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形成性考核作業(yè)1234參考答案_第1頁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形成性考核作業(yè)1234參考答案_第2頁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形成性考核作業(yè)1234參考答案_第3頁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形成性考核作業(yè)1234參考答案_第4頁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形成性考核作業(yè)1234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大《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形考作業(yè)參考答案作業(yè)1(緒論、第一章、第六章)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1.個人的語言運用能力是一種多側面的能力,大致包括運用社會交往規(guī)則

的能力、運用語言進行認識和思考的能力。2.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學前兒童語言獲得、語言學習

和語言教育的過程。3.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觀察法、調查研究法

和教育行動研究法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方法。

4.語言可以分為底層和上層:底層是一套音位;上層一般分為三級,分別是

語素

、

句子。5.獨詞句的出現

從獨詞句到雙詞句是兒童學話中的關鍵的兩步,因為語言基本的奧秘已開始滲入這些簡單的學習之中。

6.兒童掌握語言,要掌握語音

、詞匯、

語法,并將其運用成熟。7.前兒童語言學習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和社會因素。8.語言觀念是指人們對于語言的認識、情感、看法、態(tài)度和審美情趣等有關語言的一系列態(tài)度和看法。9.學前全語言教育發(fā)展的是學前兒童

、

、

前書寫

以及外語等全面的語言能力。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5分)(√)1.在一切動物中,唯獨人類具有高度發(fā)展的語言系統。(×)2.語言是先天遺傳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長大就會使用語言。(×)3.動物也有語言,我們日常說的所謂“鶯聲燕語”就是動物的語言。(√)4.一個社會可以沒有文字,但是不能沒有語言。(×)5.文字突破了語言交際中的時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6.體態(tài)語可以脫離語言而獨立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所以它能代替語言交際的功能。(×)7.聾啞的人不會說話但能夠思維,這說明思維可以離開語言而單獨存在。(√)8.語言發(fā)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礎是人類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發(fā)展。(×)9.語言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符號結構系統,按其構成成分來說,包括音、形、義三個方面。(×)10.語音是口頭語言的物質載體,是人類發(fā)音器官所發(fā)出的聲音。(×)11.咳嗽聲是人類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聲音,也是語音。(√)12.人類的語言是分層裝置的,靠組合、替換來運轉。(√)13.語言系統的上層是音義結合體,即符號和符號的序列,是表義單位。(√)14.組合關系是符號與符號組合起來的關系,就是構成線性序列的語言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15.獨詞句體現了詞和事物的聯系,特別是詞指稱整類事物的概括性。(√)16.雙詞句體現了造句的基本原理。(√)17.0—3歲是兒童語言真正形成時期,也是兒童語言發(fā)展最迅速階段。(√)18.雙詞句體現了造句的基本原理。(×)19.“言語”就是“語言”,兩者只是名稱不同,實質上沒有什么區(qū)別。(×)20.“早期閱讀”是指幼兒識一些字可以自己閱讀。(×)21.軼事記錄法和實況詳錄法對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而言是比較適宜的研究方法。(×)22.“大班幼兒閱讀能力的調查”發(fā)現并分析了幼兒園大班兒童早期閱讀中所存在的問題,它屬于原因調查。(×)23.“××地區(qū)幼兒學說普通話與方言關系的調查”,通過收集幼兒學說普通話過程中存在的發(fā)音問題,以便今后的語言教育中加以重點突破,它屬于跟蹤調查。(×)24.“幼兒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發(fā)展關鍵時間的調查”主要調查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特征隨時間推移而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它屬于相關調查。(×)25.行動研究屬于正規(guī)性研究,其方案要求嚴密完善,并且隨著研究與實踐的進程加以調整。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40分)1.什么是語言能力?