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詩歌鑒賞專題四精做比較鑒賞題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詩歌鑒賞專題四精做比較鑒賞題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詩歌鑒賞專題四精做比較鑒賞題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詩歌鑒賞專題四精做比較鑒賞題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詩歌鑒賞專題四精做比較鑒賞題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詩歌鑒賞專題四精做比較鑒

賞題提升練(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屆高考語文二輪復(fù)習(xí)詩歌鑒賞專題四:精做比較鑒賞題提

升練

(解析版)

1.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1)?⑵題。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yuǎn)遠(yuǎn)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詩首句一個“鋪”字,表現(xiàn)出青草茂盛、原野開闊的自然景

象,給人和緩舒適的感覺。

B.呂詩次句一個“弄”字,傳達出笛聲時斷時續(xù)悠揚飄逸之感,

襯托出鄉(xiāng)村深夜的靜謐。

C.黃詩首句從遠(yuǎn)處的“前村”落筆,而一個“過”字使得“牧童

騎?!边@一畫面具有了動態(tài)感。

D.黃詩次句“隔隴聞”以聲寫人,卻有“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的藝術(shù)效果,極具想象力。

B[B項,“鄉(xiāng)村深夜的靜謐”錯誤,應(yīng)該是“黃昏”時分。]

(2)兩首詩的結(jié)尾兩句各盡其妙,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進行賞析。

[答案]①呂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再

現(xiàn)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悠閑自得、無憂無慮的“田園牧

歌”生活的向往。②黃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將逐

利爭名、機關(guān)算盡的“長安客”與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詩人

清高自適、不與俗流合污的心態(tài)。

[解析]呂詩的三、四兩句,“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

明”意思是: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后。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

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詩句中寫牧童放牧歸來之事,描寫

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場景,運用了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再現(xiàn)了牧童

休息的情景,表現(xiàn)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表達了詩人對

悠閑自得、無憂無慮的“田園牧歌”生活的向往。

黃詩的三、四兩句,“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guān)用盡不如君”意思

是:長安城內(nèi)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盡心機也不如你這樣清閑自在。

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將逐利爭名、機關(guān)算盡的“長安客”與悠然

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場上爭名逐利的庸人,費盡心機,其實

不如牧童自在快樂呵!在一貶一褒之中,表露出詩人清高自賞、不與

俗流合污的心態(tài)。

2.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1)?⑵題。

定風(fēng)波?次高左藏使君韻①

黃庭堅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

門關(guān)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③?戲馬臺④南追兩謝,

馳射,風(fēng)流猶拍古人肩。

南鄉(xiāng)子⑤

黃庭堅

重陽日,宜州城樓宴集,即席作。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萬事盡隨風(fēng)雨去,休休,戲馬臺

南金絡(luò)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fā)簪

花不解愁。

【注】①此詞作于1095年,黃庭堅貶謫黔州期間。②鬼門關(guān):

即石門關(guān),兩山相夾如蜀門戶。③華顛:白頭。④戲馬臺:一名掠馬

臺,項羽所筑。晉安帝時,劉裕北征,九月九日與僚屬歡宴于此,謝

瞻和謝靈運各賦詩一首為樂。⑤此詞作于1105年,是詞人的絕筆之

作。

(1)下列對這兩首宋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定風(fēng)波》二片首兩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動地

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狀況。

B.“及至”“也"呼應(yīng),由抑轉(zhuǎn)揚,久雨得晴,又適逢佳節(jié),不期

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躍然紙上。

C.《南鄉(xiāng)子》開篇寫諸將談?wù)摿⒐Ψ夂?,意氣風(fēng)發(fā);而詞人卻悄

然獨立,突出了其孤獨無依的形象。

D.環(huán)境險峻,詞人“催醉”;萬事皆休,詞人"催酒"。二詞于

細(xì)致入微的描繪中蘊含著復(fù)雜的情感。

C[C項,”突出了其孤獨無依的形象”錯誤?!赌相l(xiāng)子》開篇運

用了對比手法,詩人將眾將熱議功名與自己悄然獨立,和著笛聲倚樓

長歌作了鮮明對比,突出了詞人耿介孤高的形象,表達了詞人對功名

利祿的鄙棄。]

