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PAGE1專題02文言文閱讀年份試題簡析題材考點2024《墨子·非命》實詞+虛詞+句子理解+理解推斷+概括探究2023顧炎武《日知錄》實詞+虛詞+句子理解+理解推斷+概括2022《漢書·賈誼傳》實詞+虛詞+句子理解+理解推斷+概括2021王充《論衡·非解》實詞+虛詞+句子理解+理解推斷+探究2020《史記》《資治通鑒》實詞+虛詞+句子理解+理解推斷+翻譯+篩選命題趨勢北京卷文言文試題這幾年比較穩(wěn)定,從選材看21以后均為論述類的文本,雖然22年所選為《漢書·賈誼傳》中的內(nèi)容,但其中也是論述的內(nèi)容。此題基本為實詞、虛詞、句子理解、立即推斷,概括探究,重在考查文言的基礎(chǔ)知識和文意的梳理和探究,重視語言的建構(gòu)和運用學(xué)科素養(yǎng)考查?!?024年高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為政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是故何也?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陨险f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從事,故執(zhí)有命者不仁。故當(dāng)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比粍t明辯此說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儀,言而無儀,譬猶運鈞①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辯,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焙沃^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②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叭欢裉煜轮烤?,或以命為有。蓋嘗尚觀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亂,湯受而治之;紂之所亂,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紂,則天下亂,在于湯武,則天下治,豈可謂有命哉!蓋嘗尚觀于先王之書,所以出于國家、布施百姓者,憲也;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此百姓之憂也。說百姓之憂者,是滅天下之人也。”然則所謂欲義人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萬民被其大利?!焙我灾??于墨子言曰:“昔者文王封于岐周,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是以近者安其政,遠(yuǎn)者歸其德。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則吾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吾用此知之。古之圣王發(fā)憲出令,設(shè)以為賞罰以勸賢沮暴,是以入則孝慈于親戚,出則弟長于鄉(xiāng)里。是故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上之所罰,命因且罰,不暴故罰也?!源藶榫齽t不義,為臣則不忠,為父則不感,為子則不孝,而強執(zhí)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保ㄈ〔挠凇赌印し敲罚┳⑨專孩兮x:制作陶器所用的轉(zhuǎn)輪。②中:符合。6.下列對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當(dāng)執(zhí)有命者之言當(dāng):面對B.此世未易,民未渝渝:改變C.說百姓之憂者說:談?wù)揇.設(shè)以為賞罰以勸賢沮暴沮:阻止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下以阻百姓之從事是滅天下之人也B.故執(zhí)有命者不仁而強執(zhí)此者C.或以命為有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D.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
如果在上者采用執(zhí)有命者之說,這就是顛覆天下大義B.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
怎么才能使文王的領(lǐng)土擴展到我們這里呢C.古之圣王發(fā)憲出令
古代圣王發(fā)布律法頒布政令D.此特兇言之所自生
這樣的話暴戾言論就自然發(fā)生了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信奉有命之說的人認(rèn)為世事皆由命定,非人力可改變。B.墨子主張,肯定成否定某種學(xué)說必須遵從一定的準(zhǔn)則。C.文章認(rèn)為,桀紂等暴君亡天下的原因是信奉有命之說。D.君主如果信奉有命之說,會導(dǎo)致賞罰不當(dāng)、社會混亂。10.墨子論述“非命”時,提出“言必有三表”,“三表”即本之、原之、用之。請分別談?wù)勀銓θ淼睦斫?,并概括說明第三段和第四段是怎樣體現(xiàn)三表的?!敬鸢浮?.C7.D8.D9.C10.理解:“本之”指追根溯源,考察古代圣王事跡;“原之”指推究緣由,考察百姓日常事實:“用之”指用于實踐,觀察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的利益。體現(xiàn):①第三段通過追溯圣王的事跡,考察先王的書籍,體現(xiàn)“三表”中的“本之”。②第四段通過文王與百姓愛相愛、交相利,受到百姓愛戴的例子,體現(xiàn)“三表”中的“原之”。第四段通過考察古之圣王所發(fā)憲令對百姓和國家的影響,體現(xiàn)“三表”中的“用之”。【解析】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因此面對主張有命論的人的言論。B.句意:百姓也沒有改變。C.“說”同“悅”,意動用法,意為“以??為樂”。句意:以百姓的憂慮為樂的人。D.句意:以此制定賞罰的措施,用以鼓勵賢明、阻止暴行。故選C。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譯作“的”。意義和用法不同。句意:對下阻礙百姓做事。/是毀滅天下的人。B.代詞,譯作“……的人”/語氣詞,表判斷。意義和用法不同。句意:所以主張有命論的人是不仁的。/如果固執(zhí)地主張有命之說,是……。C.動詞,譯作“認(rèn)為”/介詞,譯作“用來”。意義和用法不同。句意:有的認(rèn)為命是存在的。/用來聽理訟獄,判定罪行的,是刑法。D.兩個“而”均為連詞,表并列。意義和用法相同。句意:這就是朝廷所獎賞而百姓所稱贊的人。/希望天下太平而厭惡天下動亂的。故選D。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自生”不是“自然發(fā)生”,而是指“產(chǎn)生的根源”。句意:這只不過是暴戾言論的根源。故選D。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桀紂等暴君亡天下的原因是信奉有命之說”曲解文意。原文雖有提到桀紂等暴君亡天下,但并未分析其原因,而是以其與湯武的對比來反駁有命之說,認(rèn)為“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紂,則天下亂,在于湯武,則天下治,豈可謂有命哉”。故選C。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文中觀點態(tài)度,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一問:對“三表”的理解可從原文對其的解讀入手,原文第二段說“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得出對“三表”的理解:本之”指追根溯源,考察古代圣王事跡;“原之”指推究緣由,考察百姓日常事實:“用之”指用于實踐,觀察其是否符合國家百姓的利益。第二問:要概括第三段和第四段是怎樣體現(xiàn)“三表”的,首先要理解概括第三,四段的內(nèi)容。第三段先考察圣王事跡,以桀紂和湯武的對比駁斥有命之說,然后考察先王之書,指出“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由此來體現(xiàn)“三表”中的“本之”這一標(biāo)準(zhǔn)。第四段先舉周文王的事例,用百姓“近者安其政,遠(yuǎn)者歸其德,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則吾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的事實,來體現(xiàn)“三表”中的“原之”這一標(biāo)準(zhǔn)。然后說古代圣王“發(fā)憲出令”,使“入則孝慈于親戚,出則弟長于鄉(xiāng)里”“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指出憲令要符合百姓和國家的利益,這體現(xiàn)了“三表”中的“用之”這一標(biāo)準(zhǔn)。參考譯文:墨子說:“古代的王公大人治理國家,都希望國家富足,人民眾多,政治清明。然而國家不得富反得貧,人民不增加反減少,政治不清明反混亂,這是什么緣故呢?主張有命論的人說:‘命里注定富就富,命里注定貧就貧,命里注定人多就人多,命里注定人少業(yè)人少,命里注定政治清明就政治清明,命里注定政治就政治混亂?!眠@些話向上游說王公大人,對下阻礙百姓做事,所以主張有命論的人是不仁的。因此面對主張有命論的人的言論,不能不加以明辯?!蹦敲丛趺磥砻鬓q這些言論呢?墨子說:“必須設(shè)立一個標(biāo)準(zhǔn),言論沒有標(biāo)準(zhǔn),就好比在轉(zhuǎn)輪之上設(shè)立測日影的標(biāo)桿未確定早晚時間(一樣不可能)。對于是非利害的分辯,是不能明確了解的。所以言論必須遵循三個標(biāo)準(zhǔn)?!比齻€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呢?墨子說:“對事要追根溯源,要推究它的緣由,要用之于實踐。向何處去追根溯源呢?就是向上去探究古代圣王的事情。向何處去推究它的緣由呢?就是向下詳察百姓耳聞目睹的實情。在實踐中怎么運用呢?