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史縱橫·概覽第3講魏晉至隋唐時期(220年至907年)——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重鑄與繁榮主題重構·融通高考真題·品悟大題攻略·建模通史縱橫·概覽主題重構·融通主題融通一制度革新——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政治、經濟變化任務驅動1.學習情境——探究選官制度的變化材料綱要上第7課歷史縱橫九品中正制的產生綱要上第7課學思之窗王定?!短妻浴肪?《散序進士》思考:(1)根據(jù)“歷史縱橫”并結合所學,分析九品中正制產生的背景及其選官標準。(2)根據(jù)“學思之窗”并結合所學,簡要分析科舉制度的歷史作用。提示:(1)背景:戰(zhàn)亂導致士大夫流離;世家大族對官吏選拔的壟斷;兩漢鄉(xiāng)里評議的傳統(tǒng);察舉制的弊端;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的需要。選官標準:家世;道德;才能。(2)歷史作用:科舉制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擴大了統(tǒng)治的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開和公平;中國古代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完善。2.學術情境——認識唐朝的中樞權力體系和法制建設(2023·浙江1月選考·T23)(節(jié)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貞觀之治”成績的取得,是以人為本、以德治國這一政治路線的成功。以往談及貞觀之治,只是一味強調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覺,常常忽略中國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從貞觀七年開始擔任門下省的長官,直至貞觀十七年去世,都是門下省的負責人。唐太宗與魏征的關系,與三省制關系密切,而三省制的運行機制,更值得重視。
唐朝也被稱為“律令國家”,因為它把中國自漢魏以來的傳統(tǒng)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總結和提煉,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議》對古代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等的立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幾詷s新江等《唐:中國歷史的黃金時代》思考: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從三省制運行機制的角度說明“唐太宗與魏征的關系”,并概括《唐律疏議》在中外法制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原因。(6分)提示:關系:唐太宗授命中書省草擬詔令;魏征作為門下省長官進行審核并駁回不妥的詔令。原因: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禮法結合的典范;唐以后歷代王朝大多以此為藍本創(chuàng)制法律;古代亞洲一些國家的立法以此為鑒。3.社會情境——探究唐朝賦稅制度的變革(2023·湖南選擇考·T17)(節(jié)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白居易的《贈友》描述了兩稅征錢導致錢重物輕而傷農的現(xiàn)象,“胡(何)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表達了對租庸調法的認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計桑田。不求土所無,不強人所難。量入以為出,上足下亦安”,主張“復彼租庸法,令如貞觀年”。柳宗元的《答元饒州論政理書》指出,兩稅法實行按戶等征稅,富人賄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稅,導致“貧者愈困餓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橫侈泰而無所忌”。他認為要避免上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只有“舍其產而唯丁田之問”,即恢復以身丁為本的租庸調法?!木幾愿吨居睢短迫嗽娢乃妰啥惙ㄗ兏镅a證》思考: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析白居易、柳宗元對唐代稅制改革的看法。(10分)提示:觀點:白居易指出,“兩稅征錢”使錢的重要性逐漸超過了農產品,導致農民貧窮而力不從心。他主張恢復租庸調法,以人口和土地作為衡量標準,實行合理的租稅征收。柳宗元認為兩稅法導致富人隱匿財產,加劇貧富分化和階級矛盾,主張恢復以人口和土地為基準的租庸調法,將稅費合理分攤到每一個家庭。評析:兩人的觀點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只看到了兩稅法的弊端,忽視了兩稅法是在土地買賣和兼并之風盛行,均田制無法推行,租庸調制無法維持,政府財政收入銳減的情況下實施的;也沒有認識到稅制的演進,表明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松弛,我國商品經濟在不斷地發(fā)展。