(2)文人墨客常借古事古跡抒發(fā)情懷,這兩首詞的創(chuàng)作時間相隔

九年,詞人均寫到了“戲馬臺”,其中蘊含的情感卻不同,請結(jié)合詩

詞分析。

[答案】①《定風(fēng)波》借戲馬臺之典,寫重陽節(jié)詞人不但照例飲

酒簪菊,還要騎馬射箭,吟詩填詞,其氣概直追古時的風(fēng)流人物,將

豪邁氣概表現(xiàn)到了極致°②《南鄉(xiāng)子》中詞人用“戲馬臺”之典正切

重陽宴集之題,說明即使像劉裕歡宴重陽的盛會都成為歷史遺跡,是

非得失、升沉榮辱,都淹沒于時光流逝的波濤中,流露出詞人淡淡的

愁緒。

[解析]《定風(fēng)波》中詞人運用典故,引用“戲馬臺”和“兩謝”

的典故,表現(xiàn)詞人意氣風(fēng)發(fā)的昂揚精神風(fēng)貌;“風(fēng)流猶拍古人肩”意為:

騎馬射箭,縱橫馳騁,其氣概直追古時風(fēng)流人物?!蔼q拍古人肩”一

句寫出詞人與古人用比肩的樂觀豪邁襟懷?!赌相l(xiāng)子》中“萬事盡隨

風(fēng)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luò)頭"借用"劉裕大宴戲馬臺”典故,一

切的是非得失、升沉榮辱,都淹沒于時光流逝的波濤中。即使是像宋

武帝劉裕彭城戲馬臺歡宴重陽的盛會,也成為歷史的陳跡,一去不復(fù)

返了,表達了對人事(盛衰)無常的感慨,流露出詞人淡淡的愁緒。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⑵題。(9分)

洞庭玩月

韓倨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細(xì)碎浪頭光。

寒驚烏鵲離巢噪,冷射蛟螭換窟藏。

更憶瑤臺逢此夜,水晶宮殿挹瓊漿。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題點明了地點和描寫對象,“玩”字活潑靈動,增添了人與

月的親近之感。

B.首聯(lián)中的“萬頃”在表現(xiàn)洞庭湖湖面廣闊的同時,也寫出了

月光普照的情景。

C.第五句寫烏鵲因天氣寒冷而受驚高巢,與“明月別枝驚鵲”

有異曲同工之妙。

D.詩人由眼前月寫到瑤臺月,使現(xiàn)實與想象交相輝映,拓展了

詩歌的表現(xiàn)空間。

C[C項,"寫烏鵲因天氣寒冷而受驚離巢”錯誤?!昂@烏鵲離

巢噪”以夸飾明月之皎潔冰清,乃側(cè)寫烘托,并不是因天氣寒冷。]

(2)本詩與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題材相同,但寫景的側(cè)

重與用意卻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本詩寫景側(cè)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寬廣的湖水。其時詩人

正壯年,尚在覓仕,游歷山川,見此湖光水色美景,抒發(fā)了詩人對湖

水和清月的賞玩之情。②《念奴嬌?過洞庭》寫景側(cè)重月亮、銀河,

把它們的光輝傾瀉入湖中,細(xì)浪中照映著星河的倒影。詞人的心,已

被宇宙的空明凈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詞人的純潔凈化了,表達了

經(jīng)歷了“世路”的坎坷艱險后才達到的一種“圓通”和“超脫”的精

神境界。

[解析]本詩寫景的側(cè)重和用意:前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遼闊

的洞庭湖一派潔白景象,為總體概寫;三、四兩句即細(xì)寫,第三句寫

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寫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畫湖波銀光閃爍之月

景,乃寫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景象;五、六兩句以“烏鵲離巢噪”“蛟

螭換窟藏”夸飾明月之皎潔冰清,乃側(cè)寫烘托;最后二句則為聯(lián)想之

辭,以瓊樓玉宇挹酒漿之仙宮情景,寫?zhàn)髟轮篮?。寫景?cè)重湖

面上的月影和寬廣的湖水。其時詩人正壯年,尚在覓仕,游歷山川,

見此湖光水色美景,抒發(fā)了詩人對湖水和清月的賞玩之情。

《念奴嬌?過洞庭》寫景的側(cè)重和用意:“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無一點風(fēng)色"開頭三句即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個靜謐、開闊的畫面,

