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五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地球運動)+解析版_第1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地球運動)+解析版_第2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地球運動)+解析版_第3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地球運動)+解析版_第4頁
2020-2024年五年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地球運動)+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題分類匯編PAGE試卷第=2頁,共=sectionpages6161頁PAGE1專題02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運動考點五年考情(2020-2024)命題趨勢考點4地球的運動(5年52考)2024年(廣西、山東、北京、福建、廣東、上海)、2023年(天津、福建、山東、北京、浙江)、2022年(上海、浙江)、2021年(江蘇、上海),2020年天津卷:太陽視運動、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2024年(山東、北京、廣東、浙江)、2023年(天津、遼寧、福建、海南、山東、北京、浙江、全國乙卷、河北卷)、2022年(天津、福建、海南、浙江、湖北、江蘇卷)、2021年(上海、福建、遼寧、天津、北京、山東、河北、廣東、浙江)、2020年(北京、江蘇、天津、山東、浙江、上海):地方時與時區(qū)、國際日界線、晝夜長短化正午太陽高度2023年(海南、北京、浙江卷)、2022年(湖北、廣東、上海、福建卷)、2021年浙江、2020年(山東、浙江卷):太陽系行星運動特征、地球公轉及其意義、日影、月相、晨昏線2022年湖北和江蘇卷:地球自轉的旋轉中心、方向、周期1.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和地球公轉的意義是各地區(qū)熱點,考察頻率高,題型以選擇題為主;2.考查方法多樣:①結合科技成就考查②結合日常生活現象考查③結合科學考察考查④結合光影現象,圖文資料考查,⑤結合太陽光照變化坐標圖考查⑥結合純文字形式考查;3.突出考查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能夠繪制太陽視運動圖等一、單選題(2024·廣西·高考真題)極北之城———朗伊爾城(78°12'N,15°30'E)常住居民僅約2000人。在極夜期間,城里居民會舉辦很多團體活動以應對漫長黑夜與嚴寒的考驗。在陽光重返小城后的3月8日,當地會迎來全年最重要的、持續(xù)一周的太陽節(jié)。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當地居民在極夜期間舉辦很多團體活動,主要是為了()A.增加旅游收入 B.增進身心健康 C.減少能源消耗 D.減少戶外活動2.太陽節(jié)首日,當地居民看到太陽升起的方位是()A.正南 B.東南 C.正東 D.東北【答案】1.B2.B【解析】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當地城里居民會舉辦很多團體活動應對漫長黑夜與黑夜的考驗,是為了通過團體活動增加身心健康,B正確;極夜期間當地旅游的人數較少,旅游收入較少,A錯誤;舉辦團體活動會增加能源消耗,C錯誤;舉辦團體活動會增加戶外活動,D錯誤。所以選B。2.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太陽節(jié)首日為3月8日,此日直射點在5°S附近,正好出現極夜的緯度約為85°,該地緯度為78°12'N,因此此日當地有晝夜更替現象,應日出東南,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2024·山東·高考真題)小明暑假乘船到F島旅游。下船后,小明發(fā)現太陽當空,周圍的人卻“沒有”影子,他記錄了當時的時間為北京時間8月21日00:04。當地時間下午,小明從F島乘船去往某島嶼觀光,途中發(fā)現游船甲板中心處旗桿的影子多數時間指向船行進的方向。如圖示意F島及其周邊區(qū)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F島的位置可能是(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4.當地時間下午,小明去往的島嶼最可能是(

)A.甲島 B.乙島 C.丙島 D.丁島【答案】3.A4.C【解析】3.太陽當空,人卻沒有影子,說明當地為太陽直射點,且地方時為12時,根據北京時間為00:04,計算可得當地經度是61°W,BD錯誤;8月21日,太陽直射點接近12°N,故該地緯度位12°N,C錯誤,A正確。綜上所述,BCD錯誤,故選A。4.該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日出方位東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陽直射,故一天中該地太陽一直在偏北側。當地時間的下午,太陽位于西北方位,旗桿的影子位于東南方位,所以船的行進方向是東南,位于F島東南方位的島嶼是丙島,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4·北京·高考真題)某中學以本地紅花生長與應用為主題,開展跨學科學習系列活動。圖1為活動方案略圖,圖2示意不同地區(qū)的景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紅色染料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6.采摘紅花時,臨近(

)A.雨水 B.小滿 C.小暑 D.處暑7.紅花生長期間,同學們可觀察的現象是(

)A.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 B.太陽輻射強度逐漸減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 D.正午旗桿影長逐漸變長【答案】5.D6.C7.A【解析】5.讀圖可知,圖①為高寒山地地區(qū),圖②為草原地區(qū),圖③為沙漠地區(qū),圖④為山地森林區(qū),圖④所示地區(qū)水熱條件好,組合多,生物多樣性豐富,紅色染料植物資源應最豐富,D正確,故選D。6.采摘紅花的時間在7月初,雨水的時間是在2月18日-20日,A錯誤;小滿的時間是在5.20日-22日,B錯誤;小暑的時間是7月6日-7月8日,C正確;處暑的時間是8月22日-24日,D錯誤。綜上所述,ABD錯誤,故選C。7.紅花的生長期間是4月初到7月初,從4月初到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不斷北移,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夏至日至7月初太陽直射點不斷南移。其中夏至日那一天白晝時間最長,太陽輻射最強,日落方位最偏北,正午影長最短。4月初到夏至日北半球白晝時間變長,而夏至日到7月初時段內北半球白晝時間變短,紅花的生長期間白晝時間先變長后變短,A正確;太陽輻射先變強后變弱,B錯誤;日落方位先北移后南移,C錯誤;正午旗桿影長先變短后變長,D錯誤。綜上所述,BCD錯誤,故選A。(2024·福建·高考真題)每天的日照時長受太陽高度角,建筑物遮擋,樹木遮擋影響極大。福建學者小明在美國波士頓訪問,6月25日,垂直天空中心拍下來這張照片,虛線表示春分日的太陽移動軌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夏至日,最有可能日出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9.6月25日,最有可能在哪個時間段(地方時)看到太陽(

)A.8:30-9:00 B.10:30-11:00 C.13:00-13:30 D.15:00-15:3010.圖中行道樹為地方樹種,在晴朗無云的天氣里,哪個日期看到的日照時期最長(

)A.5月30日 B.7月1日 C.9月1日 D.11月30日【答案】8.A9.C10.D【解析】8.根據材料信息,圖中虛線為春分日太陽移動軌跡,該地位于波士頓,屬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置位于正南,因此圖中下面是南,上面是北;再結合材料“該照片是小明在美國波士頓訪問,6月25日,垂直天空中心拍下來這張照片,”可知拍照的方向是垂直于天空中心,拍照方向是朝著上空拍照,結合圖中下面是南,可判斷左面是東,右面是西。則②④位于西側,①③位于東側,夏至日該地日出方位為東北,對應圖中的①,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9.6月25日為北半球夏半年,日出東北,日落西北,該地位于波士頓,正午太陽方位位于正南,日落西北,根據材料信息“ 每天的日照時長受太陽高度角,建筑物遮擋,樹木遮擋影響極大?!?:30-9:00太陽位于偏東方向,10:30-11:00太陽位于南偏東,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圖中的方向,從圖中可看出偏東以及偏南方向都會受到樹葉遮擋而看不到太陽,AB錯誤;13:00-13:30太陽位于西南方,從圖中可看出,西南方向最不容易受樹葉和建筑物遮擋,因此能夠看到太陽,C正確;6月25日接近夏至日,該地緯度為北緯42°,日落時太陽西偏北角度較大,15:00-15:30時太陽已在偏西方向,受建筑物遮擋看不到太陽,D錯誤。所以選C。10.該地位于波士頓,地處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屬于北半球溫帶,地方樹種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樹木落葉,樹葉遮擋較少,11月30日日照時期最長,D正確;5月、7月、9月樹葉茂盛,遮蔽率較高,日照時間較短,ABC錯誤。所以選D。(2024·廣東·高考真題)距今約3000年前的金沙遺址(30°41'N,104°01'E)是古蜀國時期的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在該遺址祭祀區(qū)的東部,有一處九柱建筑基址,其9個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發(fā)現,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屬性。左圖為九柱建筑的復原示意圖;右圖示意該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當時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如果當時祭祀人員站在右圖中的D5處,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A.D5→D6連線方向 B.D6和D9之間C.D5→D9連線方向 D.D8和D9之間12.已知3000年前的黃赤交角比現今大,與現在遺址地居民相比,則當時金沙先民在(

