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10月聯考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fā)現,在我國北至黑龍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東起東海之濱,西達青藏高原的地域內,均有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此外,在迄今發(fā)現的多達七千余處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經正式發(fā)掘的也有四百處以上。這主要用于說明中華文明的起源()A.呈現單一性趨勢 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賴生產力發(fā)展 D.體現兼容的特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原始社會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不同地區(qū)出現了為數眾多的文化遺址,反映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B項正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體現多元性而非單一性,排除A項;從文化遺址分布情況無法得出中華文明起源的原因和條件,不能得出依賴生產力發(fā)展,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中華文明對不同民族、地域文明的吸收,不能得出兼容的特色,排除D項。故選B項。2.盤庚之政的實施,使越來越多的諸侯歸附于商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此后,隨著商王祖甲改制的進行,以后的幾代商王均竭力擴大王權,這極大地限制了內外服在國家事務中的影響力。這些現象表明,盤庚遷殷后的商代()A.出現專制集權體制 B.內外服制達到鼎盛C.商王權威得到加強 D.社會改革蔚然成風〖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時期中國。通過材料可知,商王盤庚時期,加強對諸侯的控制,祖甲及以后的幾代商王也竭力擴大王權,反映盤庚遷殷后商王權威得到加強,C項正確;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項;材料本意是商王權力的加強限制了內外服在國家事務中的影響力,排除B項;僅憑商王祖甲改制不能斷定改革蔚然成風,排除D項。故選C項。3.在受周王封賜之后,各地諸侯和貴族將自己所擁有的“臣”層層地分賜下去,使得“王臣”在社會階層的范疇里向縱深不斷地延伸,直到貴族社會的最底層。這說明西周()A.中國開始進入階級社會 B.分封制強化了等級秩序C.王室專制統(tǒng)治得到強化 D.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根據材料“各地諸侯和貴族將自己所擁有的‘臣’層層地分賜下去,使得‘王臣’在社會階層的范疇里向縱深不斷地延伸,直到貴族社會的最底層?!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層層實施使統(tǒng)治階級內部形成明確、嚴格的等級,說明西周分封制強化了社會等級,B項正確;早在西周之前,中國就已進入階級社會,“開始”一說不恰當,排除A項;材料說明西周分封制強化了社會等級,但未體現王室專制強化,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宗法制的相關論述,無法得出“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夷夏之防”已不再被強調,這一時期有關夷夏關系的記述也逐漸側重言語、飲食、風俗等民族差異問題。這一現象反映出()A.華夏認同觀念日漸增強 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C.中華文化顯現多元特色 D.華夷間政治聯系日益密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這一時期有關夷夏關系的記述也逐漸側重言語、飲食、風俗等民族差異問題”并結合所學可知,華夏認同觀念逐漸增強,A項正確;秦朝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多民族國家,排除B項;材料與文化的多元無關,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華夷間的政治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5.如表所示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部分史實。這些史實能夠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處史實《國語·齊語》齊桓公“今夫商,群聚而州處,察其四時,而監(jiān)其鄉(xiāng)之資,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管子·小區(qū)》“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馀于國,奇怪時來,珍異物聚”《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A.行商坐賈成為商貿主體 B.地域性商人群體已出現C.諸侯國君重視商業(yè)貿易 D.商業(yè)貿易網絡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今夫商,群聚而州處,察其四時,而監(jiān)其鄉(xiāng)之資,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可知齊國將商人們集中起來,以加強對商業(yè)的監(jiān)督和了解;“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馀于國,奇怪時來,珍異物聚”可知奇珍異寶匯聚在一起,很容易能夠獲得;根據材料““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的大致意思為陛下羅致昆山的美玉,宮中有隨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飾上綴著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著太阿寶劍,乘坐的是名貴的纖離馬,樹立的是以翠鳳羽毛為飾的旗子,陳設的是蒙著靈鼉之皮的好鼓??芍敃r商業(yè)貿易網絡逐步形成,商品能夠流通至各地,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商貿的主體是行商坐賈,排除A項;明清時期,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群體,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諸侯國君對商業(yè)貿易的態(tài)度,排除C項。故選D項。6.《墨子》中說,“古者圣王,制為節(jié)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輪車、聵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不極五味之調,芬香之和”。這些主張()A.旨在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B.有利于加快社會財富積累C.源于先秦小農經濟的發(fā)達 D.否定了發(fā)展經濟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凡天下群百工,輪車、聵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的前半部分說明墨子鼓勵發(fā)展手工業(yè),后半部分說明他反對奢侈,墨子的這些主張有利于積累社會財富,B項正確;材料強調“奉給民用”,并不追求充實財政,排除A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小農經濟形成期,小農經濟并不發(fā)達,排除C項;材料顯示墨子鼓勵發(fā)展手工業(yè),鼓勵經濟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7.法家認為人人都有“好利惡害”的“自為心”。歷來強調“立公去私”“令尊于君”的法治觀,強調賞善罰惡,主張用法來懲奸除惡,如韓非子就曾主張“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等。法家的這些主張()A.構建了完整的法治理論 B.否定了人性的正常需求C.順應了政治變革的趨勢 D.推動了爭霸時代的到來〖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法家認為應該賞善罰惡,這順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變革的趨勢,C項正確;材料涉及內容并不能說明已經構建完整的法治理論,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法家強調“好利惡害”,主張獎罰分明,并沒有否定人的正常需求,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法家思想產生于爭霸時代,D項邏輯關系錯亂,排除D項。故選C項。8.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如圖所示),沿用了商鞅以來推行了100余年的法規(guī)制度和標準。這一措施的推行主要是為了()A.維護生活秩序 B.統(tǒng)一貨幣形態(tài) C.結束分裂局面 D.規(guī)范經濟秩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秦朝建立之后,統(tǒng)一度量衡,為經濟發(fā)展奠定了統(tǒng)一的基礎,主要是為了規(guī)范經濟秩序,D項正確;維護生活秩序的是秦律的制定,排除A項;統(tǒng)一貨幣形態(tài)為圓形方孔銅錢,與度量衡無關,排除B項;統(tǒng)一度量衡是在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排除C項,故選D項。9.在漢代思想家劉安等人看來,秦的滅亡是由于秦王朝統(tǒng)治者們“積怨在于民”,奉行了一條“縱耳目之欲,窮侈靡之變,不顧百姓之饑寒窮匱也”的畸形的政治路線,最終使其徹底陷入“與民為仇”的“絕境”。據此可知,劉安認為秦的滅亡是由于()A.暴虐無道,矛盾激化 B.以吏為師,嚴刑酷法C.大興土木,國庫虧空 D.災害頻仍,百姓窮困〖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范圍為秦漢時期(中國)。漢代的劉安認為秦朝滅亡是因為秦朝窮奢極欲,積怨在民,最終引發(fā)人民的反抗,即秦朝亡于暴政引發(fā)的階級矛盾,A項正確;劉安并未提到秦朝的嚴刑峻法、國庫虧空以及災害和秦朝滅亡的關系,排除B、C、D項。故選A項。
