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9: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_第1頁
專題09: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_第2頁
專題09: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_第3頁
專題09: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_第4頁
專題09: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9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為宮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B.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林盡水源,便得一山C.是亦不可以已乎/懼其不已 D.此之謂失其本心/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①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現(xiàn)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緩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4.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B.卒/獲有所聞C.四支僵勁/不能動 D.腰/白玉之環(huán)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色愈恭,禮愈至(周到) B.右備容臭(香氣)C.無從致書以觀(連詞,因為) D.足膚皸裂而不知(連詞,卻)6.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①段敘述作者自己成年前“嗜學”的情形,層層鋪敘,逐次陳說家境貧寒給自己讀書帶來的困難,道出了“遍觀群書”的不易。B.選文第①段寫先達名望之高、弟子之眾、辭色之嚴、呵斥之厲,與作者“俯身傾耳”“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形成鮮明對比,寫出了求書之難。C.選文第②段寫“同舍生”錦衣玉食、珠光寶氣,連用“被”“戴”“腰”“佩”“備”數(shù)個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D.選文以記敘為主,雜以鮮明生動的情景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抒情、議論蘊含于敘述之中。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1)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8.從選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貴的優(yōu)秀品質?請簡要分析。(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曹劌論戰(zhàn)《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遍:_______(2)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犧牲:______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1.“十年春,齊師伐我?!彪m然只有短短七個字,但卻交代了很多的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12.本文略寫了哪一部分內(nèi)容?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ü?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1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又何間焉_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_(3)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14.下面加點的“之”與“小大之獄”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輟耕之壟上 C.故時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6.曹劌認為作戰(zhàn)取勝的先決條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五)閱讀《出師表》選段,完成下面小題。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③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④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⑤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1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陟:____________(2)遺:____________18.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議語。(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19.⑤段作者回憶“三顧茅廬”以及和先帝創(chuàng)業(yè)二十一年的歷史有哪三方面的目的?(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20.下面加點字與“先天下之憂而憂”中“而”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落而石出者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C.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D.朝而往,暮而歸。21.選出下面句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A.而或長煙一空

上下一白 B.于嘗求古仁人之心

欲有求于我也C.至若春和景明

四時之景不同 D.微斯人,吾誰與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22.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是“憂”,遷客騷人“感極而悲”也是“憂”。他們“憂”的各是什么?請結合具體語句簡要闡述。(七)閱讀《醉翁亭記(歐陽修)》,完成下面小題。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23.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山間之四時也__________________(2)雜然而前陳者__________________2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5.“樂亦無窮”在選文本段中指何而言?從選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八)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題。湖心亭看雪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27.解釋句中加點的字。⑴是日更定()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⑶擁毳衣爐火()⑷客此()28.用現(xiàn)代文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⑴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⑵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29.文中敘寫亭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受?30.從詩“獨釣寒江雪”和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懷和生活態(tài)度?(九)閱讀《唐雎不辱使命》選段,回答小題。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謂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睢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3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惠:

(2)廣:3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雖千里不敢易也。33.安陵君拒絕秦王“易地”的理由是什么?安陵君又用哪一句話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立場?(十)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3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①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孰視之()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④聞寡人之耳者()35.下列選項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zhàn)國策》,這部著作主要記錄戰(zhàn)國時期一些謀臣策士的言論和謀略。B.鄒忌諷諫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沒有直接批評,而是以“閨房小語”設喻,類比推理,語言犀利直接,發(fā)人深省。C.本文采用了“三疊法”。三問、三答、三比、三賞、三變化,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形成一種獨特的篇章結構。D.本文篇幅雖短,卻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寫了進諫的緣起,進諫的內(nèi)容、進諫的結果,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構完整。36.結合文本內(nèi)容談談我們應當如何正確對待他人的贊美?

專題09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為宮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B.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林盡水源,便得一山C.是亦不可以已乎/懼其不已 D.此之謂失其本心/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2)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答案】1.C

2.(1)不僅僅是賢明的人有這種心(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明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2)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別人吃,路上饑餓的行人也不肯接受。

