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文本閱讀-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2021年高考語文復習學案_第1頁
類文本閱讀-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2021年高考語文復習學案_第2頁
類文本閱讀-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2021年高考語文復習學案_第3頁
類文本閱讀-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2021年高考語文復習學案_第4頁
類文本閱讀-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2021年高考語文復習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1實用類文本閱讀——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

【高考真題演練】

[2020?全國I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yè)數(shù)字化、數(shù)字產業(yè)化賦予的際遇,加快5G網絡、數(shù)據中

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之一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

設。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fā)改委明確范圍,新基建是以新發(fā)展理念為弓I領,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驅動,

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fā)展需要,提供數(shù)字轉型、職能升級、融合創(chuàng)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chuàng)新基礎設施等三個方面。

(摘自韓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報》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

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大力發(fā)展數(shù)字經濟,推動產業(yè)化升級,新基建的

謀劃布局早已展開,為何要選擇此時按下“快進鍵”?

這一決策既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客觀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與產業(yè)變遷大趨勢基礎

上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傳統(tǒng)基建投資邊際效益下降和產業(yè)滲透率下降的挑戰(zhàn),推進新型

數(shù)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沖疫情影響、優(yōu)化投資結構、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

集中爆發(fā),展現(xiàn)了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大數(shù)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帶動社會經濟整體發(fā)展的潛力,客觀上

也打開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原有基礎設施體系的不適應問題更加凸顯,基于新時代新

使命,基礎設施體系也必然要進行戰(zhàn)略性調整。加速推動新基建,價值不僅在眼前。5G、數(shù)據中心、工業(yè)

互聯(lián)網等領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資新基建,實際上是投資未來,服務長遠。新基建是圍繞科技這一經濟

新硬核掀起的基礎建設浪潮,是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數(shù)字動力”,為高質量發(fā)展蓄能。

(摘編自吳月輝等《為新基建注入強動力》,《人民日報》2020年6月8日)

材料三:

中國出臺經濟扶持計劃,以幫助國家擺脫疫情引發(fā)的危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表示,中央預算內投

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

這一金額看上去是天文數(shù)字,但以中國的標準而言不足為奇,這表現(xiàn)出的更多是審慎。考慮到至少最

近一年經濟形勢和疫情的不確定性,中國政府沒有匆忙將資金注入經濟。他們從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

經濟危機中吸取了這一教訓。

在一攬子應對危機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將用于扶持提供了超過70%城市就業(yè)的中小企業(yè),為此中央政

府將向稅收優(yōu)惠、貸款利率和自然壟斷產業(yè)關稅補貼投入資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沒有宣布國

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目標。

大部分投資不會用于道路和橋梁,而是用于被中國理解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新一代信息網絡、

5G應用、數(shù)據中心、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中國將力求借這一機會,建成向“工業(yè)革命4.0”過渡的基

礎設施。

(摘編自《俄媒關注:中國“新基建”助力“工業(yè)革命4.0”》,《參考消息》2020年6月6日)

1.下列對新基建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基建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chuàng)新基礎設施等三個方面,是

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之一。

B.5G、數(shù)據中心、工業(yè)互聯(lián)網等屬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投資,其實不利于建

設提供融合創(chuàng)新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C.新基建意味著對基礎設施體系進行戰(zhàn)略性調整,將有利于解決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轉變過程中所凸顯的

原有基礎設施體系的不適應問題。

D.中國將借助新基建帶來的機會,有效地應對傳統(tǒng)基建投資邊際效益下降和產業(yè)滲透率下降的挑戰(zhàn),為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數(shù)字動力”。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新發(fā)展理念為引領,抓住產業(yè)數(shù)字化、數(shù)字產業(yè)化賦予的機遇,既能在客觀上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

也能改變世界科技與產業(yè)變遷的大趨勢。

B.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將有助于推動產業(yè)優(yōu)化升級,加速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

早日實現(xiàn)中國經濟發(fā)展模式的轉型升級。

C.在俄羅斯媒體看來,我國今年所以采取審慎的經濟措施,不再匆忙將資金注入經濟,是因為從2008年

到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吸取了教訓。

D.2020年我國一攬子應對危機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將用于扶持提供了超過70%城市就業(yè)的中小企業(yè),目

的是保障城市就業(yè)率,切實解決民生問題。

3.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與抗擊疫情有什么關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2020?全國HI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個與現(xiàn)實零距離的題材,要讓文學性不被堅硬的現(xiàn)實埋沒,讓藝術在接近紛紜社會時不至于窒息,

就必須有飛揚的靈魂。鐘南山是個公眾人物,幾乎沒有虛構的空間;而真實的東西往往會有種種限制。但

作家創(chuàng)作并非無所作為。熊育群的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把筆觸深入到鐘南山的內心世界。對他的精

神和情感進行大膽挖掘,并且打破時空限制,將人物置于復雜的背景與宏大的視野中,以文學的力量復原

某些重大時刻,記錄歷史,留下現(xiàn)場,并對此進行深刻反思。

本報特邀《收獲》雜志副主編、《鐘南山:蒼生在上》責編鐘紅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對談。

鐘紅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波及眾多國家與人群的、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

文中你曾寫道,你“突然理解了戰(zhàn)爭年代棄文從戎的文人”,是什么讓你決定寫一部關于鐘南山的長篇非

虛構作品?

