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24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24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24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24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北京豐臺高二(上)期末語文2024.01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5小題。材料一北京,一座擁有870年建都史的古都,是中國古跡最為密集的區(qū)域所在。其實,北京也是4萬株古樹的樂園,是全世界古樹最多的城市。北京的古都光環(huán),使人們的視線往往聚焦于紅墻黃瓦的古建筑,忽略了與它們相伴而生的眾多古樹。如果你留心觀察,在北京名勝古跡、寺廟宮觀等地,可以見到一些樹上掛著紅色、綠色或者白色的銘牌,那是古樹的“身份證”,記錄了樹齡、習性、歷史等信息。從種類來說,北京市古樹共分33科56屬74種,數(shù)量最多的是側柏、油松、檜柏、國槐。知名度上,天壇公園“九龍柏”、北海公園“白袍將軍”、潭柘寺“帝王銀杏”等,不僅為市民耳熟能詳,也令不少來京游客流連忘返。北京古樹大多是“大隱隱于市”地點綴在房前屋后,與我們生活休戚相關。元朝著名學者熊夢祥所著的《析津志》中提到:忽必烈興建元大都之時,總設計師劉秉忠以麗正門外(約在如今前門箭樓位置)的一棵大樹為基準,確定了北京中軸線的方位。之后,這棵大樹被稱為“獨樹將軍”,中軸線周邊成為北京古樹分布最為集中的區(qū)域之一。在衛(wèi)星圖視角之下,從景山到故宮,再到南端的天壇,這條線掩映在兩旁綠色的海洋中。密云新城子鎮(zhèn)“九摟十八杈”是北京最古老的柏樹,樹齡超過3500年。前不久,這棵古柏長出新葉,生機勃勃,引起廣泛關注。“九摟十八杈”一度遭遇生存危機:省級公路從樹旁經過,加上不透氣不透水的擋墻,使得其根系伸展不開,難以吸收足夠養(yǎng)分。為給古樹充分的生存空間,當?shù)夭坏鹆藫鯄?,還將影響它生長的公路“挪”遠了。如今,古樹煥發(fā)新生,當?shù)匾步⑵鸸艠湮幕糜尉€路。在北京城市建設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近年來,北京打造出西城鼓樓西大街、海淀八里莊街道世紀新景園、昌平康陵等40余處古樹街巷、古樹社區(qū)、古樹鄉(xiāng)村。保護一棵古樹、植下一方綠地,讓城市融入大自然,展現(xiàn)生態(tài)之美,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題中應有之義。(取材自賀勇等的相關文章)材料二古樹是生長百年以上的樹木。古樹是大自然的“絕代風華”,是“有生命的文物”,是自然與文化的“雙遺產”。一棵樹就是一個生態(tài)聚落,是生物的棲息地。古樹蒼勁挺拔、亭亭如蓋,從樹根到樹冠,昆蟲、真菌、脊椎動物、鳥類等各尋樂土,與樹木相伴相生。古樹根深葉茂、冠大蔭濃,帶來固碳釋氧、保持水土、降溫增濕、阻止煙塵等環(huán)保效益。古樹經過自然界千百年的風雨洗禮,是研究自然的標本,我們分析古樹,可了解當?shù)貧夂?、水文、植被、環(huán)境的變遷,為眾多領域研究提供科學依據(jù)。古樹以它們漫長的生命,為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乃至整座城市遮風擋雨。古樹既是生態(tài)的維護者,同時又記錄了歷史的演替變遷,承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回憶與鄉(xiāng)愁情思?!秶Z》的《單子知陳必亡》一文中有說到:“周制有之曰,列樹以表道?!币源丝梢姡覈诘缆穬膳苑N樹的傳統(tǒng),至少是從周朝就已經開始了,并且早已形成制度。一棵棵參天喬木,不僅擁有表道、護路的作用,更在成百上千年的歲月洗禮后,沉淀成一部部綠色史書,銘刻著“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杳然悵惘,“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安逸閑適,“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的思君別情,將古人至臻之情深深烙印于中華民族文脈肌理。就北京這一城市來說,古樹不可或缺地與鴿哨、老院落一起,成為北京文化符號。