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 學案_第1頁
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 學案_第2頁
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 學案_第3頁
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 學案_第4頁
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 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學案2024年中考古詩文備考

尺牘書信見真情

教材相關必讀篇目:《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誡子書》

文體小貼士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如(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八上、吳均《與朱元思書》八上)諸葛亮《誡子書》。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俱佳。

考題陣營

(2023·湖南衡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答謝中書①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②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記③

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隟⑥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節(jié)選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

【注釋】①謝中書:即謝征,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舍人。②康樂:指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承襲祖父謝玄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被貶永州所作“永州八記"之一。④繆人(lù):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懼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閑時間。

1.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曉霧將歇(歇:消散)___B.夕日欲頹(頹:頹廢)

C.窮回溪(窮:走到盡頭)___D.傾壺而醉(傾:倒出來)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C.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D.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覺而起,起而歸。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則情感有異,請寫出兩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2023·湖南湘潭·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甲】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jié)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④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有刪改)

【注釋】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②泰、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③翳:遮蓋,這里指云。④鸞:鳳凰一類的鳥。

5.下列加點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百叫無絕沿溯阻絕絕處逢生絕無僅有B.久之不散何陋之有鐘鼓樂之榮幸之至

C.千轉不窮欲窮其林山窮水盡窮且益堅D.不可悉見悉如外人悉以咨之悉聽尊便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1)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

7.用“/”給下列文字斷句。(畫兩處)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

8.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請說說甲乙兩段選所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2023·內蒙古·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東西:(2)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反:

(3)佳木秀而繁陰秀:(4)太守謂誰謂: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西南諸峰其真無馬邪

B.山之僧智仙也輟耕之壟上

C.太守與客來飲于此嘗射于家圃

D.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擇其善者而從之

11.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達的感情不同。根據(jù)【甲】【乙】兩文,仿照示例,將句子補充完整

吳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勸說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兩文在山川溪泉中以聲傳情,請分別找出文中描寫聲音的語句,凝神想象畫外之音,寫下你的感受。

【甲】

【乙】

(2023·山東棗莊·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出師表(節(jié)選)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誡子書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C.非淡泊無以明志D.險躁則不能治性

1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受任于敗軍之際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B.還于舊都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16.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17.下列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呈給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

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北上興復漢室。

C.乙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須謹記三個條件:立志、學習、惜時。

D.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

18.翻譯下列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021·青海中考真題)閱讀諸葛亮的《誡子書》,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__)

②險躁則不能治性(__)

③年與時馳(__)

④非學無以廣才(__)

2.選出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意與日去/呼爾而與之B.非志無以成學/可以為師矣

C.夫君子之行/夫專諸之刺王僚也D.淫慢則不能勵精/入則無法家拂士

3.下治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寧靜/無以/致遠B.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C.險躁/則/不能/治性D.非學/無以/廣才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5.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髙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

6.中國人歷來崇尚、重視家教,無論是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家書》,還是《毛澤東家書》《傅雷家書》,都體現(xiàn)了家教的魅力。《誡子書》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家教"的?

拓展訓練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①,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②,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③,多思曩昔④,相與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⑤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⑥,麥隴朝雊⑦,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⑧,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選自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有刪改)

【注釋】①淪漣:泛起漣漪;②舂:這里指搗米;③靜默:這里指入睡;④曩昔:從前;⑤鰷:一種細而長的淡水魚;⑥青皋:青草地;⑦雊:野雞;⑧天機清妙:性情高遠。

1.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停頓。(標兩處)

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相與賦詩___(2)然是中有深趣矣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輕鰷出水,白鷗矯翼。

4.請結合語境,分析文中劃線句的作用。

5.這篇短文和》《答謝中書書》都是寫給朋友的書信,都寫了山川美景,請說說兩篇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備考方略

一、梳理內容,找準言志載道的精髓處縱觀山水小品文,其精髓在于“美景"深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載體。

《與朱元思書》一文采用書信短札的方式,對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中所見的山水景物進行了深入的描寫,文章極富抒情意味。因此,復習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圍繞‘獨絕’二字,文章是怎

