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下學期深圳高一語文期中考試模擬卷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9分,每小題19分)
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實際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裊
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便擴大到全面,認為凡是用“木葉”的都和“樹葉”
不同,他摘引謝莊、陸厥、王褒、柳悻、沈儉期等人作品中關(guān)于“木葉”二字的用法,便得
出結(jié)論說: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兒的,然
而到了藝術(shù)形象的領(lǐng)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有不少詩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來的結(jié)
論。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強調(diào)“木”和“樹”的分別,并且說“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樹十以及黃
色的暗示性”云云,我看就不一定是這樣。試讀以下的詩句,就可以知道。
珍木郁蒼蒼。(劉楨《公宴詩》)
遙愛云木秀。(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
喬木生夏涼。(韋應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山木盡亞洪濤風。(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從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詩句中我體會不出一點“樹干”以及“黃色的暗示性”
來。相反地,他們在用了“木”字的詩句中恰巧描繪了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每一句
中似乎都有綠化之美,絕對沒有黃色的給人以光禿禿的樹干的感覺。林庚先生在《說“木葉”》
一文中又說:
“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
屬于木質(zhì)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晤
示著落葉的緣故。
這說法,拿他所舉的例子還勉強可?通,若拿我在上面所舉出的一些例子來看,就顯得十
分矛盾了。依照林庚先生的觀點,樹“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
蔭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
陰’更為真實的形象二不錯,“嘉樹”的確不能改為“嘉木”,否則太不成話了。但我要轉(zhuǎn)
問林庚先生一下:劉楨“珍木郁蒼蒼”,王維“遙愛云木秀”,你一定也要改為“珍樹郁春蒼”
“遙愛云樹秀”才好嗎?如果不改,就不能和你的說法符合;如果要改,我看是不妥當?shù)摹?/p>
尤其是韋應物的“喬木生夏涼”,若改為“喬樹生夏涼”,那就要成為絕大的笑話了!因為“喬
木”等詞兒,早已約定俗成,不容許你擅自改動了。應該用“木”的地方,必須用“木”字,
應該用“樹”的地方,必須用“樹”字。大約木與樹給人的感覺只是有時不同,其原因恐與
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關(guān),和音節(jié)的諧否、字面的生熟等問題也有關(guān)。如果引更多的詩句
來作更細的分析,結(jié)論就一定會不同一些。
至于林庚先生所引杜甫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木‘字固然勝‘葉’,但“落葉滿空
山”(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十分好的句子,不能用“落木”的例子來強為衡量。
藝術(shù)形象是要根據(jù)具體例子來作分析的,不能籠統(tǒng)地?概而論。
(摘編陳友琴《溫故集》)
材料■二:
林庚先生的《說“木葉”》開頭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說明“木葉”已成為詩人筆
下頗受鐘愛的形象。對于為什么會造成這種詩歌語言現(xiàn)象,林先生認為關(guān)鍵在于一個“木”
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shù)特征?!?/p>
林先生認為要說明“木”何以有這個特征,就涉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木”在作
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具有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使我們更多地想到
了樹干.林先生還談到了“木”的第二個藝術(shù)特征:“木”所暗示的顏色““木”可能是透著
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
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
但筆者認為這樣說并不恰當。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人們看到“樹”首
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樹。由“木”想到“木頭”“木料”等,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
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門門、棍子、槍桿等,并由此產(chǎn)生一種“微黃與干
燥之感”,也顯得同樣牽強。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木”“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朗的
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并非如此簡單?!澳尽迸c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比如陶淵明
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葉’都帶有
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呢?事實證明不是這樣。詩中寫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樹”的,比
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塞樹影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用
的就是“樹影”而非“木影”。
可見“木”也可以是充滿活力,枝繁葉茂的,而“樹”也可能是葉落飄零,只剩下光禿
禿的樹干的。
因此,古人詩句詠及樹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樹”,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說的那
么多差別和講究,本來并不復雜的道理,我們不必想那么深奧,“木葉”和“樹葉”在形象
上并沒有什么差別。
至于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解釋。首先,
“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子,“木葉”或“落木”
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其次,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