古時的北京城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高樓大廈,站在圜丘上舉目四望,只能見到頭頂?shù)乃{天與腳下松柏的森林,仿佛是被這片綠色的海洋托舉在天地之間,這便是古人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而在廟堂之外的市井街巷之中,古樹更是成為了一種民間故事留存的載體。中學語文課本曾收錄有文天祥的詩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相傳在文指向南方。這棵700多年的棗樹,如今就位于北京府學胡同的文天祥祠之中。與古樹相關的類似傳說在北京簡直比比皆是,在夏日的胡同口,要是我們找個樹蔭下乘涼的大爺聊起這些故事,說一下午都不會重樣。如今,北京計劃再建20處古樹公園,一方面實現(xiàn)古樹生境的保護提升,另一方面拓寬更多居民活動場所,讓古樹在時代光影里、在與居民和諧共生的新模式中,枝繁葉茂、煥發(fā)生機;讓綠色鄉(xiāng)愁不斷賡續(xù)、文明記憶恒久綿長。(取材自楊翹楚、王禹欣、張璐等的相關文章)1.原文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當?shù)囊豁検牵?分)A.休戚相關B.亭亭如蓋C.孜孜以求D.比比皆是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北京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古樹名城。B.北京古樹大多生長于人跡罕至的深山。C.北京城布局與“獨樹將軍”關系緊密。D.北京的城市建設頻頻為保護古樹讓路。3.材料二第四段中引用了古詩文,下列對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證明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植樹表道的傳統(tǒng)。B.證明古樹成為了記錄歷史變遷的綠色史書。C.證明古樹承載了人們豐富多樣的情感寄托。D.證明樹木是我國詩人眼中不可或缺的意象。4.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新城子鎮(zhèn)從古樹保護中找到了發(fā)展新思路。B.古樹的環(huán)保效益使它成為科學研究的依據(jù)。C.古樹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的重要講述者。D.與北京古樹相關的故事,數(shù)量多,傳播廣。5.古樹與北京城有怎樣的關系?請結合上面兩則材料進行概括。(6分)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6—10題。(共18分)國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①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湣、宋獻②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勢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將道也。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謹擇也,而仁人之所以務白也。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彼持國者,必不可以獨也,然則強固榮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懼而求能者,如是者強;身不能,不知恐懼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親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國者,巨用之則大,小用之則??;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巨用之者,先義而后利,安不恤親疏,不恤貴賤,惟誠能之求,夫是之謂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義,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親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謂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故曰:“粹而王,駁而霸,無一焉而亡?!贝酥^也。羿、蜂門者,善服射者也;王良、造父者,善服馭者也。