10.《史記·東越列傳)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捆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后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边@說明秦朝()A.強化了對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B.保留了諸侯王的設置C.開始在民族地區(qū)推廣郡縣制 D.對地方勢力固俗而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據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秦朝統(tǒng)一天下后,實行郡縣制并設置了“閩中郡”,對閩越地區(qū)進行管轄,A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秦朝將“王”改為了“君長”,并非保留諸侯王,排除B項;根據材料不能判斷秦統(tǒng)一閩越前當地是否設置過郡縣,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對地方采取了新的統(tǒng)治方式,并非“固俗而治”,排除D項。故選C項。11.如表所示是部分學者關于項羽分封的相關論述。據此可知,項羽實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因是()學者著作論述韋毅《論項羽分封》項羽有40萬大軍,卻是一個成分極為駁雜混合體,項羽把諸侯軍隊集中起來的主要因素,即所謂的“義”李殿元《秦漢之際的兩次分封—應當重新評價項羽“分封十八王”》當時群雄對峙,項羽的力量還不足以兼并群雄;當時的形勢是分裂割據的局面已經客現形成,分封只是對事實加以承認杜曉宇《楚漢分封政策初探》項羽分封是對當時各割據軍事勢力范圍的劃分,是對當時割據局面的重新組合,非如此,不能重建社會秩序A.徹底推翻郡縣制度 B.先秦分封制影響深遠C.自立為王強化統(tǒng)治 D.緩和矛盾穩(wěn)定秩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末年(中國)。根據材料“項羽把諸侯軍隊集中起來的主要因素,即所謂的‘義’”“項羽分封是對當時各割據軍事勢力范圍的劃分,是對當時割據局面的重新組合,非如此,不能重建社會秩序”并結合所學可知,項羽實行分封主要由于力量掌控不住、群雄并起、局勢混亂等多重原因的考慮,目的是為了緩和矛盾穩(wěn)定秩序,D項正確;材料所述與徹底推翻郡縣制度無關,排除A項;分封制的深遠影響并非是項羽實行分封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要解決現實問題,穩(wěn)定秩序,排除B項;分封諸侯以后,諸侯們會因利益不均而不停攻伐,不利于強化統(tǒng)治,排除C項。故選D項。12.漢景帝即位第一年就廢除了不合理的連坐法,還認為殘害肢體的刑罰會讓人終身痛苦,因而廢除了殘害犯人肢體的肉刑。此后,他又允許不服判決的人上訴,以至于在某些年份中,終其一年的審理案件竟然不到400件。這些舉措()A.防止了社會矛盾的激化 B.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理念C.延續(xù)了儒表法里的傳統(tǒng) D.得益于先秦禮制的恢復〖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漢景帝時期,廢除連坐法和肉刑,允許不服判決的人上訴,最終國內案件大幅度減少。結合所學,當時統(tǒng)治者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重德慎刑,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理念,B項正確;“防止了”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A項;儒表法里是漢武帝時期的管理和統(tǒng)治手段,排除C項;先秦禮制并未恢復,且這些舉措與先秦禮制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后漢書》記載,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國家控制的人口不過1000萬,然而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國家所控制的人口超過2100萬。下列有助于解釋該現象的是,東漢初期()A.釋放奴婢取得成效 B.社會經濟空前繁榮C.政府威信大大提高 D.官民關系顯著改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初期(中國)。據本題材料“然而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國家所控制的人口超過2100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國家控制的人口的倍增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如統(tǒng)一后社會穩(wěn)定,流民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人口的自然增長、釋放奴婢等因素,所以A項有助于解釋材料現象,A項正確;光武中興期間,經濟得到發(fā)展,但是“空前繁榮”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政府威信的提高不是導致東漢初期人口增長的原因,排除C項;官民關系是否改善與國家控制人口的增長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4.如表為東漢中后期諸帝在位時間及臨朝太后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東漢中后期()專權太后竇太后鄧太后閣太后梁太后竇太后何太后皇帝和帝殤帝安帝懿帝順帝沖帝質帝恒帝靈帝辯帝獻帝即位年齡10歲100天13歲不詳11歲2歲8歲15歲12歲17歲9歲駕崩年齡27歲2歲32歲不詳30歲3歲9歲36歲34歲18歲40歲A.外戚勢力急劇膨脹 B.宦官群體威勢不在C.皇權政治基礎動搖 D.官僚貴族掌控朝政〖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中國)。根據表格內容可知,東漢中后期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政,大權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因而導致外戚勢力急劇膨脹,A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政,大權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專權;皇帝長大后以靠宦官除掉外戚,行使君權,這就導致宦官專權。而皇帝壽命大都短暫,所以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huán),排除B項;歷史上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權都是皇權異化的表現,所以本質是皇權專制,皇權政治基礎不可能動搖,排除C項;材料并未反映官僚貴族掌控朝政,排除D項。故選A項。15.漢賦中對疆域的描寫除了有對東、西、南、北抵達之地的點狀鋪寫外,還在東南、西北、西南以及東北的方位中鋪寫帝國邊疆,展現了漢王朝疆域的概況,其中還涉及諸多的民族、部族、屬國、郡縣、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據此可知,漢賦這種題材創(chuàng)作()A.鞏固了漢朝疆域 B.促進了國家認同C.體現了文化繁榮 D.強化了中央集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漢朝時期。根據材料“漢賦中對疆域的描寫……鋪寫帝國邊疆,展現了漢王朝疆域的概況,其中還涉及諸多的民族、部族、屬國、郡縣、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笨芍?,題干反映了漢賦對漢王朝疆域的描寫,這有利于促進人們對大一統(tǒng)封建帝國的認同,B項正確;漢賦對疆域的描寫并不能起到鞏固疆域的作用,排除A項;漢賦體現了文化繁榮,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無法得出強化中央集權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16.有學者指出.在東漢農書《四民月令》的記載中,完全看不到官方在商業(yè)交易上的存在與作用.無論是商品交易的種類還是時間、地點.皆由商品所有者自行確定.商品交易往往以民間立場為出發(fā)點。這反映出東漢時期()A.農學著作的豐富 B.官方貿易的消亡 C.抑商政策的廢除 D.交易活動較靈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中國)。