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40CCSB643702Technicalregulationsforreforestationinburnedfo布發(fā)局局理業(yè)管林督和監(jiān)林場市園市市島島青青布發(fā)局局理業(yè)管林督和監(jiān)林場市園市市島島青青IDB3702/T17—2023前言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要求 35造林設計 36火燒跡地清理 36.1清理時間 36.2清理方法 36.3枝椏及剩余物的處理 37火燒跡地整地 47.1要求 47.2穴狀整地 47.3魚鱗坑整地 47.4帶狀整地 48恢復造林方法 49人工更新 49.1播種造林 49.1.1要求 49.1.2種子 59.1.3播種方式 59.1.4播種量 59.1.5播種季節(jié) 59.2植苗造林 59.2.1適用范圍 59.2.2樹種選擇 59.2.3苗木選擇 59.2.4造林季節(jié) 59.2.5造林密度 69.2.6配置方式 69.2.7造林方法 610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610.1樹種選擇 610.2補植原則 6DB3702/T17—202311天然更新 611.1跡地選擇 611.2更新技術 712撫育管理 712.1撫育管護 712.2有害生物防治 712.3防火管理 713恢復造林質量評價 714檔案管理 7附錄A(資料性)主要造林樹種 8DB3702/T17—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的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青島市園林和林業(yè)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青島農業(yè)大學、青島市園林和林業(yè)局、青島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士美、王爽、逄晨、囤興建、楊寧、崔君滕、孫杰、盧慧翠、李敬、張曉光、楊金明、莊戈、畢鵬偉、葛玉瑩、高穎、茍月梅。DB3702/T17—2023為促進火燒跡地植被得以科學、及時恢復,避免形成新的荒山荒地,提高營造林成效,根據GB/T15776《造林技術規(guī)程》、LY/T1607《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等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結合青島市實際,特制定本文件。1DB3702/T17—2023火燒跡地恢復造林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火燒跡地恢復造林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火燒跡地清理、火燒跡地整地、恢復造林方法、人工更新、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天然更新、恢復造林質量評價和檔案管理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青島市范圍內的火燒跡地恢復造林。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GB7908林木種子質量分級GB/T15162飛播造林技術規(guī)程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術規(guī)程GB/T15776造林技術規(guī)程GB/T15781森林撫育規(guī)程LY/T1000容器育苗技術LY/T1063全國森林火險區(qū)劃等級LY/T1607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LY/T1846森林火災成因和森林資源損失調查方法LY/T1880木本植物種子催芽技術LY/T2616生物防火林帶經營管護技術規(guī)程LY/T2648林用藥劑安全使用準則LY/T5007林火阻隔系統建設標準DB37/T3412主要造林樹種造林技術規(guī)程DB3702/T083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DBYL3702/T0002中幼林撫育技術規(guī)程DBYL3702/T0003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DBYL3702/T0005松材線蟲病普查監(jiān)測與綜合治理技術規(guī)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火燒跡地burnedforestarea在森林火災中被火燒過的林地,其面積等于過火面積。