當然,他們對兩稅法的批評也暗示了這一制度的不完善之處,需要進行調整。史論闡釋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表現(xiàn)闡釋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占有重要地位士族政治的發(fā)展和統(tǒng)治者崇信佛教,導致地主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惡性膨脹,造成土地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商品經濟總體水平較低由于戰(zhàn)亂,不少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加上南方剛剛開發(fā),商品經濟發(fā)展緩慢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各民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南北經濟差距縮小江南迅速開發(fā),中原發(fā)展相對緩慢2.魏晉門閥政治的形成及其特點(1)形成原因歷史根源東漢以來的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政治原因魏晉政權統(tǒng)治基礎是士族,皇帝依賴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勢力,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2)特點政治上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經濟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社會生活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談,占據(jù)高級文官職位3.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及趨勢4.對隋唐時期制度創(chuàng)新的影響和認識影響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機構,提高了行政效率科舉制(1)有利于抑制門閥勢力,擴大官吏來源;(2)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3)加強中央集權,穩(wěn)定政局經濟制度租庸調制保證了農時,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賦稅負擔,有利于墾荒,保障了政府的賦稅收入,鞏固了府兵制兩稅法(1)使稅制得到統(tǒng)一,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2)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進步軍事制度募兵制減輕農民負擔,有利于生產的發(fā)展,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認識(1)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2)制度創(chuàng)新要適應本國國情,順應生產力的發(fā)展,符合時代潮流主題融通二開明開放——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民族政策與對外關系任務驅動1.學習情境——認識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民族關系材料圖1綱要上第5課西晉末年內遷少數(shù)民族分布與北方流民南遷示意圖圖2綱要上第6課唐朝前期疆域和邊疆各族分布圖(669年)思考:(1)根據(jù)圖1并結合所學,指出3—6世紀我國民族遷徙的主要特點并簡要分析其原因。(2)根據(jù)圖2并結合所學,分析唐朝邊疆治理的特點及歷史意義。提示:(1)特點:少數(shù)民族從游牧區(qū)遷往漢族農耕區(qū)(從邊疆遷往內地);遷徙的少數(shù)民族數(shù)量眾多;少數(shù)民族遷徙后在北方廣泛分布(在遷徙中各民族彼此混居);遷徙過程與建立政權相結合(遷徙至漢族政權都城附近);北方漢族人民大量南遷。原因:游牧民族的擴張;漢族農耕區(qū)物質、文明較富饒發(fā)達;各民族間交融加強;北方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北方戰(zhàn)亂多,南方相對安穩(wěn)(南方自然條件適宜農業(yè)生產);漢族政權頒行有利于少數(shù)民族內遷的政策;東晉政權制定政策吸引北民南遷。(2)特點:分層管理;管理形式多樣;管理制度。更加規(guī)范;設置機構進行管理;軍事防御與教化并重;實行羈縻政策;因俗而治;管理政策開明、靈活等。意義:鞏固了邊防;加快了邊疆發(fā)展;推動了民族交融;促進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對后世邊疆治理提供借鑒。2.學術情境——探究唐朝對外開放的特點及原因材料唐朝在對外關系上,實行友好開放的政策,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鼓勵對外交往。