)A.春分日看到日出時間更早 B.夏至日經歷更長的夜長C.秋分日看到日落時間更晚 D.冬至日經歷更短的晝長【答案】11.B12.D【解析】1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正北方向與D5→D6連線方向有27.17°的夾角,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D5→D8連線方向,該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東南,則圖中D5→D9連線方向大致為正東方向,該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當地日出方向位于東北,應位于D6和D9之間,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黃赤交角變大后,冬至和夏至時的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變大,各地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短、夜更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更長、夜更短,B錯誤,D正確;春秋分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平分,該地日出日落時間不會變化,AC錯誤。故選D。(2023·天津·高考真題)下圖是我國某城市冬至日、夏至日及L日不同時刻的太陽高度及方位示意圖。據此完成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3.據圖可以推知該城市可能為(

)A.成都 B.上海 C.昆明 D.廣州14.L日可能處于(

)A.1月上旬 B.4月中旬 C.7月上旬 D.10月中旬【答案】13.D14.B【解析】13.讀圖,該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可達90°,位于23°26′N;京時間12:30時太陽高度最大,此時地方時為12時,由此計算該地地120°E以西7.5°即112.5°E,綜上,該地的坐標為(23°26′N,112.5°E),最有可能是廣州,D正確,ABC錯誤。故選D.14.讀圖可知,L日當地北京時間約6時日出,約19時日落,晝長約為13時,此時直射點有北半球,AD錯誤;讀圖可以看出,夏至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為90°,而L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不到80°,表明L日太陽直射緯度與北回歸線的緯度相差10°以上,由此推算,4月中旬的可能性大,7月上旬的可能性小,B正確,C錯誤。故選B。(2024·浙江·高考真題)我國K、Q兩地中學生進行日出方位觀測,下圖為同學們測得的兩地日出時直立桿影年變化圖,陰影部分為桿影變化的范圍,張角兩邊分別為甲、乙日的桿影(測量時間為北京時間)。完成下面小題。15.K地位于Q地的(

)A.東北B.東南C.西南 D.西北16.K、Q兩地相比(

)A.甲日日落地方時,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線與經線夾角,K地比Q地大C.乙日白晝的時間,K地比Q地長 D.乙日正午太陽高度角,K地比Q地小【答案】15.C16.C【解析】15.由所學太陽視運動知識可知,夏至日,日出東北,且最偏北,影子朝向西南;冬至日,日出東南,且最偏南,影子朝向西北;其余日期的日出方位和影子均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間;故張角兩邊的甲、乙分別為夏至日或冬至日;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乙兩日K地日出變化時間為1小時56分,Q地日出變化時間為3小時14分,Q地晝長年變化幅度大于K地,說明Q緯度位置更高,兩地都位于北半球,說明Q更靠北,K更靠南。甲日日出早,為夏至日;乙日日出晚,為冬至日。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時間關于地方時6時對稱。由圖中可計算出,K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關于北京時間(120°E經線地方時)6時18分對稱,可計算K地經度為115.5°E;Q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關于北京時間5時33分對稱,可計算Q地經度約為127°E;可知K位于Q地的西側。綜合上述分析可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確,ABD錯誤,故選C。16.圖示為日出桿影年變化,甲日日出地方時更早,兩地都位于我國,所以甲日應為夏至日,根據上題分析可知,Q緯度位置更高,所以甲日的日落地方時Q地更大,A錯誤;同一日期的晨線與經線夾角相同,B錯誤;乙日為冬至日,此時北半球晝短夜長,緯度位置越高,晝越短,Q緯度位置更高,晝長更短,C正確;乙日為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兩地都位于北半球,緯度位置更低的K地太陽高度角更大,D錯誤。所以選C。(2023·江蘇·高考真題)2022年4月27日黎明時分,某地出現金星、火星、木星與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現象。此時中國空間站過境該地上空,與“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壯美景觀。下圖為“某時刻中國空間站在軌位置上方俯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與圖示時刻中國空間站在軌位置相符的是(

)A.

B.C.

D.18.“四星伴月”這一天文現象難得一見,主要是因為各天體(

)A.自轉周期不同 B.體積大小不同 C.自轉方向不同 D.公轉周期不同【答案】17.C18.D【解析】17.由圖中陸地輪廓形狀可知圖中極點為南極點,因此可知圖中90°為東經度,圖中每相鄰兩條經線經度相差30°,故中國空間站位于120°E以東附近,選項中A圖中的中國空間站位于30°E以東附近,A錯誤;B圖中中國空間站位于60°E以東附近,B錯誤;D圖中中國空間站位于150°E以東附近,D錯誤;C圖中中國空間站位于120°E以東附近,C正確。故選C。18.“四星伴月”這一天文現象難得一見,主要是因為各天體公轉周期不同,難易同框,D正確;難以同框與自轉周期不同、體積大小不同、自轉方向不同無關,ABC錯誤。故選D。(2023·福建·高考真題)局部強降雨后,太陽光線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圖3示意彩虹最高視點與太陽高度角(h)的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華南是我國出現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區(qū)之一,主要原因是該地區(qū)(

)A.鋒面活動頻繁 B.強對流天氣多 C.地形較復雜 D.日照時數長20.暑假某日,小明同學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輪美麗的彩虹。此時的時間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

)A.07:30-08:30,面向太陽 B.10:30-11:30,背向太陽C.14:30-15:30,面向太陽 D.16:30-17:30,背向太陽21.從冬季到夏季,我國北方的彩虹可見概率的增幅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為夏季北方較南方(

)A.白晝更長 B.降水更多 C.大氣能見度更高 D.太陽高度角更大【答案】19.B20.D21.C【解析】19.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強降雨后形成的,鋒面雨涉及范圍較大,難以形成局部降水,A錯誤;強對流天氣一般發(fā)生在午后,此時太陽高度角較小,且空氣中水汽多,適合彩虹的形成,B正確;地形復雜不一定會形成區(qū)域性強降水,C錯誤;日照時數長與彩虹形成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B。20.由圖可知,要觀測到彩虹必須背對太陽,AC錯誤;10:30-11:30接近正午,武夷山緯度較低,夏季太陽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B錯誤;16:30~17:30太陽高度角較小,可能會形成彩虹,D正確。故選D。21.夏季北方晝長較南方長,但晝長與彩虹形成關系不大,A錯誤;北方降雨少于南方,B錯誤;北方太陽高度角更小,D錯誤;北方夏季降水較少,大氣能見度更高,太陽光線的投射角度受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干擾少,C正確。故選C。(2023·遼寧·高考真題)中學地理小組到某綜合試驗區(qū)開展研學活動,在科研人員指導下,運用基本農田地面監(jiān)測系統對區(qū)域內氣象要素、空氣質量、土壤、水質、病蟲害等進行監(jiān)測和數據采集,了解該系統在農業(yè)方面的應用。北京時間18:14研學活動結束時日落正西。完成下面小題。22.基本農田地面監(jiān)測系統提供的信息主要應用于(