聰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勢從之,人不服而勢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故人主欲得善射,射遠中微,則莫若羿、蜂門矣;欲得善馭,及速致遠,則莫若王良、造父矣;欲得調壹天下,制秦、楚,則莫若聰明君子矣。其用知甚簡,其為事不勞而功名致大,甚易處而綦可樂也。故明君以為寶,而愚者以為難。人主胡不廣焉,無恤親疏,無偏貴賤,惟誠能之求?若是,則人臣輕職業(yè)讓賢,而安隨其后。如是,則舜禹還至,王業(yè)還起,功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樂。如是其美焉者乎!嗚呼!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取材于《荀子·王霸》)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得道以持之持:掌握B.而仁人之所以務白也白:明白C.身能相能相:幫助D.安不恤親疏恤:顧慮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然則強固榮辱在于取相矣非铦于鉤戟長鎩也B.羿、蜂門者,善服射者也新沐者必彈冠C.則莫若聰明君子矣若知我不降明D.其用知甚簡爾其無忘乃父之志8.下列文中畫線語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彼持國者,必不可以獨也掌握政權的君主,不能只依靠自己B.惟誠能之求確實只為求取有才能之士C.王良、造父者,善服馭者也王良和造父,是善于駕車馬的人D.甚易處而綦可樂也君子做事情很容易,心情很愉快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荀子認為治國的方法有三:義、信、權謀。其中權謀治國,會導致國家滅亡。B.荀子認為與舉賢任能相比,國君自身能力更重要,這關系到國家的榮辱存亡。C.荀子認為立足于道義任用賢者,可以稱王天下,駁雜地用人也可以稱霸諸侯。D.荀子認為聰明的君主,善于使百姓順服,權勢也便隨之而來,這是王者之術。10.選文第三段說“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請結合選文與《屈原列傳》,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二)根據(jù)要求,完成第11題。(共10分)11.閱讀下面四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①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聻槿室印!薄罢垎栔??!痹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陽貨》)②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圩釉唬骸耙蛎裰?,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堯曰》)④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1)根據(jù)①②③則材料,請說明加點詞語的內涵。(3分)(2)請理解④則材料中“三仁”的具體表現(xiàn)。(3分)(3)在以“學習與道德”為主題的班會課上,一個同學發(fā)言時引用《陽貨》篇中“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你認為這句話符合班會的主題嗎?請發(fā)表看法。(4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1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2—14題。(共12分)古大梁行①高適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鐘起,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一千里。全盛須臾那可論,高臺曲池無復存,遺墟但見狐貍跡,古地空余草木根。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俠客猶傳朱亥②名,行人尚識夷門③道。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年代凄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咀ⅰ竣俅嗽娮饔诟哌m隱居之時。