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學年汕頭市高三語文(上)11月期中考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學年汕頭市高三語文(上)11月期中考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學年汕頭市高三語文(上)11月期中考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學年汕頭市高三語文(上)11月期中考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學年汕頭市高三語文(上)11月期中考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汕頭市高三語文(上)11月期中考試卷2024.11

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①在講述故事的同時發(fā)表議論,不論在傳統(tǒng)的敘事文類中,還是在現(xiàn)代小說里,都是作者(故事講述者)的天然權利。議論和敘事,兩者相輔相成,是小說和故事重要的結締組織。議論的作用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時,議論代表了作者或敘事代言人的聲音,尋求與讀者(聽眾)進行直接的交流;有時,發(fā)表議論的,是小說或故事中的人物——不同人物對事件的看法,在文本中構成復雜的對話關系;當然,議論的運用,有時候僅僅是為了改變或調節(jié)敘事節(jié)奏;諸如此類。不管怎么說,議論的使用,或許與小說或故事本身一樣古老,同時,經(jīng)過一系列改頭換面的喬裝打扮,一直延續(xù)至今。②列夫·托爾斯泰如果想在寫作中發(fā)表議論的話,往往會隨時中斷引人入勝的故事,并將它遙遙無期地擱置起來。他似乎并不在乎讀者對這種突兀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巴爾扎克的做法也差不多。似乎偉大作家的標志之一,就是擁有隨時發(fā)表議論的特權。就算你知道巴爾扎克在小說的某處要展開洋洋灑灑的議論了,就算你對作家的這種做法感到很不耐煩,在一般情況下,19世紀的讀者還是會立刻被他博學、風趣、睿智的議論文字吸引住,不太舍得“跳讀”。③不過,不知從何時開始,議論,甚至包括與議論直接相關的“講述”和“概要敘事”,都成了小說寫作的禁忌。作家們被告知,最好不要在作品中發(fā)表什么議論,而應該將議論所要呈現(xiàn)的內(nèi)容通過人物的行為,自然而然地顯示出來。伴隨著對列夫·托爾斯泰以及巴爾扎克幾乎眾口一詞的批評,議論最小化成了現(xiàn)代小說的某種“金科玉律”。比如說,在小說中做出“包法利夫人走向了壁爐”這樣的暗示,要比直接交代“包法利夫人感覺有些冷”,顯得更為“高級”。久而久之,當代小說形成了某種不成文的箴規(guī):“場景敘事”總要比“概要敘事”好;“顯示”總要比“講述”好;通過人物行動來顯示意義,總要比直接付諸議論和交代好。簡單來說,若非不得已,作者最好不要在作品中發(fā)表什么議論。④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認為,議論在傳統(tǒng)文類和古典小說中十分常見,這是因為在傳統(tǒng)敘事中,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習慣于某種“專斷的聲音”。議論所代表的,通常都是無所不知的作者的聲音——作者或故事的講述者,總是喜歡直接評論事件,臧否人物,對讀者進行指教和勸諭。而到了現(xiàn)代小說中,隨著“作者聲音”的逐步退出漸成風尚,議論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學敘事進化或進步的標志性事件。這種看法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但如果我們進而認為現(xiàn)代小說完全排斥議論,或者說,議論最小化是現(xiàn)代小說的普遍特征,則不符合文學史的基本常識,因而是根本錯誤的。⑤議論的使用,在現(xiàn)代小說中并未衰歇,甚至,通過一些或顯或晦的修辭轉換,議論的作用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我認為,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個方面。⑥第一,包括觀念、意見、價值立場、情緒化的內(nèi)心悸動在內(nèi)的一系列話語,已經(jīng)構成了當今社會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些話語包裹在一切事物之上,滲透進了人的行為之中。文學如果要描述這些事物,表現(xiàn)人的行為,就必須首先處理這些附著在事物或人的行為之上的話語,對它們展開分析,并建立不同話語之間的對話關系。否則,作家們或許根本無法抵達“事物”。⑦第二,從18世紀席卷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以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分裂和對抗日益嚴重,使得個人向內(nèi)心退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造成了個人行動力的喪失以及自我意識的過剩。當代小說如果不去關注思想或意識問題,單純通過個體的行為,已無法呈現(xiàn)他們的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⑧如果說,在當今世界的文學類型中,真的存在著“議論最小化”的小說,我想那一定是消費性的、用一個又一個懸念來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懸疑或偵探小說。而那些具有更高抱負的小說,總是在困難、復雜的沉思和思想辯證中,面對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提出自己的問題。我們?nèi)绻幌胗谩叭∠h論”這一教條來束縛自己的手腳,掩蓋自己的思想上的怠惰,或許應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來思考議論的作用。(摘編自格非《現(xiàn)代小說中的議論》)材料二:①“議論”在西方長篇小說中的功能是多樣化的。或升華人物與事件的意義,或概括整部作品的價值,或加入作者的哲學與美學思想,或直接評論作品本身,或表現(xiàn)作者的政治、教育觀念,或抨擊時弊,或間離讀者的情緒,如薩克雷在他的小說《名利場》中不斷提醒讀者:書中的人物是他制造的傀儡。②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家是不愛在小說中發(fā)表議論的,甚至是擯棄小說中的“議論”成分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都沒有“議論”,或者說絕對沒有如西方長篇小說中的那種“議論”。