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測試卷 (原卷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時同步練(部編版)_第1頁
第三單元測試卷 (原卷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時同步練(部編版)_第2頁
第三單元測試卷 (原卷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時同步練(部編版)_第3頁
第三單元測試卷 (原卷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時同步練(部編版)_第4頁
第三單元測試卷 (原卷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時同步練(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檢測卷(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一、積累與運用(30分)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2分)A.叛逆(nì)

尷尬(ɡà)

時辰(chén)

綻開(zhàn)

B.截然(jié)

冷漠(mò)

和藹(ǎi)

繁衍(yán)

C.榮耀(yào)

噴水(pēn)

篤志(dǔ)

確鑿(záo)

D.舒暢(chàng)收斂(liǎn)

卜問(bǔ)

焚香(fén)下列詞語的書寫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貪婪

尷尬

截然不同

恍然大悟

B.譬如

遺撼

停滯不前

人聲鼎沸

C.搓捻

威懾

小心翼翼

人跡罕至

D.羞慚

須臾

花團錦簇

眾目睽睽3.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A.省體操男隊新選的五個小隊員,都是十五六歲,豆蔻年華,風華正茂.

B.2019年《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傳遞的正能量,將激勵全社會人心向善,見賢思齊.

C.王剛和李鐵是乒乓球隊的男雙主力隊員,他們從小就青梅竹馬,在一起玩耍,所以二人在場上配合得十分默契.

D.辯論會上,我方辯手巧舌如簧,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冰心,原名謝婉瑩,冰心的創(chuàng)作內容大致包括母愛、童真、自然三個方面,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B.魯迅的《風箏》選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C.《金色花》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創(chuàng)作的一篇優(yōu)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D.《世說新語》是魏晉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5.古詩詞默寫。(11分)

(1),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3)遙憐故園菊,。(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4)不知何處吹蘆管,。(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5)《夜上受降城聞笛》一詩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描寫景色的句子是。(6)子夏曰:“,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

(7)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到,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出自《論語?為政》)

(8)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來表示要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請教。(用《<論語>十二章》中的語句作答)6.名著閱讀。(3分)《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記錄了他童年和少年時期的生活,在這些作品中,魯迅描寫了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長與<三海經>》中的阿長,《從百草屋到三味書屋》中的,又如《》中的。7.綜合性學習。(7分)

岳紙中學將舉行“成長的足跡”系列活動,請你參加。

(1)請你設計一個活動,仿照示例,寫出活動名稱。(1分)

示例:聆聽名人故事(2)請你以文學社社長的身份給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電話,邀請她于6月20日下午兩點到學校禮堂作關于成長的主題報告。請寫出你的電話內容。(3分)(3)下列篇目選自《朝花夕拾》,請任選一篇,結合文中具體內容,說說魯迅早年的生活經歷,對他的成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