就是把它應(yīng)用到刑事與政務(wù)方面,看它是否符合國家和百姓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所說的言論必須遵循的三個標(biāo)準(zhǔn)?!叭欢F(xiàn)在天下的上層統(tǒng)治者,有的認(rèn)為命是存在的。讓我們試著向上觀察一下圣王的事跡,古時夏桀使國家混亂,商湯接過來將國家治理好了;商紂王使國家混亂,用武王接過來將國家治理好了。這個社會沒有改換,百姓也沒有改變,在夏桀、商紂王手中,天下就大亂,在商湯、周武王手中,天下就太平,這難道可以說是命嗎?讓我們試著向上觀察一下先王的書,那些由國家頒布、用來布告施行于百姓的,是律法;用來聽理訟獄,判定罪行的,是刑法。如果在上者采用執(zhí)有命者之說,這就是顛覆天下大義。這是百姓所憂慮的,以百姓的憂慮為樂的人,是毀滅天下的人?!奔热贿@樣,那么人們說希望有義之人居于上位,是為什么呢?回答說:“有義之人居于上位,天下一定安定清明,百姓將得到大利?!比绾沃朗沁@樣的呢?墨子說:“從前周文王在岐周受封,和他的百姓相親相愛、互相得利,所以近處的人因他的統(tǒng)治而安定,遠(yuǎn)方的人因他的仁德而歸順。凡是聽說周文王的仁德的人,都起來投靠他,說:‘怎么才能使文王的領(lǐng)土擴展到我們這里呢?(那樣的話,)我們不也是文王的臣民了嗎?’我由此知道了這個道理。古代圣王發(fā)布律法頒布政令,以此制定賞罰的措施,用以鼓勵賢明、阻止暴行,所以人們在家對父母兄弟孝敬慈愛,出外與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相互友愛。因此讓他們?nèi)ス芾砉俑筒粫当I私取,讓他們?nèi)ナ爻蔷筒粫⑸⒎磁?。這就是朝廷所獎賞而百姓所稱贊的人。主張有命論的人說:‘朝廷獎賞他,是他命中注定值得賞,不是因為他賢明而得賞。朝廷懲罰他,是他命中注定該受罰,不是因為他暴虐才受罰。’依照這個標(biāo)準(zhǔn)做君主就會不仁義,做臣子就會不忠誠,做父親就會不慈愛,做孩子就會不孝順,如果固執(zhí)地主張有命之說,這只不過是暴戾言論的根源,兇惡之人的道理罷了?!彼阅诱f:“當(dāng)今天下的上層統(tǒng)治者,心中確實是希望天下富足而厭惡天下貧窮的,希望天下太平而厭惡天下動亂的,那么對于主張有命論的人所說的話,我不能不加以反對,因為這些言論是天下的大禍害?!薄?023年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貴廉漢元帝時,貢禹上書言:“孝文皇帝時,貴廉潔,賤貪污,賈人、贅婿及吏坐贓者,皆禁錮不得為吏。賞善罰惡,不阿親戚,罪白者伏其誅,疑者以與民,無贖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內(nèi)大化,天下斷獄僅四百,與刑措亡異?!拔涞凼寂R天下,尊賢用士,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自見功大威行,遂從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變,使犯法者贖罪,入谷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制湔D,則擇便巧史書①、習(xí)于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究不勝,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義而有財者顯于世,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為?財多而光榮。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何以謹(jǐn)慎為?勇猛而臨官。’故黥劓而髡鉗者,猶復(fù)攘臂為政于世,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故謂居官而置富者為雄杰,處奸而得利者為壯士。兄勸其弟,父勉其子,俗之?dāng)?,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贖罪,求士不得真賢,相守②崇財利而誅不行之所致也。“今欲興至治,致太平,宜除贖罪之法。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贓者,輒行其誅,亡但免官,則爭盡力為善,貴孝弟,賤賈人,進真賢,舉實廉,而天下治矣?!眴韬簦袢罩?,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來,黷貨之風(fēng)日甚一日。國維不張,而人心大壞,數(shù)十年于此矣。《書》曰:“不肩好貨,敢恭生生,鞠人謀人之保居,敘欽。”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貢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販賣,與民爭利。犯者輒免官削爵,不得仕宦?!贝俗h今亦可行。自萬歷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場渡市集,無不屬之豪紳,相沿以為常事矣。(取材于顧炎武⑤《日知錄》)〖備注〗①便巧史書: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②相守:諸侯國相、郡守。③神宗:明朝皇帝,年號萬歷。④“不肩好貨”句:大意是不任用貪財?shù)娜?,而舉用懂得養(yǎng)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⑤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
廣:寬廣B.遂從嗜欲
從;放縱C.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脅迫D.黷貨之風(fēng)日甚一日
黷:貪求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無不屬之豪紳
行一切之變B.是以天下奢侈
相沿以為常事矣C.則擇便巧史書……者
則爭盡力為善D.?dāng)?shù)十年于此矣
今日之變,有甚于此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刑措亡異同把刑罰擱置起來差不多B.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違反正道又兇猛的人比官員的地位還高C.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贓者相守中選拔推舉官吏不按實情的以及收受賄賂的人D.國維不張國家綱紀(jì)制度形同虛設(shè)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顧炎武引用貢禹的上書,旨在以史為鑒,說明廉之可貴。B.漢孝文帝時,崇尚廉潔,官場清約,賞罰分明,風(fēng)氣純正。C.武帝后期,世風(fēng)敗壞到極點,父兄規(guī)勸子弟要潔身自好。D.顧炎武認(rèn)為,任用廉潔愛民的人為官是治理好國家的根本。10.根據(jù)第二段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贖罪之法”滋生了哪幾方面弊端。【答案】6.A7.C8.B9.C10.天下奢侈之風(fēng)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廣:使……廣,開拓。句意:開拓疆域數(shù)千里。故選A。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代詞,代指“天下水利碾硙,場渡市集”;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全部都?xì)w豪紳所有。/就變更各種舊有規(guī)制。B.介詞,因為;介詞,把。句意:因此,天下奢侈之風(fēng)盛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舉國都習(xí)以為常。C.都是連詞,就。句意:就選擇精通掌故、長于為文。/就會人人爭相盡力為善。D.介詞,到;介詞,比。句意: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了。/當(dāng)今的社會形勢比漢無帝時期事要嚴(yán)峻。故選C。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貴于官”,比一般官員高貴,意思是讓他們身居要職。句意:逆亂狂妄而兇狠無畏者位居高職。故選B。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父兄規(guī)勸子弟要潔身自好”錯,原文“兄勸其弟,父勉其子,俗之?dāng)模酥劣谑?!”,是說哥哥勸勉弟弟,父親鼓勵兒子都爭著做“居官而置富者”“處奸而得利者”,因此社會風(fēng)氣敗壞到了極點。故選C。10.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可得出:天下奢侈之風(fēng)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參考譯文:漢元帝時,貢禹上書說:“孝文皇帝時,崇尚廉潔,鄙視貪污,商買之人,入螯之婿,以及官吏中有貪污,受賄行為者,都禁錮終身不得為官。獎賞善行,懲罰惡人,不偏袒親戚,罪證確鑿者按律誅殺,罪證不能肯定者,從輕發(fā)落,沒有贖罪的規(guī)定,因此,令行禁止,天下大治,全國共審理和判決案件四百起,和無人犯法,同把刑罰擱置起來差不多?!皾h武帝即位之初,尊重賢才,任用士人,開拓疆域數(shù)千里,他認(rèn)為自己功績盛大,威望很高,于是開始奢侈縱欲,費用不足,就變更各種舊有規(guī)制,使犯法者可以用錢物來贖罪,交納一定的谷物就可以補為官吏。因此,天下奢侈之風(fēng)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各郡國害怕禍殃及身,就選擇精通掌故、長于為文、熟悉賦稅簿籍、善于巧言蒙騙上級官府的人為高官;奸邪之事層出不窮,便舉用兇狠而能控制百姓者,能以苛刻暴虐手段脅迫人屈服者,讓他們身居要職。因此無義而有財者顯赫于世間,欺詐而善書者尊貴于朝廷,逆亂狂妄而兇狠無畏者位居高職。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要孝悌何用?錢財多就光榮。要禮義何用?善于為文就能顯貴,要謹(jǐn)慎何用?兇狠暴虐就能做官。于是,受過黥、劓、髡、鉗等各種刑罰的人也在世間奮起參政,行為雖如同豬狗,卻家境富有,勢力強大,頤指氣使,這就是所謂賢能之人。于是,做官而致富者被視為英雄豪杰,奸詐而得利者被稱為壯勇之士,哥哥勸勉弟弟,父親鼓勵兒子,爭蹈其途,社會風(fēng)氣的敗壞,已到了如此地步!