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真題匯編-16_第1頁
模擬真題匯編-16_第2頁
模擬真題匯編-16_第3頁
模擬真題匯編-16_第4頁
模擬真題匯編-1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模擬真題匯編

專題6:文言文閱讀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投以書,聞古今成致,輒能語其要。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贄書。

除大理評事,簽書風翔府判官,關(guān)中自元昊①叛,民貧役重,衙吏踵破家。軾訪其利害,為修衙規(guī),自是害減半。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勁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筑東南長堤,剪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徒知湖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托諷,庶有補于國。御史李定等摘其表語,以為訕謗,遠赴臺獄,欲置之死。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西湖)湖水多葑②、葑積為田,水無幾矣。軾見茅山一河,專受江湖,鹽橋一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復造耀澗,以為湖水蓄泄之限,江湖不復入市。又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為長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杭人名為蘇公堤。軾二十年間,再蒞杭,有德于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作生祠③以報。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注釋]①元昊,西夏的開國皇帝,在位時對北宋作戰(zhàn),連續(xù)奪得勝利。②葑,讀fèng,古書上指茭白根。③生祠,古代為活著的人建立祠廟,加以奉祀。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比冠比:(2)軾詣武衛(wèi)營詣:

(3)卒全其城全:(4)再蒞杭再: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輒能語其要其真無馬耶(韓愈《馬說》)

B.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C.庶有補于國皆以關(guān)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望之如畫圖已而之細柳營(司馬遷《周亞夫軍細柳》)

14.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家教良好,學識廣博。母親程氏親自把書上知識傳授他,等到20歲,博通經(jīng)史,每天可以寫出數(shù)千字的文章。

B.蘇軾恪盡職守,不因循守舊。任職大理評事簽書風翔府判官時,百姓貧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繼破產(chǎn)。蘇軾訪察其利弊所在,修訂衙規(guī),從此害處減少了一半。

C.蘇軾遭受陷害,被捕入獄,但出獄被貶黃州后,卻能與農(nóng)夫老翁融洽相處,并自號“東坡居士"。

D.蘇軾一心為民,政績卓著。在杭州任職時,蘇軾就疏通茅山、鹽橋二河來通航運,建造了壩堰閘門,用來積蓄湖水。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

(2)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

【答案】

(1)等到(2)到……去(3)保全(4)第二次

13.B

14.D

15.(1)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動搖,我和誰守城?我在這里,一定不能讓水沖塌城墻。

(2)蘇軾在堤上搭建屋子居住,路過家門也不進去。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到二十歲時。比:等到。

(2)句意為:蘇軾到武衛(wèi)營去。詣:到……去。

(3)句意為:最終保全了這座城。全:保全。

(4)句意為:第二次到杭州。再:第二次。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代詞,其中的/句首語氣詞,加強詰問語氣;

B.介詞,因為;

C.介詞,對于/介詞,比;

D.代詞,指代長堤/動詞,到;

故選B。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

D.有誤,“用來積蓄湖水”錯,根據(jù)原文“以為湖水蓄泄之限"可知,還用來排泄湖水;

故選D。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皆:都。吾:我。守:防守。是:這兒。?。簺_毀。

(2)句重點詞語:廬,建造住所;于,在;過,經(jīng)過。

【點睛】參考譯文:

蘇軾,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歲時,父親蘇洵到四方游學,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聽到古今的成敗得失,常能說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歲時,就精通經(jīng)傳歷史,每天寫文章幾千字,喜歡賈誼、陸贄的書。

任職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關(guān)中自從元昊叛亂后,百姓貧困差役繁重,衙門役人相繼破產(chǎn)。蘇軾訪察到其利弊所在,為他們修訂衙規(guī),從此害處被減少了一半。

調(diào)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泛濫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匯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漲如不及時排泄,城墻將要被浸壞,富裕的百姓爭著出城避水。蘇軾說:“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動搖,我和誰守城?我在這里,一定不能讓水沖塌城墻。”又把富人重新趕進城去。蘇軾到武衛(wèi)營去,對卒長說:“河水將要沖壞城墻,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給我出力。"卒長說:“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應(yīng)當效命?!彼吐暑I(lǐng)兵卒拿著畚箕鐵鍬出去,筑起東南長堤,從戲馬臺開始,直到城墻。雨日夜下個不停,城墻沒有被淹沒的僅有三版。蘇軾在堤上搭建屋子居住,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

