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年譜完整版本_第1頁
蘇東坡年譜完整版本_第2頁
蘇東坡年譜完整版本_第3頁
蘇東坡年譜完整版本_第4頁
蘇東坡年譜完整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伍蘇東坡年譜1036丙子

宋仁宗皇帝景佑三年

1歲

是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按:公歷1037年1月8日),蘇軾生。

蘇軾《送沈逵》詩云:“嗟我與君皆丙子?!?/p>

《贈長蘆長老》詩云:“與公同丙子,三萬六千日。”

《玉局文》云:“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置酒赤壁磯上?!?/p>

《志林》云:“退之以磨蝎為身宮,而仆以磨蝎為命?!比粢阅バ珵槊浦瑒t為卯時生。議者以先生十二月為辛丑,十九日為癸亥日,丙子癸亥,水向東流,故才汗漫而澄清。子卯相刑,晚年多難?!?/p>

又蘇軾詩《李委吹笛(并引)》:“元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也。”

謹按:蘇軾生年,有1036年與1037年兩種說法。據(jù)蘇軾《感舊詩(并引)》:“元佑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shù)月復出領汝陰,時予年五十六矣”推之,元佑六年為1091(辛未)年,若此年蘇軾五十六歲,則蘇軾生于丙子可以斷定,但蘇軾生于十二月十九日,按中歷雖為丙子,若按西歷算,實1037年年初。

1037丁丑

宋仁宗趙禎景佑四年

2歲

蘇洵29歲。歐陽修31歲。王安石17歲。蔡襄26歲。

1038戊寅

宋仁宗皇帝景佑五年(寶元元年)

3歲

1039己卯

寶元二年

4歲

蘇洵31歲。是年蘇轍生。

1040庚辰

寶元三年(康定元年)

5歲

1041辛巳

康定二年(慶歷元年)

6歲

1042壬午

慶歷二年

7歲

是年蘇軾已知讀書。

宋王宗稷云:是年先生七歲,已知讀書。

蘇軾《上韓魏公梅直講書》云:“自七八歲知讀書。”

《洞仙歌》自序云:“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年九十余,能知孟昶宮中事。”

《冷齋夜話》載蘇軾云:“某七八歲時,嘗夢游陜右?!?/p>

謹按:蘇軾是年已知讀書,但其入學則為明年(8歲)。蘇軾《范文正公文集敘》云“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xiāng)校?!笨芍K軾是慶歷三年(8歲)始入小學。

1043癸未

慶歷三年

8歲

是年蘇軾入小學。

《志林》云:“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p>

《范文正公文集序》云:“慶歷三年,某始入鄉(xiāng)校,士有自京師來,以魯人石守道《慶歷圣德詩》示鄉(xiāng)先生。某従旁竊觀,問先生十一人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蹦吃唬骸按颂烊艘惨?,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謹按:依上文言,蘇軾一入學,即見其聰穎。少年如此,則終非池中物可知矣。

1044甲申

慶歷四年

9歲

是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1045乙酉

慶歷五年

10歲

是年蘇洵游學四方,蘇軾母親程氏遂擔起教育蘇軾的責任。

《蘇東坡先生本傳》:“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

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問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太夫人讀東漢史至《范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某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大全集》載東坡少時語云:“秦少章言東坡十來歲,老蘇曾令作《夏侯太初論》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之語。老蘇愛此論。年少所作,故不傳。”

趙德麟所編《侯鯖錄》云:東坡年十歲,在鄉(xiāng)里見老蘇誦歐公《謝宣召赴學士院仍謝賜對衣金帶及馬表》,老蘇令坡擬之,其間有“匪伊垂之帶有余,非敢后也馬不進。”老蘇喜曰:“此子他日當自用之?!?/p>

是年黃庭堅生。

1046丙戌

慶歷六年

11歲

蘇洵38歲。歐陽修40歲。王安石26歲。蔡襄35歲。蘇轍8歲。黃庭堅2歲。

1047丁亥

慶歷七年

12歲

是年蘇軾祖父卒,蘇洵自虔州歸。蘇軾聽蘇洵介紹白居易詩。

蘇軾《天石硯銘》曰:“某年十二時,于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鏗然,扣之有聲?!?/p>

《鐘子翼哀詞》云:“某年十二,先君宮師歸自江南。”

《與曾子固書》云:“祖父之沒,某年十二矣?!?/p>

《天竺寺(并引)》:“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歸,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樂天親書詩云: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従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臺花發(fā)后臺見,上界鐘清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筆勢奇逸,墨跡如新?!苯袼氖吣暌?。予來訪之,則詩已亡,有刻石存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詩。

“香山居士留遺跡,天竺禪師有故家??赵佭B珠吟疊壁,已亡飛鳥失驚蛇。林深野桂寒無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夢,天涯流落涕橫斜。”

1048戊子

慶歷八年

13歲

1049己丑

慶歷九年(皇佑元年)

14歲

1050庚寅

皇佑二年

15歲

1051辛卯

皇佑三年

16歲

是年米芾生。

1052壬辰

皇佑四年

17歲

是年與劉仲達交游。

《滿庭芳》序云:“余年十七,始與劉仲達往來于眉山?!?/p>

1053癸巳

皇佑五年

18歲

1054甲午

皇佑六年(至和元年)

19歲

是年蘇軾取妻。

宋王宗稷云:先生年十九,始娶眉州青神王方女。

蘇軾《王氏墓志》云:“生十有六歲,而歸于某。”

謹按:治平二(1065)年,王氏卒,年二十有七。以王氏年數(shù)考之,則甲午(1054)年歸于先生明矣。

1055乙未

至和二年

20歲

是年蘇軾游成都,拜訪張安道,受到禮遇。晁美叔求交,蘇軾作答。

王宗稷云:是歲先生年二十,游成都,謁張安道。

《樂全先生文集序》云:“某年二十,以諸生見公成都,一見待以國士。”

《送美叔詩》云:“我生二十無朋儔,當時四海一子由。君來扣門若有求。”

1056丙申

至和三年(嘉佑元年)

21歲

蘇洵48歲。歐陽修50歲。王安石36歲。蔡襄45歲。蘇轍18歲。黃庭堅12歲。米芾6歲。

謹按:蘇軾《鳳鳴驛記》云:“始余丙申歲舉進士,過扶風?!比粢源藶闇剩瑒t蘇軾于是年(1056年)舉進士。但資料不足。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嘉佑二年,歐陽文忠公考試禮部進士,……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庇帧斗段恼募瘮ⅰ罚骸凹斡佣辏寂e進士至京師”。又《東坡先生本傳(《宋史》)》:“嘉佑二年,試禮部,……殿試中乙科?!比缫源藶闇剩瑒t蘇軾舉進士當為1057(丁酉)年。所謂“丙申歲舉進士”當為筆誤。

1057丁酉

嘉佑二年

22歲

是年蘇軾與蘇轍同登進士第。

四月,蘇軾母親程氏病終。

蘇軾《興國六祖書贊》云:“余嘉佑初舉進士,館于興國浴室院?!?/p>

《東坡先生本傳(《宋史》)》:“嘉佑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甭務呤紘W不厭,久乃信服。丁母憂。五年,調福昌主簿。歐陽修以才識兼茂薦之秘閣。試六論,舊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軾始具草,文義粲然。復對制策,入三等?!?/p>

《太息一篇送秦少章歸京》云:“昔吾舉進士,試名于禮部。歐陽文忠公見吾文,且曰:‘此我輩人也,吾當避之?!?/p>

《上韓太尉書》云:“某年二十有二矣?!?/p>

《上梅直講書》:“先生登第之后,四月,丁太夫人武陽君程氏憂?!?/p>

司馬溫公《程夫人墓志》云:“夫人以嘉佑二年四月癸丑終于鄉(xiāng)里?!?/p>

蘇洵《寄文忠公書》云:“二子不免丁憂,今已到家。”

1058戊戌

嘉佑三年

23歲

1059己亥

嘉佑四年

24歲

是年服除,蘇軾以十二月與蘇洵適楚。

蘇軾《南行前集序》云:“己亥之歲,侍行適楚,舟中無事,雜然有觸于中,而發(fā)于詠嘆。蓋家君之作與弟轍之文皆在焉,謂之南行集?!?/p>

1060庚子

嘉佑五年

25歲

是年過唐州。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

《跋醉導師圖并章子厚跋》:“熙寧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舟過長安,會正父與毋清臣家,舟觀醉士圖,見子厚所題,知其為予噱也,持耳翁為予固畏之,若子厚乃求其持而不得者,他日舟見,當復一噱,時與清臣堯夫子由同觀子瞻書。

1069己酉

熙寧二年

34歲

是年蘇軾還朝,因與王安石相左,被迫監(jiān)官告院。與王詵寫詩賦及《蓮華經》,作題跋《跋醉導師圖并章子厚跋》。

《烏臺詩話》云:“熙寧二年,某在京授差遣,與王詵寫詩賦及《蓮華經》。”

《跋醉導師圖并章子厚跋》:“仆素不喜酒,觀正父醉士圖,亦甚威執(zhí)杯持耳翁也,子瞻。

仆觀醉道士圖,展卷末諸君題,子瞻所題,發(fā)噱絕倒,子厚書。

又:

熙寧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舟過長安,會正父與毋清臣家,舟觀醉士圖,見子厚所題,知其為予噱也,持耳翁為予固畏之,若子厚乃求其持而不得者,他日舟見,當復一噱,時與清臣堯夫子由同觀子瞻書。

酒中固多味,恨知之者少耳,若持耳翁已太苛矣,子瞻性好山水,尚不肯渡仙游潭,況于此而知味者乎,宜其畏也,正父赴豐國時,子厚令進武,復題此以繼子瞻之后。巳酉端午后一日?!?/p>

《蘇東坡先生本傳》:“熙寧二年,還朝。王安石執(zhí)政,素惡其議論異己,以判官告院?!?/p>

1070庚戌

熙寧三年

35歲

是年監(jiān)官告院,范景仁舉蘇軾充諫官,未果。作《送章子平詩》、《送錢藻知婺州詩分韻得英字》、《送曾子固倅越詩分韻得燕字》及《寄劉貢甫》詩。

《送章子平詩》序:“熙寧三年,子平自右司諫、直集賢院出牧鄭州,賦詩餞之?!?/p>

《烏臺詩話》云:“舊例,館閣補外,同舍餞送,必分韻。”

1071辛亥

熙寧四年

36歲

是年任監(jiān)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因上言得罪王安石,轉任開封府推官,御史以雜事誣奏蘇軾過失,軾乞外任避之,除通判杭州。有奏《罷買燈疏》、《初到杭州寄子由》兩絕。除夕,先生以通判職事直都廳,日暮返舍,題一詩于壁。

《蘇東坡先生本傳》:“四年,安石欲變科舉,興學校,詔兩制、三館議。軾上議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責實之政,則胥史皂隸未嘗無人,而況于學校貢舉乎?雖因今之法,臣以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責實,則公卿侍従?;紵o人,而況學校貢舉乎?雖復古之制,臣以為不足。夫時有可否,物有興廢,方其所安,雖暴君不能廢,及其既厭,雖圣人不能復。故風俗之變,法制隨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強而復之,則難為力。慶歷固嘗立學矣,至于今日,惟有空名僅存。今將變今之禮,易今之俗,又當發(fā)民力以治宮室,斂民財以食游士。百里之內,置官立師,獄訟聽于是,軍旅謀于是,又簡不率教者屏之遠方,則無乃徒為紛亂,以患苦天下邪?若乃無大更革,而望有益于時,則與慶歷之際何異?故臣謂今之學校,特可因仍舊制,使先王之舊物,不廢于吾世足矣。至于貢舉之法,行之百年,治亂盛衰,初不由此。陛下視祖宗之世,貢舉之法,與今為孰精?言語文章,與今為孰優(yōu)?所得人才,與今為孰多?天下之事,與今為孰辦?較此四者之長短,其議決矣。今所欲變改不過數(shù)端:或曰鄉(xiāng)舉德行而略文詞,或曰專取策論而罷詩賦,或欲兼采譽望而罷封彌,或欲經生不帖墨而考大義,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遠者大者,區(qū)區(qū)之法何預焉。臣又切有私憂過計者。夫性命之說,自子貢不得聞,而今之學者,恥不言性命,讀其文,浩然無當而不可窮,觀其貌,超然無著而不可挹,此豈真能然哉!蓋中人之性,安于放而樂于誕耳。陛下亦安用之?”議上,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軾議,意釋然矣?!奔慈照僖姡瑔枺骸胺浇裾畹檬О苍??雖朕過失,指陳可也。”對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愿鎮(zhèn)以安靜,待物之來,然后應之?!鄙褡阢と辉唬骸扒淙裕蕻斒焖贾?。凡在館閣,皆當為朕深思治亂,無有所隱?!陛Y退,言于同列。安石不悅,命權開封府推官,將困之以事?!?/p>

1072壬子

熙寧五年

37歲

是年蘇軾任杭州通判。

三月二十三日従太守沈公觀花于吉祥寺,作《牡丹記》。是年科場,蘇軾監(jiān)試,有《呈試官》詩及《試院煎茶》詩、《催試官考較戲作》。

八月十七日登望湖樓,是日榜出,與試官兩人復留,作五絕句。

十月乙酉,與錢塘之士貢于禮部者九人。宴于中和堂,作是詩以勉之。

十月十二日,運司差蘇軾往湖州相度堤垾利害,與湖州太守孫莘老相見,作七絕《贈莘老》及《山村五絕》。是年又作《送杜子方》詩。

臘月,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有詩。

《牡丹記敘》:“熙寧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余従太守沈公觀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圃中花千本,其品以百數(shù),酒酣樂作,州人大集,金盤彩籃以獻于坐者,五十有三人。飲酒樂甚,素不飲者皆醉。自輿臺皂隸皆插花以従,觀者數(shù)萬人。明日,公出所集《牡丹記》十卷以示客,凡牡丹之見于傳記與栽植培養(yǎng)剝治之方,古今詠歌詩賦,下至怪奇小說皆在。余既觀花之極盛,與州人共游之樂,又得觀此書之精究博備,以為三者皆可紀,而公又求余文以冠于篇。

蓋此花見重于世三百余年,窮妖極麗,以擅天下之觀美,而近歲尤復變態(tài)百出,務為新奇以追逐時好者,不可勝紀。此草木之智巧便佞者也。今公自耆老重德,而余又愚蠢迂闊,舉世莫與為比,則其于此書,無乃皆非其人乎。然鹿門子常怪宋廣平之為人,意其鐵心石腸,而為《梅花賦》,則清便艷發(fā),得南朝徐庾體。今以余觀之,凡托于椎陋以眩世者,又豈足信哉!余雖非其人,強為公紀之。公家書三萬卷,博覽強記,遇事成書,非獨牡丹也。

《送杭州進士詩敘》:“右《登彼公堂》四章,章四句,太守陳公之詞也。蘇子曰:士之求仕也,志于得也,仕而不志于得者,偽也。茍志于得而不以其道,視時上下而變其學,曰:吾期得而已矣。則凡可以得者,無不為也,而可乎?昔者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孔子善之,曰:“招虞人以皮冠。”夫旌與皮冠,于義未有損益也,然且不可,而況使之棄其所學,而學非其道歟?熙寧五年,錢塘之士貢于禮部者九人,十月乙酉,燕于中和堂,公作是詩以勉之曰: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柏也;言水而及松柏,于其動者,欲其難進也。萬世不移者,山也,時飛時止者,鴻雁也;言山而及鴻雁,于其靜者,欲其及時也。公之于士也,可謂周矣。《詩》曰:“無言不酬,無德不報?!倍雍我詧蠊酰?/p>

是年歐陽修卒。

1073癸丑

熙寧六年

38歲

是年蘇軾任杭州通判。運司又差蘇軾往潤州,道出秀州,錢安道送茶,和詩。是年作《八月十五觀潮》詩寫于安濟亭上,又作《仁宗皇帝飛白記》、《錢塘六井記》、《次韻章傳道》詩、《和劉貢甫秦字韻》詩、

《寄劉道原》詩及《和陳述古冬日牡丹詩》四絕,又有《題贈法惠師小童思聰》。

《仁宗皇帝飛白記》:“熙寧六年冬,以事至姑蘇。安簡王公子誨出所賜公端敏二字?!?/p>

《錢塘六井記》:“熙寧五年,太守陳公述古至,問民之利病。明年春,六井畢脩,故詳其語以告后人?!?/p>

1074甲寅

熙寧七年

39歲

是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正月,游風水洞,推官李泌先行三日,留風水洞相待,作詩題壁。是年納侍妾朝云。蘇軾以蘇轍在濟南,求為東州守。五月受命移知密州。九月二十日別南北山道友,秋末去杭赴密州,與楊元素同舟,與陳令舉、張子野過李公擇于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道過常州,為錢公輔作哀辭。是年蘇軾在潤州道上過除夜,作《師子贊》及《潤州道上過除夜》詩兩絕。

蘇轍《超然臺賦》序:“子瞻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p>

蘇軾《勤上人詩集序》:“熙寧七年,余自錢塘赴高密。”

《別天竺觀音詩》序:“余昔通守錢塘,移蒞膠西,以九月二十日,來別南北山道友?!?/p>

《記游松江說》云:“吾昔自杭移高密,與楊元素同舟,而陳令舉、張子野皆従余過李公擇于湖,遂與劉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詞聞于天下,作《定風波》令。”

《師子屏風贊》云:“潤州甘露寺,有唐李衛(wèi)公所留陸探微畫師子版。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過而觀焉?!?/p>

1075乙卯

熙寧八年

40歲

是年蘇軾到密州,到郡二十余日作《上韓丞相論災傷書》;又論密州鹽稅;又作《后杞菊賦》。作《送劉孝叔吏部》詩、《和李公擇來字韻》詩。及常山祈雨感應,立雩泉。

《后杞菊賦》序:“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移守膠西,而齋廚索然。”

1076丙辰

熙寧九年

41歲

是年蘇軾在密州任。作《刻秦篆記》,是年中秋,歡飲達旦,作《水調歌頭》懷子由,及作《薄薄酒》二章。又寫《超然臺記》寄李清臣。又作《祭常山神文》、《書膠西蓋公堂照壁畫贊》,及作《山堂銘》,作《表忠觀碑》。