熊育群:新氮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是人類的一場大災難。特別讓人不安的是,已經84歲的鐘南山深夜

趕往疫區(qū)武漢,他那張高鐵上仰頭小憩的照片讓我非常感動。12年前我采訪過他,寫過他的報告文學,這

些年也特別關注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有關部門希望我來寫鐘南山,我自己也有寫作的沖動。于是,通

過鐘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頭扎下去,開始了創(chuàng)作。

鐘紅明:這部作品有六個章節(jié),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他的父親母親,他的婚煙愛情,他在

英國留學,他在“非典”中的經歷……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寫出一個人的脈絡和土壤嗎?

熊育群:事實上這有些傳記寫作的特點,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現(xiàn)出來,當然是有重點有選擇的。只有把

他的人生寫透了,才能寫出鐘南山為何敢醫(yī)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懷和作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當普通人來寫。但人比人確實有高

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圖,正因為如此,鐘南山的出現(xiàn)才顯得珍貴無比。

鐘紅明:如果從《鐘南山:蒼生在上》概括出幾個關鍵詞,就是——“時間與空間”“淚水”“挫折”

“敢醫(yī)敢言”“記憶”。你在后記里說:“他也將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為什么你會用“時代的記憶”來

概括鐘南山?

熊育群:因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災難,是個歷史事件,將來一定會被后人說起。顯然,重要的人物缺

少不了鐘南山,鐘南山是值得書寫的。

鐘紅明:現(xiàn)在有些人避用“報告文學”而用“非虛構”,我個人覺得,背后是一種文學觀的差異,我

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無論是人文地理類的,還是虛構類的長篇小說,你都進行了大量的實地采訪,甚至

到國外進行追蹤采訪……為何會經常采用這樣“費力”的寫作方式?

熊育群:我認為這是寫作的常態(tài)。我這樣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視虛構,不重視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讓

自己的作品充滿想象,甚至是魔幻。但這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還有就是文章的細節(jié)是來自生活的,它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有著現(xiàn)實的力量。

(摘編自《對話〈鐘南山:蒼生在上〉作者》,《文匯報》2020年5月13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于為何在疫情背景下寫鐘南山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鐘南山,對他赴武漢抗疫之事很感動,

有寫作的沖動,有關部門也希望寫他。

B.被問到為何寫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時,熊育群認為傳記式的寫法可以寫透鐘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寫

透他的人生,才能寫出他為何敢醫(yī)敢言。

C.面對為何將鐘南山視為“時代的記憶”的提問,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個歷史事件,而鐘南山凝聚著

時代的記憶,是值得書寫的。

D.關于經常采用“費力”的寫作方式的問題,熊育群表示“費力”寫作是常態(tài),自己也重視想象,重視

背離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匯報》作為組織方,聚焦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系,期望文學可以復原和記錄新冠疫情這樣的重大時刻,

從而展現(xiàn)文學的力量和飛揚的靈魂。

B.鐘紅明作為對談的一方和責編,關心作家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式,并舉出對方經常進行大量實地采訪

的實例從而引發(fā)一些相關問題的過論。

C.熊育群作為對談的另一方和作者,關心文學表達的力量,故而重視主題的時代性、文學的現(xiàn)實性和文

章細節(jié)的生活氣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學想象。

D.文學如何回應時代和現(xiàn)實的問題,既是組織方和對談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歷

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6.鐘紅明是如何做到在對談中引發(fā)對話并將話題引向深入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2020?新高考I卷(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歷史地理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國最早的地理學著作《禹貢》。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實際產生在

戰(zhàn)國后期?!队碡暋冯m以記載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狀況為主,但也包含了對以往地理現(xiàn)象的追溯,

含有歷史地理學的成分。

成書于公元1世紀的《漢書?地理志》對見于典籍記載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國、歷史政區(qū)、地名、

河流、山嶺、古跡等都做了記載和簡要考證,并不局限于西漢一朝。作者班固比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

記載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初具雛形。同樣,成書于公元6世紀的《水經注》也從傳

世的數(shù)百種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證和研究。今天,我們之所以還能知道先秦

的某一個地名在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漢以降的疆域范圍,能夠大致了解黃河早期的幾次改道,都離

不開這兩種著作。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權的興衰、疆城的盈縮、政區(qū)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斷發(fā)生;黃

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頻繁決溢改道又經常引起有關地區(qū)地貌及水系的變遷,給社會生活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中國古代繁榮的文化使這些變化大多得到了及時而詳盡的記載,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間和時間中所發(fā)生

的變化是如此復雜,已不是一般學者所能隨意涉足,因而產生了一門專門學問——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內容關系到國計民生,也是治學的基礎,例如歷史地名的注釋和考證、歷代疆域和政

區(qū)的變遷、黃河等水道的變遷,特別是與儒家經典和傳統(tǒng)正史的理解有關的地理名稱和地理知識,都被看

成是治學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達到高峰,很多乾嘉學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歷史地理學,二者不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質的區(qū)別。就研究內容而言,前者

主要是疆域政區(qū)、地名和水道的空遷,后者卻涉及地理學的各個分支。就研究的性質而言,前者一般只是

對現(xiàn)象的描述和復原,很少涉及變化的原因,后者則不僅要復原各種以往的地理現(xiàn)象,而且要尋找它們變

化發(fā)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規(guī)律。由于產生于西方的現(xiàn)代地理學在中國的傳播很遲,加上我國缺乏全面系