②朱亥:本為屠夫,后為信陵君擊殺晉鄙,奪兵抗秦救趙。③夷門:魏大梁城東門,侯嬴曾在此守門并自殺。1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城”四句,寫驅馬古都,見荊棘莽蒼、王宮荒蕪之景,“愁”字奠定全詩情感基調。B.“全盛”四句,寫高臺曲池蕩然無存,狐貍奔竄,古地寥落,與“憶昨”四句形成對照。C.“暮天”四句,通過游俠之口寫昔日朱亥與侯嬴的豪情壯語,間接表達詩人的悲痛之情。D.“白璧”四句,詩人佇立水邊,聯(lián)想曾受重用之人,感慨往盛今衰,表達無限悵惘之情。13.下列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魏王宮觀”“信陵賓客”兩句今昔對比,寫眼前之景,畫面感強。B.本詩實寫游大梁之景,追憶往昔人事,虛實結合,格調古拙,意味悠長。C.本詩為七言古詩,是一首描寫慘烈戰(zhàn)爭的邊塞詩,抒發(fā)復雜深沉的情感。D.本詩形式講究。音韻和諧,韻腳多變,四句一轉;重章疊句,回環(huán)跌宕。14.唐代殷璠評價高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請結合本詩和《燕歌行》中任意一句,簡析殷璠的評價。(6分)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9分)(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寫詩人追憶華年往事的詩句是:“錦瑟無端五十弦,

”。(2)《書憤》中,描述宏偉征戰(zhàn)場面的詩句是:“

,鐵馬秋風大散關”。(3)《李憑箜篌引》中,用擬人手法寫花朵形象,寫出樂聲時而幽咽、時而歡快的詩句是“

”。(4)《燕歌行》中以環(huán)境描寫襯托出戰(zhàn)事慘烈,唐軍傷亡慘重的兩句是:“

,”。(5)《屈原列傳》中,指出《離騷》借尋常事例闡發(fā)深遠意蘊的語句是:“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6)《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告誡人們要防微杜漸,不要沉溺于喜愛的人或物的語句是:“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7)《過秦論》中寫陳涉出身貧寒和地位低賤的語句是:“然陳涉

,氓隸之人,

”。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19題。江南江北,盡是瀟湘意象那天寫永州,突然發(fā)現(xiàn),“瀟湘夜雨”不該是一景,而應是一曲。尤其在沒電的古代,舟燈如豆,遠看似螢,完全撐不起一江夜景。這時,耳朵比眼睛要管用得多。與其讓眼睛獨對一江黑魆魆、兩岸墨坨坨,心事茫然,行舉無措,不如像白居易詩中說的“睡美雨聲中”,當然,這需要足夠定力:不管朝堂遠近,身世浮沉,我自一葦渡江,天馬行空。但這何其難也。大多數(shù)人只能像馬致遠寫的那樣:“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焙畾庖骨郑甯@醒,發(fā)現(xiàn)美夢誤人,家遙萬里。擁衾扁舟,夜雨如泣,江流如訴,山風如嘆。油燈撲閃,風來暗,風止明。自己仿佛被整個世界遺棄了。所謂“瀟湘夜雨圖”完全不是眼景,而是煩亂的雨聲、孤寂的心境,是由飄零、清冷、凄涼、離憂、寂寥、渺茫、惶然……多種意緒組成的“遺世孤獨圖”。繼而我發(fā)現(xiàn),所謂的“瀟湘八景”,很多都看不見。即便可見,能見度也很低。此八景,更多的是一種心靈體驗。比如“江天暮雪”,薄暮冥冥,江天一色,世界混沌,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飛絮漫舞。這時披蓑戴笠,獨立江畔,能看到什么呢?只能看見紛亂如麻的往事、沉浮難料的命運和諸路盡失的未來。瀟湘八景與其說是畫,不如說是一種現(xiàn)在進行時的狀態(tài)。只有后世那些把光影、配音、表演、意境拿捏得恰到好處、糅雜得爐火純青的抒情小視頻,或可表現(xiàn)其七八分。而只講究光影效果的印象派油畫,最多只能表現(xiàn)出四五分。中國畫單憑線條和墨色,其實很難把主題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只能靠構圖的精妙和著墨的濃淡,來表現(xiàn)主題中深藏的人生況味和處世禪機,算是內化于心,尋找神似。至于外化于形,可能二三分都沒有。這樣的瀟湘意境畫,不但去了日本、朝鮮、東南亞,還去了南北美洲和歐洲。國內則有定論:“中國山水畫,半源起瀟湘”。也有這么說的,“瀟湘意境是中國山水畫永恒不變的母題”,“瀟湘八景圖是中國山水畫的搖籃”。從此,“瀟湘情結”,或者說,“瀟湘意象”就這樣呈現(xiàn)出了越來越清晰的面貌。