考察其原因,都是由于犯法允許贖罪,求士得不到真正的賢能,郡國長官貪圖錢財和私利,誅罰措施實行不力的緣故。“現(xiàn)今要想振興社會,達到大治,使天下太平,就應(yīng)當(dāng)廢除贖罪的法律。諸侯國相和郡守選拔舉薦人才情況不屬實,以及有貪贓行為的,要堅決誅殺,不能僅僅免官而已,這樣一來,就會人人爭相盡力為善,推崇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唾棄商賈貨利之人,進薦舉用真正賢能而廉潔的人,天下就會得到大治。”唉!當(dāng)今的社會形勢比漢無帝時期事要嚴(yán)峻。從明神宗皇帝以來,社會上貪財好利的風(fēng)氣越來越嚴(yán)重,國家綱紀(jì)制度形同虛設(shè),社會風(fēng)氣徹底變壞,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了?!渡袝けP庚》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不要追逐珍寶、錢財和利欲,而要關(guān)注社會民生。對于那些愛護民眾的人,就要給予重用?!敝挥邪凑者@樣的準(zhǔn)則去做事,才能使天下太平。貢禹又說:“應(yīng)該讓近臣以及那些官府中侍中以上的,家中不能夠私自販賣,跟百姓爭。觸犯這條法律的就免去官職,削掉爵位,不能做官?!边@個建議如今也可以實行。自從萬歷以后,天下的水利、碾硙、渡口、市集全部都?xì)w豪紳所有,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舉國都習(xí)以為常?!?022年高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夏為天子,十有余世。殷為天子,二十余世。周為天子,三十余世。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yuǎn)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zé)o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wù)?,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于齊不能不齊言也;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上者告訐也;固非貴禮義也,所上者刑罰也。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zhí)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jù)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yuǎn)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毋訟乎!”為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舍;取舍之極定于內(nèi),而安危之萌應(yīng)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積,在其取舍。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虻乐缘陆?,或驅(qū)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氣樂;驅(qū)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fēng)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yīng)也。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子孫,與湯武同,然而湯武廣大其德行,六七百歲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歲則大敗。此亡它故矣,湯武之定取舍審,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審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于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蠻貊四夷,累子孫數(shù)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惡之如仇讎,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效大驗邪!人之言曰:“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禮義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罰,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取材于《漢書·賈誼傳》)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zé)o道之暴也
暴:短促 B.所上者告訐也
訐:揭發(fā)C.道之以德教
道:引導(dǎo) D.禍幾及身
幾:大多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秦為天子,二世而亡
天下之情與器亡以異B.是故法之所用易見
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子孫C.使民日遷善遠(yuǎn)罪而不自知也
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D.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
今或言禮義之不如法令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豈顧不用哉
難道反而不用(賞善罰惡)嗎B.皆以積漸然
都憑借積累漸變使社會達到這種狀態(tài)C.湯武之定取舍審
商湯和周武王審查并制定治國的方略D.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
人主為什么不引用殷、周、秦的史實來考察上述言論呢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培育美好的品德要從小做起,應(yīng)該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一般人的智力有限,可以明了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不能預(yù)見將會發(fā)生的事情。C.君主面對各種不同的言論,必須有正確的辨別之道,那就是要以事實驗證。D.君主的治國方略不一定會應(yīng)驗于國之安危,百姓哀樂才是國之安危的根本。10.請歸納文章第三段從哪幾個方面論述了禮義的作用。【答案】6.D
7.C
8.C
9.D
10.①防患于未然,絕惡于未萌。②潛移默化,起教于微眇。③堅持禮義教化,則禮義積而民和親。【解析】6.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幾:大多”錯誤?!皫住?,幾乎。句意:幾乎禍及自身。故選D。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亡:滅亡/通“無”,沒有。句意:秦王朝的天子只傳了兩代就被推翻了/治理國家的道理與放置器物沒有什么不同。B.之:助詞,的/助詞,取獨。句意:所以法律的作用明顯/秦始皇想尊奉宗廟安定子孫后代。C.而:都是連詞,轉(zhuǎn)折。句意:使天下百姓日益趨向善良,遠(yuǎn)離罪惡,自己還沒有覺察到/所以,君主想要百姓善良溫順的愿望是相同的,只是用來使百姓善良溫順的方法不同。D.或:或許/有的人。只是用來使百姓善良溫順的方法不同/現(xiàn)在,假如有人說,治理國家,禮義的作用不如法令。故選C。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句意:因為商湯王、周武王決定取舍很慎重?!岸ㄈ∩帷?,決定取舍;“審”,慎重。故選C。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君主的治國方略不一定會應(yīng)驗于國之安危,百姓哀樂才是國之安危的根本”錯誤,由原文“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氣樂;驅(qū)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fēng)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yīng)也”可知,君主的治國方略不同,百姓哀樂就不同,哀樂的感受,便是應(yīng)驗禍福的東西。所以,君主的治國方略應(yīng)驗于國之安危,是國之安危的根本。故選D。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結(jié)合“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可知,防患于未然,絕惡于未萌。結(jié)合“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yuǎn)罪而不自知也”可知,潛移默化,起教于微眇。結(jié)合“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可知,堅持禮義教化,則禮義積而民和親。參考譯文:夏朝的天子傳了十幾代,然后由殷商繼承。殷商的天子傳了二十幾代,然后由周繼承。周朝的天子傳了三十幾代,然后由秦繼承。秦王朝的天子只傳了兩代就被推翻了。人的秉性相差并不很大,為什么三代的君主以德治世維持了長期的統(tǒng)治,而秦王朝的君主無道國運短暫呢?這個原因是可以理解的。古代英明的君主,在太子誕生時,就舉行禮儀,所以,太子從嬰兒的時候起,就接受了道德禮義。所以,太子從誕生之時開始,所見到的都是正經(jīng)的事,所聽到的都是正派的語言,所實行的都是正確的原則,左右前后都是正直的人。一直與正直的人相處,他的思想和行為不可能不正直,就好像生長在齊國的人不能不說齊國話一樣;經(jīng)常與不正直的人相處,就會變成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長在楚國的人不能不說楚國話一樣。到秦朝卻不是這樣。秦朝的風(fēng)俗本來就不崇尚謙讓,它崇尚的是奸詐;本來就不崇尚禮義,它崇尚的是刑罰。