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中班語言領域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jié)。豐富詞匯: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xiàn)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初步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的經(jīng)驗感受。
2、物質準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幼兒園游戲中各種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
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領?
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對話,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領?它們是怎樣夸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么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兒討論、猜測)
(3)教師續(xù)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匯: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說的?
3、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4、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1)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現(xiàn)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么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么樣?(豐富詞匯:抓耳撓腮)
(2)后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們的心情怎么樣?
現(xiàn)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5、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xiàn)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jié),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2)幼兒表演故事,重點啟發(fā)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xiàn)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
6、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問: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是怎么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得到更多的快樂。
附故事:(根據(jù)原故事改編)
森林里,住著一只梅花鹿和一只小猴。他們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很大,小猴說:“我會爬樹,我的本領最大?!泵坊拐f:“我跑得快,我的本領最大?!庇谑菦Q定比一比,請來大象當裁判。大象說:“河對岸有棵又高又大的果樹,你們誰先摘到果子,就算誰的本領大?!?/p>
比賽開始了,梅花鹿跑得快,一眨眼就跑到了小河邊,輕輕一跳就過了河,他一口氣跑到了果樹下。可是果樹太高了,他伸長脖子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心里真著急說:“怎么辦呀”。小猴呢?他跑到小河邊,河上沒有橋也沒有船,小猴不會游泳,也跳不過去,急得他抓耳撓腮團團轉“怎么辦怎么辦?”。
小猴想了想,有辦法了!他對梅花鹿說:“梅花鹿,你馱我過河,我們一起去摘果子吧!”梅花鹿說:“好,我們一起去摘果子。”梅花鹿馱著小猴跳過了小河,小猴很快爬上了果樹,摘到了果子。他們一起把果子交給了大象。大象笑瞇瞇地說:“小猴會爬樹不會過河,梅花鹿會過河不會爬樹,你們只有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也就更大了。”小猴和梅花鹿開心的笑了,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邊念兒歌邊玩手指游戲。
2.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趣味。
3.體驗與小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幼兒在幼兒園游戲的照片。
2.活動前在班上反復插放兒歌錄音,使全班幼兒熟悉兒歌內容。
3.根據(jù)兒歌內容,與配班教師排練好動作,并制作好動作示范圖?;顒舆^程
1.請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幼兒在幼兒園游戲的照片。:
請幼兒看一看小朋友在幼兒園游戲的照片。
教師:照片里有誰?他們在干什么?誰是你的好朋友?
2.教師邊有感情地朗誦兒歌邊做示范動作。
說到“金鉤鉤,銀鉤鉤,請你伸出小指頭”時,主班教師和配班教師分
別伸出左手和右手的小指動一動。
說到“結結實實勾一勾,勾一勾,點一點”時,兩位教師把小指互相勾
一勾,點一點。說到“一起唱歌又跳舞,我們都是好朋友”時,兩位教師互相拉手,拍手。
3.教師與幼兒邊念兒歌邊玩游戲。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配班教師出示相應示范圖,幼兒嘗試邊說兒歌邊
做動作。兩個幼兒一組,說兒歌玩游戲。
鼓勵幼兒互換好朋友,邊說兒歌邊玩游戲。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
1、遇到突發(fā)事件時,幼兒能及時快捷地撤離到安全地帶。
2、幼兒熟悉安全撤離路徑,提高自我保護潛力,增強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家長和教師共同收集報刊、雜志、電視報道中有關緊急撤離的事例或圖片。
2、班級緊急撤離圖。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觀看錄像或圖片,讓幼兒感知遇到突發(fā)事件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煤氣泄漏;火災等)。
提問:“如果遇到突發(fā)事情時怎樣辦”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見識和感受。明白遇到突發(fā)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離能夠避免危害的發(fā)生。
2、出示班級撤離圖,帶幼兒觀察并找出班級在緊急狀況下撤離的路徑和位置。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撤離時要走圖中標注的路徑使幼兒了解圖中標注的撤離路徑是離戶外安全地帶最近的一條通道。
3、帶幼兒觀察撤離路徑的條件(幾層樓梯、彎道狀況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走到達安全地帶最快啟發(fā)幼兒講述撤離方法和注意事項。如能夠分成兩隊,沿樓梯兩側迅速撤離;按順序,不擁擠;聽老師指揮等。
4、熟悉警報錄音,組織幼兒“實戰(zhàn)演習”。聽到警報聲音時,在老師的帶領下,按圖標路徑迅速撤離到戶外安全地帶。如幼兒在撤離狀況下出現(xiàn)擁擠、用時過長等狀況,教師帶幼兒查找原因,再次演習,使幼兒掌握正確、快捷的撤離方法。
活動延伸
1、將幼兒撤離時的正確方法,用照片或繪畫圖片的方式呈此刻墻飾上。
2、向家長介紹活動狀況、目的,請家長帶幼兒熟悉小區(qū)居住環(huán)境,尋找緊急狀況下撤離的路徑和安全位置。
3、教師或家長帶領幼兒了解生活環(huán)境(幼兒園、公共場所)中都有安全通道及出口,認識緊急出口標志。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豐富幼兒知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
3、理解兒歌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主題樹《腳印》,小雞(小鴨,小狗,小孩)腳印圖片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兒歌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動物的腳長什么樣嗎?誰愿意來和我們說一說?