調(diào)任湖州知州,上表謝恩。又因為有些事對百姓不利而不敢說,用詩來諷刺,以求有益于國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話,說是誹謗皇上,逮捕進御史臺監(jiān)獄,想置他于死地。神宗獨自憐惜他,把他作為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蘇軾與農(nóng)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間生活,在東坡建造房屋,自稱“東坡居士。"

元佑四年,蘇軾任杭州知州。(西湖)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茭白根積為田,剩下水面沒有多少了。蘇軾看到茅山一條河專門接受江中潮水,鹽橋一條河專門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來通航運。又造了壩堰閘門,用來作為積蓄和排泄湖水的樞紐,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又把茭白根堆積在湖中,筑成南北長三十里的長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種了木芙蓉、楊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圖畫一樣,杭州人稱之為“蘇公堤”。蘇軾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對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畫像,人們飲食時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來報答他。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中考三模語文試題】

(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①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①。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②管仲曰:“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惫收摫岸仔小K字?,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quán)衡?;腹珜嵟偌?,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②不入貢于周室。于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⑤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謂賢臣,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節(jié)選自《史記管晏列傳》有刪改)

[注]①公子糾:公子小白的同父異母兄弟,后來在與小白爭奪齊國君位時被殺。②包茅:包成捆的菁茅。菁茅產(chǎn)于楚地,由楚進貢給周王,周王祭祀時,用此物濾酒。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鮑叔終善遇之遇:______

(2)遂進管仲進:______

(3)恥功名不顯于天下恥:______

(4)知與之為取與:______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鮑叔不以我怯以其境過清(柳宗元《小石潭記》)

B.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所欲有甚于死者(《魚我所欲也》)

C.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列子·愚公移山》)

D.將順其美___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4.下列對選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鮑叔和管仲交往,經(jīng)常吃虧而不在意。管仲曾幫鮑叔謀劃,卻使鮑叔更貧困,但鮑叔不認為他愚笨,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并甘居其下。

B.管仲擔任齊國國相時,能辨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quán)衡事情的利弊。曾勸齊桓公不要違背曹沫之約,應(yīng)借此樹立信義,使各諸侯都來歸附。

C.管仲執(zhí)政時關(guān)注國家政令與百姓的關(guān)系,他認為國家下達政令要像流水的源頭,順著百姓的心意流下,這樣才能富國強兵。

D.孔子認為管仲能夠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值得稱贊。司馬遷對此有著不同的見解。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及小白立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2)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

【答案】

12.①.對待②.推薦③.以……為恥④.給

13.D

14.D

15.(1)等到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以后,桓公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被囚禁。

(2)管仲執(zhí)政的時候,善于把禍患化為吉祥,使失敗轉(zhuǎn)化為成功。

【解析】

【分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言字詞的理解。

(1)句意: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遇:對待。

(2)句意:于是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進:推薦。

(3)句意:卻會因為功名不曾顯耀于天下而恥。恥:以……為恥。

(4)句意: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與:給。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字詞解釋。

A.動詞,認為/連詞,因為;

B.介詞,被/介詞,比;

C.連詞,表承接/連詞,表修飾;

D.相同,都是代詞,他;

故選D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D.有誤,根據(jù)最后一段“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謂賢臣"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可知,司馬遷認為管仲值得稱贊,因為管仲能夠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根據(jù)“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孔子對此有不同看法,是因為周朝統(tǒng)治衰微,桓公既然賢明,管仲不勉勵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只稱霸主。

故選D。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1)重點詞:及,等到;立,即位;囚,被囚禁。

(2)重點詞:其,代詞;為政,執(zhí)政;善,善于;因,憑借;禍,禍患;為,成為;福,好事。

【點睛】參考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管仲家貧,經(jīng)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以后,公子糾死了,管仲被囚禁。于是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齊國執(zhí)政,桓公憑借著管仲而稱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正于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管仲說:“我曾經(jīng)為鮑叔辦事,結(jié)果使他更加窮困,但鮑叔不認為我愚笨,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jīng)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職,但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干,知道我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zhàn),多次戰(zhàn)敗逃跑,但鮑叔不認為我膽小,知道我還有老母的緣故。公子糾失敗,召忽為我而死,我被關(guān)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鮑叔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會為小節(jié)而羞,卻會因為功名不曾顯耀于天下而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