人的智力,能認(rèn)識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不能認(rèn)識將要發(fā)生的事。禮的作用在于將某一行為制止在它發(fā)生之前,法律則是對已發(fā)生的行為進行懲罰。所以法律的作用明顯,而禮的作用卻難以覺察。用慶賞來獎勵善行,用刑罰來懲治罪惡,先王推行這樣的政治,堅定不移,實施這樣的政令,準(zhǔn)確無誤。根據(jù)這一公正的原則,政治才能像地載天覆一樣無偏無私,怎么能說先王不使用慶賞和刑罰呢?然而,人們一再稱贊的禮,最可貴之處在于能將罪惡斷絕于未形成之前,從細(xì)微之處推行教化,使天下百姓日益趨向善良,遠(yuǎn)離罪惡,自己還沒有覺察到??鬃诱f:“讓我斷案,我與別人沒有什么不同,一定使訟案不再發(fā)生?!睘榫鞒鲋\劃策,不如首先確定選擇什么拋棄什么,取舍標(biāo)準(zhǔn)一旦在心中確定,相應(yīng)的安危后果就會表現(xiàn)出來。天下安定不是一天就能實現(xiàn)的,天下危亡也不是一天促成的,都是日積月累漸漸形成的,因此,不可以不觀察它的積累過程。君主所積聚的治國方法,在于他選擇什么,拋棄什么。選擇禮義方法治國的君主便積聚禮義,選擇刑罰治國的君主便積聚刑罰。刑罰積聚到一定的程度,百姓就會埋怨而背叛君主,禮義積聚到一定程度,百姓就會和睦而親近朝廷。所以,君主想要百姓善良溫順的愿望是相同的,只是用來使百姓善良溫順的方法不同。有的用道德和教化進行引導(dǎo),有的用法令進行懲罰。用道德和教化進行開導(dǎo)的,隨著道德和教化的深入人心,民風(fēng)就會和樂;用法令進行懲罰的,法令使用到極點,民風(fēng)就會令人悲哀。哀樂的感受,便是應(yīng)驗禍福的東西。秦始皇想尊奉宗廟安定子孫后代,這與商湯王和周武王是相同的,但是,商湯王、周武王廣泛推行德政,他們建立的國家得以保存了六七百年;秦始皇統(tǒng)治天下只有十多年就土崩瓦解了。這里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商湯王、周武王決定取舍很慎重,而秦始皇決定取舍不慎重。國家政權(quán)好比一個大器物,現(xiàn)在有人安放器物,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便安全,放到危險的地方就危險。治理國家的道理與放置器物沒有什么不同,關(guān)鍵就在于天子把它安置在什么地方。商湯王、周武王把天下安置在仁、義、禮、樂之上,因而恩德滋潤天下,禽獸蔓延,草木富饒,四方蠻夷都受到恩惠,王位留傳子孫數(shù)十代,這是人所共知的。秦始皇把國家安置于法令、刑罰之上,德和恩沒有一樣,因而怨恨充斥天下,百姓憎惡他如同對待仇敵一樣,幾乎禍及自身,子孫被滅絕,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這不是充分證明了取舍不同后果就明顯不同嗎?有人說:“要判斷某人說的話是否正確,一定要觀察他所說的事實,那樣,說話的人就不敢胡言亂語了。”現(xiàn)在,假如有人說,治理國家,禮義的作用不如法令,教化的成效不如刑罰,君主為什么不拿商朝、周朝、秦朝盛衰興亡的事實給他看呢?〖2021年高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夫儒生,禮義也;耕戰(zhàn),飲食也。貴耕戰(zhàn)而賤儒生,是棄禮義求飲食也。使禮義廢,綱紀(jì)敗,上下亂而陰陽謬,水旱失時,五谷不登,萬民饑死,農(nóng)不得耕,士不得戰(zhàn)也。故以舊防為無益而去之,必有水災(zāi);以舊禮為無補而去之,必有亂患。儒者之在世,禮義之舊防也,有之無益,無之有損。夫禮義,無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須[1]禮義而成。猶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須不蹈者;身須手足而動,動者待不動者。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或無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戰(zhàn)所須待也,棄而不存,如何?韓子非儒,謂之無益有損,蓋謂俗儒無行操,舉措不重禮,以儒名而俗行,以實學(xué)而偽說,貪官尊榮,故不足貴。夫志潔行顯,不徇爵祿,去卿相之位若脫躧者,居位治職,功雖不立,此禮義為業(yè)者也。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禮愛義,率無禮義士,激無義之人。人民為善,愛其主上,此亦有益也。聞伯夷風(fēng)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風(fēng)者,薄夫敦,鄙夫?qū)?。此上化也,非人所見。段干木?】闔門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閭,秦軍聞之,卒不攻魏。使魏無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強國也,兵無不勝,兵加于魏,魏國必破,三軍兵頓,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闔門之士,卻強秦之兵,全魏國之境,濟三軍之眾,功莫大焉,賞莫先焉。齊有高節(jié)之士,曰狂譎、華士,二人昆弟也,義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齊,以此二子解沮【4】齊眾,開不為上用之路,同時誅之。韓子善之,以為二子無益而有損也。夫狂譎、華士,段干木之類也,太公誅之,無所卻到;魏文侯式之,卻強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譎、華士之操,干木之節(jié)也,使韓子善干木闔門之節(jié)、高魏文之式是也,則善太公之誅非也。使韓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則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為有功;是韓子不賞功、尊有益也。(取材于王充《論衡·非韓》)注釋:【1】須:等待,這里是依靠的意思?!?】段干木:戰(zhàn)國時魏國隱士?!?】魏文:魏文候,戰(zhàn)國初魏國君主。【4】解沮:瓦解、渙散。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貴耕戰(zhàn)而賤儒生賤:輕視B.使禮義廢,綱紀(jì)敗使:假如C.故以舊防為無益而去之防:防備D.薄夫敦,鄙夫?qū)挾兀憾睾?.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上下亂而陰陽謬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B.以舊禮為無補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齊眾C.此禮義為業(yè)者也國之所以存者D.人民為善開不為上用之路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儒名而俗行名義上是儒生,行動卻跟一般人一樣B.不徇爵祿不為了爵位和俸祿而犧牲自己的生命C.此上化也,非人所見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指責(zé)干木的操行、貶低魏文扶軾致敬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非認(rèn)為儒生沒有用處只有害處,本文認(rèn)為儒生很有用處,不應(yīng)拋棄。B.本文贊賞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軾致敬的做法,認(rèn)為功勞很大,無法超越。C.韓非認(rèn)為留著狂譎、華士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因而贊賞太公殺了他們。D.本文認(rèn)為狂譎、華士與段干木是同一類人,對保全國家沒有什么用處。10.本文第一段體現(xiàn)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也有相互依賴、相互促成的一面。請結(jié)合本段相關(guān)語句,用自己的話談?wù)勛髡呤侨绾侮U明這一思想的?!敬鸢浮?.C7.B8.B9.D10.①本文第一段通過幾個例子來體現(xiàn)相反相成的思想。人走路時,腳踩著的路要靠沒有踩著的地方才能成為路。人的身體要靠手足才能活動,但能動的手足要靠不動的身軀才能活動。②由此得出結(jié)論,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用處,但是有用處的事情卻要依靠它;禮義表面上對人沒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禮義才能完成?!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C.“防:防備”錯誤。本句意為:原以為舊堤防是沒用的而把它拆掉,肯定要遭水災(zāi)。防:名詞,堤防。故選C。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辨析文言虛詞含義及作用的能力。A.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zhuǎn)折。B.兩個“以”均為動詞,認(rèn)為。C.代詞,……的人;助詞,表句中停頓。D.動詞,變得;副詞,被。故選B。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B.“不為了爵位和俸祿而犧牲自己的生命”錯誤。本句意為:不追求爵位、俸祿。徇:追求。故選B。9.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推斷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對保全國家沒有什么用處”錯誤,根據(jù)“太公封于齊,以此二子解沮齊眾,開不為上用之路,同時誅之。韓子善之,以為二子無益而有損也”可見,認(rèn)為他們對保全國家沒用處的是韓非子,而作者認(rèn)為“夫狂譎、華士,段干木之類也,太公誅之,無所卻到;魏文侯式之,卻強秦而全魏,功孰大者”,魏文侯能夠通過尊重段干木而保全國家,顯然他們對國家是有功的,而且批評韓非子“不賞功、尊有益”。故選D。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作者寫作思路的能力。第一段的“相反相成”思想,主要通過舉例論證來體現(xiàn)。如“舊防”看似平時無益,去掉卻不能防范誰在;“猶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須不蹈者;身須手足而動,動者待不動者”,就像腳踩著路行走,踩著的路,要靠沒有被腳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體要靠手腳才能行動,然而行動要靠不動的身軀才能活動。