3.(1)中心論點:舍生取義。(2)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3)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窘馕觥?.A.惡:華麗/以……為美;B.是:同“德”,感激/發(fā)現(xiàn);C.與:停止;D.為:叫作/認為;故選C。2.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1)重點字詞:非,不;獨,僅;賢者,賢明的人;是,此,這樣;心,本性;喪,喪失。(2)呼,吆喝;與,給;弗,不。3.一問,考查尋找或提煉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它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找準論點的方法:一看題目,二看開頭和結尾,三看論據(jù)。它的位置通常在標題和開頭,答題時應首先考慮。有的文章的論點要根據(jù)論題并結合文章內(nèi)容自己來概括。此文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生命而要義。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二問,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結合第一段“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和第二段“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可知,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結合第一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和第二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可知,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點睛】參考譯文: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因此有災禍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辦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一碗食物,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會餓死。如果盛氣凌人地呼喝著給他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就連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為了大義寧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①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現(xiàn)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緩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4.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B.卒/獲有所聞C.四支僵勁/不能動 D.腰/白玉之環(huán)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色愈恭,禮愈至(周到) B.右備容臭(香氣)C.無從致書以觀(連詞,因為) D.足膚皸裂而不知(連詞,卻)6.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①段敘述作者自己成年前“嗜學”的情形,層層鋪敘,逐次陳說家境貧寒給自己讀書帶來的困難,道出了“遍觀群書”的不易。B.選文第①段寫先達名望之高、弟子之眾、辭色之嚴、呵斥之厲,與作者“俯身傾耳”“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形成鮮明對比,寫出了求書之難。C.選文第②段寫“同舍生”錦衣玉食、珠光寶氣,連用“被”“戴”“腰”“佩”“備”數(shù)個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D.選文以記敘為主,雜以鮮明生動的情景描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抒情、議論蘊含于敘述之中。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1)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8.從選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貴的優(yōu)秀品質?請簡要分析?!敬鸢浮?.A

5.C

6.B

7.①我站著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②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示例:①貧不失志,刻苦勤奮②好知向學,博覽群書③虛心求教,質疑探究?!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文言句的朗讀停頓要在理解、翻譯的基礎上進行。A.“以是”是一個詞,表示因果關系,因此的意思。本句句意為: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所以其停頓應為: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故選A。5.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辨析。C.句意:無法得到書來看。以:來。故選C。6.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B.“求書之難”不對,應是求學之難,也寫出作者態(tài)度的謙恭。故選B。7.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1)重點字詞:援,提出;質,詢問;以,來。(2)重點字詞:以,因為;足,足夠。8.本題考查對人物性格特點的把握。解答此題要結合文章中的關鍵句子概括,由第①段“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以看出作者貧不失志,學習刻苦,克服沒有書的困難,借書抄錄;“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由第①段“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可知,他好知向學,博覽群書。由“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笨闯鲎髡呦蛳壬撔那蠼蹋瑸榱苏埥虇栴},對老師恭敬有禮;同舍生穿著講究,而自己寒酸的在他們中間,并沒有羨慕的意思,而是專心學習?!军c睛】【參考譯文】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讀書。抄寫完畢后,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jīng)趕到數(shù)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當我外出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隆冬時節(jié),刮著猛烈的寒風,雪有好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回到學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拿著熱水為我洗浴,用被子裹著我,很久才暖和起來。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應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用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囊,光彩鮮明,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處于他們之間,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別人。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曹劌論戰(zhàn)《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玻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惫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1)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遍:_______(2)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犧牲:______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1.“十年春,齊師伐我。”雖然只有短短七個字,但卻交代了很多的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12.本文略寫了哪一部分內(nèi)容?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答案】9.

遍,遍及、普遍。

犧牲,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

10.(1)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誠心處理。(2)我看見他們的戰(zhàn)車留下的痕跡錯亂,望見他們的軍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11.交代了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十年春)、參戰(zhàn)的雙方(齊國和魯國)、戰(zhàn)爭的性質(對于魯國而言是正義的)。