管仲在齊國執(zhí)政任相,使地處海濱的小小齊國發(fā)展貿(mào)易,積聚財帛,富國強兵,辦事能夠與百姓同好惡。所以他說:“倉庫充實了,人才知道禮儀節(jié)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榮譽和恥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禮法行事,則六親自然和睦而關(guān)系穩(wěn)固。禮義廉恥得不到伸張,國家就要滅亡。國家頒布的政令像流水起于高山流入平原一樣自然暢通,是因為它能順適民情。"因為道理淺顯,容易實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順應(yīng)他們的愿望提供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順應(yīng)他們的愿望拋棄它。

管仲執(zhí)政時候,善于把禍患化為吉祥,使失敗轉(zhuǎn)化為成功。他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quán)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襲擊蔡國,管仲就尋找借口攻打楚國,責備它沒有向周王室進貢菁茅。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yīng)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正是為了取得的道理,這是治理國家的法寶?!?/p>

太史公說: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難道是因為周朝統(tǒng)治衰微,桓公既然賢明,管仲不勉勵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只稱霸主嗎?古語說“要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所以君臣百姓之間能親密無間”,這大概就是說的管仲吧?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鷙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也唤吖呻泞谥Γе邑懼?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③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苯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lǐng)益州牧④。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jié)和親,遂為與國⑤。

(選自《三國志》)

【注釋】①章武:三國蜀漢劉備的年號,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股肱: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體的有力部位。比喻輔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③敕(chi):君主對臣下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④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長官。益州是當時蜀國的核心地域。⑤與國:盟國。

1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是“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的意思;“事之如父”中的“事”,是“做事”的意思。

B.“先主于永安病篤"中的“篤”是“嚴重"的意思,“并皆叛亂”中的“并"是“一同,一起”的意思。

C.“屬以后事"與“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兩句中的“屬"都是通假字,同“囑”,“囑托"的意思。

D.“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與“咸來問訊"(《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咸”是“全,都"的意思。

15.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茍全性命于亂世君才十倍于曹丕

B.亮以新遭大喪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記》)

C.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

D.頃之,又領(lǐng)益州牧當余之從師也(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7.韓愈在《馬說》中認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闭埬憬Y(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談?wù)剬@句話的理解。

【答案】

14.A

15.B

16.(1)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

(2)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佐的話,(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你就取代他稱帝)。

17.諸葛亮隱居隆中時,才華橫溢,但是得不到施展;劉備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華,并重用他。所以說,劉備是伯樂,讓諸葛亮這匹千里馬得以施展才華。

【解析】

【分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A.“事之如父"意思是:要像對待父親一樣服侍他?!笆隆保ā笆獭?,意為“伺候”、“侍奉"、“對待”。故選A。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介詞,在/介詞,比;

B.都是介詞,因為;

C.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

D.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助詞,連接主謂,取獨,不譯;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語句。注意關(guān)鍵詞:

(1)受任:接受任命。危難之間:在危機患難期間。

(2)輔:輔佐。不才:不能成材。

【17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內(nèi)容。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意思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聯(lián)系甲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可知諸葛亮隱居隆中時,才華橫溢,但是得不到施展;甲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是劉備發(fā)現(xiàn)了諸葛亮的才華,器重他。所以說,劉備是伯樂,讓諸葛亮這匹千里馬得以施展才華。

【點睛】參考譯文

【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駕來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將領(lǐng)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興復漢室的任務(wù)托付給我,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

【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把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必然能使國家安定,最終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敝T葛亮哭著說到:“我必竭盡輔佐之臣的職責,獻出忠心,至死不渝!"先主又傳詔,命令后主(劉禪):“你與丞相共圖大事,要像對待父親一樣服侍他?!苯ㄅd元年,冊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始治理國家的事務(wù)。后來,又加封諸葛亮為益州牧。政事無論巨細都由諸葛亮決定。南部和中部的幾個郡聯(lián)合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劉備剛剛?cè)ナ?,沒有輕易用兵作戰(zhàn),而是讓使者去吳國下聘禮,和他們結(jié)親,成了友好鄰國。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中考二模語文試題】