與其說是實寫湖面的平靜,不如說是有意識地要展現(xiàn)其內(nèi)心世界的恬

寧;“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二句就隱約地暗示了這種物

我“和諧”的快感,一個“著”字,表達了他如魚歸水般的無比欣喜,

充溢著一種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識”,而這種意識又在下

文的“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表露得更加充分。寫景

側(cè)重月亮、銀河,把它們的光輝傾瀉入湖中,碧粼粼的細(xì)浪中照映著

星河的倒影,此時的天穹地壤之間,一片空明澄澈一一就連人的“表

里”都被洞照得通體透亮。

詞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凈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詞人的純

潔凈化了。張孝祥此行,剛離讒言羅織的是非場不久,他有高潔的人

格,有超曠的胸懷,跳出“小我”的圈子而悠然心會此間的妙處和出

此瀟灑超塵的詞篇。他的“悠然”是在經(jīng)歷了“世路”的坎坷艱險后

才達到的一種“圓通”和“超脫”的精神境界。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⑵題。(9分)

宿杜城亡友李羽處士故蟹

溫庭筠

柳不成絲草帶煙,海槎①東去鶴歸天。

愁腸斷處春何限,病眼開時月正圓。

花若有情還悵望,水應(yīng)無事莫潺潺。

終知此恨銷難盡,辜負(fù)南華第二篇②。

【注】①海槎(chd):神話傳說中能往來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

竹木筏。②南華第二篇:莊子的《齊物論》,闡述了生死天壽、是非

得失之理。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題交代了地點、事件及朋友的姓名、身份,“故蟹”二字表

明這是一首悼亡詩C

B.首聯(lián)第二句“鶴歸天”三字以鶴喻友,以所見白鶴直飛天空

之景暗指朋友仙逝C

C.頸聯(lián)以物寫人,寫花之有情惘悵傷感與水之無情潺諼流淌,

一正一反對比鮮明C

D.詩人雖然用莊子“齊死生”的觀念勸慰自己,但終究難以消除

內(nèi)心的無限悲情。

D[A項,“,故堂’二字表明這是一首悼亡詩”說法錯誤。表明

這是一首悼亡詩的是“亡友”,“故量”指過去的居處,不能體現(xiàn)悼亡

之意。B項,“以所見白鶴直飛天空之景”說法錯誤?!苞Q歸天”不是

作者眼前所見之景,而是借典想象之景。C項,“對比鮮明"錯誤,頸

聯(lián)意為:花好像含情,為主人的逝去而悵望不已;水若無情,就不會

這樣為主人的逝去而日夜嗚咽。二者不是對比。故選D。]

(2)本詩中的“病眼開時月正圓”與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

二十日夜記夢》中“明月夜,短松岡”句在情感表達上有何異同?請

簡要分析。(6分)

[答案]同:都借月抒情,表達悲傷之意。異:①“月正圓”是

樂景,是以樂景襯哀情;②“明月夜,短松岡”意境凄清,是以哀景

襯哀情。

[解析]首先,在意象上,“明月夜”和“月正圓”都出現(xiàn)了典型

的“月”這一意象C

在表達情感上,本詩是為悼念亡友李羽處士而寫,蘇軾的《江城

子?乙卯正月二十m夜記夢》是為紀(jì)念亡妻而寫,兩者都借月抒情,

表達悲傷之意。

本詩中,對“月”的描寫是“月正圓二圓月常常有花好月圓人團

圓之意,而此時此刻面對這一輪象征團圓的明月,故友卻已離世。兩

相對比,更讓人悲痛。因此,本詩“月正圓”是樂景,是以樂景襯哀

情。

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明月夜,短松岡”

是結(jié)尾句,從夢境落回到現(xiàn)實上來,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

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而柔腸寸斷。遙隔千里,

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

哀的情景??!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

此景的詞人亦不免肝腸寸斷。所以,“明月夜,短松岡”意境凄清,是

以哀景襯哀情。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⑵題。(9分)

西河?和王潛齋①韻

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關(guān)河萬里

寂無煙,月明空照蘆葦。

謾哀痛,無及矣。無情莫問江水。西風(fēng)落日慘新亭,幾人墮淚!

戰(zhàn)和何者是良籌,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藪澤里,豈無人、高臥閭里,試問安危誰寄?定相將有

詔催公起。須信前書言猶未?