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更為重要的是,“木葉”
最初出現(xiàn)于屈原作品中,“詩騷”向來被奉為經(jīng)典,加上”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這一句,優(yōu)美動人,煮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毓語),"木葉''也便成為一
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nèi)
涵。
(摘編自李?!兑舱f“木葉”》)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林庚先生抓住《九歌》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認
為凡是用“木葉”的都和“樹葉”不同的觀點是片面的。
B.材料一認為,用了“木”字的詩句也能描繪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而改用“樹”
字之后,便消減了那種“密密層層”的“綠化之美”。
C.材料二認為,人們見到“木”一般想到的都是樹,由“木”想到“木頭”“材料”等,
這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寫詩時卻并不如此。
D.材料二是一篇駁論文,文章先引述林庚觀點,先立后破,破立結(jié)合,最后提出自己的
看法。材料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論證結(jié)構(gòu)井然有序。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認為“木”有時指夏季“枝繁葉茂”的樹,因此,“木”與秋天并
沒有必然聯(lián)系。
B.材料一和材料二為了充分論述林庚先生觀點的片面性,主要使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
證的論證方法。
C.材料一和材料二開頭都談到《說“木葉”》中引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名句,但是二
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認為林庚先生的說法不恰當,這啟發(fā)我們鑒賞詩歌時對相同意象也
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分析。
(3)下列各項中,能體現(xiàn)“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樹干以及黃色的暗示性”的一項是
A.漠漠水田飛白鷺,明陰夏木唯黃鵬。(王維《積雨輛川莊作》)
B.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C.群木晝陰靜,北窗涼氣多。(韋應物《夏景園廬》)
D.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簡述材料一的主要觀點。
(5)兩則材料認為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的原因有哪些?請簡
要概括。
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顧,滿分16分,每小題16分)
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異鄉(xiāng)①
(美)海明威
秋天,戰(zhàn)爭不斷進行著,但我們再也不去打仗了。米蘭②的深秋冷颼颼的,天黑得很早。
轉(zhuǎn)眼間華燈初上,這時沿街看看櫥窗很愜意。商店門外拄著許多野味:雪花灑在狐貍的卷毛
上,寒風吹起它們蓬松的尾巴;掏空內(nèi)臟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著;一串串小鳥在風中飄搖,
羽毛翻匕著。這是一個很冷的秋天,風從山岡上吹來。
每天下午,我們都上醫(yī)院去。葬禮的儀式時常在院子里舉行。我的膝關(guān)節(jié)有病,從膝蓋
到踝節(jié)之間的小腿僵直,沒有腿肚子似的。醫(yī)生說:“一切都會順利的。小伙子,你是個幸
運兒。你會重新踢足球的,像個錦標賽選手。”
旁邊的手術(shù)椅中坐著位少校。他的只手小得像人娃娃的手。上下翻動的牽引帶夾著
那只小手,拍打著僵硬的手指。輪到他檢查時,少校對我眨眨眼,一面問醫(yī)生:“我也能重
新踢足球嗎,主任大夫?”他的劍術(shù)非常高超,戰(zhàn)前是意大利最優(yōu)秀的劍術(shù)家。
每天,還有三個同我年齡相仿的小伙子到醫(yī)院來。我們都佩著同樣的勛章,除了臉上包
著黑絲絹的小伙子一一他在前線待的時間不長,所以沒有得到勛章。
起初,因為我佩著勛章,那些伙伴對我頗有禮貌,問我是怎樣獲得勛章的。我便拿出獎
狀給他們看,上面盡是些冠冕堂皇的詞語,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
等等。但是,透過這些辭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義:我受獎僅僅由于我是個美國人。打那以
后,伙伴們對我的態(tài)度有點變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劍術(shù)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當我們坐在手術(shù)椅中,他總
要不厭其煩地糾正我的意大利語法。不過,他卻夸獎我I」語流暢。我們輕松自如地用意大利
語閑聊。有一天,我對他說,“意大利語一學就通,說起來挺容易,我不太有興趣了”?!班?
不錯,”少校說,“那你為什么不研究一下語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語法。不久,我感到意大
利語完全變了樣,以致當我腦子里語法概念模糊時,都不敢同他交談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可他總是按時上醫(yī)院,從不錯過一天。當我學不好
意大利語法時,他罵我是個丟人的大笨蛋,并且說,他自己也是個傻瓜,煞費心思來教我。
少校長得矮小,卻筆挺地坐在手術(shù)椅中,將右手伸入機器,讓牽引帶夾著手指翻動,眼睛直
盯著墻壁。
“要是戰(zhàn)爭結(jié)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問我,“注意,語
法要正確!”
“回美國?!?/p>
“結(jié)婚了嗎?”
“沒有,但很想?!?/p>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惱火,“一個男人決不能結(jié)婚」
“為什么,少校先生?”
“別叫我少校先生」
“為什么男人不應該結(jié)婚?”
“不該,就是不該,”他怒氣沖沖地說,“即便一個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使自己
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該使自己陷入那種境地。他應當去找不會喪失的東西?!?/p>
他說著,眼睛直瞪著前面,顯得非常惱怒、痛苦。
“可為什么一定會失掉呢?”
“肯定會失掠,”他望著墻壁說,然后,低下頭看著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從牽引帶
里抽出來,在大腿上狠狠拍兒下。“肯定會失掉,”他幾乎大吼了,“別跟我爭辯!”接著
他對看管機器的護理員叫道:“來,把這該死的東西關(guān)掉!”
他回到另一間診室去接受光療和按摩了。一會兒,我聽見他向醫(yī)生請求借用電話,后來,
門關(guān)上了。他重新回到這間房間時,我正坐在另一把手術(shù)椅中。他披著斗篷,戴著帽子,徑
直朝我坐的地方走來,把一條胳膊擱在我的肩上。
“真對不起,”他說,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剛才我太失禮了。我妻子剛?cè)ナ溃?/p>
請原諒?!?/p>
“噢……”我惋惜地說,“非常遺憾
他站在那兒,咬著下嘴唇?!巴敉纯啵彼f,“難哪!”
