會魁)殿試(金榜題名)皇帝進士一甲三名(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進弟”;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第一名:傳臚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2、科舉考試內(nèi)容(唐武則天,除文舉外,設(shè)武舉)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一、哲學思想(一)儒家思想和先秦諸子1儒家忠恕之道核心是仁尊周禮有教無類春秋論語孔丘,孟柯葡次2法家法,術(shù),勢(德治還是法治)戰(zhàn)國韓非子韓非3道家道是核心,本質(zhì)是無(有為還是無為)春秋道德經(jīng)老子,莊子4墨家兼愛非改尚賢,非命(愛還是兼愛)春秋墨子墨翟5兵家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春秋,戰(zhàn)國孫子兵法孫武,孫臏6陰陽家陰陽五行說戰(zhàn)國周易鄒衍

乾坤艮震離坎兌巽天地由雷火水澤風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白青黑紅黃五方西東北南中(一)古代文學1、文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刻劃符號:6000年前西安半坡遺址的刻劃符號是中國漢字最早的萌芽。象形:5000年前大汶口灰陶器上的象形符號,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4000多年前,殷代,用于占卜,是中國已識讀的最早文字,也是世界最進步的文字。金文(鐘鼎文):鑄在青銅器上。大篆:秦小篆:秦統(tǒng)一后。隸書:獄吏程邈創(chuàng)造,被認為是中國文字的革命。分秦隸和漢隸??瑫涸跐h隸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草書:楷書寫的潦草。行書: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2、先秦詩歌和散文(1)詩歌《詩經(jīng)》: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十五個地區(qū)的曲調(diào),雅,是西周都城鎬京,東周都城洛邑的音樂。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曲?!对娊?jīng)》奠定了后代各類詩體的基礎(chǔ),開創(chuàng)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先河?!冻o》:是以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詩人屈原作品為主,包括宋玉、景差、賈誼、劉向等人的作品。楚辭主要是記述楚地的事件?!峨x騷》:被稱為“騷體”,流芳百世。他與詩經(jīng)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代名詞。(2)散文先秦散文有:《尚書》(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集)、《國語》(記載本周初年至春秋末的歷史,以晉國最詳。)、《左傳》(先秦最高的歷史散文)、《戰(zhàn)國策》(記錄縱橫家言行的史書)《呂氏春秋》等。3、漢代歷史傳記和樂府民歌(1)歷史傳記漢代《史記》作者是司馬遷,該書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漢書》是東漢班固所寫,是一部斷代體史書。(2)樂府民歌漢代設(shè)立音樂機關(guān)稱“樂府”采集民謠、把文人詩譜成歌曲,代表作的有“孔雀東南飛”、“木蘭辭”。4、魏晉文學和六朝駢文魏晉時期文學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風格,史稱“建安骨風”。六朝時期古代排比、對偶手法演變而來的駢文開始流行,代表人物有阮籍等竹林七賢。代表人物代表作其中名句贊譽曹操《觀滄海》《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辈茇А吨翉V陵馬上作》《典論》是我國第一部文學評論專著。曹植《七步詩》《洛神賦》《洛神賦》后被顧愷之做畫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斡、阮禹、應(yīng)yang、劉楨。蔡琰(文姬)《悲憤詩》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5、唐代詩歌興盛的原因:第一、結(jié)束了動亂和分裂,國家空前統(tǒng)一。第二、社會矛盾復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第三、發(fā)展了隋的科舉,更加重視文化。第四、對儒、釋、道都加以提倡,文禁松弛,思想活躍,形成各流派。第五、與少數(shù)民族和世界各國的交往融合。派別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名句特點山水詩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邊塞詩高適《燕歌行》“戰(zhàn)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記李將軍”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人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浪漫詩李白《月下獨酌》《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望天門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性格豪放不羈,詩風飄逸瀟灑,其作品的特點是富于想象力,奇特,善于夸張,善于吸收民歌語言?,F(xiàn)實主義杜甫《三吏》《三別》《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創(chuàng)作態(tài)度認真、嚴謹,博采眾長,語言凝煉。自稱“語不驚人死不休”俗俚詩白居易《紅線毯》《長恨歌》《琵琶行》通俗易懂,盡量采用民間口語。6、宋元詞曲和雜劇宋詞分婉約派、豪放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宋詞派別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內(nèi)容特點婉約派歐陽修《踏莎行》多寫男歡女愛、離悉別緒、觸景傷情。柳永《雨淋鈴》李清照《一剪梅》《蝶戀花》豪放派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陸游辛棄疾元曲小令關(guān)漢卿《碧玉蕭》關(guān)漢卿被后人稱為“元人第一”套數(shù)雜劇關(guān)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7、明清章回小說明代作品作者內(nèi)容特點、歷史定性《三國演義》羅貫中三國興亡史以描寫戰(zhàn)爭場面為特色。