3.2燒毀木charredwood2DB3702/T17—2023在火燒跡地中,樹冠全部燒焦或樹干表層全部炭化至形成層,采伐后不能作為用材的火燒木。3.3燒死木overburningwood在火燒跡地中,已無恢復生長可能但采伐后尚能用材的過火林木。3.4燒傷木burntwood在火燒跡地中,樹冠或樹干雖已部分被火燒,但尚有枝葉存活,還有可能恢復生長的過火林木。3.5未傷木non-damagewood在火燒跡地中,過火后生長不受影響或影響較小的林木。3.6輕度火燒區(qū)lightlyburnedforestlands燒毀木和燒死木蓄積占比不高于30%,保留充足的燒傷木和未傷木的火燒跡地。3.7中度火燒區(qū)moderatelyburnedforestlands燒毀木和燒死木蓄積占比大于30%且不高于70%,林分生長受到明顯抑制的火燒跡地。3.8重度火燒區(qū)severelyburnedforestlands燒毀木和燒死木蓄積占比大于70%,剩余保留木(含燒傷木和未傷木)達不到疏林地標準的火燒跡地。3.9恢復造林reforestation是指在曾經有林但現狀已變?yōu)闊o林的地帶,通過人工植苗、播種造林或人為促進更新,將這類無林地帶改變?yōu)橛辛值貛У纳峙嘤胧┗蜻^程。3.10補植造林replanting在郁閉度低于0.2的林分,或林隙(林窗)、林中空地,或在缺少目的樹種的林分中,在林冠下或林隙(林窗)、林中空地等處補植目的樹種,調整樹種結構和林分密度、提高林地生產力和生態(tài)功能的森林培育方式。3.11天然更新naturalregeneration在沒有人力參與的情況下或通過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種、伐根萌芽、地下莖萌芽或根部萌蘗等方式,再形成森林的過程。3.12人工促進天然更新assistednaturalregeneration對需要天然更新但更新不良或不均一的林分,采用人工松土除草、平茬或斷根復壯、除蘗間苗或留苗養(yǎng)樹等措施,促進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發(fā)育的森林培育方式。3.13人工更新artificialregeneration采用植苗造林、播種造林或分殖造林等方式恢復成林的森林培育措施。3.14整地afforestationlandpreparation3DB3702/T17—2023造林前清理有礙苗木生長的地被物、火燒剩余物或采伐剩余物,結合蓄水保墑需要,翻墾土壤和準備栽植穴的作業(yè)措施或過程。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山地丘陵區(qū)一般采用局部整地。4基本要求恢復造林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兼顧經濟和景觀原則;——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按照火燒跡地的火燒木和保留木現狀,遵循林木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根據造林目標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生態(tài)學特性,選擇造林方法與技術;——堅持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多樹種近自然混交原則,宜統籌恢復造林與防火隔離帶、防火通道建設。5造林設計5.1連續(xù)面積0.067hm2以上的火燒跡地恢復造林應進行造林設計。5.2按照LY/T1846規(guī)定的調查和方法,對作業(yè)設計區(qū)的火燒跡地開展立地條件、植被以及需要保護對象的調查。在對火燒跡地立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林種規(guī)劃,按照小班進行造林作業(yè)設計。設計內容包括火燒跡地清理時間與方法、整地、恢復造林方法、林種、樹種、撫育管理等。工程造林執(zhí)行LY/T1607和DB3702/T083的規(guī)定,非工程造林參照執(zhí)行DBYL3702/T0003的有關內容和要求,可結合實際簡化作業(yè)設計內容。