統(tǒng)的科學基礎,中國沿革地理雖然早已成為專門學問,卻一直未形成新的學科。歷史地理學則有自己獨立

的學科體系和理論,是現(xiàn)代地理學的一部分。

顯然,歷史地理學形成和發(fā)展的一個決定因素是現(xiàn)代地理學的建立,中國到20世紀初葉才逐漸具備這

一條件。中國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是30年代以后才開始的。由顧頡剛等發(fā)起的學術團體禹貢學會

及其主辦的《禹貢》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發(fā)展沿革地理為宗旨。1935年,《禹貢》開始以TheChinese

HistoricalGeography(中國歷史地理)作為刊物的英語名稱,這說明禹貢學會的學者們已經受到現(xiàn)代地

理學的影響,產生了將傳統(tǒng)的沿革地理向現(xiàn)代的歷史地理學轉化的愿望。新中國成立后,對學科發(fā)展?jié)M懷

熱情的學者及時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學的歷史系以歷史地理學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個世紀

60年代中期,中國歷史地理的研究機構和專業(yè)人員已經粗具規(guī)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歷史地理學者繼

承和發(fā)揚沿革地理注重文獻考證的傳統(tǒng),充分運用地理學和相關學科的科學原理,引入先進的理論、方法

和技術,不斷開拓新的學科分支,擴大研究領域,在歷史地圖編繪、行政區(qū)劃史、人口史、區(qū)域文化地理、

環(huán)境變遷、歷史地理文獻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有的已居國際領先地位。中國歷史地理學的

研究在整體上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標志著這門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學科迎來了一個向現(xiàn)代化全面邁進的新階段。

(摘編自葛劍雄《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基礎和前景》)

材料二:

歷史地理學在以空間為研究對象的地理學的龐大家族中,具有獨特性,即空間過程和時間過程相結合。

英國近代地理學創(chuàng)建人麥金德,主張地理學者應當嘗試重建過去的地理,如果不是這樣,地理學就只是當

代現(xiàn)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時間的尺度,才能考察變化的過程,并顯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過是一系列階段的

最新一個階段。

歷史地理學地空間和時間結合起來的特征,體現(xiàn)了發(fā)生學原理的應用,意味著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

的空間關系的研究,要從產生、形成、演變的過程來探尋其規(guī)律,這是近現(xiàn)代科學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環(huán)

境的演變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過程,如長江三峽、黃土高原、長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變,時間

之漫長達到十萬至數(shù)千萬年;我國許多城市的興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漢如從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

今已達4000?5000年,從原始城址的出現(xiàn)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這種形成的演變過程,只有全面

系統(tǒng)地進行觀察和研究,才能探尋出規(guī)律性的內容。有了客觀的規(guī)律,方能預測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摘

編自劉盛佳《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禹貢》和《漢書?地理志》都對以往的地理現(xiàn)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識,也含有歷史地理學

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國古代較為發(fā)達,是因為古代學者需要借助它來開展儒學和歷史研究,但它并沒有獨立的

學術空間。

C.學科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興起于西方,它的研究體現(xiàn)了發(fā)生學原理的應用,最能彰顯現(xiàn)代地理學的科學

特征。

D.地理環(huán)境由自然環(huán)境和城市環(huán)境構成,兩者的形成和演變都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而且都會經歷較為漫長的

演變過程。

8.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我們今天想要了解戰(zhàn)國時期某個諸侯國轄域的大致情況,《漢書?地理志》應是重要的參考書目。

B.通過對比1935年《禹貢》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這個刊物兼顧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學術視野。

C.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史地理學的一些研究在國際上領先,主要得益于學科分支的開拓和研究領城的擴大。

D.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區(qū)運河開鑿的路線選擇,可以為該地區(qū)未來的運河網規(guī)劃提供重要參考。

9.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疇的一項是(3分)

A.歷代州域形勢變遷研究B.赤壁之戰(zhàn)地名考釋

C.隋唐時期海河水道研究D.黃土高原溝壑演變研究

10.請結合材料內容,給歷史地理學下一個簡要定義。(4分)

11.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6分)

【參考答案】

1.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篩選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

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看是否存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因果

顛倒等問題,從而判斷正誤。B項,“其實不利于建設提供融合創(chuàng)新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錯,原文“5G、

數(shù)據中心、工業(yè)互聯(lián)網等領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資新基建,實際上是投資未來,服務長遠。新基建是圍

繞科技這一經濟新硬核掀起的基礎建設浪潮,是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的‘數(shù)字動力',為高質量

發(fā)展蓄能”,可知并未提及不利于建設提供融合創(chuàng)新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選項無中生有。故選B。

2.A【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

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

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不要死摳字眼。A項,”也能改變世界科技與產業(yè)變遷的大趨勢”錯,原

文“這一決策既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客觀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與產業(yè)變遷大趨勢基礎

上作出的戰(zhàn)略選擇”,可知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與產業(yè)變遷大趨勢基礎上作出的戰(zhàn)略選擇,并非

改變世界科技與產業(yè)變遷的大趨勢。故選A。

3.①推進新型數(shù)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沖疫情影響的有效方法;②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集中爆發(fā),客

