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5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宜賓市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語

文(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然而,進化論仍然不是對生命的完整描述,這一點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時就心知肚明。因為進化論從一開始就并未試圖解釋:大自然怎么能實現(xiàn)如此大規(guī)模的生物多樣性。1904年,荷蘭植物學家胡戈·德弗里斯(HugodeVries)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過一系列有關達爾文著作的講座。結束時他用了一句口號作為結語:“自然選擇可以解釋適者的生存,但卻不能解釋適者的降臨?!北仨毾扔猩问匠霈F(xiàn),自然選擇才可能從中篩選。假設你是個雇主,想找個又能完成手頭工作,又能與其他員工和諧相處的人,那么你盡可以左挑右選。但是,如果壓根就沒有應聘者出現(xiàn),你的招聘就只能收攤了。那么,適應大自然生存的“應聘者”從何而來呢?這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們在談到生物多樣性時,頻繁使用“偶然”“意外”或“不可預測”這樣的字眼,其頻繁程度仿佛已經(jīng)解釋了一切?!芭既?,純粹的偶然”,是分子生物學先驅(qū)之一雅克·莫諾描述生命進化時用的字眼。莫諾在他頗具影響力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一書中,根據(jù)久經(jīng)考驗的觀察數(shù)據(jù)提出了一項宣言,即有機體DNA的偶然突變有助于變異在有機體中代代相傳?!八员厝坏贸龅慕Y論是,”他寫道,“只有偶然性才是生物界中每一次革新和所有創(chuàng)造的源泉。進化這座宏偉大廈的根基是絕對自由的,但又是盲目的純粹偶然性:這一個現(xiàn)代生物學的中心概念,已不再是一種只是可能或甚至是可想象的假設了。在今天,它已經(jīng)成為唯一可能的假設,是同觀察到的并檢驗過的事實相一致的唯一假設。設想或希望我們會在這一點上改變立場,那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蹦Z所說的“偶然性”指的是基因的偶然突變,以及在同一物種,甚至在不同物種間的淘汰篩選過程。但是偶然性這個詞本身并沒有告訴我們,這種機制為什么一定能篩選出可行的物種。瑞士生物學家安德烈亞斯·瓦格納(AndreasWagner)對生命創(chuàng)新的來源做了一針見血的描述:“自然選擇需要的新變異是從哪兒來的?人們可以用空洞的老生常談來回答這個問題:新的變異是隨機的,偶然產(chǎn)生的。這種老生常談到今天還在大行其道。不過達爾文早已熟悉這個詞了,而且他也知道,這什么也解釋不了。”達爾文寫道:“我所說的話有時會暗示說這些變異……是偶然性的。當然,這是一個完全不恰當?shù)谋磉_方式,但這也代表我們老老實實地承認,對每一個特定變異的成因我們一無所知。”