小結:動物們的腳長長短短,和我們的腳不一樣,也不一定是五個腳趾。
重點提問:那你們知道動物的腳印是什么樣子的嗎?
小結:動物的腳印各式各樣,有大有小,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
2、學習兒歌,播放課件。
重點提問:兒歌里提到了哪些動物的腳印?它們的腳印一樣嗎?
小結:兒歌里提到了小雞,小鴨,小狗和小孩的腳印。
3、完整學習兒歌
重點提問:小雞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狗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鴨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孩的腳,跑來又跑去,像什么?
小結:小雞的腳像竹葉;
小狗的腳像梅花;
小鴨的腳像小扇;
小孩的腳像小樹。
4、仿編兒歌
師:還有哪些小動物的腳印?跑來跑去像什么?
(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創(chuàng)編)
例如:青蛙,毛毛蟲等等。
5、表演:腳印
規(guī)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編內容進行表演。
附;兒歌《腳印》
小雞的腳,尖尖的,跑來又跑去,竹葉撒滿地。
小狗的腳,圓圓的,跑來又跑去,梅花落滿地。
小鴨的腳,扁扁的,跑來又跑去,小扇鋪滿地。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一個生動的小故事滲透了自然界中小動物們的’腳印各不相同的常識,并旨在借此篇課文讓孩子對動物各種不同的腳印產(chǎn)生興趣。這堂課上,我對于“不同的腳印”這個常識的滲透還不夠,只是一味地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了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枯燥無味的各項說話訓練。而且,雖然看似訓練點很多,卻因為沒有完全考慮到我班的特殊情況,所以導致訓練目標也沒有完全達成。如果能夠在更深層次地鉆研教材后,根據(jù)孩子的真實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也許教學效果會更好。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5
【教材分析】
《瓢蟲》是一首語言優(yōu)美、結構精煉、富有童趣的詩歌,可愛的“瓢蟲”在作者的筆下儼然成為了孩子們喜歡的調皮、可愛、活潑擬人化的形象,非常適合幼兒欣賞、朗誦并進行仿編詩歌活動。詩歌在活動中借用教具背景圖,引導幼兒利用自己制作的瓢蟲指偶,邊操作指偶邊創(chuàng)編兒歌,
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思維。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知道七星瓢蟲是益蟲,會用肢體語言大膽模仿瓢蟲的動態(tài)。(重點)
2.了解瓢蟲的特征,嘗試創(chuàng)編詩歌,體驗創(chuàng)編的樂趣。(難點)
3.愿意關注瓢蟲等小昆蟲。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制瓢蟲指偶人手一個。
2.兒歌背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猜謎語:身體圓圓像面包,頭上一對小觸角;身上還有七顆星,會
飛會爬真靈巧。幼兒了解瓢蟲的外形特征。
2.教師出示瓢蟲指偶,激發(fā)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教師模仿瓢蟲動態(tài),邊動作邊念詩歌第一部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出示詩歌背景圖,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的第一部分。
2.根據(jù)詩歌內容,提問:小瓢蟲沿著什么小路去別人家呢?
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用兒歌中的句子總結,并引導全體幼兒朗誦句子。
提問:小瓢蟲停在了哪里,變成了什么?
