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詞法與句式考點精講與集訓(xùn)10定語后置_第1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詞法與句式考點精講與集訓(xùn)10定語后置_第2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詞法與句式考點精講與集訓(xùn)10定語后置_第3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詞法與句式考點精講與集訓(xùn)10定語后置_第4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詞法與句式考點精講與集訓(xùn)10定語后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定語后置一、釋義現(xiàn)代漢語中,定語一般都放在中心詞的前面,起修飾限制的作用,比如說“一匹能跑一千里的馬”,這句話中定語“一匹能跑一千里的”放在中心詞“馬”的前面。但在古代漢語里,則要改為“馬之千里者”,將定語“之千里者”放在中心詞“馬”的后面。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行文的簡潔流暢,而把較長的修飾語移到中心詞之后;有時為了突出和強調(diào)定語,而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古漢語中的這種倒序現(xiàn)象,就是定語后置。二、分類古代漢語的定語后置可以分為如下幾類:1.“之”式定語后置。(1)“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例如: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②疆土之新辟者,移種民以居之;賦稅之繁重者,酌今昔而減之。(《治平篇》)——新開辟的疆土上,遷徙佃農(nóng)讓他們居?。环敝氐馁x稅,斟酌今昔的情況而削減。③人之涂其體、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右三千。(《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用防火物涂了身體、披著濕衣去救火的人,左邊三千,右邊三千。④鷗鳥之至者數(shù)百而不止。(《列子·黃帝》)——飛來的鷗鳥有幾百,而且還不斷地飛來。⑤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住在這個國家里,事奉那些賢明的大夫,與仁義之士交朋友。(2)“中心詞+之+后置定語”,例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即在朝廷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擔(dān)憂;處在偏遠的江湖間(即被貶謫到邊遠地區(qū)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擔(dān)憂。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2.“有”式定語后置。其結(jié)構(gòu)是“中心詞+有+后置定語+者”,例如:①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楚國有個渡江的人。②鄭人有欲買履者。(《鄭人買履》)——鄭國有個人想要買鞋子的人。3.“數(shù)(量)詞后置”式定語后置。其結(jié)構(gòu)是“中心詞+后置定語”,例如:①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成的小船。②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核舟記》)——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刻了八扇窗……③吏二,縛一人詣王。(《晏子使楚》)——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④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很多卷征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⑤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樂羊子妻》)——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jīng)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鴻門宴》)——我?guī)硪浑p白璧,想獻給項王。以上例①至③,數(shù)詞用在名詞中心詞后,沒有量詞。例④至⑥數(shù)量詞連用,也用在名詞中心詞后邊。4.“者”字收尾式定語后置。(1)“中心詞+后置定語+者”,例如:①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正常語序為:修狹(之)桃核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促織》)——村里一個游手好閑的少年,馴養(yǎng)了一只蟋蟀。正常語序為:好事(之)少年。③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送行。正常語序為:知其事(之)賓客④或與人夢,或下諭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李寄》)——(大蛇)有時給人托夢,有時告訴巫、祝,要吃十二三歲的童女。正常語序為:年十二三(之)童女⑤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岳飛》)——有拿百姓的一縷麻用來捆束喂牲口的草料的士兵,將被立即斬首示眾。正常語序為: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之)卒(2)“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還有些句子在中心詞和后置的定語之間加個“之”字,再用“者”字煞尾。也可歸入“之”式定語后置。例如:⑥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敲擊起來)發(fā)出鏗鏗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是這樣⑦有舊章之不可改者,有舊章之不可不改者。(《筆記三則》)——舊章之中有不可以改的,舊章之中有不可不改的。⑧于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曰……(《馮婉貞》)——于是召集謝莊精通武術(shù)的年輕人,并告訴他們說……⑨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鈷鉧潭西小丘記》)——那些突起高聳、氣勢強盛,仰臥著,蜷縮著,從泥土里冒出來還背著泥土,爭相呈現(xiàn)出各種奇形異狀的石頭,幾乎數(shù)不清。