觀上打開我國新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是針對最近一年經濟形勢和疫情不確定性的

審慎選擇。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先要審清題干要求,答題時根據題干的要求先篩選

主要的信息,然后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最后組織語言規(guī)范答題。原文“推進新型數(shù)字

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沖疫情影響、優(yōu)化投資結構、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可概括出“推進新型數(shù)

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沖疫情影響的有效方法”;原文“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集中爆發(fā),展現(xiàn)了人工智

能、物聯(lián)網、大數(shù)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帶動社會經濟整體發(fā)展的潛力,客觀上也打開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可概括出“疫情期間線上需求的集中爆發(fā),客觀上打開我國新基建的窗口期”;原文“這一金額看上去是

天文數(shù)字,但以中國的標準而言不足為奇,這表現(xiàn)出的更多是審慎??紤]到至少最近一年經濟形勢和疫情

的不確定性,中國政府沒有匆忙將資金注入經濟”,可概括出“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是針對最近一

年經濟形勢和疫情不確定性的審慎選擇”。

4.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

項,“重視背離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帶來的震撼效果”,其中“背離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錯,原文“但這想象不

是胡思亂想,只有符合歷史與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是符合歷史與現(xiàn)實邏輯的想象才震撼人

心,帶來“震撼效果”,選項曲解文意。故選D。

5.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

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

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不要死摳字眼。D項,“也是新冠疫情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人類必須共同

面對的問題”錯,原文“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是人類的一場大災難”“因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災難,

是個歷史事件,將來一定會被后人說起”,可知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并非文學如何回應時

代和現(xiàn)實問題。選項主客顛倒。故選D。

6.①有比較充分的準備:熟悉對方的寫作,作為責編,尤其熟悉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②重視對方

的觀點:提問時采用對方文章中的說法來引出話題,營造對話氛圍;③逐步深入地提問:從寫作動機問起,

問到寫作方式和具體內容,最有回到對方的文學觀。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現(xiàn)出闡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復雜

性,這是閱讀的難點所在。因此,在閱讀中一定要把握關鍵,具體辨別,嚴格篩選,這樣才能在眾多的材

料中略過那些無關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別哪些信息是同一關系,哪些信息是包容關系,哪些信息是

并列關系等等。通過整體閱讀,篩選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態(tài)度。這方面的信息一般隱含在文章的材料及

作者相關的評說中,做題時一定要準確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把握文章的主體內容與思想傾向,并要

具備一定的抽象分析和歸納概括能力。原文“這部作品有六個章節(jié),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他的

父親母親,他的婚煙愛情,他在英國留學,他在‘非典’中的經歷”“如果從《鐘南山:蒼生在上》概括

出幾個關鍵詞,就是一一'時間與空間‘'淚水''挫折''敢醫(yī)敢言‘‘記憶’",可分析出“有比較

充分的準備:熟悉對方的寫作,作為責編,尤其熟悉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原文“在《燃起黑色

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突然理解了戰(zhàn)爭年代棄棄文從戎的文人“為什么你會用'時代的記憶'

來概括鐘南山”,可分析出“重視對方的觀點:提問時采用對方文章中的說法來引出話題,營造對話氛圍”。

原文”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寫道,你'突然理解了戰(zhàn)爭年代棄棄文從戎的文人‘,是什么讓

你決定寫一部關于鐘南山的長篇非虛構作品”“這部作品有六個章節(jié),你寫了鐘南山過往的大量經歷,他

的父親母親,他的婚煙愛情,他在英國留學,他在‘非典'中的經歷……都是出于什么考量”“為什么你

會用“時代的記憶”來概括鐘南山”“我個人覺得,背后是一種文學觀的差異”“為何會經常采用這樣'費

力’的寫作方式”,可分析出“逐步深入地提問:從寫作動機問起,問到寫作方式和具體內容,最有回到

對方的文學觀”。

7.D(A項中,”都對以往的地理現(xiàn)象做了追溯”錯誤,材料一第一段只提到《禹貢》“包含了對以往地理

現(xiàn)象的追溯”,《漢書?地理志》則沒有。B項“是因為”錯誤,材料一第四段中看不出選項中的因果關系。

C項“最能彰顯現(xiàn)代地理學的科學特征”于文無據。)

【解析】本題既考查對材料的閱讀理解,又兼顧了對經典絕對化表達的考查,如“都”“一定”“全是”

“因為”“之所以”“最”之類的表述,往往與原文不符,是判斷的重要參考。

8.C(“主要得益于學科分支的開拓和研究領域擴大”錯誤。材料一第六段中提到的我國歷史地理學取得

成就的原因不止學科分支開拓和研究領域擴大,也看不出二者是“主要得益于”的依據。)

【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字面意義深層理解。

9.C(根據材料一第四段,可知沿革地理側重于地理變遷和歷史重要地名,而“隋唐時期海河水道研究”

不符合這兩個特征。)

【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10.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huán)境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又繼承沿革地理研

究的傳統(tǒng),是發(fā)源于西方的現(xiàn)代地理學的組成部分。(根據材料中對“歷史地理學”性質、特征的描述總

結可知,具體表述可以有所不同。)

【解析】本題實際上考查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歸納能力,以及“下定義”的基本思路。

11.材料一首先介紹了《禹貢》《漢書?地理志》《水經注》中的內容,說明了歷史地理學在中國的起源;