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用兒歌中的句子總結,并引導全體幼兒朗誦詩歌中的句子。
3.小結:老師把這首好聽的詩歌畫成了一幅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譜。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繪制圖譜。
4.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圖譜完整朗誦詩歌。
引導幼兒邊模仿瓢蟲動態(tài)(腳步匆匆、沿著小路飛、鉆進草叢等肢體動作),邊完整的朗誦兒歌。
三、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圖譜,進行仿編詩歌。
1.出示第二部分圖譜,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仿編。出示詩歌圖譜。師幼一同朗誦詩歌。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記憶詩歌內容。
提問:小瓢蟲停在了XX,變成XX。你覺得小瓢蟲還會停在哪里呢?變成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教師引導)。
幼兒將仿編的詩歌結合圖片朗誦。將自己仿編的兒歌念給旁邊幼兒聽。
3.幼兒朗誦自己仿編的兒歌。
4.幼兒為自己仿編的詩歌起名字。
5.操作指偶,再次朗誦詩歌。
【活動延伸】
語言表演區(qū)利用幼兒做的瓢蟲指偶,套在手指上,跟小伙伴合作起表演朗誦詩歌。
附:兒歌《瓢蟲》
瓢蟲,瓢蟲,老是腳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沿著玫瑰小路,
去誰家串門?來來來,
停在我的手指上,一動也不動。
變成一枚閃閃的鉆戒吧。瓢蟲,瓢蟲,
老是腳步匆匆,不知道要去哪里,鉆進芒草叢中,去誰家串門?
來來來,停在我的胸前,一動也不動。
變成一顆奪目的紐扣吧。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情景對話,了解與陌生人通電話要注意的事情。
2、透過對話發(fā)展語言表達潛力。
活動準備
大灰狼布偶、小動物布偶,玩具電話。
活動過程
1、利用大灰狼和小動物布偶進行電話對話,請幼兒決定小動物做得是否對。
2、老師表演以下兩段對話:
對話一:
3、大灰狼:小朋友,請問你爸爸媽媽在家嗎
小動物:他們都不在家。
大灰狼:家中有大人嗎
小動物:家里有爺爺。
大灰狼:我是你爺爺?shù)呐笥?,想來看看你們,但忘記了地址?/p>
請你告訴我你家的地址,好嗎
小動物:好呀,我家住在動物村12號。
對話二:
大灰狼:小朋友,請問你爸爸媽媽在家嗎
小動物:請問你找誰
大灰狼:家里有大人嗎
小動物:請你等等,我讓爺爺跟你說話。
4、請幼兒分析剛才的兩段對話,誰做得對,為什么。
5、引導幼兒明白不能隨便和陌生人對話,有陌生人打電話來,應立即交給家里的成年人接聽。
6、提醒幼兒不能隨便在電話里透露個人及家庭信息。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發(fā)準q(趣)、x(小須須、消息)的音。
2.理解兒歌內容,嘗試仿編動作表演兒歌。
3.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領幼兒觀察螞蟻的活動。
2.活動前,教師根據(jù)兒歌內容編一個小螞蟻的故事。
3.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分別出示掛圖(一)和(二),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2.教師講述小螞蟻的故事,幼兒欣賞。
教師邊指掛圖邊講述事先編好的小螞蟻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教師朗誦兒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JL歌內容。
教師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教師根據(jù)兒歌內容提問:小螞蟻見面后會怎么做?它們互相碰碰小須須是在干什么?小螞蟻排隊走,去做什么事?
4.帶領幼兒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小螞蟻真有趣》。
帶領幼兒完整朗誦兒歌2—3遍。用填空的方法帶領幼兒跟讀兒歌,如:小螞蟻,真(有趣),見面碰碰(小須須)。你(碰)我,我(碰)你,報告一個(好消息)。排隊走,一二一,大家去抬(一粒米)。在朗誦過程中注意提醒幼兒讀準q、x的音:小螞蟻,真——?(有趣)見面碰碰什么?(小須須)它們在報告什么?(好消息)請幼兒自己添加動作,邊朗誦兒歌邊表演動作。、
5.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兒歌?!?/p>
教師和幼兒共同為兒歌編動作。
教師和幼兒邊說兒歌邊表演。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8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詞匯:“聚精會神”、“頭破血流”,并初步懂得寓意,做事情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
2、通過提問和有序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中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
3、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要盲目跟別人學的道理。
【活動準備】
1、自制《小貓刮胡子》圖片一套或根據(jù)寓言內容制作電腦動畫。
2、小貓(有胡須)手偶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小貓手偶:我是一只小花貓,我的胡須長又長。
2、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花貓的胡須有什么用嗎?