《刻秦篆記》:“熙寧九年丙辰,蜀人蘇某來守高密。”

王安石56歲。蘇轍38歲。黃庭堅32歲。米芾26歲。

1077丁巳

熙寧十年

42歲

是年蘇軾在密州任。就差知河中府,已而改知徐州。四月,赴徐州,與子由相會于澶濮之間,相約赴彭城。留百余日,宿于逍遙堂,子由有兩絕,軾和之。徐州水患大作,七月十七日河決澶州曹村埽,八月二十一日及徐州城下。軾治水有功,至十月五日,水漸退,城以全,朝廷降詔獎諭。是年作《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倅》、《河復》、《韓干畫馬歌》、《司馬君實獨樂園詩》及《送范蜀公往西京》詩。又有和子由《水調歌頭》詞、《與王定國顏長道泛舟》詩,有“回頭四十二年非”之句。又作《題七月二十日帖》。

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自密徙徐,是歲河決曹村?!?/p>

《與王定國顏長道泛舟》:“回頭四十二年非?!?。

《題七月二十日帖》:“江右僧寶索靖七月二十日帖,仆亦以是日醉書五紙,細觀墨跡,與二妙為三。每紙皆記年月,是歲熙寧十年也。”

《河復(并敘)》:“熙寧十年秋,河決澶淵,注鉅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絕流,而濟、楚大被其害,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風終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復故道,聞之喜甚,庶幾可塞乎。乃作《河復》詩,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蓋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河決瓠子二十年。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鳣。萬里沙回封禪罷,初遣越巫沉白馬。河公未許人力窮,薪芻萬計隨流下。吾君仁圣如帝堯,百神受職河神驕。帝遣風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東風吹凍收微淥,神功不用淇園竹。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送表忠觀錢道士歸杭》:“(熙寧十年,詔以龍山廢佛祠為表忠觀。元豐二年,通教自杭來,見予于吳興。問:“觀亦卒工乎?”曰:“未也,杭人比歲不登,莫有助我者。”余曰:“異哉,杭人重施輕財,是不獨為福田也,將自托于不朽,今歲成矣,子其行乎?”及還,作詩送之?!保?/p>

先王舊德在民心,著令稱忠上意深。墮淚行看會祠下,掛名爭欲刻碑陰。凄涼破屋塵凝座,憔悴云孫雪滿簪。未信諸豪容郭解,卻従他縣施千金。”

1078戊午

元豐元年

43歲

是年蘇軾在徐州任。是年三月,始識王迥子高,聞與仙人周瑤英游,作《芙蓉城》詩。。

春旱,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或云置虎頭潭中可以致雷雨,蘇軾用其說求雨,作《起伏龍行》。

二月,有旨賜錢二千四百一十萬,起夫四千二十三人,及發(fā)常平錢米,改筑徐州外小城,創(chuàng)木岸四,以《獎諭敕記》并刻諸石。作《熙寧防河錄》。

八月癸丑,樓成。

九月庚辰,大合樂以落之。

是年詩文有《起伏龍行》、《芙蓉城》詩、《熙寧防河錄》、《放鶴亭記》、《滕縣公堂記》、《鹿鳴燕詩序》、《和魯直古風二首》及《次韻潛師放魚》、《和舒堯文祈雪詩》、《祭文與可》及作《石炭》詩、《日喻》一篇。

《起伏龍行(并敘)》:“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父老云與泗水通,增損清濁,相應不差,時有河魚出焉。元豐元年春旱,或云置虎頭潭中可以致雷雨,用其說,作《起伏龍行》一首。

“何年白竹千鈞弩,射殺南山雪毛虎。至今顱骨帶霜牙,尚作四海毛蟲祖。東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碧潭近在古城東,神物所蟠誰敢侮。上欹蒼石擁巖竇,下應清河通水府。眼光作電走金蛇,鼻息為云擢煙縷。當年負圖傳帝命,左右羲軒詔神禹。爾來懷寶但貪眠,滿腹雷霆喑不吐。赤龍白虎戰(zhàn)明日,(是月丙辰,明日庚寅。)倒卷黃河作飛雨。嗟吾豈樂斗兩雄,有事徑須煩一怒。”

《芙蓉城(并敘)》:“世傳王迥子高,與仙人周瑤英游芙蓉城。元豐元年三月,余始識子高,問之信然,乃作此詩。極其情而歸之正,亦變風止乎禮義之意也。

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珠簾玉樓翡翠屏,云舒霞卷千娉婷。中有一人長眉青,炯如微云淡疏星。往來三世空钅柬形,竟坐誤讀《黃庭經》。天門夜開飛爽靈,無復白日乘云軿。俗緣千劫磨不盡,翠被冷落凄余馨。因過緱山朝帝廷,夜聞笙簫弭節(jié)聽。飄然而來誰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欞。忽然而去不可執(zhí),寒衾虛幌風泠泠。仙宮洞房本不扃,夢中同躡鳳凰翎。徑渡萬里如奔霆,玉樓浮空聳亭亭。天書云篆誰所銘,繞樓飛步高竛竮。仙風鏘然韻流鈴,蘧蘧形開如酒醒,芳卿寄謝空丁寧。一朝覆水不返瓶,羅巾別淚空熒熒。春風花開秋葉零,世間羅綺紛膻腥。此生流浪隨滄溟,偶然相值兩浮萍。愿君收視觀三庭,勿與嘉谷生蝗螟。従渠一念三千齡,下作人間尹與邢。”

《熙寧防河錄》,云:“乃即徐州城之東門為大樓,堊以黃土,名之曰黃樓,以土實勝水故也。”

蘇轍《黃樓賦》,蘇軾跋:“元豐元年八月癸丑樓成,九月庚辰大合樂以落之。”

蘇轍《中秋月》三首:“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碧K軾注:“中秋有月凡六年矣,惟去歲與子由會于此。”

蘇軾《九日黃樓作》古詩一首:“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fā)”。

《石炭(并引)》:“彭城舊無石炭。元豐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訪獲于州之西南白土鎮(zhèn)之北,冶鐵作兵,犀利勝常云。”

《徐州鹿鳴燕賦詩敘》:“余聞之,德行興賢,太高而不可考,射御選士,已卑而不足行。永惟三代以來,莫如吾宋之盛。始于鄉(xiāng)舉,率用韋平之一經;終于廷策,庶幾晁董之三道。眷此房心之野,實惟孝秀之淵。元豐元年,三郡之士皆舉于徐。九月辛丑晦,會于黃樓,修舊事也。庭實旅百,貢先前列之龜;工歌拜三,義取食蘋之鹿。是日也,天高氣清,水落石出,仰觀四山之晻曖,俯聽二洪之怒號,眷焉顧之,有足樂者。于是講廢禮,放鄭聲,部刺史勸駕,鄉(xiāng)先生在位,群賢畢集,逸民來會。以謂古者于旅也語,而君子會友以文,爰賦筆札,以侑樽俎。載色載笑,有同于泮水;一觴一詠,無愧于山陰。真禮義之遺風,而太平之盛節(jié)也。大夫庶士,不鄙謂余,屬為斯文,以舉是禮。余以嘉佑之末,以進士入宮,偶儷之文,疇昔所上。揚雄雖悔于少作,鐘儀敢廢于南音。貽諸故人,必不我誚也。”

1079己未

元豐二年

44歲

是年蘇軾在徐州任。正月己亥,同畢仲孫舒煥八人游泗之上,登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琴,有記。三月自徐州移知湖州,四月二十九日到湖州任,王子立、子敏皆従。是歲言事者以先生《湖州到任謝表》以為謗,七月二十八日,中使皇甫遵到湖追攝。八月十八日赴臺,因“烏臺詩案”入獄,獄中作《寄子由詩二首》及《賦榆槐竹柏四詩》,又作《十二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吏以某罪人不許成服欲哭則不可欲泣則不敢作挽詩二首》。十二月出獄,二十九日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是年,蘇轍聞素質下獄,上書乞以見任官職贖先生罪,責筠州酒官。蘇軾出獄,連削兩個官職,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的名義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

是年作《送通教大師還杭州序》,及為章質夫作《思堂記》、王定國作《三槐堂記》、《跋歐陽文忠公家書》。又作《子立墓志》、《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繞城觀荷花發(fā)峴山亭晚入飛英寺分韻得月明星稀四首》、《泛舟城西會者五人分韻得人皆苦炎字四首》、《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玉局文》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館于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p>

《張氏園亭記》云:“余自彭城移守吳興,由宋登舟,三宿而至?!?/p>

《子立墓志》云:“子立、子敏皆従余學于吳興,學道日進,東南之士稱之?!?/p>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其末云:“元豐二年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見畫,廢卷而哭失聲。”

《子立墓志》云:“予得罪于吳興,親戚故人皆驚散,獨兩王子不去,送予出郊,曰:‘死生禍福,天也,公其如天何!’返,取予家致之南都。”

《上文潞公書》云:“某始就逮赴獄,有一子稍長,徒步相隨,其余守舍皆婦女幼?