(摘自羅伊?古爾德《生命是宇宙的偶然嗎》)材料二:從某個角度來看,達爾文的理論足夠貼近常識,看上去幾乎必然發(fā)生。在第一次閱讀《物種起源》時,達爾文的同時代人以及積極支持者托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大聲驚嘆:“要愚蠢到什么地步才想不到這個!”但自然選擇是一個非常特定的過程,一點也不必然或者明顯會發(fā)生。它并非簡單的“物種會隨著時間逐漸改變”或者“適應得好的生物個體更有可能繁衍下去”。生物會繁衍,并且向下一代傳遞它們的遺傳信息。這些信息大體上是穩(wěn)定的——孩子總像父母——但它并非絕對固定。細小的隨機變化在每一步中都可能出現(xiàn)。這些變異并沒有在嘗試努力達到任何未來的目標,也不會被單獨生物個體的行為影響(你的后代不會因為你鍛煉就變得肌肉更發(fā)達)。如果我們遺傳了某些血統(tǒng),而在可能影響繁殖可能性的基因信息中存在細微的隨機變異的話,自然選擇就能發(fā)生。有幸使生物個體傳遞基因遺產(chǎn)的機會提高的變異比那些有害或者中性的變異更有可能繼續(xù)存在下去。我們不能認為這些要素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為什么生物學家要強調(diào)“演化”和“自然選擇”之間的差異。前者是基因組(遺傳信息的總集合)隨著時間的變化;后者指的是基因組中的轉(zhuǎn)變被繁衍上不同程度的成功所驅(qū)動的特殊情況。達爾文不知道有DNA或者RNA,連基因這一遺傳信息的離散單元也不知道。正是思定會修士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Mendel),通過現(xiàn)今有名的一系列不同品種豌豆植株之間的雜交實驗確立了遺傳的基本法則。在20世紀30~40年代,生物學家發(fā)展出了現(xiàn)代綜合理論,它將自然選擇和孟德爾遺傳學結合了起來。隨著我們學到越來越多關于生物學和遺傳的知識,這個范式不斷被細化改進,但基本的圖景仍然無比成功。不出意料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學實際上要比自然選擇最簡單的陳述復雜得多。就像別的有關世界的說明方法一樣,達爾文的理論也只在它的適用范圍中有效。在生命的歷史上,除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之外,還存在其他力量的作用。這與達爾文的設想完全相容;自然選擇會發(fā)生,但它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世界的雜亂無章中,而它并不是唯一發(fā)生的事情。任何單獨物種基因組中的許多特征都應該是意外的結果,而不是什么特定的適應。這被稱為遺傳漂變。有時會有一些既不增加又不減少生物適應性的變異出現(xiàn);別的情況下,有性生殖中固有的隨機性和環(huán)境中不可預測的特性會使某些性狀變得普遍,而令別的性狀消失。生物學家不停爭論適應和遺傳漂變之間的相對重要性,但毫無疑問兩者都很重要。(摘自肖恩?卡羅爾《大圖景?論生命的起源、意義和宇宙本身》)

1.下列關于材料一中達爾文進化論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達爾文進化論自有其科學價值所在,但確實無法做到對生命起源完整描述。C.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局限,達爾文自己并不知道進化論其實是有著缺陷的。D.達爾文并沒有要試著去解釋大自然是怎么能實現(xiàn)如此大規(guī)模生物多樣性的。2.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自然選擇是一個特定的過程,適應得好的生物個體必然會繁衍下去。

B.孩子遺傳父母基因符合生物繁衍的基本規(guī)律,但也不是絕對固定。C.達爾文是后來和孟德爾一起通過雜交實驗才得以確立了遺傳的基本法則。D.遺傳漂變是指任何單獨物種基因中的所有特征都是隨機變異的結果。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達爾文、雅克?莫諾和孟德爾等所有生物學家都研究了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但始終未解決生物如何誕生這個問題。B.從自然選擇到基因遺傳法則,再到現(xiàn)代生物學綜合理論,可以看出生物學家對生命科學的探究從未停止。C.材料一使用雇主挑選員工的事例生動地說明了自然界必須先有生命,才會出現(xiàn)適者生存的現(xiàn)象。D.自然選擇和遺傳漂變對解釋生命的延續(xù)和創(chuàng)造都很重要,這兩項理論相互矛盾又相互交融。4.兩則材料都有不少引號,試分類簡析這些引號在文中的表達作用。(4分)