唐朝政府設置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jié)、賓客,在不少地方設商館以招待外商,設互市監(jiān)、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周邊鄰國紛紛遣使建交并進行正常的商業(yè)貿易,當時與唐朝通使交好的國家有七十多個,中外貿易廣泛開展,唐都長安外商云集,成為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唐政府下令保護,絕不盲目排外。在此背景下,大量外來的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形式傳入,唐朝兼收并蓄,積極的借鑒吸收?!幾栽S敏《唐前期的改革與興盛》思考:根據(jù)材料,概括唐朝在處理對外關系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王朝采取上述措施的原因。提示:措施:實行友好開放的政策;設置專門機構負責對外交往;重視發(fā)展中外貿易;兼收并蓄外來文化。原因:唐朝國力強盛;政治開明;經濟繁榮;思想開放。史論闡釋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特色維度闡釋經濟(1)魏晉以來,內遷的少數(shù)民族與當?shù)貪h人錯居雜處,過定居生活;(2)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漢族相互學習,促進了農耕經濟的發(fā)展,生活習俗呈現(xiàn)民族交融的特征政治少數(shù)民族政權統(tǒng)治者,與漢族士人合作,沿襲中原地區(qū)原有的統(tǒng)治方式,實行君主專制制度,促進了少數(shù)民族政治制度的封建化文化(1)西晉時期,內遷少數(shù)民族大多已使用漢語;(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漢語更成為北方主要的通用語言;(3)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歌舞等受到漢族人民的喜愛心理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交流,“胡”“漢”觀念逐漸淡薄,民族之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民族交融加強2.隋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點和影響特點(1)范圍廣泛:隋唐時期對外交往的國家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并且與歐洲、非洲也有往來,范圍之廣,歷史少見。(2)領域全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個方面。(3)渠道眾多:有官方外交往來、公派及民間留學、國家間及民間貿易、以佛教為載體的傳播等渠道。(4)內容不同:中國傳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產技術等,推動了各國的發(fā)展與進步;外國傳入的主要是土特產、物種、藝術等,豐富了唐朝的社會生活影響(1)唐朝經濟進一步繁榮,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各國土特產進入中國,外來宗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以及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2)唐朝成為世界交流的中心,中華文化圈形成。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對亞洲和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主題融通三兼收并蓄——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任務驅動1.學術情境——探究隋唐時期佛教的傳播材料隋代,隋文帝、隋煬帝父子崇信佛教,且極力倡導佛教發(fā)展。如仁壽年間,全國重要、高規(guī)格寺院達3792所,剃度僧人23萬之眾,造像、寫真、譯經等諸項佛教事業(yè),亦頗具興盛。唐代,國力強盛,交通發(fā)達,使佛經多元化傳入,譯經成果亦頗為突出。其中高僧玄奘西游歸來譯經論75部、1335卷;高宗時義凈取經譯經論61部、239卷。佛經的大量翻譯,亦使佛教法會盛行,廣泛傳播,深入民間。在唐代,統(tǒng)治者實行以儒治國,以佛治心,以道養(yǎng)生的三教并用政策,佛教在統(tǒng)治者的推崇下趨于盛行。——摘編自董鵬昭《我國佛教的發(fā)展歷程》思考:根據(jù)材料,比較隋唐兩朝佛教傳播的共同點。結合所學,分析隋唐時期佛教傳播的影響。提示:共同點:統(tǒng)治者重視,佛教事業(yè)興盛。影響:有利于中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發(fā)展,對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佛教的發(fā)展也給社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2.