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1-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_第1頁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1-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_第2頁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1-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_第3頁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1-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_第4頁
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1-2022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真題分類匯編(浙江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文言文閱讀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對比閱讀

(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跟著詩文去旅行。小濱同學跟隨文人足跡,共游黃

山,感受大美祖國。

【甲】

游黃山記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浴黃山之湯泉,泉甘且到。次早,僧告日:“從此山徑仄險,雖兜

籠?不能容。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毙兄猎瞥玻方^矣,躡木梯而上,步

至立雪臺,有古松根生于東,身仆于西,頭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

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

次日,從臺左折而下,路又殖矣。過百步云梯,上光明頂,與蓮花、天都二峰為三鼎

足,尚相峙。山高寒甚,端午猶被重裳擁火。峰高且險,下臨無底之溪,余立其巔,垂趾

二分在外咒僧懼,挽之。余笑謂:“墜亦無妨。”問:“何也?”曰:“溪無底,則人墜

當亦無底,飄飄然知泊何所?縱有底,亦須許久方到,盡可須臾求活?!?/p>

次日,登大小清涼臺,有白練③繞樹,僧喜告口:“此云鋪海也。”初;蒙:蒙然,解銀散

絕,良久渾成一片。當“海馬”負時,沖突急走,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

栗無益。若禁緩之,自覺無勇。不得已,托孤寄命,憑其所往,覺此身便已羽化。

(本文有刪改)

【乙】

百步云梯

明?唐世靖

一線天高不可升,穿云深處有梯登。

猿驚難上回山木,鳥駭遲飛落野藤。

行客攜笫④常起伏,山僧著屐每凌兢。

后階先幸奇松護,獨立能遮最上層。

注:①兜籠:供游客乘坐、由人抬著上山的竹制器具,類似小山轎;②垂趾二分在外:指

腳趾都露出二分在懸崖外邊;③白練:白絹;④第(qiong):用竹子做成的拐杖。

1.請你用所學方法,完成下表,幫助小濱了解黃山。

文言詞句方法解釋

(1)泉甘且冽課內遷移法:水尤清冽(《小石潭記》)—

(2)路維矣語境推測法:行至云巢,路絕矣,躡木梯而—

上,

(3)他松等是者查閱字典法:①種類,類別②類似,像③類______(填序

多比,類推號)

(4)不可勝記參考成語法:美不勝收—

2.請用“/”給下面這句話劃分節(jié)奏,限斷三處。

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

3.黃山處處皆有勝景,然自古以來無人能盡登,小濱和小文同學聯(lián)系【甲】文和【乙】

詩,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小濱:我認為這是因為黃山(1)的特點,甲文中多次提到“路絕”,

需要攀登云梯,穿過奇石而上,可見登山之艱難。

小江:的確如此,另外還可能是因為黃山諸峰過于挺拔高峻,如甲文先是運用(2)

的手法,寫光明頂與蓮花、天都兩座山峰,像鼎的三條腿一樣高高地相互對峙;又運用側

面描寫,通過描寫(3)體現(xiàn)海拔之高。

小濱:我發(fā)現(xiàn)乙詩也通過側面描寫來表現(xiàn)黃山之“高險”,如(4)o

4.黃山景區(qū)將進行云旅游直播,請你參照示例,結合句意理解,幫助小濱寫一段“黃山松”

的景點推廣詞,吸引游客。

【示例】云鋪海:初濠濠然,銘銀散綿,良久渾成一片。

推廣詞:“云鋪海'’初時朦朦朧朧,像熔化的白銀、散開的絲棉團一般,許久之后又渾然凝

成一片。美不勝收、奇幻無窮的云海,可謂是魅力無限,令人神往!

【景點】黃山松:有古松根生于東,身仆于西,頭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

5.云旅深度游需“找到每個地域的文化脈搏”。詩文不僅可以帶我們云游黃山美景,更能讓

我們感受其人文意蘊,請結合詩文內容,體味古人登臨黃山時的情思。

【答案】1.清涼;冷冽斷絕②盡,完全2.石似活/似中空/

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3.地勢險要正面描寫山峰之上正午還要

穿著厚皮衣烤火取暖描寫猿猴被驚嚇得上不了山,鳥也被驚嚇到飛不起來而只能在藤

條處落下,突出山勢高險。(或側面描寫來往行人和山中僧人都走得胸口起伏、戰(zhàn)戰(zhàn)兢兢,

突出山勢高險)4.立雪臺上有古松,根生長在東面,樹干倒向西面,樹冠朝著南方,

穿進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長。這奇美挺秀的黃山松真是獨具風采,不容錯過!5.甲

文:①高峰下臨無底之深谷,當僧人怕袁枚掉下去,用手挽他時,袁枚卻充滿風趣地回答

說:溪谷沒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沒有底,飄飄蕩蕩誰知道掉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

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再活一些時。“僧人的膽怯反襯出作者的豪放大膽,與僧人的對答

體現(xiàn)了作者豁達、開朗、樂觀的真性情。②如果“海馬”一失足,后果不堪設想。然而袁枚

認為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一步,心驚膽戰(zhàn)也無濟于事。如果叫“海馬”走慢一點,也太膽小了。