)①預報天氣②灌溉施肥③改變熟制④防災減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該試驗區(qū)位于(

)A.黃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吐魯番盆地 D.河套平原【答案】22.C23.A【解析】22.預報天氣主要依靠云層的遙感數據,①錯誤;基本農田地面監(jiān)測系統能夠獲取土壤、水質、農作物的長勢信息,可以為灌溉施肥提供依據,②正確;基本農田地面監(jiān)測系統不能改變熱量條件,不會改變熟制,③錯誤;基本農田地面監(jiān)測系統可以了解病蟲害信息,能夠防災減災,④正確。所以選C。23.根據材料信息“北京時間18:14研學活動結束時日落正西”可知,此時日落正西,說明為春分或者秋分,此時當地日落地方時應為18點,北京時間為18:14,說明當地與120°E經度差為3.5°,黃淮海平原符合,A正確;三江平原、吐魯番盆地、河套平原不符合,BCD錯誤。所以選A。(2023·海南·高考真題)對日影和太陽高度變化的觀測可以判斷地理位置、地方時等要素。左圖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間標桿的日影變化示意圖,當日影朝正北方向時,標桿長度與其日影長度相等。右圖為乙地同一日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示意圖。圖中時間均為北京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觀測當日(

)A.甲地晝長夜短 B.乙地晝短夜長C.甲地晝長大于乙地 D.甲乙兩地晝夜等長25.甲地位于乙地(

)A.東南 B.西南 C.東北 D.西北【答案】24.D25.A【解析】24.讀圖可知,甲地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晝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說明太陽直射點沒有直射甲地。據此可知,該日為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甲乙兩地晝夜等長。D正確,ABC錯誤,故選D。25.根據上題可知,此日為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方時6時日出,18時日落。甲地北京時間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時為正午12:00,對應北京時間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東方。甲乙兩地該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說明兩地位于北半球。甲地當日影朝正北方向時,標桿長度與其日影長度相等,說明其正午太陽高度為45°,而乙地正午太陽高度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陽高度,因此甲地緯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綜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東南方。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3·山東·高考真題)某文化廣場(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勻排列成圓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圓中心豎立一根細桿,以觀察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圖示意夏至日兩個時刻的桿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題。26.該地夏至日地方時16:00時,桿影指向(

)A.生肖虎 B.生肖虎與兔之間 C.生肖兔 D.生肖兔與龍之間27.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內被桿影指向的生肖石像個數最多為(

)A.5個 B.6個 C.7個 D.8個【答案】26.D27.A【解析】26.圖中信息可知,北京時間9:20桿影指向正西,當地經度為105°E,此時當地地方時應為8:20,太陽位于正東,一天之中太陽方位關于地方時正午(正南)對稱,此日當地地方時15:40太陽應位于正西,則地方時16:00太陽應位于西北方向,桿影應指向東南,讀圖可知,生肖虎、生肖虎與兔之間均在東北方向,生肖兔在正東,只有生肖兔與龍之間在東南,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27.11月至次年2月,太陽直射南半球,當地太陽東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桿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東北,因此一日內被桿影轉過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個數少于6個,最多為5個,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3·北京·高考真題)圖為亞洲局部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圖中為北京時間),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8.最可能在釣魚島見到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9.①中的洋流(

)A.使所經海面及附近地區(qū)氣溫偏高 B.擾動海水導致漁業(yè)資源種類少C.促使廈門至高雄的輪船航速加快 D.降低臺灣島西側沿??諝鉂穸取敬鸢浮?8.B29.A【解析】28.釣魚島位于123°E,其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相差不大。圖①為6月8日08:00,釣魚島晝長夜短,6點前就已日出,A錯誤;圖②為7月8日05:00,釣魚島晝長夜短,6點前日出,05:00可能在釣魚島見到日出,B正確;圖③為9月4日05:00,接近秋分日,釣魚島晝長略長于12小時,應此略早于6點日出,05:00距離6:00相差1小時,此時還未日出,C錯誤;圖④為4月8日08:00,釣魚島晝長夜短,6點前就已日出,D錯誤。故選B。29.①中的洋流為臺灣暖流,暖流有增溫增濕的作用,A正確,D錯誤;擾動海水有利于海底營養(yǎng)物質上泛,漁業(yè)資源種類應較多,B錯誤;高雄位于臺灣西南部,該洋流由低緯流向高緯,廈門至高雄的輪船逆洋流航行,航速減慢,C錯誤。故選A。(2023·北京·高考真題)某校開展“時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學科主題學習系列活動。結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同學們展示了有關二十四節(jié)氣的作品。圖是學生設計創(chuàng)作的網頁截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0.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人觀天察地、認識自然的智慧結晶,客觀反映了(

)①太陽活動②四季變化③降水總量④物候現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據圖推斷(

)A.甲地種冬小麥正值梅雨時節(jié) B.可以通過遙感監(jiān)測乙地澇災C.正午太陽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D.晝長周年變化甲地小于乙地【答案】30.C31.B【解析】30.二十四節(jié)氣,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fā)生的規(guī)律,故②④正確;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象的總稱,主要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瞬變事件等,與二十四節(jié)氣無關,①錯誤;二十四節(jié)氣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變化,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氣溫等的變化規(guī)律,但無法直接反映降水總量,③錯誤。故②④正確,故選C。31.根據圖示可知,甲為山西省,乙為湖南省。梅雨天氣現象主要出現在我國的江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江淮地區(qū),到韓國、日本列島一帶,甲地位于山西省,不是梅雨分布區(qū),A錯誤;通過對遙感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可以為災情信息獲取、救災決策和災區(qū)重建提供重要支撐,B正確;甲地緯度高于乙地,且兩地緯度都在北回歸線以北,故正午太陽高度角甲地小于乙地,C錯誤;緯度越高,晝長周年變化幅度越大(有極晝極夜地區(qū)變化幅度為24小時),甲地緯度高于乙地,故甲地晝長周年變化幅度大于乙地,D錯誤。故選B。(2023·浙江·高考真題)一天內電力網絡的供電量應與實際需求相匹配。下圖為美國東部時間(西五區(qū))一周每日不同時刻,平均發(fā)電量按來源劃分的統計圖,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種不同類型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完成下面小題。32.該國為平衡日內供電量與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增加原子能發(fā)電量 B.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C.拓寬電能進口渠道 D.調節(jié)燃氣火力發(fā)電33.當太陽能發(fā)電量在7日達到最大值時,北京時間約為(

)A.7日1-2時左右 B.7日7-8時左右 C.8日3-4時左右 D.8日8-9時左右【答案】32.D33.C【解析】32.由圖可知,該區(qū)域主要以天然氣、核電及火電為主要電力來源,核電較穩(wěn)定,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風能不穩(wěn)定,且一日之內電力需求也不同,所以該國為平衡日內供電量與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燃氣火力發(fā)電來平衡日內供電量與需求量,圖中也可以看出天然氣發(fā)電量有明顯的變化,D正確;由圖可知核能發(fā)電量比較穩(wěn)定,也就是原子能發(fā)電量最穩(wěn)定,A錯誤;材料圖表信息是能源供給結構,不能顯示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圖示信息沒有涉及電能進口,BC錯誤。故答案選D。33.由圖可知,②③能源一天24小時都有,應該不是太陽能發(fā)電量,①發(fā)電量時間段較短應該代表太陽能發(fā)電,7日當太陽能發(fā)電量達到最大值時,對應的時間大約為14點,結合材料也就是西五區(qū)為14點,北京時間為東8區(qū)時間,比西五區(qū)早13個小時,即8日3點左右,結合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2023·浙江·高考真題)塔式光熱發(fā)電是利用成千上萬個獨立跟蹤太陽的定日鏡,將陽光聚集到鏡場中心的集熱塔,通過能量轉換來發(fā)電。下圖1為青海某地塔式光熱發(fā)電場景觀圖,圖2為定日鏡工作原理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4.與浙江省相比,當地布局光熱發(fā)電場的優(yōu)勢區(qū)位因素有(

