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章-燃料-單元測試 帶解析_第1頁
粵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章-燃料-單元測試 帶解析_第2頁
粵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章-燃料-單元測試 帶解析_第3頁
粵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章-燃料-單元測試 帶解析_第4頁
粵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章-燃料-單元測試 帶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粵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五單元燃料單元測試一、單選題1.實驗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向長頸漏斗中注入鹽酸③按要求裝配好儀器④收集氣體⑤向反應容器中放入大理石.操作順序正確的是()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①③②⑤④

D.

①③⑤④②2.取兩個輕質(zhì)氣球(質(zhì)量忽略不計)分別充入氫氣和二氧化碳,再用一條輕質(zhì)細線的兩端分別將它們的球嘴系緊,然后靜置于空氣中.下面圖示體現(xiàn)兩氣球的位置關(guān)系,其中有可能的是()

A.

A

B.

B

C.

C

D.

D3.將C、CO、CO2、O2四種物質(zhì)兩兩混合,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有(

)A.

2個

B.

3個

C.

4個

D.

5個4.下列物質(zhì)被俗稱為干冰的是()A.

固態(tài)的水

B.

固態(tài)的氧氣

C.

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

D.

固態(tài)的氮氣5.2015年3月21日,加注“地溝油”調(diào)和而成的生物燃油首次載客試飛成功.一方面生物航油低碳環(huán)保,能夠大幅減少溫室氣體,另一方面還有可能進一步改變餐飲廢油的扭曲走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本次載客飛行使用的生物燃油屬于混合物

B.

生物燃油的使用符合低碳的環(huán)保理念

C.

生物燃油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們今后在餐桌上不可能再受地溝油的侵害

D.

生物燃油開發(fā)利用,可以緩解目前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的現(xiàn)狀6.“吸煙有害健康”,我國政府規(guī)定:從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內(nèi)禁止吸煙.煙草燃燒釋放的物質(zhì)中,能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引起中毒的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尼古丁

D.

焦油7.工業(yè)上常把煤塊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燒,其目的是()A.

減少氧氣的消耗

B.

增大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減少煤的浪費

C.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減少酸雨的形成8.某混合氣體可能含有CO2、H2O(氣)、CO和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驗證其組成,同學們進行實驗的裝置和現(xiàn)象如下(夾持儀器已省略,假設(shè)氣體均吸收完全):

由此可以確定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

)A.

CO2、H2O(氣)、CO、H2

B.

H2O(氣)、CO、H2

C.

CO2、CO、H2

D.

CO、H29.實驗室制CO2最適宜的一組藥品是()A.

大理石和稀硫酸

B.

石灰石和稀鹽酸

C.

碳燃燒

D.

碳酸鈉和稀鹽酸10.如圖,將充滿CO2的試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①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

②試管內(nèi)液面不上升

③試管內(nèi)溶液變紅

④試管內(nèi)溶液變藍.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1.下列能源中,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盡的是()A.

石油

B.

天然氣

C.

氫氣

D.

太陽能1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fā)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A.

太陽能

B.

潮汐能

C.

風能

D.

石油二、填空題13.設(shè)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的有關(guān)性質(zhì),完成下列表格(文字或圖示均可).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jié)論________

________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________

________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4.寫出碳與氧氣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

。15.氫氣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清潔燃料,它與廣泛采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答兩點即可)a.________;b.________.16.已知下面實驗事實:一個兩端(均有紙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紙筒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紙筒一端傾斜.以上事實證明了________,請再簡述三個能說明同樣結(jié)論的實驗事實或生活實例: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17.小李學習了二氧化碳知識后,進行了二氧化碳氣體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實驗步驟及裝置如下.

①用大號針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氣體.

②試劑瓶中加入200毫升水,塞緊雙孔橡皮塞.

③連接大號針筒和試劑瓶,緩慢推動活塞,將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推動注射器活塞時盡量緩慢,其目的是________

(2)當向水中注入CO2氣體體積達到120毫升時,紅色油柱開始向上移動.實驗表明在該條件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________

體積的二氧化碳.

三、解答題18.我國化石能源基礎(chǔ)儲量和年產(chǎn)量如表基礎(chǔ)儲量年產(chǎn)量石油28.33億噸1.89億噸天然氣32124億立方米851.7億立方米煤3261億噸930.5億噸(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石油最多開采的年限?(計算結(jié)果保留整數(shù))

(2)根據(jù)你的計算并結(jié)合表,就化石能源的使用談談擬合看法(答出3點).四、綜合題19.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碳”的世界.(1)根據(jù)如表提供的信息,填寫有關(guān)含碳物質(zhì)的對應物理性質(zhì).物質(zhì)用途金剛石切割玻璃石墨作電極活性炭凈水對應物理性質(zhì)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下列有關(guān)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確的是

A.

供給呼吸

B.

作化工產(chǎn)品的原料

C.

用于滅火

D.