不如把性命交付給他們,任憑他走到哪里,身體已經(jīng)飄飄欲仙。這正體現(xiàn)了他的自由隨

性,灑脫酣暢。

乙詩③詩人極力表現(xiàn)黃山地勢險峻,猿、鳥等動物和行人山僧都有所畏懼,但詩人借對奇

松獨立于山巔的贊美,表達了自己不畏山之高險,也想攀登險境的神往之情。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1)根據(jù)題干的方法提示,“泉甘且冽''的"冽’'與"水尤清冽”的"冽''意思一直,“水尤清冽”

的意思為:潭水格外清涼?!百笔乔鍥?、冷冽的意思,所以此處的“冽”也是清涼、冷冽的

意思。

(2)根據(jù)題干提示分析語境,此處寫“行至云巢”“躡木梯而上”表示走到云巢就更換了行進

方式,換成了踩木梯,可想而知此時已經(jīng)沒有可以徒步的道路了,據(jù)此可以推斷“路絕矣”

的意思是路斷絕了。“絕”就應該是斷絕的意思。

(3)根據(jù)題干給出的提示,嘗試將查字典獲得的意思分別代入句子,句意為:其他松樹像

這樣的很多,可知,'‘類”在此處解釋成“類似,像”更恰當,所以應該選②。

(4)根據(jù)題干提示,“不可勝記”的“勝”和“美不勝收”的“勝”意思一致,“美不勝收”的意思

是好的東西太多,欣賞不完。此處的“勝”是盡,完全的意思。所以此處的“勝'’也是盡,完

全的意思。

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子的意思是: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間是空的,所以樹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為一

體。斷句時注意句式結構和文言斷句標志,“似活”和"似中空”都是對石頭的形容,結構相

同,所以中間應斷開;“故''和"而''也是明顯的斷句標志,據(jù)此進行斷句即可。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1)根據(jù)【甲】文”此山徑仄險”的內容和多次提到的“路絕”內容可知,黃山具有山路狹窄

危險的特點,所以這里應該填“地勢險要”。

(2)【甲】文"過百步云梯,上光明頂,與蓮花、天都二峰為三鼎足,尚相峙”的意思是:

經(jīng)過百步云梯,爬上光明頂,它和蓮花、天都兩座山峰,像鼎的三條腿一樣高高地相互對

峙。是直接寫黃山的高俊,所以運用的是正面描寫的手法,所以這里應填“正面描寫

(3)【甲】文"山高寒甚,端午猶被重裳擁火'’的意思是:山非常高,非常冷,正午還要穿

著厚皮衣烤火取暖,是通過寫人們的感受而襯托山高,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所以此處可

填“山峰之上正午還要穿著厚皮衣烤火取暖”。

(4)【乙】詩“猿驚難上回山木,鳥駭遲飛落野藤'’的意思是:猿猴被驚嚇得上不了山,鳥

也被驚嚇到飛不起來而只能在藤條處落下。是通過描寫猿猴和飛鳥都難以上山來襯托山

高,運用的是側面描寫的手法,所此可填“描寫猿猴被驚嚇得上不了山,鳥也被驚嚇到飛不

起來而只能在藤條處落下,突出山勢高險

或者“行客攜筮常起伏,山僧著屐每凌兢”的意思是:行人住著拐杖爬山常常胸口起伏,山

上的僧侶穿著木屐每次登臨也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是通過來往行人和山中僧人登山的感受來突出

山高,也是運用側面描寫手法的詩句,所以此處也可填“側面描寫來往行人和山中僧人都走

得胸口起伏、戰(zhàn)戰(zhàn)兢兢,突出山勢高險”。

4.本題擬寫廣告詞,需要仿照材料內容,進行仿寫。

材料給出的示例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對示例中給出的文言例句的翻譯,第二部分是

推薦詞,據(jù)此對“黃山松”進行廣告詞擬寫。

先理解“有古松根生于東,身仆于西,頭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句子的意思,即立

雪臺上有古松,根生長在東面,樹干倒向西面,樹冠朝著南方,穿進山石中,又穿裂山石

生長。然后根據(jù)特點擬寫推薦詞,重點在于強調“黃山松”的秀麗挺拔,值得游人觀覽。

5.本題考查對文章詩歌情感內容的理解。

【甲】文中僧人出現(xiàn)了三次,這是作者匠心獨運的安排。文章第二段“僧懼,挽之”反應了

僧人的膽怯和畏懼,反襯出作者的豪放大膽,“余笑謂:’墜亦無妨。‘問:‘何也?'日:‘溪

無底,則人墜當亦無底,飄飄然知泊何所?縱有底,亦須許久方到,盡可須臾求活與僧

人的對答,體現(xiàn)了作者超凡脫俗的情懷。

文中“然事已至此,惴栗無益。若禁緩之,自覺無勇。不得已,托孤寄命,憑其所往,覺此

身便己羽化'’的表述則是作者對“海馬”是否失足后的豁然表達,并未因害怕“海馬”的失足而

膽怯,反而更加隨性,任其瀟灑酣暢的前行,體現(xiàn)了作者的真性情。

【乙】詩運用大量的側面描寫,描寫猿猴、飛鳥難以登山,描寫行人僧侶行路艱難,層而

襯托出黃山地勢險要。但尾聯(lián)“后階先幸奇松護,獨立能遮最上層”一句卻表達對奇松的贊

美,可以獨立在黃山之上。所以此詩表現(xiàn)了作者不畏黃山險要,想要如奇松一般登臨高峰

的氣度。

【點睛】參考譯文:

【甲】

癸卯四月二日,我沐浴了黃山的溫泉,泉水甜美而清冽。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訴我

說:“從這里開始,山路狹窄危險,連兜籠也容不下。幸虧當?shù)赜斜硲T了游客的人,叫做

‘海馬’,可以雇傭?!弊叩皆瞥猜窋嗔?,只有踩著木梯子上去。走到立雪臺,有古松根生長

在東面,樹干倒向西面,樹冠朝著南方,穿進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長。山石像是活的,

似乎中間是空的,所以樹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為一體。其他松樹像這樣的很多,無

法完全加以記述。

第二天,從立雪臺左側轉彎走下來,路又斷了。經(jīng)過百步云梯,爬上光明頂,它和蓮

花、天都兩座山峰,像鼎的三條腿一樣高高地相互對峙。山高且非常冷,正午還要穿著厚

皮衣烤火取暖。峰既高又險,下面就是深不見底的溪谷。我站在始信峰頂,腳趾頭都露出

二分在懸崖外邊。和尚擔心,用手拉住我。我笑著說:“掉下去也不要緊?!焙蜕袉枺骸盀槭?/p>

么?“我說:“溪谷沒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沒有底,飄飄蕩蕩誰知道掉到哪里去?即使

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再活一些時。”

第二天,攀登大小清涼臺,像有一匹白絹飄過來纏繞著樹木,和尚高興地告訴我說:

“這是云鋪海?!_始時朦朦朧朧,像熔化的白銀、散開的絲棉團,過了許久,渾然凝成一

片。當“海馬”背著我時,向前直沖,如果-失足,后果不堪設想。然而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一

步,心驚膽戰(zhàn)也無濟于事。如果叫“海馬”走慢一點,自己覺得也太膽小了。沒有辦法,只

好把性命交付他們了,任憑他走到哪里,覺得身體已經(jīng)飄飄成仙了。

(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古詩文閱讀

送區(qū)冊序

韓愈

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廉利侔劍戟

?,舟上下失勢②,破碎淪溺者,往往有之??h廓無居民,官無丞尉,夾江荒茅篁竹之間,

小吏十余家,皆鳥言夷面外始至,言語不通,畫地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賦,奉期約。是

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愈待罪④于斯且半歲矣。

有區(qū)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孥舟而來。升自賓階⑥,儀觀甚偉,坐與之語,文義卓

然。莊周云:“逃空虛者,聞人足音楚然⑥而喜矣!”況如斯人者,豈易得哉!入吾室,聞

《詩》《書》仁義之說,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間也。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

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歲之初吉,歸拜其親,酒壺既傾,序以識別。

答張十一功曹

韓愈

上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費筲⑦競長纖纖筍,哪躅⑧閑開艷艷花。

未報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癢?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仙一半加。

【注釋】①廉利:銳利。廉,棱角。侔(m6u):等同于。②上下:逆流、順流行舟。失

勢:失去控制。③鳥言:講話像鳥叫一樣,聽不懂。夷面:蠻夷人一樣的長相。④待罪:

貶官,等待處分。⑤賓階:西階。古時引客上堂,賓走西階,主人走東階。⑥量(qiong)

然:腳步聲。⑦賞笛:皮薄、節(jié)長而竿高的竹子。⑧哪躅:杜鵑花的別名。⑨炎瘴:南方

濕熱致病的瘴氣。⑩霜毛:白發(fā)。

6.給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并說明理由。

若能遺外聲利,而不醫(yī)乎貧賤也。

①吃飽。滿足。②因過多而嫌棄。③憎惡,討厭。

7.用"/”給下列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是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歲矣。

8.韓愈寫給區(qū)冊的贈序中花了很多筆墨描寫當時的環(huán)境,請概括陽山當時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

環(huán)境的特點。

9.《答張十一功曹》首聯(lián)中的哀猿啼鳴和頷聯(lián)中的纖纖竹筍、艷艷杜鵑和諧嗎?為什么?

10.韓愈和區(qū)冊一起談論詩文,吟誦張十一功曹的詩,所表達的情感上有什么異同點?

【答案】6.選擇③。仿佛能夠拋棄名利,而不討厭貧賤的生活了,表達了韓愈在失意落寞

之后遇到區(qū)冊的欣喜和對現(xiàn)實的達觀心情。7.是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愈

待罪于斯/且半歲矣。8.陽山自然環(huán)境:地處荒僻,山勢險惡,虎豹出沒,水流湍

急,常有人發(fā)生意外;社會環(huán)境:村落荒疏,人們相貌怪異,與外界言語不通,文化落

后。9.示例:首聯(lián)“哀猿啼鳴”以聲寫靜,頷聯(lián)“纖纖竹筍、艷艷杜鵑”以色寫閑,有聲

有色,由遠而近,也是詩人當時心境的外化表現(xiàn),非常和諧。10.韓愈在這荒蠻之

地,竟遇到像區(qū)冊這樣文雅灑脫的讀書人,令他振奮欣喜;讀張十一的詩,“斗覺霜毛一半

加”,則有無法掩藏的憤怨與悲愁。

【解析】6.本題考查理解一詞多義。要結合語境確定詞義,注意聯(lián)系詞性體會其用法。

句意:仿佛能夠拋棄名利,而不討厭貧賤的生活了。厭:憎惡,討厭。由“與之翳嘉林,坐

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可知,韓愈遇到區(qū)冊之后生活多了一些意趣和欣喜,對自己的

