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_第2頁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_第3頁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_第4頁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一、課標解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人地協(xié)調觀等核心素養(yǎng)。對于“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地球儀或地理信息技術等手段,演示和觀察地球的自轉運動,理解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等,并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分析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晝夜交替、時間差異等自然現(xiàn)象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廣泛影響,從而建立起地球運動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念,提升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和科學性。二、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第一課時,主要聚焦于地球的自轉運動。教材先引導學生思考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進而引入地球自轉的相關知識。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闡述地球自轉的定義、繞轉軸、方向和周期等基本概念,為學生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奠定基礎。教材還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列舉了諸多與地球自轉相關的現(xiàn)象,如晝夜交替、時間差異等,旨在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加深對地球自轉意義的理解,體現(xiàn)了地理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三、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地理學科,對地理知識充滿好奇,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在學習地球自轉之前,學生已經對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于地球在宇宙中的運動狀態(tài)較為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雖然能感知到一些與地球自轉相關的現(xiàn)象,如晝夜更替、太陽東升西落等,但對于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原理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直觀的演示、生動的實例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空間概念,理解地球自轉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地理意義。四、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準確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清晰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約為24小時,即一天)。理解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fā)光的球體,這一特性與晝夜現(xiàn)象產生的關系,以及地球自轉導致晝夜交替的原理。能夠結合實例,詳細闡述地球自轉產生的時間差異現(xiàn)象,如不同經度地方時的不同,并能簡單計算地方時的差值。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教材、觀察地球儀和相關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獲取地理信息、觀察地理現(xiàn)象的能力。經歷小組合作演示地球自轉、探究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地理實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分析地球自轉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地理綜合思維素養(yǎng)。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究地球自轉奧秘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質疑的科學精神。通過了解地球自轉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社會相互依存的關系,初步樹立人地協(xié)調觀念,增強學生保護地球環(huán)境、合理利用地球資源的意識。五、學習重難點1.重點熟練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準確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及其地理意義。深入理解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現(xiàn)象,并能結合生活實例進行解釋。2.難點從地球自轉的原理出發(fā),理解不同地區(qū)時間差異的產生原因和計算方法。能夠全面、深入地分析地球自轉對人類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并樹立正確的人地協(xié)調觀念。六、學習過程(一)新課導入1.展示圖片:呈現(xiàn)一幅浩瀚宇宙中地球的圖片,以及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的自然風光和人類活動場景。師: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地球在宇宙中不停地運動著。偉大領袖毛澤東在詩中寫道“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贝蠹宜伎家幌?,為什么人坐在地球上不動,卻能日行八萬里呢?這其實與地球的一種運動方式密切相關,那就是地球的自轉。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地球的自轉運動。板書課題: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二)探究新知1.自主學習,初識自轉學生活動:(1)認真閱讀教材P22“思與學”部分,思考:在古代,人們對于是天轉還是地轉有過怎樣的爭論?你認為哪種觀點更合理?為什么?(2)仔細閱讀教材P21,找出并圈畫出地球自轉的定義、繞轉軸、方向和周期等關鍵信息,然后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教師巡視學生閱讀情況,適時給予指導。師小結:同學們,就像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一樣,對于地球的運動,尤其是地球自轉的認識,也是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的觀察、思考和驗證才逐漸明晰的。通過剛才的自主學習,相信大家對地球自轉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要通過實際操作來更深入地認識地球自轉。2.大膽嘗試,演示自轉學生演示活動:(1)演示1:請一位同學利用地球儀向全班同學演示地球的自轉,并向大家清晰地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和周期(約24小時,即一天)。在演示過程中,引導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地球儀的轉動方向和速度,思考地球自轉的特點。(2)演示2:再請一位同學利用地球儀向同學們演示從俯視南北極點的角度觀察地球的自轉方向。演示結束后,教師播放地球自轉的軟件動畫,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觀察,進一步明確從北極上空俯視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俯視地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示意圖,標注出不同視角下地球自轉的方向,幫助學生強化記憶。(3)演示3:邀請兩名同學到講臺前,利用手電筒和透明球體在暗室環(huán)境中演示地球的自轉。一名同學手持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線,照亮透明球體的一半;另一名同學緩慢轉動透明球體,代表地球自轉。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在地球自轉過程中,透明球體上被照亮和未被照亮的部分分別代表什么?