如果說有,就是用詩,如《三國》借用前人的詩來評論書中歷史人物。嚴格地說,只有《紅樓夢》第一回出現(xiàn)了作者。中國古典長篇小說是排除“議論”的純小說。③何以西方古典長篇小說多“議論”而中國的罕有呢?第一,與社會、文化發(fā)展有關。西方古典長篇小說到文藝復興時多“議論”。這是因為社會發(fā)展了,文化進步了,作家的知識視野開闊了,作家的知識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其小說也體現(xiàn)出這種變化。第二,受傳統(tǒng)影響。西方有以“議論”入小說的傳統(tǒng),中國沒有。中國小說嚴格與“經(jīng)史子集”分家,不入“九流”,哲學家可以用“寓言”入著作,小說家絕不可以把哲學寫入小說,這是由正統(tǒng)規(guī)定的。第三,也不妨說這種“分家”使中國古代小說家自覺地擯棄“議論”,中國古代小說家認識到它會削弱小說的可讀性,而保持住“一氣呵成”的純小說的敘述氣勢。(摘編自李萬鈞《關于議論與純小說》)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議論是小說和故事中重要的組成要素,其作用豐富多樣;議論的使用由來已久,延續(xù)至今。B.列夫·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等偉大作家往往在小說敘事中插入議論,曾遭到人們批評。C.議論最小化是現(xiàn)代小說的普遍特征,這種偏見是十分荒謬的,它違背了文學史基本常識。D.西方古典長篇小說多“議論”而中國的則罕有,根本原因是中國沒有文藝復興這樣的運動。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場景敘事”比“概要敘事”好,“顯示”比“講述”好,這類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箴規(guī)未必公允,須辯證分析。B.當代讀者并不喜歡小說中無所不知、專斷的“作者聲音”;因此,現(xiàn)代小說中議論的衰微乃至消失是必然的。C.那些憑借重重懸念而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懸疑、偵探小說,是“議論最小化”的小說,其創(chuàng)作思想抱負較低。D.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屬于排斥“議論”的純小說,這是作家自身知識視野的偏狹與文化傳統(tǒng)的桎梏決定的。3.結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材料一第三段分論點的一項是()A.我職責是用生動的形象,而不是用議論來說明事物。(果戈理)B.福音書里的不要議論一語在藝術中是十分正確的:你敘述,描寫,可不要議論。(列夫·托爾斯泰)C.不發(fā)表哲學議論的作家只不過是個工匠而已。(拉法格)D.小說之描寫人物,當如鏡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觀者自知,最忌攙入作者論斷。(黃人)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寫作思路。5.《祝福》中有如下一段議論:“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里,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xiàn)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干干凈凈了?;觎`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xiàn)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边@段議論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答案】1.D2.A3.C4.①第一、二段(起、承)提出問題:議論是小說作者的天然權利。②第三、四段(轉)分析問題:議論在現(xiàn)當代小說中式微。③第五段至第七段(轉)進一步分析問題:議論的使用在現(xiàn)代小說中并未衰歇,且分析原因。④第八段(合)總結問題:倡議重新思考議論在小說中的作用。5.①以“我”(故事敘述者)的視角來評說祥林嫂的悲劇命運,突出其被踐踏的零余者,“玩物”的生存境遇。②“我”的視角的評說和“我”對祥林嫂由同情憐憫到寬慰的心態(tài)的轉變,能激發(fā)讀者對祥林嫂這一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進行思考。③“我”的議論調節(jié)了敘事結構,小說下文自然地倒敘起“祥林嫂”的故事?!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提取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D.“根本原因是中國沒有文藝復興這樣的運動”錯。根本原因不是中國沒有文藝復興這樣的運動,而是“中國小說嚴格與‘經(jīng)史子集’分家,不入‘九流’,哲學家可以用‘寓言’入著作,小說家絕不可以把哲學寫入小說,這是由正統(tǒng)規(guī)定的。也不妨說這種‘分家’使中國古代小說家自覺地擯棄‘議論’,中國古代小說家認識到它會削弱小說的可讀性,而保持住‘一氣呵成’的純小說的敘述氣勢”。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篩選辨析的能力。B.“當代讀者并不喜歡小說中無所不知、專斷的‘作者聲音’”于文無據(jù),原文只說到“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認為,議論在傳統(tǒng)文類和古典小說中十分常見,這是因為在傳統(tǒng)敘事中,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習慣于某種‘專斷的聲音’”;“因此,現(xiàn)代小說中議論的衰微乃至消失是必然的”不構成因果。C.“其創(chuàng)作思想抱負較低”文中作者并未評價。從材料一末段“如果說,在當今世界的文學類型中,真的存在著‘議論最小化’的小說,我想那一定是消費性的、用一個又一個懸念來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懸疑或偵探小說”來看,只是一種假定性的論述,而不是肯定性、必然性的論斷。D.“作家自身知識視野的偏狹”無中生有。材料二雖然指出了中國古典長篇小說是純小說,也從社會、文化發(fā)展和傳統(tǒng)影響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西方古典長篇小說多議論而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則罕有的原因,但并未說是“作家自身知識視野……決定的”。