1079己未

元豐二年

44歲

是年蘇軾在徐州任。正月己亥,同畢仲孫舒煥八人游泗之上,登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琴,有記。三月自徐州移知湖州,四月二十九日到湖州任,王子立、子敏皆従。是歲言事者以先生《湖州到任謝表》以為謗,七月二十八日,中使皇甫遵到湖追攝。八月十八日赴臺,因"烏臺詩案"入獄,獄中作《寄子由詩二首》及《賦榆槐竹柏四詩》,又作《十二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吏以某罪人不許成服欲哭則不可欲泣則不敢作挽詩二首》。十二月出獄,二十九日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是年,蘇轍聞素質下獄,上書乞以見任官職贖先生罪,責筠州酒官。蘇軾出獄,連削兩個官職,以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的名義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

是年作《送通教大師還杭州序》,及為章質夫作《思堂記》、王定國作《三槐堂記》、《跋歐陽文忠公家書》。又作《子立墓志》、《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繞城觀荷花發(fā)峴山亭晚入飛英寺分韻得月明星稀四首》、《泛舟城西會者五人分韻得人皆苦炎字四首》、《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玉局文》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館于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

《張氏園亭記》云:"余自彭城移守吳興,由宋登舟,三宿而至。"

《子立墓志》云:"子立、子敏皆従余學于吳興,學道日進,東南之士稱之。"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其末云:"元豐二年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見畫,廢卷而哭失聲。"

《子立墓志》云:"予得罪于吳興,親戚故人皆驚散,獨兩王子不去,送予出郊,曰:'死生禍福,天也,公其如天何!'返,取予家致之南都。"

《上文潞公書》云:"某始就逮赴獄,有一子稍長,徒步相隨,其余守舍皆婦女幼稚。至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書,州郡望風,遣吏發(fā)卒圍船搜取,長幼幾怖死。既去,婦女恚罵曰:'是好箸書,書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焚之。"

《和王晉卿(并敘)》:"駙馬都尉王詵晉卿,功臣全彬之后也。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岡,而晉卿亦坐累遠謫,不相聞者七年。

1080庚申

元豐三年

45歲

是年正月十四日,蘇軾自京師道出陳州,蘇轍自南都來陳,相見三日而別,蘇軾作古詩,有"便為齊安民"之句。又與文逸民飲別,攜手河堤上,作詩與子由別。至十八日,于蔡州道上遇雪,作《次子由韻》古詩二首。過新息縣,作《示鄉(xiāng)人任師中》一首。(謹按:任伋,字師中,眉州人,嘗倅黃州,卜居新息。)過淮、游凈居寺。至岐亭,訪故人陳慥季常,留五日,賦詩一首而去。二月一日蘇軾帶家人到達黃州,寓居定惠院,作《初到黃州》詩。寓居定惠未久,以是春遷臨皋亭,作《遷居臨皋亭》詩。八月,乳母王氏卒于臨皋亭。蘇軾到黃州無所用心,乃覃思《易》、《論語》,頗有所得。

是年詩文有:《次子由韻》古詩二首、《示鄉(xiāng)人任師中》一首、《過淮》詩、《游凈居寺》詩、《初到黃州》詩、《曉至巴河迎子由》詩、《五禽言》、《定惠寺寓居月夜偶出》詩、《遷居臨皋亭》詩、《讀戰(zhàn)國策》、《石芝》詩、《答秦太虛書》。始作《易傳》九卷,《論語》五卷。又作題跋《書蒲永升畫后》。

《別王文甫子辯》云:"仆以元豐三年二月一日到黃州,家在南都,獨與兒子邁來。

《定惠寺寓居月夜偶出》詩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黃州見花發(fā),小院閉門風露下。"

《書蒲永升畫后》:"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洼隆,以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于毫厘間耳,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其后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壽寧院壁,作湖山水石四堵,營度經歲,終不肯下筆,一日倉皇入寺,索筆墨甚急,奮袂如風雨,須臾而成,作輸瀉跳蹙之狀,洶洶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筆法中絕,五十余年,近歲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與畫會,始作活水,得而二孫本意。自黃居宓兄弟李懷袞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勢力使之,永升輒嬉笑舍去,遇其欲畫,不擇貴賤,頃刻而成,嘗與余臨壽寧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掛之高堂素壁,即陰風襲人,毛發(fā)為立,永升今老矣,畫亦難得,而世之識真者亦少,如往時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畫水世或傳寶之,如董戚之流,可謂死水,未可與永升同年而語也,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黃州臨皋亭西齋戲書。"

《石芝(并敘)》:"元豐三年五月十一日癸酉,夜夢游何人家,開堂西門有小園古井,井上皆蒼石,石上生紫藤如龍蛇,枝葉如赤箭。主人言,此石芝也。余率爾折食一枝,眾皆驚笑,其味如雞蘇而甘,明日作此詩。

"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來初勻。了然非夢亦非覺,有人夜呼祁孔賓。披衣相従到何許,朱欄碧井開瓊戶。忽驚石上堆龍蛇,玉芝紫筍生無數(shù)。鏘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雞蘇。主人相顧一撫掌,滿堂坐客皆盧胡。亦知洞府嘲輕脫,終勝嵇康羨王烈。神山一合五百年,風吹石髓堅如鐵。"

《岐亭五首(并敘)》:"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明年正月,復往見之,季常使人勞余于中途。余久不殺,恐季常之為余殺也,則以前韻作詩,為殺戒以遺季常。季常自爾不復殺,而岐亭之人多化之,有不食肉者。其后數(shù)往見之,往必作詩,詩必以前韻。凡余在黃四年,三往見季常,而季常七來見余,蓋相従百余日也。七年四月,余量移汝州,自江淮徂洛,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獨至九江。乃復用前韻,通為五篇以贈之。"

1081辛酉

元豐四年

46歲

是年蘇軾在黃州,寓居臨皋亭。正月往岐亭,訪陳季常。四月,過古黃州,獲一鑒,周尺有二寸。作《鑒銘》。請故營地之東,名之以東坡。次年始筑雪堂,號"東坡居士"。是年詩文有:《岐亭五首》、《鑒銘》、《東坡八首》、《冬至贈安節(jié)》、《與安節(jié)夜坐賦檠字韻詩》三首,及正月過岐亭作《應夢羅漢記》。并作題跋《書孟東野序》。

《岐亭五首》:"元豐三年正月,岐亭為留五日,明年正月,復往見之。"

《鑒銘》云:"元豐四年正月,余自齊安往岐亭,泛舟而還,過古黃州,獲一鑒周尺有二寸。"

《東坡八首》序:"余至黃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予乏食,于郡請故營地,使躬耕其中。"

《贈孔毅甫》詩:"去年東坡拾瓦礫,今年刈草蓋雪堂"。

《雜說》云:"元豐辛酉冬至,仆在黃州,侄安節(jié)遠來,飲酒樂甚,以識一時盛事。"

《冬至贈安節(jié)》詩:"平生幾冬至,少小如昨日。"

《書孟東野序》:"元豐四年與馬夢得飲酒黃州東禪,醉后頌東野詩云:我亦不笑原憲貧。不覺失笑!東野何緣笑得元憲?遂書以贈夢得,只夢得亦未必笑得東野也。"

謹按:是年有書法作品:故三司副使陳公題跋

1082壬戌

元豐五年

47歲

是年蘇軾在黃州。寓居臨皋亭,就東坡筑雪堂,蘇軾自書東坡雪堂四字以榜之,號東坡居士。以《東坡圖》考之,自黃州門南至雪堂四百三十步。雪堂之景,堂之前則有細柳,前有浚井,西有微泉。堂之下則有大冶長老桃花、茶,巢元脩菜,何氏叢橘,種秔稌,蒔棗栗,有松期為可斫,種麥以為奇事,作陂塘,植黃桑,皆足以供蘇軾之歲用,而為雪堂之勝景云耳。是年三月,蘇軾以事至蘄水,過酒家飲酒,乘月至一橋上,曲肱少休,作《西江月》詞。又游蘄水清泉寺,作《浣溪沙》詞。七月游赤壁,有《赤壁賦》,十月又游之,有《后赤壁賦》。

蘇軾是年詩文:《悼徐德占詩》、《西江月》詞、《浣溪沙》詞、《寒食》詩二首、《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江城子》詞、《定風波》、《夢扁舟》、《望棲霞》、《鼓笛慢》,及記單驤、孫兆事跡,作《怪石供》,重九作《醉蓬萊》,示黃守徐君猷,有"羈旅三年"之句。另有題跋《題溫庭筠湖陰曲后》。

《雪堂問》:"蘇子得廢圃于東坡之脅,號其正曰雪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于四壁之間,無容隙。"

《擬斜川》:"元豐壬戌之春,予躬耕東坡,筑雪堂以居之。"

《悼徐德占詩》序:"元豐五年三月,余以事至蘄水,德占惠然見訪。"

《寒食》詩二首:"自我來黃州,已見三寒食。"

《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后赤壁賦》:"十月既望,蘇子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題溫庭筠湖陰曲后》:"原豐五年,軾謫居黃州,蕪湖東承天院僧蘊相,因通直郎劉君誼,以書靖于軾,愿書此詞而刻于石以為湖陰故事,而鄂州太守陳君瀚,為致其書,且助之請。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舟過蕪湖,乃書以遺湘,使刻之,汝州團練副使員外蜀蘇軾書。"

