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浙江省嘉興市八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歷史期中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分布圖,圖中序號與文化遺址對應正確的是()A.①——龍山文化 B.②——仰韶文化C.③——紅山文化 D.④——河姆渡文化【答案】D【解析】依據圖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文化是長江下游的文化,④位于長江下游,對應正確,D項正確;①位于東北地區(qū),對應文化是紅山文化,A項錯誤;②位于山東地區(qū),對應文化是龍山文化,B項錯誤;③位于黃河中游地區(qū),對應文化是仰韶文化,C項錯誤。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解題的關鍵是依據圖示信息判斷出四處的地理位置,結合其對應的文化遺存解答,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2.商周時期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經濟發(fā)展并走向繁榮時期,下列關于商周社會經濟說法錯誤的是()A.商周時期處于中國的青銅時代 B.農業(yè)生產主要使用青銅農具C.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是井田制 D.當時的奴隸買賣比較普遍【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商周時期,農業(yè)是主要生產部門,農業(yè)生產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具,青銅農具極少,B項錯誤,符合題意;商周時期處于中國的青銅時代,青銅鑄造是手工業(yè)生產中的主要部門,青銅器種類繁多,水平較高,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商周時期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是井田制,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商周時期奴隸買賣比較普遍,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商周時期的社會經濟,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商周時期社會經濟法發(fā)展的表現,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3.戰(zhàn)國時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變法運動,這些變法運動推動了社會轉型,這里的“社會轉型”是指()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B.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C.由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 D.由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并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變法運動,推動了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D項正確;禹死后,其子啟繼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yōu)榧姨煜拢珹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國家仍然處于分裂狀態(tài),B項錯誤;由土地公有到土地私有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表現之一,C項錯誤。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改革和變法運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改革的時代背景和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4.下圖是秦朝的疆域圖,下列不能從這幅圖中直接得出的是()A.秦朝疆域遼闊 B.秦朝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C.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 D.秦朝推行郡縣制【答案】C【解析】依據圖示信息可知,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疆域遼闊,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依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秦朝滅掉六國后,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從圖示中不能看出,C項錯誤,符合題意;依據圖示中的“九原”“象郡”等信息可知,秦朝推行郡縣制,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秦的統(tǒng)一,解題的關鍵是依據圖示信息,結合秦朝的統(tǒng)一以及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5.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訓時說:“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辟Z誼認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有()①秦王剛愎自用②秦王不施仁政③秦朝賦役沉重④秦朝刑法嚴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可知,秦王剛愎自用,不實行仁政,①②正確;依據材料“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可知,秦朝刑法嚴苛,④正確,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及秦朝賦役沉重的信息,③錯誤,AB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秦朝的速亡,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結合秦亡的原因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6.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朝,史稱“漢承秦制”,下列漢朝哪個制度不是沿襲秦朝的()A.郡國并行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縣制【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建立后,為了鞏固統(tǒng)治,吸取秦亡的教訓,在地方實行郡縣和分封并行制,這不是沿襲秦朝的制度,A項符合題意;三公九卿制、皇帝制、郡縣制均是漢朝沿襲秦朝的制度,B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西漢初年沿襲秦朝制度的表現和制度創(chuàng)新,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7.