)①土地②太陽輻射③勞動力④電網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5.定日鏡工作期間,鏡面朝向(圖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轉動方向分別是(

)A.順時針、先逆時針后順時針 B.順時針、先順時針后逆時針C.逆時針、先順時針后逆時針 D.逆時針、先逆時針后順時針【答案】34.A35.B【解析】34.與浙江相比,青海地廣人稀,多荒漠戈壁,可用作為光熱發(fā)電的土地廣,①正確;與浙江相比,青海地處青藏高原,多晴天,太陽輻射強,②正確;與浙江相比,青海勞動力少,③錯誤;青海電網分布稀疏,不利于電力輸出,③④錯誤。①②正確,故答案選A。35.定日鏡隨太陽方位的變化而變化的,而太陽在一天之中方位的變化是順時針的,所以定日鏡面的水平轉動方向也為順時針的,CD錯誤;定日鏡為了準確反射太陽光到集熱塔,當太陽高度角變大時,鏡面與地面之間的夾角應該變大,以保持一定的太陽光入射角度(如圖示)。太陽高度角減小時,鏡面與地面之間的夾角應該變小。故鏡面在垂直方向上與地面的夾角先增大,后減小,所以在垂直于地面的剖面圖上看,鏡面在垂直方向的變化應為:先為順時針,后為逆時針,B正確,A錯誤。故答案選B。(2023·湖南·高考真題)非洲冰鼠是嚙齒類食草動物,夜伏晝出,不冬眠,不囤積食物,常通過曬太陽或蜷縮等方式應對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處的緩坡上,某科研團隊對非洲冰鼠群體的活動規(guī)律進行觀測。下圖示意連續(xù)幾日觀測的平均結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6.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與夏季活動規(guī)律差異明顯,主要影響因素是(

)A.晝夜長短 B.天敵數量 C.太陽輻射 D.食物數量37.北京時間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的地點最可能位于該山地的(

)A.東北坡 B.西北坡 C.東南坡 D.西南坡38.當地表積雪覆蓋時間較長時,觀測到非洲冰鼠曬太陽時間增多,地面覓食時間減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儲備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減少③需要調節(jié)體溫④構筑雪下通道覓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36.C37.A38.D【解析】36.讀圖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動的比例高于夏季,這是因為與夏季相比,冬季太陽輻射較弱,氣溫較低,非洲冰鼠為了維持體溫,需要在地表曬太陽時間多,C符合題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動比例與晝夜長短、天敵數量和食物數量關系不大,排除ABD。故選C。37.材料信息表明,當地經度為33`S,29°14`E,北京時間15:00時,當地地方時約為9時。當地冬季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當地太陽從東北升起,正午時太陽位于當地正北,上午時間太陽均在東北方,9時時東北坡為向陽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曬太陽的地點最可能位于該山地的東北坡,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38.當地表積雪覆蓋時間較長時,當地氣溫較會較低,非洲冰鼠為了維持體溫,則曬太陽時間增多,③符合題意;當地表積雪覆蓋時,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為了獲得食物,往往構筑雪下通道覓食,則地面覓食時間減少,④符合題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積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題意;當地表積雪覆蓋時間較長時,當地氣溫較會較低,非洲冰鼠為了維持體溫,需求的食物并不會明顯減少,②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D符合題意,排除ABC。故選D。(2023·全國·高考真題)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琿春與內陸的遼源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北京時間)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規(guī)定各日最高氣溫時刻與月均值相差超過1小時為偏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氣象臺站經度緯度1月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均值1月偏離天數/天7月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均值7月偏離天數/天琿春130.35°E42.86°N約14時00分20.8約14時40分19.6遼源125.15°E42.90°N約13時20分14.4約13時50分17.239.琿春7月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均值滯后當地正午約(

)A.1小時40分鐘 B.2小時00分鐘 C.2小時40分鐘 D.3小時20分鐘40.琿春的最高氣溫時刻月均值滯后當地正午的時間長于遼源,原因是琿春(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響強 C.風力強 D.受山地影響強41.遼源冬季偏離天數少,說明遼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氣 B.溫帶氣旋 C.晴朗天氣 D.冷鋒過境【答案】39.D40.B41.C【解析】39.根據琿春的經度可知,當地時間比北京時間早約40分鐘,當地正午時,北京時間約為11時20分。7月該地各日最高氣溫時刻均值約為14時40分,滯后當地正午約3小時20分鐘,故D正確,排除ABC;故選D。40.本題考查海陸位置及熱力性質對氣溫的影響,與琿春相比,遼源更靠近內陸,海陸位置不同,受海洋影響的程度不同;水體比熱容大,升溫較慢,琿春受海洋影響較強,最高氣溫出現的時間晚于遼源,B正確,D錯誤;最高氣溫時刻月均值滯后與該地降水、風力關系不大,排除AC選項。故選B。41.本題考查影響氣溫的因素,遼源冬季各日最高氣溫時刻與月均值偏離較少,說明此時段大氣較穩(wěn)定,多晴天,故C正確;受雨雪天氣、溫帶氣旋、冷鋒過境影響下,天氣變化較大,氣溫不穩(wěn)定,偏離的天數較多,排除A、B、D選項。故選C。(2022·河北·高考真題)北京時間2022年4月25~26日,歐洲西部經歷了一次明顯的天氣變化過程,下圖示意這兩日該區(qū)域的海平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分布,期間,一艘駛向甲地的貨輪正途經乙地(圖b),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2.甲地這兩日的天氣變化是(

)A.暖鋒過境,雨過天晴 B.氣壓上升,氣溫降低C.風速減弱,云量增加 D.陰雨連綿,濕度增大43.此時,乙地貨輪航行狀況為(

)A.順風順水 B.逆風逆水 C.逆風順水 D.順風逆水44.該貨輪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約660km到達甲地,屆時甲地正值(

)A.夕陽西下 B.深夜時分 C.太陽初升 D.日近正午【答案】42.B43.C44.B【解析】42.讀圖可知,甲處由低壓槽的位置,轉到高壓脊的位置,說明冷鋒過境,天氣轉晴,云量減少,氣壓上升,氣溫降低,B正確;ACD錯誤。故選B。43.讀圖可知,乙地位于歐洲西部的大西洋中,位于40°~60°N的盛行西風帶,此時受高壓系統影響,乙處盛行風向是偏東風,從乙地駛往甲地的貨輪逆風航行,AD錯誤;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從乙地駛往甲地的貨輪順水航行,C正確,B錯誤。故選C。44.據題干信息“該貨輪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約660km到達甲地”可知,乙地航行到甲地需要16.5小時,讀圖可知,此時北京時間是26日17時,甲地位于0°附近,時間是26日9時,再加上航線時間,甲地時間大約27日1時30分,B正確,ACD錯誤。故選B。45.(2022·上海·高考真題)如圖所示,記錄的是某地6月22日、9月23日和12月22日的太陽移動軌跡和日出日落時刻,據此判斷觀測者位于(