作氣體肥料(3)過多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寫出一條減緩“溫室效應”的建議________.20.請回答下列問題:(1)通常所說的煤氣中毒是指由________

(填物質(zhì)化學式)引起的中毒.(2)要用天然氣做飯,從燃燒的三個條件來看,除天然氣和空氣外,還要具備的條件是:________

(3)金屬鎂著火不能用CO2滅火,因為鎂能在CO2中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列舉二氧化碳的一種用途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A【解析】【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是:連(連接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加(向廣口瓶中裝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鹽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③①⑤②④.

故選:A.

【分析】根據(jù)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驟(連→查→加→倒→收)進行分析解答即可.2.【答案】D【解析】【解答】解:

由于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是最輕的氣體,所以充入氫氣的氣球向上升,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所以充入二氧化碳下降,方向相反,故選D.

答案:D

【分析】可以根據(jù)氫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解答.3.【答案】C【解析】【解答】解:將C、CO、CO2、O2四種物質(zhì)兩兩混合,在一定條件下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C與O2有兩個反應;CO與O2有一個反應;C與CO2有一個反應;故選C

【分析】根據(jù)C、CO、CO2、O2四種物質(zhì)之間的化學反應判斷即可.4.【答案】C【解析】【解答】解:A、干冰是固體二氧化碳,而固態(tài)的水被稱為冰,故A錯誤;

B、干冰是固體二氧化碳,而不是固態(tài)的氧氣,故B錯誤;

C、干冰是固體二氧化碳,故C正確;

D、干冰是固體二氧化碳,而不是固態(tài)的氮氣,故D錯誤.

故選:C.

【分析】根據(jù)常見化學物質(zhì)的名稱、俗稱式進行分析判斷即可.5.【答案】C【解析】【解答】解:

A、生物燃油是由“地溝油”調(diào)和而成的混合物,故對;

B、生物航油低碳環(huán)保,能夠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故對;

C、食用“地溝油”能夠危害身體健康,可以避免,不能絕對避免,故錯;

D、化石燃料面臨枯竭,能源危機擺在人們面前,餐飲廢油(地溝油)和海藻加工生產(chǎn)生物航空煤油的技術(shù)可以緩解能源危機.正確.

故選:C.

【分析】A、根據(jù)生物燃油是由“地溝油”調(diào)和而成的混合物解答;

B、根據(jù)生物航油低碳環(huán)保,能夠大幅減少溫室氣體解答;

C、根據(jù)地溝油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zhì);

D、根據(j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能源危機日益凸顯,某些物質(zhì)經(jīng)過處理后,可以變廢為寶解答.6.【答案】A【解析】【解答】A、容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使人中毒的物質(zhì)是一氧化碳;故A正確;

B、二氧化碳雖然不能供給呼吸,但無毒;故B不正確;

C、尼古丁也是吸煙產(chǎn)生的有毒物質(zhì),能致癌,但不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故C不正確;

D、焦油也是有害物質(zhì),它的害處不是因和血紅蛋白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的.故D不正確.

故選:A.

【分析】此題是生活實際型題型,考查我們身邊的化學,了解與生活有關(guān)的化學知識,知道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了解吸煙的危害,杜絕吸煙.7.【答案】B【解析】【解答】解:A、工業(yè)上常把煤塊粉碎后燃燒,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能使煤充分燃燒,而不是減少氧氣的消耗,故選項錯誤.

B、工業(yè)上常把煤塊粉碎后燃燒,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能使煤充分燃燒、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減少煤的浪費,故選項正確.

C、工業(yè)上常把煤塊粉碎后燃燒,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能使煤充分燃燒,而不是減少CO2的排放,故選項錯誤.

D、工業(yè)上常把煤塊粉碎后燃燒,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能使煤充分燃燒,而不是減少酸雨的形成,故選項錯誤.

故選:B.

【分析】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或增大氧氣的濃度,據(jù)此進行分析判斷.8.【答案】D【解析】【解答】氫氧化鈉固體能吸收水蒸氣、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固體質(zhì)量增加,說明氣體中有水蒸氣或二氧化碳;灼熱的氧化銅,黑色粉末變紅色,說明有一氧化碳或氫氣或二者的混合氣體;無水硫酸銅,白色粉末變藍,說明上一步反應生成了水,混合氣體中有氫氣;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說明上一步反應中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同時說明混合氣體中有CO,所以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O、H2和CO2、H2O(氣)中的一種或兩種。

故答案為:D。

【分析】根據(jù)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反應、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銅反應、水蒸氣能與硫酸銅反應、一氧化碳能燃燒進行分析。9.【答案】B【解析】【解答】解:A.大理石和稀硫酸生產(chǎn)硫酸鈣,硫酸鈣會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故錯誤.

B.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速率適中,原料易得,價格便宜,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選用石灰石和稀鹽酸,故正確;

C.木碳燃燒生成的氣體可能包含二氧化碳(氧氣充足)和一氧化碳(氧氣不充足),因此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純,故錯誤;

D.純堿和稀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易收集,不適合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錯誤.

