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癰?。ǜ刂苣撃[)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_第1頁
肛癰?。ǜ刂苣撃[)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_第2頁
肛癰?。ǜ刂苣撃[)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_第3頁
肛癰?。ǜ刂苣撃[)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_第4頁
肛癰病(肛周膿腫)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肛癰病(肛周膿腫)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

肛癰病,是因過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抑或肺、脾、腎虧虛,

濕熱下注所致的疾病。

一、護理評估

(1)了解患者飲食、排便習慣及誘發(fā)因素。

(2)了解患者肛門癥狀及伴隨癥狀、肛門指檢結果。

(3)中醫(yī)臨床辨證:舌象、脈象及情志狀態(tài)。

(4)中醫(yī)證型:

①火毒蘊結證。

證候: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xù)加劇,伴有惡寒、發(fā)熱、便秘、

漫赤。肛周紅腫,觸痛明顯,質硬,表面灼熱。舌質紅,苔薄黃。

②熱毒熾盛證。

證候:肛門腫痛劇烈,可持續(xù)數日,痛如雞啄,夜寐不安,伴有

惡寒、發(fā)熱、口干便秘、小便困難。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

有膿。舌質紅,苔黃。

③陰虛毒戀證。

證候:肛門腫痛、灼熱,表皮色紅,潰后難斂,伴有午后潮熱、

心煩口干、夜間盜汗。舌質紅,少苔。

二、護理要點

(1)按中醫(yī)外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

(2)患者避免坐位,高熱及病情較重者側臥休息,保持肛門、

會陰部清潔。

(3)觀察病情,做好護理記錄。

①觀察患者局部皮膚紅腫范圍、溫度、疼痛程度、有無波動感,

觀察體溫變化及全身情況。

②觀察患者術后傷口情況及引流物的顏色、性質、量,有無出血

或滲血,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配合處理。

(4)給藥護理:中藥應飯后偏涼服;便后遵醫(yī)囑中藥熏洗。

(5)飲食護理:

①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忌飲酒和辛辣食物。②

手術后一周宜進清淡且營養(yǎng)豐富之品,以促進傷口愈合。③急性期給

予少渣、半流質飲食Q

(6)情志護理:安慰患者,使患者調節(jié)情緒,安心靜養(yǎng)。

(7)臨證(癥)施護:

①患者疼痛時指導其中藥熏洗坐浴,促使腫痛消退。

②患者發(fā)熱時協助其取舒適體位,汗多時勤換衣褲、多飲水;高

熱不退時遵醫(yī)囑用藥。

③患者便秘時遵醫(yī)囑口服潤腸通便藥物,或行中藥保留灌腸,或

艾灸。

①排尿困難者,遵醫(yī)囑熱敷下腹部,或艾灸,或留置導尿。

(8)中醫(yī)特色治療護理:

①肛門腫痛:

a.觀察患者皮膚紅,腫、熱、痛的程度及范圍°

b.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

c.遵醫(yī)囑給予耳穴貼壓,取肛門、神門、皮質下、直腸等穴。

d.遵醫(yī)囑給予中藥熏洗。

c.遵醫(yī)囑給予中藥藥浴。

f.遵醫(yī)囑給予中藥外敷。

②發(fā)熱:

a.觀察患者體溫及汗出情況。

b.鼓勵患者多飲水。

c.遵醫(yī)囑給予穴位按摩,取大椎、曲池、合谷、外關等穴。

d.遵醫(yī)囑刮疹,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③便秘:

a.定時排便,排便時勿用力,避免久蹲。

b.遵醫(yī)囑給予腹部按摩。

c.遵醫(yī)囑給予穴位按摩,取天樞、關元、氣海、大橫、足三里等

穴。

d.遵醫(yī)囑給予穴位貼敷,取神闕穴。

e.遵醫(yī)囑給予耳穴貼壓,取大腸、便秘點、脾、直腸、三焦、皮

質下等穴。

④排尿困難:

a.協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

b.熱敷下腹部。

C.遵醫(yī)囑給予穴位按摩,取氣海、關元、陰陵泉、三陰交等穴。

d.遵醫(yī)囑給予耳穴貼壓,取腦、腎、膀胱、交感、神門、皮質下

等穴。

e.遵醫(yī)囑給子藥熨,取氣海、關元、陰陵泉等穴。

1.遵醫(yī)囑給予艾灸,取氣海、關元、中極等穴。

g.遵醫(yī)囑給予穴位貼敷,取神闕等穴。

三、康復及健康指導

(1)保持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勤換內褲,膿腫部位不宜擠壓、

碰撞。

(2)禁煙、酒、濃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的飲食習

慣,必要時推薦食譜,改善原有飲食習慣。

(3)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次排便不宜超過10分鐘,排便時

勿用力。便秘時指導患者繞臍周順時針按摩腹部天樞穴,每日3次,

每次20?30圈。

(4)生活規(guī)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保持樂觀情緒。

四、中醫(yī)特色康復及健康指導

(1)保持居室環(huán)境整潔,避免穿堂風。

(2)忌油膩、辛辣之品,戒煙酒。

(3)保持肛門清潔及大便通暢。

(4)調暢情志,安心靜養(yǎng),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5)指導術后患者行中藥熏洗和進行撮谷道鍛煉,中藥熏洗藥

溫宜溫熱,早晚各1次,每次15?30分鐘;撮谷道鍛煉(提肛運動)

能促進傷口愈合,以晚睡前或早起后為宜,具體做法:收腹,上提肛

門2?3秒后放松,每日1?2次,每次30下。

(6)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各種藥物。并應定期檢查,若

癥狀出現明顯變化時,應及時就診檢查。

(7)中醫(yī)飲食調護:

①火毒蘊結證:宜食清熱、瀉火、解毒的食品,如野菊花代茶飲。

食療方:涼拌鮮蒲公英。

②熱毒熾盛證:宜食清熱、利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