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③段主要說“議論,甚至包括與議論直接相關的‘講述’和‘概要敘事’,都成了小說寫作的禁忌”,“作者最好不要在作品中發(fā)表什么議論”。ABD三項都反對在小說中使用議論,這與材料一第三段的段旨,即議論是小說寫作的禁忌相吻合,故排除這三項;C.肯定了作家發(fā)表哲學議論的作用,是與材料一第三段的主旨相違背的,因此不能支持。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八個自然段。(1)根據(jù)第一段中“在講述故事的同時發(fā)表議論,不論在傳統(tǒng)的敘事文類中,還是在現(xiàn)代小說里,都是作者(故事講述者)的天然權利。議論和敘事,兩者相輔相成,是小說和故事重要的結締組織”,和第二段中“列夫?托爾斯泰如果想在寫作中發(fā)表議論的話,往往會隨時中斷引人入勝的故事,并將它遙遙無期地擱置起來……”可知,第一段先闡述議論是小說作者的天然權利,議論與敘事相輔相成,是小說重要構成要素,并在第二段中舉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的事例進行論證。(2)根據(jù)第三段中“議論……都成了小說寫作的禁忌……久而久之,當代小說形成了某種不成文的箴規(guī)”,和第四段中“……而到了現(xiàn)代小說中,隨著‘作者聲音’的逐步退出漸成風尚,議論的式微或消失,就成了文學敘事進化或進步的標志性事件。這種看法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但如果我們進而認為現(xiàn)代小說完全排斥議論,或者說,議論最小化是現(xiàn)代小說的普遍特征,則不符合文學史的基本常識,因而是根本錯誤的”可知,該段指出議論論為當代小說寫作的“禁忌”,議論最小化成為現(xiàn)代小說的箴規(guī),并揭示其原因,指出其片面性。(3)根據(jù)第五段中“議論的使用,在現(xiàn)代小說中并未衰歇,甚至,通過一些或顯或晦的修辭轉換,議論的作用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我認為,造成這種趨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個方面”,第六段中“第一,包括觀念、意見、價值立場、情緒化的內(nèi)心悸動在內(nèi)的一系列話語,已經(jīng)構成了當今社會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第七段中“第二,從18世紀席卷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以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分裂和對抗日益嚴重,使得個人向內(nèi)心退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造成了個人行動力的喪失以及自我意識的過?!笨芍摱侮U明議論的使用在現(xiàn)代小說中并未衰歇,并借助修辭轉換而得以強化;揭示造成這種趨勢的成因。(4)根據(jù)第八段中“我們?nèi)绻幌胗谩叭∠h論”這一教條來束縛自己的手腳,掩蓋自己的思想上的怠惰,或許應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來思考議論的作用”可知,最后一段倡議重新思考議論在小說中的作用?!?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文中提供的觀點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題干從《祝?!分械摹拔摇钡膬?nèi)心獨白(即敘述者的議論)的作用角度設題,解答此類題型,須通讀兩則材料,找出其中有關小說中議論的作用的相關敘述,然后回歸《祝?!愤@篇小說,結合題干中引述的這段議論,分析“我”發(fā)表這段議論的表達效果。(1)根據(jù)材料一“有時,發(fā)表議論的,是小說或故事中的人物——不同人物對事件的看法,在文本中構成復雜的對話關系”“議論所代表的,通常都是無所不知的作者的聲音——作者或故事的講述者,總是喜歡直接評論事件,臧否人物,對讀者進行指教和勸諭”和“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分析,以“我”(故事敘述者)的視角來評說祥林嫂的悲劇命運,突出其被踐踏的零余者,“玩物”的生存境遇,引發(fā)讀者同情、悲憫與反思。(2)根據(jù)材料一中“有時,議論代表了作者或敘事代言人的聲音,尋求與讀者(聽眾)進行直接的交流”“議論的使用,在現(xiàn)代小說中并未衰歇,甚至,通過一些或顯或晦的修辭轉換,議論的作用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包括觀念、意見、價值立場、情緒化的內(nèi)心悸動在內(nèi)的一系列話語,已經(jīng)構成了當今社會生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及“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xiàn)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分析,“我”對祥林嫂這樣一個卑微生命在人世間的消失由同情憐憫到寬慰的心態(tài)的轉變,能激發(fā)讀者對祥林嫂這一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進行思考。(3)根據(jù)材料一“議論的運用,有時候僅僅是為了改變或調節(jié)敘事節(jié)奏”及“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我”的議論調節(jié)了敘事結構,小說下文自然地倒敘起“祥林嫂”的故事。(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瓷嚼钿J遠處,山峰連著山峰,它們向上托舉著,升,升,升,不知費了多大的勁,也不知受了多大的委屈,還是掙扎不過,只是默然地矗立著。崇山峻嶺之中蜿蜒出一條清澈的小河,溫柔著,勸說著,也許只有河流的溫潤才能理解大山的沉默。太陽很好,草很好,牛們也很好。隨著緩緩移動的腳步,和吃草時擺動的脖子,牛鈴叮叮咚咚地響著,悠悠的,傳得很遠。牛群越放越大,可是放牛人越過越孤單:媽死了,老婆死了,后來,兒子半路上也死了,只留下一個女兒和自己廝守著??墒牵俸髞?,女兒也出嫁了。嫁女兒的時候他有些不舍,不舍可到底也嫁了。女兒一嫁,他的日子就好像是凝凍了一般:所剩下的只是放牛,只是獨自一人每天呆呆地看著這些個山。①猛地,有個東西白亮亮地刺進心里來:昨天晚上,隊長來找他,說他老了,說放牛的活兒苦重,說村里只有牛信【注】掙的工分最多,說隊里打算換一個牛信,問他愿意不愿意。“不愿意!想端我的飯碗子哩!”心里這么想,嘴里卻沒這么說,只是笑笑,只是說:“我還能行哩?!彼妥哧犻L,他提著馬燈進了牛圈,看著反芻的牛們,兩行老淚流下來,他問:“你們愿意嗎?