5.3根據作業(yè)設計區(qū)立地條件和森林火險區(qū)劃等級,宜設計林火阻隔系統新建、改建、擴建的相關內容。林火阻隔系統設計應符合森林防火功能的要求,因地制宜發(fā)揮林火阻隔系統的防護、生態(tài)、景觀、生產等多種作用,達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效果。森林火險區(qū)劃等級執(zhí)行LY/T1063的有關內容和要求,林火阻隔系統的建設執(zhí)行LY/T2616和LY/T5007的有關內容和要求。6火燒跡地清理6.1清理時間火燒跡地清理的最佳時間是火燒的當年或者翌年。若間隔時間過長,灌木和雜草蓋度增加,將增加清理的工作量,且易引發(fā)病蟲害。6.2清理方法6.2.1中度、重度火燒跡地應全部清理,皆伐燒毀木、燒死木、病腐木、風折木。清理時,宜一次采清。合理保護利用活立木,采伐清理時要控制樹倒方向,固定集材道,保護好幼苗幼樹。6.2.2輕度火燒的成、過熟林火燒跡地,采用衛(wèi)生伐,擇伐燒毀木、燒死木、病腐木、風折木,注意保護成活的中、幼齡林木。輕度火燒的中、幼齡林火燒跡地,伐除燒死木,采用中、幼齡林撫育的方式進行采伐作業(yè),撫育后的林分郁閉度不低于0.6?;馃傲址钟糸]度低于0.6的火燒跡地,不受此限制。6.3枝椏及剩余物的處理6.3.1伐區(qū)內小頭直徑5cm、材長2m以上的火燒木,全部、及時運出利用。其他枝椏和剩余物,使用粉碎機、削片機將其切為碎片,撒于地表或翻入土中,亦可運出林外綜合利用?;蚱戒佋诹謨?,或按一定間距均勻堆放在林內等方式處理;有條件時,可粉碎后埋置于目標樹根部魚鱗坑邊緣處。坡度較大情況下,可在目標樹根部做反坡向的水肥坑(魚鱗坑)并將采伐剩余物適當粉碎堆埋于坑內。4DB3702/T17—20236.3.2對于感染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及林業(yè)補充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林木、采伐剩余物等,要全株清理出林分,集中燒毀。對于松材線蟲病疫木的除治和管理等,執(zhí)行DBYL3702/T0005的相關規(guī)定。7火燒跡地整地7.1要求7.1.1只要條件允許,比造林時間提早1-2個季度整地最佳,或提前1-2個月,亦可隨整隨造。7.1.2根據立地條件、樹種、造林方法等,選擇整地方式和整地規(guī)格。整地方式一般選擇穴狀整地、帶狀整地或魚鱗坑整地。7.2穴狀整地整地形狀為圓形或方形坑穴,穴面與原坡面持平或水平,穴直徑一般為40-50cm,整地深度一般為40cm以上。適用于立地條件較好地段或平原,山下及平坦區(qū)域采用普通穴狀整地。7.3魚鱗坑整地魚鱗坑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整地規(guī)格一般為長徑60-100cm、短徑40-80cm,穴深30-50cm。外高內低。適用于坡度較大、土層較薄的山地丘陵區(qū)。7.4帶狀整地7.4.1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火燒跡地的土壤,一般采用水平溝整地或水平階整地。適用于坡度平緩或坡度雖大但坡面平整的山地。7.4.2水平溝整地的帶面與坡面基本持平,帶寬一般50cm以上,整地深度30cm以上。7.4.3水平階整地階面水平或稍向內傾,階寬一般60cm以上,深度30cm以上,階長因地形而定。8恢復造林方法8.1對于輕度火燒跡地,保持原有森林環(huán)境,主要采用天然更新方式恢復森林,輔以局部補植恢復成林。8.2對于中度火燒跡地,保留活立木和幼樹,宜采用補植等人工促進更新方式恢復成林。8.3對于重度火燒跡地,保留活立木,采用人工更新方式恢復造林。9人工更新9.1播種造林9.1.1要求9.1.1.1對于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大的火燒跡地,可選用易于發(fā)芽生根成活并具有一定抗旱性的樹種進行播種造林。一般要求火燒跡地的灌木雜草蓋度不宜過大,且鳥獸危害因素相對較少。9.1.1.2適宜播種造林的樹種為黑松、麻櫟、栓皮櫟、側柏、刺槐、合歡、臭椿、苦楝、君遷子、山桃、山杏、黃連木、元寶楓、楓楊、樸樹、紫穗槐、胡枝子等,優(yōu)先選擇火燒前林分的主要組成樹種。9.1.1.3符合飛播造林條件的區(qū)域,可采用飛播造林的方式播種造林,執(zhí)行GB/T15162相關技術內容和要求。5DB3702/T17—20239.1.2種子種子質量應符合GB7908的規(guī)定,優(yōu)先選用優(yōu)良種源和種子園、母樹林等良種基地生產的種子。