他的目光越過我,望著窗外。接著他哭了?!拔液喼蓖坏舯??!彼呎f邊哽咽著。然
后他失聲痛哭,乂抬起頭.茫然呆視著,咬緊嘴唇,淚流滿面,接著,挺起腰,帶著軍人的
姿態(tài),邁過一排排手術(shù)椅,昂然而去。
醫(yī)生告訴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輕,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殘廢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結(jié)婚。
她只病了幾天。誰也沒料到她會死。在少校坐的手術(shù)椅的對面墻匕掛著三張照片,都是類
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醫(yī)生打哪兒弄來這些照片的。我一向
以為,我們這些人是第一批來試驗醫(yī)療器的。不過,少校對那些照片卻很淡漠,他只是?向著
窗外,凝望著。
(選芻《海明威短篇小說選》,有刪改)
【注】①本文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②米蘭: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
“ABNEGAZIONE”:意大利語,意為“友愛”“克己”。
(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將“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故事真實
可信,同時拉近了故事人物與讀者的距離。
B.小說首段便點明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是“秋天”,天氣是“下雪”,還有“冷風二這些都為
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灰蒙蒙、凄冷的畫面。
C.當“我”追問為什么不能結(jié)婚時,少校怒氣沖沖地告誡“我”,表情可怕,表現(xiàn)出少校
暴躁的脾氣和待人的冷漠。
D.作者用血肉豐滿的藝術(shù)形象、獨具匠心的藝術(shù)構(gòu)思.、洗練傳神的語言、簡單白描的手
法,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反戰(zhàn)思想和對和平的向往。
(2)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在異鄉(xiāng)》為題,揭示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導致那些九死一生的軍人疏離社會,與正
常的生活“隔絕”,孤寂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的主題。
B.小說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場的血腥與暴力,但我們可以通過探尋傷殘軍人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
到戰(zhàn)爭的殘酷。
C.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對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鳥進行逼真描繪,意在與四肢殘疾的
傷病形象形成對照,具有生動的象征意義。
D.小說結(jié)尾寫少校對墻上的那些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著窗外,凝望著,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
了他雖知自己的手無法康復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憧憬。
(3)小說開頭所描寫的環(huán)境具有什么特點?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4)小說的標題“在異鄉(xiāng)”含有多重意蘊,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20分,每小題20分)
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材料一:
子貢問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
則賢者矣。”
子貢日:“齊無管仲,鄭王子產(chǎn)?”干曰:"賜,汝待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聞用力為
賢乎?進賢為賢乎?"子貢日:“進賢賢哉!”子曰:“然吾聞鮑叔達管仲子皮達子產(chǎn)未聞
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賢君》)
材料二:
文公問元帥于趙衰,對曰:“郤轂可,行年五十矣,守學驕惇。夫先王之法志,德義之
府也.夫德義,生民之本也.能惇篤者,不忘百姓也.請使郤毅/公從之。公使趙衰為卿,
辭曰:“欒枝貞慎,先軫有謀,胥臣多聞,皆可以為輔佐,臣弗若也?!蹦耸箼柚⑾萝?,先
軫佐之。取五鹿,先軫之謀也。和轂卒,使先軫代之。有臣佐下軍。公使原季①為卿,辭曰:
“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紀民,其章大矣,不可廢也?!笔购葹榍洌o日:“毛之智,
賢于臣,其齒又長。毛也不在位,不敢聞命。”乃使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趙
衰代之,辭曰:“理港石律,先且居之佐軍也善,軍伐有賞,善君有賞,能其官有賞。且居
有三賞,不可廢也.且臣之倫,箕鄭、行嬰、先都在乃使先旦居將上軍.公曰:“趙衰三
讓。其所讓,皆社稷之衛(wèi)也。廢讓,是廢德也?!币在w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軍。使趙衰
??
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行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請佐,公曰:“夫趙衰三
讓不失義。讓,推賢也。義,廣德也。德廣賢至,乂何患矣。請令衰也從子?!蹦耸冠w衰佐
上軍。
(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注】①原李、即趙。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
W
o
然A吾B聞C鮑D叔E達F管G仲H子I皮J達K子L產(chǎn)M未N聞0二P子Q之R
達S賢T己U之V才W者X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彌,更加。與《六國論》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中的“彌”意思相同。
B.城濮之役中晉文公兌現(xiàn)當年“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后退,避楚軍鋒芒。
C.倫,輩類也。如“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類似用法的詞還有“徒”“屬”等。
D.“廢讓”中的“讓”與成語“不遑多讓”“當仁不讓”中的“讓”意思不完全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子貢“當今做臣子的,誰能稱得上賢人”的詢問,孔子并沒有作直接回答。
B.趙衰認為能夠重視道德和信義的人,是不會忘記百姓的,而谷轂就是這樣的人。
C.趙衰認為用德行來治理人民,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因此不能不任命狐偃為下卿。
D.在晉文公看來,“廣德”是“義”的目的,而“賢至”則是“廣德”的結(jié)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賜,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聞用力為賢乎?進賢為賢乎?