處境能夠看得開,擁有了曠達樂觀的心態(tài)。

故選③。

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要先疏通句意,再結合句子結構分析怎樣斷句。

句中“賓客游從之士''是一個并列短語,做主語,故在其后斷開;“愈”指作者韓愈,是“待

罪''的主語,所以在“愈”前面斷開;“于斯”是后置的狀語,故在其后斷開;“且半歲矣”補充

說明時間,單獨成句。此句意思是:因此,賓客和隨游的讀書人,(到這里后)都生活枯寂

無聊到了極點。我貶官到這里,等待處分,將近半年了。

故此句斷句為:是以賓客游從之士/無所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歲矣

8.本題考查概括內容。根據(jù)題干要求篩選重點語句分析概括即可。

陽山自然環(huán)境:由“陽山,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可知,這里地處荒

僻,交通不便,山勢險惡,虎豹出沒;由“江流悍急,橫波之石,廉利侔劍戟,舟上下失

勢,破碎淪溺者,往往有之”可知,這里水流湍急,船只容易遇險,常有人發(fā)生意外。

社會環(huán)境:由“縣廓無居民,官無丞尉,夾江荒茅篁竹之間,小吏十余家,皆鳥言夷面''可

知,這里人煙稀少,村落荒疏,僅有幾戶人家,人的相貌怪異,與外界言語不通,極為閉

塞落后。

9.本題考查理解意象。要結合全詩把握每個意象的特點,并進一步揣摩其構成的意境,整

體理解其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本詩首聯(lián)先寫春山明凈,春江空闊,生動地摹寫r荒僻冷落的景象,再加上哀猿啼聲處處

可以聽到,突出了山中的寂靜,“哀猿啼鳴'‘以聲襯靜,與作者曾經(jīng)生活的繁華嘈雜、人事

紛擾的京城形成鮮明的對照;頷聯(lián)則通過“纖纖竹筍”“艷艷杜鵑”為前面一聯(lián)的冷落景象點

綴一些鮮艷、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許春天的生氣,突出山中的清閑;前兩聯(lián)這兩組意象

分別從聽覺、視覺角度描寫,由遠而近,有聲有色,突出山中特有的靜與閑,這與詩人當

時的心境是相通的,這種靜使他倍感仕途冷遇的清靜,這種閑,也因他的遭遇顯得悠閑超

脫,沒有羈絆。所以二者是非常和諧的。

10.本題考查比較閱讀。要整體感知兩部作品的內容,體會作者抒發(fā)的情感,著重找出其

不同之處。

《送區(qū)冊序》中“況如斯人者,豈易得哉!入吾室,聞《詩》《書》仁義之說,欣然意”表

明,在這荒蠻之地能夠遇到區(qū)冊是很值得慶幸的,何況他又是知書達理、文雅灑脫的讀書

人,能夠一起談論詩文,韓愈當然是欣喜至極。

《答張十一功曹》中“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表明,韓愈讀完張十一的詩,再

看看雙鬢,頓時覺得鬢發(fā)白了一半;這斑白的鬢發(fā)正是詩人的憤怨與悲愁的外在體現(xiàn),他

沒有正面寫自己如何憂愁,只說霜毛陡加,卻更見愁之深重。

【點睛】參考譯文

陽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陸地有丘陵之險,虎豹之憂。江流洶涌湍急,橫于江上的

大石,陡直鋒利如劍戟。船在江上行駛,上下顛簸難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發(fā)生。

縣城里沒有居民,官署里沒有縣丞和縣尉。江的兩岸,荒草竹林之間,住著十多家小吏,

都是說話像鳥叫那樣難懂,相貌與中原人不同。(我)剛到陽山時,言語不通,只好在地上

寫字,這樣之后才可以把交納租稅的事情告訴當?shù)厝?,要他們遵守約定。因此,賓客和隨

游的讀書人,(到這里后)都生活枯寂無聊到了極點。我貶官到這里,等待處分,將近半年

了。

有個姓區(qū)的書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從南??澊瑏淼疥柹?。他從西階上

堂,儀表十分壯美。坐下來和他交談,言辭思想都不一般。莊周說:“巡行于荒墳古墓間的

人,聽到別人的腳步聲就覺得歡喜了。”何況像區(qū)生這樣的人,難道是容易遇到的嗎?他到

我的屋里,聽我談《詩》《書》仁義的道理,非常高興,好像有志于此。(我)和他一起在

美好的林木下乘涼,坐在水邊的巖石上,投魚竿釣魚,非常高興,好象能摒棄名利,而不

厭惡貧賤的生活了。正月,區(qū)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壺里的酒,(我)寫了這篇序

來記離別。

(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②其親,不獨子其子,使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

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

【乙】

淵?使建成、世民將兵擊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日:“吾兒年少,以卿

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卜之?!睍r軍士新集,成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

苦,遇敵則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

者,軍士及民皆感悅。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へ└叩氯彘]城拒守,己丑,

攻拔之。執(zhí)德儒至軍門,世民數(shù)④之曰:“汝指野鳥為鸞,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

正為誅佞人耳!”遂斬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復業(yè),遠近聞之大悅。建

成等引兵還晉陽,往返凡九日。淵喜日:“以此行兵,雖橫行天下可也?!彼於ㄈ腙P之

計。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隋紀八》)

【編輯注釋】

11.為方便同學閱讀,請你將下面注釋編輯完整。

①與:e②親:詞類活用,解釋為?