樣描繪奇山異水的?"作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問題,學生自主梳理課文內容。24字凸顯“異水”之美,“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賦予水以靜態(tài),“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賦予水以動態(tài),一靜

一動,對比鮮明,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妙用比喻、夸張,生動地描寫出“異水"的透明美與奔騰美。

二、比較閱讀,選好言志載道的關節(jié)點在不同文章的對比中,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養(yǎng)。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在復習中,既是教師提升教學品質的金鑰匙,又是引領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法寶。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與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這兩篇文章在體式、內容、情感、手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因此,在復習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課題形式、內容思想、情感及藝術手法的不同來比較這兩篇文章的異同。學生們很快發(fā)現(xiàn)陶弘景對景物描寫的細致程度不及吳均,情感的表白也沒有吳均直白。部編教材的課后“思考探究”提出:文章結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陶弘景是借謝靈運的山水詩來表達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因此情感是含蓄的,內隱的。

參考答案

考題陣營

(2023·湖南衡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1.B2.C3.(1)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4.《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妒嫉梦魃窖缬斡洝繁憩F(xiàn)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

【解析】1.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B.有誤,句意為: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頹,墜落;

故選B。

2.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吧细呱健薄叭肷盍?窮回溪”寫的是作者與同伴每天的行為,它們的后面都應該停頓;“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是說任何一個偏遠的地方都去過,二者之間應該停頓。所以,正確的停頓應為: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故選C。

3.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恼{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復,又;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2)句重點詞語:覺,睡醒;起,起來;歸,回家。

4.考查內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甲文《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fā)端,言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乙文寫始游西山時的心情及對西山景色總的評價:怪特。作者自稱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驚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貶后的心情。這三個字既是作者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時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貶永州,時時感到屈辱、壓抑,政治上失敗,才華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負無法實現(xiàn),于郁悶痛苦之中,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游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xiàn)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托。本文敘事寫景,都飽含著作者的感彩,表現(xiàn)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例如,寫“披草而坐,傾壺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現(xiàn);寫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寫照。

【參考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謶植话病H缬锌臻e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2023·湖南湘潭·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5.D6.①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②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沒有絲毫云煙。7.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8.兩文都表達了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不同之處在于甲文還表達了作者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解析】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停息/斷絕/盡、窮盡/絕對;

B.不譯,補足音節(jié)/賓語前置的標志/代詞,指窈窕淑女/到達;

C.斷/窮盡,走到……的盡頭/盡頭/貧窮;

D.都譯為:全、都;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經(jīng)綸:籌劃、治理;反:同“返”,返回;

(2)是:這;天宇:天空;晴霽:晴朗;翳:遮蓋,這里指云。

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

“所見八九峰”為詩人所見,單獨斷開;“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和“宜為仙真所托”是對神女峰特點的描述,句意完整單獨斷開。

故斷為: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

8.本題考查作者情感。

甲文,《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個片段,通過對山水之美的生動描繪,從而引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的感受,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抒發(fā)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表現(xiàn)了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乙文“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展現(xiàn)了神女峰纖麗奇峭的美麗景致,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

據(jù)此表達甲乙兩段選所表達情感的異同即可。

【甲】參考譯文;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吹竭@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乙】參考譯文:

二十三日,經(jīng)過巫山凝真觀時,拜謁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沖上云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沒有絲毫云煙,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云,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xiàn)象。

(2023·內蒙古·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9.向東或向西同“返”,返回茂盛是10.C11.①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洶涌的大浪像奔騰的駿馬。

②欣賞山水的樂趣,領在心里,寄托在酒上。12.醉情山水與民同樂13.“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和猿聲混雜在一起,似是一種非常喧鬧的景象,卻是一種幽靜美妙和諧悅耳的天籟。山間自然音響,既反襯山間的寂靜,又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歡樂的律動?!皹淞株庺瑁Q聲上下”,大自然是禽鳥的家園,當人去山空后,它們歸巢之際,和鳴林間,唱出歡樂的歌。