下圖是現代學者繪制的漢代經濟政策示意圖,該經濟政策是()A.“與民休息” B.鹽鐵官營C.均輸平準 D.減輕賦稅【答案】C【解析】依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漢武帝時期推行均輸平準政策,以排擠富商大賈勢力,謀求更多的商業(yè)利潤。均輸的具體做法是由大農令在各郡國設置均輸官,以地方所收賦稅為本,根據市場需要征購當地物產,然后轉運到外地出售牟利。通過這樣輾轉交換,最終把國家所需貨物運抵京師。平準的具體辦法是由大農令在京師設立平準官,接收均輸貨物,按照市場物價的漲落,貴時拋售,賤時收購,調節(jié)市場供需,維持物價穩(wěn)定,符合圖示信息,C項正確;漢初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其表現是減輕賦稅、徭役和刑罰,提倡節(jié)儉,減少財政支出,與圖示信息不符,A項錯誤;鹽鐵官營是指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與圖示信息不符,B項錯誤;圖示反映的是調配物資、平抑物價,與減輕賦稅無關,D項錯誤。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圖示信息,結合漢武帝推行的均輸平準政策及其內容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8.在中國古代到了朝代的后期經常會出現農民起義,下列農民起義排序正確的是()①陳勝吳廣起義②黃巢起義③黃巾起義④李自成起義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陳勝吳廣起義發(fā)生在秦朝末年,黃巢起義發(fā)生在唐朝末年,黃巾起義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李自成起義發(fā)生在明朝末年。因此時間先后順序是①③②④,B項正確,A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秦末農民起義、東漢的興衰、黃巢起義、明清易代,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選項中農民起義出現的時間,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9.兩漢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關于兩漢文化說法正確的是()A.《史記》首創(chuàng)了紀傳體斷代史體裁B.《神農本草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C.蔡倫發(fā)明造紙術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D.《九章算術》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東漢的《九章算術》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項正確;《史記》首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體裁,A項錯誤;《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而非《神農本草經》,B項錯誤;蔡倫改進造紙術,而非發(fā)明造紙術,C項錯誤。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兩漢時期的文化,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兩漢時期的文化成果,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如圖是某同學制作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示意圖。其中序號與政權對應錯誤的是()A.①——西晉 B.②——東晉 C.③——北朝 D.④——隋朝【答案】C【解析】依據圖示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東魏和西魏是由北魏分裂而來的,因此③處是北魏,而不是北朝,C項錯誤,符合題意;統(tǒng)一三國的是西晉,①應填西晉,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與十六國對峙的是東晉,②應填東晉,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最終統(tǒng)一南北的是隋朝,④應填隋朝,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朝代更迭,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的先后順序,側重考查學生識圖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1.西漢時期,“(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干金之家”;南朝時期,“(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yè),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陶瓷、制造船等手工行業(yè)也有較大進步。南方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包括()①人口的大量南遷②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③高產作物大量引進④相對和平的環(huán)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其原因有北方戰(zhàn)亂,南方相對穩(wěn)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南方本身擁有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有發(fā)展農耕的潛力,①②④正確,B項正確;高產作物大量引進是在明清時期,③錯誤,A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發(fā)展的表現和原因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2.孝文帝通過改革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如圖)……使“胡漢統(tǒng)治階級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內部矛盾,獲得解決……”。下列有關孝文帝改革舉措及影響,說法正確的是()A.遷都洛陽,推動了北方的統(tǒng)一B.通婚姻,順應北方民族交往交融趨勢C.建立郡縣,加強對中原的控制D.實行均田制,促進了游牧經濟的發(fā)展【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孝文帝改革中通婚姻的措施,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B項正確;孝文帝改革前就已經完成了北方的統(tǒng)一,A項錯誤;建立郡縣不是孝文帝改革的舉措,C項錯誤;均田制的實行,促進了農耕經濟的發(fā)展,而非游牧經濟的發(fā)展,D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其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3.