③淵:唐高宗李淵,唐朝開國皇帝。后文的建成、世民都是他的兒子。

④數(shù):下圖是字源網(wǎng)上查到的信息。請選擇正確的讀音和解釋,并說明理由。

數(shù)

一shU①查點:計算:?不勝?|屈指可?。②列舉過錯;責備:?落|?說。③比較

起來最突出:?一?二|?他聰明。二shii①數(shù)目:?量|濫竽充?,②幾;幾個;?種|?

年。

。如?家珍二?據(jù)?碼?目?學?字次?湊?^^算?無?有?招?總?作?

數(shù):讀音為,解釋為,理由。

12.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

【比較助讀】

13.【乙】文建成、世民帶兵進攻西河時的表現(xiàn)符合【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理想嗎?請結

合兩文簡要分析。

【選擇結語】

14.小語想選擇下列古詩文名句作為本期“美美與共”專欄的結語.你覺得哪一句合適?請

簡述理由。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B.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C.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答案】11.通“舉”,選舉,推舉以……為親shu數(shù)落根據(jù)句

意及字源網(wǎng)上查到的關于“數(shù)''的釋義,這里"數(shù)”是列舉罪狀的意思。12.至西河城下/

民有欲人城者/皆聽其入13.李建成、李世民進攻西河的表現(xiàn)符合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

理想。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是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yè),且各盡所能。李建成、

李世民進攻西河時和士兵同甘共苦,遭遇敵人就身先士卒??拷缆返氖卟怂?,不是購

買的就不去吃,軍士中有偷摘的,就尋找它的主人補償他,也不責問盜竊偷摘的軍士,軍

士和百姓都感動喜悅。這符合大同社會理想的特點。14.示例一:A項合適?“阡陌交

通,雞犬相聞'’意思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的聲音到處可以聽到,描繪出了一幅田

園生活的美好圖景,符合“美美與共''的主題。

示例二:B項合適?!安华氂H其親,不獨子其子'‘意思是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

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人們互相幫助,過著幸福的生活,符合“美美與共”的主題。

【解析】1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句意: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與:與:同“舉”,選舉,推舉;

句意:因此人們不只是把自己的親人當親人。親:詞類活用,意動用法,把……當親人,

親近;

句意:李世民歷數(shù)他的罪過說到。據(jù)字源網(wǎng)上關于“數(shù)”的釋義及句子句意可知,數(shù):讀音

shu,列舉過錯;責備,數(shù)落。

1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斷句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jù)句意、語法分析判斷句子的停頓。

本句的意思是:李建成等率軍到達西河城下,百姓有想進城的人,都聽任其進入。這句話

陳述了李建成對待百姓進城的態(tài)度.“至西河城下”講述了事情的發(fā)生的地點,故此斷開。

“民有欲入城者”中的“……者”是判斷句式,意為“……的人”,“皆聽其入”則是李建成的態(tài)

度,故此斷開??蓳?jù)此斷句為: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聽其入。

13.本題考查文言的比較閱讀。

回答此題,需先表明態(tài)度,李建成、李自成進攻西河的表現(xiàn)符合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理

想。據(jù)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①能,講信修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男有分,女有歸”可知,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是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

樂業(yè),且各盡所能。據(jù)乙文“時軍士新集,咸未閱習,建成、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

先之”可知,李建成、李世民進攻西河時和士兵同甘共苦,遭遇敵人就身先士卒,這符合大

同社會理想的特點;

據(jù)甲文“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可知,大同社會倡導路不拾遺、不徇私、沒有

偷盜,而據(jù)乙文“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者,軍士

及民皆感悅”可知,李建成要求軍士,靠近道路的蔬菜水果不是購買的就不去吃,軍士中有

偷摘的,就尋找它的主人補償他,也不責問盜竊偷摘的軍士,軍士和百姓都感動喜悅。這

符合大同社會理想的特點。

14.本題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運用。

本題要求賞析三句古詩文名句是否符合作為“美美與共'’專欄的結語?!懊烂琅c共”指的是人

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還要包容欣賞別人創(chuàng)造的美,這樣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

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xiàn)理想中的大同美,互相包容、互相學習,展現(xiàn)一個多彩的世界,

多元的文化,建立一個大同的社會?!摆淠敖煌?,雞犬相聞”講述的是田園美好圖景,是人

們美好生活的體現(xiàn),符合“美美與共'’的主題;”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指的是互相幫

助,互愛互助,是人們幸福生活的體現(xiàn),符合“美美與共”的主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

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一個美好的樸素的愿望,希望天下人都可以安居,不受饑寒之苦,符合

“美美與共''的主題。本題為開放題,三句皆可選,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C項合適?!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

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符合“美美與共”的主題。

【點睛】譯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

干的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

孩子,(要)使老人有終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

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而不

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業(yè),女子有歸宿。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

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

力)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害人(之

事)不會興起,所以(家家戶戶)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里面閂上,這叫做“大同”社會