那么,何為瀟湘意象?瀟湘意象是一種清冷幽深、低沉凄迷的審美旨趣。舜帝南巡,崩于蒼梧,娥皇女英,淚化斑竹,投湘殉情。這是瀟湘情結的源起。南巡其實是戰(zhàn)敗南逃。之后屈賈被貶,憂怨不已。再后來,無數(shù)官員被貶瀟湘,形成了一派消極而隱逸的詩風。瀟湘八景圖,正是宋迪被貶后的作品,與其說他畫得最好,不如說這些意境最能熨帖失意人的心靈,因此也最能喚起被貶官員和落魄文人的共鳴。這八景從夕夜交替的時辰選擇來看,是孤獨失意的情緒宣泄;從雁落帆歸的主題景物來看,是思鄉(xiāng)懷遠的悲情表達;從晴嵐雨雪的天氣變幻來看,是抒發(fā)了一種人生無常、任意風雨的哲理禪機;從平遠山水的構圖來看,則是表達了一種平淡沖和、隱逸逍遙的空靈心境。種種這些,構成了瀟湘意象的全部。自此,作為地理意義上的江南和瀟湘,便加快了它們分道揚鑣的腳步。唐之前,江南是包括湖湘的。從宋朝開始,江南多指東南江浙一帶,包括皖、贛、閩一部分。而湖南則被單獨拿出來,冠以“瀟湘”的標簽。江南一詞,在中國文化中,隱約喻意著富饒水鄉(xiāng),充滿了柔情和夢幻,是國人的心靈憩棲地。而瀟湘一詞,則喻意遙山遠水,帶著淡淡的憂愁和哀婉,是國人的傷心失意地??粗@兩個名詞,就好像看到林黛玉三字,腦袋里就有了約定俗成的印象。由畫而詩、而詞、而曲、而文。瀟湘八景之后,不但以瀟湘為題材的山水畫多了,連詩詞曲賦文章也在大量增加。其中以“瀟湘八景”為題的詞曲更是爆增。陸游說:“揮毫當?shù)媒街?,不到瀟湘豈有詩”,這里的“瀟湘”除了地理意義上的,顯然還有審美意象上的。不但要得其形,還要得其魂。失意之心,借助遙山遠水,詩情才會呈井噴式爆發(fā),所謂文章憎命達是也。詩人以山水開頭,用比興的手法,來訴說心中憂思?;蛴帽鹊碌氖址?,將山水風物,比作自己的身世品性。其后,對“瀟湘意象”的審美又擴展到音樂、建筑、園林、戲劇、書法、宗教、風俗等各領域。這樣隱隱就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美學旨趣。身世浮沉雨打萍,從一種抑郁情緒開始,到遺世孤獨、前路茫然,轉而寄情山水、夢托桃源,自甘以局外人、邊緣人的角色去打量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的世間萬物,如光陰寄客,在社會的大潮中從流飄蕩,任意西東,最后結束這蜉蝣般的匆匆一生。這大抵便是瀟湘意象群的心路歷程。無非是流放文化、貶謫文化、隱逸文化和禪意文化的結合體,借瀟湘山水訴衷、自慰、抒情、明志而已。人世間的悲情,總容易引起人的共鳴。謫官的諸多情懷,醞釀出的“瀟湘意象”,從影響官場開始,繼而影響文人,再侵襲各個人文領域,最后全體國人都浸淫在這種抑郁的審美旨趣中。直到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提出“經世致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思想主張,湖湘人物才稍微從“瀟湘意象”的審美文化中掙脫出來,努力從以“經世致用”為核心的新派湖湘文化中吸取力量,“睜眼看世界”,終于在清末民初,迎來了舉世矚目的湖湘英才潮,一振千年來被失意情緒籠罩下的人才頹勢。而到今天,我們要趟一條文化的新路,要回頭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要從固有的文化中尋找自信。那么,肯定要避開無數(shù)因時空格局而形成的諸多文明陷阱,再不能讓過去某類人過于幽凄的審美情趣來影響新時代的整體國民性?!盀t湘意象”作為一種文化審美現(xiàn)象可以去解剖研究,也可以借助現(xiàn)代科技的光影效果去復原欣賞,但切不可再去迷戀深陷,以彼意象來標榜自己的高潔品行,從而掩飾自己在現(xiàn)世中種種捉襟見肘的無能表現(xiàn)。事實上,在這個只爭朝夕、縮地成寸的地球村,“瀟湘意象”已失去了它的存在時空。彈丸之地,高鐵呼嘯而過,從北到南,只要個把時辰。山遙水闊、道阻且長等字眼,跟瀟湘再無關系。這時還要去追求“瀟湘意象”,無異于隔靴搔癢,緣木求魚。徒增人笑料耳。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民族也一樣。如今的瀟湘,定有嶄新的風物,與這個時代三湘兒女的情懷相契相融。你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嶄新的時代,湖湘人們的精神面貌和心靈歸往究竟是怎樣……