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隋唐時期則實行了科舉制。兩種制度的創(chuàng)立都()A.以考試為選官的主要方式 B.加強了中央集權C.選官的權力由地方控制 D.使人們的門第觀念逐漸淡化【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九品中正制創(chuàng)立初期和科舉制都把選官權掌握在中央手里,都加強了中央集權,B項正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方式是評定授官,科舉制的主要方式是考試,A項錯誤;科舉制的選官權力在中央,C項錯誤;九品中正制看重門第,強化了人們的門第觀念,而且門第觀念逐漸淡化是在宋代,D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選官方式、標準以及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較的能力。14.杜甫在《無家別》里寫道:“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人,世亂各東西?!薄盁o家別”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A.七國之亂 B.八王之亂 C.安史之亂 D.三潘之亂【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人,世亂各東西”并結合所學可知,杜甫生活于唐玄宗時期,唐玄宗后期,爆發(fā)了安史之亂,給社會和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材料信息體現了安史之亂后農村寂寞荒涼的情景,C項正確;七國之亂發(fā)生在漢朝,A項錯誤;八王之亂發(fā)生在西晉,B項錯誤;三藩之亂發(fā)生在清朝,D項錯誤。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安史之亂,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人,世亂各東西”,結合杜甫生活的時代和安史之亂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5.唐中后期實行兩稅法,規(guī)定:“每州各取大歷中一年科率錢谷數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薄皯魺o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其租庸調、雜徭悉省。”依據材料可知唐朝兩稅法()①加重了百姓的負擔②擴大了收稅對象③保證了農民較充分的生產時間④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每州各取大歷中一年科率錢谷數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乃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并結合所學可知,兩稅法以最多的賦稅為標準,加重了百姓的負擔,①正確;依據材料“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可知,兩稅法擴大了收稅對象,②正確;依據材料“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可知,兩稅法改變了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④正確,B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兩稅法保證農民生產時間充分的信息,而且保證了農民較充分的生產時間是租庸調制的作用,③錯誤,A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兩稅法,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兩稅法的征稅標準、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6.魏晉南北朝時期,科技領域成就突出,下列屬于這一時期成就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時間“魏晉南北朝時期”,結合所學可知,北朝時期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一部完整的農書,①正確;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②正確;西晉裴秀《禹貢地域圖》提出了繪制地圖的方法,③正確,A項正確;唐朝時期的僧一行測算出地球子午線長度,與材料時間不符,④錯誤,B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成果,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7.宋初在方鎮(zhèn)(藩鎮(zhèn))取消之后,中央政府無力直接管理三百多個統(tǒng)縣政區(qū),于是設立路來實行間接管理,陸續(xù)在各路設轉運司、提點典獄司、提舉常平司和安撫司,四司互不統(tǒng)屬,長官地位相當,各自擁有獨立的機構和官員系統(tǒng),隸屬于不同的中央機構。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初期()A.創(chuàng)新制度加強地方治理 B.地方行政層級劃分的混亂C.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減弱 D.推行重外輕內的治國理念【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為了管理三百多個統(tǒng)縣政區(qū),宋初設路進行間接治理,又對"路"進行事權劃分,這體現了宋代制度的創(chuàng)新,同時又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治理,A項正確;依據材料可知,宋初地方行政層級比較清晰,并不混亂,B項錯誤;路的設立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非減弱,C項錯誤;宋朝推行的是重內輕外的國策,D項錯誤。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8.宋朝在州府設通判,重要州府設兩名,民戶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則必置。通判有自己專屬的衙門通判廳,與知州(府)共議政務、同署文書,“有軍旅之事,則專任錢糧之責”。據此可知,設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武人干政 B.規(guī)范地方行政C.提升軍事能力 D.削弱州府權力【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反映了通判的建制員額、職責權限,結合所學可知,通判的設置起到了協(xié)理政事、審核把關、權力監(jiān)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規(guī)范化和流程化,彌補知州(知府)不足之處,避免出現重大失誤以及防止權力的濫用、誤用。