答:語言能力一方面是指個人使用語言的能力(基本的語言能力),具體表現在聽說讀寫四項;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語言的能力,它是以語言和語言形式本身作為分析觀察的對象進行知覺的能力,它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能力,具體表現在對各語言層次(語音、語感、語義、語法、修飾等)和各語言單位(詞、詞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覺上,帶有較強的直覺性。上述兩方面能力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在語言使用的動態(tài)過程中得到統一。2.為什么說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答:首先,語言是一種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人類社會之外是沒有語言的,社會屬性是語言最為基本的一種屬性。其次,在人類的交際工具中,語言是最重要的。人類的交際工具除語言外,還有文字、旗語、紅綠燈、電報代碼、數學符號、化學公式以及手勢、表情等。文字記錄語言,處于從屬地位,是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旗語、電報代碼、數學符號等交際工具,大多是在語言和文字的基礎上產生的,且在特定領域內為社會服務,使用的范圍相當狹窄。體態(tài)語只能作為輔助交際工具,代替不了語言交際的功能。3.為什么說語言是思維工具?答:語言和思維形影相隨,不能分離。思維活動,尤其是抽象思維活動,必須借助于語言,不能離開語言而單獨進行。語言也是認識成果的儲存場所,思維的成果需要語言表達出來。思維離不開語言,必須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沒有語言,沒有句子,概念也就無所依托,推理進程難以進行,思維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沒有語言,思維活動不能進行,思維成果也無從表達。4.簡述對語言“約定俗成”性的理解。答:語言符號的音義關系是由社會約定的,用什么樣的“音”去表達什么樣的“義”,完全由社會約定,因而這種音義的任意性關系又叫約定性?!凹s定俗成”的含義:第一,語言符號的語音形式和意義內容之間沒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系,完全是任意的,音義結合的任意性是人類語言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樣的聲音形式表達什么樣的意義,什么樣的意義用什么樣的語音表達,是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約定并共同遵守的。符號的任意性特點是就語言起源符號創(chuàng)制之初而言的,符號一旦進入交際,也就是某一語音形式與某一意義結合,就對人們有強制性,每一個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壞約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會的拒絕。所以,語言符號的任意性5.簡述學前兒童語言的獲得理論的主要內容。答:目前學界關于兒童語言獲得的理論概括為三大類:后天環(huán)境論、先天決定論和先天與后天相互作用論。后天環(huán)境決定論強調環(huán)境和學習對語言獲得的決定性影響。認為兒童語言只是成人語言的簡單翻版,否定或輕視兒童在語言獲得中的主動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響。先天決定論強調先天稟賦的作用,認為語言獲得不是后天學習的結果。這種理論這種認為,兒童生來就具有一個語言學習裝置。兒童接觸一定數量的語言后,就會利用這種裝置對語言現象進行分析,學會了具體的語言。先天與后天相互作用論,認為認知結構是語言發(fā)展的基礎,個體的認知結構來源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語言的習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過程,強調智力成長和語言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關注兒童的經驗背景和成長中的智力對其交往能力的影響。6.影響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社會因素有哪些?答:(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整套健全發(fā)音系統,包括肺、器官、喉頭、聲帶、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腦神經系統的健全,涉及到兒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覺系統的完善,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識經驗的積累、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心理素質的差異三個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大腦的認知能力。(3)社會因素。較為重要的是兒童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成人語言觀和兒童教育觀的影響。7.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研究任務,主要包括哪兩大方面?答:(1)進一步探索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①促進學前兒童語言和行為的社會化進程;②提高學前兒童的學習能力,促進其智力發(fā)展;③促進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的興趣;④學好口語,提高早期閱讀能力,為學業(yè)成就和未來成功打好基礎。