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PSTC 100-2022 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T-CSPSTC 100-2022 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T-CSPSTC 100-2022 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T-CSPSTC 100-2022 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T-CSPSTC 100-2022 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80.40CCSP25團體標準T/CSPSTC100—2022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技術規(guī)程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intelligentconcretevibrationonconstructionsitu2022-09-26發(fā)布2022-12-01實施中國科技產業(yè)化促進會IT/CSPSTC100—2022前言 Ⅲ引言 Ⅳ1范圍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基本規(guī)定 25智能振搗設備 35.1性能參數 35.2校準與使用 45.3運維與監(jiān)控 46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 46.1通則 46.2振搗作業(yè)參數 46.3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 66.4振搗邊界條件參數 66.5振搗密實性評價 67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 77.1通則 77.2振搗區(qū)信息模型 77.3振搗評價功能模塊 77.4圖形可視化系統(tǒng) 87.5饋控功能模塊 88智能振搗工藝 88.1準備工作 88.2工藝流程 99振搗質量檢驗 9附錄A(資料性)單位質量混凝土吸能率計算方法 10參考文獻 11ⅢT/CSPSTC100—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河海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中國科技產業(yè)化促進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河海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博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水利水電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水利部水利水電規(guī)劃設計總院、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蘇省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工業(yè)二四建設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yè)華興建設有限公司、江蘇淮陰水利建設有限公司、南通市達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水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安能集團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蘇通州四建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廊坊市水利局水利基建工程建設管理中心、中鐵四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國網江蘇省電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南京康斯智信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橋技術發(fā)展有限公司、標準聯(lián)合咨詢中心股份公司。ⅣT/CSPSTC100—2022引言現場工況條件復雜性導致混凝土普通施工工藝客觀量化困難。振搗混凝土依靠人工或機械操控,效果取決于作業(yè)人員的經驗判斷。由于振搗內部密實性的效果具有過程不顯現和結果不可逆的特點,一旦澆搗時出現漏振、欠振以及過振等工藝性缺陷,會給施工質量帶來嚴重后果。由于工藝缺陷而進行返工修補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且延誤工期。