)A.北半球溫帶 B.北半球熱帶 C.南半球溫帶 D.南半球熱帶【答案】C【詳析】由圖可知該地正午太陽終年在其北方,可知該地在南半球,AB錯誤;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依舊在其北方而不是南方,可知該地在南回歸線以南,為溫帶,C正確,D錯誤。故選C。(2023·浙江·高考真題)某中學地理社團組織成員開展月相觀測。2021年2月19日農歷正月初八,有同學用肉眼在湛藍的天空中觀測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記錄。同時,部分同學還從網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點可觀測到月球正在地平線落下。完成下面小題。46.同學記錄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確的是()A.① B.②C.③D.④47.此時,赤道與晨、昏線交點的經度最接近的分別是(

)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答案】46.B47.A【解析】46.農歷上半月的月相黃昏日落后可見,月面朝西,CD錯誤,2021年2月19日,太陽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太陽高度角?。ㄈ章鋾r太陽高度角為0),B正確,A錯誤。故選B。47.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在105°W看到月球正在地平線落下,說明105°W地方時為24時(0時),赤道與晨、昏線交點的地方時為6時、18時,與105°W相差90°(6*15)、270°(18*15),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分別向東90°、270°,赤道與晨、昏線交點的經度最接近的分別是15°W、165°E,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22·天津·高考真題)一位攝影愛好者在我國某山拍攝日出照片,下圖是他在不同時間拍攝的兩幅照片?;卮鹣铝行☆}。48.該地這兩天的晝長大約是(

)A.12小時和8小時 B.13小時和11小時C.14小時和10小時 D.16小時和8小時49.推測該山可能是(

)A.山東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黃山 D.四川峨眉山【答案】48.C49.D【解析】48.由圖中時刻可知,該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而這兩天分別為該地晝長最長和晝長最短的日期,故設最長晝長和最短晝長分別為X和Y,兩者關系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時51分鐘,可得出X-Y=2×1h51m,由此計算出X=13h51m,Y=10h9m。據此,C答案最接近,故C正確,排除ABD。故選C。49.由上題結論可知,夏至日該地晝長大約為14小時,據此可以計算出該地日出地方時=12-?×14h=5時,結合該地日出時北京時間(120°E地方時)為6:06,根據地方時計算公式可以計算出該地經度大約為105°E,據此可知,四川峨眉山經度范圍符合,其它三地經度范圍不符合,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2·福建·高考真題)非對稱結構保溫大棚的保溫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頂部,以便棚內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溫被在棚內地面形成遮陰帶(下圖)。陜西省某地理研學小組觀測當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陰帶的年內變化(忽略收卷的保溫被厚度影響),發(fā)現棚內地面遮陰帶在2月26日出現,3月29日面積最大,一段時間后變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0.棚內正午地面遮陰帶面積開始變小的日期出現在(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51.僅支撐柱高度增加1米,則棚內正午地面最大遮陰帶(

)A.出現日期提前,面積減小 B.出現日期提前,面積不變C.出現日期推遲,面積增大 D.出現日期推遲,面積不變【答案】50.B51.D【解析】50.根據所學知識,同一地區(qū),太陽直射點緯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根據材料2月26日棚內出現遮陰帶,此后遮陰帶面積逐漸增大,3月29日面積最大,此日后遮陰帶面積不變,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陽直射點南移,由于3月29日為春分日后8天左右,與該日正午太陽高度相同的日期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陰帶面積最大,之后,隨著太陽高度角繼續(xù)降低,遮陰帶移至棚外,棚內遮陰帶開始變小,故B正確,ACD錯誤。該題選B。51.根據材料棚內最大遮陰帶的面積和南北屋面保溫被的寬度有關,南北保溫被,寬度范圍越大,最大遮陰帶面積最大,和支撐柱的高度無關,支撐柱變高時,最大遮陰帶面積不變,但遮陰帶全部移動到保溫棚底部(此時面積最大)時的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大,出現的日期應比之前推遲,D正確,ABC錯誤。故選D。(2022·海南·高考真題)1909年5月,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領水師官兵乘伏波艦、琛航艦巡查南海諸島。在今三沙市西沙區(qū)測繪地圖,勘察島嶼,勒石豎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島(16°27′N,111°42′E)以琛航艦命名。李準灘(7°48′N,110°28′E)位于三沙市南沙區(qū),是為了紀念李準當年巡查南海諸島而命名(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2.一年內李準灘的正午太陽高度與琛航島相比,正確的是(

)A.夏至日都達到最大值 B.始終大于琛航島C.冬至日都達到最小值 D.達到90°的次數多53.依據所學地理知識推斷(

)A.琛航島的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比李準灘大 B.琛航島與李準灘的直線距離約1200千米C.李準灘較琛航島更易受臺風影響 D.李準灘附近海域表層海水鹽度較琛航島高【答案】52.C53.A【解析】52.兩地處于回歸線之間,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值為太陽直射當地緯線的時候,并不是夏至日,A錯誤。夏至日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由于李準灘的緯度較低,李準灘的正午太陽高度比琛航島要低,B錯誤。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兩地都屬于北半球,所以冬至日都達到最小值,C正確。兩地每年都有兩次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達到90°的次數一樣多,D錯誤。故選C。53.琛航島的緯度比李準灘的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比李準灘的大,A正確。琛航島與李準灘之間相差大約10個緯度,經度大致接近,所以推測兩地直線距離大約1110km,尚未達到1200km,B錯誤。李準灘靠近赤道無風帶,臺風不易形成,C錯誤。李準灘附近海域由于受到赤道低壓帶影響較多,降水多,表層海水鹽度較低,D錯誤。故選A。(2022·江蘇·高考真題)國際空間站距地面約420km,每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一周??臻g站反射陽光,在一定條件下,人們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點劃過天空。下圖為“國際空間站某時段軌跡和某時刻位置示意圖”,圖中陰影表示黑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4.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約需(

)A.15分鐘 B.30分鐘 C.45分鐘 D.60分鐘55.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時,北京時間大致是(

)A.9:40 B.10:10 C.10:40 D.11:1056.空間站從圖示位置飛行1小時,在這期間能看到空間站的地點是(

)A.圣地亞哥 B.卡馬國 C.馬維爾拉 D.上海【答案】54.C55.C56.C【解析】54.由圖可知北京與國際空間站經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國際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是大致繞地球旋轉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一周,所以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約需45分鐘。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選C。55.由下圖可知圖中A點與120°E相距約為60°,A點為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則A點地方時為6時,則北京時間此時約為10:00,結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間站到達北京上空時,北京時間大致為10:45,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選C。56.據材料可知,國際空間站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1周,則1小時可繞行2/3的路程,空間站到達卡馬國上空時,正值該地黑夜,國際空間站與地面較近,此時無法反射到太陽光,不能被肉眼觀察到,排除B。到達馬維爾拉上空時,正處于黎明,人們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空間站,C符合題意;空間站約90分鐘環(huán)繞地球一周,從圖示位置飛行1小時,不會經過圣地亞哥,排除A;當國際空間經過上海時,為白晝,由于太陽光線太強,可能用肉眼無法看見,排除D。故答案選C。(2022·廣東·高考真題)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將我國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距離地表約400km的中國空間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7.符合航天員駐留期間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大小變化的是(

)A.

B.C.