根據材料“無論是商品交易的種類還是時間、地點,皆由商品所有者自行確定,商品交易往往以民間立場為出發(fā)點”可知,東漢時期商品交易的種類、時間、地點等均由商品所有者自行確定,這說明東漢時期交易活動較為靈活,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東漢時期交易活動的靈活性,并未涉及農學著作的豐富,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東漢時期交易活動的靈活性,并不能說明官方貿易的消亡,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東漢時期交易活動的靈活性,并不能說明抑商政策被廢除,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是中原地區(qū)早期國家和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在陶寺遺址(屬龍山文化)中發(fā)掘的宮殿區(qū)、倉儲區(qū)、祭祀區(qū)、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等都被權力階層所獨有。在陶寺遺址的墓葬中,既有規(guī)模宏大、地位凸顯的宮殿夯土建筑,又有簡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窯洞式小房子。陶寺遺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且存在著多個層次等級。此外,陶寺遺址中還發(fā)現了許多亂葬篡,死者或被棄于灰坑,或被作為人牲用來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墻中,有的甚至是多人從葬。圍繞陶寺遺址分布的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摘編自高江濤《試論中國早期國家形成的模式與動力》材料二原始社會晚期的考古發(fā)掘中,甘肅大地灣群落以一個長方形主室為中心,兩側備有一側室,左右對稱,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無論是面積、質量還是結構都首屈一指。在這一時期的姜寨等遺址中,除作為群落中心的準都邑有墻垣或其他防御性設施外,其他聚落已沒有了這些設施,在這些聚落中,還發(fā)現了相對獨立的軍事將領和巫覡人員。此外。在良渚文化區(qū)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鋮等高級殉葬品,中型墓中玉域的制作工藝與形制與之相比略遜一籌。在此時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鉞、玉鋮與作為貫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時出土,說明這一神權與政權結合的傳統(tǒng)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幾择R新《群落與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龍山文化考古遺存中蘊含的早期國家和文明的因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原始社會晚期的考古發(fā)掘為依據,概述這-時期早期國家和文明的特征。(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早期國家和文明出現的根本原因?!即鸢浮剑?)因素:權力階層出現;等級結構的形成;階級矛盾的激化;中心聚落的出現。(2)特征:出現最高權力所有者;出現宏偉建筑和防御工事;群落實現初步統(tǒng)一;相對獨立的職官設置;神權與政權的結合;出現集權趨勢。(3)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冀馕觥健拘?】本題為背景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新石器時代(中國)。因素:根據材料“這一時期在陶寺遺址(屬龍山文化)中發(fā)掘的宮殿區(qū)、倉儲區(qū)、祭祀區(qū)、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等都被權力階層所獨有?!笨芍?,權力階層的出現;根據材料“陶寺遺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且存在著多個層次等級”可知,等級結構的形成;根據材料“陶寺遺址中還發(fā)現了許多亂葬篡,死者或被棄于灰坑,或被作為人牲用來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墻中,有的甚至是多人從葬”可知,階級矛盾的激化;根據材料“圍繞陶寺遺址分布的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可知,中心聚落的出現。【小問2】本題為特點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原始社會晚期(中國)。特征:根據材料“圍繞陶寺遺址分布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笨芍?,出現最高權力所有者;根據材料“在陶寺遺址的墓葬中,既有規(guī)模宏大、地位凸顯的宮殿夯土建筑”“在這一時期的姜寨等遺址中,除作為群落中心的準都邑有墻垣或其他防御性設施外,其他聚落已沒有了這些設施”可知,出現宏偉建筑和防御工事;根據材料“圍繞陶寺遺址分布的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笨芍郝鋵崿F初步統(tǒng)一;根據材料“在這些聚落中,還發(fā)現了相對獨立的軍事將領和巫覡人員”可知,相對獨立的職官設置;根據材料“在此時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鉞、玉鋮與作為貫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時出土,說明這一神權與政權結合的傳統(tǒng)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笨芍?,神權與政權的結合、出現集權趨勢。小問3】本題為背景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原始社會時期(中國)。根本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早期國家和文明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的商業(yè)市場分為大市、朝市、夕市三種,市場不僅設置在城中,在城外乃至一些鄉(xiāng)村中也設有供鄉(xiāng)野村民交易的臨時市場。西周商業(yè)市場都是官辦的,大都由司市總負責,其下設質人、肆人、胥等官職分掌具體事務。西周在商業(yè)管理中設置了一定的規(guī)則及程序,開市前要檢查貨物是否以假冒真,貨物價格制訂是否合規(guī)。開市后,賈師、胥師等人還要隨時受理各種交易糾紛。西周時期,所有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包括官府出售的部分剩余物資都必須通過賈師制訂其價格,否則物品不能夠成為商品上市出售。西周時期的商業(yè)管理措施具體而明確,并以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而存在,有效規(guī)范了市場和商業(yè)行為?!幾岳钆宓取短皆次髦軙r期的商業(yè)管理》材料二春秋末期,社會環(huán)境相對自由寬松。西周時期的“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的禮制局面被打破,個人逐漸擺脫對宗族的依賴而自由經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私營手工業(yè)生產不斷出現,官府對工商業(yè)的壟斷性經營不斷放松。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諸侯國還出臺了一些諸如“通商惠工”的鼓勵性政策,允許和鼓勵私營工商業(yè)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并田制走向完全瓦解,土地買賣逐漸出現,加迷了私人財富的積累和勞動產品市場化發(fā)展?!俗酝鯐圆稄呢泿沤嵌瓤磻?zhàn)國時期商品貿易的發(fā)展和繁榮》(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周時期政府對商業(yè)市場管理的舉措。(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市場繁榮發(fā)展的原因及其積極影響。〖答案〗(1)舉措:完善商業(yè)市場建置;設置專職管理官員;規(guī)范商品交易秩序;建立商品定價制度。(2)原因:社會環(huán)境自由寬松;生產力的發(fā)展;工商食官政策的瓦解;各國國君的支持和推動;土地制度的變化。積極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加速了社會轉型;密切了地區(qū)交流,推動了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為統(tǒng)一國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舉措:根據材料一“西周的商業(yè)市場分為大市、朝市、夕市三種,市場不僅設置在城中,在城外乃至一些鄉(xiāng)村中也設有供鄉(xiāng)野村民交易的臨時市場”可以得出完善商業(yè)市場建置;根據材料一“西周商業(yè)市場都是官辦的,大都由司市總負責,其下設質人、肆人、胥等官職分掌具體事務?!笨梢缘贸鲈O置專職管理官員管轄;根據材料一“西周時期的商業(yè)管理措施具體而明確,并以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而存在”可以得出規(guī)范商品交易秩序;根據材料一“西周時期,所有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包括官府出售的部分剩余物資都必須通過賈師制訂其價格”可以得出建立商品定價制度?!