【注】①王潛齋:南宋爰國詞人,遭劾無奈隱居鄉(xiāng)間。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詞一開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

當(dāng)?shù)貒?yán)厲責(zé)問,矛頭所指,不言自明。

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無邊無際,與菖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有異曲同工之妙。

C.“謾哀痛”,空哀痛,與《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謾?quán)禈s辱”

的“謾"相同,都包含著詞人無盡的感慨。

D.詞的下片證人生發(fā)感慨,在寂寞鄉(xiāng)野之中,已經(jīng)沒有高潔、

有才能的士人,也沒有人再關(guān)心國家安危。

D[D項,”已經(jīng)沒有高潔、有才能的士人,也沒有人再關(guān)心國

家安危”表述錯誤。“只今寂寞藪澤里,豈無人、高臥閭里,試問安

危誰寄"幾句中,曹豳感嘆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沒于草野之間,扶危

安邦的大任由誰來擔(dān)負(fù)。但下片還有著弦外之音,"高臥閭里'’隱居

不仕的王潛齋,正是可以負(fù)起國家安危之責(zé)的人才,而非國無能人、

無人關(guān)心國事。]

(2)本詞與姜夔的《揚州慢》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6分)

[答案]同:本詞與《揚州慢》都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戰(zhàn)爭

造成慘狀的悲痛。

異:①本詞還抒發(fā)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喪權(quán)誤國、無所作為的諷刺;

表達了對友人東山再起、挽救國家危亡的期盼。②《揚州慢》則抒發(fā)

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解析]從兩首詞的共同點看,縱觀姜夔的《揚州慢》全詞,行

文的基調(diào)都籠罩在一種悲涼凄愴的氛圍中。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養(yǎng)

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里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

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

是一種悲劇的寫照,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戰(zhàn)爭造成慘狀的悲痛。

本詞則化用曹操《蒿里行》詩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入詞,

對人民橫遭屠戮的慘狀滿懷同情,深感悲憤,對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昏庸腐敗、

喪權(quán)辱國的行徑含恨不已,語帶譏刺,同樣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

戰(zhàn)爭造成慘狀的悲痛。

從兩首詞的不同點看,姜夔的《揚州慢》上片用昔日的“名都”

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

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一一“盡養(yǎng)麥青青”。抒發(fā)了昔盛今衰的

感慨。而本詞“定相將有詔催公起。須信前書言猶未?”兩句積極喚

起處于絕望中的王潛齋,堅信不久他將東山再起,能夠像張騫一樣扶

危安邦,收復(fù)中原。

6.(2023?衡水中學(xué)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⑵題。

(9分)

壺中天①?夜渡古黃河,與沈堯道、曾子敬同賦

張炎

揚舲萬里,笑當(dāng)年底事,中分南北。須信平生無夢到,卻向而今

游歷。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fēng)定波猶直。野人驚問,泛槎②何處狂

迎面落葉蕭蕭,水流沙共遠(yuǎn),都無行跡。衰草凄迷秋更綠,唯有

閑鷗獨立。浪挾天浮,山邀云去,銀浦③橫空碧??巯细钄?,海蟾飛

上孤白。

【注】①壺中天:詞牌名,即“念奴嬌”。②槎:筏也,即木

排、竹排。③銀浦:銀漢,即天河也。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詞以秋夜渡河所見,描繪出古黃河雄壯、蒼涼的景象,

意境壯闊,情感深沉。

B.當(dāng)年南北對峙的形勢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詞人選用一個“笑”字,

表達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

C.“迎面”三句承上啟下,寫黃河氣象之蕭疏空闊,將“艱難苦

恨”之情寄寓其中°

D.“扣舷”兩句將詞人激動的心情推向“高潮”。他萬感交集,便

敲擊船舷狂歌浩嘆C

B[B項,”表達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錯誤?!靶Α?,本是喜悅的字眼,

這里卻是無可奈何的苦笑,表達了詞人那種不可言狀的復(fù)雜感情「揚

舲萬里,笑當(dāng)年底事”兩句看似發(fā)問,實則卻是“大局已定”“無力回

天”的哀嘆。]

(2)本詞中“浪挾天浮,山邀云去,銀浦橫空碧”三句與蘇軾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

在寫景達情上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同:都寫出了驚心動魄的壯闊氣象。

異:①“亂石”三句雄渾蒼涼,大氣跨礴,于一幅壯麗的畫面上

“推出”了周瑜這樣雄姿英發(fā)、儒雅風(fēng)流的人物。②“浪挾”三句則

在黃河驚濤駭浪的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緒。

7.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⑵題。(9分)

八月十五日看潮(其五)①

蘇軾

江神河伯兩醯雞②,海若③東來氣似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④,三千強弩射潮低。

月下觀潮(其二)