D.58.駐留期間,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塔與廣州市區(qū)廣州塔兩地每天正午太陽高度的差值(

)A.先變大后變小 B.先變小后變大 C.持續(xù)不斷變大 D.始終保持不變【答案】57.A58.D【解析】57.空間站繞地球在繞轉,則地球與空間站構成一個天體系統,該天體系統繞太陽旋轉,這樣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大小變化也就是地球繞日公轉角速度大小變化,在航天員駐留期間,地球繞日公轉經過了近日點,近日點公轉角速度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在變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間站繞太陽運動角速度在變慢。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選A。58.正午太陽高度角為90°--所求點與直射點的緯度差值,在航天員駐留期間,兩地始終都位于太陽直射點的以北,則兩地與太陽直射點的距離變化始終一致,則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始終一致,保持不變,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始終為兩地緯度之差。故選D。(2022·浙江·高考真題)我國某中學生在學校附近通過天文觀測,繪制出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之間夾角α的年變化曲線,下圖為該曲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9.符合“晝變短,夜比晝長”條件的時段是(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60.丙日,對應的北極星光線和正午太陽光線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59.D60.C【解析】5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當地的緯度,也是北極星光線與正北方向的夾角,正午太陽光線與正南方向的夾角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冬至日達到最小值,所以北半球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光線的夾角α,在夏至日達到最小值,冬至日達到最大值,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丙為夏至日,甲、戊為冬至日,乙為春分日,丁為秋分日,北半球符合“晝變短,夜比晝長”的是秋分日到冬至日,應是圖中的丁至戊,D選項正確,ABC選項錯誤,所以選D。60.根據上題分析可知,丙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當地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為90°減去所在地與北回歸線的緯度差,所以夏至日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和為113.5°,①④錯誤;②圖,北極星光線與地面的夾角為58°,當地緯度為58°N,我國最北端緯度位置約為53°N,不符合,②錯誤;③圖北極星光線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和為113.5°,且北極星與地面的夾角為36°,緯度位置為36°N,符合我國的緯度范圍,③正確。所以選C。(2022·浙江·高考真題)攝影愛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攝太陽照片,拍攝時間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時刻。圖左為合成后的照片,圖右為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1.K日地球位置位于圖右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62.拍攝時間為北京時間5點,全球處于不同日期的范圍之比約為(

)A.1:1 B.1:5 C.2:5 D.3:5【答案】61.B62.D【解析】61.閱讀圖文材料,結合知識,K日前后八天太陽位置重合,證明K日處于中間,能拍攝這種現象只能是在太陽直射點南北回歸線前后,但是材料中顯示拍攝的是西北方向,故太陽直射的是北半球,因此K日應為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當日,為夏至日;觀察右圖,①處于近日點1月初,對應的②③之間為遠日點7月初,結合地球公轉方向,②為夏至日,故選擇B。62.根據題意,北京時間為5點,新的一天零點經線應該在45°E(120°E-丨5-0丨×15=45°),因此新的一天為180-45°=135°,而舊的一天范圍為180°+45°=225°,比例135∶225=3∶5,故選D。(2022·湖北·高考真題)風云三號E星是全球第一顆在晨昏軌道運行的太陽同步氣象衛(wèi)星,與在軌的風云三號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組網格局,可實現全球觀測資料的100%覆蓋。E星裝載最先進的微光成像儀,可大幅提高弱光條件下的監(jiān)測精度。圖示意晨昏軌道、上午軌道和下午軌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3.與上午軌道衛(wèi)星和下午軌道衛(wèi)星相比,晨昏軌道衛(wèi)星(

)A.兩側溫度差異小 B.對地觀測時,當地的太陽高度角小C.太陽能補充不足 D.對地觀測時,成像儀太陽光入射少64.E星的運行軌道相對于地軸(

)A.年變化幅度為23°26' B.日變化幅度為180°C.年變化幅度為46°52' D.日變化幅度為360°65.2021年7月某日,當E星觀測到巴西圣保羅(23°S,47°W)的萬家燈火時,下列現象可信的是(

)A.墨西哥圣地亞哥(23°N,110°W)此時地表溫度最低B.冰島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霧彌漫C.夏威夷火奴魯魯(21°N,158°W)烈日當空D.中國北極黃河站(79°N,12°E)極光絢爛【答案】63.B64.A65.C【解析】63.晨昏軌道衛(wèi)星一側為白晝,一側為黑夜,兩側溫度差異較大,A項錯誤;對地觀測時,地面為凌晨或傍晚,太陽高度角小于上午和下午的太陽高度角,B項正確;大部分衛(wèi)星運行的動力來自太陽能,三顆軌道衛(wèi)星均可接觸陽光,太陽能補充均充足,C項錯誤;對地觀測時,與上午軌道衛(wèi)星和下午軌道衛(wèi)星相比,成像儀太陽光入射角度小,但太陽光入射并不少,D項錯誤。故選B。64.材料信息表明,E星為晨昏軌道太陽同步衛(wèi)星,即沿晨昏圈環(huán)繞地球運行,晨昏圈與地軸的夾角與直射點的緯度數相同,直射點一年之中移動的最大緯度數為23°26',E星的運行軌道相對于地軸年變化幅度為23°26',A正確,C錯誤;一天之中晨昏圈與地軸的夾角變化很小,不可能達到180°和360°,BD錯誤。故選A。65.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羅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區(qū),萬家燈火即入夜后,假設此時為20:00,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火奴魯魯為西十一區(qū),區(qū)時為12:00,可能出現烈日當空現象,C項正確;圣地亞哥當地時間約為16時,而地表溫度日出前后最低,A錯誤;雷克雅未克當地時間約為22時,不是日出,B錯誤;此時北極黃河站正值極晝,不易看到極光,D錯誤。故選C。(2021·江蘇·高考真題)圖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時15分拍攝的照片。據此回答問題。66.該日悉尼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大約是(

)A.32° B.58° C.66° D.79°67.此時月球的方位(

)A.偏東 B.偏南 C.偏西 D.偏北【答案】66.D67.A【解析】66.南北回歸線的緯度大約是23.5°,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移動,大概四天移動1°,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在23.5°S附近,故12月8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以北約3.5°,可求出當日直射20°S附近,結合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H=90°一∣緯度差∣(緯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緯度與當日直射點所在緯度之間的差值),悉尼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約是H=90°一|緯度差|=90°-(33°55'-20°)=76°05';故D選項最接近,ABC選項錯誤。故選D。67.悉尼位于太陽直射點以南,正午太陽在正北方向,材料信息表明,此時是15時15分,太陽位于西北方向,物影位于東南方向,觀察圖中物影與月球方位可知,在朝向東南方向(物影朝向)向左偏轉一個銳角即可正面面對月球,表明此時月球的方位偏東,A正確,BCD錯誤。故選A。68.(2021·上?!じ呖颊骖})如圖所示,一地某日陽光和影子如圖所示,請問該地(

)A.當日晝夜等長 B.當日為10月1日C.此日地球在近日點附近 D.太陽高度角幾乎接近最大值【答案】D【詳析】讀圖可知,樹影基本位于樹的正下方,可知當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幾乎接近最大值,D正確。根據圖中信息無法判斷當日晝夜等長、為10月1日或在近日點附近,ABC錯誤。故選D。(2021·海南·高考真題)下圖中曲線示意自然帶的分界線。2020年4月20日,某科考隊從甲地出發(fā),沿此線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自然科學考察活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9.該線南緣的地帶性植被類型是(

)A.亞寒帶針葉林B.溫帶落葉闊葉林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70.假如該科考隊乘飛機從甲地飛往乙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日出東北,日落西南 B.最短航線的方向是先東北后東南C.乙地晝長與夜長之差比北京小 D.乙地考察期間正午物影越來越長71.考察期間,沿途現象可信的是(

)A.甲地盛行東南信風B.乙地風吹草低見牛羊 C.丙地附近有著名漁場 D.丁地地熱資源豐富【答案】69.A70.B71.D〖祥解〗69.讀圖可知,該線南緣在北極圈附近,地處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區(qū),地帶性植被類型為亞寒帶針葉,A正確;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在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B錯誤;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qū),C錯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D錯誤。故選A。70.讀圖并結合材料可知,4月20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甲地日出東北,日落西北,A錯誤;最短航線的方向是先東北后東南,B正確;乙地緯度比北京高,晝夜長短差異大,乙地晝長與夜長之差比北京大,C錯誤;乙地考察期間,太陽直射點北移,正午太陽高度角增大,因此正午物影越來越短,D錯誤。故選B。71.考察期間,東南信風帶位于南半球低緯度,A錯誤;乙地是亞寒帶針葉林帶,不是草原分布區(qū),B錯誤;丙地沒有世界著名漁場分布,C錯誤;丁地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地熱資源豐富,D正確。故選D。72.(2021·上?!じ呖颊骖})北京時間4月26日11時,(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4月25日23時),第一批新冠疫苗送往烏拉圭,蒙得維的亞的時區(qū)為(