5.請簡要概括材料一的論述思路。(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麥子喊了我一聲杜永利①世界是如此安靜,卻暗藏緊張的氣息。我們將無人機的鏡頭對準東方,屏住呼吸,只等太陽一躍而起的瞬間。②為了這一場攝影展,我和幾位同事已經(jīng)追尋六月的熱風,在豫北平原穿梭了好一陣子。我們和引路的農(nóng)人一起趟進麥田,等待抓拍呼嘯而過的高鐵。動與靜,古老的農(nóng)業(yè)與現(xiàn)代的工業(yè),在鏡頭里相逢,毫無違和之感。我們一路追著收割機,像在大地上捕捉靈感的詩人,用“勤勞”“平原”“麥都”“祖國”“天下糧倉”等大詞給作品命名。我們還拍攝了鄉(xiāng)村新面貌——歐洲風車在中國大山深處扎根;連通晉豫兩省的古道邊,一座座石頭房子拂去歲月塵埃,掛上網(wǎng)紅民宿的牌子……我們戴著遮陽帽,打上遮陽傘,借助無人機居高臨下的視角,給身處城市的人們,描畫出人間六月的壯美畫卷,并從他們長久駐足與淚濕雙目的反應中,一次次確認我們是美的締造者。③若不是那棵麥子喊了我一聲,我不會從我們的隊伍里抽身而出,將鏡頭從宏大的敘事移開,對準萬千麥子中最孤獨的那一棵。④那一棵麥子在麥田的最邊緣,可能是播種時不小心從農(nóng)人手中跌落下去的。它無法和麥田中央的伙伴形成共鳴,只好在麥浪涌動的時刻,落寞地“望洋興嘆”。這并不影響它的成長,它同樣頂起了一把麥穗,飽滿而豐盈。我看見它的時候,一群麻雀踩在上面,肆無忌憚地啄食那些勞動成果。它的脊背不堪重負,彎成了一張弓。麻雀們卻把它當成了蹺蹺板邊吃邊晃,玩得不亦樂乎。這時候麥子才發(fā)現(xiàn),它的口袋如此之淺,既沒有毒刺可以防身,也沒能長成高聳入云凜然不可犯的絕崖孤松……它只能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直到認出了我。⑤它借麻雀的嗓子喊了我一聲。就是這一聲,讓我從無人機的高度跌下來,變回了那個黃泥巴腿子的我。我要貼著大地,再看一看我的麥子親人。⑥那年秋天開學的時候,麥子也從一粒種子出發(fā),破土成為一棵青翠的麥苗,我把自己鎖在教室熬夜苦讀的冬天,它也經(jīng)歷著數(shù)九寒天冰雪的傾軋。到我參加高考的那幾日,它也正好交出了一年的收成。⑦五月間,我跟在父親的身后,在麥地里給流水開溝引路。太陽在頭頂散發(fā)無盡的熱量,我光著膀子,頭戴著麥秸編織的草帽,我和麥子的皮膚都是泥土的黃色。我確信,那一刻,我也是一棵麥子。⑧六月初,收割機開進麥地,我們一家人跟在車后面跑動,仔細看著車輪,生怕一季的收成被碾作塵土。收割機所向披靡,不停地對麥子施行腰斬。車屁股后面吐出麥秸和塵煙,好似發(fā)出一陣陣嘆息。那時候哪有口罩面罩,我們一直籠罩在塵煙草屑中,跑一圈下來,就成了灰頭土臉的泥人。村里有個方言詞叫“麥草”,用來形容渾身發(fā)癢的感覺。我想,這個詞應當就是割麥人發(fā)明出來的——無孔不入的碎草屑沾滿全身,麥芒刺著,麥秸扎著,你的皮膚怎可能不癢?⑨曬麥子那幾天,我和弟弟一直守在旁邊,隔一會兒就推著鐵锨翻一下,好讓麥子充分受熱。太陽毒辣辣,哪兒哪兒都是熱流,地面都快要融化了。我們實在找不到陰涼地,只好把自己也當成麥子,一遍遍地接受烈日的曝曬。多年以后我早已不再做農(nóng)活了,可是那些曬傷的皮膚仍然無法復原。那些黑色的瘢痕,仿佛與生俱來的胎記,終日箍著我的脖子,就像多年以前的割麥人,緊緊捏住了一棵瘦弱的麥子。⑩當坐在麥子頂端的時候,我確實地感覺到自己就是一袋麥子。那么多的麥子一粒一粒供養(yǎng)我性命,一袋一袋將我托舉,讓我摸到了大學的門檻。?多年以后,在大學入學的那天下午,我見識到了超市的冰塊上放著的鮮紅的荔枝,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妃子笑”;我知道了幾塊錢就可以買一袋酥脆可口的薯片,而飲料的種類更是多得數(shù)不過來……寒來暑往幾春秋,我開始頻繁地接觸城市新奇的事物,卻很難再吃到家里的麥子。?村莊也在迅速發(fā)生著變化。農(nóng)田可以自由流轉(zhuǎn)了,很多村民把田地租給外來的生意人。外來者頭腦靈活,不種麥子,改種藥材、海棠、櫻桃等經(jīng)濟作物,還追趕起直播帶貨的風潮;也有人建起藥材加工廠、特色養(yǎng)殖園、網(wǎng)紅民宿等,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村民們將雙腳從田地里拔了出來,抖一抖身上的塵土草屑,扛起行囊去遠方的大城市。堂哥在村里養(yǎng)豬失敗后,去上海的電子廠做流水線工人,每天下班后關節(jié)僵硬,躺在床上動彈不得,第二天卻依然能夠運指如飛。他在微信群里調(diào)侃說,勞動可以活血化淤,簡直包治百病。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麥子在烈日下努力拔節(jié)抽穗的樣子。?我家的農(nóng)田是去年秋天租出去的,此后,母親在電話里再也沒有談起過麥子的長勢。我意識到,我們一家人,也正式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告別了。再也沒有母親一般的麥子,一粒一粒地供養(yǎng)我性命;再也沒有父親一般的麥子,一袋一袋地將我用力托舉。我,變成了城市里一棵孤獨的麥子,扎根太淺,很容易就被生活的重量壓彎脊背。這些年來,我做過機械設計員,當過寫作課教師,后來失業(yè)大半年,才考上內(nèi)刊編輯的崗位。?但是我想說,人是麥子,是麥子,就會生出鋒芒,是麥子,就該擁有對著太陽揭竿而起的力量。一顆麥子窮其一生,也不過是把自己的籽實,從地面抬高了一尺。但正是有了這一尺接一尺的腳踏實地的努力,方才接續(xù)與堆積起了高聳入云的希望。(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我”從秋天開學到參加高考,麥子從破土發(fā)芽到成熟收割,二者時間重合。