拘?】本題是背景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原因:根據材料二“春秋末期,社會環(huán)境相對自由寬松”可得出社會環(huán)境自由寬松;根據材料二“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私營手工業(yè)生產不斷出現,官府對工商業(yè)的壟斷性經營不斷放松。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諸侯國還出臺了一些諸如‘通商惠工’的鼓勵性政策”可得出這一時期生產力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二“允許和鼓勵私營工商業(yè)發(fā)展”“井田制走向完全瓦解,土地買賣逐漸出現”可以得出這一時期土地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這一時期工商食官政策瓦解,再加上各國國君的支持和推動,這些共同因素促進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市場的繁榮發(fā)展。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商業(yè)市場繁榮發(fā)展,首先促進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各地區(qū)商業(yè)交流加強,這無形中也推動了統(tǒng)一市場的出現。其次,土地買賣逐漸出現,加速了私人財富的積累和勞動產品市場化發(fā)展,井田制逐漸崩潰,這也推動了社會的轉型,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出現奠定基礎。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因制度創(chuàng)新而崛起,亦因制度僵化而滅亡。制度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制度變遷與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均存在歷史局限性。創(chuàng)新程度如何,變遷方式如何,均要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秦亡的教訓被漢朝所借鑒,雖然漢代制度設計沒有突破秦代模式,但統(tǒng)治者卻以漸進的方式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國家與民眾的關系,直到漢武帝時期方才實現中央政府對全國的絕對控制,完成了秦制在全國范國的推廣?!幾灾艹健秳?chuàng)新與僵化:制度變遷視角下的秦之興亡》從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運用秦漢歷史的相關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持論有據.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一
觀點:漸進性的制度變遷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論證:制度變遷不僅要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也要以漸進的方式推進。漢代初年,在吸取秦亡教訓的基礎上,漢朝雖然繼承了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的政治模式,但卻在經歷了漫長的過渡后才真正實現對全國的絕對控制。漢代初年,以黃老思想為指導,與民休息,輕徭薄賦,鼓勵農業(yè)生產,規(guī)范商業(yè)秩序,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和生產秩序,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在地方行政中,漢朝采取郡國并行制,通過政治折中的方式來穩(wěn)定社會政治秩序。經過漢初七十余年的發(fā)展,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才通過推恩令、附益法解決了王國問題,通過武力的方式解決了匈奴等周邊民族的威脅,實現了中央政府對全國的有效控制,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因此,漸進性的制度改良在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同時更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示例二觀點:制度的創(chuàng)設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均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論證:秦自商鞅變法以來,逐步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這一體制在秦統(tǒng)一六國,強化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管理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這一制度所存在的局限性也成為秦滅亡的主要原因?;实壑贫鹊拇_立強化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權力和地位,也滋長了最高統(tǒng)治者不加節(jié)制的欲望??たh制的實施雖然有利于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過渡,有利于實現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也導致了國家控制力的增強以及體制的僵化。秦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專制政策以焚書坑儒最為典型,思想的禁錮與鉗制極大地壓制了社會活力,激化了社會矛盾,為秦的滅亡埋下了禍根。因此,制度的創(chuàng)設均不是完美無缺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要使制度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化,制度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必須與社會環(huán)境、民眾利益相結合?!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時空是秦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創(chuàng)新程度如何,變遷方式如何,均要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薄扒赝鼋逃柋粷h朝所借鑒,雖然漢代制度設計沒有突破秦代模式,但統(tǒng)治者卻以漸進的方式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國家與民眾的關系,直到漢武帝時期方才實現中央政府對全國的絕對控制,完成了秦制在全國范國的推廣?!笨芍?,制度的發(fā)展是漸進性的,不斷完善的,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故可提煉出主題,漸進性的制度變遷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在闡述時,可結合漢朝對秦朝滅亡教訓的吸取,對秦政治制度的借鑒和發(fā)展進行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漢代初年,吸取秦亡的教訓的,漢代初年,以黃老思想為指導,與民休息,輕徭薄賦,鼓勵農業(yè)生產,規(guī)范商業(yè)秩序,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和生產秩序,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在地方行政中,漢朝采取郡國并行制,通過政治折中的方式來穩(wěn)定社會政治秩序。經過漢初七十余年的發(fā)展,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才通過推恩令、附益法解決了王國問題,通過武力的方式解決了匈奴等周邊民族的威脅,實現了中央政府對全國的有效控制,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可見,漢朝雖然繼承了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的政治模式,但卻在經歷了漫長的過渡后才真正實現對全國的絕對控制。最后進行總結,升華主題,即漸進性的制度改良在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同時更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也可結合秦的短命而亡,分析秦政治制度的局限性,即制度的創(chuàng)設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均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在闡述時,結合秦始皇的殘暴統(tǒng)治、歷史教訓的史實進行分析。最后進行總結,制度的創(chuàng)設均不是完美無缺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歷史局限性,要使制度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化,制度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必須與社會環(huán)境、民眾利益相結合。