(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①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俶儻,放宕吳中。一見丁謂,謂妻以宗女,因從學兵法,能持論縱橫。慶歷中,楊畋討湖南賊。弼上謁,畋授之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陽朔主簿。

②調(diào)陽朔令,課民植木官道旁,夾數(shù)百里,自是行者無夏秋暑暍①之苦,它郡縣悉效之。知邕州,邕地卑下,水易集,夏大雨彌月,弼登城以望,三邊皆漫為陂澤,亟窒②垠江三門,諭兵民即高避害。俄而水大至,弼身先版歃,召僚吏賦役,為土囊千余置道上,水果從竇入,隨塞之。城雖不壞,而人皆乏食,則為發(fā)廩以振于內(nèi),方舟以馌③于外,水不及女墻者三板,旬有五日乃退,公私一無所失亡。自橫、潯以東數(shù)州皆沒。郭逵南征,轉(zhuǎn)弼康州團練使,復知邕州。民再罹禍亂,散匿山谷,弼率百騎深入左江峒,民知其至,扶老攜幼以歸。逵帥官軍臨富良江,使弼殿。交人納款,逵欲班師,恐為所襲。乃以計夜起,軍不整,騎步相蹈藉亂行。賊隔江陰伺覘④,知弼殿,弗敢追。

③弼能為詩,好士樂施,所得俸祿,悉以與人,家至貧不恤也。既死,妻在鄉(xiāng)里,僦⑤屋以居。

(節(jié)選自《宋史·陶弼傳》)

[注]①暍:中暑。②窒:堵塞。③馌:送食物。④伺覘:窺視。⑤僦:租借。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謂妻以宗女___妻:

(2)它郡縣悉效之悉:

(3)則為發(fā)廩以振于內(nèi)廩:

(4)民再罹禍亂___罹: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水果從竇入,隨塞之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B.而人皆乏食___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C.旬有五日乃退___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D.僦屋以居_________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弼上謁,畋授之兵使往襲,大破之。

(2)乃以計夜起,軍不整,騎步相蹈藉亂行。

15.陶弼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

【答案】

12.(1)嫁給某人做妻子(2)全,都(3)本指糧倉,引申為糧食(4)遭受

13.B

14.(1)陶弼前往拜訪(楊畋),楊畋授權(quán)陶弼帶兵前往襲擊賊部,大破賊兵。

(2)(郭逵)于是按照計劃晚上起程,軍隊不整,騎兵步兵互相踩踏混亂行軍。

15.有軍事才能;愛民如子(愛護百姓);善于治理,樂善好施;清正廉潔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丁謂把侄女嫁給他。妻:名詞用作動詞,嫁給某人做妻子。

(2)句意為:其他的郡縣紛紛效仿。悉:全,都。

(3)句意為:于是陶弼就打開城內(nèi)的糧倉發(fā)放糧食救災。廩:本指糧倉,引申為糧食。

(4)句意為:老百姓再次遭受戰(zhàn)亂。罹:遭受。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

A.之:代詞,指上文的“竇"(窟窿)/助詞,補音節(jié),無意義;

B.而: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

C.乃:副詞,才/副詞,竟然;

D.以: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介詞,因為;

故選B。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詞語:上,名詞作狀語,向前。謁:拜見。兵:軍隊。破:打敗。

(2)重點詞語:乃,于是,就。以:按照。計:計劃。軍:軍容。騎步:騎兵和步兵。蹈藉:踩踏。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根據(jù)①段“慶歷中,楊畋討湖南賊。弼上謁,畋授之兵使往襲,大破之"(慶歷年間,朝廷派楊畋領(lǐng)兵征討湖南賊人。陶弼前往拜訪楊畋,楊畋授權(quán)陶弼帶兵前往襲擊賊部,大破賊兵)可知,他有軍事才能;

根據(jù)②段“調(diào)陽朔令,課民植木官道旁,夾數(shù)百里,自行者無夏秋暑暍之苦”(后調(diào)任陽朔縣令。教導百姓在官道旁植樹,有數(shù)百里長。從這以后行人不受烈日、中暑之苦)可知,他愛民如子(愛護百姓);