又:《吊徐德占并引》:"余初不識德占,但聞其初為呂惠卿所薦,以處士用。元豐五年三月,偶以事至蘄水。德占聞余在傳舍,惠然見訪,與之語,有過人者。是歲十月,聞其遇禍,作詩吊之。

美人種松柏,欲使低映門。栽培雖易長,流惡病其根。哀哉歲寒姿,骯臟誰與倫。竟為明所誤,不免刀斧痕。一遭兒女污,始覺山林尊。従來覓棟梁,未免傍籬藩。南山隔秦嶺,千樹龍蛇奔。大廈若果傾,萬牛何足言。不然老巖壑,合抱枝生孫。死者不可悔,吾將遺后昆。

《李委吹笛并引》:"元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磯下,踞高峰,俯鵲巢。酒酣,笛聲起于江上??陀泄⑹?,頗知音,謂坡曰:"笛聲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問之,則進士李委,聞坡生日,作新曲曰《鶴南飛》以獻。呼之使前,則青巾紫裘要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數(shù)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委袖出嘉紙一幅,曰:"吾無求于公,得一絕句足矣。"坡笑而従之。

山頭孤鶴向南飛,載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憐時復犯龜茲。

是年宋徽宗趙佶生。

1083癸亥

元豐六年

48歲

是年蘇軾在黃州。為通判孟亨之《跋子由君子泉銘》,又有《題唐林父筆文》。閏八月,有詩與武昌主簿吳亮工。又有《記承天夜游》、及作一絕送曹煥往筠州,序云:"明年余過圓通,始得其詳。"

是年蘇軾作品有:《跋子由君子泉銘》、《題唐林父筆文》、《記承天夜游》、《跋吳道子地獄變相》等。

《祭春牛文》云:"元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夢數(shù)吏人持紙請祭春牛文,予取筆疾書其上。"

《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末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跋吳道子地獄變相》:"道子畫圣也,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中,蓋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者耶。官地獄變相,不見其造業(yè)之因,而見其受罪之狀,悲哉悲哉,能于此間一念清凈,豈無脫理,但恐如路旁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耳,元封六年七月十日齊安臨皋亭借觀。"

《天竺寺(并引)》:"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歸,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樂天親書詩云: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従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臺花發(fā)后臺見,上界鐘清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筆勢奇逸,墨跡如新。"今四十七年矣。予來訪之,則詩已亡,有刻石存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詩。

香山居士留遺跡,天竺禪師有故家。空詠連珠吟疊壁,已亡飛鳥失驚蛇。林深野桂寒無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夢,天涯流落涕橫斜。"

1084甲子

元豐七年

49歲

是年蘇軾在黃州。二月與徐得之、參寥子步自雪堂,至乾明寺,有《師中庵題名》。四月,受命移汝州。四月六日出發(fā),黃州送軾者皆至于慈湖,陳季常獨至九江,既到江州和李太白潯陽宮詩,因游廬山,入開先寺,主僧求詩,作《瀑布》一絕。往來十余日,作《漱玉亭》、《三峽橋》詩。與總老同游西林。端午,已在筠州,與蘇轍會,時蘇轍云庵居洞山,聰禪師亦蜀人,居壽圣寺。一夕三人同夢迎五祖戒和尚,拊手大笑曰:"世間果有同夢者,異哉!",三人同出二十里建山寺而東坡至,各追繹所夢。坡曰:"某年七八歲時,嘗夢某身是僧,往來陜右。"云庵驚曰:"戒,陜右人也。暮年棄五祖來游高安,終于大愚。"在筠州為留十日,七月過金陵,有與葉致遠唱和詩。逼歲到泗州,十二月十八日,浴雍熙塔下,除夜在泗州度過,正月四日乃離泗州。

是年蘇軾詩文有:《師中庵題名》、《記定惠寺海棠說》、《滿庭芳》、四月六日作《安國寺記》,《別黃州》詩、《過江夜行武昌山上,聞黃州鼓角》詩、《記游廬山說》、《瀑布》一絕、《漱玉亭》、《三峽橋》詩、《贈總老》及《題西林壁》絕句、《寫寶蓋頌與仙長老》、《題李公擇山房》、《過建昌李野夫公擇故居》,有古詩一首、《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詩、《將至筠州,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端午游真如寺》、《別子由三首》、《初別子由至奉新作》,與葉致遠唱和詩、《送沈逵赴廣南》詩,十二月十八日,浴雍熙塔下,作《如夢令》兩闋,又作《滿庭芳》與劉元達,又有《跋李志中文》、《天石硯銘》、《水龍吟》、《謝黃師是除夜送酥酒》詩。

《滿庭芳》序:"四月一日,予將自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李仲覽來,書以遺之。"

《東坡圖》云:"郡人潘邠老及弟大觀,俱以詩知名,多従先生游。先生去,以雪堂付之,邠老因以居焉。"

《和李太白潯陽宮》序:"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韻。"

《記游廬山說》:"仆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欲見,應接不暇,不欲作詩。已而山中僧俗皆曰:'蘇子瞻來矣。'不覺作一絕。入開先寺,主僧求詩,作《瀑布》一絕。往來十余日,作《漱玉亭》、《三峽橋》詩。與總老同游西林,有《贈總老》及《題西林壁》,皆絕句也。"

《寫寶蓋頌與仙長老》序:"圓通禪院,先君舊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日先君忌日,寫《寶蓋頌》以贈長老仙公。"

《跋李志中文》云:"元豐七年,某舟行赴汝,乃自富州陸走高安,別家弟子由。"

《送沈逵赴廣南》詩云:"嗟我與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窮不死。"又云"我方北渡脫重江,君復南行輕萬里"。

《滿庭芳》序:"余年十七與仲達往來于眉山,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晦日同游南山,話舊感嘆。"

又《元豐七年有詔京東淮南筑高麗亭館密海二州騷然有逃亡者明年軾過之嘆其壯麗留一絕云》:"檐楹飛舞垣墻外,桑柘蕭條斤斧余。盡賜昆耶作奴婢,不知償?shù)么巳藷o。"

1085乙丑

元豐八年

50歲

是年正月四日,蘇軾離開泗州,上書求住常州。經南京到常州。五月內,復朝奉郎,知登州。再過密州,過海州,嘆高麗館壯麗,作一絕。到郡五日,以禮部郎官召。到省半月,除起居舍人。是年作題跋《書吳道子畫后》。

《雜說·騾馱驛試筆》:"今日離泗州,然吾方上書求居常州。"

《贈太守霍翔》詩:"十年不赴竹馬約。"

《書吳道子畫后》:"智者創(chuàng)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學,百工之于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平原,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吳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shù),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畫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zhèn)我?,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一見而已,元豐八年十一月七日書。

《贈杜介(并敘)》:"元豐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幾先自浙東還,與余相遇于金山,話天臺之異,以詩贈之。"

《次韻徐仲車(仲車耳聾。)》:"惡衣惡食詩愈好,恰似霜松囀春鳥。蒼蠅莫亂遠雞聲,世上誰如公覺早。八年看我走三州,(元豐八年予赴登州,元佑四年赴杭州,今赴揚州,皆見仲車。)月自當空水自流。人間擾擾真螻蟻,應笑人呼作斗牛。"

1086丙寅

宋哲宗趙煦元佑元年

51歲

王安石66歲。蘇轍48歲。黃庭堅42歲。米芾36歲。宋徽宗趙佶5歲。

是年王安石卒,舊黨得勢,蘇軾被招回朝,由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位極人臣。但他并不因受到舊黨的重用而隱瞞和改變自己的政治觀點,認為王安石的新法有一些已證明是有效的,不可一概廢除,使他與舊黨人物處于尖銳的矛盾對立狀態(tài),多次受到他們的誣陷,在朝中難以立足。是年作《法云寺鐘銘》、《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元佑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內中告遷神御于添脩殿奉安祝文》、《奉告天地、社稷、宗廟、宮觀、寺院祈雪祝文》、《五岳四瀆祈雪祝文》。及任中書舍人日,舉江寧府司理周穜充學官。及除內翰,又有《舉魯直自代狀》。復作題跋:《書黃魯直詩后》。

《志林》:"元佑元年,余為中書舍人,復遷翰林學士知制誥。"

《書黃魯直詩后》云:"每見魯直詩文,未嘗不絕倒,然此卷語妙,殆非悠悠者所識,能絕倒者,已是可人。元佑元年八月二十二日與定國子由同觀。

又,讀魯直到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論鄙事,雖若不適用,不為無補于世也。"

《武昌西山(并敘)》:"嘉佑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圣求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元佑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圣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圣求嘗作《元次山洼樽銘》刻之巖石,因為此詩,請圣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

春江淥漲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誰栽。憶従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同游困臥九曲嶺,褰衣獨到吳王臺。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歸來解劍亭前路,蒼崖半入云濤堆。浪翁醉處今尚在,石臼杯飲無樽罍。爾來古意誰復嗣,公有妙語留山隈。至今好事除草棘,??忠盎馃n苔。當時相望不可見,玉堂正對金鑾開。豈知白首同夜直,臥看椽燭高花摧。江邊曉夢忽驚斷,銅環(huán)玉鎖鳴春雷。山人帳空猿鶴怨,江湖水生鴻雁來。請公作詩寄父老,往和萬壑松風哀。"