你們說我老嗎?”牛們不說話,只把濕漉漉的眼睛戀戀地看著他。放牛人靠著一棵歪脖子的橡樹坐下來,掏出煙荷包用煙袋鍋挖了一陣,自制煙末隨著噴出來的青煙,發(fā)出一股臭味,可放牛人卻有滋有味地享受著,透過眼前的青煙若有所思地看著山腳下那個熟悉的小山莊,他和牛們就是從那兒走出來的,村西頭那三間石頂石墻的房子就是他的家,他一個人的家,只要他不回家,房頂上的那個煙筒就冷冷清清地永遠不會冒出煙來。有一縷煙從嘴角擠到眼眶中來,淚水熱辣辣地淹沒了村子和家,揉揉眼,他把視線移向別處,可不覺中又戀戀地轉了回來。②村子里,管成家的門口掛了一只面籮,籮上縛著一條尺把長的紅布條,鮮亮亮地透著剛得了兒子的喜氣。黑小家年前死了老人,過年時用白紙寫的對子還在烏黑的門框上貼著,字辨不出,紙還是白生生的。保成媳婦正朝院墻上搭被子,娃娃們又尿炕了。下地的人們,三三兩兩扛著鋤頭走過村口的神樹。雞和狗的叫聲像是隔了一層什么遠遠地傳上來……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都是看過無數(shù)遍的,可他覺得總沒有把它們看透,自從女兒出了嫁,他就覺得這一切都和自己遠遠地隔了一層,倒是和牛們越來越親近了。那頭牤牛,就是兒子死的那一年出生的,不知怎么的,他總覺得這牤牛的眼神像自己的兒子。河曲曲折折地繞著,不知道要流淌到什么地方。牛群在山坡上散散漫漫地走著,長長的尾巴在周身上下不時地甩打,轟趕著圍上來的虻蠅。長舌頭在肥嫩的青草叢里卷來卷去,③吃到酣暢處白白的口涎就順著嘴角長長地垂下來,在明媚的陽光中拉出一道閃閃發(fā)光的弧線?;蛟S是猛然間回憶起什么遙遠的往事,它們就會中斷了香甜的咀嚼從青草中抬起頭來,黑而大的眼睛久久地注視著群山。放牛人自信地在橡樹下坐著,在山坡上,在身邊的這一群當中,他已經(jīng)享受慣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尊嚴,他是它們的中心,它們是他的依靠,可是今天這自信中卻夾進了一些惶恐:我真的就老得不中用了嗎?工分多那是我雪里雨里掙下的,這也叫人眼紅嗎?嫌多,我寧愿減工分。可隊長說話時的口氣分明是冷冷的,是不容商量的。他只會笑笑,只能服從的,他想不出有什么辦法可以不服從。不由得,他又想起撒手而去的老婆,半路而去的兒子,雖然舍不得但還是嫁出去的女兒來。山還是一如既往地沉默著,木然著,永遠不會和昨天有什么不同,也永遠不會和明天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人老了。放牛人細細地思量著:甩石頭用的小锨已經(jīng)磨得只剩下半個,若是換人,得叫隊里到河底鎮(zhèn)再去打一把新的來;下雨天上山穿的毛腿,已經(jīng)防不住水了,若是換人,得叫隊里再出羊毛,再紡線,重新織一副;水壺是自己預備的;再剩下的就是牛們了,跟人一樣,各有各的脾氣稟性,不在一塊過日子誰也摸不清,心疼不心疼得看各人的良心……這么想著,那惜別的凄涼又涌了上來,好像是自己要咽氣了,好像自己在給兒女們一件一件地安排后事。不懂事的牛們安閑地吃著草,它們不知道,隊長昨晚上來過,也許明天,也許后天,帶它們上山的人就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到那時就會是另外一個人,站在山坡上看山腳下的村子,看這些石頂石墻的房子,看這些扛鋤下地的人們。他心里昏昏沉沉的,④太陽很暖和,慢慢地,坐在橡樹下的放牛人睡著了,一縷口水從嘴角上耷拉下來?;秀敝校匆娮约夯氐搅舜逦黝^那間冷清的石房里,石房里忽然熱鬧起來,牛們不離左右地簇擁著,口口聲聲叫他隊長,他坐在炕頭上頤指氣使地分派著:牤牛你去泉上擔水,黑眼窩給我燒湯做飯,長耳朵和獨角去拉土墊圈。它們都是只會服從,只會笑,沒有誰不聽話的。他很滿意,朗聲問道:“我老嗎?”“不老。不老?!迸兌颊f,都笑??伤€是老了。白胡子長了老長老長,想死,可又沒有病,就走到半山這棵歪脖子橡樹底下,拴上一根牽牛用的麻繩,往脖子上一套,兩腳懸空,死了。牛們都圍上來哭,牤牛哭得最兇,他睜開眼勸牛們:“不用哭,我想死。這石頂石墻的房子我一個人住夠了。山根底下這個村子我天天看,看透了?!睜Uf:“我跟你一塊走!”牛們都圍上來:“我們也跟你一塊走!”半山里大家哭作一團,哭得肝腸寸斷。他被哭得心軟了:“我不死了,咱們還是都活著吧……”哭著,說著,放牛人醒過來,伸手一摸,臉上濕濕的。黑眼窩下的那只牛犢子正湊在臉前頭,伸著舌頭舔他的臉。他不動,任那牛犢去舔。太陽很暖和?!咀ⅰ颗P牛悍排5娜恕R痪虐税四辏ㄓ袆h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開頭部分通過描寫矗立的大山和蜿蜒的河流,暗示著放牛人無人理解的孤獨與痛苦,只能與牛群為伴。B.隊長勸說放牛人放棄繁重的放牛工作,隊里打算再換一個牛信,這使本來就飽經(jīng)苦難的放牛人內(nèi)心充滿苦痛和憂傷。C.放牛人靠著橡樹,望向山腳,看著村西頭自己的那三間石頂石墻的房子,想起昨日隊長的到訪,此刻淚水熱辣辣地流出來,戀戀不舍地注視著眼前的一切。D.放牛人像往日一樣自信地在橡樹下坐著,可是今天的自信夾進了一些惶恐,這種惶恐正是放牛人卑微服從性格的體現(xiàn)。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的“刺”字寫出了“隊長換牛信”這件事對放牛人影響很大,也暗示了他對隊長的怨恨,因為放牛已然成為放牛人單調且孤獨生活中的一抹亮色。B.句子②運用質樸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農(nóng)村生活場景,這和陶淵明在《歸園田居》(其一)中的意境與情感表述一致。C.句子③巧用比喻,將牛嘴角的口涎比喻成閃閃發(fā)光的弧線,形象生動地寫出牛在草地上吃草時的悠閑愜意。D.句子④屬于環(huán)境描寫,太陽的“暖和”與“心里昏沉沉”相對,反襯出人物內(nèi)心的痛苦,表現(xiàn)了人物命運的悲慘。8.文章結尾的夢境中,?;扇藝诜排H松磉?,《促織》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織,二者的寫法雖都荒誕離奇,但作者的寫作意圖卻有所不同。請結合相關內(nèi)容簡要分析。9.“《看山》中對人性的贊美隱藏于悲劇的人生底色之下,同時小說沒有激烈的外在矛盾沖突,而是在平衡穩(wěn)定的小說秩序中流露出作者的悲憫和反思?!闭埥Y合文本,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答案】6.C7.D8.①《看山》中的夢境更側重于人物心理呈現(xiàn)與轉變。?;扇说膲艟趁鑼懯欠排H藢ΜF(xiàn)實的理想化呈現(xiàn),側面反映放牛人無法擺脫苦難現(xiàn)實的無奈,同時也推動人物內(nèi)心由凄涼轉向釋懷。②《促織》中的異化隱喻文章主旨。蟋蟀價值連城,相比之下,人賤如草芥,魂化促織這種荒誕處理旨在批判黑暗社會對人壓迫的現(xiàn)實。9.①小說贊揚了放牛人雖飽受苦難仍葆有善良堅韌的美好品質。他即將離開牛群卻依然操心著放牛的事情;在經(jīng)歷種種苦難后,雖內(nèi)心凄慘,但最終仍選擇堅強面對。②淡化情節(jié),小說主要通過對放牛人心理與大山環(huán)境的描寫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沒有太多直接的矛盾沖突。