針對這類施工質量通病,采用較成熟、先進的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控制技術顯得尤為必要。本文件旨在明確智能振搗裝備與振搗過程智能控制手段,指導混凝土智能化振搗的規(guī)范化應用,把常見隨機性強和量化困難的混凝土振搗管控問題,轉化為可定量數字化或圖形化在線式智能監(jiān)控,推進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的深入實施。依據國內外已有相對成熟技術,并總結了多年來混凝土智能化振搗工藝工程實踐應用,為促使智慧工地與混凝土數字化施工管控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實現智能化混凝土振搗工藝與技術有效落地,制定本文件。1T/CSPSTC100—2022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技術規(guī)程1范圍本文件給出了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的基本規(guī)定,規(guī)定了智能振搗設備、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智能振搗工藝、振搗質量檢驗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50496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標準GB5066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T51269建筑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智能振搗設備intelligentvibratingequipment安裝了定位數據分析及警示系統(tǒng)等智能傳感裝置,能夠自動采集和傳輸振搗作業(yè)參數的振搗設備。注:一般基于單根振搗棒、機械式排陣或組振等振搗棒組、平板振動器、附著式振動器等現有振搗設備等進行智能改造。3.2振搗作業(yè)參數vibratingoperationparameters振搗施工過程中由施工人員操作控制的影響振搗設備施工效果的系列指標。3.3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performanceparametersofconcretemixture澆筑時與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狀與可振搗性相關的系列指標。3.4振搗邊界條件參數conditionparametersofvibrationboundary振搗評價分析的澆筑混凝土幾何尺寸、模板形式、預埋件及鋼筋分布疏密復雜程度的系列指標。3.5振搗有效影響范圍effectiveareaofvibrating振搗混凝土時,振動能量影響周邊混凝土的區(qū)域。3.6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vibrationcompactnessevaluationmodel基于影像或定量化參數與準則判斷的混凝土振搗后密實性評價方法模型。2T/CSPSTC100—20223.7振搗工藝孿生vibrationprocesstwinning將振搗作業(yè)參數、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振搗邊界條件參數等輸入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中,對振搗工藝與密實效果的實時仿真行為,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反映實體振搗過程效果。3.8智能振搗工藝intelligentvibratingprocess采用接觸或非接觸方式采集振搗作業(yè)參數、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振搗邊界條件參數等,經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處理并實時傳輸給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實現遠程/現場同步對混凝土振搗過程實施量化分析判斷及效果虛擬顯示的振搗作業(yè)工藝。3.9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vibrationqualityintelligentfeedbackcontrolsystem具備數字或圖形等可視化方式展示混凝土振搗密實質量與分布等信息特點,并將缺陷部位實時反饋至現場管理人員或操作人員,進行振搗工藝過程質量管控的功能系統(tǒng)。注:一般基于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給出的缺陷部位,前往該區(qū)域進行處理。振搗區(qū)信息模型vibratedinformationmodel用數字化方法在擬振搗區(qū)域建立的虛擬混凝土澆筑體三維模型。