1087丁卯

元佑二年

52歲

是年蘇軾為翰林學士,復除侍讀。作《書石舍人北使序后》、《與喬同寄賀君》、《二月八日朝退起居院,感申公故事作一絕》、《書子由日本扇后》、《祭王宜甫文》、《興國寺六祖畫贊》、《西京應天院脩神御畢告遷諸神祝文》、《奉安神宗皇帝神御祝文》、《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五岳四瀆祈雨祝文》、《天地宗廟社稷祈雨祝文》、《景靈宮天興殿開淘井眼祭告里域真官祝文》。又作作題跋《跋石氏畫苑》(二月)、《題憩寂圖詩》。

《與喬同寄賀君》序:"元佑二年同來京師十數(shù)日,予留之,不可。"

《興國寺六祖畫贊》:"至嘉佑初舉進士,館于興國浴室院。予去三十一年,而中書舍人彭器資亦館于是,余往見之。"

《跋石氏畫苑》:"君厚畫苑,處不充篋笥,出不汗牛馬,明窗凈幾,有坐臥之安,高堂素壁,無卷舒之勞,而人物禽魚之變態(tài),山川草木之奇姿,粲然前陳,亦好事者之一適也。元(佑)二年二月八日平叔借觀子瞻書。"

《題憩寂圖詩》:"元(佑)二年正月十二日,蘇子瞻李伯時為柳仲遠作松石圖,仲遠取杜子美詩,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兩腳,葉里松子僧前落之句,復求伯時畫此數(shù)句,為憩寂圖,子由題云:"東坡自作蒼蒼石,留取長松待伯時,只有兩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詩。"因次其韻云:"東坡雖是湖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前世畫師今姓李,不妨題作輞川詩。"文與可嘗云,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雖不及,石似過之,此一卷公案,不可不令魯直下一句。"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并敘)》:"有喬仝者,少得大風疾幾死,賀使學道,今年八十,益壯盛。人無復見賀者,而仝數(shù)見之。元佑二年十二月,仝來京師十許日,余留之不可。"

1088戊辰

元佑三年

53歲

是年蘇軾任翰林學士,當年省試,蘇軾知貢舉,又充館伴北使,二月二十一日,與魯直、蔡天啟會于伯時舍,錄鬼仙詩文。有議論作詩付蘇過,又有《論樂》等說。及與王晉卿論雪堂義墨,及為文驥作《字說》。十二月二十一日,立延和殿中,論盛度誥詞。

是年蘇軾詩文有:《和子由元日省宿致齋》、《與李方叔詩》、《和錢穆父雪中見及》、《呂大防、范純仁左右相制》、《端午帖子詞》、《元佑三年六月德音赦文》、《西路闕雨祈雨祝文》、《論樂》、《字說》及題跋《書贈柳仲矩》、《跋宋漢杰畫》。

《和子由元日省宿致齋》:"白發(fā)蒼顏五十三。"

《與李方叔詩》序:"仆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仆領貢舉事,李不得第,愧甚,作詩謝之。"

《和錢穆父雪中見及》:"行避門生時小飲。"

《與陳傳道書》云:"某頃伴虜使,頗能誦某文。"

《書贈柳仲矩》:"柳十九仲矩自共城來,持太官米作飯食我,且言百泉之奇勝,勸我卜鄰,此心飄然已在太行之麓矣,元袥三年九月十七日。"

《跋宋漢杰畫》:"仆曩與宋復古游,見其畫瀟湘晚景,為作三詩,其略云,徑遙趨后崦,水會赴前溪。復古云,子亦善畫耶?今其猶子漢杰,亦復有此學,假之數(shù)年,當不減復古。元(佑)三年四月五日書。"

米芾38歲,做《苕溪詩》卷。

1089己巳

元佑四年

54歲

是年蘇軾任翰林學士,三月內,累章請郡,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帝遣內侍賜龍茶、銀合,用前執(zhí)政恩例。七月三日,蘇軾到杭州任,謝表云:"江山故國,所至如歸。父老遺民,與臣相問。"到任作《謁文宣王廟祝文》、《謁諸廟祝文》。是年過吳興,又作《定風波》為六客詞,蘇轍使契丹,蘇軾作詩送之。在蘇軾出牧余杭期間,蘇轍代蘇軾為學士。

是年蘇軾詩文有:《東太一宮脩殿告十神太一真君祝文》、《謁文宣王廟祝文》、《謁諸廟祝文》、《和子中詩》、《定風波》、《范文正公文集序》、《跋邢敦夫賦》、《書米元章》、《點絳唇》。

《謁文宣王廟祝文》云:"昔自太史,通守是邦。今由禁林,出使浙右。"

《和子中詩》,有"江邊遺愛啼斑白"之句。

《次韻徐仲車(仲車耳聾。)》:"元豐八年予赴登州,元佑四年赴杭州,今赴揚州,皆見仲車。"

《范文正公文集敘》:"元佑四年四月十一日。"

1090庚午

元佑五年

55歲

是年蘇軾在杭州任。重九作《點絳唇》。十月二十六日,與晦老、全翁、元之、敦夫游南屏寺,作《游南屏寺記》,《點茶試墨說》。十二月游小靈隱,聽林道人彈琴,作《乞僧子珪師號狀》,除夜,作《和熙寧中題都廳詩》。

是年蘇軾詩文有:《論西湖狀》、《謝元佑五年歷日表》、《與劉景文蘇伯固游七寶寺題竹上絕句》、《點絳唇》、《游南屏寺記》、《點茶試墨說》、《乞僧子珪師號狀》、《和熙寧中題都廳詩》、《書朱象先畫后》、《問淵明》、《題張子野詩集后》。

是年有書法:《次韻辯才詩》

《和熙寧中題都廳詩》序:"熙寧中,某通守此邦,除夜題一詩于壁,今二十年矣。"

《題張子野詩集后》:"張子野詩筆老妙,歌詞乃其余波耳。華州西溪云:"浮萍破處見山影,愁侶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若此之類,皆可以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稱其歌詞。昔周肪畫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人但知有周肪士女,蓋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歟?元袥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書朱象先畫后》:"松嶺人朱象先,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曰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昔閻立本始以文學進身,卒蒙畫師之恥,或者以為是君病,余以謂不然,謝安石欲使王子敬書太極殿榜,以魏仲將事諷之,子敬曰:"仲將國之大臣,理必不爾,若然有以知魏德著急不長也,,使立本如子敬之高,豈誰敢以畫師使之?阮千里善彈琴,無貴賤長幼皆為彈,神氣充和,不知向人所在,內兄潘岳使彈,終日達夜無忤色,識者知其不可榮辱也,使立本如千里之達,其誰能以畫師辱之。今朱君無求于世,雖王公貴人,其何道使之?遇其解衣盤礴,雖予亦得攫攘其旁也。元(佑)五年九月十八日東坡居士書。"

《問淵明》:"或曰:東坡此詩與淵明反,此非知言也。蓋亦相引以造意言者,未始相非也。元佑五年十月十四日。"

《元佑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義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寶寺題竹上》:"結根豈殊眾,修柯獨出林。孤高不可恃,歲晚霜風侵。"

1091辛未

元佑六年

56歲

是年蘇軾在杭州任,被召赴闕,以寒食時節(jié)離開杭州。林子中復來接替蘇軾。過潤州,作《臨江仙》別張秉道。既到京師,除翰林承旨,復侍邇英。六月作《上清儲祥宮碑》數(shù)月以弟嫌請郡,復以舊職知潁州。冬,汝陰久雪,人饑。一日天未明,東坡簡召議事,欲出百余千造炊餅救之。遂草放積欠賑濟奏。是年潁州災傷,先生奏乞罷黃河夫萬人,開本州溝瀆。従之。

是年蘇軾詩文有:《別天竺觀音三絕》、《參寥泉銘》、《浣溪沙》、《臨江仙》別張秉道、《上清儲祥宮碑》、《衣帶馬表》、《謁文宣王及諸廟文》、《祭歐陽文忠文》、《到潁未幾公帑已竟齋廚索然戲作數(shù)句》、《聚星堂雪詩》、《祭辯才文》、《跋張乖崖文后》及《志林》載《夢中論左傳說》及《論子厚瓶賦》。又有十二月二日《與歐陽叔弼季默夜坐記》、《道人問真說》。《破琴詩(并引)》、《元佑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于東堂閱舊詩卷次諸公韻三首》、《贈朱遜之(并引)》。

《別天竺觀音三絕》序:"以三月九日,被旨赴闕。"

《參寥泉銘》云:"予以寒食去郡。"

蘇轍《潁濱遺老傳》:"先生召還,本除吏部尚書,復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元不遑安,乞寢臣新命,與兄同備従官。不報。"

《上清儲祥宮碑》:"元佑六年六月丙午,制詔臣某,上清儲祥宮成,當書之石。臣待罪北門,記事之成職也。"

趙德麟《侯鯖錄》:"先生元佑中,再召入院作承旨,乃益舊擬作《衣帶馬表》云:"枯羸之質,匪伊垂之,帶有余;僉退之心,非敢后也,馬不進。"

《懷舊別子由》:"元佑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shù)月復出領汝陰,時予年五十六矣。"