【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東西:向東或向西。

(2)句意: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秀:茂盛。

(4)句意:太守是誰呢?謂:是。

10.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代詞,它/副詞,難道;

B.助詞,的/動詞,去,往;

C.都是介詞,在;

D.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順承;

故選C。

11.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湍:湍急;甚:比;若:好像;奔,指飛奔的馬。

(2)樂:樂趣;得,領會;寓,寄托。

12.本題考查情景補寫。

結合【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內容可得:太守于醉翁亭里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1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感受。找出兩文描寫聲音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

示例:【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一句描寫泉水沖擊巖石發(fā)出清越的聲音,美麗的鳥兒在林間鳴叫。感受:山林間清澈的流水與林間鳥兒們的美妙鳴叫交相輝映,共同譜寫出一曲美妙的樂曲。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沉醉于美麗怡人的風光之中。

【乙】文“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一句描寫出山間瀑布傾瀉而下所發(fā)出的聲音。感受:循著山路偶然聽到陣陣水聲,峰回路轉發(fā)現(xiàn)不遠處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蔥蘢的山峰和極速奔騰而下的釀泉,為瑯琊山增添了無限活力。

【參考譯文】

【甲】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爭著向上,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乙】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2023·山東棗莊·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14.C15.A16.D17.B18.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出名。

【解析】14.本題考查古今異義。

A.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卑鄙:身份卑微,見識短淺?!氨氨?的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因此“卑鄙”的古義和今義不同;

B.句意: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感激:感動?!案屑?的今義:深深的感謝,引申指激動。因此“感激”的古義和今義不同;

C.句意: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暗?的今義:內心恬淡,不追名逐利。因此“淡泊”的古義和今義一致;

D.句意: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險:輕薄。“險"的今義:險要;危險。因此“險”的古義和今義不同;

故選C。

1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兩個“之"都是助詞,的;

B.動詞,到/介詞,比;

C.介詞,把/連詞,因此;

D.連詞,表并列,和/連詞,表轉折,卻;

故選A。

1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合語法結構來分析。

D.“淫慢”和“險躁"是主語,其后應斷開,“則”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勵精"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不能治性”也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正確的斷句因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故選D。

17.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

B.“北上興復漢室"不是追憶的往事,而是諸葛亮向劉禪表明的決心,即將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故選B。

18.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親自耕種。于:在。茍:茍且。全:保全。聞達:顯達,有名望。

【點睛】參考譯文:

(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乙)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2021·青海中考真題)

【答案】

1.①明確堅定②修養(yǎng)③疾行,指迅速逝去④增長

2.C

3.B

4.以寧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6.從做人和學習兩個方面。

【解析】

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②險躁則不能治性: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治:修養(yǎng)。

③年與時馳:年華隨時光而飛馳。馳:疾行,指飛速逝去。

④非學無以廣才: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廣:增長。

2.本題考查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解答此類題要在平時積累文言詞匯,結合具體語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斷詞語的意思。

A.介詞,隨著/介詞,給;

B.連詞,來,拿來/介詞,憑借;

C.助詞,用在句首,表示發(fā)端/助詞,用在句首,表示發(fā)端;

D.連詞,就/連詞,如果;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B選項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胺蚓又小钡囊馑际恰捌返赂呱械娜说牟偈?、品行”,“夫”為句首語氣助詞,“君子之行"為偏正結構,“君子”和“之行"之間沒有停頓,“靜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靜”為主語,其后面應該停頓,所以節(jié)奏劃分應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故選B。

4.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整。注意: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來;修:修養(yǎng);身:身心;儉:節(jié)儉;養(yǎng):培養(yǎng);德:品德。

5.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讀懂文意,結合相關內容分析。“志當存髙遠"的意思是指人應當懷有遠大的志向。文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即諸葛亮告誡兒子看輕眼前的名利,有明確遠大的志向,心無雜念地學習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

6.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讀懂文意,結合相關內容分析?!胺蚓又校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告誡兒子一個為人的道理:一個人首先要修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質,有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胺驅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