根據(jù)②段“知邕州,邕地卑下,水易集,夏大雨彌月……公私一無所失"(后任邕州知府。邕州地勢低下,大水容易聚集,夏天大雨一下整月……邕州城內(nèi)公家百姓無一損失)和③段“好士樂施,所得俸祿,悉以與人”(喜歡與士人交往,樂于施善,所得的俸祿全部送人)可知,他善于治理,樂善好施;

根據(jù)③段“家至貧不恤也。既死,妻在鄉(xiāng)里,僦屋以居"(家中非常貧困也不救濟。他死了以后,妻子在鄉(xiāng)里租房子來居住。)可知,他清正廉潔。

【點睛】參考譯文

陶弼,字商翁,是永州人。少年風流倜儻,在吳中一帶流浪游學。有一次遇見當朝名士、曾任宰相之職的晉國公丁謂,丁謂把侄女嫁給他,于是陶弼跟從丁謂學習兵法藝文之術(shù),(陶弼一時學業(yè)大進)經(jīng)常能與人縱談天下大勢。慶歷年間,朝廷派楊畋領(lǐng)兵征討湖南賊人。陶弼前往拜訪楊畋,楊畋授權(quán)陶弼帶兵前往襲擊賊部,大破賊兵。戰(zhàn)事結(jié)束后,陶弼因為軍功得授陽朔主簿。

后調(diào)任陽朔縣令。教導百姓在官道旁植樹,有數(shù)百里長。從這以后行人不受烈日、中暑之苦,其他的郡縣紛紛效仿。后任邕州知府。邕州地勢低下,大水容易聚集,夏天大雨一下整月,陶弼登上城樓而望,三面都被水泡成了水塘,于是陶弼馬上下令堵塞江岸上的三個涵洞,通知軍隊和百姓到高處去躲避洪水。不久洪水洶涌而至,陶弼身先士卒,扛著鐵鍬,令官吏們都參加勞動,做了一千多土袋放在路邊,水果真從洞滲入,隨時堵塞。城池雖然保住了,但人們都缺糧食,于是陶弼就打開城內(nèi)的糧倉發(fā)放糧食救災,同時用船從外面運來糧食,洪水還差三板高就漫過城墻,十五天才退去,但邕州城內(nèi)公家百姓無一損失。而從橫縣、潯州以東幾個州縣都被淹沒了。郭逵在南方征剿,調(diào)陶弼任康州團練使,后陶弼又任邕州知府。老百姓再次遭受戰(zhàn)亂,四處逃散,藏匿在山谷中,陶弼率領(lǐng)百多騎兵深入到左江山間,老百姓知道他來了,扶老攜幼而歸。郭逵率領(lǐng)官軍到富良江,讓陶弼殿后。當?shù)厝硕技{款投降,郭逵打算班師回府,害怕被襲擊。(郭逵)于是按照計劃晚上起程,軍隊不整,騎兵步兵互相踩踏混亂行軍。賊人隔江暗中窺視,知道是陶弼殿后,不敢追。

陶弼能寫詩,喜歡與士人交往,樂于施善,所得的俸祿全部送人,家中非常貧困也不救濟。他死了以后,妻子在鄉(xiāng)里租房子來居住。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qū)中考二模語文試題】

(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①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愈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

②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愈聞惡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中外駭懼,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③鎮(zhèn)州亂,殺田弘正①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愈至,廷湊嚴兵迂②之,甲士陳廷③。既坐,廷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士卒也?!庇舐曉唬骸疤熳右怨珵橛袑洸?,故賜以節(jié),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曰:“先太師為國擊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乃以為賊乎?”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旗節(jié);劉悟、李祐皆大鎮(zhèn)。此爾軍所共聞也。"眾曰:“弘正刻④,故此軍不安?!庇唬骸叭粻柌芤嗪μ锕謿埰浼乙訌秃蔚??"眾歡曰:“善。”廷湊慮眾變⑤,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湊何所為?"愈曰:“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久圍之,何也?”廷湊曰:“即出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睍硪酀觯訙惒蛔?。愈歸奏其語,帝大悅。

(節(jié)選自《新唐書·韓愈傳》)

[注]①田弘正:成德節(jié)度使。御下不嚴,生活奢侈,將士不滿。長慶元年七月,成德兵馬使王廷湊集兵作亂,殺了田弘正。②迓:迎接。③甲士陳廷:士兵手執(zhí)兵器排列在廳堂上。④刻:刻薄。⑤變:叛變。

12.為更好地理解文意,把握韓愈形象,請幫忙完成字詞釋義。

選文詞匯方法解釋

眾皆危之語境推斷:鎮(zhèn)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1)

士前奮曰查找字典:①鳥展開翅膀。②舉起,揚起。③猛然用力。④憤激。(2)

疾麾使去課內(nèi)遷移: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3)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有功于后魏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三章》)

B.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醉翁亭記》)

C.歸奏其語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愈不可棄之實是欲界之仙都(《答謝中書書》)

14.給下列句子斷句(限兩處)。

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

15.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jié),豈意同賊反邪?