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學說在漢武帝尊崇儒術之后得到極大發(fā)展。武帝始置“五經”博士,宣帝末增至十三經博士,由此開啟了儒學的極盛時代,儒學也成為此后歷代王朝所認可的正統(tǒng)思想。漢代前中期,武、昭、宣三帝在皇族中大倡儒學。甚至將其作為儲君必備的素質,如楚元王一脈對西漢儒學的發(fā)展貢獻頗多,是漢代歷史上少有的皇族儒學世家。諸侯王國的傅、相、中尉、內史等主要職官均由大批儒生擔任,他們輔王為政、諫王過失、助王教化,使宗室諸王在無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西漢統(tǒng)治者出于維護政治統(tǒng)治的需要,大力推崇儒學,在宗室子弟中進行普遍的儒學教育,推動儒學在漢代宗室的普及與發(fā)展?!幾札忛熡ⅰ墩撐鳚h宗室對儒學的接受與踐行》材料二自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過魯以太牢祀孔子以后,兩漢時期的皇帝常親自到孔子故居祭祀。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使儒學上升為漢代社會的主流思想,漢代以察舉制度選官,以教授儒家經典為主的太學和郡國學培養(yǎng)學生。漢元常即位后,儒生地位進一步提高,朝廷主要機構里充斥著儒生官員。西漢末年,實際掌控西漢政權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推動了儒學的發(fā)展。到兩漢時期,隨著漢光武帝對儒學的重視,儒學在社會各階層普及開來,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摘編自楊愛國《論東漢儒學在社會上的普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漢時期促進儒學在漢宗室中普及的因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兩漢時期儒學在社會各階層中普及的原因及其影響?!即鸢浮剑?)因素:董仲舒改造儒學適應了政治統(tǒng)治的需要;漢武帝等統(tǒng)治者極力倡導儒學教育;中央和諸侯王國儒學官員的推動;部分宗室成員對儒學發(fā)展的貢獻。(2)原因:西漢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王莽對儒學的推動和對儒生的重用;察舉制度的實施;太學及地方官學的發(fā)展;漢光武帝對儒學的重視。影響:鞏固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提升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影響了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西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武帝始置“五經”博士,宣帝末增至十三經博士,由此開啟了儒學的極盛時代,從中可以得出漢武帝等統(tǒng)治者極力倡導儒學教育。漢代前中期,武、昭、宣三帝在皇族中大倡儒學。甚至將其作為儲君必備的素質。諸侯王國的傅、相、中尉、內史等主要職官均由大批儒生擔任他們輔王為政、諫王過失、助王教化,使宗室諸王在無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從中可以得出中央和諸侯王國儒學官員的推動作用。在宗室子弟中進行普遍的儒學教育,推動儒學在漢代宗室的普及與發(fā)展,可以得出部分宗室成員對儒學發(fā)展的貢獻。根據所學知識,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適應了當時社會的統(tǒng)治的需要?!拘?】本題是背景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兩漢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實際掌控西漢政權的王莽也重用儒生,托古改制,推動了儒學的發(fā)展,從中可以得出王莽對儒學的推動和對儒生的重用。漢代以察舉制度選官,以教授儒家經典為主的太學和郡國學培養(yǎng)學生,可以得出察舉制度的促進作用。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使儒學上升為漢代社會的主流思想,從中可以得出漢光武帝對儒學的重視。根據所學知識,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西漢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確立,漢武帝時期太學及地方官學的發(fā)展,這些因素共同推動儒學在社會各階層中普及。關于影響,根據材料,儒學在社會各階層普及開來,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可以得出影響了中國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所學知識,儒學的普及首先鞏固了儒學正統(tǒng)地位,提升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10月聯考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考古發(fā)現,在我國北至黑龍江流域,南抵珠江流域,東起東海之濱,西達青藏高原的地域內,均有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此外,在迄今發(fā)現的多達七千余處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經正式發(fā)掘的也有四百處以上。這主要用于說明中華文明的起源()A.呈現單一性趨勢 B.具有多元性特征C.依賴生產力發(fā)展 D.體現兼容的特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原始社會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不同地區(qū)出現了為數眾多的文化遺址,反映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B項正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體現多元性而非單一性,排除A項;從文化遺址分布情況無法得出中華文明起源的原因和條件,不能得出依賴生產力發(fā)展,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中華文明對不同民族、地域文明的吸收,不能得出兼容的特色,排除D項。故選B項。2.盤庚之政的實施,使越來越多的諸侯歸附于商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此后,隨著商王祖甲改制的進行,以后的幾代商王均竭力擴大王權,這極大地限制了內外服在國家事務中的影響力。這些現象表明,盤庚遷殷后的商代()A.出現專制集權體制 B.內外服制達到鼎盛C.商王權威得到加強 D.社會改革蔚然成風〖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時期中國。通過材料可知,商王盤庚時期,加強對諸侯的控制,祖甲及以后的幾代商王也竭力擴大王權,反映盤庚遷殷后商王權威得到加強,C項正確;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項;材料本意是商王權力的加強限制了內外服在國家事務中的影響力,排除B項;僅憑商王祖甲改制不能斷定改革蔚然成風,排除D項。故選C項。3.在受周王封賜之后,各地諸侯和貴族將自己所擁有的“臣”層層地分賜下去,使得“王臣”在社會階層的范疇里向縱深不斷地延伸,直到貴族社會的最底層。這說明西周()A.中國開始進入階級社會 B.分封制強化了等級秩序C.王室專制統(tǒng)治得到強化 D.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根據材料“各地諸侯和貴族將自己所擁有的‘臣’層層地分賜下去,使得‘王臣’在社會階層的范疇里向縱深不斷地延伸,直到貴族社會的最底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層層實施使統(tǒng)治階級內部形成明確、嚴格的等級,說明西周分封制強化了社會等級,B項正確;早在西周之前,中國就已進入階級社會,“開始”一說不恰當,排除A項;材料說明西周分封制強化了社會等級,但未體現王室專制強化,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宗法制的相關論述,無法得出“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4.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夷夏之防”已不再被強調,這一時期有關夷夏關系的記述也逐漸側重言語、飲食、風俗等民族差異問題。這一現象反映出()A.華夏認同觀念日漸增強 B.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C.中華文化顯現多元特色 D.華夷間政治聯系日益密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這一時期有關夷夏關系的記述也逐漸側重言語、飲食、風俗等民族差異問題”并結合所學可知,華夏認同觀念逐漸增強,A項正確;秦朝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多民族國家,排除B項;材料與文化的多元無關,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華夷間的政治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5.如表所示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部分史實。