陳師道

素練橫斜雪滿頭,銀潮吹浪玉山浮。

猶疑海若夸河伯,豪悍須教水倒流。

【注】①本詩作于神宗熙寧六年(1Q73)中秋,作者當(dāng)時任杭州

通判。②醯雞:一種小蟲。③海若:傳說中的海神。④夫差水犀手:

據(jù)《國語》記載,吳王夫差有“衣水犀之日者億有三千”。詩人自注:

“吳越王嘗以弓弩射潮頭,與海神戰(zhàn),自爾水不近城J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詩開頭“醯雞”之喻,看似突兀,其實照應(yīng)了下一句的“氣

似霓“,對比鮮明。

B.陳詩第二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潮水洶涌翻騰,撼動岸邊山

崖的情景,描寫逼真。

C.從標(biāo)題看,這兩首詩都是以潮為描寫對象的組詩中的一首,

都屬于寫景抒情的作品。

D.這兩首詩寫潮皆形神兼具,既刻畫了潮的外在特征,也寫出

了潮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B[B項,“運用擬人手法"錯誤。"銀潮吹浪玉山浮”句將“潮

水茫茫的樣子”說成“銀潮”,是比喻的修辭手法。]

(2)兩詩都以“海若”指稱海潮,但用意同中有異,請對此簡要分

析。(6分)

[答案]同:都突出海潮之大,賦予海潮神話形象的神奇特征。

異:①蘇詩襯托人力戰(zhàn)勝自然的神勇,使減少潮水危害的愿望表

達得更豪邁;②陳詩想象“海若”炫耀“豪悍”的場景,突出詩人對

漲潮景觀的由衷贊嘆,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解析]相同之處:蘇詩“海若東來氣似霓”,以傳說中的海神

來形容汪洋浩瀚的大海濤瀾;陳詩“猶疑海若夸河伯”,也是以海神

向河伯夸耀自己的壯觀來表達海浪的浩大和“豪悍兩首詩都突出

海潮之大,賦予海潮神話形象的神奇特征。不同之處:蘇詩“安得夫

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詩人感到如此威勢巨大的潮水,要把

它壓低下來,使之為人民造福,是非常不易的。倘若能得到當(dāng)年夫差

穿著水犀之甲的猛士,用上錢武肅王射潮的三千強弩,把它射服就范,

興許是個好事。蘇詩襯托人力戰(zhàn)勝自然的神勇,使減少潮水危害的愿

望表達得更豪邁。陳詩“素練橫斜雪滿頭,銀潮吹浪玉山浮”,“素練

"“雪滿頭”“銀潮”“玉山浮”用明快且氣勢磅礴的意象來形容海潮;

“猶疑海若夸河伯,豪悍須教水倒流”,運用擬人手法,想象“海若”

炫耀“豪悍”的場景,突出詩人對漲潮景觀的由衷贊嘆,表達了詩人

對自然的熱愛之情C

8.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⑵題。(9分)

少年行(其三)

王維

一身能擘①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②,紛紛射殺五單于③。

少年行(其二)

李白

五陵④年少金市⑤東,銀鞍白馬度春風(fēng)。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⑥酒肆中。

【注】①擘(bd):張,分開。②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彼箭

羽,故云“白羽③五單于:原指漢宣帝時匈奴內(nèi)亂爭立的五個首

領(lǐng),這里比喻騷擾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諸王。④五陵:此泛指家居長安的

豪貴之家。⑤金市:古洛陽三市之一,在今河南洛陽舊城西。一說指

長安西市,因可兌換金銀,故名。⑥胡姬:泛指當(dāng)時西域少數(shù)民族的

少女。當(dāng)時長安多有胡人開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少年行"屬樂府舊題,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

平仄,用韻自由。這兩首詩以此題詠少年志向,以抒發(fā)其慷慨激昂之

情。

B.王詩語言簡練,刻畫人物生動傳神,借助四幅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

畫面,從少年的“技”“膽”“姿”“績”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少年

英雄形象。

C.李詩寫少年緊扣其個性特點下筆,五陵俠少馳騁著駿馬,沐

浴著明媚的陽光,出入于花海酒肆,豪俠少年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

生。

D.這兩首詩語言風(fēng)格迥異,但塑造少年形象都洋溢著盛唐時期

蓬勃向上的進取精神,反映了盛唐時期民眾的積極、自信、進取的時

代風(fēng)貌。

D[D項,“這兩首詩語言風(fēng)格迥異”錯誤,“迥異”指極不相同。

這兩首詩所體現(xiàn)出的詩的語言風(fēng)格皆屬豪放一類,王詩語言雄渾豪壯,

氣魄恢宏,李詩語言豪邁俊爽,寓剛于柔,剛?cè)岵?,渾然天成c兩

詩語言風(fēng)格并非“迥異”。]