16.有人寫了下面一段話,來評價韓愈,請你結(jié)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和本文解讀下面這段話。

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

【答案】

12.(1)危:意動用法,以……為危,認為……危險。

(2)奮:④憤激。

(3)疾:快,迅速。由課內(nèi)遷移可知,“疾麾使去"的“疾”也是“快,迅速"的意思。

13.B

14.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

15.天子認為你有將帥之才,所以賜予你節(jié)杖,哪里會料到你會與賊人一道造反呢?

16.在《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中,他因直言進諫而遭貶謫,但即便在困境中,也依然保持著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這種情感與擔當,正是他作為偉大詩人的體現(xiàn)。在《新唐書·韓愈傳》中,他直言敢諫、忠誠于國家,即使面對叛軍也毫不退縮,這種勇氣與智慧都源于他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也正是他的偉大之處。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結(jié)合上文“鎮(zhèn)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可知,鎮(zhèn)州動亂,士兵殺了田弘正,立王廷湊做節(jié)度使,皇上下詔讓韓愈前往招撫。韓愈出發(fā)后,大家都認為有危險。因此用語境推斷的方法可知,“危"在這里是意動用法,以……為危,認為……危險。

(2)查閱詞典可知“奮”有如下含義①鳥展開翅膀;②舉起,揚起;③猛然用力;④憤激;“士前奮曰"意思是士兵上前激憤地說,所以“奮”的含義當是“憤激”,故選④。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大意是,即使騎乘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快;疾:快;由課內(nèi)遷移到課外,“疾麾使去"的大意是,趕忙叫他們都出去;疾:快,迅速。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于: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對/介詞,表原因,由于,因為;

B.而:意思用法相同,連詞,表順承,然后;

C.其:代詞,他的/助詞,表示祈使語氣;

D.之:代詞,他/助詞,的;

故選B。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但是你們也害了田公,又殘害了他的家人,還有什么好說的;“然爾曹亦害田公”是主謂句,“又殘其家矣"省略主語“爾曹”,與上句構(gòu)成并列,“復何道"與前文構(gòu)成內(nèi)容上的承接;

故斷為: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公:對人的尊稱;故:所以;意:意料;反:謀反,造反。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情感主旨的對比閱讀。

“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這一評價提示我們應(yīng)該從韓愈作為偉大的詩人,他把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社會歷史緊密聯(lián)系,從他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方面考慮作答。

在《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中,“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可知,他因直言進諫而遭貶謫;“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在被貶路上他雖然年老又遭貶,但仍念念不忘為國效力愿望,即在困境中也依然保持著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表達了韓愈作為偉大詩人對國家忠誠不渝的堅定信念,即使遭遇貶謫也毫不退縮,更是直接抒發(fā)了韓愈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與忠誠之心,他把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社會歷史緊密聯(lián)系,這種情感與擔當,正是他作為偉大詩人的體現(xiàn)。

本文介紹了韓愈的政治生涯與人生經(jīng)歷,“愈聞惡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中外駭懼"韓愈因上書諫言,反對供奉佛骨而引得龍顏不悅,被貶潮州。韓愈直言敢諫、忠誠于國家;即使面對叛軍也毫不退縮,“既行,眾皆危之”“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他敢于只身前往勸說王廷湊放人,韓愈雷厲風行、有勇有謀,智勇雙全、以理服人的行為,體現(xiàn)了他作為偉大政治家的卓越才能。這種忠誠,勇氣與智慧都源于他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和擔當。韓愈作為偉大詩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展現(xiàn)了其深沉的文學情懷和對社會歷史的深刻洞察。

【點睛】參考譯文:

韓愈,字退之,是鄧州南陽人。他的七世祖韓茂,在后魏時期立下功勞,被封為安定王。韓愈的父親韓仲卿,擔任過武昌縣令,有著良好的政績,離任后,縣里的人刻石碑來歌頌他的功德。韓愈品行堅定正直,直言不諱,沒有什么忌諱。。

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請佛骨進入皇宮禁苑。韓愈很厭惡這種行為,就上書朝廷(建議廢止)。韓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著奏章給宰相看,要韓愈死。全國上下都感到恐懼。即使是外戚替韓愈說情,還是被貶為潮州刺史。

鎮(zhèn)州動亂,士兵殺了田弘正,立王廷湊做節(jié)度使,皇上下詔讓韓愈前往招撫。韓愈出發(fā)后,大家都認為有危險。韓愈到了,王廷湊整頓軍士迎接他,讓兵士穿上鎧甲站立堂上。大家坐下后,王廷湊說:“變亂發(fā)生,就是這些士卒鬧的。”韓愈大聲喝道:“天子認為你有將帥之才,所以賜予你節(jié)杖,哪里會料到你會與賊人一道造反呢?"話還沒說完,一個士兵上前激憤地說:“先太師為國家抗擊朱滔,血衣還在,我們的軍隊哪里對不起朝廷了,卻說我們是叛賊?”韓愈說:“田公率領(lǐng)魏博六州來歸順朝廷,做到中書令的職務(wù),父子都做了節(jié)度使。劉悟、李祐統(tǒng)領(lǐng)的也都是大鎮(zhèn)。這些也都是你們都知道的。"眾人說:“田弘正很刻薄,所以,這里的兵士不能安身立命?!表n愈說:“但是你們也害了田公,又殘害了他的家人。還有什么好說的?"眾兵士都說:“好吧。”王廷湊擔心軍心搖動,趕忙叫他們都出去。然后,對韓愈說:“您想讓我干什么呢?"韓愈說:“神策六軍的將領(lǐng),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丟棄不管。你長時間圍困他們,為什么呢?”王廷湊說:“我馬上就放他出城。"韓愈說:“如果是這樣,那就沒什么事了。”正逢牛元翼突圍出來,王廷湊也就不再追趕。士愈回朝報告皇上,皇上很高興。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qū)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二)(14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②。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①蓐食: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nèi)室在床上吃。蓐:通“褥”,褥子。②連敖:當時的一種小官。

12.下列文中加點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中的“患”在這里是“討厭、嫌棄"的意思。

B.“坐法當斬”中的“坐”,有“牽連治罪”的意思,在這里指因而犯罪或錯誤。

C.“若所追者誰?"和《杞人憂天》“若屈伸呼吸”中的“若"都是“你”的意思。

D.“至拜大將"中的“拜”,在這里是“拜見"的意思,“拜大將”就是“拜見大將軍"。

1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漢王之入蜀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B.未得知名,為連敖以君為長者(《唐雎不辱使命》)

C.乃韓信也乃記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記》)

D.以為大將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司馬遷《周亞夫軍細柳》)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2)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15.選文中,韓信因為有“奇才”而被拜為“大將"。請從選文中找出多處側(cè)面描寫韓信為“奇才”的句子。

【答案】

12.D

13.D

14.(1)漢王不想成就統(tǒng)一天下的功業(yè)嗎?為什么要斬壯士!

(2)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

15.(1)滕公奇其言。(2)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3)至如信者,國士無雙。(4)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辨析。

D.“至拜大將"意為:等到授予大將儀式的時候。“拜”,在這里是“授予"的意思,“拜大將”就是“授予大將儀式"。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它;

B.動詞,擔任/動詞,當作;

C.副詞,竟然/連詞,于是、就;

D.都是動詞,委派;

故選D。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欲:想;就:成就;何為:為什么要。

(2)第一個“聞”:聽說;亡:逃跑;第二個“聞":報告。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概括。

結(jié)合“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概括可得:滕公奇其言,即滕公聽了他的話后感到驚奇。結(jié)合“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可知,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結(jié)合“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可知,蕭何認為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結(jié)合“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可知,蕭何勸諫漢王,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蓳?jù)此提煉,用原文作答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曾經(jīng)多次前往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shù)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一早把飯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等到項梁渡過淮水,韓信帶劍投奔了項梁,做了項梁的部下,沒有什么名氣。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說:“漢王不是想統(tǒng)一天下嗎?為什么要斬殺壯士呢?”滕公聽了他的話后感到驚奇,又見他相貌非凡,于是就把他釋放了。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隊伍到達南鄭時,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問“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睗h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睗h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里能夠悶在這個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睗h王說:“為了你,讓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來的?!睗h王說:“那么,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等到授予大將儀式的時候,竟然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中考二模語文試題】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答題