注:該模型提供與實際工況完整一致的詳實結構物體幾何、材料等屬性信息庫,服務于振搗質量分析評價等信息化需求。振搗質量數字化信息檔案digitalinformationarchivesofvibrationquality用數字化方法存儲和展示的混凝土振搗區(qū)域完工后效果模型,以及采用圖形化方法表現的振搗質量統(tǒng)計與分析文檔資料。智慧工地管理系統(tǒng)smartsitemanagementsystem運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三維設計平臺對工程項目進行精確設計和施工模擬,圍繞施工過程管理,建立互聯(lián)協(xié)同、智能生產、科學管理的施工項目信息化系統(tǒng)。4基本規(guī)定4.1混凝土智能振搗技術應集智能振搗設備、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等于一體,采用振搗工藝孿生技術在遠程終端實時、精細及可視化監(jiān)控混凝土振搗工藝。4.2混凝土智能振搗技術應用應在項目實施前提出專項工藝要求,并應納入施工實施方案。4.3混凝土智能振搗工藝應根據混凝土結構特點、場景條件和應用實際需求,制定作業(yè)計劃書;作業(yè)計劃書應明確振搗工藝負責人、組織管理、設備配置、工藝內容、使用流程與方法等。4.4混凝土智能振搗實施應由經過專業(yè)培訓的工地管控人員和操作使用人員負責。4.5混凝土智能振搗作業(yè)區(qū)域應有良好網絡條件,可滿足穩(wěn)定通信要求。4.6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的功能模塊宜接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統(tǒng)。4.7混凝土智能振搗施工完成后,應提供下列過程質量管控資料:a)振搗實施報告;b)振搗整體以及單元體質量密實性分層與集成可視化效果、密實性量化統(tǒng)計與質量分級表述;c)缺陷過程記錄與處理效果分析統(tǒng)計;d)整體質量評價結論;3T/CSPSTC100—2022e)存儲于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的最終振搗質量數字化信息檔案。4.8振搗質量數字化信息檔案應長期保存,并隨工程驗收移交相關管理部門。5智能振搗設備5.1性能參數5.1.1智能振搗設備應具備良好機械及動力性能,可定制生產加工,也可在普通振搗設備上加裝感知傳輸振搗動作幾何位置與動力參數的設施裝置;設施裝置應具備使用方便性、耐久性與穩(wěn)定可靠性。智能振搗設備性能參數,除滿足現有產品的幾何及動力性能要求外,其智能化性能參數宜符合表1的指標要求。表1智能振搗設備智能化性能要求項次參數要求1振動棒(組)空/實載時激振力與加速度采樣頻率≥2Hz2振動棒(組)振頻采樣頻率≥400Hz3插拔狀態(tài)判定采樣準確率≥97%4參數通信速率≥50kbit/s5參數通信延遲≤300ms6數據丟包率≤0.5%7通信中斷容忍8.0s8振搗動作軌跡定位方式GNSS、RTK/UWB/SLAM或聯(lián)合運用9定位精度(CEP)士5cm10設備連續(xù)工作無線通信續(xù)航能力人工,≥12h機械,≥24h11主要結構防水等級人工IP54機械IP6512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人工,≥600h機械,≥1000h振搗動作軌跡定位利用GNSS(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RTK(實時動態(tài)載波相位差分技術)、UWB(超寬帶)、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等或聯(lián)合運用,可具備針對不同現場條件下跟蹤定位精度需求和穩(wěn)定高效網絡通信功能,適應復雜現場作業(yè)環(huán)境。5.1.2智能振搗設備應具有穩(wěn)定可靠的無線信號傳輸功能,應實現數據實時采集與通信,滿足信息采集、傳輸及存儲安全性要求。5.1.3智能振搗設備作業(yè)工藝參數應包括振搗棒運動幾何參數、振搗狀態(tài)動力參數等;運動幾何參數包括振搗棒頭(棒體)進入混凝土內部的空間三維坐標、運動軌跡,振動狀態(tài)動力參數包括振搗混凝土插拔延續(xù)時間、振搗棒(組)激振力、振動加速度、振動影響范圍等。注:考慮市場振搗設備產品性能參數多樣性和工程實際應用特點的復雜多變性,按不同實際施工方案需求,歸納提出了統(tǒng)一的能滿足智能化建模和分析評價所需的振動器基本動力性能和幾何物理參數指標。5.1.4智能振搗設備其他工作性能應符合常規(guī)振搗設備的規(guī)定。4T/CSPSTC100—20225.2校準與使用5.2.1現場所選用智能振搗設備,應由專人對智能振搗設備性能參數進行校準和檢驗,應符合表1的要求,并填寫記錄。5.2.2應根據工藝方案配備智能振搗設備,設備類型、型號、規(guī)格及數量應滿足現場智能化振搗饋控要求。5.2.3智能振搗設備使用應按設備說明文件或培訓要求正確操作,不應擅自拆裝、隨意更換、遮蓋與毀損感知及信號采集通信設備。5.2.4設備硬件組件宜按作業(yè)要求成套使用,并相對固定匹配,不宜隨意混用。