③內(nèi)心沖突的自生自滅使小說秩序趨于平衡穩(wěn)定,(放牛人由“自信”到“惶恐”再到思量走后安排)放牛的內(nèi)心沖突在自我接受中消解;(從痛苦尋死到“咱們還是都活著吧”)內(nèi)心的矛盾在牛群撫慰下釋懷。(實際上這片古老大地也正是在矛盾的自生自滅中維系著心理的平衡和秩序平衡)④透過這種平衡,作者寄寓了對世代扎根土地農(nóng)民生存和精神困境的悲憫,也反思了大山中人們自我催眠,逆來順受的文化心理?!窘馕觥俊緦дZ】《看山》通過放牛人孤獨而悲苦的生活描繪,揭示了人生的無奈與命運的沉重。作者李銳采用細膩的筆觸描寫自然環(huán)境,將大山的沉默與河流的溫柔對比,象征著放牛人內(nèi)心的矛盾與孤寂。通過放牛人與牛群的互動,展現(xiàn)出他在失去家庭依靠后的堅守與渴望。他對生活的隱忍與不舍突出人性的柔韌和依戀,在日常平淡中滲透出對人生的深切反思與悲憫。【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想起昨日隊長的到訪”錯誤,“有一縷煙從嘴角擠到眼眶中來,淚水熱辣辣地淹沒了村子和家……”中“淚水熱辣辣地淹沒了村子和家”指的是放牛人看到村子和家時的情感流露,是一種對“凝凍”生活狀態(tài)的痛苦和對現(xiàn)狀、過往摯愛與生活的懷念。由此可知“此刻淚水熱辣辣地流出來”不是因為“想起昨日隊長的到訪”。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A.“暗示了他對隊長的怨恨”錯,句子①中的“刺”字寫出了“隊長換牛信”對放牛人的巨大沖擊,依據(jù)“心里這么想,嘴里卻沒這么說,只是笑笑,……兩行老淚流下來”可知但并未暗示他對隊長的怨恨,反而更多地表現(xiàn)了放牛人對自己未來的惶恐,無奈而悲傷。B.“意境和情感表述一致”錯,《歸園田居》(其一)表達了陶淵明歸隱的喜悅之情,《歸園田居》更多表現(xiàn)出田園生活的悠然自得;而依據(jù)“可他覺得總沒有把它們看透”可知文中句子②則多了一種隔閡感,放牛人感到對應家庭和社會的疏離。C.“口涎”與“弧線”不構成比喻,寫口涎“在明媚的陽光中拉出一道閃閃發(fā)光的弧線”只是客觀描寫。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能力。①在《看山》中,放牛人因孤獨而與牛群相依為命,夢境中牛化成人,描寫的是放牛人對現(xiàn)實的理想化呈現(xiàn),體現(xiàn)了他對牛群的深厚感情及內(nèi)心依賴,同時潛藏著對現(xiàn)實生活孤獨的刺痛之感,因此是更側重于人物心理呈現(xiàn)與轉變。夢中牛說放牛人“不老”,反映了他希望自己仍有能力、仍被需要的愿望,側面反映放牛人無法擺脫苦難現(xiàn)實的無奈;最終他醒來時牛犢子在舔他,這種人獸間的溫暖親密,進一步強調了他情感的寄托和孤獨本質,同時也推動人物內(nèi)心由凄涼轉向釋懷。②在《促織》中,成名之子化為促織,蟋蟀價值連城,相比之下,人賤如草芥,這種寫法讓人物融入幻想世界,增強了故事的神秘感與魔幻色彩,傳達某種超現(xiàn)實主義風格中反映的生命渴望與靈魂掙扎,旨在批判黑暗社會對人壓迫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出更深層的人與自然與命運之間的較量。二者雖都通過奇異的手法引申主題,但實際的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于內(nèi)心情感寄托,后者凸顯一種幻想與自由的渴求。【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審美特征和藝術特色的解讀能力。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文章以一種平靜的敘述方式勾勒出放牛人悲慘而又溫情的人生圖景,從中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人生、對人性的思考和同情。①依據(jù)“媽死了,老婆死了,后來,兒子半路上也死了,只留下一個女兒和自己廝守著??墒牵俸髞?,女兒也出嫁了?!O碌闹皇欠排!笨芍≌f中放牛人飽受苦難,如妻兒相繼離世,女兒出嫁后的孤獨,這些都是一種人生的悲劇底色。盡管如此,依據(jù)“再剩下的就是牛們了,跟人一樣,各有各的脾氣稟性,不在一塊過日子誰也摸不清,心疼不心疼得看各人的良心”可知放牛人對生活仍保持一種淡然和堅韌,他即將離開牛群卻依然操心著放牛的事情,這就是人性中的光輝。②小說沒有通過激烈的沖突來推動情節(jié),即淡化情節(jié),只是寫隊長告訴放牛人可能會換人,然后側重寫放牛人的感受,如“猛地,有個東西白亮亮地刺進心里來”,還有對村子的環(huán)境描寫,如“村子里,管成家的門口掛了一只面籮……雞和狗的叫聲像是隔了一層什么遠遠地傳上來”“河曲曲折折地繞著……”等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沒有太多直接的矛盾沖突。③內(nèi)心沖突的自生自滅使小說秩序趨于平衡穩(wěn)定,如當隊長勸放牛人這個情節(jié),“放牛人自信地在橡樹下坐著,在山坡上,在身邊的這一群當中,他已經(jīng)享受慣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尊嚴,他是它們的中心,它們是他的依靠,可是今天這自信中卻夾進了一些惶恐”“放牛人細細地思量著:甩石頭用的小锨已經(jīng)磨得只剩下半個,若是換人,得叫隊里到河底鎮(zhèn)再去打一把新的來……跟人一樣,各有各的脾氣稟性,不在一塊過日子誰也摸不清,心疼不心疼得看各人的良心……”可知放牛人由“自信”到“惶恐”再到思量走后安排,并沒有直接表現(xiàn)出強烈的對抗,而是采用一種淡淡的筆調,顯示出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無奈,內(nèi)心沖突在自我接受中消解;從痛苦尋死到“咱們還是都活著吧”內(nèi)心的矛盾在牛群撫慰下釋懷。④透過這種平衡,放牛人的命運體現(xiàn)了小人物的無奈與無力,他的善良與孤獨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通過他的經(jīng)歷,傳達出對底層人物的不幸命運的同情與對生活現(xiàn)狀的深刻反思,作者寄寓了對世代扎根土地的農(nóng)民生存和精神困境的悲憫,也反思了大山中人們自我催眠,逆來順受的文化心理。這種悲憫與反思是在敘事的平靜中流露出來的,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治國之道,所養(yǎng)有二:一曰養(yǎng)德,二曰養(yǎng)力。養(yǎng)德者,養(yǎng)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賢;養(yǎng)力者,養(yǎng)氣力之士,以明能用兵。此所謂文武張設,德力具足者也,事或可以德懷,或可以力摧。外以德自立,內(nèi)以力自備,慕德者不戰(zhàn)而服,犯德者畏兵而卻。徐偃王修行仁義陸地朝者三十二國強楚聞之舉兵而滅之。此有德守,無力備者也。