(理想社會)。

【乙】李淵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進攻西河郡。命太原令太原人溫大有與李建成等人同

行。李淵對溫大有說:“我兒子年輕,請您參與謀劃軍事,事情的成敗,在此行就可預測出

來了?!爱敃r軍隊的士兵都是新近招募的,沒有經(jīng)過訓練檢閱。李建成、李世民與士卒同甘

苦,遇到敵人身先士卒,附近道旁的蔬菜瓜果,不是買的不準吃,兵士有偷吃的,立刻找

物主進行賠償,也不責備偷竊者,士兵及百姓們都心悅誠服。李建成等率軍到達西河城

下,百姓有想進城的人,都聽任其進入。西河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初十),李建成

攻克西河城,將高德儒押到軍營門口,李世民歷數(shù)他的罪過說:“你指野鳥為鸞鳥來欺騙君

主,騙取高官,我們興義兵,正是要誅滅奸佞之人!”于是將高德儒處死。其余官員一個不

殺,秋毫無犯,分別撫慰吏民百姓,讓他們各復其業(yè),遠近的百姓聽到后非常高興。李建

成等人率兵返回晉陽,往返共九日。李淵高興地說:“像這樣用兵,就是橫行天下也可以

了!”于是就定下了入關計劃。

15.(2022春?浙江寧波?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請閱讀經(jīng)典古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

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

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昌黎文集校注》)

[乙]

工之僑為琴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久使

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莪

焉。匣而埋諸土,期年②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

視,皆曰:“希世之珍也?!惫ぶ畠S聞之,嘆日:“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

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選自《郁離子》)

[注釋]①太常:太常寺。官署名,掌管祭祀、禮樂等事。②期(jT)年:一周年。⑨宕冥:

幽深昏暗。

(1)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下面“文言詞句”中的加點詞。

文言現(xiàn)象文言詞句解釋方法

詞類活用里而埋諸士A[課內遷移]孽(用馬鞭驅趕)之不以其道

古今異義抱以道市B[查閱詞典]①到……去。②恰好。③剛才。

通假字希世之珍也C[指出通假]才美不外加(同“現(xiàn)”)

(2)用“尸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4)文言文中的虛詞承擔著表情達意的功能。請結合文本內容,揣摩下面句中"也''字蘊含的

情感。

①其真不知馬也!

②悲哉世也!

(5)[甲][乙]兩文在論事說理的技巧上有共通之處,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

【答案】(1)A.用匣子裝;B.到……去;C.同“稀”。

(2)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

(3)①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于是離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終去哪兒了。

(4)①“也”與“其”連用,表示反詰語氣,表現(xiàn)「作者對統(tǒng)治階級埋沒和摧殘人才的憤慨之

情。

②“也,,在這里表示感嘆語氣,抒發(fā)了作者對這個世道的極度不滿之情。

(5)兩文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說理方式,甲文借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表達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

才,埋沒人才甚至摧殘人才的諷刺與抨擊;乙文借工之僑偽造古琴試探索世風的機智,諷

刺了元末一幫缺乏見識,只重虛名的虛偽之人。

【解析】(1)

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

A.根據(jù)題干要求,使用課內遷移法進行分析。給出的例句句意為:不按照(驅使千里馬

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加點詞的“策''是名詞作動詞。據(jù)此可知“匣”字也應該是名詞做動

詞,“匣”作名詞時的意思是“匣子”,作動詞時的意思應該是“用匣子裝”,”匣而埋諸士”的意

思是:把它裝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B.根據(jù)題干要求,使用查閱詞典的方法解釋詞語?!氨б赃m市”的意思是:抱著它到集市

上。將給出的示意代入句中分析可知,“適”理解為“到……去''更恰當。

C.根據(jù)題干要求,先指出通假字,再解釋實詞含義。“希世之珍也”的意思是:這琴真是世

上少有的珍寶啊。所以加點的“希''字與讀音相同的“稀”字相通,意思是“稀少”。

(2)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這句話的意思為: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殘

斷不齊的花紋?!肮ぶ畠S”是這個句子的主語,“以”介詞,其后省略賓語“琴","歸''為謂語,

其后省略賓語“家”,句子結構完整,其后應斷開;“謀”謂語,“諸”介詞,之于的意思,“漆

工''為賓語,句子結構完整,其后應斷開;

所以正確的斷句為: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

(3)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

①且,尚且;安,怎么。

②遂,于是,就;去,離開。

(4)

本題考查對句子內涵的理解。

①這句話的意思為: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也”與“其”連用,表示反詰語氣,承接

前文“其真不知馬邪?”的詰問做出了推測性的回答,并不是沒有千里馬,而是因為“食馬

者“不識千里馬。前一句是對統(tǒng)治階級埋沒人才的嘲諷,這一句則是表達對人才埋沒的憤慨

和無奈。

②這句話的意思為:這個社會真可悲啊。"也”在這里表示感嘆語氣,表面上是對樂官不能

識別好琴的慨嘆,實則是對統(tǒng)治階級無法識別人才的不滿,從而抒發(fā)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5)

本題考查對文章寫法的理解。

從內容上看,兩篇文章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甲]文借物喻人,借千里馬喻指人才,

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而“食馬者''竟然說是“天下無馬”,以此表達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

沒人才甚至摧殘人才的諷刺與抨擊;