)A.東四區(qū) B.西二區(qū) C.西四區(qū) D.西十一區(qū)【答案】C【詳析】北京時間為東8區(qū)區(qū)時4月26日11時,蒙得維的亞的區(qū)時為4月25日23時,時間相差12小時,蒙得維的亞的時間比東八區(qū)區(qū)時晚,因此位于東八區(qū)以西12個小時,即在西四區(qū)。C正確。故選C。(2021·福建·高考真題)1997年以來,寧夏閩寧鎮(zhèn)從一片“干沙灘”逐步發(fā)展為“金沙灘”。2012年閩寧鎮(zhèn)開始發(fā)展光伏大棚、光伏發(fā)電等光伏應用產業(yè),未來將利用“照射光線自動跟蹤”技術,讓光伏面板始終保持與太陽光線垂直,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3.光伏應用產業(yè)為閩寧鎮(zhèn)提供綠色能源的同時,還能(

)A.增加年降水量 B.減少風沙威脅 C.增大晝夜溫差 D.降低地下水位74.若應用“照射光線自動跟蹤”技術,與6月1日相比,閩寧鎮(zhèn)7月1日光伏面板(

)A.正午影子長度較長 B.跟蹤調整時長較短 C.仰角移動幅度較小 D.水平轉動角度較大【答案】73.B74.D〖祥解〗73.光伏應用產業(yè),減少了水分的蒸發(fā),大氣中的水汽含量減少了,年降水量會減少,A錯誤;光伏大棚、光伏發(fā)電的設備可以起到沙障和風障的功能,可減少風沙威脅,B正確;光伏應用產業(yè)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減少了,地面輻射減弱了,白天氣溫降低了,晝夜溫差減小了,C錯誤;光伏應用產業(yè),減少了水分的蒸發(fā),地下水位會上升,D錯誤。所以選B。74.與6月1日相比,閩寧鎮(zhèn)7月1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更大,光伏面板正午影子長度較短,A錯誤;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晝時間更長,跟蹤調整時長較長,B錯誤;7月1日比6月1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更大,日出日落太陽高度為零,一天中太陽高度角變化更大,仰角移動幅度較大,C錯誤;7月1日比6月1日的白晝時間更長,從日出到日落太陽轉過的水平角度更大,光伏面板水平轉動角度較大,D正確。所以選D。(2021·遼寧·高考真題)墨西哥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來,墨西哥天然氣消費量超過生產量,缺口逐年擴大,一半以上需從美國進口。目前墨西哥逐漸用天然氣替代石油作為發(fā)電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圖為墨西哥及周邊地區(qū)地理要素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5.墨西哥用天然氣替代石油作為發(fā)電的主要燃料是由于(

)①天然氣從美國進口價格較低②天然氣發(fā)電比石油清潔③天然氣遠景儲量比石油更大④天然氣開采比石油容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6.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圖中橢圓形區(qū)域的是(

)A.水能 B.風能 C.太陽能 D.生物能77.6月1日,在M城海濱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絢麗的日落景觀,此時北京時間約是(

)A.6月1日4:20 B.6月1日19:00 C.6月2日8:00 D.6月2日8:20【答案】75.A76.C77.D〖祥解〗75.墨西哥與美國鄰近,天然氣從美國進口價格較低,①正確;與石油相比,天然氣更清潔,②正確;由材料可知,墨西哥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無法判斷天然氣遠景儲量比石油更大,③錯誤;天然氣開采難度更大,④錯誤。A正確。故選A。76.圖中橢圓形區(qū)域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的時間長,晴天多,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豐富,C正確;該區(qū)域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的時間長,風力較小,降水較少,植被稀疏,水能、風能、生物能不豐富、ABD錯誤。故選C。77.由圖可知,M地處90°W附近(西六區(qū)),北京時間為東八區(qū),地方時相差約14個小時,6月1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當M為6月1日日落時,應為18點以后,北京時間應為6月2日8點以后(18點+14小時),故選D。(2021·天津·高考真題)科考隊在北極圈內某地進行科考時,于北京時間6月22日16時測得了當地一天中太陽高度的最小值為10°。完成下面小題。78.該地的緯度為(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79.該地位于(

)A.歐洲北部 B.亞洲西部 C.亞洲東部 D.北美北部【答案】78.C79.D〖祥解〗78.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該地為北極圈以內,有極晝,一天中最小太陽高度為10°,為0:00的太陽高度,此時北極圈上0:00的太陽高度0°,從而得出該地的緯度為北極圈以北10°,即76°34′N,故C項正確,ABD錯誤。故選C。79.由材料可知,此時為6月22日(夏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極晝現象,因此該地出現一天中最小太陽高度時,地方時應為24時,而此時北京時間為16時,說明與北京所在時區(qū)相差八個時區(qū),每時區(qū)經度相距15°,由此可得出該地經度約為120°W,選項中符合條件的只有北美北部。故A,B,C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D。(2021·北京·高考真題)下圖示意北緯27°附近部分地點某年的平均氣溫。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0.影響圖中氣溫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大氣環(huán)流 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81.某地理小組連續(xù)多日在該緯線附近同一地點用木桿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記錄的木桿影長數值先增大、后減小。該小組測量影長的時間段是(

)A.立春-驚蟄 B.芒種-小暑 C.白露-寒露 D.大雪-小寒【答案】80.A81.D〖祥解〗80.該圖示意北緯27°附近部分地點某年的平均氣溫,從116°E到121°E,可推斷該地區(qū)為我國東南丘陵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的差異不是大氣環(huán)流導致的,故B錯;海陸位置的差異主要影響降水,對年平均氣溫影響不大,故C錯;年均溫的差異主要是自然因素導致的,和人類活動關系不大,故D錯;同緯度地區(qū),年均溫的差異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導致的,海拔高的地方,年均溫低,海拔低的地方,年均溫高,故A正確。81.結合學過的知識,影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成反比,太陽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長,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從北回歸線向南回歸線移動,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冬至日達最小值,木桿影長數值先增大到最長,然后太陽直射點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木桿影長數值減小,到夏至日達最小值,故木桿影長數值先增大、后減小的時間段必須經歷冬至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小寒(1月5--7日),故D正確;立春(2月3-5日)驚蟄(3月5-7日),芒種(6月5-7日)小暑

(7月6-8日),白露(9月7-9日)寒露(10月8-9日),顯然都沒經過冬至日,故ABC錯。(2021·山東·高考真題)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廣場游玩時,發(fā)現廣場平面圖中的指向標模糊不清(圖a)。他通過觀測廣場石柱影子的長度和方向(圖b),確定了平面圖的指向標。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2.該廣場平面圖的指向標應該是圖c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83.一周后的相同時刻,小李再次測量發(fā)現該石柱的影長變長,則第二次觀測日期可能在(