夫德不可獨任以治國,力不可直任以御敵也。韓子之術不養(yǎng)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駁,各有不足。偃王有無力之禍,知韓子必有無德之患。凡人稟性也,清濁貪廉,各有操行,猶草木異質,不可復變易也??褡H、華士不仕于齊,猶段干木不仕于魏矣。性行清廉,不貪富貴,非時疾世,義不茍仕,雖不誅此人,此人行不可隨也。太公誅之,韓子是之,是謂人無性行,草木無質也。太公誅二子,使齊有二子之類,必不為二子見誅之故,不清其身;使無二子之類,雖養(yǎng)之,終無其化。清廉之行,人所不能為也。夫人所不能為,養(yǎng)使為之,不能使勸;人所能為,誅以禁之,不能使止。然則太公誅二子,無益于化,空殺無辜之民。賞無功,殺無辜,韓子所非也。太公殺無辜,韓子是之,以韓子之術殺無辜也。(節(jié)選自《論衡·非韓篇》,有刪改)材料二:昔徐偃王以仁義朝天下。王孫厲謂楚莊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蓖踉唬骸百韧?,有道之君也,好行仁義,不可伐?!蓖鯇O厲曰:“大之與小,強之與弱也,猶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焉?且夫為文而不能達其德,為武而不能任其力,亂莫大焉?!背踉唬骸吧?。”乃舉兵而伐徐,遂滅之。知仁義而不知世變者也。夫徐偃王為義而滅,燕子噲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為墨而殘。滅亡削殘,暴亂之所致也,而四君獨以仁義儒墨而亡者,遭時之務異也。非仁義儒墨不行,非其世而用之,則為之禽矣。(節(jié)選自《淮南子·人間訓》,有刪改)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徐偃王修行A仁義B陸地C朝者D三十二國E強F楚聞之G舉兵H而滅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外以德自立”與《六國論》中“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的“以”用法相同。B.操,意為“操持、拿著”,與《鴻門宴》“大王來何操?”中的“操”詞義相同。C.“義不茍仕”中的“義”與《師說》“吾師道也”中的“師”用法相同。D.是,意為“認為正確”,與《答司馬諫議書》“是而不見可悔故也”中的“是”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治國要培養(yǎng)德操以示敬重賢人,要培植武力以表明能夠用兵打仗,二者對國家治理都很重要。B.材料一認為清高廉潔是人的天性,姜太公誅殺二人對于教化百姓沒有好處,白白殺死了無罪的人。C.材料二中王孫厲認為強國對付弱國就像虎之啖豚,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椋F(xiàn)在不伐徐將來會反受其害。D.材料二中四位君主施行仁義儒墨最終卻招致滅亡削殘,原因就在于他們未安民心,致使百姓暴動。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太公誅二子,使齊有二子之類,必不為二子見誅之故,不清其身。(2)且夫為文而不能達其德,為武而不能任其力,亂莫大焉。14.兩則材料都涉及徐偃王被討伐之事,但以此論證觀點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敬鸢浮?0.BEG11.B12.D13.(1)姜太公殺了二人,假使齊國還有像他倆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因為他倆被殺的緣故,就不保持自身的清高。(2)況且奉行文治卻不能實現(xiàn)德政,奉行武道卻又不能使用自己的武力,禍亂沒有比這更大的了。14.①材料一為了論證治國之道需德力兼?zhèn)涞挠^點。(或:有德行而沒有武力準備的人,不能擔負治理國家的任務;從徐偃王忽視武力而遭禍,來證明韓非一定會因忽視德操而受害。)②材料二為了論證施行仁義要符合時勢?!窘馕觥俊緦дZ】兩則材料都探討了治國之道與權力運用的問題。材料一強調德與力的平衡,認為德不能獨自治國,而力也不能僅僅用于御敵,主張德力兼?zhèn)?。材料二則指出,徐偃王因為只堅持仁義而被滅,暗示僅依賴仁義不及時應變,難以長久維持國家。兩者都以徐偃王之事為例,揭示了治國策略中單一依靠某一方面的危險性,最終傳達出治國需權衡時勢與策略的復雜局面?!?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徐偃王修習和實行仁義,各地來朝見的有三十二個國家,強大的楚國聽說這件事,就發(fā)兵滅掉了它?!靶扌腥柿x”是動賓短語,“仁義”是“修行”的賓語,故在B處斷句;“陸地”是“朝者”的定語,中間不斷開;“三十二國”是“朝者”的后置定語,故在E處斷句;“強”是“楚”的定語,故中間不斷開,“聞之”是“強楚”的動賓,句子成分完整,故在G處斷句。故選B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都是“用,憑借”的意思。句意:外部要用德操來樹立自己。/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賞給天下的謀臣。B.“詞義相同”錯誤。操守,品德,德行;/操持,拿著。句意:徐偃王的德行不能完備武力。/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C.正確。都是名詞作動詞?!傲x”,堅持主張;/“師”,學習。句意:要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學習的是道?。.正確。句意:韓非認為是對的。/認定做得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緣故。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原因就在于他們未安民心,遭到百姓暴動”錯誤。根據(jù)原文“遭時之務異也”“非其世而用之”可知,這四位君主不知道世道已經(jīng)變化,他們在不適用的世道施行仁義,從而招致滅亡。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類”,這樣的人;“見誅”,被殺;“清”,使……清白,保持清白。(2)“達”,達到,實現(xiàn);“任”,使用;“焉”,于之?!?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①材料一中開頭即提出“治國之道,所養(yǎng)有二:一曰養(yǎng)德,二曰養(yǎng)力”的觀點,即治國之道需要德力兼?zhèn)?。用徐偃王被討伐的例子,強調“有德守,無力備者”“德不可獨任以治國”的道理,強調只有德行,沒有武力不足以治天下;作者又認為徐偃王和韓子的做法“各有不足”,從而推測“韓子必有無德之患”,認為只重武力不重德行,也會有災禍,從而得出“治國不僅要注重德行,還要重視武力?!