為提高播種造林成效,應根據需要對種子進行浸種、催芽、消毒等處理,執(zhí)行GB/T15776和LY/T1880的有關規(guī)定。9.1.3播種方式播種方式一般采用人工穴播或條播,以及飛機播種。9.1.4播種量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種子質量、立地條件和造林密度,確定播種量。一般大粒種子每穴播種3-4粒,中粒種子每穴播種4-8粒,小粒種子每穴播種10-15粒。9.1.5播種季節(jié)9.1.5.1播種季節(jié)為春季或秋季。9.1.5.2覆土厚度應為種子直徑的2-4倍,大粒種子覆土厚度為4-6cm,小粒種子為1-3cm。秋季播種應在土壤封凍前進行,覆土宜厚。春季一般頂凌播種,覆土宜薄。9.2植苗造林9.2.1適用范圍植苗造林適用于各種立地條件。9.2.2樹種選擇9.2.2.1根據林種和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造林樹種,執(zhí)行GB/T15776中“7.1樹種選擇”有關規(guī)定,優(yōu)先選擇鄉(xiāng)土樹種。適宜的主要樹種見附錄A。9.2.2.2根據樹種生物學特性和立地條件,優(yōu)先選擇適應性、抗逆性和種間關系協調的樹種混交,宜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喜光樹種與耐陰樹種、喬木樹種與灌木樹種等混交。9.2.3苗木選擇9.2.3.1裸根苗應使用GB6000規(guī)定的I、II級苗木,優(yōu)先使用優(yōu)良種源、良種基地的種子培育的苗木以及優(yōu)良無性系苗木,執(zhí)行GB/T15776和DB37/T3412的有關規(guī)定。對刺槐等萌芽力強的裸根苗,可平茬或截干栽植。9.2.3.2容器苗執(zhí)行LY/T1000的規(guī)定,應根系發(fā)達,容器不破碎,并形成良好根團,苗木長勢好,苗干直,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休眠期出圃的針葉樹應有頂芽,充分木質化。9.2.3.3種植時,宜隨起苗、隨運輸、隨栽植。9.2.4造林季節(jié)9.2.4.1造林季節(jié)選擇春季、雨季、秋季皆可。9.2.4.2春季造林,應根據樹種的物候期和土壤解凍情況適時安排造林,一般在土壤解凍后樹木發(fā)芽前完成。近海區(qū)域春季造林不宜過早,從2月下旬開始造林比較適宜,有些常綠闊葉樹種可延期至5月上中旬。有條件的地塊,可以覆蓋黑色膜保墑。9.2.4.3雨季造林,應在連續(xù)陰雨5-7天或透雨后進行,要充分利用夏季雨水集中、空氣濕度大的時6DB3702/T17—20239.2.4.4秋季造林,應在樹木停止生長開始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栽植。9.2.5造林密度根據立地條件、培育目標、造林樹種,確定造林初植密度。造林執(zhí)行GB/T15776中“9造林密度”和DB37/T3412中“10造林密度”的規(guī)定。9.2.6配置方式9.2.6.1在坡地恢復造林時,種植行宜選擇沿等高線走向;在平地造林時,種植行宜南北走向。9.2.6.2種植點的配置,執(zhí)行GB/T15776中“10.2種植點配置”的規(guī)定。配置方式有正方形配置、長方形配置、品字形配置、正三角形配置、群狀配置、自然配置和行帶式配置。9.2.6.3山地恢復跡地恢復造林宜以品字形配置、群狀配置、自然配置為主。9.2.6.4品字形配置時,相鄰兩行的各植株相對位置錯開排列成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種植點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頂點,適用于生態(tài)公益林。9.2.6.5群狀配置時,植株在造林地上形成相對獨立的群叢狀分布,群之間的距離顯著大于群內植株間的距離,適用于立地條件較差的火燒跡地。9.2.6.6自然配置時,在火燒跡地上隨機配置種植點,適用于營造生態(tài)公益林及林冠下造林。9.2.7造林方法中“10.4播種和栽植”的規(guī)定。10人工促進天然更新10.1樹種選擇10.1.1選擇能與現有樹種互利生長或相容生長、并且其幼樹具備從林下生長到主林層的基本耐陰能力的目的樹種作為補植樹種。10.1.2對于公益林,宜選擇能在林冠下生長、防護性能良好并能與主林層形成復層混交的樹種。10.1.3對于商品林,宜選擇具備速生、豐產、優(yōu)質特性的樹種。