)A.2月16日前后 B.5月8日前后 C.8月20日前后 D.11月10日前后【答案】82.B83.C〖祥解〗82.該廣場位于110°E,當北京時間12點10時,當地地方時為11點30分,太陽位于南偏東,影子朝北偏西方向,指向標為圖中的②,B正確,A、C、D錯。故選B。83.該地位于40°N,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上時,該地正午太陽高度為50°,根據圖中石柱高度和影長可算出此時太陽高度略大于60°,大于春分日的正午太陽高度50°,說明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2月16日和11月10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A、D可排除;影長變長,說明正午太陽高度減小,太陽直射點向南移,5月8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B錯;8月20日前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正午影子變長,C正確。故選C。(2021·浙江·高考真題)我國某中學組織學生對直立物日影變化進行觀測﹐具體做法是:先在一塊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標桿﹐再以此桿直立點(甲)為圓心,以桿長為半徑繪一半圈。下圖為某日桿影變化圖,圖中陰影部分為標桿影子范圍。完成下面小題。84.甲地位于(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珠江三角洲85.若從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一年中某時刻地面上晝夜狀況與經緯線位置關系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84.A85.B〖祥解〗84.根據材料中描述,半圓以桿長為半徑所繪,故可以得出其正午時太陽高度角為45°;根據影子的方向,可得出,此時為二分日,則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可推得當地的緯度大約為45°N;根據東北平原在40°N以北,華北平原大部分位于40°N以南,四川盆地位于30°N附近,珠江三角洲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可以推得答案為東北平原,A對,BCD不對。85.由于甲地位于45°N,則相同經度差之間的緯線長度往北逐漸減小,①④不對,②對;③不是從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③不對;若從甲地垂直上方朝下看,其左右兩側的經線應該是對稱的,②對。故選B。(2021·河北·高考真題)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時節(jié)搬進了新樓房,站在書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遠處公園美景盡收眼底。下圖示意書房平面布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6.從入住到次年春分,書房的日采光時間變化趨勢是(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減C.一直減少 D.先減后增87.冬至日天氣晴朗,小明在書房于北京時間(

)A.6:30看到當日第一縷陽光B.9:30沐浴著陽光伏案讀書C.12:30估算陽光進深2.6米D.15:30看到陽光照到書柜上【答案】86.D87.D【解析】86.根據材料信息,此地為(36.5°N,116°E),秋分時入住到次年春分,為北半球的冬半年,當地的晝短夜長,太陽直射點先向南移動再向北移動,該地晝長先變短再變長,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書房窗子朝向正南,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整個白天都有采光,則書房的采光時間隨著晝長的變化而變化,先減后增,在冬至日達到最小值,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87.該城市位于(36.5°N,116°E),當地冬至日晝長接近9小時,冬至日日出北京時間應在7:00以后,A錯誤;9:30時,太陽位于東南方位,書房接近正方形,書桌書房對角線的東北一側,位于窗子的正北方位,陽光受東南0.5米的墻的遮擋照射不到書桌,B錯誤;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90°-(36.5°+23.5°)=30°,則室內光照面積應大于落地窗面積,落地窗為2.6米,且北京時間12:30,當地時間接近12:14,太陽斜射,陽光進深應該大于2.6米,C錯誤;15:30時,當地時間接近15:14,太陽斜射,太陽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東北方位,書柜位于落地窗的東北方位,陽光正好照射到書柜上,D正確。所以選D。(2021·廣東·高考真題)據報道,北京時間2021年4月29日,包括我國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5號B等三枚運載火箭先后發(fā)射升空。三個發(fā)射場均位于海岸線附近。下表為三枚運載火箭發(fā)射的相關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運載火箭名稱發(fā)射場發(fā)射時間中國長征5號B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北京時間4月29日11時23分歐洲織女星庫魯(5°14′N,52°47′W)西三區(qū)區(qū)時4月28日22時50分美國獵鷹9號卡納維拉爾角(28°29′N,80°35′W)西五區(qū)區(qū)時4月28日22時44分88.三枚火箭發(fā)射離開地球表面的先后順序為(

)A.長征5號B、織女星、獵鷹9號 B.長征5號B、獵鷹9號、織女星C.織女星、長征5號B、獵鷹9號 D.織女星、獵鷹9號、長征5號B89.從緯度地帶性角度考慮,三個發(fā)射場所在地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個數為(

)A.0個 B.1個 C.2個 D.3個【答案】88.C89.B〖祥解〗88.要判斷三枚火箭發(fā)射離開地球表面的先后順序,應將三枚火箭的發(fā)射時間統一換算為北京時間。當歐洲織女星發(fā)射場地庫魯,即西三區(qū)區(qū)時4月28日22時50分時,北京時間為4月29日9時50分(西三區(qū)和東八區(qū)相差11個小時,東加西減);當美國獵鷹9號發(fā)射場地卡納維拉爾角,即西五區(qū)區(qū)時4月28日22時44分時,北京時間為4月29日11時44分(西五區(qū)和東八區(qū)相差13個小時,東加西減)。故歐洲織女星在北京時間4月29日9時50分發(fā)射,中國長征5號B在北京時間4月29日11時23分發(fā)射,美國獵鷹9號在北京時間4月29日11時44分發(fā)射,故三枚火箭發(fā)射離開地球表面的先后順序為:織女星、長征5號B、獵鷹9號,故選C。89.由區(qū)域認知學科素養(yǎng)可知,我國海南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熱帶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對應的自然帶為熱帶季雨林帶;庫魯地處5°14′N,位于熱帶,且由材料可知,發(fā)射場位于海岸線附近,海拔較低,故其自然帶不可能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卡納維拉爾角地處28°29′N,80°35′W,由區(qū)域地理知識,可判斷其位于美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故三個發(fā)射場所在地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個數為1個,故選B。(2021·浙江·高考真題)我國某中學生發(fā)現,在書桌的固定觀測點上,每年僅有一天通過窗戶既可觀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圖為該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90.若乙為該日日出位置,則該窗朝向(

)A.正南 B.東北 C.正北 D.西南91.若該日日出為北京時間6點56分,日落地方時為18點59分,正午太陽高度為83.8°,則該學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A.濟南 B.廣州 C.武漢 D.拉薩【答案】90.C91.D〖祥解〗90.夏半年,我國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國日出東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東日出、正西日落。如圖,甲乙在180°的視線范圍內,時間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間上應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為該日日出位置,甲則為日落位置,如果朝向正南,則乙為西南應為日落位置,與材料不符,則圖示窗戶朝向正北,故選C。91.正午太陽高度能達到83.8°的城市應在30°N以內,且為晝長夜短的夏半年。日落地方時距正午相差6小時59分,則日出地方時也應相差6小時59分,即日出地方時為5點01分,這與北京時間(中央經線120°地方時,東八區(qū)區(qū)時)相差1小時55分,約30°經度,即約東經90°,最有可能是拉薩。故選D。(2020·北京·高考真題)下圖為我國某地立秋至處暑期間天氣晴好條件下輻射量日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92.代表太陽輻射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93.該地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 C.松嫩平原 D.釣魚島【答案】92.C93.B〖祥解〗92.立秋至處暑期間,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晝長夜短,早于當地時間6點日出,晚于當地時間18點日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陽輻射量應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隨著日出,太陽輻射逐漸增大,到正午時刻達到最大,之后太陽輻射減小,讀圖可知,①②③④曲線中,只有曲線③滿足該條件,故選C。93.太陽輻射應在當地12點前后達到最大值,根據上題分析可知,③表示太陽輻射的變化曲線,該曲線達到最大值時,北京時間約在13~14點,所以當地的經度大約位于90°E~105°E,ACD錯(注意珠江三角洲的經度大約位于110°E~120°E之間),B正確,故選B。(2020·江蘇·高考真題)2020年4月8日22時,小明在上海觀賞了“超級月亮”。下圖為“月亮視直徑最大與最小時的對比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4.從天體運動位置看,此時“超級月亮”(

)A.月球位于遠地點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點附近C.地月系位于遠日點附近 D.地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