學習情境——探究中外文化交流材料綱要上第8課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示意圖綱要上第8課唐招提寺思考: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以“對外交往”為主題,為唐都長安寫一段簡短的解說詞。提示:唐朝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國力強盛(或經濟繁榮);實行開放包容的政策;文化兼收并蓄(或文化昌盛);對外交通發(fā)達。唐都長安,是當時的國際大都會。聚集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使節(jié)、留學生、商人、僑民、宗教人士等。唐長安是商業(yè)、文化交流的匯集地;唐代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飲食風尚等從長安傳播至世界各地;其他文化通過唐長安傳至周邊的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qū);促進了文化交流融合,使唐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多元化;有助于中華文化圈形成,大大提高了唐朝在國際上的聲譽。史論闡釋1.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興盛的影響2.魏晉至隋唐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點(1)范圍更加廣泛,且有連續(xù)性。(2)領域全面,同東亞國家的交往最為密切,唐朝是東亞文化圈的中心。(3)交往形式多種多樣,有使節(jié)往來、留學生、技術交流、貿易交流、宗教往來、藝術交流等。(4)影響巨大,促進了東亞、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東亞文化圈走向興盛,是當時世界上的東方文明中心,影響具有雙向性。3.唐朝中外交流頻繁的原因維度闡釋政治隋唐時期,國家安定統(tǒng)一和軍事力量強大為對外交流提供了安全保證經濟唐朝生產工具進步,農耕經濟高度繁榮為貿易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管理唐朝鴻臚寺兼有外事接待活動的職能,有利于對外交流思想唐朝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明之間的交流交通便利的交通工具及國家的配套設施,為對外交流提供了保障高考真題·品悟考點年份(2022-2024)備考策略魏晉至隋唐時期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2024(1)全國新課標卷·T26;(2)北京等級考·T3;(3)廣東選擇考·T31.考查特點(1)高頻考點:魏晉時期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西漢到隋唐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唐朝的藩鎮(zhèn)割據(jù)、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發(fā)展。(2)常規(guī)考點:南北朝到隋唐時期專制皇權的強化。2.備考指導(1)魏晉時期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西漢到隋唐時期的經濟發(fā)展、唐朝的藩鎮(zhèn)割據(jù)、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發(fā)展,仍是高考復習的主要內容,但同時也要注意魏晉到隋唐時期中外之間的交往。
(2)注意魏晉南北朝時期分裂中孕育著統(tǒng)一的因素,為隋唐時期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3)注意隋唐時期的民族政策與邊疆治理,認識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4)關注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chuàng)新,江南開發(fā)及其對后世制度發(fā)展的影響2023(1)廣東選擇考·T3;(2)重慶選擇考·T2;(3)浙江1月選考·T4;(4)天津等級考·T32022廣東選擇考·T3魏晉至隋唐時期的經濟與社會生活2024(1)湖南選擇考·T3;(2)重慶選擇考·T2;(3)安徽選擇考·T22023(1)山東等級考·T3;(2)江蘇選擇考·T32022河北選擇考·T3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文化交流與傳播2024江蘇選擇考·T22023(1)河北選擇考·T3;(2)遼寧選擇考·T32022江蘇選擇考·T3典題示例(2024·全國新課標卷·T26)三國魏代漢、西晉代魏,都通過“禪讓”實現(xiàn):權臣在切實掌握軍政權力后,皇帝下詔表彰其功業(yè)、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動讓位;公卿大臣則群起勸進,權臣再三謙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權。“禪讓”反復出現(xiàn) (