例⑥⑦⑧⑨四句中的“之”字含有“……之中”的意思。如⑥就是說“石頭中一敲擊就發(fā)出鏗鏗響聲的,哪兒都有”。⑦的意思是“舊章之中有不可以改的,舊章之中有不可不改的”。⑧即“于是就召集謝莊少年中精通武術(shù)的,告訴他們說……”。這類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可以直譯,也可以順過來譯。如例③可譯成“太子和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也可以譯成“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例⑥也可以譯成“石頭中敲擊起來發(fā)出鏗鏗聲響的,到處都是這樣”,也可以譯成“敲擊起來發(fā)出鏗鏗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是這樣”。不過定語較長的句子以直接譯好一些,如例⑤譯成“有拿百姓一綹麻來捆牲口的草的士兵,立刻斬首示眾”,似乎就不如譯成“士兵有拿百姓一綹麻來捆牲口草的,立刻斬首示眾”流暢些。再如例⑧“謝莊”和“精技擊”都是“少年”的定語,對成“于是就召集謝莊的精于武技的少年……”就不如“于是就召集謝莊少年中精于武技的……”順口。(3)“中心詞+而+后置定語+者”,例如:①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五人墓碑記》)——能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僚,在這么大的世界中,有幾個人呢?(“縉紳”句是定語后置,“四海”句亦是?!翱N紳”用借代法指官僚。)②兔類而小者亦隨而至。(《本貓說》)——那像兔子又比兔子小的動物也跟著來了。③此四子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孟子·梁惠王下》)——這四種人,是天下無依無靠的窮苦老百姓。④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論語·衛(wèi)靈公》)——有一句能夠用來終身奉行的話嗎?上述三類以“者”字煞尾的后置定語中,這個“者”字具有改變定語位置,使它調(diào)換中心詞的作用,因此“……者”也可以看作“者”字結(jié)構(gòu)?!罢摺弊终{(diào)換中心詞和定語的位置以后,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存在著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如“馬之千里者”,名詞性“者”字結(jié)構(gòu)“千里者”(定語)與“馬”(中心詞)在意義上具有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就是“馬中間能日行千里的”;“少年好事者”,就是“少年中愛管閑事的”;“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孟子·公孫丑上》),就是“宋國人中,有個擔(dān)心他的禾苗不長而把禾苗拔高的人”。這樣翻譯起來就顯得生硬、累贅,因此我們采用定語后置說。但無論把它看做“者”字結(jié)構(gòu),還是定語后置,這個“者”字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這里再補充說明一點。這種定語后置加“者”字收尾或是又加“之”字的句子,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修飾性的,如果定語和中心詞是領(lǐng)屬性的關(guān)系,就沒有把定語放在中心詞后面的。比如:①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托忠烈之名……(《梅花嶺》)②……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失街序》)③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使楚》)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飛》)⑤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去私》)這幾個句子中加點的部分,中心詞和定語的關(guān)系都是領(lǐng)屬性的,試把它們的定語移到中心詞后邊去,并在句末加“者”字,就都不成話了。如①改成“名之忠烈者”,②改成“名將之魏者”,③改成“水土之楚得”,④改成“心之仁人者”,⑤改成“子之臣者”。(4)“中心詞+其(復(fù)指前面的中心詞)+后置定語+者”,例如: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五人墓碑記》)——大凡富貴人家的子弟,意氣豪放、志得氣滿的人,他們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沒不值得稱道的人,也太多了。這個句子的中心詞是“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定語是“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定語很長,現(xiàn)在把它移到中心詞的后面,并且用“其”字復(fù)指前面的中心詞,是為了語句舒暢、緩和。試把定語仍放在中心詞的前邊,如“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之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亦已眾矣”。念起來就有些不順口。如果把“其”字去掉,成為“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疾病而死,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也覺得語氣太急,中間缺少停頓。要是把“其”字改成“之”字,語氣雖然舒緩了,但又顯得“之”字太多,也不順當(dāng)。三、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定語后置”①內(nèi)中有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魯迅《祝?!罚鷥?nèi)中有個空的破碗;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②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朱自清《春》)→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著,走著。③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朱自清《春》)→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四、課內(nèi)典型例句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游》)正常語序:但少如吾兩人之閑人2.