3、幼兒自由討論后,教師巧妙地引出寓言故事。
師:可是有一只小花貓把自己的胡子刮掉了,我們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二)教師出示教學圖片,有表情地講述寓言。
1、教師出示圖片,生動地講述寓言《小貓刮胡子》。
2、師:小貓刮胡子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三)教師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分段講述故事。
1、理解第一幅圖片的內容:主人正在做什么?(理解詞匯:“聚精會神”)小花貓在看什么?
2、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理解寓言情節(jié)。
3、師:小花貓刮胡子后,追捕老鼠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碰得頭破血流?(理解詞匯:“頭破血流”)
(四)教師和幼兒再次看圖片,完整欣賞寓言,啟發(fā)幼兒理解寓言。
1、教師指圖與幼兒共同講述寓言。
2、師:小花貓能刮胡子嗎?
3、教師小結:原來,胡子是貓用來探路的工具,它就像一把尺子,在鉆洞時得用它來測量洞的大小。如果沒有了這把尺子,貓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鉆過去。
(五)引導幼兒進行拓展談話,啟發(fā)幼兒懂得做事前要想一想,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
師:小花貓的主人刮胡子對不對?
師:為什么主人應該刮,小花貓卻不能刮呢?(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不能看到什么就學什么)
師:如果以后你也遇到了一只刮胡子的小花貓,你會和它說什么?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9
活動背景:
中班孩子的活動量和活動內容,顯然要比小班孩子大而多,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興趣,以及對自己生命的信心,也開始萌芽。
活動最好在孩子生活需要的情景中進行,如:體育活動中孩子發(fā)生不安全因素了,或者同伴的身體有些變化了等等。本活動努力使孩子在了解自己身體的同時,對自己身體的安全有所重視。
當然,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對自己身體“哪些部位會動”的探索,不可能完整,但是孩子探索的目的,并不在于結果,而在于過程。如果可以將孩子敏銳的目光和強烈的興趣引向更廣闊的自然和社會,那么,這樣探索活動的結果,又何需去苛求呢。
內容與要求:了解自己身體能活動的一些部位,對身體感興趣。
活動準備:紙偶娃娃,人物動、靜活動圖片,如跳舞、織毛衣、踢足球等,記號筆等。
過程與指導:
一、做游戲“木頭人”
――孩子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動的,老師正好作小結。
老師(小結):人不動是很難受的,因為我們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著音樂動一動
――讓靈動的身體與前一個活動“木頭人”形成鮮明的比較。
三、說說:人有哪些活動
老師:跳舞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她在干什么?織毛衣是一種活動。(出示圖片)踢足球也是一種活動。你們知道,人還有哪些活動呢?
――了解人的許多活動,感受生命的豐富。
四、說一說:身體的哪些部位能動人們怎么會有那么多活動呢?是因為人的身體的許多部位能動。
1、邊動邊記錄:你的身體有哪些地方會動的?――記錄在紙寶寶上。
2、講講哪些地方能動,討論:
這個地方能動使我們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如果不會動會怎么樣?
這里會生什么???
――通過“能動”和“不能動”的比較(在感受不會動時,可以請孩子嘗試不動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這樣的指導語“瞧,不動不行吧”、“動了才方便呢”等等),感受活動部位,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介紹骨折、脫臼。
――與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與本班孩子的健康情況相結合則更好。
五、我們身體會動的地方還很多,我們以后慢慢去發(fā)現(xiàn)
這個活動還沒有完,因為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身體的發(fā)現(xiàn)還沒有停止,可以在教室掛本本子,供孩子進行專題記錄。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幼兒能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地想象及語言表述能力。
3、幼兒能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編。
活動準備:
電腦、投影儀、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聽下雨的聲音,組織幼兒展開討論,引出主題。
說說你聽見了什么?你見過雨嗎?雨落下來是什么聲音?雨會落在什么地方?
二、看看說說,學習兒歌。
教師操作課件,幼兒觀察,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講述畫面內容,學習兒歌。
1、出示花園場景,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
提問:
(1)這是什么地方?
(2)小雨點沙沙沙地落下來,它落在了什么地方?花兒怎么樣了?
(3)花兒為什么要張開嘴巴?(讓幼兒知道小雨點落下來花兒很高興、快樂。)
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并能看這場景進行朗誦。
2、出示池塘場景,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
提問:
(1)這是什么地方?