5.3運維與監(jiān)控5.3.1智能振搗設備應具備在線監(jiān)測運行狀態(tài)功能,包括每套設備及采集通信的工作狀態(tài)識別與異常工況提醒,可通過(遠端)振搗工藝孿生平臺及現場作業(yè)端APP對智能振搗設備進行監(jiān)控,便于現場快速處置。5.3.2雨雪等惡劣天氣,應停止使用智能振搗設備系統(tǒng)。5.3.3智能振搗設備作業(yè)過程中,專業(yè)管控人員或施工作業(yè)人員應及時發(fā)現并排除故障或更新設備部件。5.3.4每次振搗作業(yè)完成后,智能振搗設備操控人員應按使用要求,及時保養(yǎng)設備及部件,并及時復查設備功能。6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6.1通則6.1.1應通過建立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進行振搗密實性評價,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應具備振搗工藝孿生和振搗效果智能評價功能。6.1.2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應包括智能振搗作業(yè)參數、智能振搗設備性能參數、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邊界條件參數以及密實性評價準則等。6.1.3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應進行現場工藝參數率定與驗證,并修正模型參數與評價準則。6.1.4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中的振搗有效影響范圍,應根據設備類型、型號與規(guī)格以及工藝進行現場率定,按受振混凝土振動頻率與振搗棒振動主頻相同原則確定。6.1.5振搗密實性評價宜采用實際受振混凝土能量吸收與評價模型中密實效果能量閾值的對應關系確定。注:實際受振混凝土能量吸收指的是改變密實度性狀的一定范圍內單位質量拌和物所吸收累計振動能量,單位為焦每千克(J/kg)。6.2振搗作業(yè)參數6.2.1智能振搗作業(yè)應能跟蹤現場振搗動作動態(tài)軌跡,智能振搗設備應能自動識別有效振動與插拔工作狀態(tài),準確記錄和傳輸每次振搗動作的有效振搗時間。6.2.2單棒人工插入式振搗工藝,振搗作業(yè)參數應包括振搗棒棒頭三維空間坐標值、有效振搗時長、振搗棒傾角、振搗方位角、振搗棒插入深度、振搗棒振動加速度、振搗棒振動主頻頻率及振搗影響半徑,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應符合表2的要求。5T/CSPSTC100—2022表2單棒人工插入式振搗作業(yè)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振搗作業(yè)參數允許誤差范圍|δ|振搗棒棒頭三維空間坐標值≤10.0cm有效振搗時長≤2.0S振搗棒傾角≤5振搗方位角≤10振搗棒插入深度≤3.0cm振搗棒振動加速度≤0.5g振搗棒振動主頻頻率≤2.0Hz振搗影響半徑≤1.0D注:g為重力加速度;D為棒徑,單位為厘米(cm)。6.2.3機械式排陣或組振等振搗棒組振搗工藝,振搗作業(yè)參數應包括棒組及各棒頭三維空間坐標值、有效振搗時長、棒組傾角、棒組方位角、棒組插入深度、振搗棒振動加速度、振搗棒振動主頻及振搗棒影響半徑,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應符合表3的要求。表3機械式排陣或組振等振搗棒組振搗作業(yè)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振搗作業(yè)參數允許誤差范圍|δ|棒組及各棒頭三維空間坐標值≤5.0cm有效振搗時長≤0.5S棒組傾角≤3棒組方位角≤3棒組插入深度≤3.0cm振搗棒振動加速度≤0.5g振搗棒振動主頻≤1.0Hz振搗棒影響半徑≤1.0E注:g為重力加速度;E為單棒徑,單位為厘米(cm)。6.2.4平板式振動器振搗工藝,振搗作業(yè)參數應包括振動運動軌跡、行走速度、振動沉入深度、振動加速度、振動主頻及連續(xù)振動時間,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應符合表4的要求。表4平板式振動器振搗作業(yè)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振動作業(yè)參數允許誤差范圍|δ|振動運動軌跡≤2.0cm行走速度≤0.05m/S振動沉入深度≤0.5cm振動加速度≤0.2g振動主頻≤1.0Hz連續(xù)振動時間≤1.0S注:g為重力加速度。6T/CSPSTC100—20226.2.5附著式振動器振搗工藝,振搗作業(yè)參數應包括振動器固定位置、有效激振力、振動加速度、振動主頻及單次連續(xù)振動時間。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應符合表5的要求。