(2)解釋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過程及現象,揭示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來促進學前兒童的語言發(fā)展。8.與傳統的兒童語言教育相比,學前全語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1)傳統的兒童語言教育比較強調口語能力的發(fā)展,而對學前兒童階段的識字閱讀教學和前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有疑義。學前全語言教育則強調了在重點發(fā)展兒童口語的同時,利用兒童極強的無意識的語言學習能力,積極培養(yǎng)他們對書面語言的興趣和認知能力,促使他們盡可能早地掌握初步閱讀的能力,使之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學會學習的實踐者。(2)傳統的兒童語言教育僅強調母語教學,而學前全語言教育則在強調重點發(fā)展兒童母語能力的同時,也積極地對他們進行第二語言能力的啟蒙。利用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早日開發(fā)對外語語音和文字符號的認知能力與興趣,以減少成人后的母語習慣對學習外語的不利影響。(3)傳統的兒童語言教育主要發(fā)展兒童的口語能力,而學前全語言教育的目標是以兒童整體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為手段,來促進兒童創(chuàng)造性的認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體動作的發(fā)展,充分體現了兒童素質教育對全語言教育的要求。作業(yè)2(第二章)根據教材第二章內容,填寫下列表格。請歸納出不同階段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并整理出相應的語言教育活動策略。特點教育活動0至3歲語音0—3個月:1、聽覺敏銳,對語音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2、與成人面對面進行“交談”時嬰兒會產生交際傾向;3、能發(fā)出一些簡單的音節(jié),多為單音節(jié)。4—8個月:1、經常發(fā)出連續(xù)的音節(jié);2、與成人交往中出現學習規(guī)則的雛形;3、能辨別一些語調、語氣和音色的變化;4、懂得簡單的詞、手勢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5、出現小兒語,會用語音來吸引別人的注意。9—12個月:1、不同的連續(xù)音節(jié)明顯增加,近似詞的發(fā)音增多;2、開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語言;3、語言交際功能開始擴展;4、開口說話,出現有意義的單詞。1歲—歲半:1、理解語言迅速發(fā)展;2、會給常見的物體命名(語言泛化、窄化、特化);3、繼續(xù)講“小兒語”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疊音歲半—2歲:1、能理解的詞匯數目和種類“與日俱增”;2、語言理解逐步擺脫具體情境的制約詞語理解能力不斷提高;3、喜歡提問,語言上出現“反抗行為”;4、掌握新詞的速度猛進,處于詞語爆炸階段;5、處于雙詞句為主階段,雙詞句增長速度加快。2歲—2歲半: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2、語音逐漸穩(wěn)定和規(guī)范,發(fā)不出的語音逐漸減少;3、能運用多種簡單句句型,復合句也初步發(fā)展;4、疑問句逐漸增多;5、語言常常使用接尾策略。2歲半—3歲:1、詞匯量迅速增加,對新詞感興趣;2、能抽象句子規(guī)則,常表現出系統整合的語言內化能力;3、能說出完整的句子,出現了多詞句和復合句;4、說話不流暢,表達常有“破句現象”;5、言語功能呈現出越來越豐富、準確的趨勢。0—4個月階段:1.用各種語音和聲音來刺激嬰兒,培養(yǎng)嬰兒有意傾聽的習慣;2.經常和嬰兒進行面對面語言交流的發(fā)聲感染;3.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訓練聽音和發(fā)音能力。4—10個月階段:1.繼續(xù)用語言刺激嬰兒,進行模仿發(fā)音練習;2.用強化、鼓勵方法進行相互模仿,誘導嬰兒發(fā)音;3.開展語言游戲,提高聽力和發(fā)音水平。10—18個月階段:1.鼓勵嬰兒掌握新的語音,并反復練習和強化;2.用語言與嬰兒交往,盡量讓嬰兒多說話。2—3歲階段:1.在聽說游戲中發(fā)展嬰兒聽音、辨音能力;2.及時發(fā)現問題,糾正發(fā)音錯誤。詞匯1、從9個月開始真正理解語言。2、1歲至1歲半階段:頭腦中關于詞和具體事物情景的聯系越來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詞和簡單的句子。3、1歲半至2歲階段:詞匯量的迅速增加,出現“詞語爆炸現象”。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能擺脫具體情境制約理解詞語。4、2歲至2歲半階段:詞匯迅速增長,對詞義的理解日益加深,詞的概括程度進一步提高。求知欲強烈,對新詞感興趣。1.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嬰兒掌握新詞,擴大詞匯量。(1)用動作、實物配合法,建立語詞和實體之間的聯系。(2)經常與孩子“交談”,提供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3)運用強調和重復的方法,幫助嬰兒掌握新詞。2.開展語言游戲,發(fā)展嬰兒學習詞匯興趣。語法1、1歲—1歲半后出現單詞句。2、1歲半到2歲后出現雙詞句。3、2歲以后能運用多種簡單句,并不斷增加;有時也出現復合句,但數量少,比例小。4、隨著年齡增長,兒童說話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趨勢,句中含詞量增加。5、2歲左右,嬰兒開始使用疑問句,并呈迅速增長趨勢。6、在1歲半至2歲半學會接尾策略。7、用原有的規(guī)則去解釋、同化,對句子規(guī)則進行系統整合。