B.“我”因曬麥子形成的無法消除的黑色瘢痕,是過去艱苦歲月留下的深刻烙印。C.進入大學之后“我”發(fā)現(xiàn)許多新奇事物,說明了鄉(xiāng)村的閉塞和物質(zhì)的匱乏。D.村莊發(fā)生著巨大變化,農(nóng)田流轉(zhuǎn),農(nóng)人離鄉(xiāng),現(xiàn)代工業(yè)漸漸侵蝕古老農(nóng)業(yè)。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棵麥子處于麥田最邊緣,遠離其他伙伴,照應上文“最孤獨的那一棵”。B.第{|④}段將麥子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麥子不堪重負又默默承受的樣子。C.第{|⑧}段用方言詞形容割麥人,既體現(xiàn)了勞動者的艱辛又展現(xiàn)了地方特色。D.文章將記敘和抒情融為一體,在回憶少年時光的同時表達作者真摯的情感。8.本文的重點是寫“麥子”,為何在第{②}段記敘“我”和同事為攝影展做準備?請簡述你的看法。(4分)

9.文中多次出現(xiàn)“我也是一棵麥子”“自己就是一袋麥子”“我變成了城市中孤獨的麥子”等語句,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我”和“麥子”的相似之處。(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撸怨偶敖?,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鄙袝r,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①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節(jié)選自賈誼《論積貯疏》)文本二: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慕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nóng)民有錢,粟有所渫②。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nóng)功。神農(nóng)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币允怯^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竊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歲,可令入粟郡縣矣;足支一歲以上,可時赦,勿收農(nóng)民租。如此,德澤加于萬民,民俞勤農(nóng)。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寧;歲孰且美,則民大富樂矣。