《阿長與<山海經>》

《父親的病》

《藤野先生》二、閱讀(60分)(一)文言文閱讀(18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稙檎?/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p>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8.解釋下列加點的字。(6分)①不亦說乎()②人不知而不慍()③吾日三省吾身()④不逾矩()⑤可以為師矣()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9.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0.選段中強調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起來的句子是:,(2分)11.“吾日三省吾身”從三個方面反省自己,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的修養(yǎng)。(3分)12.經過了兩千多年,孔子的話仍然閃爍著奪目的光彩。請從中選擇一則,談談對你的啟發(fā)。(3分)(二)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21分)《論語》的溫度于丹①對《論語》的情感,一向是“敬”而不“畏”的;對《論語》的感覺,從來是樸素而溫暖的。②在北方一個以溫泉著稱的小城里,曾經見過一口奇特的“問病泉”,據說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進去,一下子就能感知到自己身體的病灶所在:有關節(jié)炎的人四肢關節(jié)就會麻酥酥有了感覺,有腸胃病的人腸胃間就會火辣辣涌起熱流,而有皮膚病的人則周身通泰,洗掉一層蟬蛻一般……③我眼中的《論語》,就是這樣一眼溫暖的“活水泉”。④以我的學養(yǎng)和閱歷,真要做《論語》的講解和辨析,萬萬不敢。那就像是讓我去做這眼溫泉的化學成分分析一樣,我沒有能力拿出一份數據精準的化驗報告。我所能承擔的角色只是一個體驗者,以身體之,以血驗之,像兩千多年中數以千萬計泡過這眼溫泉的人一樣,用自己的身體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溫泉的恩惠。⑤仁者見其仁,智者見其智。經典的價值或許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近乎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與流動,可以讓千古人群溫暖地浸潤其中,在每一個生命個體中以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歸的價值。所謂“道不遠人”,大概如此。⑥我眼中真正的圣賢從來不拎著晦澀艱深的典故嚇唬人,也從來不堆砌出佶屈聱牙的言語麻煩人??鬃诱f:“予欲無言”,子貢慌慌地問:“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益發(fā)淡定,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⑦這個世界上的簡單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它們從不表現為一種外在的灌輸,而是對于每個心靈內在的喚醒。⑧《論語》中的簡單真理之所以穿越千古塵埃,讓后世子子孫孫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質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不至于因為選擇的機遇過多而倉皇。受益的人也許“覺”在某一刻,怦然心動,醍醐灌頂;也許“悟”在漫漫歲月,用一生的歷練完成一次不可復制的解讀。⑨真的要感謝《百家講壇》用“心得”這個角度鼓勵我走進《論語》,千顆心有千種所得,萬顆心有萬種所得,而我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心之得。我們在當下的生活解讀中豁然開朗,圣人在千古之前就會緘默微笑。⑩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那是將《論語》奉為中國文化思想的淵源;而我寧愿說“半部《論語》修自身”,人人皆可視之為一眼溫暖的“問病泉”。eq\o\ac(○,11)可以得之于心的《論語》,不是被漢武帝罷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獨尊的“儒術”,不是與“道”“釋”并稱于莊嚴儀式的“儒教”,不是被窮究義理囿于考據的“儒學”。eq\o\ac(○,12)可以得之于心的《論語》,是每個人心中有而口中無的簡單真理。eq\o\ac(○,13)所以,我看《論語》的溫度,不燙手,亦不冷漠,略高于體溫,千古恒常。13.第④段畫線句子中的“之”具體指代什么?(5分)14.簡要說說“我眼中的《論語》,就是這樣一眼溫暖的‘活水泉’”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6分)15.文章第⑥段借子貢的“慌忙”來反襯孔子的“淡定”,是為了突出孔子的什么形象?(5分)16.請從內容和結構上談談結尾的作用。(5分)(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21分)憶讀書

冰心

①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

②我自從會認字后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4歲時讀母親教給我的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幾冊,而是7歲時開始自己讀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

③那時我的舅父楊子敬先生每天晚飯后必給我們幾個表兄妹講一段《三國演義》,我聽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聽極了,但是他講了半個鐘頭,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帶著對于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④此后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就只學過那個字一半部分。

⑤談到《三國演義》,我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便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時,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時候才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

⑥這時就同時還看了母親針線笸籮里常放著的那幾本《聊齋志異》,聊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隨時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這對于我的作文課很有幫助。因為我的作文老師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著“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句子,其實我那時還沒有讀過柳宗元和李賀的文章,只因那時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寫的。

⑦因為看《三國演義》,引起了我對章回小說的興趣,對于那部述說“官逼民反”的《水滸傳》大加欣賞。那部書里著力描寫的人物,如林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看了使我氣憤填胸!武松、魯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極其生動的風格,雖然因為作者要湊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強強地滿了一百零八人的數目,我覺得也比沒有人物個性的《蕩寇志》強多了。

……

⑧《紅樓夢》是在我十二三歲時候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并不大,賈寶玉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還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這部書看時,才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⑨總而言之,我這一輩子讀到的中外的文藝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⑩我自1986年到日本訪問回來后即因腿傷,閉門不出,“行萬里路”做不到了,“讀萬卷書”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會得到許多書刊,知道了許多事情,也認識了許多人物。同時,書看多了,我也會挑選,比較。比如說看了精彩的《西游記》就會丟下煩瑣的《封神傳》,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滸傳》就不會看索然乏味的《蕩寇志》,等等。對于現代的文藝作品,那些寫得朦朦朧朧的,堆砌了許多華麗的詞句的,無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風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從腦中抹去,但是那些滿帶著真情實感,十分質樸淺顯的篇章,那怕只有幾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動神移,不能自已!

書看多了,從中也得到一個體會,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有個兒童刊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只寫了九個字,就是: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節(jié)選自冰心《憶讀書》,略有改動)17.仔細閱讀文章,說說作者真正開始讀書是幾歲。(4分)18.下面關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4分)

A.作者第一次讀書是在其舅父楊子敬指導下進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樣讀《三國演義》的。

B.“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主要是說母親催促她睡覺,而她還想讀書,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讀書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是因為“凱”與“諸”這兩個字的讀音與“豈”和“者”兩字的讀音相近。

D.讀過《聊齋志異》,對作者寫作很有幫助。作文老師曾有“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批語,其中的“柳州”與“長吉”是指柳宗元和李賀。19.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4分)

我只好帶著對于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20.根據作者的本意回答以下問題:作者為什么喜歡讀《水滸傳》?為什么不喜歡讀《蕩寇志》?為什么喜歡讀《西游記》?為什么不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