故選B.

【分析】根據(jù)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來分析.10.【答案】B【解析】【解答】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與水反應,試管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變小,試管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故而試管內(nèi)的液體變紅.故③正確.故選:B.

【分析】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呈酸性,因此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煤、石油、天然氣屬于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資源.

【解答】煤、石油、天然氣屬于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資源,而太陽能是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而且取之不盡的能源,觀察選項,

故選:D.12.【答案】D【解析】【解答】解:A、太陽能屬于新能源,是很有開發(fā)潛力的能源.

B、潮汐能也是新能源,如果能合理利用,將會提供大量的能源.

C、風能也是新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D、石油不屬于新能源,是化石能源,不能再生.

故選D

【分析】煤、石油、天然氣都屬于化石能源,不屬于新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陽能、電能、氫能、地熱能、潮汐能等.二、填空題13.【答案】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的蠟燭火焰后熄滅;取一個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加水,當加入體積的蒸餾水后,立即旋緊瓶蓋,震蕩;塑料瓶變癟【解析】【解答】解:(1)如圖1,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可以觀察到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的蠟燭火焰后熄滅;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zhì)是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

(2)如圖2,根據(jù)壓強的知識可以設(shè)計實驗:取一個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加水,當加入體積的蒸餾水后,立即旋緊瓶蓋,震蕩,觀察到塑料瓶變癟,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nèi)壓強變小.

故答案是: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jié)論向盛有階梯蠟燭的燒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的蠟燭火焰后熄滅(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取一個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加水,當加入體積的蒸餾水后,立即旋緊瓶蓋,震蕩塑料瓶變癟(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分析】(1)可以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2)取一個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然后加水,當加入1/3體積的蒸餾水后,立即旋緊瓶蓋,震蕩,觀察到塑料瓶變癟,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nèi)壓強變小.14.【答案】C+O2CO2;2C+O22CO【解析】【解答】碳在氧氣充足時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氧氣不充足時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O2CO2(氧氣充足);

2C+O2=2CO(氧氣不充足)

【分析】碳在氧氣充足時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氧氣不充足時不充分燃燒生成一氧化碳。15.【答案】放熱量高;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解析】【解答】解:氫氣作為燃料與廣泛采用的化石燃料相比的優(yōu)點a.放熱量高;b.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故答案為:a.放熱量高;b.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

【分析】根據(jù)氫能的開發(fā)放熱量高以及產(chǎn)物對環(huán)境無污染進行解答.16.【答案】在相同狀態(tài)下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較長時間;二氧化碳可以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空氣,從而滅火;將二氧化碳氣體倒入放有點燃的長短兩支蠟燭的燒杯中,短的一支先熄滅,長的一支后熄滅【解析】【解答】根據(jù)相同狀態(tài)下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考慮,并能列舉相關(guān)的例子.

解:根據(jù)信息可知,天平的兩端各有紙筒,開始是平衡的,在向一端紙筒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后,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紙筒一端傾斜.說明傾倒二氧化碳的一端重量增加了,相同體積的物體,重量大的密度大,所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另外還有①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較長時間;②二氧化碳可以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空氣,從而滅火;③將二氧化碳氣體倒入放有點燃的長短兩支蠟燭的燒杯中,短的一支先熄滅,長的一支后熄滅.也可以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

故答案為:在相同狀態(tài)下二氧化碳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1)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可以正放在桌上保存較長時間;

(2)二氧化碳可以覆蓋在可燃物表面,隔絕空氣,從而滅火;

(3)將二氧化碳氣體倒入放有點燃的長短兩支蠟燭的燒杯中,短的一支先熄滅,長的一支后熄滅.

【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是: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加壓降溫易變?yōu)楣腆w“干冰”.17.【答案】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0.6【解析】【解答】(1)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動活塞時盡量緩慢,故答案為: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2)當向水中注入CO2氣體體積達到120毫升時,紅色油柱開始向上移動,說明2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120毫升二氧化碳,實驗表明在該條件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體積是:=0.6,故答案為:0.6.

故答案為:(1)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2)0.6.

【分析】由題目的信息可知:為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動活塞時盡量緩慢;當向水中注入CO2氣體體積達到120毫升時,紅色油柱開始向上移動,說明200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120毫升二氧化碳,實驗表明在該條件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體積是:=0.6.三、解答題18.【答案】解:(1)28.33億噸÷1.89億噸/年≈15(年)

(2)合理使用或減少利用、合理開采、開發(fā)使用新能源.【解析】【解答】解:(1)28.33億噸÷1.89億噸/年≈15(年);

(2)由表中可以看出,化石能源的儲量有限,需要有計劃的開采,合理加以利用,并且努力尋求開發(fā)新的能源,所以本題答案為:合理使用或減少利用、合理開采、開發(fā)使用新能源.

【分析】(1)根據(jù)圖表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

(2)從節(jié)約化石燃料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