看似相反的事物實則相互補充、依賴。從而得出結(jié)論“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或無效,而效者待之”,即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好處而好事卻要靠它,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直接效果而有直接具體效果的事卻要依靠它,以此證明自己的觀點:“禮義,無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須禮義而成”,禮義表面上對人沒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禮義才能完成。參考譯文:儒生講的是禮義,耕戰(zhàn)講的是飲食。重視耕戰(zhàn)而輕視儒生,是拋棄禮義找飯吃。假使禮義被廢掉,維持統(tǒng)治秩序的禮法就會被破壞,上下關(guān)系一片混亂,陰陽二氣也會錯亂,天晴下雨違背時節(jié),五谷沒有收成,于是老百姓餓死,農(nóng)民無法耕種,士兵也無法打仗。原以為舊堤防是沒用的而把它拆掉,肯定要遭水災(zāi);認(rèn)為原有的禮義沒幫助而把它取消,肯定要有災(zāi)禍。儒者活在世上,就是維護禮義的原有堤防,有他們看來沒有好處,但要沒有他們就會帶來損害。禮義對于人不產(chǎn)生直接的具體效果,但有具體效果的事情都要依靠禮義來完成。就像腳踩著路行走,踩著的路,要靠沒有被腳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體要靠手腳才能行動,然而行動要靠不動的身軀才能活動。所以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好處而好事卻要靠它,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直接效果而有直接具體效果的事卻要依靠它。儒生,耕戰(zhàn)必須依靠他們,要是拋棄而使他們不存在,那怎么行呢?韓非指責(zé)儒生,認(rèn)為他們有害無益。大概是說一般儒生操行不好,舉止不重禮義,名義上是儒,行動卻和一般人一樣,用真才實學(xué)作幌子,而提出些有害的主張,一心想做官發(fā)達,所以值不得尊重。至于志向純潔,行為光明,不追求爵位、俸祿,拋棄卿相官位就像脫鞋一樣的人,才會居于官位處理政事,即使他們沒有建立功績,但卻是以推行禮義為事業(yè)的人。國家能存在的原因,是有禮義。老百姓不懂禮義,國家就要滅亡,君主就要遭殃。今天儒者的操行,是重禮愛義的,他們引導(dǎo)不懂禮的人,激勵沒有義的人,使人民變得善良,喜愛自己的國君,這也是很有好處的。聽說伯夷的作風(fēng),會使貪婪的人變得廉潔,軟弱的人樹立志向;聽說柳下惠的作風(fēng),會使輕薄的人變得敦厚,心胸狹隘的人變得寬宏大量。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段干木閉門隱居不肯出來做官,魏文侯很敬重他,坐車經(jīng)過他居住的里巷時也要扶軾俯身表示敬意,秦軍聽到這事,終于不敢攻打魏國。假使魏國沒有段干木,秦兵一進入國境,國家就有被滅亡的危險。秦是強國,打仗沒有不勝的。把戰(zhàn)爭強加給魏國,魏國必敗,三軍即使苦戰(zhàn),也要血流千里。如今魏文侯向閉門隱居的人表示敬意,就使強大的秦國軍隊退卻,保全了魏國的領(lǐng)土,拯救了三軍士兵的生命,論功沒有比他更大的,論賞沒有能超過他的。齊國有節(jié)操高尚的人,叫狂譎和華士。二人是兄弟,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屈從別人的意志,不在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君主那里做官。姜太公呂尚被封在齊,認(rèn)為這兩個人使齊國人士氣瓦解人心渙散,開了不為君主效勞的先例,就同時把他倆殺了。韓非贊賞這種做法,認(rèn)為他倆留著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其實,狂譎、華士、段干木這類人,姜太公殺了他們,并沒有排除和得到什么;魏文侯扶軾俯身向段干木表示敬意,退了強大的秦軍而保全了魏國,功勞誰的大呢?假使韓非贊賞段干木閉門隱居的高尚節(jié)操,那么魏文侯尊敬段干木,就是對的;狂譎、華士的節(jié)操與段干木的節(jié)操一樣,韓非稱贊姜太公殺了他們,那就錯了。即使韓非指責(zé)段干木的操行,貶低魏文侯對他的尊敬,但段干木正以這樣的操行而使國家得到好處,魏文侯正以尊敬段干木的辦法而收到了功效,這可見韓非不獎賞功勞,不尊敬有益的人?!?020年高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為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當(dāng)是時,晉國政皆決智伯。智伯益驕,請地韓、魏,韓、魏與之。請地趙,趙不與。智伯怒,遂率韓、魏攻趙。趙襄子【1】懼,乃奔保晉陽。三家以國人圍晉陽,歲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參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被缸又饪底樱底勇幕缸又疲苑谒梢怨辔褐惨?,絳水可以灌韓之平陽也。絺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人,欲為趙氏游說,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敝遣汇?。絺疵請使于齊。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率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倍釉唬骸拔倚闹淙灰?,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睆埫险勗唬骸爸\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晉后而三分其地。靜公遷為家人,晉絕不祀。(取材于《史記》《資治通鑒》)注釋:[1]趙襄子:晉國臣子,趙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韓康子分別為魏地之主和韓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墻用的夾板。堿墻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塊夾板的高度。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難必及韓、魏矣難:難免B.而二子無喜志志:心思C.智伯不悛悛:悔改D.晉絕不祀絕:滅亡7.下列對句中“以”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欲以伐四卿以:憑借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以:用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以:把、將D.子何以知之以:依據(jù)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非反而何這種情況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B.臣見其視臣而趨疾我看到他們一見到我就快步走開了C.為之期日而遣之為此確定了具體日子后送走了他D.襄子將卒犯其前趙襄子將最后攻擊智伯軍的正面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秋時晉國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晉國的大權(quán),并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B.臣子絺疵見微知著,預(yù)見韓、魏必反,向智伯進言反被懷疑,只好求救于齊國。C.張孟談用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陣營,致使智氏滅族。D.韓、趙、魏分別得到了諸侯封號,瓜分了晉國的國土,歷史的格局發(fā)生了改變。10.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11.第五段中韓、魏二子對張孟談?wù)f“我心知其然也”,請從文中找出可以佐證此話的動作描寫語句。【答案】6.A7.B8.D9.B10.(我們)兩家難道不以盡快分到趙氏的地盤為利(嗎?)11.①桓子肘康子;②康子履桓子之跗?!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A項,難必及韓、魏矣,意思是“災(zāi)難就要落到韓國和魏國頭上”。難:災(zāi)難。故選A。7.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B項,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意思是“因為汾河可以灌魏國的安邑”。以:因為。故選B。8.本題考查對句子翻譯的判斷能力。D項,襄子將卒犯其前,意思是“趙襄子率兵從正面攻擊”。其中“將”是動詞,“率領(lǐng)”。故選D。9.本題考查對文中內(nèi)容的理解和推斷能力。B項,“只好求救于齊國”錯。原文是“智伯不悛。絺疵請使于齊”,不是向齊國求救,而是出使齊國。故選B。10.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得分點有:豈,難道;利,意動用法,以……為利;田,地盤。1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信息的篩選概括能力。本題要求從文中找出可以佐證“我心知其然也”的動作描寫語句。相關(guān)描寫在第三段,“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參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缸又饪底?,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絳水可以灌韓之平陽也”。從“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的動作可以看出二子“我心知其然也”。