(2)這兩首《少年行》皆沿用樂府舊題,所吟詠少年一在邊塞,

一在長安。請結(jié)合作者生平,簡要分析兩首詩塑造的少年形象。(6

分)

[答案]王維早年出征邊塞,有建功立業(yè)的理想抱負(fù),故而在詩

中塑造了一個馳騁沙場、勇于殺敵、戰(zhàn)功顯赫的少年英雄形象;李白

于青少年時期便崇尚豪俠、仗劍任俠,其詩塑造的是一個豪爽倜儻、

豪放不羈的豪俠少年形象。

[解析]王維早年出征邊塞,寫過類似《使至塞上》這樣膾炙人

口的詩篇,有過建功立業(yè)的理想抱負(fù),本詩即能體現(xiàn)這種理想。一、

三兩句,以特寫鏡頭為少年英武矯健的身姿寫照:“擘兩雕弧”言其多

力善射,能左右開弓;“偏坐金鞍”詹其鞍馬功夫嫻熟,能在疾馳的

馬背上自如地變換各種姿勢;“調(diào)白羽”則是善于在運動中瞄準(zhǔn)目標(biāo),

箭無虛發(fā)。二、四兩句,從對方著筆來反襯少年的藝高膽大。敵我雙

方的力量愈是懸殊,也就愈能表現(xiàn)主人公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這

種氣概,又正來自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獻身精神。如此一來,少年馳騁

沙場、勇于殺敵、戰(zhàn)功顯赫的英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

李白于青少年時期便崇尚豪俠,曾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義氣任

俠,詩中“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fēng)”意思是“在長安金市

之東,五陵的貴公子騎著銀鞍白馬,滿面春風(fēng):三言兩語就勾畫出

一個任氣逞能的豪俠少年形象?!拔辶昴晟佟薄般y鞍白馬”“落花踏盡”

“笑入胡姬酒肆”,詩中少年慷慨灑脫,意氣風(fēng)發(fā)、豪爽倜儻、豪放

不羈,呈現(xiàn)的是豪俠少年形象。

9.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⑵題。(9分)

讀易象①

周敦頤

書房兀坐萬機休,日暖風(fēng)和草色幽。

誰道二千年遠(yuǎn)事,而今只在眼前頭。

暮春即事

葉采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注】①易象:《周易》的卦象?!吨芤住肥顷U述天地世間萬象

變化的古老經(jīng)典。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詩前兩句描寫了風(fēng)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榮之景,表

現(xiàn)了詩人讀易象的閑適、愉悅。

B.葉詩中“點點楊花”運用白描手法寫出楊花落入硯池的情狀,

以細(xì)微動作襯托書房的寧靜。

C.“書房兀坐”“瓦雀行書案”與《項脊軒志》中“冥然兀坐……

小鳥時來啄食”的場景相似。

D.兩詩都描繪潛心讀書的情景,正面突出了詩人身心交融,專

注于《周易》而忘卻世事的情形。

D[D項,“正面突出了……”錯誤。周詩中“日暖風(fēng)和草色幽”

一句描寫了風(fēng)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榮之景,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讀

易象的閑適、愉悅。同樣,葉詩中“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

池”兩句,寫垂柳飛絮的季節(jié),幾只麻雀悠閑自在地漫步在書桌上。

柳絮輕盈地隨風(fēng)飄落在硯臺上,也無人拂拭。也是側(cè)面烘托了詩人身

心交融,專注于《周易》而忘卻世事的情形。]

(2)這兩首詩的后兩句都有情理兼具的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周詩中詩人研讀易象而悟理: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仿佛

近在眼前,世間萬物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往復(fù)。詩人通過“誰道”“而今”,