)A.保障了政治和平穩(wěn)定B.放棄了血緣世襲傳統(tǒng)C.維護了特權階層利益D.鞏固了儒學忠孝倫理命題情境本題以三國魏代漢、西晉代魏的“禪讓”現(xiàn)象構建學習情境考教鏈接(1)考查主旨:門閥士族政治(2)教材題源:“自三國、西晉以來,一些聲名顯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特權,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标P鍵能力【易錯陷阱】偏離主旨:忽視權臣切實掌握軍政權力是實現(xiàn)“禪讓”的重要因素,容易偏離主旨,認為“禪讓”減少了大規(guī)模的社會動蕩,有利于保障了政治和平穩(wěn)定,結果錯選A?!ぷ兪接柧?.(變情境·士族專權)東晉初期,瑯邪王氏家族位高權重,時稱“王與馬,共天下”;此后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繼掌權。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時 (
)A.士族專權取代了皇權政治B.出現(xiàn)權力制衡機制C.勢力均衡有利于政權穩(wěn)固D.士族專權威脅皇權【解析】選D。據(jù)材料概括可知,從“王與馬,共天下”到此后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繼掌權,說明士族的權力較大,威脅了皇權,故選D;取代了皇權政治,表述錯誤,不符合史實,排除A;材料未涉及產生了新的機構以維護權力的平衡,排除B;從材料可以看出此時士族權力較大,削弱了皇權,不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排除C。2.(變考向·士族衰落)下表所示為唐代高門士族清河崔氏入仕情況統(tǒng)計。這可以用于印證,唐代 (
)A.士族仍舊把持國家大權B.科舉制為士族所壟斷C.官僚隊伍素養(yǎng)明顯提高D.科舉取士日益受重視入仕總人數(shù)為287人有確切記載入仕途徑的有84人。其中,18人為門蔭入仕,66人為科舉入仕為相總人數(shù)12人1人門蔭入仕,3人入仕途徑不明,其余8人均以科舉入仕。在8人科舉及第科目中,7人為進士科出身,1人為諸科出身【解析】選D。據(jù)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時期,高門士族清河崔氏有確切記載入仕途徑的人中,大多數(shù)是通過科舉入仕;成為宰相的也多是通過科舉。由此體現(xiàn)了科舉制的地位日益重要,也說明科舉取士日益受到重視,故選D;根據(jù)清河崔氏的入仕途徑無法說明士族仍然把持國家大權和科舉制為士族所壟斷,排除A、B;清河崔氏的子弟中多通過科舉入仕,但據(jù)此不代表官僚隊伍素養(yǎng)提高,排除C。真題體驗知識點一魏晉至隋唐時期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1.(2023·廣東選擇考·T3)兩晉時期參與中央決策的官員出身統(tǒng)計表上表的變化反映了 (
)A.江南士族擅權日甚 B.豪強勢力的膨脹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專制皇權的弱化朝代高門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晉48%19.1%32.9%東晉78.4%7.4%14.2%【解析】選D。據(jù)材料,從西晉到東晉,參與中央決策的官員高門士族出身的占比增加,宗室、外戚出身的占比減少,寒人出身的占比減少,這反映了士族對于中央決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而專制皇權相對有所弱化,故選D;據(jù)材料,參與中央決策的官員,并未特指江南士族,且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兩晉時期一直都是北方士族掌權,甚至東晉時晉室南遷也未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排除A;據(jù)材料,參與中央決策的官員,其社會階層為高門士族而非豪強,排除B;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高門士族維護自身特權的工具。高門士族出身的占比增加,這體現(xiàn)了九品中正制的作用增強,排除C。2.(2023·重慶選擇考·T2)北魏蘭陵長公主遭駙馬劉輝毆打致流產,朝廷就如何判處劉輝展開激烈辯論:一方以尚書省官員為代表,堅持以父系家族倫理為標準,以殺子罪判處四至五年徒刑;另一方則是代表靈太后意志的門下省官員,主張以謀反大逆罪判處死刑。最終皇帝下詔支持門下省意見。這一判決表明 (
)A.男尊女卑傳統(tǒng)被打破B.法律儒家化過程曲折C.皇權受門閥士族威脅D.門下省司法職能增強【解析】選B。材料大意是公主遭駙馬毆打流產,朝廷兩方持不同意見,一方堅持以父系家族倫理為標準,以殺子罪判處四至五年徒刑;一方堅持以謀反大逆罪判處死刑,最終皇帝選擇判處死刑,說明這一時期的法律判決并沒有完全遵從儒家倫理道德,法律儒家化過程曲折,故選B;北魏時期仍然是男尊女卑,“被打破”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A;據(jù)材料“皇帝下詔支持門下省意見”可知,最終的判決結果依然是皇帝決定,不能說明皇權受門閥士族威脅,排除C;門下省屬于審議機構,主要負責審核政令,只是對該案判決提出了意見,本身并不具備司法職能,排除D。3.(2023·浙江1月選考·T4)延載元年(694)八月敕:“諸戶口計年將入丁、老疾應免課役及給侍者,皆縣親貌形狀,以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聽隨事貌定,以付手實?!边@種戶籍管理辦法是 (