(節(jié)選自晁錯《論貴粟疏》)【注】①嬂(zhí):細致。②渫(xiè),流通。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兵旱A相乘B天下C大屈D有勇力者E聚徒而衡擊F罷夫G羸老易子H而咬其骨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A.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陳述意見的一種公文,通稱“奏疏”,如《諫太宗十思疏》。B.亡,同“無”,意思是沒有,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的“亡”含義相同。C.除,意思是恕,與《出師表》中“攘除奸兇,興復漢室”的“除”含義相同。D.竊,指私下,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夫子之謂也”的“夫子”一樣表自謙。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誼批判了當時棄農(nóng)從商的風氣,他認為如果生產(chǎn)糧食的人少,而消耗糧食的人多,國家的財富就會枯竭。B.賈誼指出如果國家存糧不足又遭遇天災兵事,那么天下百姓將會聚集起來推翻官府以求生計。C.晁錯認為,交納糧食有三個好處:君主需要的糧食充足,百姓的賦稅減少,鼓勵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D.晁錯認為,如果讓天下百姓獻納糧食于邊塞,以此獲取官職或減免罪行,那么不出三年,邊塞缺糧的問題就能解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

(2)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14.繼賈誼向漢文帝上《論積貯疏》后,晁錯又向漢文帝上《論貴粟疏》,請結合材料概括文帝時期儲糧不足的原因及隱藏的危機?(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始聞秋風劉禹錫昔看黃菊與君①別,今聽玄蟬②我卻回。五夜颼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③青云睡眼開。天地蕭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注釋】①君:秋風對作者的稱謂。②玄蟬:即秋蟬,黑褐色。③眄(miàn):斜視,一作“盼”。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別出心裁,用擬人手法寫出秋風“我”有情有義、去而復返的形象。B.頷聯(lián)緊扣標題“始聞秋風”,抒發(fā)了秋風依舊,而自己容顏漸衰的感慨。C.頸聯(lián)借秋風賦予“馬”和“雕”活力,巧妙地傳遞了作者內(nèi)心的思和盼。D.尾聯(lián)寫秋風攙扶詩人登高四望的深情厚誼,使詩歌脈絡清晰,結構嚴謹。16.結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本詩,談談詩人面對困境時的人生態(tài)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剛和朋友到杭州旅游,小剛感慨道:“據(jù)說當年柳永的《望海潮》將杭州夏秋之景寫得極美,金主完顏亮見‘

’二句遂起投鞭渡江之意?!迸笥研Φ溃骸敖鹬饔J覦已久,怎能怪柳三變呢。”(2)王老師上課講《詩經(jīng)》時引用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的“

,

”,告訴同學們,在學習時要注意理解詩歌的情感。(3)宋人作詩詞,常借“長安”喻指本朝都城,比如“

”就是此類情況。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漢字,如同古老的詩篇,穿越千年風霜。那歷史長河里的繁星點點,把中華民族的記憶鐫刻成不滅的印記,鑲嵌在文化的紙張與石壁間。漢字繪園林,一筆一畫,皆是園林的景致;園林藏漢字,石徑上,碑刻間,(甲)。漢字園名題詠,是中國園林的“靈魂”,漢字匾額,是園林建筑的“臉面”,漢字是中國園林必不可少的裝飾。(乙)。它們將漢字的靈魂融入山水之間,在園林的每一個角落,你都能感受到漢字的氣息,它們或隱匿于碑刻之中,或躍然于匾額之上,或化作摩崖石刻,訴說著千古不變的情愫。想象一下,漫步在蘇州的拙政園,你仿佛能聽到“遠香堂”的匾額在

A

地講述著荷花的清雅與文人的高潔。而那“小飛虹”木橋,又似一首輕盈的詩,將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情展現(xiàn)得