表達出看透歷史循環(huán)的通達之感。葉詩中詩人暮春讀《周易》而不知

春去幾多時,感悟美好事物易逝、世事多變之理;詩人看到眼前的景

物而抒發(fā)一種悠閑恬淡的讀書情趣。

[解析]周詩中“誰道二千年遠(yuǎn)事,而今只在眼前頭”兩句的意

思是:有誰能說出古往今來兩千多年的事呢?而如今卻好像就發(fā)生在

眼前。此處詩人研讀易象而悟理,感悟到間萬物的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

往復(fù)。詩人通過“誰道”“而今”,表達出看透歷史循環(huán)的通達之感。

葉詩中“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兩句的意思是:詩

人閑坐在窗前讀《周易》,而不知春日已經(jīng)逝去多久。此處詩人感悟

美好事物易逝、世事多變之理,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抒發(fā)一種悠閑恬淡

的讀書情趣。

10.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1)?⑵題。(9分)

臨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

應(yīng)是發(fā)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

暖風(fēng)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訪妙玉乞紅梅①

賈寶玉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

槎榜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注】①選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1)下列對這兩首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這兩首詩歌都提及梅花的花色和花香,但兩首詩歌中的梅花

形象有所不同。

B.《臨江仙?梅》以梅花的玉瘦襯托紅杏的憨肥,鮮明生動,凸

顯春意盎然。

C.《訪妙玉乞紅梅》用嫦娥喻妙玉,突出了自稱“檻外人”的妙

玉的超凡脫俗。

D.妙玉雖然慣常特立獨行,但卻沒有拒絕踏雪尋梅的寶玉,終

以梅花相贈。

B[B項,”凸顯春意盎然”錯誤,“諼風(fēng)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意思是春日的暖風(fēng),別一下就讓時間來到杏花盛開的時節(jié)了,梅花的

玉瘦和紅杏的憨肥兩相映帶,點明了時間的跨度,表達了詩人對韶華

易逝的感慨,并非凸顯春意盎然。]

(2)這兩首詩歌同是寫梅,卻流露出作者不同的心境。請結(jié)合文

本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臨江仙?梅》詞以詠梅為題,由夢思梅,借梅喻己,

流露出幽怨孤獨的愁緒和對韶華易逝的感慨。②《訪妙玉乞紅梅》詩

寫寶玉到妙玉住處乞取紅梅,將妙玉比作神仙、紅梅比作紅雪,表達

了寶玉對“入世”的厭惡和對“離塵”的向往。

[解析]《臨江仙?梅》,“夜來清夢好,應(yīng)是發(fā)南枝”,不是以

梅花直接比人,而是把梅花同清夢聯(lián)系起采,因好夢而溯及梅花?!盀?/p>

誰憔悴損芳姿?”指出了原來使閨中人賞春無緒、芳姿悴損的,不正

是對遠(yuǎn)人的思念和被愛情的折磨嗎?流露出幽怨孤獨的愁緒?!皾庀?/p>

吹盡有誰知?暖風(fēng)遲日也,別到杏花肥”,散發(fā)著濃濃的香味的梅花

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風(fēng),別一下就讓時間來到杏花盛開的時

節(jié)了。從早梅綻蕊直盼到杏花開遍,表達對韶華易逝的感慨。

《訪妙玉乞紅梅》,“尋春問臘”意為在冬天尋找春色,即指尋求

紅梅,“蓬萊”原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乃極翠庵之代詞。“不求

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鄭重地寫出了訪妙玉的原因,“大士”

本指觀音,這里借指妙玉。頸聯(lián)“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

”寫折梅歸來。楊翠庵是佛地,故稱進入庵中為“離塵”,離開楊翠庵

返蘆雪庵為“入世,“紅雪”“紫云”均喻紅梅。頸聯(lián)意為:我來到機

翠庵這個佛地,在芳香中折下紫云般的紅梅;又離開佛地進入塵世。

表達了寶玉對“入世”的厭惡和對“離塵”的向往。

11.(2023?吉林三模)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1)?(2)題0(9

分)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聽夜箏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低容[注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注】低容:滿面愁容,低頭沉吟的樣子。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郎詩“不知墻外是誰家”句,旨在表現(xiàn)音樂的吸引力,與“尋

聲暗問彈者誰”異曲同工。

B.白詩“紫袖紅弦明月中”句,不僅暗示了演奏者的樂伎身份,

也體現(xiàn)了其形象之美好,宛如畫出。

C.郎詩從聽者角度描寫音樂之美妙,而白詩則連用兩個“自”

描寫演奏者無人傾聽的孤獨。

D.郎詩以繁緡絢麗的花朵為意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