)A.黃籍登記 B.白籍土斷C.貌閱之法 D.諸色戶計【解析】選C。據(jù)材料“延載元年(694)”“皆縣親貌形狀,以為定簿”可知,唐朝實行貌閱之法,將人口體貌與戶籍登記相比較,重新核定戶籍,嚴防不實,故選C;西晉短暫統(tǒng)一中國,重建戶籍,以黃紙登記戶主姓名、年齡、家庭情況,裝訂成冊,稱為“黃籍”,排除A;東晉對從北方南渡而來僑居的州、郡、縣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不向白籍人口征發(fā)賦役;東晉后期和南朝,政府為增加賦役,不時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作“土斷”,排除B;元朝戶口類型按職業(yè)可以分為軍戶、民戶、匠戶、站戶等,統(tǒng)稱為“諸色戶計”,一旦定籍,世代相襲,不得變動,排除D。4.(2022·廣東選擇考·T3)圖1為南北朝時期北齊到隋唐政府機構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 (
)A.加強了中樞決策權B.避免了相權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執(zhí)行效率D.使中央機構分工更明確【解析】選D。圖示內容顯示南北朝時期北齊的一系列政府機構到隋唐時期變成了六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的劃分使中央行政機構分工更加明確,故選D;圖示內容主要體現(xiàn)的是中央機構分工更加明確,并不能體現(xiàn)中樞決策權的加強,排除A;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權,“避免了”不符合史實,排除B;隋唐政府機構分工更加明確,有利于提高政令的執(zhí)行效率,排除C。5.(2024·北京等級考·T3)“判”是古時官員斷決獄訟的文本,也是唐代銓選官吏的考試科目之一。唐代的《龍筋鳳髓判》是我國完整傳世的一部判例集,通過模擬判例的形式陳述案例緣由,給出判決意見,并進行解釋,為應試者提供了“判”的寫作程式和方法。這說明唐代 (
)A.以法為教,輕視了道德禮義
B.重視家訓,教化滲透至基層C.注重判例解讀,提升官員司法素養(yǎng)D.強調司法實踐,開創(chuàng)律例合編體例【解析】選C。材料提及《龍筋鳳髓判》通過模擬判例來陳述案例緣由并給出判決意見,為應試者提供了“判”的寫作程式和方法,說明唐代重視判例解讀,旨在提高應試者和官員的司法素養(yǎng),故選C;“以法為教,輕視了道德禮義”主要是秦朝,唐朝提倡德治禮治,排除A;“重視家訓”不合題意,與官員斷決獄訟、唐代銓選官吏相悖,排除B;“開創(chuàng)律例合編體例”是明朝重修《大明律》采用“律為正文,例為附注”的形式,排除D。6.(2024·重慶選擇考·T3)唐朝為邊疆防御設節(jié)度使,每個節(jié)度使領屬數(shù)萬軍隊,兵將形成長期而密切的關系。節(jié)度使的設置緩解了邊疆外族勢力對朝廷的壓力,然而天寶年間發(fā)生了安史之亂。這說明節(jié)度使 (
)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
B.由蕃將充任是嚴重失誤C.沒有邊地軍隊調兵權
D.打破了外重內輕的局面【解析】選A。節(jié)度使的設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邊疆外族勢力對朝廷的壓力,但同時也為后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隱患。節(jié)度使手握重兵,且兵將之間形成了長期而密切的關系,這種高度集中的軍權若得不到有效的監(jiān)督和制約,就容易導致軍事力量的濫用和叛亂的發(fā)生,故選A;雖然題目中提到了節(jié)度使與兵將之間的密切關系,但并未明確指出這些節(jié)度使都是由蕃將充任的,也沒有證據(jù)表明蕃將的充任是安史之亂爆發(fā)的主要原因,排除B;節(jié)度使作為邊疆的重要軍事長官,是擁有邊地軍隊調兵權的,排除C;唐玄宗統(tǒng)治后期,國家出現(xiàn)外重內輕的局面,“打破了”不符合史實,排除D。7.(2024·廣東選擇考·T3)兩稅法依據(jù)田地、雜產等資產評定戶等,但對雜產種類及其價值沒有明確規(guī)定。唐文宗時,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屬五縣,“自立條制,應田地、奴婢,下及竹、樹、鵝、鴨等并估計出稅,差軍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鄉(xiāng)村,撿責剩征稅錢四千九百余貫”,結果被朝廷以“擾人”罪名貶官。由此可見,兩稅法 (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強化對農民的人身控制C.賦予地方官員加征權D.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困難【解析】選A。據(jù)材料可知,兩稅法對雜產種類及其價值沒有明確規(guī)定,導致湖州刺史能夠自立條制,將田地、奴婢,甚至竹、樹、鵝、鴨等也納入征稅范圍,這反映了兩稅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地方官員有機會濫用職權,故選A;兩稅法有利于減輕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材料中提到的湖州刺史亂收稅,被朝廷處罰,表明地方官員并未被賦予加征權,排除C;題目并沒有涉及兩稅法是否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困難,排除D。