8、說話不流暢,表達常有“破句現象”。1、為嬰兒提供良好的言語示范和榜樣。2、培養(yǎng)兒童多看、多聽、多說、多練的好習慣。3、開展早期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4、隨時幫助嬰兒正確使用語言。3至6歲語音1、發(fā)音水平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提高。2、兒童發(fā)聲母比發(fā)韻母困難,錯誤較多(z、c、s、zh、ch、sh、r、n、l)。3、兒童語音發(fā)展受到方音的干擾與影響。4、發(fā)生語音意識。1.開展游戲活動,提高兒童辨音、發(fā)音能力。2.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練習發(fā)音。3.組織念兒歌童謠、繞口令等活動訓練發(fā)音。4.開展集體訓練,糾正方言影響。5.養(yǎng)幼兒的言語表情。6.培養(yǎng)幼兒語言交往的素養(yǎng)。詞匯1.詞匯數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2.詞類范圍不斷擴大。3.詞義理解的深化。4.不同詞類詞義的發(fā)展各有特點。1.幫助幼兒豐富詞匯。2.幫助幼兒正確理解詞義。3.幫助幼兒準確運用詞匯。語法1.句型的發(fā)展:從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從簡單句到復合句;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從陳述句到非陳述句。2.語句結構的變化:從混沌一體到表達內容、詞性、結構層次的逐漸分化;從松散到逐步嚴謹;由壓縮、呆板逐漸擴展和靈活。3.句子含詞量的增加4.語法意識的出現1.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清楚完整的表達能力2.用口頭造句的形式培養(yǎng)幼兒表達能力。3.用競賽、游戲等多種形式提高幼兒說完整句、修飾句等不同句型的積極性。前閱讀1、幼兒已經具備閱讀能力,閱讀材料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圖畫材料,閱讀的方式除了自己看以外,還可以借助成人的幫助來閱讀。2、分析階段:兒童對圖畫的理解往往是單個的局部的,對圖畫內容的表達常常是出在“給事物命名”階段,即說出“這是什么,那是什么?”。3、綜合階段:兒童開始能夠把圖上的內容經過組織后表達出來,能夠表達圖畫中事物之間的聯系,表達開始帶有情境性,但還不連貫。4、分析綜合階段:兒童閱讀畫報時,開始能夠完整地理解畫面的內容,能夠把看到的和說出的統一起來,把看到并理解了的圖畫內容準確而迅速地說出來。表達不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了連貫性和流暢。1.選擇適齡的讀物。2.以身作則培養(yǎng)家庭的閱讀氛圍。3.讀書給兒童聽,喚起兒童的情感共鳴。4.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讀。5.善用故事錄音帶。6.采用多種參與形式。作業(yè)3(第四章)歸納整理教材第四章內容,填寫下列表格。請描述各類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的基本特征、主要類型、設計與實施的基本結構。基本特征主要類型設計與實施的基本結構文學作品學習1.圍繞文學作品展開學習活動。2.包含感受、理解與表現的審美目標。3.整合相關的學習內容。4.提供多種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徑。文學欣賞:1.文學欣賞作品的傳遞。2.多通道地參與,相互作用。3.通過形象的解釋幫助兒童理解作品。4.采用適宜的提問方式。文學創(chuàng)造:1.復述和朗誦。2.表演。3.創(chuàng)編1.初步感知文學作品2.理解體驗作品經驗3.遷移作品經驗4.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語言表述談話1.談話活動應擁有一個幼兒感興趣的話題。2.談話活動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3.談話活動擁有寬松自由的交談氣氛。4.談話活動中教師起間接指導作用。1.日常生活中的談話。2.有計劃的談話活動。3.開放性的討論活動。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2.鼓勵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3.引導幼兒圍繞中心話題逐步拓展交談內容。4.教師隱性示范新的談話經驗。講述1.講述活動需要有一定的講述對象。2.講述活動是培養(yǎng)獨白語言的主要途徑。3.講述活動具有相對正式的語言情境。4.講述活動中需要調動幼兒的多種能力。從講述內容:1.敘事性講述。2.描述性講述。3.說明性講述。4.議論性講述。從講述對象:1.看圖講述。2.實物講述。3.情景表演講述。1.感知理解講述對象。2.運用已有經驗自由講述。3.引進并學習新的講述經驗(講述思路的指導、講述全面性的指導、講述基本方式的指導)。聽說游戲1.在游戲中蘊含著語言教育目標。2.將語言學習的重點內容轉化為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3.在活動過程中逐步擴大游戲的成分。1.語音練習的游戲。2.詞匯練習的游戲。3.句子和語法練習的游戲。4.表述能力練習的游戲。1.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引發(fā)幼兒興趣。2.交待游戲規(guī)則,明確游戲玩法。3.教師指導幼兒游戲。4.幼兒自主游戲。早期閱讀1.早期閱讀活動需要豐富的閱讀環(huán)境。2.早期閱讀活動與講述活動緊密相聯。3.早期閱讀活動應具有整合性的特點。1.閱讀區(qū)活動2.有計劃的早期閱讀活動1.幼兒自己閱讀2.師幼共同閱讀3.圍繞閱讀重點開展活動4.歸納閱讀內容作業(yè)4(第三章、第五章)根據教材第三章、第五章的要求,結合工作實際,描述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