②毛之智,賢于臣,其齒又長。毛也不在位,不敢聞命。
(5)孔子認為“賢者”的標準是什么?以此標準觀之,材料二中的哪些人可以被稱為賢
者?
四.詩歌閱讀(共1小題,滿分9分,每小題9分)
4.(9分)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上哀,中原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1)這首詩從什么角度來評價項羽的,表達了什么觀點?
(2)結(jié)合詩人所處的時代和際遇,分析作者的寫作FI的。
五.默寫(共1小題,滿分8分,每小題8分)
5.(8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如果
“,”就會有覆滅的危險。
(2)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遠觀阿房宮盤結(jié)交錯的建筑群,它們猶如密集的蜂房和
旋轉(zhuǎn)的水渦,接著作者感嘆“二建筑之多,讓人不能分辨東西方向,
是因為這些建筑“二
(3)“雪”是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但有時真假難分,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
“”句以梨花寫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句則
以雪寫浪花。
六.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9分,每小題9分)
6.(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撅。
葉片的“吐水現(xiàn)象”很常見,在清晨的草地上,常??梢钥吹饺~片的邊緣上懸掛著一顆
顆晶榮的水珠。(為什么植物會吐水呢?天氣很熱的時候,空氣如果很濕潤,植物發(fā)
達的根仍然在大量吸水,到了夜晚氣溫下降的時候,葉片上的氣孔關(guān)閉了,水分就不能從葉
片上的小孔里蒸發(fā)出去了,這樣一來,植物“喝”進來的水越聚越多,超過了它的需要。于
是,過多的水分就從葉尖或葉子的邊緣分泌出去,形成水珠,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吐水現(xiàn)象二
農(nóng)民常常把莊稼的吐水量,作為衡量注稼是壯苗或弱苗的標準.為什么吐水量大就是壯苗,
反之就是弱苗呢?原來,根系越發(fā)達,吸水品就越大,只有根系發(fā)達,植物才能茁壯成長。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這是葉子“吐”出來的水,而不是露水
B.水珠是葉子“吐”出來的水,不是露水
C.水珠不是露水,而是葉子“吐”出來的水
D.這不是露水,而是葉子“吐”出來的水
(2)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B.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
C.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
D.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3)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
七.語言文字應用(共1小題,滿分9分,每小題9分)
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A】“l(fā)目雪未及消,新雪區(qū)擁戶”,凜冬時節(jié),圍坐香屑小爐,手握詩詞半卷,三五好友,
談天說地,共品茶香……最近,多地掀起冬季消費新風潮,“闈爐煮茶”①旭FI東升,大
有接續(xù)露營成為城市新消費的趨勢。據(jù)統(tǒng)計,“圍爐煮茶”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的話題播放
量已超過16億次,各電商平臺上更有上萬件有關(guān)商品。與此同時,我國申報的“中國傳
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guān)習俗”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中國茶”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B】《茶經(jīng)?六之飲》記載:“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中國茶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
文化傳統(tǒng),其厚重廣博已經(jīng)②顛撲不破;同時,一個文化傳統(tǒng)如何走入當代,融入今天
的城市生活,同樣還需要不斷地年輕化、儀式化,被賦予新的內(nèi)涵。除了茶本身之外,
年輕人更重視的還是社交價值,比如精致的撰拍、講究的儀式、閑適的情調(diào)等等。當然,
也有人認為他們不過是③M甦迷:出去喝個茶,還講究穿搭、出片,多半不是真的沖
著茶去的。其實,人的消費行為,大體都是有多元意義的,哪怕滿足④口舌之快只是品
茶的一小部分目的,但只要能在過程中感受到喝茶帶來的美好,感受到茶文化的獨特魅
力,這就足夠了。
(1)文中四處畫橫線的成語中,有三處使用有誤,請寫出序號并進行修改。
(2)文中A、B兩處引用,一個提供了出處,一個沒有提供出處,原因是什么?
(3)有人說“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古典名著《紅樓夢》提及茶事的文字有26()
余處,涉及很多有趣的茶禮茶俗。請結(jié)合原著內(nèi)容,任選一個角度,簡要介紹《紅樓夢》
中的茶文化。
八.作文(共1小題,滿分60分,每小題60分)
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過:“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最近,抗疫前線的一名年輕護士這樣說:“非典來臨的時候,全世界都在保護我們'90
后現(xiàn)在,換我們‘90后'保護你們!”