這些史實能夠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處史實《國語·齊語》齊桓公“今夫商,群聚而州處,察其四時,而監(jiān)其鄉(xiāng)之資,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管子·小區(qū)》“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馀于國,奇怪時來,珍異物聚”《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A.行商坐賈成為商貿主體 B.地域性商人群體已出現C.諸侯國君重視商業(yè)貿易 D.商業(yè)貿易網絡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今夫商,群聚而州處,察其四時,而監(jiān)其鄉(xiāng)之資,以知其市之賈,負、任、擔、荷,服牛軺馬,以周四方”可知齊國將商人們集中起來,以加強對商業(yè)的監(jiān)督和了解;“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馀于國,奇怪時來,珍異物聚”可知奇珍異寶匯聚在一起,很容易能夠獲得;根據材料““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的大致意思為陛下羅致昆山的美玉,宮中有隨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飾上綴著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著太阿寶劍,乘坐的是名貴的纖離馬,樹立的是以翠鳳羽毛為飾的旗子,陳設的是蒙著靈鼉之皮的好鼓??芍敃r商業(yè)貿易網絡逐步形成,商品能夠流通至各地,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商貿的主體是行商坐賈,排除A項;明清時期,出現地域性的商人群體,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諸侯國君對商業(yè)貿易的態(tài)度,排除C項。故選D項。6.《墨子》中說,“古者圣王,制為節(jié)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輪車、聵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不極五味之調,芬香之和”。這些主張()A.旨在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B.有利于加快社會財富積累C.源于先秦小農經濟的發(fā)達 D.否定了發(fā)展經濟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凡天下群百工,輪車、聵匏、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的前半部分說明墨子鼓勵發(fā)展手工業(yè),后半部分說明他反對奢侈,墨子的這些主張有利于積累社會財富,B項正確;材料強調“奉給民用”,并不追求充實財政,排除A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小農經濟形成期,小農經濟并不發(fā)達,排除C項;材料顯示墨子鼓勵發(fā)展手工業(yè),鼓勵經濟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7.法家認為人人都有“好利惡害”的“自為心”。歷來強調“立公去私”“令尊于君”的法治觀,強調賞善罰惡,主張用法來懲奸除惡,如韓非子就曾主張“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等。法家的這些主張()A.構建了完整的法治理論 B.否定了人性的正常需求C.順應了政治變革的趨勢 D.推動了爭霸時代的到來〖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法家認為應該賞善罰惡,這順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治變革的趨勢,C項正確;材料涉及內容并不能說明已經構建完整的法治理論,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法家強調“好利惡害”,主張獎罰分明,并沒有否定人的正常需求,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法家思想產生于爭霸時代,D項邏輯關系錯亂,排除D項。故選C項。8.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如圖所示),沿用了商鞅以來推行了100余年的法規(guī)制度和標準。這一措施的推行主要是為了()A.維護生活秩序 B.統(tǒng)一貨幣形態(tài) C.結束分裂局面 D.規(guī)范經濟秩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秦朝建立之后,統(tǒng)一度量衡,為經濟發(fā)展奠定了統(tǒng)一的基礎,主要是為了規(guī)范經濟秩序,D項正確;維護生活秩序的是秦律的制定,排除A項;統(tǒng)一貨幣形態(tài)為圓形方孔銅錢,與度量衡無關,排除B項;統(tǒng)一度量衡是在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排除C項,故選D項。9.在漢代思想家劉安等人看來,秦的滅亡是由于秦王朝統(tǒng)治者們“積怨在于民”,奉行了一條“縱耳目之欲,窮侈靡之變,不顧百姓之饑寒窮匱也”的畸形的政治路線,最終使其徹底陷入“與民為仇”的“絕境”。據此可知,劉安認為秦的滅亡是由于()A.暴虐無道,矛盾激化 B.以吏為師,嚴刑酷法C.大興土木,國庫虧空 D.災害頻仍,百姓窮困〖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范圍為秦漢時期(中國)。漢代的劉安認為秦朝滅亡是因為秦朝窮奢極欲,積怨在民,最終引發(fā)人民的反抗,即秦朝亡于暴政引發(fā)的階級矛盾,A項正確;劉安并未提到秦朝的嚴刑峻法、國庫虧空以及災害和秦朝滅亡的關系,排除B、C、D項。故選A項。
10.《史記·東越列傳)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捆者.其先皆越王勾踐之后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這說明秦朝()A.強化了對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B.保留了諸侯王的設置C.開始在民族地區(qū)推廣郡縣制 D.對地方勢力固俗而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據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秦朝統(tǒng)一天下后,實行郡縣制并設置了“閩中郡”,對閩越地區(qū)進行管轄,A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秦朝將“王”改為了“君長”,并非保留諸侯王,排除B項;根據材料不能判斷秦統(tǒng)一閩越前當地是否設置過郡縣,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對地方采取了新的統(tǒng)治方式,并非“固俗而治”,排除D項。故選C項。11.如表所示是部分學者關于項羽分封的相關論述。據此可知,項羽實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因是()學者著作論述韋毅《論項羽分封》項羽有40萬大軍,卻是一個成分極為駁雜混合體,項羽把諸侯軍隊集中起來的主要因素,即所謂的“義”李殿元《秦漢之際的兩次分封—應當重新評價項羽“分封十八王”》當時群雄對峙,項羽的力量還不足以兼并群雄;當時的形勢是分裂割據的局面已經客現形成,分封只是對事實加以承認杜曉宇《楚漢分封政策初探》項羽分封是對當時各割據軍事勢力范圍的劃分,是對當時割據局面的重新組合,非如此,不能重建社會秩序A.徹底推翻郡縣制度 B.先秦分封制影響深遠C.自立為王強化統(tǒng)治 D.緩和矛盾穩(wěn)定秩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末年(中國)。根據材料“項羽把諸侯軍隊集中起來的主要因素,即所謂的‘義’”“項羽分封是對當時各割據軍事勢力范圍的劃分,是對當時割據局面的重新組合,非如此,不能重建社會秩序”并結合所學可知,項羽實行分封主要由于力量掌控不住、群雄并起、局勢混亂等多重原因的考慮,目的是為了緩和矛盾穩(wěn)定秩序,D項正確;材料所述與徹底推翻郡縣制度無關,排除A項;分封制的深遠影響并非是項羽實行分封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要解決現實問題,穩(wěn)定秩序,排除B項;分封諸侯以后,諸侯們會因利益不均而不停攻伐,不利于強化統(tǒng)治,排除C項。故選D項。12.漢景帝即位第一年就廢除了不合理的連坐法,還認為殘害肢體的刑罰會讓人終身痛苦,因而廢除了殘害犯人肢體的肉刑。此后,他又允許不服判決的人上訴,以至于在某些年份中,終其一年的審理案件竟然不到400件。這些舉措()A.防止了社會矛盾的激化 B.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理念C.延續(xù)了儒表法里的傳統(tǒng) D.得益于先秦禮制的恢復〖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漢景帝時期,廢除連坐法和肉刑,允許不服判決的人上訴,最終國內案件大幅度減少。結合所學,當時統(tǒng)治者實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重德慎刑,體現了以民為本的理念,B項正確;“防止了”的表述太過絕對,排除A項;儒表法里是漢武帝時期的管理和統(tǒng)治手段,排除C項;先秦禮制并未恢復,且這些舉措與先秦禮制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后漢書》記載,漢光武帝建武初年國家控制的人口不過1000萬,然而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國家所控制的人口超過2100萬。下列有助于解釋該現象的是,東漢初期()A.