由此可知,設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規(guī)范地方行政,B項正確;通判主要是監(jiān)視知州,協(xié)助知州,而知州一般是文官,防止武人干政不是其主要目的,A項錯誤;通判的設置并不能提升軍事能力,C項錯誤;通判設置削弱的不是州府的權力,而是知州的權力,D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結合宋朝通判的職權、目的以及作用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9.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多樣,管理今天的河北、山東、山西地區(qū)的機構為()A.中書省 B.宣政院C.直隸省 D.河南江北行省【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政府管理今天的河北、山東、山西地區(qū)的機構是中書省,A項正確;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即吐蕃地區(qū)的機構,B項錯誤;元代并未設立直隸省,C項錯誤;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不管理今河北、山東和山西等地區(qū),D項錯誤。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行省制和中書省,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元朝中書省直接管理的地區(qū),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0.有學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tài),也是兩宋否定唐后期藩鎮(zhèn)分權的繼續(xù),相當于自隋朝開始的第三個“正——反——合”階段的“合”。據此推斷,所謂的“合”是指()A.鏟除了唐后期以來的地方割據勢力B.延續(xù)了兩宋時削弱地方權力的傳統(tǒng)C.實現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D.加強了對地方軍事和政治上的控制【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正”是指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反”是指藩鎮(zhèn)割據下地方的自主權過大,行省制將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體現了“合”的含義,C項正確;“鏟除了”的說法絕對化,A項錯誤;B項是材料中“反”的體現,錯誤;D項是材料中“正”的體現,錯誤。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行省制,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理解材料中“正”“反”的含義,結合行省制的特點和作用理解“合”的含義,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1.兩宋時期,越來越多的農民脫離農業(yè)生產,來到城市、礦山、茶園、鹽場,或獨立經營,或做小商販往來于城鄉(xiāng)之間。這種變化反映了()A.長途販運貿易發(fā)達 B.農耕經濟的衰退C.“抑商”政策的廢除 D.人身控制的松弛【答案】D【解析】由題干中的信息“做小商販往來于城鄉(xiāng)之間”可知,此應為短途販運貿易,A錯誤;兩宋時期,農耕經濟進一步發(fā)展,B錯誤;兩宋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并沒有廢除,C錯誤;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農民脫離農業(yè)生產,從事其他行業(yè),這是人身控制松弛的體現,D正確。故答案為:D。本題是本質類選擇題,時空是兩宋時期的中國。本題考查了宋元時期的社會變化,關注本題特定的時間背景,準確領悟材料的主旨;旨在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22.宋代大量出現研究自然萬物的譜錄,如《梅譜》、《牡丹譜》、《海棠譜》、《荔枝譜》、《橘錄》、《蟹譜》、《昆蟲草木略》、《禽經》等。這一現象反映了宋代()A.注重實踐的務實精神 B.格物致知的時代精神C.天人合一的哲學主張 D.日益普及的自然科學【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大量出現研究自然萬物的譜錄,而宋代的程朱理學主張格物致知,即通過研究萬物探尋天理,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現象反映了格物致知的時代精神,B項正確;研究自然萬物屬于理論,不是注重實踐的務實精神,A項錯誤;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材料不能體現,C項錯誤;僅從研究自然萬物的譜錄出現無法得出自然科學的日益普及,而且其也不屬于自然科學,D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程朱理學,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結合程朱理學的內容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3.史載:南宋時荊湖、江南與兩浙,膏腴之田彌亙數千里,中原士人扶攜南渡數千萬人,于此足征南方經濟漸起,與北方經濟爭衡矣。而金元戰(zhàn)爭二十年間,北方之殘破尤甚,是以元人嘗云江南財富占天下什七。針對上述情形,元朝()①重新開通了京杭大運河②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③實行行省制度④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fā)行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南宋時期,北方戰(zhàn)亂,人口南遷,南方經濟發(fā)展,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元朝時期南北經濟差距繼續(xù)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為將南方財賦順利北運,元朝重新開通了大運河,改變隋唐時迂回曲折的路線,縮短了航程,①正確;元朝還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主要任務也是運輸江南的糧食,②正確,A項正確;實行行省制度主要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與適應經濟重心南移無關,③錯誤;將紙幣作為主幣發(fā)行是元朝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與適應經濟重心南移無關,④錯誤,B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宋元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元朝適應經濟重心南移采取的措施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4.