2020年3月5日,世衛(wèi)組織緊急項目技術(shù)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讓她最感動的
是中國每個人都清楚自己在疫情中的角色,有著絕對驅(qū)動力,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
同學們,在這次疫情當中,你肯定是一個保護者或者是被保護者,對于上面這些話你肯
定有著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請就此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下學期深圳高一語文期中典型卷1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9分,每小題19分)
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實際上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裊
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便擴大到全面,認為凡是用“木葉”的都和“樹葉”
不同,他摘引謝莊、陸厥、王褒、柳輝、沈侄期等人作品中關(guān)于“木葉”二字的用法,便得
出結(jié)論說: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澳尽迸c“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
而到了藝術(shù)形象的領(lǐng)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有不少詩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來的結(jié)
論。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強調(diào)“木”和“樹”的分別,并且說“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樹干以及黃
色的暗示性”云云,我看就不一定是這樣。試讀以下的詩句,就可以知道。
珍木郁蒼蒼。(劉楨《公宴詩》)
遙愛云木秀。(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
喬木生夏涼。(韋應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山木盡亞洪濤風。(杜甫《戲題正宰畫山水圖歌》)
從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詩句中我體會不出一點“樹干”以及“黃色的暗示性”
來。相反地,他們在用了“木”字的詩句中恰巧描繪了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每一句
中似乎都有綠化之美,絕對沒有黃色的給人以光禿禿的樹干的感覺。林庚先生在《說“木葉”》
一文中又說:
“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股“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
屬于木質(zhì)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
示著落葉的緣故。
這說法,拿他所舉的例子還勉強可通,若拿我在上面所舉出的一些例子來看,就顯得十
分矛盾了。依照林庚先生的觀點,樹“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
蔭的聯(lián)想。所謂‘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
陰’更為真實的形象"。不錯,“嘉樹”的確不能改為“嘉木”,否則太不成話了。但我要轉(zhuǎn)
問林庚先生一下:劉楨“珍木郁蒼蒼”,王維“遙愛云木秀”,你一定也要改為“珍樹郁蒼蒼”
“遙愛云樹秀”才好嗎?如果不改,就不能和你的說法符合;如果要改,我看是不妥當?shù)摹?/p>
尤其是韋應物的“喬木生夏涼”,若改為“喬樹生夏涼”,那就要成為絕大的笑話了!因為“喬
木”等詞兒,早已約定俗成,不容許你擅自改動了。應該用“木”的地方,必須用“木”字,
應該用“樹”的地方,必須用“樹”字。大約木與樹給人的感覺只是有時不同,其原因恐與
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關(guān),和音節(jié)的諧否、字面的生熟等問題也有關(guān)。如果引更多的詩句
來作更細的分析,結(jié)論就一定會不同一些。
至于林庚先生所引杜甫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木‘字固然勝‘葉’,但“落葉滿空
山”(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十分好的句子,不能用“落木”的例子來強為衡量。
藝術(shù)形象是?要根據(jù)具體例子來作分析的,不能籠統(tǒng)地一概而論。
(摘編陳友琴《溫故集》)
材料二:
林庚先生的《說“木葉”》開頭引用屈原《九歌》的名句,說明“木葉”已成為詩人筆
下頗受鐘愛的形象。對于為什么會造成這種詩歌語言現(xiàn)象,林先生認為關(guān)鍵在于一個“木”
字:“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shù)特征?!?/p>
林先生認為要說明“木”何以有這個特征,就涉及詩歌語言的喑示性問題:“木”在作
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具有一般“木頭”“木料”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使我們更多地想到
了樹干。林先生還談到了“木”的第二個藝術(shù)特征:“木”所暗示的顏色?!澳尽笨赡苁峭钢?/p>
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于是“木葉”就臼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
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
但筆者認為這樣說并不恰當。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人們看到“樹”首
先想到的也是棵樹。由“木”想到“木頭”“木料”等,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
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至于由“木”想到門門、棍子、桅桿等,并由此產(chǎn)生一種“微黃與干
燥之感”,也顯得同樣牽強。
那么,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木”“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朗的
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并非如此簡單。“木”與秋天并無必然聯(lián)系。比如陶淵明
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葉’都帶有
密密層層濃蔭的聯(lián)想”呢?事實證明不是這樣。詩中寫秋天的情景,并不乏用“樹”的,比
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送韓十四江東覲省》),用
的就是“樹影”而非“木影”。
可見“木”也可以是充滿活力,枝繁葉茂的,而“樹”也可能是葉落飄零,只剩下光禿
禿的樹干的。
因此,古人詩句詠及樹的形象,或用“木”,或用“樹”,而不大可能有林先生所說的那
么多差別和講究,本來并不復雜的道理,我們不必想那么深奧,“木葉”和“樹葉”在形象
上并沒有什么差別。
至于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筆者認為可以這樣解釋。首先,
“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子,“木葉”或“落木”
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其次,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
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更為重要的是,“木葉”
最初出現(xiàn)于屈原作品中,“詩騷”向來被奉為經(jīng)典,加上“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這一句,優(yōu)美動人,意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麟語),“木葉”也便成為一
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nèi)
涵。
(摘編自李?!兑舱f“木葉”》)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
A.材料一認為,林庚先生抓住《九歌》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認
為凡是用“木葉”的都和“樹葉”不同的觀點是片面的。
B.材料一認為,用了“木”字的詩句也能描繪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而改用“樹”
字之后,便消減了那種“密密層層”的“綠化之美工
C.材料二認為,人們見到“木”一般想到的都是樹,由“木”想到“木頭”“材料”等,
這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寫詩時卻并不如此。
D.材料二是一篇駁論文,文章先引述林庚觀點,先立后破,破立結(jié)合,最后提出自己的
看法。材料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論證結(jié)構(gòu)井然有序。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認為“木”有時指夏季“枝繁葉茂”的樹,因此,“木”與秋天并
沒有必然聯(lián)系。
B.材料一和材料二為了允分論述林庚先生觀點的片面性,主要使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
證的論證方法。
C.材料一和材料二開頭都談到《說“木葉”》中引用了屈原《九歌》中的名句,但是二
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D.材料?和材料二都認為林庚先生的說法不恰當,這啟發(fā)我們鑒賞詩歌時對相同意象也
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分析。
(3)下列各項中,能體現(xiàn)“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樹干以及黃色的暗示性”的一項是B
A.漠漠水田飛白鷺,羽陰夏木唯黃鵬。(王維《積雨桐川莊作》)
B.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C.群木晝陰靜,北窗涼氣多。(韋應物《夏景園廬》)
D.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簡述材料一的主要觀點。
(5)兩則材料認為古人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用“樹葉”的原因有哪些?請簡
要概括。
【考點】非連續(xù)性文本;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癱選信息,歸納要點;分析論點、論
據(jù)、論證方法.