知識點二魏晉至隋唐時期的經濟與社會生活8.(2024·湖南選擇考·T3)下表為史籍所載東漢至南朝時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區(qū)戶口數(shù)和人口數(shù)。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規(guī)模的瘟疫流行 B.戰(zhàn)亂異常頻繁C.豪強大族勢力膨脹 D.官府組織移民時間戶口數(shù)(萬)人口數(shù)(萬)東漢永和五年(140年)64.98281.32西晉太康年間(280—289年)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年)4.1933.48【解析】選C。據(jù)材料可知,從東漢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區(qū)官府掌握的戶口數(shù)和人口數(shù)的下降幅度很大,結合所學可知,從東漢末年開始,北方戰(zhàn)亂不斷,北方人民為躲避戰(zhàn)亂,大量南下,南方人口相對來說應該下降幅度較小,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戶數(shù)和人口數(shù)非常少,主要與這一時期豪強勢力壯大,隱匿人口有關,很大一部分戶數(shù)和人口數(shù)被豪強大族掌握,故選C;大規(guī)模的瘟疫流行不是這一時期官府控制人口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此時期南方相對安定,排除B;官府組織的移民還是被官府掌控,不會導致官府掌握的人口數(shù)大幅度下降,排除D。9.(2024·重慶選擇考·T2)北魏均田令規(guī)定,奴婢按編戶民標準授田,但要求“奴從耕,婢從織”。北齊均田令規(guī)定“奴婢限外不課田者皆不輸”。隋承齊制,大業(yè)元年(605)又規(guī)定“除婦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課”。這意味著 (
)A.均田制逐漸遭到破壞B.北齊奴婢不再授田C.承擔賦役是授田前提D.隋代廢除定額租調【解析】選C。從北魏到隋朝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奴婢和部曲授田與承擔賦役是相關的,如果不承擔賦役,則可能不再授田,故選C;題目中的信息并沒有直接說明均田制遭到破壞,而是說明了授田與承擔賦役之間的關系變化,均田制遭到破壞是到唐朝中期,排除A;題目中的信息并沒有說奴婢不再授田,而是說奴婢限外不課田,則不輸稅,排除B;題目中的信息并沒有提到隋代廢除定額租調,而是關于奴婢和部曲的賦役問題,且隋代仍然實行定額租調,排除D。10.(2024·安徽選擇考·T2)《晉書·陶侃傳》記載,陶侃為武昌太守時“立夷市于郡東,大收其利”。《梁書·張稷傳》亦載:“郁洲(今屬連云港市)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贝祟愑涊d所反映的現(xiàn)象表明,這一時期 (
)A.海外貿易增加財政收入B.市鎮(zhèn)興起維護了時局穩(wěn)定C.互市交易促進民族交往D.榷場的設立帶動民間交流【解析】選C。材料中描述的邊境地區(qū)的互市交易行為,體現(xiàn)了民族間的經濟交流,這種交流有助于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交往,故選C;材料未涉及海外貿易,排除A;市鎮(zhèn)興起維護了時局穩(wěn)定的表述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榷場特指宋遼金元時期設置的邊境貿易市場,與題干時間背景不符,排除D。11.(2023·江蘇選擇考·T3)唐《雜令》規(guī)定,公私借貸可自行簽訂契約,官府不干涉,但利息總量不得超過本金一倍。唐敬宗發(fā)布敕文,對“出利過本兩倍”的私債,官府不負責追討,由此可知 (
)A.暫時放松重農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間的資本性借貸活動C.保障借貸主體和適當權益D.通過法律手段調整人身關系【解析】選C。據(jù)材料“公私借貸可自行簽訂契約”“官府不負責追討”可知,唐代政府注重規(guī)范公私借貸行為,鼓勵自行簽訂契約,但是也對利息過高的現(xiàn)象進行了限制,說明政府注重保障借貸主體的適當權益,故選C;重農抑商始終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基本國策,只是在不同時期存在嚴厲和放松的差別,排除A;“官府不干涉”說明政府并未完全禁止民間借貸行為,排除B;材料中的法律規(guī)定是政府通過法律手段規(guī)范借貸關系的體現(xiàn),不涉及農民與地主或者農民與國家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的變化,排除D。知識點三魏晉至隋唐時期的文化交流與傳播12.(2024·江蘇選擇考·T2)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tǒng)儒學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戰(zhàn),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經學為家學的核心內容,形成了以南朝會稽賀氏、北朝范陽盧氏為代表的經學世家。這一時期經學世家的形成 (