(取材于謝宗玉的同名散文)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來表現(xiàn)主題中深藏的人生況味和處世禪機禪機:禪法機要B.不如說這些意境最能熨帖失意人的心靈熨帖:撫慰安定C.從“瀟湘意象”的審美文化中掙脫出來掙脫:用力擺脫D.定有嶄新的風物風物:風光面貌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指出“瀟湘夜雨”不該是景,而應是曲,意在表現(xiàn)作者此時的心境。B.作者認為相比起表現(xiàn)瀟湘八景的外形,中國畫更擅長表現(xiàn)其意境及神韻。C.瀟湘與江南的喻意對比,突出了瀟湘意象的憂愁與哀婉,這與黛玉神似。D.新派湖湘文化去粗取精,與時俱進,追求新時代的審美情趣與精神面貌。18.文章前兩段寫面對“瀟湘夜雨”時不同人的不同感受,請概述其感受并說明其作用。(6分)19.作者認為“再不能讓過去某類人過于幽凄的審美情趣來影響新時代的整體國民性”,請結合上下文分析這樣說的原因。(6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5分。20.語言基礎運用(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①當代書法講究形式美,魯迅是研究現(xiàn)代美術與形式美的先驅者,他的著作,基本都是由他自己設計,A書法字體的選擇,B圖案設計的有無,都是相當用心。②如果看看《野草》,看看《且介亭雜文》,看看《南腔北調集》這些書的封面,都能感覺到一種雅致之美,一種空白之間的那種極簡約的意味,讓人想到了八大山人的書法和繪畫。③《魯迅手稿全集》和《魯迅手稿叢編》中,他的手稿有的是紅繭行路,并且很多是花信箋,有臘梅、海棠、荷花、牡丹、牽?;?,還有人物、山水等等,炫麗多彩,無形中在寧靜和穆的字體中有了一種背景,一種形式感的襯托。④他的手稿書信,放在明清諸大家的信函之中相比,絲毫不遜色。⑤從魯迅的書稿中,可以深深地認識到,書法不能僅僅只是書法,書法是一種綜合的修養(yǎng),書法是和一個人的精神情趣一脈相承。只有博古通今,只有在不斷地積淀實踐之中,書法與個人性情才能完全地統(tǒng)一起來。(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句中A與B兩處可以互換位置。B.②句中加點的詞語可換成“聯(lián)想”。C.③句中橫線處逗號可改為省略號。D.⑤句中的“一脈相承”不合語境。(2)不改變原意,對④句進行修改,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2分)21.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1)2023年12月9日,中國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送給當代年輕人一句話“忙碌的蜜蜂沒有悲哀時間”。請結合現(xiàn)實生活,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分。(2)文學社社刊擬開設以“千紅一窟,萬艷同杯”為主題的人物專欄。請選擇一個人物,結合《紅樓夢》后四十回中相關情節(jié),寫一段文學短評。要求:符合作品內容;條理清晰,語言簡潔。(3)請以“奮斗的青春最美”為開頭,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題目自擬。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在答題紙上把所選序號涂黑。不少于700字。(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似乎每年高考前夕,朋友圈、微信群里就有人在尋找丟失的準考證、身份證……似乎每到高校畢業(yè)季,各大網(wǎng)絡平臺就會出現(xiàn)“白眼狼女大學生”一類話題……接著就被證明,這不過是“無主謠言”?!盁o主謠言”是流布在網(wǎng)絡各大平臺、發(fā)布者不明、真實性無法考證的信息?!盁o主謠言”的流布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請以“我看‘無主謠言’”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人生在世,總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生活中,你是如何緩解壓力的?請以“解壓”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1、(3分)A2、(3分)B3、(3分)D4、(3分)B5、【評分標準】(概括出3個角度,每個1分;每個角度答出對應的1點文本支撐得滿分。答案合理即可。)①城市面貌:古樹點綴在北京的市井街巷,與古跡相伴而生。北京中軸線周邊古樹分布非常集中。

②城市建設:古樹是確定北京中軸線方位的基準。因保護古樹,北京城市建設方向會作出相應調整。打造古樹街巷、社區(qū)、鄉(xiāng)村,為北京宜居城市的建設提供路徑。