【答案】(1)A
(2)C
(3)B
(4)①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對“木”這個意象的解析有很大的片面性,“木”與
“樹”給人的感覺只是有時不同而己。
②藝術(shù)形象應該根據(jù)具體例子來作分析,不能籠統(tǒng)地一概而論。
(5)①與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關(guān)。
②和音節(jié)的諧否有關(guān)。(或“木”“落”“葉”都是入聲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韻律美。)
⑤與宇面的生熟有關(guān)。(或“木葉”在語體上比“樹葉”莊重些。)
④“木葉”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以使詩歌古雅,具有文化內(nèi)涵。
【分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
把握,乂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
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nèi)容、觀點、結(jié)構(gòu)思路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jié)合語境,
(2)本題考查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
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埋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埋概括。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要在理解選項所涉及的詩歌內(nèi)容
的基礎(chǔ)上,抓住題干關(guān)鍵信息進行判斷。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要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
信息,把握作者觀點態(tài)度。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找出與題干相
關(guān)的內(nèi)容,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解答】(1)B.“便消減了那種‘密密層層'的‘綠化之美'”錯誤。由原文“相反地,
他們在用了‘木’字的詩句中恰巧描繪了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
有綠化之美,絕對沒有黃色的給人以光禿禿的樹干的感覺”可知,原文沒有說"改用‘樹’
字之后,描繪了郁郁蒼蒼和蔭濃茂盛的景象,每?句中似乎都有綠化之美。
C.“人們見到‘木'一般想到的都是樹,……古代詩人寫詩時卻并不如此”錯誤。由原
文“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人們看到‘樹'首先想到的也是一棵樹。由
‘木'想到‘木頭‘‘木料’等,是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想方式,古代詩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
可知,原文說的是“人們看到‘木'首先想到的是一棵樹”,而不是“都是樹”,古代詩
人寫詩時“恐怕”不是如此,表猜測,而非肯定。
D.“先立后破”錯誤,應是“先破后立二
故選:Ac
(2)C.“但是二者的作用是完仝不同的”錯誤"作用都是相同,都是為了引出錯誤觀點,
然后進行否定。
故選:Co
(3)A.“夏木”枝葉繁茂。
B.“木落雁南度”寫秋天樹葉飄落,大雁南飛,天氣轉(zhuǎn)冷,容易使人想起樹干以及黃色
的暗示性。
C.“夏景”指夏天的群木,應是枝葉繁茂。
D.“萬木春”指春天的樹木,應是枝葉繁茂。
故選:Bo
(4)結(jié)合材料一關(guān)鍵句“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實際上有很大的片面性?!薄皯?/p>
用‘木'的地方,必須用‘木'字,應該用‘樹’的地方,必須用‘樹'字。大約木與
樹給人的感覺只是有時不同,其原因恐與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關(guān),和音節(jié)的諧否、
字面的生熟等問題也有關(guān)。如果引更多的詩句米作更細的分析,結(jié)論就一定會不同一些“
可知,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對“木”這個意象的解析有很大的片面性,“木”與
“樹”給人的感覺只是有時不同而已。
結(jié)合材料一“藝術(shù)形象是要根據(jù)具體例子來作分析的,不能籠統(tǒng)地i概而論”可知,藝
術(shù)形象應該根據(jù)具體例子來作分析,不能籠統(tǒng)地?概而論。
(5)結(jié)合“大約木與樹給人的感覺只是有時不同,其原因恐與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
關(guān)”可知,與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關(guān)。
結(jié)合“和音節(jié)的諧否”“首先,‘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人聲字,入聲是一個
短促的調(diào)子,‘木葉’或‘落木’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可知,