《水滸》施耐庵官逼民反是我國第一部以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村的長篇小說?!段饔斡洝穮浅卸魈菩视《热〗?jīng)我國杰出的浪漫主義神話巨著?!督鹌棵贰诽m陵笑笑生家庭生活我國第一部文人創(chuàng)作的長篇世情小說。清代《聊齋志異》蒲松齡各種鬼神故事是我國古代文言小說的高峰?!都t樓夢》曹雪芹通過寶黛愛情反映社會矛盾是我國古代長篇白話小說的顛峰。(二)古代藝術(shù)1、古代書法朝代稱謂特點人物作品商甲骨文線條平直,文字象形,結(jié)構(gòu)嚴謹西周大篆石鼓文秦小篆圓渾,字形狹長,上緊下舒。隸書取橫勢,字扁平、上下緊密,左右舒展,筆畫多變。西晉楷書草書行書王羲之《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唐代楷書歐體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顏體顏真卿《嚴家廟碑》《多寶塔碑》柳體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懷素草書結(jié)構(gòu)奇特多變,體勢飛動不拘張旭(草圣)《古詩四首》李白的詩、斐min的舞劍、張旭的草書被譽為“唐三絕”宋代蘇東坡《赤壁賦》米芾《華嚴經(jīng)》黃庭堅蔡襄明清張擇端、王鐸、傅山、朱耷的行、草頗具盛名。鄭燮(號板橋)、吳昌碩2、古代繪畫朝代作者作品題材贊譽戰(zhàn)國《龍鳳人物圖》《御龍圖》帛畫魏晉南北朝曹丕佛畫之祖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并稱為“六朝三杰”陸探微張僧繇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了天王圖》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周舫《簪花仕女圖》王維《輞川圖》宋代李公麟《維摩詰圖》梁楷《潑墨仙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巨然《萬壑松風圖》米芾元代文人畫主導畫壇,山水畫一枝獨秀。趙孟fu、王冕“元四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王蒙《青卞隱居圖》、倪瓚《西林禪室圖》、吳鎮(zhèn)《漁你圖》)明代山水畫為主要題材,浙派、吳派、華亭派和唐寅、徐渭、陳洪綬等清代保守派和創(chuàng)新派(楊州八怪)3、古代音樂琴和笙可能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漢代張騫帶回了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有了“古樂”和“胡樂”,胡琴、琵琶傳入中原。元明清音樂與戲劇結(jié)合,出現(xiàn)了京劇。4、古代舞蹈“歌舞之興,始于古之巫手”,古代舞同巫。周公制禮作樂,設(shè)置宮廷樂舞機構(gòu),漢代設(shè)立樂府,唐時達全盛,宋代宮廷舞蹈發(fā)展緩慢,一些專業(yè)藝人走向民間。三、科技成就(一)四大發(fā)明稱謂朝代發(fā)明者發(fā)展造紙術(shù)西漢東漢蔡倫改進西安的灞橋紙是世界上迄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紙大大促進了各國間的文交流,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印刷術(shù)北宋畢sheng明代才出現(xiàn)在歐洲,德國〈圣經(jīng)〉指南針唐、五代風水先生水羅盤宋代傳入阿拉伯,傳入歐洲,改為旱羅盤火藥道家的煉丹家唐末用于戰(zhàn)爭,宋代發(fā)展為槍炮雷,具有很大殺傷力,隨之著蒙古軍西征,傳入歐洲。(二)其他科技成果1、農(nóng)學著作A、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稻種,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的國家。B、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形成農(nóng)業(yè)理論,代表作是齊相管仲〈管子〉C、北魏賈勰〈齊民要術(shù)〉,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農(nóng)書。D、唐代陸羽《茶經(jīng)》,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他本人被譽為“茶圣”E、明代徐光啟撰寫了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科學史上最大的一部著作《農(nóng)政全書》2、天文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確切的日食記錄是《詩經(jīng)》記載的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記錄,《春秋》保存了關(guān)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戰(zhàn)國的《甘石星經(jīng)》是世界最早的天文著作,東漢的張衡發(fā)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唐代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3、歷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漢代:十二時辰《單位:時》子丑寅卯辰巳戌未申酉戌亥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以太陽紀年:陽歷以月亮紀年:陰歷帝號紀年,”。一年分四季,但在商和本周前期,一年只有春秋兩季?!肮?jié)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霜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初三叫“fei”,大月的十六,小月的十五的叫“望”,望的后一在叫“既望4、數(shù)學A、“十進位制”B、“四則運算(漢代),“九九歌”(春秋)C、西漢《周髀算經(jīng)》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D、東漢《九章算術(shù)》,在當時世界居領(lǐng)先地位。E、南朝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5、醫(yī)學A、春秋扁鵲發(fā)明脈理和望聞問切。B、《黃帝內(nèi)經(jīng)》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醫(yī)學著作,分“素問“和“靈樞”兩書。C、《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