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評元朝“主荒臣專,威福下移”,認為皇帝怠慢、中書省權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他()A.廢除宰相,加強皇權 B.設置三司,分割相權C.設置內閣,強化相權 D.設軍機處,加強皇權【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評元朝主荒臣專威福下移’,認為皇帝怠慢、中書省權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可知,朱元璋認為元朝中書省權力過重,導致元朝衰亡,明朝建立后,廢除中書省,廢除宰相制度,加強了皇權,故A正確;設置三司,分割相權是在宋朝時期,排除B;明成祖設置內閣,削弱相權,排除C;設軍機處是在清朝,排除D項。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了明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解答本題根據材料“明太祖朱元璋曾多次批評元朝主荒臣專,威福下移’,認為皇帝怠慢、中書省權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進行分析,考查了考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5.在古代漫長的封建史中,有一些英明的君主,其執(zhí)政時期,將國家建設成了一個清明、富裕、安定的國家,歷史學家們根據不同的情況,將這些君王統(tǒng)治下的繁榮的社會冠上了治世、盛世等名號,下列的盛世、治世與其出現的背景匹配正確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加強皇權,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嚴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縣,裁減官吏,節(jié)省開支;整頓吏治,懲處貪污腐??;清查全國墾田、戶口數量;釋放奴婢;重視儒學。社會經濟在穩(wěn)定的政局下重新發(fā)展起來,史稱“光武中興”,A項正確;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tǒng)治時期,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出現在唐玄宗時期,B項錯誤;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與元世祖無關,C項錯誤;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史稱“康乾盛世”,與順治無關,D項錯誤。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東漢的興衰,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東漢時期、唐朝、金朝以及清朝前期出現的盛世局面,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26.下圖是清政府頒賜的金奔巴瓶。清朝是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為安定邊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舉措。與下圖措施有關的地區(qū)是()A.西北地區(qū) B.西南地區(qū) C.東北地區(qū) D.東南地區(qū)【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清政府頒賜的金奔巴瓶”和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清朝時,為了加強西藏的治理,清政府制訂出《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其中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西藏位于西南地區(qū),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清朝對西藏的管理,西藏位于西南地區(qū),A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清朝疆域的奠定,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清政府頒賜的金奔巴瓶”和圖片信息,結合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27.清朝雍正帝說:“凡士農工商,皆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边@段話表明的意思是()A.士為四民之首 B.實干才能興邦C.工商亦為國本 D.農為立國之本【答案】D【解析】材料“凡士農工商,皆食于農,以故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商皆其末也”說明士農工商皆以農為基礎,農業(yè)為本,工商皆為末業(yè),因此雍正帝表明的意思是農為立國之本,D正確;材料強調農業(yè)的重要性,并非強調士為四民之首、實干才能興邦,排除AB;材料強調工商為末業(yè),排除C。故答案為:D。本題考查了清朝的經濟政策,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8.“龍場猛悟道,一反程朱理。格物即格心,孔學千古秘。頗重致良知,未解世危機?!逼湓u價針對的思想家是()A.王守仁 B.李贄 C.顧炎武 D.黃宗羲【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龍場猛悟道,一反程朱理。格物即格心,孔學千古秘。頗重致良知,未解世危機”并結合所學可知,王守仁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謫貶至貴州龍場,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日夜反思,忽然頓悟,一反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認為心是感應萬事萬物的根本,判斷是非的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事務,因而主張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因此材料中評價針對的思想家是王守仁,A項正確;李贄、顧炎武、黃宗羲挑戰(zhàn)正統(tǒng)、批判專制、提倡個性,與材料信息不符,BCD三項錯誤。故答案為:A。本題考查明清時期思想領域的變化,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王守仁的經歷和思想主張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29.根據《松江府志》記載:“(明朝中后期)鄉(xiāng)村紡織,尤尚精致,農暇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边@反映了此時松江地區(qū)()A.雇傭關系的普遍出現 B.小農經濟的逐漸解體C.家庭紡織業(yè)的商品化 D.