然后介紹了沿革地理的概念,論述了其存在的意義以及和歷史地理學的區(qū)別;最后總結了沿革地理和歷史

地理學的關系,說明了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過程。(通過對材料一分段的歸納和概括可以得出答案,具體表

述可以有所不同。)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材料的歸納能力,屬于“論證思路”一類問題。

【非連續(xù)性新聞、調查報告考點精講】

題型一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客觀題)

“文中重要詞語”,多指與整體文意密切相關或是文章重點論述的“概念性”詞語。對其能否準確理

解往往直接影響到對文意的把握。從近幾年考查的情況來看,“重要詞語”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①文中

具有重要地位的術語;②文中具有概括作用的詞語;③文中指稱特定對象的詞語;④文中具有深層含義的詞

語。這些詞語或表示特定的意義,或表達豐富的內涵。

【答題思路】

1.“投石探波”定區(qū)間。在原文中找到被考查的詞語最先出現(xiàn)的位置,以此為圓心上下查找,確定信息

區(qū)間。信息一般集中在一個段落或者一個段落的某個層次,這個段落多數(shù)出現(xiàn)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也有例

外);有的則分散在不同的段落。

2.文題對比細排除。找到各個選項與原文對應的文字,一一比照。一是比照選項與原文所闡述的概念的

本質特征是否一致;二是比照闡述的角度是否一致,如原文說的是原因,選項變?yōu)榻Y果;三是比照說法,看

說法是否改變,若改變了,應判斷是語言形式的改變還是語意的改變。

3.識破干擾保準確。命題人在設置選項時會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陷阱來干擾考生,考生了解了這些干擾手

段,就便于快速判斷對錯。常見的干擾手段有斷章取義、強加因果、偷換概念、張冠李戴、主次不分、無

中生有、夸大縮小、說法絕對、曲解原意等。

題型二理解文本內容題(客觀題)

對于理解文本內容題(客觀題),無論是四選一,還是五選二,均可以采用“切開比對法”來解答。

所謂“切開比對法”就是將選項切開分層,然后和對應句進行比對。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的答題步驟一般

如下:

依鎖

選二iME/連場「葩羊還質而鬲炙箍氤嚏王無有

L找出相應詞句,從而準確鎖定各選項對應區(qū)間:

,

區(qū);-句點涯尾基而春涼急嗇自《*就善還理

:多是由多個單句構成的,每個單句往往就是一個:

H層次(有的層次可能是短語),每個層次往往代表:

劃:一個意思。劃層次就是看看有幾個單句(或短語),:

層;體會有幾層意思:

,

差廠正焉施運年復箱比較標不癡^初餐患而房受:

異:細節(jié)上的差別,發(fā)現(xiàn)命題者設下的“陷阱”

附:實用類文本閱讀的選擇題常用命題“陷阱”方式

類型釋義

以偏概全將個別說成全體,將局部說成整體,將特殊說成一般

因果混亂強加因果關系或因果顛倒

時序顛倒將“未然”說成“已然”,或將“已然”說成“未然”

混淆是非將對的說成錯的,將肯定說成否定,或反之

夸大縮小敘述不客觀,故意夸大或縮小,說法過重或過輕

張冠李戴將此事說成他事,將此人說成他人

無中生有選項內容原文沒有或選項說法于選文中無根據

題型三篩選整合文中信息題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中一個常見的考點,可以以客觀題形式出現(xiàn),也可以

以簡答題形式出現(xiàn)。在非連續(xù)性文本中表現(xiàn)為不同材料的信息整合與同一材料內的信息整合。不同材料的

信息整合要在同一材料內的信息整合基礎上進行,特別要注意材料間的聯(lián)系,要有整體意識。同一材料內

的信息整合,要講究篩選整合信息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根據要求有意識地淘汰非相關的信息,挑選

出合乎要求的有效信息,組織答案,對信息進行合理轉述。

【審題指導】

1.材料一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設問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問題?請簡要分析。

方式3.閱讀材料一,試概括說明材料傳遞的重要信息。

4.閱讀下面的材料,簡要回答材料反映的XXX類問題有哪些

辨別

題干中往往有“概括”“內容”“信息”“要點”等字眼

標志

審題

明確答題的范圍,是一則材料還是多則材料

要點

【答題規(guī)范】

1.抓住關鍵部位,聯(lián)系整體揣摩。對新聞的中心而言,新聞的導語、文中陳述的事實文字等,都

是關鍵部位,同時要認真思考全文內容,閱讀時二者一定要有機結合。

答題2.歸納層次要點,綜合各層層意。這種逐層的、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煉,是分析歸納文章

要點中心意思最實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傳統(tǒng)的方法。

3.提取關鍵信息,重新加以整合。有些文段,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須對每個獨

立句或對幾個相對重要的互有關聯(lián)的句子的意義進行綜合歸納,由點到面,歸納出內容要點

審題干仔細審讀題干,抓住題干中限定角度、范

明角度圍、時間、空間等方面的詞句,明確概括角度

答題

讀文本

步驟根據概括角度.回歸文本,鎖定信息區(qū)間

定區(qū)間

找信息在確定信息區(qū)間的前提下,仔細篩選相關信

巧提煉息,并根據題干及文本層次分點整合組織答案

題型四比較材料異同題

非連續(xù)性文本,是指圍繞同一主題而呈現(xiàn)出來的多則材料。這些材料往往與同一個人物或事件相關,

但是所側重的方面、觀察問題的視角、討論的焦點有所不同。故而,常??梢跃痛苏归_比較。??嫉膬热?/p>

是信息異同比較與不同角度比較。

解答信息異同比較題,首先要讀懂題目要求,明確任務,即比較什么樣的信息,如主要人物、主要事

件、人物影響、人物成就、事件背景、事件過程、事件結果等。

對同樣的人或事進行報道,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或者介紹人物成長經歷,或者介紹人物的突出貢獻;