雹诓牧隙J為徐偃王等四位君主不知道世道已經(jīng)變化,他們在不適用的世道施行仁義,最終招致滅亡,以此來論證施行仁義要符合時勢。參考譯文:材料一:治理國家的辦法,所積蓄的東西有兩個:一叫培養(yǎng)德操,二叫培植武力。培養(yǎng)德操,就是供養(yǎng)名望極高的人,以表示能敬重賢人:培植武力,就是供養(yǎng)力大的人,以表明能用兵打仗。這就是所說的文武都采用,德操武力都具備,戰(zhàn)事或者可以用高尚德操來感化,或者可以用強大武力來征服。外部要用德操來樹立自己,內(nèi)部要用武力來裝備自己:仰慕高尚德操的人可以不戰(zhàn)而折服,詆毀德操的人由于害怕強大的軍隊而退卻。徐偃王修習和實行仁義,各地來朝見的有三十二個國家,強大的楚國聽說這件事,就發(fā)兵滅掉了它。這是有德行,而沒有武力準備的人??梢?,德行不可能單獨擔負治理國家的任務,武力也不可能單獨完成抵抗敵人的任務。韓非的政治主張不能培養(yǎng)德操,徐偃王的德行不能完備武力。他們二人都片面,各有不足。從徐偃王忽視武力而遭禍,就能知道韓非一定會因忽視德操而受害。凡是人都稟受天性,清高、污濁、貪婪、廉潔,各有各的操行,就像草木各有各的本質,不能再改變一樣??褡H、華士不肯在齊國做官,就像段干木不肯在魏國做官一樣。他們天生品行清高廉潔,不貪圖富貴,并非是當時痛恨社會,要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肯隨便做官,即使不殺這些人,這些人的品行也是不可能效法的。姜太公殺了他倆,韓非認為是對的,這是認為人沒有(固定不變)的品行,草木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姜太公殺了他倆,假使齊國還有像他倆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因為他倆被殺的緣故,就不保持自身的清高;假使沒有他倆這樣的人,雖然供養(yǎng)他們,他們的品行終究不會感化別人。因為清高廉潔的品行,是人通過努力不能做到的。人通過努力不能做到清高廉潔,那么即使供養(yǎng)他們讓他們努力去做,也不可能使他們得到鼓勵而做到;如果人通過努力能夠做到清高廉潔,用殺人的辦法來禁止他們,是不可能使人們停止這種努力的。既然這樣,那么姜太公殺他倆,對于教化百姓沒有好處,白白地殺死了沒有罪的人。贊賞沒有功績的人,殺死沒有罪過的人,這是韓非不對。姜太公殺無辜,韓非表示贊同,這樣說來,是用韓非的政治主張殺死無罪的人了。材料二:從前徐偃王憑借仁義使天下朝見。王孫厲對楚莊王說:“君王(如果)不討伐徐國,我們反過來就要去朝拜他了?!鼻f王說:“徐偃王是位有道之君,他喜歡施行仁義,我們不好討伐他。”王孫厲就接著說:“大國對付小國,強國對付弱國,這就如同用石擊卵,虎吃豬一樣,大王有什么好猶豫的?再說實施文治卻不能實現(xiàn)德政,奉行武道卻又不能使用武力,那么禍亂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保犃诉@席話)文王說:“好?!本桶l(fā)兵攻打徐國,很快將徐國消滅了。這樣,徐偃王就成為一個只知實施仁義卻不知世道已變的人了。徐偃王因為施仁義而被滅亡,燕王噲因為行仁義而被削弱,魯哀公因為好儒學而被削弱,代國君因為奉行墨學而遭害。這滅、亡、削、殘一般說來都是由于暴虐才會招致,而這四位君主卻因施行仁義儒墨而招致滅亡,原因就在于他們遭逢的時勢不同。并不是講仁義儒墨不好,只是說世道已經(jīng)變化再去實施推行,就會因此受害。(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玉樓春·和吳見山韻吳文英闌干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云去急。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沉處倒殘霞,一杼鮫綃和淚織。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的開頭刻畫了一位孤獨惆悵、浪跡天涯的游子形象。B.“霜花”句兼含比喻和對比手法,凸顯詞人心中的孤寂痛苦。C.詞末用典,與全詞所寫景、情、事緊密契合,并無生僻之感。D.從詞的標題和內(nèi)容來看,這首詞既慨嘆自身,亦思慕友人。16.在中國古代詩文中,“秋”乃常見題材,“雁”是頻出意象。以此為切入點,分析“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云去急”句中的情景關系?!敬鸢浮?5.B16.本句寫秋意在雨中青山里呈現(xiàn),一只孤雁在暮靄中飛去的景色。秋景烘托了作者與友人相聚又離別的感傷之情,孤雁形象表達自己飄零天涯的身世之慨。情景交融,意蘊深長?!窘馕觥俊緦дZ】《玉樓春·和吳見山韻》以獨倚闌干的游子形象開篇,渲染出一種孤獨與惆悵。詞中通過“霜花”與“春顏色”的對比,蘊含著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和哀傷,凸顯景中含情。雁隨云急、更增添秋季離別的悲涼氣氛,巧用景物傳遞思念和孤獨。最后,用典“鮫綃和淚織”深化情感,表現(xiàn)出詞人心中對歲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對友人的思念。整首詞情景交融,意蘊深長。【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兼含比喻……手法”錯誤?!八ā边@里指秋菊,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顯示出些許春天般的繽紛色彩,這是擬人;此句確實有對比,通過“霜花”與“春顏色”的對比,蘊含著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和哀傷,凸顯景中含情。故選B?!?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之情景關系的能力。“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云去急”這句詩中,首先從景的角度來看,描繪了秋雨之中千山一片青翠,暮色里一只孤雁隨著云朵快速飛去的畫面。這一秋景營造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從情的角度,秋景往往容易引發(fā)人的感傷之情,作者與友人相聚后又離別,這種離情別緒在秋景的烘托下更加濃郁。而孤雁這一意象,通常象征著孤獨、漂泊,它表達了作者飄零天涯的身世之慨,也暗示了作者如同孤雁一般的孤獨寂寞之感。此句景與情相互交融,使詩句更具感染力。(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面這段話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論語》中鼓勵弟子多讀《詩經(jīng)》,在他看來,《詩經(jīng)》具有興觀群怨的作用,讀者還能通過閱讀《詩經(jīng)》“_________”,來認識自然萬物,開拓眼界。(2)中國是詩的國度,從《詩經(jīng)》時代到現(xiàn)在,一首又一首詩歌融入民族的血脈,成為我們生長的養(yǎng)分。