趙德麟《侯鯖錄》:"元佑六年冬,汝陰久雪,人饑。一日天未明,東坡先生簡召議事曰:'某一夕不寐,念潁人之饑,欲出百余千造炊餅救之。老妻謂某曰:子昨過陳,見傅欽之,言簽判在陳,賑濟有功,不問其賑濟之法?某遂相招。'令畤面議曰:'已備之矣。今細民之困,不過食與火耳。義倉之積谷數(shù)千石,便可支散,以救下民。作院有炭數(shù)萬秤,酒務有柴數(shù)十萬秤,依元價賣之,可濟中民。'先生曰:'吾事濟矣。'遂草放積欠賑濟奏。陳履常有詩,先生次韻,有'可憐擾擾雪中人'之句,為是故也。由此觀之,先生善政,救民之饑,真得循吏之體矣。"

《破琴詩(并引)》:"元佑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還朝,宿吳淞江。"

《元佑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于東堂閱舊詩卷次諸公韻三首》:"半熟黃粱日未斜,玉堂陰合手栽花。卻尋三十年前味,未飯鐘時已飯茶。

夢覺還驚屟響廊,故人來炷影前香。鬢發(fā)白盡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法貼中有褚遂良書云,即日,遂良須發(fā)盡白。)

《感舊詩(并引)》:"元佑六年,予自杭州召還,寓居子由東府,數(shù)月復出領汝陰,時予年五十六矣,乃作詩,留別子由而去。"

《聚星堂雪(并敘)》:"元佑六年十一月一日,禱雨張龍公,得小雪,與客會飲聚星堂。忽憶歐陽文忠作守時,雪中約客賦詩,禁體物語,于艱難中特出奇麗,爾來四十余年莫有繼者。仆以老門生繼公后,雖不足追配先生,而賓客之美殆不減當時,公之二子又適在郡,故輒舉前令,各賦一篇,以為汝南故事云。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tài)斜飛正愁絕。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一瞥。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xù)說。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zhàn)不計持寸鐵。

《贈朱遜之(并引)》:"元佑六年九月,與朱遜之會議于潁?;蜓月迦松平踊ǎ瑲q出新枝,而菊品尤多。遜之曰:"菊當以黃為正,余可鄙也。"昔叔向聞鬷蔑一言,知其為人,予于遜之亦云。

黃花候秋節(jié),遠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一従人偽勝,遂與天力爭。易性寓非族,改顏隨所令。新奇既易售,粹駁宜相傾。疾惡逢伯厚,識真似淵明。君言我所印,世論誰改評。愿君為霜風,一掃紫與赪。"

1092壬申

元佑七年

57歲

是年蘇軾在潁州任。正月,東坡在汝陰,州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召趙德麟輩飲,作《減字木蘭花》,有"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之句。已而改知揚州。蘇軾之在潁也,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幾有維揚之命。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蘇軾次韻,又再和之。及作《雙石詩》示僚友。已而以兵部尚書召,還京,復兼侍讀。是年南郊,蘇軾為鹵簿使,尋遷禮部尚書,遷端明、侍讀學士。任兵部尚書日,作《薦趙德麟狀》。

是年蘇軾詩文有:《減字木蘭花》、《雙石詩》、《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詩》、《讀朱暉傳》、《題文潛語后》、《醉翁操》及《薦趙德麟狀》。

趙德麟《侯鯖錄》:"元佑七年正月,東坡在汝陰,州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先生王夫人曰:'春月色勝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慘凄,春月令人和悅,何如召趙德麟輩來飲此花下?'先生大喜曰:'吾不知子亦能詩耶,此真詩家語耳。'遂召與二歐飲。"

《減字木蘭花》:"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冷齋夜話》:"東坡鎮(zhèn)維揚,幕下皆奇豪。一日,石塔長老求解院歸西湖,坡將僚佐袖中出疏,使晁無咎讀之,其詞有'為東坡而少留'之句。"

《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詩》,有"一味豐年說淮潁"之句。

1093癸酉

元佑八年

58歲

是年蘇軾任端明、侍讀二學士。繼室同安郡君王氏卒于京師。蘇軾作《西方阿彌陀贊》序云:"蘇某之妻王氏,元佑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師。"(謹按:蘇軾初娶通義郡君王氏,乃同安之堂姊也。《祭王君錫丈人》云:"某始婚姻,公之猶子。允有令德,夭閼莫遂。惟公幼女,嗣執(zhí)罍篚。"由是推之,通義為同安之堂姊明矣,但再娶時間無法確定。)

九月,復以二學士出知定州。

《九月十四日東府雨中作示子由》:"去年秋雨時,我在廣陵歸。今年中山去,白首歸無期。"

是年蘇軾詩文有:《祭韓魏公文》,《書定州學士硯蓋》、《中山松醪賦》、《杜輿子師字說》、《論子方蟲》、《夢南軒語》。

是年作書法:《人生燭上華光滅》

1094甲戌

元佑九年(紹圣元年)

59歲

是年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黨,把屢受舊黨排斥的蘇軾作舊黨要員處置,貶蘇軾知定州。就任落兩職,追一官,貶知英州(今廣東惠州市)安置,流放到時為瘴癘之鄉(xiāng)的嶺南。

行經滑州,未到任間,再貶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安置。過虔州,十月三日到惠州,寓居嘉佑寺,當月十二日,與幼子蘇過同游白水佛跡,浴于湯池。十月十三日,與程鄉(xiāng)令侯晉叔、歸善簿覃汲游大云寺,野飲松下,設松黃湯。時有虔州鶴田處士王原子直,不遠千里來訪先生,留七十日而去。至十一月,有《戲贈朝云詩》。朝云,蘇軾侍妾也。是年九月過廣州,訪道士何德順。

是年蘇軾詩文有:《辭宣圣文》、《乞舟行赴英州狀》、《記真君簽說》、《郁孤臺游字韻》、《初入贛作》、《題天竺樂天石刻》、《初到惠州》詩、《浣溪沙》、《戲贈朝云詩》、《跋朱表臣藏文忠公帖》、《與吳秀才書》、《記仙帖》、《雪浪石盆銘》、《題廣州清遠峽山寺》、《八境圖后序》。

《乞舟行赴英州狀》:"帶家屬數(shù)人前去,汴泗之間,乘舟泛江,倍道而行。至南康軍,出陸赴任。"

《記真君簽說》:"八月二十一日過虔州,與王巖翁同謁祥符宮。"

《題天竺樂天石刻》:"余年幼時,先君自虔州歸,言天竺有樂天詩。今四十七年矣。"

《浣溪沙》序:"紹圣元年十月十三日,與程鄉(xiāng)令侯晉叔、歸善簿覃汲游大云寺,野飲松下,設松黃湯,作此闋。余家近釀酒名曰萬家春。"

《與吳秀才書》:"過廣州買得檀香數(shù)斤,定居之后,杜門燒香,深念五十九年之非矣。"

《題廣州清遠峽山寺》:"軾與幼子過同游峽山寺,徘徊登覽,想見長老壽公之高致,但恨溪水太峻,當少留之,若于淙碧軒之北,作一小閘,潴為澄潭,使人過閘上,雷吼雪濺,為往來之奇觀,若夏秋水暴,自可為啟閉之節(jié),用陰陽家說,寺當少富云。紹圣元年九月十三日。"

《予前后守倅余杭凡五年夏秋之間蒸熱不可過獨中和堂東南頰下瞰海門洞視萬里三伏常蕭然也紹圣元年六月舟行赴嶺外熱甚忽憶此處而作是詩》:"忠孝王家千柱宮,東坡作吏五年中。中和堂上東南頰,獨有人間萬里風。"

《遷居(有引)》:"吾紹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樓,是月十八日遷于嘉佑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復遷于合江樓,三年四月二十日復歸于嘉佑寺。時方卜筑白鶴峰之上,新居成,庶幾其少安乎。"

《悼朝云詩(并引)》:"紹圣元年十一月,戲作《朝云詩》。三年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葬之棲禪寺松林中東南,直大圣塔。予既銘其墓,且和前詩以自解。朝云始不識字,晚忽學書,粗有楷法。蓋嘗従泗上比丘尼義沖學佛,亦略聞大義,且死,誦《金剛經》四句偈而絕。"

《八境圖后序》:"南康江水,歲歲壞城??拙诤矠槭兀甲魇?,至今賴之。某為膠西守??拙龑嵰姶R行出《八境圖》求文與詩,以遺南康人,使刻諸石。其后十七年,某南遷過郡,得遍覽所謂八境者,則前詩未能道其萬一也。南康士大夫相與請于某曰:"詩文昔嘗刻石,或持以去,今亡矣。愿復書而刻之。"時孔君既沒,不忍違其請。紹圣元年八月十九日。"

1095乙亥

紹圣二年

60歲

是年蘇軾在惠州,遷居于合江亭。三月四日,同太守詹范器之、柯常林柞、王原、賴仙芝同游白水山。

是年蘇軾詩文有:《惠州上元夜詩》、《松江亭上賦梅花詩》三首、《與陳季常書》、《書記外祖程公逸事》、《朝斗記》、《讀管幼安傳》、《書魯直跋遠景圖》、《北齋校書圖后》、《為幼子過書金光明經后》、《付僧惠誠游吳中代書》、《祭妹德化縣君文》、《葬枯骨銘》,作題跋《書付龔行信》、《記與舟師夜坐》、《書黃魯直畫跋后三首》其一《遠近景圖》、《和貧士七首》。