參考譯文:晉出公十七年,智伯與趙鞅、韓不信、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為自己的采邑。晉出公非常憤怒,通告齊國和魯國,想要討伐智、趙、韓、魏四卿。四卿恐懼,于是反過頭去攻打晉出公。出公戰(zhàn)敗,逃向齊國的時候,死在路上。因此智伯就立晉昭公的曾孫姬驕為晉國國君,這就是晉哀公。那時候,晉國的政事都由智伯決定。智伯愈加驕橫,向韓國和魏國要土地,韓國和魏國就劃分了土地給他。又向趙國要土地,而趙國沒給。智伯憤怒,于是就率領(lǐng)韓國和魏國攻打趙國。趙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晉陽退守。三國圍困晉陽,一年多之后,后來引汾河的水灌晉陽城,城墻沒有淹沒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只能把鍋掛起來做飯,呼喚子女吃掉充饑,但百姓都沒有反叛之心。智伯巡視水勢,魏桓子為他駕車,韓康子做護衛(wèi)。智伯說:“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滅亡別人的國家呀?!蔽夯缸佑弥獠颗隽伺鲰n康子,韓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腳背,因為汾河可以灌魏國的安邑,絳河可以灌韓國的平陽。疵對智伯說:“韓國和魏國一定會反叛的。”智伯說:“您怎么知道的?”疵說:“我是根據(jù)人之常情判斷的。我們讓韓、魏兩國的軍隊跟我們一起攻打趙國,趙國滅亡之后,災(zāi)難就要落到韓國和魏國頭上。現(xiàn)在約定戰(zhàn)勝趙國后,三家瓜分趙國土地,現(xiàn)在,城墻沒有淹沒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趙國投降指日可待,但是這兩人不但沒有高興地心思,反而有擔(dān)憂的神色,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話告訴了魏桓子和韓康子,二人說:“這是小人想為趙國游說,讓您懷疑我們,從而放松攻打趙國。不是這樣的話,我們難道不以盡快分到趙氏的地盤為利嗎?而要去做那些危險苦難不可能成功并的事嗎?”二人走后,疵進來問智伯:“主公怎么能把我的話告訴那兩個人呢?”智伯說:“您怎么知道的?”疵答道:“剛才我見他們一見到我就匆匆離開了,這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知道我識破他們的心思了?!敝遣疀]有改變。疵請求出使齊國。趙襄子派張孟談偷偷去見魏桓子和韓康子,說:“我聽說唇亡齒寒?,F(xiàn)在智伯率領(lǐng)韓國和魏國來攻打趙國,趙國滅亡,那么就該輪到韓國和魏國了?!倍苏f:“我們也知道會這樣,只是擔(dān)心事情沒有完成而計劃先泄露,那么災(zāi)禍立即就會到了。”張孟談?wù)f:“計劃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聽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二人秘密與張孟談商議,約定好日期就讓他回城了。趙襄子派人在夜里殺了守堤的官吏,決開堤口,用水灌智伯的軍營。智伯的軍隊因為救水而亂作一團,,韓國和魏國從側(cè)面攻打,趙襄子率兵從正面攻擊,大敗智伯的軍隊,殺了智伯,又將智伯的家族全部誅殺。趙、韓、魏三國分割了智伯的土地。晉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封趙、韓、魏為諸侯。晉靜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掉晉國,瓜分其土地。晉靜公被貶為庶人,晉國滅亡。一、【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块喿x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臣聞仲尼之稱管仲曰:“奪伯氏駢邑三百,飯蔬食,沒齒無怨言?!庇肿x《蜀志》,其言諸葛孔明遷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臣每讀其書至此,未嘗不嗟嘆古人之不可及,而竊憫今世之不能也。夫為天下國家,惟剛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剛服天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碧煜抡撸熳又煜乱病Yp罰之柄、予奪之事,其出于天子,本無敢言者。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雖其當(dāng)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而上之人雖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顯然明斥其罪。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敗天下之至剛,而天下之不剛,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與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眾。方今海內(nèi)治安,外無諸侯之虞,而內(nèi)無執(zhí)政之患。然臣竊觀之于政令刑賞之際,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無罪而留,有罪而黜,此為臣之常也。故其有罪,以為當(dāng)黜,則官必削;以為不當(dāng)黜,則無故而置之外地,猶為不可也。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從而增其爵秩,是將以為賞耶?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蓋曰:“姑以鎮(zhèn)撫其耿耿之意?!北似涫榻级ヒ?,雖賜之千金,而猶有所慊然于其心。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滿其所懷,則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黜之者一人,則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為黜者之有所不悅乎其辨之者也,而使與之皆黜。夫此二人,其罪果誰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為黜者報仇耳。是以天下雖無強臣之災(zāi),而臣下竊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執(zhí)之不剛,而成于守之不公?!对姟吩疲骸叭艘嘤醒裕釀t茹之,剛則吐之。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強御?!狈蛉宋┠懿晃牿姽岩?,而后能不畏強御。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剛服天下,此其勢然也。且夫古之eq\o\ac(□,A)為君者有所大樂eq\o\ac(□,B)而今世不知也eq\o\ac(□,C)人君之樂非樂eq\o\ac(□,D)夫有天下eq\o\ac(□,E)而樂得與天下eq\o\ac(□,F)去惡而獎善以快吾志。今使天下有不義之臣,誅之不獲,又從而尊之。尊之不足以為悅,而又從而黜其所怨,以慰其盛怒。此二事者,夫豈為君之樂哉?(取材于蘇轍《進策?臣事二》)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外無諸侯之虞 虞:憂慮B.姑以鎮(zhèn)撫其耿耿之意 耿耿:忠誠C.而猶有所慊然于其心 慊然:不滿D.柔則茹之 茹:吞下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臣聞仲尼之稱管仲曰 B.而上之人雖其甚公于此然臣竊觀之于政令刑賞之際 雖賜之千金C.此其故何也 D.以其言而黜人故其有罪 以慰其盛怒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言諸葛孔明遷李平、殛廖立書上記載諸葛孔明貶黜李平、懲罰廖立B.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時常好像有所畏懼而不敢堅決執(zhí)行C.而皆欲滿其所懷都想要滿足自己的心意D.以為黜者之有所不悅乎其辨之者也認(rèn)為被貶黜的人心有不悅而為自己分辯4.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得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得分。5.文章最后一段說“惟公者能以剛服天下”。閱讀全文,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圍繞這一觀點向君主進言的。【答案】1.B2.B3.D4.BCE5.——★參考答案★——:先舉管仲、諸葛亮執(zhí)法公正使人信服的事例,慨嘆當(dāng)今存在不公的問題,提出只有剛與公并行才能使天下人信服的觀點;接著分析朝廷存在賞罰不明、執(zhí)法不公的現(xiàn)象和弊端,指出其原因正是“執(zhí)之不剛,守之不公”;最后引用《詩經(jīng)》,強調(diào)只有公者能以剛服天下,勸勉君主追求真正的為君之樂。【解析】1.本題考查實詞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意義代入原文,考察其與上下文語境是否相符。B.耿耿:煩躁不安。句意:姑且用來安撫他煩躁不安的心吧。故選:B。2.本題考查虛詞的意義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用結(jié)構(gòu)分析法,分析該虛詞在句中的結(jié)構(gòu)作用,從而推測其意義。第一個“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之”是代詞,代指臣子,B.兩個“雖”都解釋為“即使”,用法相同。C.第一個“其”,代詞,用來指代上文提到的“此”,即“這個”或“這個事物”;第二個“其”,代詞,代前面指的有罪的人。D.第一個“以”是介詞,用;第二個“以”是連詞表目的。故選:B。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能力。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biāo)準(zhǔn)。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實在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D.