[乙]文也是借物喻人,借工之僑偽造古琴試探索世風的機智,表現(xiàn)了人們不要一味地追求

新事物,被事物的外表所吸引,而不在乎事物的內在。諷刺了鼓勵人們弄虛作假的封建統(tǒng)

治者,不重真才實學而只重虛名的虛偽之人。

【點睛】參考譯文:

[甲]

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

貴的馬,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

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

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

(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yǎng)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

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

千里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乙]

工之僑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樹,砍來作成一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yōu)美的琴聲好像

金屬與玉石相互應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

的樂官讓國內最有名的樂師考察它,說:“不古老。'‘便把琴退還回來。工之僑拿著琴回到

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

它裝了匣子埋在泥土中,滿一年后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

琴,就用很多錢買去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

有的珍寶??!“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這個社會真可悲??!難道僅僅是一把琴

嗎?不是這樣的?。∈郎系氖虑闆]有不是這樣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同滅

亡了??!”于是離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終去哪兒了。

(2022春?浙江寧波?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甲】

馬說

[唐]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驕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

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

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

鞭賈

[唐]柳宗元

市之鬻?鞭者,人問之,其賈宜五十,必曰五萬。復之以五十,則伏而笑;以五百,則

小怒;五千,則大怒;必以五萬而后可。

有富者子,適市買鞭,出五萬,持以夸余。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視其握,則蹇仄②

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來不相承。其節(jié)朽黑而無文,掐之滅爪,而不得其所窮。舉

之,翻?然若揮虛焉。

余日:“子何取于是而不愛五萬?“曰:'’吾愛其黃而澤,且賈者云……”余乃召僮烯④湯

以濯之,則遨然枯⑤,蒼然白。向之黃者桅也,澤者蠟也。富者不悅,然猶持之三年。后出

東郊,爭道長樂坂下。馬相跟⑥,因大擊,鞭折而為五六。馬跟不已,墜于地,傷視其

內則空空然,其理⑦若糞壤,無所賴者。

今之桅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當其分則善,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其分則反怒

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注釋】①鬻(yU):賣。②蹇仄:卷曲,歪斜。③就(piao):輕。④埔(yue):煮。⑤

遨然枯:立刻就變得枯萎了。⑥躡(di):用蹄子踢、踏。⑦理:質地。⑧曷(hd):為什

么。

16.積累文言字詞。

文言詞句解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_____

墓之不以其道(2)_____

執(zhí)策而強之(3)_____

其要宜五十(4)_____

17.用給下面句子斷句。(P艮斷三處)

今之桅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者當其分則善。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有富者子,適市買鞭,出五萬,持以夸余。

19.結合兩文內容,補全下面一段話。

兩文均采用(1)的手法。然而,兩文所托之物不同,諷刺對象也不同。甲文

所托之物為千里馬,隱喻真正的人才,將諷刺對象直指(2);而乙文所托之物為

(3),作者從鞭首、握柄、質地、鞭節(jié)與紋理等方面描繪其特征,并用手掐、燒

湯洗濯來揭穿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質,隱喻(4)。

【答案】16.同“飼”,喂用鞭子驅趕面對同“價”,價錢17.今

之桅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者/當其分則善。18.(1)只是

在奴仆的手中受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槽里,不以千里馬而著稱。

(2)有位富家子弟,去集市買鞭子,花了五萬,拿來向我炫耀。19.托物寓意

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統(tǒng)治者鞭子腹內空空卻追名逐利的唐才。

【解析】16.考查重點詞語的含義。解答此類題H時,根據(jù)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

(1)句意為: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一樣來喂養(yǎng)它。食:同"飼”,

喂;(2)句意為: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策:用鞭子驅趕:(3)句意為:

拿著鞭子面對它;臨:面對;(4)句意為:他的鞭子價錢應該只值五十;賈:同"價”,價

錢。

17.本題考查劃分文言文斷句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

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要考慮句子

的意思,句意為:當今那些偽裝自己的外貌、粉飾自己言論,以求在朝廷推銷自己的人,

適合官員的能耐就還好。故斷句為:今之桅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者/當其分則善。

18.本題考查重點語句的翻譯。翻譯時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還要注意句式變化,倒裝

句要在翻譯時,把語序調整過來;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譯時,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譯文

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語句通暢。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語:

(1)祗:同''祇",只,僅。辱:這里指受屈辱而埋沒才能。奴隸人:古代也指仆役,這里

指喂馬的人。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楊: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為

馬廄。以:用。稱:出名。(2)適:至人持以夸余:拿著鞭子向我夸耀。"夸”字后省略了

介詞“于”。

19.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的運用?!恶R說》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所托之物為千里馬,把千里馬

比喻為未被發(fā)現(xiàn)的真正人才,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

沒的原因,將諷刺對象直指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統(tǒng)治者,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

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

能。《鞭賈》也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所托之物為鞭子。由第二段“視其首,則拳蹙而不遂。

視其握,則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來不相承。其節(jié)朽黑而無文,掐之滅爪,而不

得其所窮。舉之,翔然若揮虛焉。''可知作者從鞭首、握柄、質地、鞭節(jié)與紋理、用手掐等

方面描繪其特征,并在第三段“乃召僮埔湯以濯之,則遨然枯,蒼然白?!疅郎村獊斫掖?/p>

其“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質,隱喻外表的光鮮而沒有真才實學,腹內空空卻追名逐利的