這與地球的什么現(xiàn)象相對應?(4)演示4:請兩名同學利用地球儀和手電筒合作演示地球自轉,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地球儀上標注的A地和B地在地球自轉過程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教師出示圖1.18,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fā)光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晝,即晝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就是晨昏線。地球的這一特性產生了晝夜現(xiàn)象,而地球的自轉則導致了晝夜交替的產生。(5)演示5:組織五名同學進行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轉。活動要求如下:4名同學分別貼上A、B、C、D編號,手挽手圍成一個圈代表地球,根據(jù)老師的指令進行自轉演示;另一名同學打開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線;其余同學作為觀察員,認真觀察演示過程,準備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問題設置:①請觀察員判斷5名同學合作演示的自轉是否正確,如果有錯誤,指出問題所在并進行糾正。②在4名同學緩慢自轉過程中,觀察并說出誰處于白天,誰處于黑夜,思考晝夜交替是如何產生的。③當4名同學停止自轉時,如果地球靜止不動,想象一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對比地球自轉和靜止狀態(tài)下地理現(xiàn)象的差異。④4名同學繼續(xù)緩慢自轉,仔細觀察A同學的晝夜變化情況,描述其在一個自轉周期內經歷了怎樣的晝夜變化過程。⑤此時,C和D同學誰先進入白天?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地球自轉方向對不同地區(qū)晝夜更替順序的影響。⑥觀察在地球自轉過程中,4名同學所處位置的地方時間是否相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地方時,了解地方時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一緯度地區(qū),相對而言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從而導致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出現(xiàn)時間差異,東邊的地點時間比西邊的地點早。師小結:通過這一系列的演示活動,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以及它所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地方時等重要地理現(xiàn)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看看地球自轉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3.回歸生活,解密自轉生活實例分析:(1)生活中的地理——作息時間與地球自轉展示新疆地區(qū)的自然風光和人們生活場景的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新疆學生的作息時間和我們(假設為東部地區(qū))不一樣呢?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教師提示:結合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地方時差異進行分析。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由于地球自轉,東邊地區(qū)先迎來日出,時間較早,而新疆位于我國西部,經度跨度較大,與東部地區(qū)存在明顯的地方時差異。當東部地區(qū)已經是上午或中午時,新疆可能還處于早晨,所以為了適應這種自然規(guī)律,新疆的作息時間會相對晚一些,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白天的時間進行工作、學習和生活。(2)生活中的地理——越洋電話與地球自轉講述情境:北京的林林和正在美國紐約出差的媽媽通話,北京和紐約存在較大的經度差。提出問題:林林該如何問候媽媽呢?在通話時需要考慮什么因素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從地球自轉導致的兩地時間差異角度思考。各小組代表發(fā)言后,教師歸納:因為地球自轉,北京和紐約處于不同的時區(qū),存在時差。林林在打電話時需要考慮到媽媽所在紐約的時間,避免在不合適的時間打擾媽媽休息或工作。這充分體現(xiàn)了地球自轉產生的時間差異對人們日常生活中跨時區(qū)交流的影響。(3)生活中的地理——影子游戲與地球自轉提問:一天中,什么時候影子最容易被踩到?一天中影子長短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經驗進行思考,然后教師利用簡單的道具(如手電筒和小物體)在教室中模擬太陽光線和物體,演示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早晨和傍晚太陽高度角較小,影子較長;中午太陽高度角較大,影子較短。這是因為地球自轉過程中,太陽相對地球的位置不斷變化,導致太陽高度角在一天中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從而引起影子長短的變化。影子最容易被踩到的時候通常是中午,此時影子最短,在物體正下方。(4)生活中的地理——太陽東升西落與地球自轉播放一段從早晨到傍晚太陽在天空中運動軌跡的視頻,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每天看見的太陽都是東升西落呢?引導學生回顧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讓學生嘗試用地球自轉的知識解釋這一現(xiàn)象。教師總結: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我們以地球為參照物,會感覺太陽是東升西落的。這是地球自轉在日常生活中最直觀的體現(xiàn)之一。小結:通過對這些生活實例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的自轉運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它不僅導致了晝夜更替、時間差異,還影響了影子的變化以及我們對天體運動的觀測現(xiàn)象等。(三)課堂小結1.引導回顧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誰能來說說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以及它產生了哪些主要的地理現(xiàn)象?請幾位同學回答,教師進行補充和糾正,確保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師: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約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地方時差異、太陽東升西落以及一天中影子長短變化等地理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體現(xiàn)了地理知識的實用性。2.拓展思考師:我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由于地球自轉存在時間差異,那么全球是如何劃分時區(qū)來統(tǒng)一時間的呢?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繼續(xù)探討的內容。同時,大家課后可以繼續(xù)觀察身邊與地球自轉相關的現(xiàn)象,思考它們背后的地理原理,進一步加深對地球自轉的理解。(四)課后作業(yè)1.基礎作業(yè)完成教材課后相關練習題,鞏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地理意義等知識點。讓學生繪制一幅簡單的示意圖,標注出地球自轉方向、晝夜半球、晨昏線以及不同經度地區(qū)的時間差異(假設一個太陽直射點位置),并簡要說明地球自轉產生這些現(xiàn)象的原理。2.實踐作業(yè)小組合作:在操場上選擇一個固定地點,利用一根標桿,記錄一日中早上8時、中午12時、下午5時標桿影子的長度和方向,并做好記錄。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分析影子長短和方向變化的原因,結合地球自轉知識書寫一份報告,解釋日晷計時的原理(日晷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并劃分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觀察記錄:連續(xù)觀察一周家中陽臺上陽光照射的范圍和時間變化,記錄每天最早和最晚見到陽光的時間,分析這種變化與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公轉內容將在后續(xù)課程學習,但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思考,為后續(xù)學習做鋪墊)。(五)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演示活動和生活實例分析,學生對地球自轉的理解較為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