《惠州上元夜詩》:"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興。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

《與陳季常書》云:"到惠州將半年矣。"(謹按:蘇軾以去年十月三日到惠州,三月恰半年矣。)

《書付龔行信》云:"辯禪師與予善,嘗欲通書,而南華靜人,皆爭請行,或問其故,曰:"欲一見東坡翁,求數(shù)字終身藏之。"予聞而笑曰:"此子輕千里求數(shù)字,其賢于蕺山姥遠矣,固知辯公強將下,無復老婆態(tài)也,紹圣二年六月十二日書付龔行信。"

《記與舟師夜坐》:"紹圣二年正月初五日,與成都舟阇黎夜坐饑甚,家人煮雞腸菜羹甚美,緣是與舟譚不哦法,舟請記之,其語則不可記,非不可記,蓋不暇記也。"

《書黃魯直畫跋后三首》其一《遠近景圖》:"舟未行而風作,固不當行,若中途遇風,不盡力牽挽以投浦岸,當何至耶?魯直怪舟師不善預相風色可也,非畫師之罪。紹圣二年正月十二日惠州思無邪齋書。"

《寄鄧道士(并引)》:"羅浮山有野人,相傳葛稚川之隸也。鄧道士守安,山中有道者也,嘗于庵前見其足跡長二尺許。紹圣二年正月十日,予偶讀韋蘇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詩云: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遙持一樽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乃以酒一壺,仍依蘇州韻作詩寄之云。

一杯羅浮春,遠餉采薇客。遙知獨酌罷,醉臥松下石。幽人不可見,清嘯聞月夕,聊戲庵中人,空飛本無跡。"

《和貧士七首》:"余遷惠州一年,衣食漸窘,重九將近,樽俎蕭然。乃和淵明《貧士》詩七首,以寄許下、高安、宜興諸子侄,并令過同作。"

1096丙子

紹圣三年

61歲

是年蘇軾在惠州。當年惠州脩東西新橋,蘇軾助以犀帶,蘇轍亦以史夫人頃入內所賜金錢數(shù)千為助。橋成之日,蘇軾有詩落之,乃有"嘆我捐腰犀"及有"探囊賴故侯,寶錢出金閨"之句。是年曇秀道人來訪,蘇軾題其詩卷云:"予在廣陵,曇秀作詩,予和之。后五年,曇秀來惠州見予。"時吳遠游、陸道士客于蘇軾,歲暮以無酒為嘆。七月,朝云卒,蘇軾作詩悼之,并作墓志,于惠州棲禪寺大圣塔葬處作亭覆之,名之六如亭。除夜前兩日,與吳遠游作《記食芋說》。秋冬之交,營新居,曰葺思無邪齋,取隨寓而安之意。

是年蘇軾詩文有:《和陶淵明移居》詩、《和淵明和張常侍》詩、《丙子重九詩》二首、《書東皋子傳后》、《祭寶月大師文》、《記食芋說》、《白鶴峰上梁文》,并作題跋《題所書寶月塔銘并魯直題》、《書黃魯直畫跋后三首》其二《北齊校書圖》、《兩橋詩(并引)》。

《和陶淵明移居》詩:"余去歲三月自水東嘉佑寺遷居合江樓,迨今一年,得歸善后隙地數(shù)畝,父老云古白鶴觀也。意欣然居之。"

《和淵明和張常侍》詩云:"我年六十一,頹景薄西山。"

《和淵明時運》詩"丁丑二月十四日,白鶴峰新居成"。(計其營新居之棟宇,必在丙子秋冬之交。)

《題所書寶月塔銘并魯直題》云:"予撰寶月塔銘,使澄心堂紙,鼠須筆,李廷桂墨,皆一代之選也,舟師不遠萬里,來求予銘,予亦不孤其意。紹圣三年正月十二日東坡老人書。

塔銘小字,如季海得意時書,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閑淡,乃入微耳。庭堅題。"

《書黃魯直畫跋后三首》其二《北齊校書圖》:"畫有六法,賦采拂淡,其一也,工尤難之,此畫本出國手,止用墨筆,蓋唐人所謂粉本,而近歲畫師,乃為賦采,使此六君子者,涓然作何郎傅粉面,故不為魯直所取,然其實善本也,紹圣三年正月十二日思無邪齋書。"

《兩橋詩(并引)》:"惠州之東,江溪合流,有橋,多廢壞,以小舟渡。羅浮道士鄧守安始作浮橋,以四十舟為二十舫,鐵銷石矴,隨水漲落,榜曰東新橋。州西豐湖上有長橋,屢作屢壞,棲禪院僧希固筑進兩岸,為飛閣九間,盡用石鹽木,堅若鐵石,榜曰西新橋。皆以紹圣三年六月畢工,作二詩落之。"

是年蘇轍58歲。黃庭堅52歲。米芾46歲。宋徽宗趙佶15歲。

1097丁丑

紹圣四年

62歲

是年蘇軾在惠州。正月六日作《題劉景文詩后》。其長子蘇邁授韶州仁化令,閏二月(中冬)上旬,蘇邁挈家至惠州。蘇軾買得數(shù)畝地在白鶴峰上,令斫木陶瓦作屋二十間。三月,蘇軾作《三馬圖》、《陸道士墓志》。五月,蘇軾再貶為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遂寄家于惠州,獨與幼子過渡海。是月十一日,遇蘇轍于藤州,作《藤州城下夜起望月寄邵道士》詩。自藤出陸,六月十一日蘇軾與蘇轍相別渡海,七月十三日渡海抵達當年荒僻異常的儋州(今海南儋縣),作《儋州謝表》。初僦官屋以庇風雨,有司猶謂不可。則買地筑室,昌化士人畚土運甓以助之,為屋三間。

是年蘇軾詩文有:正月六日作《題劉景文詩后》,《與林天和長官書》、三月作《三馬圖》、《陸道士墓志》、至梧州作《寄子由》、《藤州城下夜起望月寄邵道士》詩、《和淵明移居》詩、《雷州詩》八首、《行瓊州儋耳肩輿坐睡中得句而遇清風急雨故作是詩》,有古詩一首、《儋州謝表》、《夜夢》、《與程全父推官書》、《與程儒書》。

《和淵明時運》詩:"丁丑二月十四日,白鶴峰新居成。"

《與林天和長官書》:"賤累閏月初可到。"又云"承問賤累,正月末已到贛上矣,閏月上旬到此也。"

丙子年《與毛澤民書》:"長子授韶州仁化令,中冬當挈家至此。某已買得數(shù)畝地在白鶴峰上,古白鶴觀基也,已令斫木陶瓦作屋二十間。"

《志林》云:"余在惠州,忽被命責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攜告身來吊余曰:"此固前定,吾妻沈事僧伽甚誠,一夕夢和尚來辭云,當與蘇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有命,今適七十二日矣,豈非前定乎?"遂寄家于惠州,獨與幼子過渡海。"

蘇轍《追和淵明詩序》云:"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擔過海。"

《寄子由》詩序:"吾謫雷,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

《和淵明移居》詩序:"丁丑歲,余謫海南,子由亦謫雷州。五月十一相遇于藤,同行至雷。六月十一日相別渡海。"

《夜夢》詩序:"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余日矣。"

蘇轍《東坡先生墓志銘》云:"紹圣四年,先生安置昌化,初僦官屋以庇風雨,有司猶謂不可。則買地筑室,昌化士人畚土運甓以助之,為屋三間。"

《與程全父推官書》云:"初至,僦官屋數(shù)椽,近復遭迫逐,不免買地結茆。"

《與程儒書》云:"近與兒子結茆數(shù)椽居之,勞費不貲矣,賴十數(shù)學者助作,躬泥水之役。"又云"新居在軍城南,極湫隘。"

《天慶觀乳泉賦》:"吾索居儋耳,卜筑城南,鄰于司命之宮。"

《桄榔庵銘》云:"東坡居士謫居儋耳,無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葉書銘,以記其處。"

1098戊寅

紹圣五年(元符元年)

63歲

是年蘇軾在儋州。九月四日,游天慶觀,作《信道法智說》。吳子野來訪,蘇軾以詩贈之。十月五日,以久不得子由書,憂不去心。以《周易》筮之,得《渙》六三。十月二十一,作《記薯說》,十一月一日,作《記海漆說》。

是年蘇軾詩文有:《過子上元夜赴郡會守舍作違字韻詩》、《讀晉書隱逸傳》、《嶺南氣候說》、《錄溫嶠問郭文語》、《信道法智說》、《記筮卦》、《記薯說》、《記海漆說》。

《贈吳子野》序:"去歲與子野游逍遙堂,因往西山,叩羅浮道院,宿于西堂。今歲索居儋耳,子野復來相見,作詩贈之。"

《記筮卦》:"戊寅十月五日,以久不得子由書,憂不去心。以《周易》筮之,得《渙》六三。"

《記薯說》:"海南以薯為糧,幾米之十六。今歲薯菜不熟,以客舶方至,市有米也。"

1099己卯

元符二年

64歲

是年蘇軾在儋州,久旱無雨,陰翳未快,至上元夜,老書生數(shù)人相過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蘇軾欣然従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揉,屠沽紛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