和音節(jié)的諧否有關(guān),“木”“落”“葉”都是入聲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韻律美。
結(jié)合“字面的生熟等問題也有關(guān)”“其次,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
字在口語中用得多,‘木葉’就比‘樹葉'莊重些”可知,與字面的生熟有關(guān),“木葉”
在語體卜.比“樹葉”并重些。
結(jié)合”更為重要的是,'木葉'最初出現(xiàn)于屈原作品中,'詩騷’向來被奉為經(jīng)典,加上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優(yōu)美動人,意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
祖‘(胡應麟語),‘木葉’也便成為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
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可知,“木葉”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
以使詩歌古雅,具有文化內(nèi)涵。
答案:
(1)A
(2)C
(3)B
(4)①林庚先生《說“木葉”》一文對“木”這個意象的解析有很大的片面性,“木”與
“樹”給人的感覺只是有時不同而己。
②藝術(shù)形象應該根據(jù)具體例子來作分析,不能籠統(tǒng)地一概而論。
(5)①與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聯(lián)想有關(guān)。
②和音節(jié)的諧否有關(guān)。(或“木”“落”“葉”都是入聲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韻律美。)
③與字面的生熟有關(guān)。(或“木葉”在語體上比“樹葉”莊重些。)
④“木葉”是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可以使詩歌古雅,具有文化內(nèi)涵。
【點評】選擇題干擾以設置常見錯誤類型:
1.擴大范圍。2.偷換概念。3.無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為一談。5.強加因果。6.答非所問。
7.相互矛盾。8.張冠李戴。9.過于絕對。10.斷章取義。
二.現(xiàn)代文閱讀(共1小題,滿分16分,每小題16分)
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異鄉(xiāng)①
(美)海明威
秋天,戰(zhàn)爭不斷進行著,但我們再也不去打仗了。米蘭②的深秋冷颼颼的,天黑得很早。
轉(zhuǎn)眼間華燈初上,這時沿街看看櫥窗很愜意。商店門外掛著許多野味:雪花灑在狐貍的卷毛
上,寒風吹起它們蓬松的尾巴;掏空內(nèi)臟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著:一串串小鳥在風中飄搖,
羽毛翻飛著。這是一個很冷的秋天,風從山岡上吹來。
每天下午,我們都上醫(yī)院去。葬禮的儀式時常在院工里舉行。我的膝關(guān)節(jié)有病,從膝蓋
到踝節(jié)之間的小腿僵直,沒有腿肚子似的。醫(yī)生說:“一切都會順利的。小伙子,你是個幸
運兒。你會重新踢足球的,像個錦標賽選手J
旁邊的手術(shù)椅中坐著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人娃娃的手。上下翻動的牽引帶夾著
那只小手,拍打著僵硬的手指。輪到他檢查時,少校對我眨眨眼,一面問醫(yī)生:“我也能重
新踢足球嗎,主任大夫?”他的劍術(shù)非常高超,戰(zhàn)前是意大利最優(yōu)秀的劍術(shù)家。
每天,還有三個同我年齡相仿的小伙子到醫(yī)院來。我們都佩著同樣的勛章,除了臉上包
著黑絲絹的小伙子一一他在前線待的時間不長,所以沒有得到勛章。
起初,因為我佩著勛章,那些伙伴對我頗有禮貌,問我是怎樣獲得勛章的。我便拿出獎
狀給他們看,上面盡是些冠冕堂皇的詞語,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
等等。但是,透過這些辭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義:我受獎僅僅由于我是個美國人。打那以
后,伙伴們對我的態(tài)度有點變了。
至丁那位少校,杰出的劍術(shù)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當我們坐在手術(shù)椅中,他總
要不厭其煩地糾正我的意大利語法。不過,他卻夸獎我口語流暢。我們輕松自如地用意大利
語閑聊。有一天,我對他說,“意大利語一學就通,說起來挺容易,我不太有興趣了二“嗯,
不錯,”少校說,“那你為什么不研究一下語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語法。不久,我感到意大
利語完全變了樣,以致當我腦子里語法概念模糊時,都不敢同他交談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機械治療,可他總是按時上醫(yī)院,從不錯過一天。當我學不好
意大利語法時,他罵我是個丟人的大笨蛋,并且說,他自己也是個傻瓜,煞費心思米教我。
少校長得矮小,卻筆挺地坐在手術(shù)椅中,將右手伸入機器,讓牽引帶夾著手指翻動,眼睛直
盯著墻壁。
“要是戰(zhàn)爭結(jié)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問我,“注意,語
法要正確!”
“回美國?!?/p>
“結(jié)婚了嗎?”
“沒有,但很想?!?/p>
“你太磕了,”他看上去很惱火,”一個男人決不能結(jié)婚?!?/p>
“為什么,少校先生?”
“別叫我少校先生?!?/p>
“為什么男人不應該結(jié)婚?”