庸才。表現(xiàn)出作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干預之情。全文雖只是以賣鞭人為題,實際上不僅諷刺了

“鬻鞭者”“富者子”,而且更無情地揭露了那些“賈技于朝''的奸官,并間接指斥和告誡了當

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

【點睛】譯文:

【甲】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

的馬,只是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馬

一樣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

能表現(xiàn)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喂養(yǎng)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

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

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乙】市場上(有個)賣鞭子的人,別人問價,他的鞭子價錢只值五十,(他)必定說是五

萬。還價五十,就(假裝)笑彎了腰;還五百,就(假裝)一點惱火;還五千,就(假

裝)大怒;必須要以五萬的價錢才行。

有個富家子,到市場買鞭子,出五萬(買了他的鞭子),拿著來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頂

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紋理,前后銜接不和諧流暢;它的

節(jié)朽敗還沒有紋理;用指甲掐感覺指甲陷進去,卻沒有盡頭(缺乏韌性的反作用力);舉起

它,飄飄然如同無物。

我說:“你怎么買這樣的鞭子卻不可惜那五萬啊?“(他回答)說:“我喜歡它的黃色和光

澤,并且賣的人說……”我便叫童仆燒熱水來洗那鞭子,馬上就收縮并枯萎,蒼然發(fā)白。原

來的黃色是染的,光澤是上了蠟。富人不高興,但是還用它用了三年,后來(有一天)從

東郊出城,在長樂坡下與人爭道。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鞭子折斷成五六節(jié)。馬互

相踢打不斷,摔倒在地上,受J'傷??茨潜拮永锩媸强湛杖缫?,它的質地如糞土,無所依

賴。

當今那些偽裝自己的外貌、粉飾自己言論,以求在朝廷推銷自己的人,適合官員的能耐就

還好,一旦錯給了職位超過其能耐就開心,只是適合他們的能耐的官職他們就反而會惱怒

地說:“我為什么不能當高官?'’這樣而官到公卿的還真多啊。

(2022春?浙江寧波?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p>

日“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禮記正義》)

【乙】

學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夫繭,舍而不治,則腐蠹?而棄;使女工

繚②之,以為美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繭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使賢者教之,以為世

士③,則天下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貢,衛(wèi)之賈人;顏涿聚,盜也;顓孫

師,膽④也。孔子教之,皆為顯士。夫學譬之猶礪⑤也,昆吾⑥之金而銖父⑦之錫,使干越舜

之工,鑄之以為劍而弗加砥礪,則以刺不入,以擊不斷。磨之以老?礪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

無前其擊也無下。自是觀之.礪之與弗礪其相去遠?。今人皆知礪其劍,而弗知礪其身。

夫學,身之礪砥也。

(節(jié)選自《尸子?勸學》)

【注釋】①腐蠹(戊):腐蝕。蠹,蛀蝕樹木、器物的蟲子。②繚(sao):從繭中抽絲合并

成生絲。③世士:社會上知名人士。④驅(zang):牲畜交易的經(jīng)紀人,后泛指市場經(jīng)紀

人。⑤礪:磨刀石,作動詞用時指磨。⑥昆吾:山名,出銅鐵,可以制刀劍。⑦銖(zhU)

父:地名,又作誅父,產錫。⑧干越:即吳越,出產利劍。

20.用“/”給下列句子斷句(限斷3處)。

磨之以碧礪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無前其擊也無下。

21.翻譯下面的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2)使賢者教之,以為世士,則天下諸侯莫敢不敬。

22.虛詞不虛。參照示例,分析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矣”在句中的作用

【示例】其此之謂乎!

其……乎,是"大概……吧’'的意思,表示推測的語氣,委婉地表達教學相長的觀點。

自是觀之,礪之與弗礪其相去遠矣。

23.【甲】文以“嘉肴''和"至道”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乙】文開頭則以和

做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

24.【甲】【乙】兩文都談到教和學的關系,請說說它們各自觀點有何不同。

【答案】2().磨之以碧礪/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無前/其擊也無下。21.(I)知道了自

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

(2)讓賢達的人教誨他,就會把他變成社會上知名人士,那么天下的諸侯就沒有敢不尊敬

他的。22.矣,句末語氣詞,相當于“了”,表示感嘆語氣。表達了感慨“磨礪”與“不磨

礪'’二者的區(qū)別之大,從而說明"砥礪其身'’的重要性。23.繭;人

24.甲文強調“教”和“學”相互促進,即“教學相長”;乙文強調不管“學''還是“教”都需要反復

磨礪,堅持不厭倦,只有這樣才.能“治己”、"治人

【解析】20.考查斷句。句意為:如果用粗磨石開磨,再用細磨石精磨,那么用它刺擊前

面如無物一般,用它側擊,下面如無物一般,鋒利無比?!澳ブ云盏Z''與"加之以黃砥”是

并列關系,中間應斷開。“其刺也無前”與“其擊也無下“是并列關系,中間應斷開。故斷句

為:磨之以碧礪/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無前/其擊也無下。

2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自反,自我反思:困,困

惑;自強,自我勉勵;(2)使,讓;教,教誨;以為,讓他成為;貝U,那么;莫敢,不敢。

22.考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