12.略寫戰(zhàn)爭的場面及經(jīng)過。因為全文以曹劌論戰(zhàn)為中心,詳細描寫了他在戰(zhàn)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表現(xiàn),突出了他的深謀遠慮,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所以戰(zhàn)爭的場面及經(jīng)過略寫,這樣的安排,詳略得當,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窘馕觥?.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文詞語的含義。解答時要注意詞語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以及詞語古今意義的聯(lián)系和變化?!靶』菸幢椤币馑际恰斑@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遍,遍及、普遍。犧牲玉帛都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古今異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10.此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此句中重點的詞有:(1)之,的。獄,古今異義,指訴訟事件。雖,古今異義,即使。察,明察。情,誠,誠實。這里指誠心。(2)其,代詞,他們的。靡,倒下。故,因此。之,代詞,他們。11.此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笆甏?,齊師伐我”意思是“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先點明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是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接著指出的是“齊師伐我”,說明戰(zhàn)爭是由齊國進攻魯國而引起的,魯莊公準備抵抗,同時也表明了交戰(zhàn)雙方是齊國和魯國。12.此題考查寫作特點。這是一篇記敘戰(zhàn)爭的短文,但重點不是記敘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而是著重寫曹劌的“論戰(zhàn)”,凡是與表現(xiàn)主題無關的枝節(jié)就盡量省略。第二段對戰(zhàn)場的復雜情況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寫,留待后面補敘,就更能突出“論戰(zhàn)”的見解;第三段只用“公問其故”代替了魯莊公一系列問話。但文章對戰(zhàn)前戰(zhàn)后反映曹劌戰(zhàn)略見解的談話,則詳加敘述,因為戰(zhàn)前是分析有無克敵制勝的條件,戰(zhàn)后是總結以弱勝強的原因,這些都是圍繞主題寫的,全文自始至終突出了“論”字,使人對長勺之戰(zhàn)的勝敗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刻畫了曹劌的深謀遠慮,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军c睛】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xiāng)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辈軇セ卮鹫f:“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濒斍f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辈軇フf:“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誠心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濒斍f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xiàn)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zhàn)車,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保ㄋ模╅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節(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1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1)又何間焉_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_(3)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14.下面加點的“之”與“小大之獄”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輟耕之壟上 C.故時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6.曹劌認為作戰(zhàn)取勝的先決條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答案】13.(1)參與(2)遍及(3)賜福

14.C

15.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器絲織品等各種供品,我不敢虛報,一定按實情來匯報。

16.取信于民【解析】1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又何必參與呢?間:參與;(2)句意: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遍:遍及;(3)句意:神靈是不會賜福給您的。福:賜福。14.例句句意: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之:結構助詞,的;A.句意: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之:代詞,這件事;B.句意: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動詞,到;C.句意: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之:結構助詞,的;D.句意:有什么簡陋的呢?之:賓語前置的標志;故選C。15.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犧牲: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絲織品;加:虛夸、夸大;信:實情;信:實情。16.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可知,在魯莊公提出根據(jù)誠心處理案件后,曹劌認為魯莊公盡了職分,能夠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可以憑此作戰(zhàn);可見戰(zhàn)前政治準備是“取信于民”。(五)閱讀《出師表》選段,完成下面小題。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③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④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⑤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17.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陟:____________(2)遺:____________18.把下面兩句話翻譯成現(xiàn)代議語。(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19.⑤段作者回憶“三顧茅廬”以及和先帝創(chuàng)業(yè)二十一年的歷史有哪三方面的目的?【答案】17.

晉升,提拔

給予

18.(1)親近賢臣,遠避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能夠興盛的原因。(2)在亂世間只求茍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

19.抒發(fā)對先帝的感激之情,表達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復漢室的決心?!窘馕觥?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意思。(1)“陟罰臧否”句意為:賞罰褒貶。陟:晉升,提拔。(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句意為:所以先帝(劉備)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使用)。遺:給予。18.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1)重點字詞:親,親近;遠,疏遠、遠避;所以,……的原因;興隆,興盛。(2)重點字詞:茍全,茍且保全;于,在;求,謀求;聞達,顯達、顯貴。19.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貞洝叭櫭]”以及和先帝創(chuàng)業(yè)二十一年的歷史目的有三,一是追念先帝的知遇之恩,特別是“三顧茅廬”,第⑤段“由是感激”可知,表達了感激之情。二是由“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可知,諸葛亮臨危受命,鞠躬盡瘁,表達了對劉備父子的耿耿忠心。三是借此表達自己北伐中原,收復漢室的決心?!军c睛】【參考譯文】

皇宮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應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nèi)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所以先帝(劉備)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使用)。我認為(所有的)宮中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這樣以后再去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將軍向寵,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軍事,從前任用時,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評議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們的位置。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嘆息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20.下面加點字與“先天下之憂而憂”中“而”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落而石出者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C.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D.朝而往,暮而歸。21.選出下面句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A.而或長煙一空

上下一白 B.于嘗求古仁人之心

欲有求于我也C.至若春和景明

四時之景不同 D.微斯人,吾誰與歸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22.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是“憂”,遷客騷人“感極而悲”也是“憂”。他們“憂”的各是什么?請結合具體語句簡要闡述?!敬鸢浮?0.D

21.A

22.“先天下之憂而憂”,“憂”的是國民,是國家大事;“感極而悲”,“憂”的是個人的得失,環(huán)境的變遷?!窘馕觥?0.“先天下之憂而憂”中“而”是連詞,表示修飾。A.表承接;B.表轉折;C.表承接;D.表修飾;故選D。21.A.一:全,都/全,都;B.求:探求/懇請,乞助;C.景:日光/景色;D.歸:一道/回去;故選A。2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第一段“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可知:遷客騷人是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它們面對蕭然的景象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的想法,思慮的是個人前途命運;根據(jù)第三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可知:作者擔憂國家的前途命運,思慮百姓的生活疾苦,心懷天下?!军c睛】譯文: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ㄟ@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覺得喜氣洋洋了。哎呀!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他進也憂慮,退也憂愁。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古仁人必定說:“先于天下人的憂去憂,晚于天下人的樂去樂。”呀。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寫于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七)閱讀《醉翁亭記(歐陽修)》,完成下面小題。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23.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山間之四時也__________________(2)雜然而前陳者__________________2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25.“樂亦無窮”在選文本段中指何而言?26.從選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答案】23.