B

。園林中,還有一種名為“敬字亭”的建筑,又稱“惜字亭”,專門用來焚燒帶字的紙,提醒我們敬畏漢字、愛惜漢字。它靜靜地佇立在園林的一角,仿佛是一位老者,用沉默訴說著對文字的敬畏與愛惜。①每當一陣風吹過,②把帶字的紙張在亭中化為灰燼,③那不僅是對文字的告別,④而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堅守。漢字與中國園林,就這樣詩意地交織在一起,共同譜寫著一段段

C

的故事。躺在園林里曬太陽是一件最愜意的事,我們可以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到一片寧靜的港灣,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休憩與沉思。

18.下列詩句中使用的修辭手法與文中第一段畫線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一致的是(3分)A.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B.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C.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D.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19.請分別在文中ABC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20.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不得改變原意。(4分)

21.請分別在甲乙兩處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

22.文中畫波浪線的“曬太陽”,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高三是我們成長的中繼,在成長的回溯與向往中,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想與能都可以如愿嗎?請圍繞“成長中的想與能”展開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少于800字。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抄襲、套作。

答案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1.(3分)C【解析】由材料一可以看出“達爾文心知肚明”。2.(3分)B【解析】A.“適應得好的生物個體必然會繁衍下去”過于絕對,原文“適應得好的生物更有可能繁衍下去”。C.遺傳基本法則是孟德爾不是達爾文。D.“所有特征都是隨機變異的結果”過于絕對,原文“任何單獨物種基因組中的許多特征都應該是意外的結果”,是“許多特征”而非所有特征。3.(3分)A【解析】文中只是論述達爾文和雅克·莫諾兩位生物學家的觀點未能解釋生命為何誕生的問題,但并沒有提出其他所有生物學家也不能解釋這一問題。4.(4分)(引號作用1分,舉例1分,和文章的表達關聯(lián)2分。至少分2類,若只有一類不超過2分。)(1)表引用,如:“自然選擇可以解釋適者的生存,但卻不能解釋適者的降臨?!敝苯右煤辍さ赂ダ锼沟恼Z言點名文章觀點。(2)表強調(diào),如:莫諾所說的“偶然性”指的是基因的偶然突變,此處引號突出闡釋“偶然性”一詞的含意,意在強調(diào)“偶然性”與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不能解釋自然界為何能實現(xiàn)生物多樣性。(3)表特殊含義,如:“應聘者”,此處特指自然界中多樣的生物。5.(6分)(觀點概括2分,行文思路4分。意思相符即可。)材料一主要論述了進化論和偶然性均不能解釋自然界為何能實現(xiàn)生物多樣性。第一段提出進化論不是對生命的完整描述這一觀點,接著引用胡戈·德弗里斯的口號進行論證。第二段采用雇主挑選員工的事例來闡述自然選擇是在現(xiàn)有生命的背景下才能產(chǎn)生的原理,從而有力論證了第一段中的觀點。

第三段承上啟下,引出科學家探索生物多樣性時頻繁使用的詞匯,從而在第四段中介紹了雅克·莫諾提出的生命“偶然性”這一觀點。第五段和第六段分別引用安德烈亞斯·瓦格納和達爾文的話來論證“偶然性”機制不能篩選出可行物種這一觀點。【解析】本題重在考查學生對科學論著寫作邏輯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試題所選文段呼應了教材選必下冊第四單元,從屬于“自然和社會科學論著研習”這一任務群。課標要求學習該任務群時要把握科學與文化論著觀點明確、邏輯嚴密等特點。學生在分析文本邏輯時,首先要把握作者的觀點,其次再逐段分析材料和觀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掌握閱讀科學論著的方法。(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3分)D【解析】“現(xiàn)代工業(yè)漸漸侵蝕古老農(nóng)業(yè)”錯誤,作者筆下的古老農(nóng)業(yè)在發(fā)生變化,但文中并沒有相關信息表明這種變化是因為現(xiàn)代工業(yè)的“侵蝕”。7.(3分)C【解析】“用方言詞形容割麥人”錯誤,方言詞“麥草”是形容割麥人渾身發(fā)癢的感覺)8.(4分)(每點2分)①}為下文“我”注意到麥田邊那棵麥子做鋪墊?!拔摇迸臄z鄉(xiāng)村風光是遇到麥子的契機,自然引出后面“麥子喊了我一聲”。②}和后文“我”回憶和麥子共同成長的內(nèi)容形成巨大反差,突出了后文我和麥子的深切情感。