或者介紹事件的重要意義,或者介紹事件的發(fā)展過程。設置題目時可以考查報道的側重點,可以考查作者

的視角變化,還可以考查不同視角下相關內容的不同呈現(xiàn)方式等。

【審題指導】

1.材料X和材料X關于XXXX的表述有哪些異同?請概括說明。

設問

2.試比較材料X和材料X,簡要說明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方式

3.材料X和材料X都主張XXXX,但理由各有不同,請說說它們各自的理由

辨別

題干往往有“內容上”“信息上”“異同”之類的詞語

標志

審題

分清是一則材料內部比較還是多則材料比較

要點

【答題規(guī)范】

答題1.比較報道的對象。這類題目,在報道的對象上基本相同,都是針對某一現(xiàn)象進行的。

要點2.比較報道的深度。有的新聞,僅就新聞事實進行了報道,典型的特征是僅有時間、地點、人物、

事件等新聞要素;而有的新聞,除這些新聞要素之外,還有深厚的新聞背景、原因分析和結果預測。

3.比較報道的寬度。所謂新聞報道的寬度,就是新聞的涉及面

這類材料比較題題干中皆有明確提示比較哪些材料和

一看題干

比較材料的哪些方面的提示語,據此提示可快速找到

文本對應區(qū)域

:讀對應材料首先要區(qū)分材料的導語和主體部分侑的還

二讀材料口要區(qū)分背景和結語),其次標出材料中的關鍵句(總領

答題理層次1句、總結句),據此而劃分新聞的層次結構,弄清新聞

;材料的重要信息,為下面的比較做好準備

步驟

:①比較新聞事件的陳述,看內容側重點的異同;②比

T較作者評述性強的句子,看作者觀點傾向的異同;③

,比較數(shù)據的異同,分析作者列舉數(shù)據的意圖

四得結論藤還藏溶好:不筋菊誨贏二夠贏二

定答案「個結論只用?荷話概括,以做到簡明)

題型五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題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是指在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

者的觀點態(tài)度做出恰當?shù)脑u價?!弊髡叩挠^點態(tài)度”,是指新聞材料中報道者所表達出來的對新聞事實的

認識和思想傾向。

【審題指導】

1.作者在文中對xx問題有怎樣的看法?談談你的理解。

設問

2.作者引用某材料(或某人的話),其目的是什么?你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方式

3.閱讀有關材料,簡要概括作者的觀點并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態(tài)度

辨別

題干中往往有“分析”“觀點”“看法”等詞語

標志

審題

仔細閱讀文本,準確找出表露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語句,這是分析評價的基礎

要點

【答題規(guī)范】

1.準確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一般隱含在所引用的材料、所做的分析中。因而準確把握新

聞報道的角度、篩選出作者的分析議論(特別是觀點句、結論句),是分析評價的前提。

答題2.具體分析。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新聞事實,避免離開事實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或是

要點把自己的一些猜測和沒有證據的材料無限夸大。

3.客觀評價。對于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應予以客觀公正的評價,即以正確的思想

為理論基礎,以辯證法為基本的分析法,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說。在具體評價時,社會時

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創(chuàng)作意圖,都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1.通讀文本內容。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要建立在整體把握新聞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基礎

上,通讀是前提。

答題

2.明確作者觀點。這一步是歸納整理作者在文中表露了怎樣的觀點態(tài)度,有哪些要點,明確分析

步驟

評價的對象。

3.做出合理評價。緊扣文本內容,根據具體分析、客觀評價的原則,給予合理評價

2019?全國卷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材料一:

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指運用各種方法延長可移動文化遺產壽命的專業(yè)性活動。保護技術推進的核

心是找到與遺產變化狀況相適應的保護方法,以便及時對藏品進行預警、干預,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狀態(tài)。

在此過程中,預防、治理、修復三個方面的技術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預防是所有的減緩文化遺產惡

化和損毀的行為的總稱,它涉及光照度、環(huán)境條件、安全、防火和突發(fā)事件的準備等方面。治理是通過外

界的干預直接作用于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行為,是為了消除正在損毀遺產的外界因素,從而使遺產恢復

到健康的狀態(tài)。根據可移動文化遺產遭受“病痛”情形的差異,治理技術可以分為殺蟲、去酸、脫水和清

潔等類型。修復是對已經發(fā)生變形或變性的遺產進行處理,使之恢復到原有的形態(tài)或性質。修復的內容大

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標本上的一切附著物;二是修補文物和標本的殘缺部分。

(摘編自周耀林《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溫度25℃、相對濕度50%為標準壽命(設其指數(shù)為1.00),計算在溫度15℃、35℃和濕度10%、30%、

70%條件下,紙張的壽命和標準壽命的倍數(shù)關系,結果見下表:

溫度(℃)壽一年平均濕度霰)

命倍數(shù)濕度

70503010

(%)

350.140.190.300.68

250.741.001.563.57

152.745.819.0520.70

(摘編自李景仁等《圖書檔案保護技術手冊》)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個島國,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氣候濕熱多雨。毛里求斯擬修復的檔案文件,

形成于18世紀,文件紙張為破布漿機制紙,字跡材料為酸性煙黑墨水,雙面手寫。以手感鑒別,柔韌性極

差,幾乎一觸即碎。通過測試數(shù)據可知,文件紙張嚴重酸化。應毛里求斯大使館的要求和委托,國家圖書

館圖書保護組和圖書修整組的技術人員,對部分檔案文件進行了實驗性去酸和修復。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紙張纖維發(fā)生化學降解的催化劑,能加快紙張纖維的水解反應,使紙張脆化變黃、機械強度下降,

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為避免酸性對文獻紙張的損害,人們研究了各種去除紙張酸性的方法。根據毛

里求斯檔案文件的損壞程度和特點,技術人員認為采用氫氧化鈣溶液去酸法比較好,以氫氧化鈣溶液去酸,

可根據紙張酸化的程度調節(jié)去酸溶液的濃度和去酸時間,去酸徹底,可操作性強,在操作處理過程中也不

會使文件出現(xiàn)新的損壞。

(2)修復方案

紙漿補書機與邊緣、局部裱相結合的修復法。用紙漿補書機修補書頁,既不遮擋字跡又能增強紙張強

度。但紙漿補書機法也有其不足,如對書頁的邊緣殘缺處和書口的斷裂處補后的強度不夠,主要原因是書

口的斷裂處及書頁上的裂口縫隙過小,使得紙漿難以通過,邊緣殘缺處的紙漿與書頁的連接方式屬單側直

線連接,不夠牢固。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紙漿補書機與邊緣、局部裱相結合顯然是必要的。

檔案文件修復后,紙張的強度和柔韌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來一觸即碎的文件紙張,現(xiàn)在不但可

以正常翻閱,甚至可以拿起抖動。對于文件修復前后的變化,毛里求斯大使館人員表示驚訝,稱之為“魔

術般的變化”。

(摘編自周崇潤等《關于毛里求斯檔案文件的去酸與修復》)

1.下列不屬于可移動文化遺產“修復”工作的一項是()

A.使用真空干燥法對受潮的古代文獻進行處理。

B.使用鹽酸、硝酸等化學試劑給青銅器除銹。

C.使用紙漿補書機對破損的古籍進行修補。

D.使用樹脂黏合劑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預防是為了減緩可移動文化遺產遭受損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動,其側重點主要在于可移動文化遺產

的外部環(huán)境。

B.如果將溫度25℃、相對濕度50%下紙張的壽命定為標準壽命,當濕度不變、溫度降低10°。時,紙張的壽

命倍數(shù)就會達到5.81?

C.紙漿補書機修補法對于修復紙張的酸性特別理想,這種方法既可以增強紙張的強度,又不會影響字跡的

清晰度。

D.國家圖書館的技術人員對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紀的檔案文件的修復工作是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

案例。

3.請結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復的檔案文件的受損原因。

【參考答案】

1.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依據材料一中“修復是對已經發(fā)生變形或變性

的遺產進行處理,使之恢復到原有的形態(tài)或性質。修復的內容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標本上

的一切附著物;二是修補文物和標本的殘缺部分”理解“修復”這一概念的含義與內容,再結合選項進行判

斷。選項B中的“除銹”、選項C中的“修補”以及選項D中的“粘接”等詞均可體現(xiàn)是“修復”工作,

而選項A中的“真空干燥法”“受潮”等體現(xiàn)的應是“脫水”,屬于“治理”技術。

【方法指津】解答此類題目,要正確理解文章中對具體概念的定義、內容的闡釋,并結合選項表述仔細比

對分析。

2.C【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C項張冠李戴。依據材料三“技術人員認為采用氫氧化鈣溶液

去酸法比較好……”“用紙漿補書機修補書頁,既不遮擋字跡又能增強紙張強度”可知,紙漿補書機與修

復紙張酸性并無關聯(lián)。

【方法指津】解答此類題目,要找準選項的檢索區(qū)間,確定相關語句,仔細比對。

3.【答案】①檔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遠;②檔案文件的紙張嚴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氣候濕熱多雨,不利

于檔案文件的保存。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并進行歸納概括的能力。通過分析題干得知,本題屬于局部信息篩選,應在材

料三的第一段中去尋找答案。然后對此段分層,每層找到關鍵詞句,如“氣候濕熱多雨”“形成于18世紀”

“文件紙張嚴重酸化”,最后分點作答。

【方法指津】解答此類題時,要分析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綜合信息

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分點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

和段尾句。局部信息篩選要鎖定區(qū)域,對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逐層分析,找到關鍵詞語,連詞成句分點

作答。

【解答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圖表分析題全突破】

圖表題在2017年三套全國卷和2018年全國卷II、III的實用類文本閱讀題中均有考查,2017年高考

試題是部分選項涉及了圖表,2018年高考題是根據圖表單獨設計了一道選擇題,這說明圖表題在非連續(xù)性

文本閱讀中越來越重要,下面就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圖表題進行單獨講解。

【答題規(guī)范】

題1.注重整體閱讀,重視數(shù)據變化,有的單純是數(shù)量變化,有的則是百分比變化。

要2.注意圖表細節(jié),尤其是雙柱狀圖、多條曲線變化圖,把握考題要求,簡要歸納概括

①看清圖表的標題。圖表標題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圖表的中心內容。有的標題直接表達