鳶飛戾天者(《與朱元思書》)正常語序:飛戾天之鳶3.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愚公移山》)正常語序:遂率荷擔(dān)之子孫三夫4.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正常語序:嘗貽余一核舟5.又用篆章一(《核舟記》)正常語序:又用一篆章6.桃核修狹者(《核舟記》)正常語序:修狹之桃核7.為人五;為窗八(《核舟記》)正常語序:為五人;為八窗8.馬之千里者(《馬說》)正常語序:千里之馬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正常語序:居高廟堂則憂其民,處遠江湖則憂其君考點集訓(xùn)一、判斷題。“鄭人有欲買履者”是一個以“者”為提示的定語后置句,其意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為:鄭國有一個人想要買鞋子。()二、翻譯題(加線詞為人名)。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別其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選擇題。1.(多項選擇題)以下句中存在定語后置現(xiàn)象的是()A.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B.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D.嘗貽余核舟一2.(多選題)“客有歌于郢中者”包含的特殊句式不包括()A.定語后置B.賓語前置C.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D.主謂倒裝3.以下選項中和“群臣議者多附安國”的句式相同的是()A.甚矣,汝之不惠B.子何恃而往C.嘗貽余核舟一D.始知為人情所患4.“及谷熟,農(nóng)者獲而歸之,兔類而小者亦隨而至”中,“兔類而小者”屬于()A.賓語前置B.詞性活用C.定語后置D.狀語后置5.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項是()A.時人莫之許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D.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6.以下和“今華林園有柑二株”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B.嘗貽余核舟一C.即書詩四句D.三顧臣于草廬之中7.以下和“長提一痕、湖心亭一點”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今華林園有柑二株B.洞有木椅一具C.有一竅如杯大D.逸馬殺犬于道8.以下句式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B.門左側(cè)之壁上有泉眼無數(shù)C.公何以不使內(nèi)勿服D.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9.“古之凡民長大壯健者”包含的特殊句式是()A.定語后置B.賓語前置C.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D.主謂倒裝10.“者”的用法和其他三項不同的是()A.石之鏗然有聲者鄭人有欲買履者B.其兩膝相比者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C.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D.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若所市于人者11.以下選項中和“群臣議者多附安國”的句式相同的是()A.甚矣,汝之不惠B.子何恃而往C.嘗貽余核舟一D.始知為人情所患12.下列各句中沒有定語后置語法結(jié)構(gòu)的一項是()A.募民有能徙至北門者予十金B(yǎng).昔齊人有欲金者C.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D.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shù)件而已13.下列屬于定語后置的一項是()A.鳥聲之最可愛者B.梁上君子者是矣C.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D.中坐有獻魚雁者14.下列各句中,與“衣之破者”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鳥聲之最可愛者B.竹箭之良C.宮室之美D.何陋之有15.對文中畫線句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遠人從其學(xué)者,皆執(zhí)經(jīng)壟畔以追之。A.遠方的人跟著他這個學(xué)者,都拿著東西經(jīng)過田野追趕他。B.從遠方來跟著他學(xué)習(xí)的人,都拿著東西經(jīng)過田野追趕他。C.遠方的人跟著他這個學(xué)者,都拿著經(jīng)文在田野中追著他(請教)。D.從遠方來跟著他學(xué)習(xí)的人,都拿著經(jīng)文在田野中追著他(請教)。考點集訓(xùn)參考答案一、×(翻譯為: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有個想買鞋子的鄭國人)二、1.只是缺少了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閑人如吾兩人者: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如吾兩人之閑人”)2.羊子曾經(jīng)在行路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遺金一餅: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一餅遺金”)3.有一個要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定語后置,正常語序為“出仕于外之京朝官”)三、1.ABCD【解析】A石之鏗然有聲者→鏗然有聲之石;B老人廣所愛信者→廣所愛信之老人;C廟堂之高→高廟堂;D核舟一→一核舟。2.BD【解析】定語后置:有歌于郢中之客。句中也有狀語后置:歌于郢中→于郢中歌。3.C【解析】C和例句都是定語后置,A是主謂倒置;B是賓語前置;D是被動句。4.C【解析】定語后置,免類而小者→小者兔類,個頭比較小的長得像兔子的。5.C【解析】A、B、D均為賓語前置,A莫之許,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莫許之”,翻譯為“不同意他這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