時,季節(jié)

陳,陳列、擺開

24.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地香味,好地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地綠蔭。

25.朝暮四時游玩之樂。

26.

美麗的山間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解析】2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時:季節(jié);(2)句意: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陳:陳列、擺開。2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芳,花;發(fā),開放;秀,茂盛。25.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第二段“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可知,作者在細致的描繪了朝暮時與山間四季的美好景色后,以“而樂亦無窮也”結尾,可見“樂亦無窮”在選文本段中指的是“朝暮四時游玩之樂”。26.本題考查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首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太守因沉醉于眼前的美麗的山間景色而“醉”;根據(jù)第三段“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可知,滁州的百姓能夠跟隨太守出游,享受“魚肥”“山肴野蔌”等,可見太守也因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而“醉”,側面體現(xiàn)太守被貶后仍能為政一方,有所作為?!军c睛】參考譯文: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釀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一位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八)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題。湖心亭看雪張岱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27.解釋句中加點的字。⑴是日更定()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⑶擁毳衣爐火()⑷客此()28.用現(xiàn)代文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⑴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⑵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29.文中敘寫亭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受?30.從詩“獨釣寒江雪”和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懷和生活態(tài)度?【答案】27.

⑴這

⑵還

⑶穿

⑷客居

28.⑴岸邊樹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瑩,湖面上到處是白氣彌漫著,天空與云霧、山嶺、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⑵僅僅只有那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點,小船看起來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來只有兩三粒米那樣大小罷了。

29.運用了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的喜悅之情和豪爽之情。

30.詩文中的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作者特立獨行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解析】27.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1)句意為: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是;(2)句意為:在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呢。更,還;(3)句意為:穿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擁,穿;(4)句意為:在此地客居??停途?。28.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重點詞語:(1)霧凇,天氣寒冷時,霧凍結在樹木的枝葉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一,全;(2)惟,只,只有;與,連詞,和,同;芥,微小的;而已,罷了。2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寫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能力?!耙娪啵笙苍唬骸醒傻酶写巳?!’”是語言描寫,“拉余同飲”是動作描寫,“大喜”是神態(tài)描寫。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從對方說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以看出作者癡迷于雪景,超脫世俗的雅致,從“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可以看出作者遇上知音的喜悅和豪爽。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30.本題考查對作者的情感和生活態(tài)度的理解?!蔼殹笔仟氉?、獨立的意思,“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是在更定后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可以看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蔼氠灪痹娙嗽诓粍勇暽貙憹O翁的精神世界:在一個寒冷寂靜的環(huán)境里,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大雪,專心地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這個被幻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據(jù)此分析可知,詩文中的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作者特立獨行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军c睛】參考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接連下了三天大雪,湖附近游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只小舟,穿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與云與山與水,從上到下都是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個人影罷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呢!”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九)閱讀《唐雎不辱使命》選段,回答小題。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謂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睢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3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惠:

(2)廣:3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雖千里不敢易也。33.安陵君拒絕秦王“易地”的理由是什么?安陵君又用哪一句話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立場?【答案】31.(1)惠,恩惠(2)廣,增廣,擴充

32.(1)安陵君因此派遣唐睢到秦國出使。(2)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

33.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因而要始終守護它)弗敢易?!窘馕觥?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1)句意為:大王給予恩惠?;?,恩惠。(2)句意為: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廣,增廣,擴充。3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因,因此;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出使;(2)雖,即使;易,交換。33.考查篩選信息。第一問:根據(jù)首段中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可知,安陵君拒絕秦王“易地”的理由是: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wèi)它。第二問:根據(jù)首段中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可知,安陵君又用“弗敢易”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立場。用感嘆的語氣強調(diào)自己實在是不敢交換。【點睛】參考譯文:秦王派人對安陵國國君安陵君說:“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實在是善事;即使這樣,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衛(wèi)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后很不高興。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國。秦王對唐雎說:“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滅掉韓國、魏國,而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在意?,F(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這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所以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僅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十)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