釋放奴婢取得成效 B.社會經濟空前繁榮C.政府威信大大提高 D.官民關系顯著改善〖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初期(中國)。據本題材料“然而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國家所控制的人口超過2100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國家控制的人口的倍增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如統(tǒng)一后社會穩(wěn)定,流民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人口的自然增長、釋放奴婢等因素,所以A項有助于解釋材料現象,A項正確;光武中興期間,經濟得到發(fā)展,但是“空前繁榮”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政府威信的提高不是導致東漢初期人口增長的原因,排除C項;官民關系是否改善與國家控制人口的增長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4.如表為東漢中后期諸帝在位時間及臨朝太后統(tǒng)計表。據此可知,東漢中后期()專權太后竇太后鄧太后閣太后梁太后竇太后何太后皇帝和帝殤帝安帝懿帝順帝沖帝質帝恒帝靈帝辯帝獻帝即位年齡10歲100天13歲不詳11歲2歲8歲15歲12歲17歲9歲駕崩年齡27歲2歲32歲不詳30歲3歲9歲36歲34歲18歲40歲A.外戚勢力急劇膨脹 B.宦官群體威勢不在C.皇權政治基礎動搖 D.官僚貴族掌控朝政〖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中國)。根據表格內容可知,東漢中后期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政,大權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因而導致外戚勢力急劇膨脹,A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皇帝大多年幼,無法主政,大權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戚專權;皇帝長大后以靠宦官除掉外戚,行使君權,這就導致宦官專權。而皇帝壽命大都短暫,所以出現了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huán),排除B項;歷史上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權都是皇權異化的表現,所以本質是皇權專制,皇權政治基礎不可能動搖,排除C項;材料并未反映官僚貴族掌控朝政,排除D項。故選A項。15.漢賦中對疆域的描寫除了有對東、西、南、北抵達之地的點狀鋪寫外,還在東南、西北、西南以及東北的方位中鋪寫帝國邊疆,展現了漢王朝疆域的概況,其中還涉及諸多的民族、部族、屬國、郡縣、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據此可知,漢賦這種題材創(chuàng)作()A.鞏固了漢朝疆域 B.促進了國家認同C.體現了文化繁榮 D.強化了中央集權〖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漢朝時期。根據材料“漢賦中對疆域的描寫……鋪寫帝國邊疆,展現了漢王朝疆域的概況,其中還涉及諸多的民族、部族、屬國、郡縣、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可知,題干反映了漢賦對漢王朝疆域的描寫,這有利于促進人們對大一統(tǒng)封建帝國的認同,B項正確;漢賦對疆域的描寫并不能起到鞏固疆域的作用,排除A項;漢賦體現了文化繁榮,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無法得出強化中央集權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16.有學者指出.在東漢農書《四民月令》的記載中,完全看不到官方在商業(yè)交易上的存在與作用.無論是商品交易的種類還是時間、地點.皆由商品所有者自行確定.商品交易往往以民間立場為出發(fā)點。這反映出東漢時期()A.農學著作的豐富 B.官方貿易的消亡 C.抑商政策的廢除 D.交易活動較靈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中國)。根據材料“無論是商品交易的種類還是時間、地點,皆由商品所有者自行確定,商品交易往往以民間立場為出發(fā)點”可知,東漢時期商品交易的種類、時間、地點等均由商品所有者自行確定,這說明東漢時期交易活動較為靈活,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東漢時期交易活動的靈活性,并未涉及農學著作的豐富,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東漢時期交易活動的靈活性,并不能說明官方貿易的消亡,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東漢時期交易活動的靈活性,并不能說明抑商政策被廢除,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是中原地區(qū)早期國家和文明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在陶寺遺址(屬龍山文化)中發(fā)掘的宮殿區(qū)、倉儲區(qū)、祭祀區(qū)、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等都被權力階層所獨有。在陶寺遺址的墓葬中,既有規(guī)模宏大、地位凸顯的宮殿夯土建筑,又有簡陋普通的半地穴式或窯洞式小房子。陶寺遺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且存在著多個層次等級。此外,陶寺遺址中還發(fā)現了許多亂葬篡,死者或被棄于灰坑,或被作為人牲用來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墻中,有的甚至是多人從葬。圍繞陶寺遺址分布的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幾愿呓瓭对囌撝袊缙趪倚纬傻哪J脚c動力》材料二原始社會晚期的考古發(fā)掘中,甘肅大地灣群落以一個長方形主室為中心,兩側備有一側室,左右對稱,整個建筑坐北朝南,無論是面積、質量還是結構都首屈一指。在這一時期的姜寨等遺址中,除作為群落中心的準都邑有墻垣或其他防御性設施外,其他聚落已沒有了這些設施,在這些聚落中,還發(fā)現了相對獨立的軍事將領和巫覡人員。此外。在良渚文化區(qū)的大型墓中,有精致的玉鋮等高級殉葬品,中型墓中玉域的制作工藝與形制與之相比略遜一籌。在此時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鉞、玉鋮與作為貫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時出土,說明這一神權與政權結合的傳統(tǒng)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摘編自馬新《群落與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龍山文化考古遺存中蘊含的早期國家和文明的因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原始社會晚期的考古發(fā)掘為依據,概述這-時期早期國家和文明的特征。(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早期國家和文明出現的根本原因。〖答案〗(1)因素:權力階層出現;等級結構的形成;階級矛盾的激化;中心聚落的出現。(2)特征:出現最高權力所有者;出現宏偉建筑和防御工事;群落實現初步統(tǒng)一;相對獨立的職官設置;神權與政權的結合;出現集權趨勢。(3)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冀馕觥健拘?】本題為背景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新石器時代(中國)。因素:根據材料“這一時期在陶寺遺址(屬龍山文化)中發(fā)掘的宮殿區(qū)、倉儲區(qū)、祭祀區(qū)、手工業(yè)作坊區(qū)等都被權力階層所獨有。”可知,權力階層的出現;根據材料“陶寺遺址早期和中期的墓葬都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且存在著多個層次等級”可知,等級結構的形成;根據材料“陶寺遺址中還發(fā)現了許多亂葬篡,死者或被棄于灰坑,或被作為人牲用來祭祀.或被夯筑于城墻中,有的甚至是多人從葬”可知,階級矛盾的激化;根據材料“圍繞陶寺遺址分布的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可知,中心聚落的出現?!拘?】本題為特點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原始社會晚期(中國)。特征:根據材料“圍繞陶寺遺址分布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笨芍?,出現最高權力所有者;根據材料“在陶寺遺址的墓葬中,既有規(guī)模宏大、地位凸顯的宮殿夯土建筑”“在這一時期的姜寨等遺址中,除作為群落中心的準都邑有墻垣或其他防御性設施外,其他聚落已沒有了這些設施”可知,出現宏偉建筑和防御工事;根據材料“圍繞陶寺遺址分布的14處遺址中,陶寺聚落在該聚落群中有著唯我獨尊的地位。是絕對的中心聚落?!笨芍郝鋵崿F初步統(tǒng)一;根據材料“在這些聚落中,還發(fā)現了相對獨立的軍事將領和巫覡人員”可知,相對獨立的職官設置;根據材料“在此時的大汶口墓地中,石鉞、玉鋮與作為貫通天地神人法器的骨牙雕筒同時出土,說明這一神權與政權結合的傳統(tǒng)至夏、商、周三代依然如故。”可知,神權與政權的結合、出現集權趨勢。小問3】本題為背景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原始社會時期(中國)。