“以為黜者之有所不悅乎其辨之者也”應(yīng)理解為認(rèn)為被貶黜的人心有不悅而為自己分辯句中“之”作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故選:D。4.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注意句意,抓好常見的文言虛詞這些斷句標(biāo)志和主謂結(jié)構(gòu)。況且古代做君主的人,有他極大的快樂而當(dāng)今之世,人們不知道。人君的快樂,不是因為占有天下,而是能為天下去除丑惡、獎勵善良以順?biāo)熳约旱那橹尽?gòu)成完整的一句話,在B處斷開;“人君之樂非樂夫有天下”“樂得與天下去惡而獎善以快吾志”共同,主語是“人君之樂”,語意相對,單獨成句,在CE處斷開。故選:BCE。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作者首先通過引用管仲和諸葛亮的典故說明古代君主能夠以“公”和“剛”服人,從而引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分析當(dāng)今社會,從“朝廷之臣有罪而不敢黜,有錯而不敢言,以及“天下之罪人”有罪而不加刑戮等方面,說明當(dāng)今君主不能以剛服天下”的原因,是“不公”和“不剛”所致,最后,作者引用《詩經(jīng)》,從“古之為君者”與“今世”做法的不同,說明當(dāng)今君主不能“樂”的原因是君主不能“去惡而獎善”,進而導(dǎo)致君主不能“以剛服天下”。文言文參考譯文我聽說孔子稱贊管仲說:“奪了齊大夫伯氏駢地食邑三百戶,使他只能吃些粗糙的飯食,他卻終身沒有怨言?!庇肿x《三國志·蜀志》,那上面記載諸葛孔明貶黜李平、流放廖立,到孔明死后,這二人都悲泣不已,李平還悲痛而死。我常常讀書看到這種情況,都要感嘆古人不可企及,就暗自哀憐當(dāng)今之世不能做到這樣。治理天下國家,只有剛強的人能恪守法度,而公道的人能用剛毅使天下服膺。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剛強堅毅,因為他們肩負(fù)重任而且路途遙遠(yuǎn)。”天下,是天子的天下。獎賞懲罰的權(quán)柄,給予或剝奪的事情,出自天子,本沒有敢議論的人。就因為不公道,所以有一個人在這時受責(zé)罰而離開朝廷,雖然他應(yīng)當(dāng)受責(zé)罰,卻也憤憤然有不服的心氣。而上面的人即使十分公道,在這時也害怕他不服氣,而不敢理直氣壯地斥責(zé)他的罪過。所以天下的不公道,足以敗壞天下的最剛強,而天下的不剛強,也足以敗壞天下的最公道。至剛與至公同時實行,然后才能讓天下的人深深地服膺。如今海內(nèi)太平安定,外部沒有諸侯專權(quán)的憂慮,內(nèi)部也沒有執(zhí)政的禍患。然而我暗自觀察人主在發(fā)布政令、實施刑罰賞賜的時候,時常好像有所畏懼而不敢一以貫之、堅定執(zhí)行。這是什么緣故呢?朝廷的臣子,沒罪就留在原職,有罪就罷黜,這是對待臣子的常規(guī)。所以認(rèn)為他有罪應(yīng)當(dāng)貶黜,那他的官位一定要削減;認(rèn)為他不應(yīng)當(dāng)貶黜,那沒有原因而把他放任外地就更加不可以了。如今有罪而把他放逐外地,卻增加他的爵祿,這樣是要作為賞賜呢,還是作為刑罰呢?這些都無從知曉。大概是在說:“姑且用來安撫他煩躁不安的心吧?!彼プ鳛榻嫉馁Y格而離去,即使賞給他千金,在他心里還是會有嫌恨。況且天下的罪人,都想滿足自己的意愿,那作為天子還怎么施行刑戮呢?然而天下不平的事情,又不只像這樣。有一個被貶黜的人,就一定有一個排斥并與他辯難的人,國君認(rèn)為被貶黜的人對與他辯難的人有所不滿,而最終使得兩人都被貶黜。這兩人中,罪責(zé)到底在誰身上呢?因為這辯難之人的言論而貶黜別人,又因為他自己的這番言論而被貶,這是給被貶的人報仇罷了。因此天下雖沒有擅權(quán)之臣的災(zāi)禍,而臣下暗自揣測天子的心思,都秉持私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弊病開始于執(zhí)行時不剛強,而形成于堅守時不公平?!对娊?jīng)》說:“人有議論,柔軟中聽的就吸納它,剛硬不中聽的就吐棄它。只有仲山甫,柔軟的不一定就吸納,剛硬的不一定吐棄,不欺侮鰥寡孤獨之人,不害怕強橫逞勢的人?!比酥挥胁黄畚牿姺蚬褘D,才能不害怕強橫逞勢的人。我所以說:只有無私的人,能用剛毅使天下服膺,這是形勢的必然啊。況且古代做君主的人,有他極大的快樂,而當(dāng)今之世,人們不知道。人君的快樂,不是因為占有天下,而是能為天下去除丑惡、獎勵善良以順?biāo)熳约旱那橹尽,F(xiàn)在假使天下有不道義的臣子,懲罰他不成,卻又接著尊崇他。尊崇他不足以使他喜悅,卻又接著貶黜他所怨恨的。這二件事,難道是做君主的快樂嗎?二、【2024北京西城高三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仲弓問古之刑教與今之刑教??鬃釉唬骸肮胖淌?,今之刑繁。其為教,古有禮,然后有刑,是以刑省;今無禮以教,而齊之以刑,刑是以繁?!笨鬃舆m衛(wèi)。衛(wèi)將軍文子問曰:“吾聞魯公父氏不能聽獄,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聽獄,有罪者懼,無罪者恥?!蔽淖釉唬骸坝凶镎邞郑锹犞?、刑之當(dāng)也;無罪者恥,何乎?”孔子曰:“齊之以禮,則民恥矣;刑以止刑,則民懼矣?!蔽淖釉唬骸敖颀R之以刑,刑猶弗勝,何禮之齊?”孔子曰:“以禮齊民,譬之于御,則轡也。以刑齊民,譬之于御,則鞭也。執(zhí)轡于此而動于彼,御之良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矣?!蔽淖釉唬骸坝沂謭?zhí)轡,左手運策,不亦速乎?若徒轡無策,馬何懼哉?”孔子曰:“吾聞古之善御者,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辈牧隙稌吩弧鞍Ь凑郦z”。仲弓問曰:“何謂也?”孔子曰:“古之聽訟者,察貧賤,哀孤獨及鰥寡老弱不肖而無告者,雖得其情,必哀矜之。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屬。故宥過赦小罪,老弱不受刑,先王之道也。《書》曰‘大辟疑赦’,又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書》曰“若保赤子”。子張問曰:“聽訟可以若此乎?”孔子曰:“可哉。古之聽訟者,惡其意,不惡其人。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君必與眾共焉,愛民而重棄之也。今之聽訟者,不惡其意而惡其人,求所以殺,是反古之道也?!辈牧先鲜现寂?,武伯問孔子曰:“如之何?”答曰:“臣人而叛,天下所不容也,其將自反,子姑待之?!比?,果自歸孟氏。武伯將執(zhí)之,訪于夫子。夫子曰:“無也。子之于臣,禮意不至,是以去子。今其自反,罪以反除,又何執(zhí)焉?子修禮以待之,則臣去子將安往?”武伯乃止。(取材于《孔叢子?刑論》)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吾聞魯公父氏不能聽獄 聽:審理B.是聽之察 察:明晰C.斷者不可屬 屬:連接D.罪以反除 反:反叛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齊之以禮 B.則轡也求所以生之 則馬失道矣C.執(zhí)轡于此而動于彼 D.何謂也子之于臣 又何執(zhí)焉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有罪者懼,無罪者恥有罪的人感到害怕,無罪的人感到羞恥B.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手執(zhí)韁繩像握著絲帶一樣(自如),馬跑起來像跳舞一樣(輕快)C.雖得其情,必哀矜之即使查明了這些人犯罪屬實,也一定會憐憫他們D.愛民而重棄之也愛護百姓,卻又一次次地拋棄他們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子認(rèn)為,刑罰尚不能制止不法行為,禮義教化則更無用。B.孔子以駕車為喻,意在說明“禮”和“刑”應(yīng)該相互配合。C.孔子認(rèn)為聽訟者為人求生路,體現(xiàn)了“若保赤子”的理念。D.孔子料到孟氏之臣會回歸,并為武伯分析了其叛逃的原因。10.請概括材料一、二中孔子關(guān)于刑罰的觀點,并闡釋這些觀點在材料三的故事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答案】6.DADB10.答案要點(1)簡刑重禮。孔子認(rèn)為武伯若對臣子以禮相待,就不用因臣子叛逃而施以刑罰。(或:孔子建議武伯對臣子以禮相待,臣子就不會再叛逃了。)(2)慎刑宥民??鬃诱J(rèn)為武伯的臣子既已返回,就不必再懲罰?!窘馕觥?.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含義的掌握能力。解答時,學(xué)生要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多積累,也可以借助語境、語法知識來推斷。D.句意:他的叛逃之罪也就因此抵消了。反:抵消。故選D。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時,學(xué)生要了解虛詞的用法,結(jié)合語境,在準(zhǔn)確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判斷相應(yīng)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切不可機械、盲目。A.之:兩句都是代詞,指百姓。B.則:連詞,就;連詞,那么。C.于:介詞,用;介詞,對。D.何:代詞,什么;代詞,為什么。故選A。8.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理解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學(xué)生要明確句子的翻譯,再判斷選擇。D.重棄,隨便拋棄。確譯文:要愛護百姓而不能隨便拋棄民眾故選D。9.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理解與推斷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學(xué)生要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再結(jié)合選項比對判斷。B.“意在說明'禮'和'刑'應(yīng)該相互配合”錯。由“以禮齊民,譬之于御若徒轡無策,馬何懼哉”可知,孔子以駕車為喻,意在說明公父氏會不會審理案件故選B。