了要反映的或核心或實質或主要的問題。

②看清比例。坐標軸橫向、縱向刻度尺比例。

解第一步:

③看清數(shù)據。數(shù)據是圖表的主干,審數(shù)據時不僅要縱看,還要橫看。通過對圖表中數(shù)據的

題讀圖

橫向、縱向比較,發(fā)現(xiàn)其變化的規(guī)律,把握其內在聯(lián)系。弄清是最大(多)、最?。ㄉ伲?/p>

步“四看

是呈快速上升、呈快速下降趨勢,是呈放緩上升、呈放緩下降趨勢,還是呈波浪式增長、呈

驟清”

起伏式增長趨勢,等等。

④看清附注。附注是對圖表不能直接體現(xiàn)的內容所做的補充說明,是圖表的有機組成部分。

附注有時對全面把握圖表的中心內容、揭示數(shù)據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第二步:

1?①客觀題:要弄清選項陳述的對象,把握數(shù)據轉化、信息表述。

讀題分

解②主觀題:要把握題干的關鍵詞,在圖表中搜尋與題干相關的信息,注意圖表中跟題干相

清主客

題關的信息的數(shù)據變化,抓住其變化規(guī)律

第三步:

驟①客觀題:將選項內容與圖表相應內容進行比對,判斷正誤。

比對、

②主觀題:根據圖表顯示的信息,進行歸納概括,提煉出答案

歸納

【典型例題】

【2018?全國卷皿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

圖12010—2015年實體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及年度增長率比較

圖22010—2015年網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比較

(摘自楊偉《2015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發(fā)展》)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2015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主要有實體書店和網店兩大渠道,其中實體書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達到344

億元,網店渠道達到280億元。

B.實體書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2014年實現(xiàn)了3.94%的年度增長率,2015年市場碼洋規(guī)模繼續(xù)保持增長,

年度增長率達到0.29%?

C.2010—2015年,網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保持高速增長,可見,目前國內圖書零售市場當中,網絡銷售是

圖書出版業(yè)贏利的重要方式。

D.實體書店在經歷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一負增長一銷售回暖”的過程之后,其市場碼洋規(guī)模與年

度增長率也將趨于平穩(wěn)。

【技法演示】

步驟一:圖表主要內容是“實體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及年度增長率比較”和“網店渠道市場碼洋規(guī)模

讀圖比較”??忌枰屑殞徸x圖表,發(fā)現(xiàn)數(shù)據變化

步驟二:讀

客觀題,四個選項都是根據圖表內容命制的

A根據兩個圖表中2015年數(shù)值可知選項表述正確

B根據圖1中2014、2015年的數(shù)值比對,選項表述正確

根據圖2可知,網店渠道市場碼洋每年都在高速增長,圖1表明實體書店碼洋大體平穩(wěn),

C

步驟三:可以得出選項的結論,選項表述正確

比對、歸納據圖1,2011年增速上升,2012年、2013年出現(xiàn)負增長,2014年增速回暖,2015年增

速下降,選項說實體書店經歷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一負增長一銷售回暖”的過程,

D

表述錯誤;2010—2015年碼洋規(guī)模平穩(wěn),但年度增長率波動較大,據此無法預測未來這兩

項是否趨于平穩(wěn),故選項表述錯誤,本項為正確答案

【對點訓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題目。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zhèn)名單,加上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

小鎮(zhèn)127個,目前全國特色小鎮(zhèn)一共403個。

特色小鎮(zhèn)產業(yè)類型占比圖

6000%50.40%

50.00%

40.00%

2720%,J4n

30.00%

16.00%".go%

20.00%-—5^0%------------

2.40%2.40%!

10.00%—

0.00%

■住建部審批的第一批特色封罐的產業(yè)類型

住建部審批的第二批特色小鎮(zhèn)的產業(yè)類型

特色小鎮(zhèn)最多的十個省份數(shù)據

湖南

湖北

四川

廣東

山東

江蘇

浙江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表明特色小鎮(zhèn)的產業(yè)類型多樣且相對固定,但第一批特色小鎮(zhèn)產業(yè)類型占比存在較大差異,在

第二批產業(yè)類型占比中這一差異有所減小。

B.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鎮(zhèn)的產業(yè)類型中,旅游發(fā)展型占比超過一半,但在第二批特色小鎮(zhèn)中這一

類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發(fā)展型小鎮(zhèn)數(shù)量減少。

C.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鎮(zhèn)的產業(yè)類型中,工業(yè)發(fā)展型和農業(yè)服務型的占比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商貿流通型與民族聚居型依然不太受青睞。

D.浙、蘇、魯三省特色小鎮(zhèn)培育效果顯著,位列特色小鎮(zhèn)總量前三,其中第二批特色小鎮(zhèn)入選數(shù)量是第

一批入選特色小鎮(zhèn)數(shù)量的兩倍左右。

閱讀下面的圖表,完成題目。

沒發(fā)生過意外

割傷

燒傷、燙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