10.2補植原則補值原則有:——不損害林分中原有的幼苗幼樹;——補植點應配置在林窗(林隙)、林中空地等處;——盡量不破壞原有的林下植被,盡可能減少對土壤的擾動;——成活率應達到85%以上,三年保存率應達80%以上;——用材林和防護林經過補植后,林分內的目的樹種或目標樹株數不低于每公頃450株,分布均勻,并且整個林分中沒有半徑大于主林層平均高1/2的林窗。11天然更新11.1跡地選擇11.1.1燒毀木和燒死木清理之后,火燒跡地保留郁閉度0.6以上;或火燒跡地內目的樹種幼苗、幼樹7DB3702/T17—2023較多,分布均勻,規(guī)定時間內可以達到恢復成林標準要求;或火燒跡地內保留天然下種母樹,或具有萌蘗能力強的樹樁較多,分布均勻,符合GB/T15163的無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條件,在規(guī)定時間內可以達到恢復成林要求。11.1.2通常黑松、赤松、側柏等針葉樹種可依靠天然下種更新;刺槐、臭椿、山楊、櫟類、構樹等闊葉樹種適于萌芽或萌蘗更新。11.2更新技術一般秋末或冬季采伐有利于天然更新,伐根距地表4-5cm為宜。刺槐、臭椿、山楊、櫟類、構樹等闊葉樹種萌芽或萌蘗更新后,第2年或第3年可按照合理密度進行定株撫育。12撫育管理12.1撫育管護執(zhí)行GB/T15776、GB/T15781和DBYL3702/T0002中有關森林撫育的規(guī)定。12.2有害生物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jiān)管,強化責任”的方針,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防止林木病蟲害成災。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藥劑的選擇、配制和施用執(zhí)行LY/T2648的有關規(guī)定。12.3防火管理在火燒跡地恢復作業(yè)的全部活動中,要嚴格執(zhí)行當地有關的防火規(guī)定,避免發(fā)生森林火災。對于參與火燒跡地恢復作業(yè)的工作人員,要進行防火、滅火的教育。13恢復造林質量評價恢復造林質量評價包括:——分別人工更新、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天然更新評定恢復造林成效;——以小班為評價單元,以行政區(qū)劃單位或造林工程項目實施單位為造林結果評價單位;——依據造林區(qū)域的立地條件,分區(qū)域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執(zhí)行GB/T15776中的相關規(guī)定;——造林1年或一個完整的生長季后進行年度造林質量評價,造林3-5年后進行造林成效評價。14檔案管理森林經營單位或林業(yè)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負責檔案資料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執(zhí)行GB/T15776中“16造林檔案”的規(guī)定。8DB3702/T17—2023主要造林樹種1Platycladusorientalis2Chamaecyparispisifera3Sabina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44699-2024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級別設定與考試要求中國舞》(2025版)深度解析
- 2025年入團考試反饋機制試題及答案
- 初審考試常見試題及答案解析
- 《國際貿易實務》課件
- 青年干部培訓體系構建
- 營改增后教育行業(yè)稅收政策解析與發(fā)票管理培訓
- 如何制作會議管理系統
- 新員工入職培訓總結模版
- 高一物理動能定理經典題型總結模版
- 《深入解析票據防偽技術》課件
- 胰腺炎科普宣教
- 《意大利美食文化》課件
- 《Unit2Myfavoriteseason》教學設計課件
- 過水箱涵施工方案
- 數據治理咨詢項目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家庭檔案整理
- 生產加工型小微企業(yè)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
- 瀝青路面用木質素纖維檢測原始記錄
- 貨車司機簡歷
- 70歲以上老人考駕照,三力測試題庫答案
- 2023年副主任醫(yī)師(副高)-中醫(yī)婦科學(副高)考試上岸歷年考點真題演練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