【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碡燉杼镎?,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架母車,自被古官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

(《宋學士文集》)

1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無從致書以觀

(2)先達德隆望尊

(3)俟其欣悅

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

【答案】

15.(1)得到(2)名望(3)等到

16.(1)抄錄完畢,跑著送還書籍,一點兒也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2)我站著侍候在他身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翻譯。

(1)句意:無法得到書來看。致,得到;

(2)句意:前輩德高望重。望,名望;

(3)句意:等到他高興了。俟,等到。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注意句中的“錄(抄錄)、走(跑著)、稍(一點兒)、約(約定的日期)”等詞語的意思;

(2)注意句中的“侍(侍候)、援(提出)、質(zhì)(詢問)、傾耳(側(cè)著耳朵)"等詞語的意思。

【點睛】參考譯文:

【甲】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臺里的墨汁都結(jié)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書。抄寫完畢后,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jīng)趕到數(shù)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鄉(xiāng)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cè)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乙】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有人牽著牛來責罵他們家的牛踐踏田地,踩壞了莊稼。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事情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借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以后對此感到很驚訝,收他做弟子,后來他成了大學問家。韓性死后,他的門人像侍奉韓性一樣的侍奉王冕。那時王冕的父親已死,王冕便將母親帶入越城供養(yǎng)。時間久了,母親想念故鄉(xiāng),王冕就買了頭白牛駕著母親,自己穿戴著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隨在車子后面,鄉(xiāng)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兩旁笑,王冕也笑。

【2024年山東省濰坊安丘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②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③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lǐng)益州牧④。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jié)和親,遂為與國⑤。

(選自《三國志》)

【注釋】①章武:三國蜀漢劉備的年號,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股肱: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體的有力部位。比喻輔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③敕(chi):君主對臣下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④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長官。益州是當時蜀國的核心地域。⑤與國:盟國。

1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是“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的意思;“事之如父"中的“事”,是“做事"的意思。

B.“先主于永安病篤”中的“篤"是“嚴重”的意思,“并皆叛亂"中的“并”是“一同,一起"的意思。

C.“屬以后事”與“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兩句中的“屬”都是通假字,同“囑”,“囑托”的意思。

D.“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與“咸來問訊”(《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咸"是“全,都”的意思。

15.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茍全性命于亂世君才十倍于曹丕

B.亮以新遭大喪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記》)

C.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

D.頃之,又領(lǐng)益州牧當余之從師也(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7.韓愈在《馬說》中認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請你結(jié)合甲、乙兩段文字,談?wù)剬@句話的理解。(2分)

【答案】

14.(3分)A(“事”是“侍奉"的意思)

15.(3分)B(B.前后均為連詞,因為;A.介詞,在/介詞,比;C.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連詞,表修飾關(guān)系;D.助詞,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6.(4分)(1)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

(2)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佐的話,(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你就取代他稱帝)。(每句2分)

17.(2分)諸葛亮隱居隆中時,才華橫溢,但是得不到施展;劉備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華,并重用他。(1分)所以說,劉備是伯樂,讓諸葛亮這匹千里馬得以施展才華。(1分)

翻譯:

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劉備)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囑托給他,(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安定國家,最終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佐的話,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話,你就自己稱帝吧(你就取代他稱帝)?!敝T葛亮哭著說道:“我怎么敢不竭盡全力,發(fā)揚忠貞不二的氣節(jié),輔佐(幼主)直到死為止!"先主又傳詔,命令后主說:“你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樣。”建興元年,冊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始治理國家的事務(wù)。不久,又加封諸葛亮為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諸葛亮決定。南中地區(qū)的幾個郡一起叛亂,諸葛亮因為劉備剛剛?cè)ナ?,所以沒有輕易用兵作戰(zhàn),又讓使者去吳國下聘禮,并且和他們結(jié)親,最終成為盟國。

【2024年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15分)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贄書。

除大理評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