表5附著式振動器振搗作業(yè)參數采集及允許誤差范圍振動作業(yè)參數允許誤差范圍|δ|振動器固定位置≤2.0cm有效激振力≤5.0N振動加速度≤0.2g振動主頻≤1.0Hz單次連續(xù)振動時間≤1.0s注:g為重力加速度。6.3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6.3.1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應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出機口坍落度、出料口坍落度、坍損值、拌和物延展度、拌和物粘聚性和泌水性能。注:考慮到現場需要振搗的流態(tài)混凝土密實性受混凝土制備、運輸和澆搗等多環(huán)節(jié)關聯(lián)影響,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除了坍落度,還增加了其他工藝階段拌和物工作性參數。6.3.2拌和物澆入模板內,宜按拌和物流變性態(tài)動態(tài)調整混凝土拌和物性態(tài)參數。6.4振搗邊界條件參數6.4.1對于小斷面梁、墻等小型構件,振搗半徑和振搗時間應通過實際驗證率定。6.4.2振搗幾何體內預埋件或鋼筋分布較密時,宜區(qū)分為無筋、少筋、正常及多筋等工況,確定適宜的擬振搗區(qū)域振搗邊界條件參數。6.5振搗密實性評價6.5.1振搗密實性評價時,應按澆筑方案將振搗實體區(qū)塊劃分為滿足分析精度需求的若干細小單元。6.5.2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建立應按下列步驟執(zhí)行:a)根據附錄A給出的單位質量混凝土吸能率計算方法,采用逐單元能量累加法獲取混凝土受振單元振搗能量累加值;b)通過混凝土受振單元振搗能量累加值對應的混凝土實體無損檢測或鉆芯取樣評判,給定振搗密實的累計能量閾值范圍;c)建立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注1:逐單元能量累加法是振搗BIM(建筑信息模型)中單元體吸收能量值為該單元在每次振搗過程中吸收能量累加值的計算方法。注2:采用試樣取芯驗證,評判取芯樣的宏觀力學性能、細觀孔隙率、滲透耐久性等。6.5.3振搗密實性評價結果可分為欠振、密實、過振、漏振。6.5.4混凝土受振單元振搗能量累加值小于振搗密實的累計能量閾值下限的區(qū)域,應判定為欠振;混凝土受振單元振搗能量累加值在振搗密實的累計能量閾值范圍內的區(qū)域,應判定為密實;混凝土受振單元振搗能量累加值大于振搗密實的累計能量閾值上限的區(qū)域,應判定為過振;混凝土受振單元振搗能量累加值為零的區(qū)域,應判定為漏振。7T/CSPSTC100—20227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7.1通則7.1.1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應包括振搗數據采集、振搗區(qū)信息模型、振搗工藝孿生、振搗評價、圖形可視化系統(tǒng)、振搗質量數字化信息檔案及饋控等功能模塊;其中振搗工藝孿生作為核心功能模塊,應滿足實體模型與映射模型的幾何參數、工藝過程參數的一致性,保證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及振搗評價功能模塊的實時與準確性,確保計算仿真結果展示功能的及時可靠性。7.1.2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應分級設置不同層級子系統(tǒng),宜根據項目需求分別建立面向相關方的圖形可視化系統(tǒng)及饋控等功能模塊。注:相關方包括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咨詢方、監(jiān)理方、項目部和現場人員等。7.1.3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應建立信息安全保證體系與多層訪問權限制度,并應符合GB/T22239的規(guī)定。7.1.4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應架構合理、功能完備,數據采集、系統(tǒng)通信、參數指標、模型評價之間應協(xié)調一致,并具備通用性。7.1.5振搗數據采集模塊包括硬件采集和通信功能,工藝動作采集模組、系統(tǒng)通信、參數指標應選用標準化產品硬件與通信接口協(xié)議,系統(tǒng)應體現良好交互性,具有互聯(lián)網采集終端、人工輸入等便捷信息處理方式,并具備良好兼容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7.1.6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應具有不同定制化需求的調整功能。7.2振搗區(qū)信息模型7.2.1施工前應根據施工組織和澆筑進度,建立混凝土澆筑段體的振搗區(qū)信息模型。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并不等于施工BIM,要根據實際現場振搗計劃和混凝土澆筑計劃安排,進行分段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建模,以減少振搗區(qū)信息模型系統(tǒng)運行的資源消耗。