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學(xué)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對應(yīng)的信息點,再對其進行準(zhǔn)確翻譯的基礎(chǔ)上概括分析。由“文子曰:'有罪者懼,是聽之察、刑之當(dāng)也;無罪者恥,何乎?孔子曰:'齊之以禮,則民恥矣;刑以止刑,則民懼矣”可知,孔子認(rèn)為武伯若對臣子以禮相待,就不用因臣子叛逃而施以刑罰。(或:孔子建議武伯對臣子以禮相待,臣子就不會再叛逃了)由“夫子曰:'無也。子之于臣,禮意不至,是以去子。今其自反,罪以反除,又何執(zhí)焉?子修禮以待之,則臣去子將安往””可知,孔子認(rèn)為武伯的臣子既已返回,就不必再懲罰。參考譯文:材料一仲弓向孔子請教古今的刑罰與教化有什么區(qū)別??鬃诱f:“古代的刑罰簡略,今天的刑罰繁雜。對于百姓的教化,古代著重以禮儀來引導(dǎo)民眾,其次才是以刑罰來約束,所以開罰簡略:今天卻并不用禮義來引導(dǎo)教化百姓,而單單依靠刑罰來強制約束民眾,所以刑罰必然名目繁多??鬃拥搅诵l(wèi)國。衛(wèi)國將軍文子向孔子問道我聽說魯國的公父氏不會審理案件,是真的嗎?”孔子回答說:“我不知道他不會。公父氏審理案件,有罪的人非常害怕,無罪的人感到羞恥?!蔽淖诱f:“有罪的人害怕,是因為審案人能明察細(xì)情,量刑得當(dāng);但無罪的人感到羞恥,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說:“如果以禮義為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百姓,百姓就會有羞恥之心:如果僅僅用刑罰來禁止犯罪,百姓就只是畏懼嚴(yán)刑峻法?!蔽淖诱f:“現(xiàn)在用嚴(yán)刑峻法來整治百姓,尚且懲罰不過來,用禮義教化怎么能管用呢?”孔子說:“用禮義教化來引導(dǎo)百姓,如果用駕車打比方的話就好比使用韁繩來駕車。而用嚴(yán)刑峻法來強制約束百姓,如果也用駕車打比方的話,就好比用馬鞭來駕車。手握韁繩控制馬的行動,才是駕車的不用韁繩而僅靠鞭打的話,那馬車就會車?!蔽淖诱f:“如果右手握韁繩,左手揮鞭子,馬車跑得不是更快嗎?如果只用韁繩不動鞭子的話,還有什么能讓馬懼怕呢?”孔子說:“據(jù)我所知,古代的駕車高手,手執(zhí)韁繩像握著絲帶一樣自如,馬跑起來像跳舞一樣輕快,這可不是鞭子的作用。材料二《尚書》中說:“審案斷獄要有同情心并慎用刑罰?!敝俟瓎柕?“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古時審案斷獄的人,能體諒貧賤之人,憐憫那些孤獨無依、年老體弱、愚蠢無知而又沒人幫助打官司的人,即使查明了這些人犯罪屬實也一定會憐憫他們。人一旦處死不能復(fù)生,割斷的肢體也不可能重新連接。所以寬恕過錯赦免小罪,不對老人和弱小者施以刑罰,才是先王之道?!渡袝分姓f:'判處死罪時如果案情有疑點,應(yīng)該從輕處治?!终f:'與其錯殺無罪之人,寧可甘冒枉法之失《尚書》中說:“(愛護百姓)像愛護嬰兒一樣。””子張問道:“審案斷獄可以這樣嗎?”孔子說:“可以啊。古時審案斷獄的人,痛恨的是犯罪的惡念,而不是憎惡罪犯其人。想辦法讓罪犯活下來,確實沒有讓他活下來的辦法時,才處以刑罰。君主與百姓本是一家,要愛護百姓而不能隨便拋棄民眾。然而今天審案斷獄的人,不是痛恨犯罪的惡念而是憎惡罪犯其人,總是想方設(shè)法殺了他,這是違反先王的宗旨的?!辈牧先衔洳募页寂烟恿耍衔洳畣柨鬃?“這事兒該怎么辦?”孔子回答說:“身為人臣竟然叛逃,天下誰也不會收留他,他自己會回來的,你暫且等待就是了。”三十天后,家臣果然返回歸附孟氏。孟武伯準(zhǔn)備逮捕他,又去請教孔子??鬃诱f:“別逮捕他了。你對待家臣沒有以禮相待,所以他才離開你?,F(xiàn)在既然他自己主動回來,他的叛逃之罪也就因此抵消了,為什么還要逮捕他呢?(如果)你能對家臣待之以禮,那么他還能離開你去哪里呢?”孟武伯于是不再懲處家臣。三、【2024北京東城高三一?!块喿x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為柳敬亭【1】募葬地疏太史公《滑稽傳》曰:“優(yōu)孟【2】搖頭而歌,負(fù)薪者以封?!蔽嵊^漢人孫叔敖碑文言:楚王置酒召客,優(yōu)孟前舉灑為壽,即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笑于其中。楚王欲立為相,歸而謀之,其妻為言廉吏不可為,孫叔敖之子貧賤負(fù)薪。為之歌詞以感動楚王,復(fù)封其子。嗟乎!孫叔敖相楚之烈,自若敖蚡冒【3】蓽路藍(lán)縷之后,于荊無兩。一旦身死,其子貧賤負(fù)薪,楚之列卿大夫無一人為楚王言者,而寢丘【4】之封,乃出于一人之口,則卿大夫之不足恃賴,而優(yōu)孟之不當(dāng)鄙夷也,自古已然矣。雖然,孫叔敖之身后,而優(yōu)孟可以屬其子;假令優(yōu)孟而窮且無后也,楚國之人,豈復(fù)有一優(yōu)孟為之搖頭而歌者乎?士大夫恬不知愧,顧用是訾謷【5】優(yōu)孟,以為莫己若也,斯可以一喟已矣。柳生敬亭,今之優(yōu)孟也。長身疏髯,談笑風(fēng)生,奮袂以登王侯卿相之座,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撐肉薄之時,一言導(dǎo)窾,片語解頤,為人排難解紛。今老且耄矣,猶然掉三寸舌,糊口四方;負(fù)薪之子溘死逆旅,旅櫬【6】蕭然,不能返葬,傷哉貧也!優(yōu)孟之后,更無優(yōu)孟;敬亭之后,寧有敬亭?此吾所以深為天下士大夫愧也。三山居士,吳門之異人也,獨引為己責(zé),謀卜地以葬其子,并為敬亭營兆域焉。敬亭曰:“此非三山只手所能辦也。士大夫之賢者,吾侍焉游焉;閭巷之輕俠裘馬之少年,輕死重義,骨騰肉飛者,吾兄事焉,吾弟畜焉。生數(shù)椽而死一抔,終不令敬亭烏鵲無依而烏鳶得食也。某不愿開口向人,惟明公以一言先之?!庇嘈υ唬骸疤饭浢蠂L君客雞鳴狗盜,信陵君從屠狗賣漿博徒游。生之所稱引者,冶游則六博蹴鞠之流,豪放則椎埋臂鷹之侶,其人多重然諾,好施與,豈能齷齪阘茸兩手據(jù)一錢惟恐失者?要離、專諸,春秋時吳門市兒也,豈可與裒衣博帶、大冠如箕者比長而較短哉?子姑以吾言號于吳市,吳市之人,有能投袂奮臂感慨而相命者,吾知其人可以愧天下士大夫者也。子當(dāng)次第記之,他日吾將按籍而稽焉。”(取材于錢謙益同名文章)注釋:【1】柳敬亭:明末泰州人,善說書,常周旋于士大夫間?!?】優(yōu)孟:春稅時楚國藝人?!?】若敖蚡冒;楚國先代國君.【4】寢丘:地名。【5】訾謷:詆毀?!?】櫬:棺。1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叔敖相楚之烈 烈:功業(yè)B.猶然掉三寸舌 猶:好像C.獨引為己責(zé) 獨:偏偏D.并為敬亭營兆域焉 營:謀劃1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優(yōu)孟揺頭而歌 B.負(fù)薪者以封他日吾將按籍而稽焉 子姑以吾言號于吳市C.楚之列卿大夫無一人為楚王言者 D.則卿大夫之不足恃賴此吾所以深為天下士大夫愧也 士大夫之賢者1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王欲立為相楚王要立優(yōu)孟扮演的孫叔敖為楚相B.乃出于一人之口才從楚王一人的口中說出C.往往于刀山血路、骨撐肉薄之時往往在講到戰(zhàn)場拼殺、近身搏斗的時候D.信陵君從屠狗賣漿博徒游信陵君與狗屠、賣酒者以及賭徒交往1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優(yōu)孟憑借出色的模仿和動人的歌唱打動了楚王,楚王封賞了優(yōu)孟的兒子。B.作者認(rèn)為士大夫不值得依賴,藝人不應(yīng)當(dāng)被鄙薄,可見他輕身份而重人品。C.柳敬亭的表演不僅聲形并茂,能使人開顏歡笑,且還具有解決糾紛的作用。D.作者認(rèn)為當(dāng)年的藝人愿為士大夫進言,那么當(dāng)今士大夫也理應(yīng)為藝人解困。15.根據(jù)文章第五、六兩段,分條概括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敬鸢浮?1.B 12.A 13.B 14.A15.答案要點:(1)受柳敬亭之托,代其向人倡議募捐,使柳敬亭老有所居,死有所葬。(2)贊賞市井之人重視信譽、好助人為樂的品質(zhì),以此鼓勵蘇州市民募捐。(3)鞭撻一些士大夫的吝嗇冷漠?!窘馕觥?1.(1)本題考查實詞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意義代入原文,考察其與上下文語境是否相符。B.“猶然掉三寸舌”的“猶”應(yīng)解釋為“仍然句意:仍然說書。故選:B。12.本題考查虛詞的意義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用結(jié)構(gòu)分析法,分析該虛詞在句中的結(jié)構(gòu)作用,從而推測其意義。A.兩個“而”都勢連詞,表修飾。B.介詞,因為;連詞,把。C.介詞,向;介詞,替。D.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故選:A。13.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biāo)準(zhǔn)。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chǎn) -太平山文旅開發(fā)規(guī)劃方案融合運營規(guī)劃提案
- 2024年空氣清新香片項目綜合評估報告
- 賓館房租合同延期申請書
- 遠(yuǎn)程辦公安全防護的重要性
- 汽車模具理論培訓(xùn)課件
- 寺莊葡萄種植基地項目實施方案
- 水電站大壩運行安全培訓(xùn)
- 卓越研究生英語(理工篇)綜合教程2 課件 B2U2 Rural revival
- 2024年初三上學(xué)期班主任工作計劃模版(三篇)
- 2024年供貨合同格式范文(2篇)
- 教師成績進步發(fā)言稿3篇
-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手冊+全套程序文件+表單
- 八年級歷史上冊材料題集錦(含答案)
- 國開電大2022年《小學(xué)數(shù)學(xué)教學(xué)研究》形考任務(wù)1-4答
- GB/T 30790.5-2014色漆和清漆防護涂料體系對鋼結(jié)構(gòu)的防腐蝕保護第5部分:防護涂料體系
- 白蛋白臨床不合理應(yīng)用及其使用指征
- 中小學(xué)教師資格考試成績復(fù)核申請表
- 五年級上冊英語課件M6U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 心肌疾病-第九版內(nèi)科學(xué)課件
- 機械制圖標(biāo)準(zhǔn)件和常用件講義課件
- 工作人員應(yīng)對火災(zāi)現(xiàn)場應(yīng)急處置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