“不該,就是不該,”他怒氣沖沖地說,“即便一個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該便自己
落到要失抻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該使自己陷入那種境地。他應當去找不會喪失的東西J
他說著,眼睛直瞪著前面,顯得非常惱怒、痛苦。
“可為什么一定會失掉呢?”
“肯定會失掉,”他望著墻壁說,然后,低下頭看著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從牽引帶
里抽出來,在大腿上狠狠拍幾下?!翱隙〞У?,”他幾乎大吼了,“別跟我爭辯!”接著
他對看管機器的護理員叫道:“來,把這該死的東西關(guān)掉!”
他回到另一間診室去接受光療和按摩了。一會兒,我聽見他向醫(yī)生請求借用電話,后來,
門關(guān)上了。他重新回到這間房間時,我正坐在另一把手術(shù)椅中。他披著斗篷,戴著帽子,徑
直朝我坐的地方走來,把一條胳膊擱在我的肩上。
“真對不起,”他說,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剛才我太失禮了。我妻子剛?cè)ナ?
請原諒?!?/p>
“噢……”我惋惜地說,“非常遺憾。”
他站在那兒,咬著下嘴唇?!巴敉纯啵彼f,“難哪!”
他的目光越過我,望著窗外。接著他哭了?!拔液喼蓖坏舯础!彼呎f邊哽咽著。然
后他失聲痛哭,乂抬起頭.茫然呆視著,咬緊嘴唇,淚流滿面,接著,挺起腰,帶著軍人的
姿態(tài),邁過一排排手術(shù)椅,昂然而去。
醫(yī)生告訴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輕,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殘廢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結(jié)婚。
她只病了幾天。誰也沒料到她會死。在少校坐的手術(shù)椅的對面墻上,掛著二張照片,都是類
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醫(yī)生打哪兒弄來這些照片的。我一向
以為,我們這些人是第一批來試驗醫(yī)療器的。不過,少校對那些照片卻很淡漠,他只是向著
窗外,凝望著。
(選芻《海明威短篇小說選》,有刪改)
【注】①本文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②米蘭: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
“ABNEGAZIONE”:意大利語,意為“友愛”“克己”。
(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C
A.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將“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故事真實
可信,同時拉近了故事人物與讀者的距離。
B.小說首段便點明故事發(fā)生的季節(jié)是“秋天”,天氣是“下雪”,還有“冷風二這些都為
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灰蒙蒙、凄冷的畫面。
C.當“我”追問為什么不能結(jié)婚時,少校怒氣沖沖地告誡“我”,表情可怕,表現(xiàn)出少校
暴躁的脾氣和待人的冷漠。
D.作者用血肉豐滿的藝術(shù)形象、獨具匠心的藝術(shù)構(gòu)思、洗練傳神的語言、簡單白描的手
法,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反戰(zhàn)思想和對和平的向往。
(2)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穴正確的一項是D
A.小說以《在異鄉(xiāng)》為題,揭示了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導致那些九死一生的軍人疏離社會,與正
常的生活“隔絕”,孤寂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的主題.
B.小說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場的血腥與暴力,但我們可以通過探尋傷殘軍人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
到戰(zhàn)爭的殘酷。
C.文章第一段作者精心對死狐、死鹿和一串串的死鳥進行逼真描繪,意在與四肢殘疾的
傷病形象形成對照,具有生動的象征意義。
D.小說結(jié)尾寫少校對墻上的那曲照片很淡漠,他只是向著窗外,凝望著,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
了他雖知自己的手無法康復但依然對未來充滿憧憬。
(3)小說開頭所描寫的環(huán)境具有什么特點?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4)小說的標題“在異鄉(xiāng)”含有多重意蘊,請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考點】小說;標題的含義和作用;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
【答案】(1)C
(2)D
(3)環(huán)境特點:深秋遲暮、塞冷凄涼、蕭瑟陰郁。作用:營造了深秋寒冷蕭瑟、滿目滄
桑的陰郁氛圍,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悶、消沉、絕望,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對死亡的恐懼,
同時也為全文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調(diào)。
(4)(示例)①戰(zhàn)火紛飛的意大利,對于故事的敘述者“我”個美國人來說,是
異國他鄉(xiāng)。②遠離戰(zhàn)場的米蘭,對于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傷病員來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人民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點九年級語文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4版陜西人社勞動合同范本
- 2025年浙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華東師大版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新科版七年級生物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新版七年級語文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度水面養(yǎng)殖承包及養(yǎng)殖技術(shù)改良合同3篇
- 2025年人教版(2024)三年級英語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人教B版九年級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機械年終考核述職報告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文學瑰寶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注射相關(guān)感染預防與控制
- 2023年外交學院招聘筆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全國非煤礦山分布
- 臨床研究技術(shù)路線圖模板
- 12千伏環(huán)網(wǎng)柜(箱)標準化設計定制方案(2019版)
- 思想品德鑒定表(學生模板)
- 滿堂支架計算
- MA5680T開局配置
- 焊接工藝評定表格(共11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