③城市發(fā)展:古樹文化旅游為北京發(fā)展帶來新方向。以古樹為主題的公園,為居民提供了更多活動場所。

④生態(tài)環(huán)境:古樹豐富了北京生物的多樣性。古樹為北京帶來諸多環(huán)保效益。古樹為北京自然生態(tài)研究提供科學依據(jù)。

⑤文化傳承:古樹是北京文化符號。古樹是北京民間故事的記載者。古樹是北京發(fā)展變化的見證者,承載了市民的回憶與鄉(xiāng)愁。二、本大題共7小題,共28分。(一)(共18分)6、(3分)C7、(3分)B8、(3分)C9、(3分)B10、(6分)①這句話的意思是:善于選擇策略的人能制服人,不善于選擇策略的人就會受制于人。(2分,意思對即可)②選文中談到聰明的君主懂得“求能”治國之策,不論親疏貴賤,舉賢任能,借用能者輔佐自己,稱王天下。(2分,策略1分,闡釋1分)③《屈原列傳》中的楚懷王不懂任人唯賢的治國之策,有能者屈原而不用,被張儀、鄭袖等奸佞蠱惑,終客死于秦。(2分,策略1分,闡釋1分)(二)(共10分)11、(1)①修身行仁:行仁五要。②為學行仁:博學篤問、切問近思。③為政行仁:民本思想。(意思對即可,每點1分)(2)“三仁”具體表現(xiàn):微子去君守仁;箕子隱忍盡忠;比干舍身求仁。(3)略(語句理解正確,表明態(tài)度,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得分){#{QQABRYSEoggAAhBAARhCUQEYCkCQkACCCIoORAAEMAAAARNABCA=}#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1分。12、(3分)C13、(3分)B14、(6分)【參考示例】“多胸臆語”指抒發(fā)真情,語言質樸。(1分)“兼有氣骨”指雄健豪壯。(1分)《古大梁行》中“撫劍悲歌對秋草”一句,寫詩人面對枯黃的秋草,撫劍悲歌,流露出壯志難酬的情感。(1分)語言質樸,豪壯雄健。(1分)《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紛紛”描寫白刃上的鮮血,流露出詩人內心的悲痛與對將士的深切同情;(1分)敵我雙方對峙時短兵相接,此時的場景慘烈悲壯。(1分)【評分標準】(理解2分,一句1分;結合詩句,有合理的解讀與闡釋;意思對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15、(9分)(1)一弦一柱思華年(2)樓船夜雪瓜洲渡(3)芙蓉泣露香蘭笑(4)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舉類邇而見義遠(6)甕牖繩樞之子而遷徙之徒也(7)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四、本大題區(qū)4小題,共18分。16、(3分)A17、(3分)D18、(6分)開篇作者面對瀟湘夜景時更注重聽覺與視覺相結合,強調內心平靜從容。(2分)白居易與作者感受相同。(1分)面對同樣場景,大多數(shù)人與馬致遠只關注到黑夜中雨景的凄冷,常有凄涼落寞的愁緒。(1分)作者與白居易的感受與大多數(shù)人的感受形成反差,目的是引出大多數(shù)人的愁緒,而這種愁緒正是后文瀟湘意象的審美意趣。自然引出后文,成為后文的鋪墊。(2分)19、(6分)過去某類人過于幽凄的審美情趣使得全體國人浸淫在這種抑郁的審美旨趣中,難以積極奮進。(1分)新時代會出現(xiàn)新風物,新的審美心態(tài)。傳統(tǒng)文化中的抑郁旨趣不適合新的時代情境與新國民思想的審美情境。(1分)當下出現(xiàn)用傳統(tǒng)意象進行自我標榜,甚至將其作為逃避理由來自我麻痹的怪象。(2分)號召后世人在新情境中摸索、主動追求新情趣、且大膽創(chuàng)新新文化。(2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5分。20、(5分)(1)(3分)C(2)(2分)他的手稿書信與明清諸大家的信函相比,絲毫不遜色。21、(10分)一類卷(8—10分),符合題意,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表達流暢,較有文采。二類卷(5—7分),基本符合題意,內容較充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通順。三類卷(1—4分),偏離題意,內容空洞,結構不完整,語病較多。22、(50分)(1)議論文(2)記敘文說明:沒寫題目,扣2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字數(shù)不足,每少50個字扣1分。{附:課外文言文參考譯文國家,是天下最有力的工具;君主,是天下最有權勢的地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