(2)小雨點落下來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讓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魚的動作。
三、完整的朗讀,學習、表現(xiàn)兒歌。(熟悉兒歌的結構,為創(chuàng)編打基礎)
1、幼兒看著場景進行完整的朗誦。
2、邊看、邊讀、邊表演。
四、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
1、給幼兒小河的場景
提問:
(1)小河里有一些什么動物?
(2)它們遇到小雨點會怎么樣?
2、給幼兒草地上的場景
讓幼兒看著課件說出這些動物遇到雨點怎么樣了,創(chuàng)編兒歌。
五、游戲活動《小雨點》。
1、教師和幼兒把所編兒歌完整的進行朗讀和表演。
2、聽音樂學小雨點落下來,然后音樂停時你告訴老師你落在了什么地方,怎么樣了。
3、學小雨點飄落的情景走出教室。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11
設計思路
繪本《先有蛋》描述了蛋變成雞、小蝌蚪變成青蛙、種子變成花朵、毛毛蟲變成蝴蝶……《先有蛋》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還蘊涵了對“生命起源和變化”的審美感知。通過繪本學習,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習聯(lián)系前后頁講述動植物或事物的變化過程,同時引導幼兒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將些簡單的科學現(xiàn)象說清楚。
其次,繪本中隱藏著有趣的洞洞,幼兒會發(fā)現(xiàn)圖像構成和變化的“秘密”、事物之間的奇妙聯(lián)系。如同一個洞洞既是“雞蛋”又可以是“小雞”的身體;既是“毛毛蟲”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這些“部分”與“整體”的變化中,幼兒感知了生命的成長和變化,理解了“洞洞”中的豐富意義,由此也可以培養(yǎng)幼兒有意識地觀察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閱讀,能夠聯(lián)系畫面的前后頁運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講述事物的變化過程。
2.閱讀繪本讓幼兒感受生命起源和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繪本《先有蛋》入手一冊(后半部分從字的變化開始用夾子夾住)。
2.繪本封面蛋形鏤空處,制作能轉動的環(huán)形紙條(紙條上有問號、蛋、小蝌蚪等圖樣)。
3.與繪本相同的圖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解讀故事名字
1.這本書的名字叫什么?
2.問號代表什么?
3.教師小結:問號代表其中有許多問題和變化,要我們自己去尋找、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封面上的環(huán)形紙條轉動到問號處,引導幼兒解讀“先有”,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感知到繪本當中的內容是會變化的,從而引發(fā)幼兒閱讀的愿望及好奇
心?!?/p>
二、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第一部分
關注點: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繪本畫面前后頁的聯(lián)系,鼓勵幼兒運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講述動植物變化的過程。
幼兒能否發(fā)現(xiàn)圖像構成和變化的“秘密”。
1.閱讀前提問:請你們仔細閱讀,等會兒告訴大家,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幼兒自主閱讀。
3.交流講述: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兒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變化。
幼兒講到哪幅圖,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圖片。
(多數(shù)幼兒會講述自己看到的內容,但有的幼兒只講述其中的一幅圖片,針對這個現(xiàn)象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追問:“你看看小雞這頁的前一頁和后一頁上面分別有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將前后頁內容聯(lián)系起來。教師要注意同時將動物的變化過程呈現(xiàn)在幼兒的面前。)
原來,前后幾頁的畫面內容是有聯(lián)系的,它們能告訴我們一個有趣的變化過程。
呈現(xiàn)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雞;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種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蟲,然后才有蝴蝶的變化過程。
(幼兒尋找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梳理,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變化過程,鼓勵幼兒運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講述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積累相關的科學經(jīng)驗。)
(2)發(fā)現(xiàn)書上的“洞洞”。
提問:一起來看看這個“洞洞”,它們一會兒變成了什么?一會兒又變成了什么?
教師小結:同一個“洞洞”既是雞蛋又可以是小雞的身體;同一個“洞洞”既是毛毛蟲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尋找講述這些“部分”與“整體”的變化過程中,讓幼兒感知洞洞變化的有趣,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有意識地觀察的能力。)
【設計意圖: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發(fā)現(xiàn)加以引導,如幼兒先發(fā)現(xiàn)洞洞的變化。教師就可先引導幼兒一起觀察洞洞的有趣,然后講述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等?!?/p>
三、閱讀第二部分,引導幼兒講述不同事物的變化
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猜猜接著還會出現(xiàn)其他什么有趣的變化?