詩詞以其獨特力量,感化我們的內(nèi)心,如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以魚、鳥為比,“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無數(shù)人追求恬淡生活的心聲;如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以“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引發(fā)了后人對人類存在和時間起點的哲學思考。(3)詩詞可謂中華文化之根,想要中華文化常青,我們就應如《諫太宗十思疏》所言,需“_________”。讓我們一起讀詩、背詩吧,詩詞雖是當年明月,但總有一首詩歌在歷史的長河中等待著現(xiàn)在的我們,照亮心靈的歸路?!敬鸢浮竣?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②.羈鳥戀舊林③.池魚思故淵④.江畔何人初見月⑤.江月何年初照人⑥.(必)固其根本【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羈”“淵”“畔”。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言談間本該(A)的話,再三斟酌下還是鋪墊了好幾句?!安恢勒f的有沒有道理”“絕沒有別的意思”“退一萬步講”等一番限定與修飾下來,交流的暢快也急轉直下。額外的限定語,事實上起到的是補充與解釋的作用?!凹住保[含著“你說的可能有道理,但我們不妨再討論一下”的意味;“乙”,經(jīng)常作為“接下來我要開始陳述觀點了”的開場白;“丙”,丁。這些“限定語”或許都沒有什么實際上的語義指向,但一般都能起到緩和與留有余地的交流效果,就像是一種語言的潤滑劑,讓聊的天不至于生硬尷尬,讓說的話不至于“掉在地上”。如此(B),圖個啥?反復糾結的社交“套話”背后,一定有難言之隱。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一句無心之語,會不會冒犯到身邊的同事、朋友和家人?脫口而出的心里話、張口就來的口頭禪,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粗魯”?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怕被誤解,怕惹是非,怕生嫌隙,自然也就會在鋪墊和說明上多此一“句”。結果就是,交流變得索然無味,理解變得無比奢侈。難怪有人總結現(xiàn)在聊天的套路:打破尷尬,用“哈哈哈”;表達開心,用“哈哈哈”;不知如何回復,也用“哈哈哈”。其實,是不是真的想“哈哈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不太會讓人出錯”。言談間限定語越來越多,①目的旨在彼此能夠避免誤會、獲得認同。②縱觀現(xiàn)代人的社交網(wǎng)絡,③堅強與脆弱、獨立與依賴構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④這些情感與思緒的交織,⑤許多人只好在言語中采取“試探”的策略,⑥為自己提前圈定了一個語言的“緊箍兒”,⑦不求“動人”,但求“不得罪人”。18.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多次使用引號,下列選項中引號的作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A.這些“限定語”或許都沒有什么實際上的語義指向,但一般都能起到緩和與留有余地的交流效果。B.讓聊的天不至于生硬尷尬,讓說的話不至于“掉在地上”。C.反復糾結的社交“套話”背后,一定有難言之隱。D.脫口而出的心里話、張口就來的口頭禪,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粗魯”?20.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用‘哈哈哈’來打破尷尬、表達開心和應對不知如何回復時的窘境。”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22.第二段的舉例論證不完整,請將第一段中加著重號的三個限定語填入甲、乙、丙三處,并在丁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丁處不超過18個字?!敬鸢浮?8.A.不吐不快B.小心翼翼19.B20.①修改為:“旨在彼此能夠避免誤會、獲得認同”或“目的是彼此能夠避免誤會、獲得認同”;⑤修改為“使許多人只好在言語中采取‘試探’的策略”21.①改句比較普通,原句使用短句,構成排比,簡潔明快,句式整齊,有氣勢;②原句將重點落在“用‘哈哈哈’”上,突出使用“哈哈哈”緩減尷尬頻率之高和對緩減尷尬的重要作用,更符合原文的邏輯。22.甲:退一萬步講乙:不知道說的有沒有道理丙:絕沒有別的意思?。和ǔ3闪恕澳闱f不要誤會我”的代稱??【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本該”表明此處和后文“再三斟酌”相反,指痛快地表達出來,可填“不吐不快”。不吐不快:不說出來就不痛快,形容非要說出來。B.“如此”表明此處是總結上文說話的狀態(tài),結合“再三斟酌”“額外的限定語”可知指說話很小心,可填“小心翼翼”。小心翼翼: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的樣子?!?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B.表特殊含義。其他各項都表強調。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目的旨在”句式雜糅,刪除“目的”或改為“目的是”。⑤此處中途易轍,在“許多人”前面加“使”?!?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①改句比較普通。原文是三個動賓短語+用“哈哈哈”句式的句子構成的排比句,且都是短句。排比句句式整齊,簡潔明快,讀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增強語勢。②原句將重點落在“用‘哈哈哈’”上,強調了“哈哈哈”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都是為避免緩解尷尬。突出現(xiàn)代人在社交中為了避免出錯而使用這種方式的無奈,同時“哈哈哈”有緩減尷尬頻率之高和對緩減尷尬的重要作用,更符合原文“聊天的套路”的邏輯?!?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句復位和情境補寫的能力。甲:“退一萬步講”,是把某一種假設放到底限,先讓步,再提議其它內(nèi)容。結合語境,就是先算你說的是對的,即是“你說的可能有道理,但我們不妨再討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