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611-2013 游牧用框架式帳篷結構承載性能檢驗方法  _第1頁
DB51T 1611-2013 游牧用框架式帳篷結構承載性能檢驗方法  _第2頁
DB51T 1611-2013 游牧用框架式帳篷結構承載性能檢驗方法  _第3頁
DB51T 1611-2013 游牧用框架式帳篷結構承載性能檢驗方法  _第4頁
DB51T 1611-2013 游牧用框架式帳篷結構承載性能檢驗方法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游牧用框架式帳篷結構承載性能檢驗方法2013-11-12發(fā)布2014-01-01實施四川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I II 1 13原理 1 1 16試驗結果 27數(shù)值修約 2 29試驗報告 2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帳篷篷架結構承載性檢驗載荷分布 3本標準由四川省纖維檢驗局提出并歸口。本標準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本標準起草單位:四川省纖維檢驗局、成都永業(yè)有限公司、成都市鑫宏威野營裝備器材有限公司、成都康博多彩帆布制品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朱福忠、劉才容、尹顯建、劉新偉、劉挺、陳勇、楊詩卓、母坤鑫、趙瑞方、羅炯、羅聰。1游牧用框架式帳篷結構承載性能檢驗方法本標準規(guī)定了游牧用帳篷框架式篷架結構承受載荷性能的檢驗方法。本標準適用于游牧用帳篷框架式篷架結構承受篷布及冰雪等載荷性能的檢驗方法。其他框架式篷架結構承受載荷性能的檢驗參照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8170數(shù)值修約規(guī)則DB51/T984游牧用帳篷通用技術要求DB51/T985游牧用框架式帳篷采用人工模擬的方法,根據(jù)試驗要求模擬帳篷框架承受不同壓力下的實施模擬加載,檢驗檢驗框架式帳篷結構桿件變形的程度。4儀器和用具4.1直尺測量范圍(0-1000)mm最大允許誤差1mm。4.2激光測長儀或鋼卷尺測量范圍≥5m最大允許誤差1mm。4.3重錘(重物)5.0kg±10g(數(shù)量根據(jù)桿件實際長度計)、2.0kg±5g(數(shù)量根據(jù)桿件實際長度計)。4.45試驗步驟5.1根據(jù)DB51/T984、DB51/T985及使用說明,搭起帳篷。5.2將篷架按實際使用情況搭建,檢查各部件,都無松動情況后,用激光測長儀或鋼卷尺測量各個斜梁、檁條和屋脊的長度,并做好記錄(Xlij)。5.3按照附錄A,從斜梁、檁條和屋脊的鉸接處開始測量布點,用直尺或鋼直尺測量、選點并標識:屋脊、中間跨斜梁,每隔330mm處選擇一點并做上標識,如果剩余長度不足330mm,則不再選點;邊2跨斜梁,每隔280mm處選擇一點并做上標識,如果剩余長度不足280mm,則不再選點;檁條,每隔230mm處選擇一點并做上標識,如果剩余長度不足230mm,則不再選點。所選各點為加掛試驗載荷的施力點。5.4將相應的試驗載荷(見第4章)掛在對應的各桿件的受力點上,并開始計時。加載24小時后,用激光測長儀或鋼卷尺測量各桿件的長度并做好記錄(X2),并觀察各桿件及構件有無損傷及裂痕。陸續(xù)卸下所有重物,重新計時,待結構恢復兩小時后,再次測量各桿件的長度并記錄(X3)6試驗結果游牧用框架式帳篷卸載形變量和卸載恢復后形變量分別按式(1)和式(2)計算。X?——負載前各桿件的測量長度;X?——卸載后的即時測量長度; (1) (2)X3)——卸載兩小時后的測量長度;δ2;——卸載恢復后形變量。7數(shù)值修約試驗結果計算至小數(shù)點后兩位,修約至一位小數(shù)。數(shù)值修約按GB/T8170的規(guī)定進行。8評定結果8.1結構完好性評定檢查各桿件及構件,如無裂痕,則評定其結構穩(wěn)定可靠。8.2桿件變形評定如桿件在卸載后的形變量≤20.0mm且桿件在卸載恢復后的形變量≤10.0mm,則評定其符合要求。9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包括游牧用帳篷結構完好性情況和桿件變形情況,并寫明樣品編號和試驗日期等。3(規(guī)范性附錄)帳篷篷架結構承載性檢驗載荷分布A.1框架式帳篷結構承受荷載概述A.1.1框架結構對新型框架結構帳篷的力學可靠性校驗分析的對象是用30×30×1.5鋼管(梁、柱均為30×30×1.5鋼管,f=235N/mm2,E=206000N/mm2)及鋼鉸線(拉筋)(f=1700N/mm2,E=206000N/mm2)等組成的框架結構。A.1.2荷載計算A.1.2.1荷載概況2.94×10-3kN/m2雪載:按8cm雪載計算。S?=0.125A.1.2.2荷載計算A.2荷載組合自重+8cm雪載作用在頂部屋面的雪荷載分別分配到兩邊的斜梁和檁條上,轉化成線荷載進行計算,檁條線荷載為72N/m,屋脊線荷載為124N/m;作用在斜梁上的雪荷載分解成垂直于和平行于斜梁的兩種荷載計算,邊跨斜梁分解結果為:q?=60.0N/m,q?=35.0N/m,中間跨斜梁分解結果為q?=122.0N/m,q?=70.0N/m模擬垂直于斜梁的荷載試驗。加載試驗時乘保險系數(shù)K(K=1.2)。A.3載荷分布如圖1所示:檁條線荷載為72N/m,試驗加載=72N/m×1.2=86.4N/m≈8.8Kg/m,即2.0Kg/23cm試驗載荷;屋脊線荷載為124N/m,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