根本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早期國家和文明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fā)展。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的商業(yè)市場分為大市、朝市、夕市三種,市場不僅設置在城中,在城外乃至一些鄉(xiāng)村中也設有供鄉(xiāng)野村民交易的臨時市場。西周商業(yè)市場都是官辦的,大都由司市總負責,其下設質人、肆人、胥等官職分掌具體事務。西周在商業(yè)管理中設置了一定的規(guī)則及程序,開市前要檢查貨物是否以假冒真,貨物價格制訂是否合規(guī)。開市后,賈師、胥師等人還要隨時受理各種交易糾紛。西周時期,所有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包括官府出售的部分剩余物資都必須通過賈師制訂其價格,否則物品不能夠成為商品上市出售。西周時期的商業(yè)管理措施具體而明確,并以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而存在,有效規(guī)范了市場和商業(yè)行為。——摘編自李佩等《探源西周時期的商業(yè)管理》材料二春秋末期,社會環(huán)境相對自由寬松。西周時期的“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的禮制局面被打破,個人逐漸擺脫對宗族的依賴而自由經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私營手工業(yè)生產不斷出現,官府對工商業(yè)的壟斷性經營不斷放松。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諸侯國還出臺了一些諸如“通商惠工”的鼓勵性政策,允許和鼓勵私營工商業(yè)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并田制走向完全瓦解,土地買賣逐漸出現,加迷了私人財富的積累和勞動產品市場化發(fā)展?!俗酝鯐圆稄呢泿沤嵌瓤磻?zhàn)國時期商品貿易的發(fā)展和繁榮》(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周時期政府對商業(yè)市場管理的舉措。(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市場繁榮發(fā)展的原因及其積極影響。〖答案〗(1)舉措:完善商業(yè)市場建置;設置專職管理官員;規(guī)范商品交易秩序;建立商品定價制度。(2)原因:社會環(huán)境自由寬松;生產力的發(fā)展;工商食官政策的瓦解;各國國君的支持和推動;土地制度的變化。積極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加速了社會轉型;密切了地區(qū)交流,推動了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為統(tǒng)一國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舉措:根據材料一“西周的商業(yè)市場分為大市、朝市、夕市三種,市場不僅設置在城中,在城外乃至一些鄉(xiāng)村中也設有供鄉(xiāng)野村民交易的臨時市場”可以得出完善商業(yè)市場建置;根據材料一“西周商業(yè)市場都是官辦的,大都由司市總負責,其下設質人、肆人、胥等官職分掌具體事務?!笨梢缘贸鲈O置專職管理官員管轄;根據材料一“西周時期的商業(yè)管理措施具體而明確,并以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而存在”可以得出規(guī)范商品交易秩序;根據材料一“西周時期,所有在市場上流通的商品包括官府出售的部分剩余物資都必須通過賈師制訂其價格”可以得出建立商品定價制度?!拘?】本題是背景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原因:根據材料二“春秋末期,社會環(huán)境相對自由寬松”可得出社會環(huán)境自由寬松;根據材料二“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私營手工業(yè)生產不斷出現,官府對工商業(yè)的壟斷性經營不斷放松。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諸侯國還出臺了一些諸如‘通商惠工’的鼓勵性政策”可得出這一時期生產力的發(fā)展;根據材料二“允許和鼓勵私營工商業(yè)發(fā)展”“井田制走向完全瓦解,土地買賣逐漸出現”可以得出這一時期土地制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這一時期工商食官政策瓦解,再加上各國國君的支持和推動,這些共同因素促進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市場的繁榮發(fā)展。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商業(yè)市場繁榮發(fā)展,首先促進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各地區(qū)商業(yè)交流加強,這無形中也推動了統(tǒng)一市場的出現。其次,土地買賣逐漸出現,加速了私人財富的積累和勞動產品市場化發(fā)展,井田制逐漸崩潰,這也推動了社會的轉型,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出現奠定基礎。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因制度創(chuàng)新而崛起,亦因制度僵化而滅亡。制度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制度變遷與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均存在歷史局限性。創(chuàng)新程度如何,變遷方式如何,均要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秦亡的教訓被漢朝所借鑒,雖然漢代制度設計沒有突破秦代模式,但統(tǒng)治者卻以漸進的方式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國家與民眾的關系,直到漢武帝時期方才實現中央政府對全國的絕對控制,完成了秦制在全國范國的推廣?!幾灾艹健秳?chuàng)新與僵化:制度變遷視角下的秦之興亡》從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運用秦漢歷史的相關史實予以論證。(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持論有據.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一
觀點:漸進性的制度變遷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論證:制度變遷不僅要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也要以漸進的方式推進。漢代初年,在吸取秦亡教訓的基礎上,漢朝雖然繼承了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的政治模式,但卻在經歷了漫長的過渡后才真正實現對全國的絕對控制。漢代初年,以黃老思想為指導,與民休息,輕徭薄賦,鼓勵農業(yè)生產,規(guī)范商業(yè)秩序,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和生產秩序,出現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在地方行政中,漢朝采取郡國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防篡改技術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全自動電池包裝機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4年全國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職業(yè)技能競賽考試題庫-上部分(600題)
- 2025-2030全球真空度測試儀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4年禁毒知識競賽試題庫(多選題)
- 2025版國際留學咨詢與申請服務合同2篇
- 樂歌股份:2024年半年度報告
- 教育行業(yè)展會的宣傳推廣策略
- 科技驅動下的安全文化傳播模式創(chuàng)新
- 2025年度山地林業(yè)科研合作承包協(xié)議3篇
- 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數學試卷(新題型:19題)(基礎篇)(含答案)
- 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綜合征疾病演示課件
-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看圖列式計算(完整版)
- 2023中考地理真題(含解析)
- 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月檢查記錄表
-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末測試科學試題卷(含答案和答題卡)
- 高考英語詞匯3500電子版
- 建院新聞社成立策劃書
- JJF 1101-2019環(huán)境試驗設備溫度、濕度參數校準規(guī)范
- GB/T 25000.51-2016系統(tǒng)與軟件工程系統(tǒng)與軟件質量要求和評價(SQuaRE)第51部分:就緒可用軟件產品(RUSP)的質量要求和測試細則
- 外科學試題庫及答案(共100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