1.幼兒自主閱讀。
2.引導幼兒一起邊看邊講述第二部分。
(引導幼兒一起邊看邊講述字的變化、顏料的變化,感受事物的奇妙變化過程,拓展視野。)
3.感受動植物的輪回變化。
原來生命是那么的奇妙,它會發(fā)生許多的變化。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1)幼兒互相討論。
(2)教師貼出:蛋→小雞→母雞的輪回圖。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許多事物是輪回變化的。)
四、為小故事取名字
1.每個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小故事,你覺得這個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
2.引導幼兒為小故事起名字,并抽拉紙條到相應的小故事處,如有關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與開始部分相呼應,幼兒在了解繪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看到的變化編不同的故事名字?!?/p>
五、拓展延伸
1.結合生活經(jīng)驗,講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周圍生活中的變化。
2.在區(qū)角活動中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變化做成一本洞洞書。
點評
1.繪本與科學教育的有機融合
借用繪本故事中有趣的畫面,讓幼兒在情境性的閱讀過程中體驗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圖文并茂的繪本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閱讀能幫助幼兒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探究能力。此外,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動植物、事物的變化過程,無形中也提高了幼兒的科學能力。
2.教學具材料的巧妙運用能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愿望
活動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教學具,有意識地將封面上的環(huán)形紙條轉動到問號處。教師還讓幼兒為每個動植物的變化起一個小故事的名字,引導幼兒解讀“先有”等,這些都讓幼兒從一開始就感知到繪本中的內容是會一直變化的,從而引發(fā)他們閱讀的愿望及善于提問的好奇心、探究愿望。
3.關鍵經(jīng)驗的把握能有效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兒閱讀能力的核心經(jīng)驗之一就是要能夠看畫面的前后頁信息,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jié)等。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追問:“你看看小雞的前一頁和后一頁上面分別有什么?”這樣幼兒就會將前后頁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而后當幼兒再閱讀下一個變化時,他們就會完整地講出自己所看到的整個變化過程。這樣的啟發(fā)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12
活動目標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產(chǎn)生的危險。
2、會安全使用文具,能夠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規(guī)則。
3、透過討論,初步建立班級的文具安全規(guī)則。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談話活動
教師:文具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經(jīng)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們明白文具使用不當會很危險嗎下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動展開: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
(1)教師:請小朋友翻開書的第2頁和第3頁,仔細看看每一幅圖,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在使用哪些文具他們使用文具的方法對嗎
(2)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提問,自由閱讀和講述畫面的資料,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和討論畫面資料。
①教師:老師這兒的大圖和你們書上的小圖是一樣的,我們一齊來看看這幅圖都講了些什么。
②逐一討論掛圖中相關的資料。這個男孩在做什么咬鉛筆會有什么危害呢(鉛筆不能咬,會造成鉛中毒,會把細菌等有害的東西吃到肚子里,還會使小朋友的牙齒歪斜)③討論其他資料。
④教師小結:這幾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確,這樣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3、活動展開: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最后一幅小圖:此刻我們一齊來看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畫完畫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時還就應注意什么
(2)教師發(fā)給每組幼兒一張大白紙和一盒水彩筆。每組推選一位潛力較強的幼兒,請他用圖或圖夾文的方式表現(xiàn)大家討論的資料。
(3)幼兒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組的想法表現(xiàn)出來。
(5)分享各組討論資料。
4、活動總結:安全使用文具規(guī)則。
教師引導幼兒回顧群眾制定的具體的行為規(guī)則,進行總結。
5、活動延伸:張貼安全使用文具規(guī)則。
安全使用文具規(guī)則的參考范例:
(1)、使用文具時,持續(xù)坐姿端正,正確用筆。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筆尖對著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畫棒、水彩筆在皮膚或衣物上亂畫。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齊。
(6)、寫完字或畫完畫要把手洗干凈。
(7)、使用剪刀要留意,不要使用箭頭鋒利的剪刀,使用見導師咬集中將身,不能一邊說笑一邊使用剪刀。不要拿著剪刀對著別人亂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13
活動目標:
1、會理解和體驗他人的心情。
2、學習一些關心別人的方法。
活動準備:
故事《害羞的貝貝》。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害羞的貝貝》。
1、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師:故事里有誰呀?
(二)請小朋友跟隨老師講故事,通順閱讀圖書內容。
1、請幼兒觀察故事里貝貝的表情以及前后的變化。
師:我們先來看看貝貝的臉上是什么表情?