9.(6分)(每點2分,答對3點即可)①}不堪重負,默默承受。麥子被麻雀壓成一張弓,“我”被生活的重量壓彎脊背。②}遠離群體的孤獨。麥子在麥田的最邊緣,“我”遠離家鄉(xiāng)獨自去城市打拼。③}在四季中共同成長。麥子從破土而出到結出飽滿麥穗,“我”從寒窗苦讀到考上大學。④}平凡普通,樸實無華。麥子是鄉(xiāng)村最常見的糧食作物,“我”來自鄉(xiāng)村,到了大學才見著新奇事物。⑤}腳踏實地,向上奮斗。麥子努力將籽實抬高一尺,我在城市努力奮斗,追尋希望。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10.(3分)BDF

11.(3分)A【解析】B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的“亡”意思是滅亡。C項“攘除奸兇,興復漢室”的“除”意思是清除。D.竊,表自謙,“夫子”此處是對學問好的人的尊稱。12.(3分)B【解析】B“那么百姓將會聚集起來推翻官府……”錯誤,由原文“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贏老易子而咬其骨”可知,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只是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起來造反,不是所有老百姓。13.(8分)(1)國家政策還沒有完全貫通各地,邊遠地方敢于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造反了。(“政治”、“畢通”、“疑”翻譯準確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希望陛下降恩,讓天下人輸送糧食去邊塞,以授給爵位,這是對百姓很大的恩德。(“幸”、“拜”、“惠”翻譯準確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5分)(原因1點正確2分,2點正確共4分,危機1分。意思相符即可。)(1)原因:①棄農(nóng)從商人多,奢靡浪費之風盛行,導致國家存糧不足。②糧賤傷農(nóng),農(nóng)民不能安心致力于農(nóng)業(yè)。(2)危機:國家儲糧不足,會導致社會混亂,邊疆不保。參考譯文:文本一: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jié)?!卑傩杖背陨俅┒梢灾卫淼煤玫模瑥墓诺浇?,沒有聽說過這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鄙a(chǎn)東西有時節(jié)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么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F(xiàn)在人們棄農(nóng)經(jīng)商(不生產(chǎn))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生產(chǎn)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世上有災荒,這是自然界常有的現(xiàn)象。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么去救濟災區(qū)?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么去發(fā)放糧餉?假若兵災旱災交互侵襲,國家財富極其缺乏,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政治的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各地,邊遠地方敢于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造反了。積貯(糧食),是國家的重要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干什么事情會做不成?憑借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借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借它去作戰(zhàn)就能戰(zhàn)勝。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文本二:當今的迫切任務,沒有比使人民務農(nóng)更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從事農(nóng)業(yè),關鍵在于抬高糧價;抬高糧價的辦法,在于讓百姓拿糧食來求賞或免罰?,F(xiàn)在應該號召天下百姓交糧給政府,納糧的可以封爵,或贖罪。這樣,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農(nóng)民就可以得到錢財,糧食就不會囤積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納糧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產(chǎn)業(yè)的人。依順百姓心愿,有三個好處:一是君主需要的東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賦稅減少,三是鼓勵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神農(nóng)氏曾教導說:“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墻,有百步之寬貯滿沸水的護城河,上百萬全副武裝的兵士,然而沒有糧食,那是守不住的?!边@樣看來,糧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資財,是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