還可考慮組合各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形成輕量化整體振搗效果模型。7.2.2振搗區(qū)信息模型構建,宜優(yōu)先采用設計交付BIM或采用施工方自建BIM;設計或施工BIM缺失時,以實際施工圖單獨創(chuàng)建振搗區(qū)信息模型。7.2.3振搗區(qū)信息模型的建立應選擇支持公開數據交換格式的BIM應用軟件,模型應具備下列基本功能:a)模型參數快捷輸入;b)模型處理與瀏覽;c)可輸出常規(guī)模型交互文件。7.2.4振搗區(qū)信息模型應根據振搗作業(yè)工況和現場使用要求,設定不同等級處理分析精度。7.2.5振搗區(qū)信息模型與實體結構尺寸形狀應準確一致,模型應統(tǒng)一度量單位,宜采用相同坐標系與參照系。模型與實體坐標系不一致時,應進行模型與實體坐標系轉換,且坐標系轉換誤差不宜超過3cm。7.2.6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建模時,應檢查模型正確性和完整性。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元素應采用統(tǒng)一分類、編碼和命名規(guī)則,模型元素信息命名方式和格式應統(tǒng)一,應按照GB/T51269執(zhí)行。7.3振搗評價功能模塊7.3.1振搗評價功能模塊應基于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實現。7.3.2振搗評價功能模塊應具有數據清洗和優(yōu)化處理功能。7.3.3振搗評價功能模塊應兼顧資源和效率,采取合適分析程序,計算分析基于逐單元累計能量的整8T/CSPSTC100—2022體混凝土振搗密實性效果。7.3.4振搗評價功能模塊應滿足項目對信息處理功能的要求,根據GB/T22239的規(guī)定,可分別在局域網或云平臺進行相關智能評價分析。7.3.5振搗評價功能模塊應具備在線分析統(tǒng)計功能,具備實時性遠程-現場評價效果同步的功能。7.4圖形可視化系統(tǒng)7.4.1圖形可視化系統(tǒng)宜采用云圖模式表征振搗密實效果差異性。網格單元可視化精度不宜大于50mm。注:50mm是指單元體網格的邊長,邊長越大,精度越低。7.4.2圖形可視化系統(tǒng)應具有振搗質量實時動態(tài)更新及整體、分段與分層分析統(tǒng)計信息的功能。7.5饋控功能模塊7.5.1饋控功能模塊實現方法可參照圖1確定。圖1饋控功能模塊實現方法7.5.2饋控功能模塊應提供振搗缺陷預警規(guī)則和預警方法,應根據振搗區(qū)信息模型實時顯示的澆筑進展和振搗工藝孿生密實性結果,實時生成振搗密實缺陷部位預警信息。7.5.3饋控功能模塊可通過(遠端)振搗工藝孿生平臺及現場作業(yè)端APP同步可視化展現振搗密實性效果,并可根據振搗過程預警信息實時指導作業(yè)人員處理缺陷部位。7.5.4饋控功能模塊顯示的已處理完的振搗過程質量缺陷部位信息,應包括密實性缺陷幾何位置、缺陷類別、缺陷程度等直觀圖形可視化信息,并可實時展現相應的缺陷統(tǒng)計數據信息。7.5.5饋控功能模塊應具有現場缺陷部位定位與引導功能,供施工管理人員或作業(yè)人員據此及時處理欠振、過振、漏振等不合格混凝土振搗區(qū)域。7.5.6饋控功能模塊還應具備以下功能:a)應具備面向項目上一級管理部門提供本功能模塊的通信接口功能;b)應采用B/S或B/S十C/S架構,兼容主流瀏覽器;c)應具備實時提供振搗過程質量缺陷部位報警信息并自動推送給管理人員或操作人員的功能;d)應具備展現現場振搗質量效果的實時更新功能。7.5.7饋控功能模塊宜對接智慧工地管理系統(tǒng),工地現場可設置大屏饋控中心,動態(tài)直觀呈現振搗工藝過程質量管控信息。8智能振搗工藝8.1準備工作8.1.1智能振搗施工前,施工單位應提供智能振搗工藝實施方案。智能振搗工藝實施方案應包括智能振搗設備選擇、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振搗區(qū)信息模型、人員組織管理、操作培訓、技術管理及現場操作9T/CSPSTC100—2022流程、關鍵工序作業(yè)要求、故障處置與應急預案等。8.1.2振搗密實性評價模型參數試驗率定,應根據實際現場振搗作業(yè)工況確定。8.1.3智能振搗作業(yè)前應檢查智能振搗設備功能完整性、通信可靠穩(wěn)定性,并檢測和調試振搗質量智能饋控系統(tǒng),確保運行正常。8.1.4智能振搗設備開始作業(yè)前,應進行試運行。8.2工藝流程8.2.1智能振搗工藝流程應符合GB50496、GB50666的規(guī)定。8.2.2智能振搗(遠端)振搗工藝孿生平臺應設有專人值守,現場作業(yè)應設有專人巡查或旁站監(jiān)督,且相互之間能協(xié)調、配合,并設有故障處置與智能振搗設備保養(yǎng)環(huán)節(jié)。8.2.3智能振搗作業(yè)結束,應及時提供饋控資料。8.2.4智能振搗工藝流程可參照圖2。圖2智能振搗工藝流程9振搗質量檢驗9.1智能振搗作業(yè)整體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