2、請幼兒說說:
師:故事里的貝貝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孩?
師:為什么貝貝突然不害羞了?
師:貝貝遇到了什么事情?
師:你喜歡那一個貝貝?為什么?
(三)經(jīng)驗遷移。
請幼兒談談,如果你有一個同學象貝貝一樣害羞,你可以怎么做?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分組表演故事。
中班語言領域教案14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自然界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特別是在每年的春天,天氣的變化、動植物的變化等都會吸引他們的關注。因此,我結合季節(jié)特征,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去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聯(lián)想能力,并鼓勵他們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聯(lián)想,并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述春天里各種常見的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
2、讓幼兒感受參與游戲的快樂。重點難點活動重點:能夠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聯(lián)想。
活動難點:大膽想象,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
活動準備“誰和春天是朋友?”PPT、泡沫板卡片若干(柳樹、鳥、蝴蝶、太陽、雨滴、花等)活動過程一、欣賞兒歌“誰和春天是朋友?”
1、教師邊說兒歌邊出示ppt
誰和春天是朋友?種子和春天是朋友。種子要發(fā)芽,世界真奇妙。
誰和春天是朋友?花和春天是朋友。蜜蜂來采蜜,花兒仰臉笑。
誰和春天是朋友?小朋友和春天是朋友。大家唱起歌,一起去春游。
2、提問:
(1)兒歌里,都有誰和春天是朋友?
(2)種子為什么和春天是朋友?花兒為什么和春天是朋友?小朋友為什么和春天是朋友?
二、游戲:花兒找朋友
1、出示PPT:春天來了,許多美麗的花兒都開放了,可是這朵花卻不太好看,不過它特別神奇,它需要小朋友們?yōu)樗业?個不同的有關聯(lián)的朋友,每找對一個,其中一片花瓣就會變出美麗的顏色,全部找到之后它就會變成一朵美麗的七色花,你們想不想幫助它?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尋找不同的事物和花兒做朋友。(誰和花是朋友?**和花是朋友,再說出理由。)
3、小結:美麗的七色花在小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它的好朋友,原來花和這么多的事物都有關聯(lián)。
三、游戲:春天里的朋友
1、出示圖片,教師:剛才小朋友們幫助七色花找到了許多好朋友,你們真是太聰明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可有點難,你們想不想玩?看,梁老師帶來了春天的很多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是誰???(花、小鳥、蝴蝶、雨滴、太陽、小草、小朋友、風、柳樹)這些圖片上的事物能不能找到有關聯(lián)的好朋友呢?教師選兩張圖片示范:春天來了,太陽和小草是好朋友,陽光一照,小草越長越高。
2、幼兒分為兩組,輪流選擇兩張相關聯(lián)的圖片,用教師的句式說出它們是好朋友的理由。
3、游戲輪流進行,最后比一比看哪組得到的卡片多,哪一組獲勝。
四、活動延伸。
1、今天的游戲玩的真開心?。×豪蠋熯@里還有一張圖片(電話),你們覺得誰會和他是朋友呢?
2、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東西相互之間都有關聯(lián),能夠成為朋友,你們回家找一找,咱們明天一起分享一下你們找到的朋友好嗎?
活動反思我們班本月的主題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TR 63502:2024 EN Guidelines for parameters measurement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 2025-2030年中國鉛鋅行業(yè)十三五投資分析及發(fā)展風險評估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酵母核糖核酸市場運行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速溶固體飲料市場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豆腐市場運行狀況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血液透析機市場運營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規(guī)劃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脫咖啡因綠茶市場發(fā)展策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美白護膚市場運行狀況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第10輯:句子表達效果(原句vs改句)解題指導-2023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修辭手法與句子表達效果專練
- 2024年輔警招考時事政治考題及答案(100題)
- 2024年中考數(shù)學《二次函數(shù)的實際應用》真題含解析版
- GB 30254-2024高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拓印 課件
- 空氣動力學數(shù)值方法:有限元法(FEM):邊界條件處理與應用
-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 各種各樣的運動 》課件
- (正式版)CB∕T 4548-2024 船舶行業(yè)企業(yè)相關方安全管理要求
- 部編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卷(帶答案)
- NB-T10342-2019水電站調節(jié)保證設計導則
- 當代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 第八版 課件 第四章 發(fā)展中國家的經(jīng)濟與政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