)A.源于北方士族南遷B.影響南北方政權頻繁更替C.有利于儒學的復興D.導致“三教合歸儒”的局面【解析】選C。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盡管社會動蕩,但經學世家家族內部的學術研究和教育,使得儒家經典得以保存并繼續(xù)發(fā)展;這些世家大族中的學者們往往擔任朝廷的重要職位,他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廣儒學,使得儒學在政治上保持了較高的地位;在這一時期,儒學通過與佛教、道教的交流和碰撞,吸收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論,使得儒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完善。綜上,經學世家的形成有利于儒學的復興,并為后來的儒學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故選C;北方士族南遷并不是所有經學世家形成的原因,排除A;經學世家的形成與南北政權的頻繁更替無關,排除B;“三教合歸儒”的局面出現(xiàn)在隋唐以后,與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不符,排除D。13.(2023·河北選擇考·T3)吐魯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亞地區(qū)的一個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龍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載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華,遷播屆于交河之郡也?!边@可用于證明 (
)A.人口流動促進了邊疆開發(fā)B.世族郡望觀念影響廣泛C.華夏文化認同觀念的演進D.各族同源共祖觀念流行【解析】選C。據(jù)材料“其先出自中華,遷播屆于交河之郡也”等可知,居于吐魯番交河故城的粟特人康氏家族,在墓志銘中強調其家世源于中華,體現(xiàn)了對中華文化的向往和認同,反映了中華文化強大的吸引力,可以用于證明華夏文化認同觀念的演進,故選C;材料只表示粟特人遷居至交河,并沒有涉及其對交河的開發(fā),排除A;材料中康延愿墓志強調了家世的淵源(出自中華),但并沒有表明其家族為世族郡望,且材料只涉及一處墓志銘,無法得出“影響廣泛”,排除B;材料僅涉及粟特人康氏家族的相關信息,不涉及其他民族以及各族同源共祖觀念,排除D。14.(2022·江蘇選擇考·T3)唐人崇尚“晉賢真跡”,爭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為代表的江左書法風格,進士及第后在雁塔題名的字跡被認為皆有“江左遺風”。這主要反映出,唐代 (
)A.江南文化成為主流B.科舉推動行書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強烈D.書法藝術吸納六朝元素【解析】選D。據(jù)材料“唐人……爭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為代表的江左書法風格”可知,唐朝在書法上受“江左”書法的影響比較深,這可以反映出唐代書法藝術吸納六朝元素,故選D;雖然唐代文化受南方文化的影響,但不能說江南文化成為主流,排除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金融咨詢班組分包合同
- 2024中心衛(wèi)生院臨時工醫(yī)院藥房藥品管理協(xié)議3篇
- 2024標準化生態(tài)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書
- 2024年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合作合同
- 2024植物租賃應用于會議室合同
- 專業(yè)辦公用品批量供應協(xié)議格式版B版
- 2025年度國際物流運輸服務合同書2篇
- 2025年度餐飲配送企業(yè)物流配送網(wǎng)絡優(yōu)化與調整合同3篇
- 2024年貨車掛靠車輛調度合同
- 餐廳經營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光伏安裝施工合同范本
- 北京郵電大學《數(shù)學物理方法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無錫市數(shù)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簡易別墅買賣合同樣本
- 2025中考數(shù)學考點題型歸納(幾何證明大題)
- 人教版(2024)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醫(yī)院護理10s管理
-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二年級數(shù)學寒假作業(yè)有答案(共20天)
- 2024年質量管理考核辦法及實施細則(3篇)
- 寵物店員工管理制度(4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