紡織技術的重大改進【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明朝中后期)鄉(xiāng)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暇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可知,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區(qū)家庭紡織業(yè)的商品化,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雇傭關系,A項錯誤;小農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紡織技術的改進信息,D項錯誤。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明清時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明朝中后期)鄉(xiāng)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暇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聯系明朝紡織業(yè)的發(fā)展表現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0.淝水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但關于淝水之戰(zhàn)的性質,學術界則存在著激烈的爭論。有人力主淝水之戰(zhàn)具有兼并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性質;有人則以為淝水之戰(zhàn)的性質應該是民族征服戰(zhàn)爭;也有人提出淝水之戰(zhàn)在一定程度上帶有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色彩,但本質上是一場民族入侵戰(zhàn)爭;還有人認為淝水之戰(zhàn)具有兼并統(tǒng)一戰(zhàn)爭和民族入侵戰(zhàn)爭的雙重性質,而主要的一面是兼并統(tǒng)一戰(zhàn)爭。下列相關說法,合理的是()A.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應注意吸收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執(zhí)一詞B.學術爭論難以厘清撲朔迷離的歷史,歷史的真相具有模糊性C.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因觀點、立場不同而存在差異D.歷史詮釋需要堅守客觀立場,力求規(guī)避歷史學家的主觀認識【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學術界對于淝水之戰(zhàn)的性質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其合理性,這表明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因觀點、立場不同而存在差異,C項正確;“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的說法絕對化,而且不符合史實,A項錯誤;學術爭論有利于還原歷史真相,歷史真相是客觀的,B項錯誤;歷史詮釋不可避免地會帶有歷史學家的主觀認識,這種主觀認識并不全是歪曲和無益的,D項錯誤。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十六國與北朝,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結合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31小題15分,第32小題15分,第33小題10分,共40分)。31.治國必治邊,邊疆民族地區(qū)治理關乎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朝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qū)劃的基礎,并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由都護府直接管理,再統(tǒng)于唐王朝中央政府。為了維護遼闊邊疆地區(qū)的安定,唐王朝還確立了軍鎮(zhèn)屯戍制度。唐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對邊疆民族總體上講是以懷柔、招撫為主,采取和親和冊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強與邊疆民族的關系。為了鞏固對邊疆的統(tǒng)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積極開發(fā)的政策,其主要內容是發(fā)展屯田、開辟互市貿易等?!幾择R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材料二經過康熙祖孫四代的開拓,中國疆域達到內在發(fā)展的極致。同時,中國按照自身發(fā)展的軌道滑行,國力達到了全盛。……在此條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繼續(xù)南下,且運用外交手段劃定了邊界;于南方,運用朝貢貿易體制把歐洲列強的權利鎖定在規(guī)程所允許范圍內?!@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對其疆域的最終奠定,能夠從容地從學理上與法理上自我確認。——于逢春《論中國疆域最終奠定的時空坐標》(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唐朝為鞏固統(tǒng)一對邊疆各族采取的方式,并闡述這些方式對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中國邊疆出現了與以往朝代不同的新挑戰(zhàn)。并概述清朝前期是如何運用外交手段劃定東北疆界的。【答案】(1)策略:軍事征服(或戰(zhàn)爭);設立軍政機構;冊封;和親;會盟;加強經濟文化交流。影響:①推動了與邊疆民族的和平交往,促進民族交融;②推動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③有利于祖國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和疆域拓展(2)新挑戰(zhàn):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活動日益頻繁,葡萄牙獲得澳門的租住權;荷蘭和西班牙占據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沙皇俄國的勢力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概述: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窘馕觥浚?)方式:依據材料“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qū)劃的基礎,并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可知,設立軍政機構;依據“對邊疆民族總體上講是以懷柔、招撫為主,采取和親和冊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強與邊疆民族的關系”可知,進行冊封;和親;會盟;依據“唐王朝也采取了積極開發(fā)的政策,其主要內容是發(fā)展屯田、開辟互市貿易等”可知,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加強軍事征服。積極影響:結合第一問中的方式和所學可知,推動了與邊疆民族的和平交往,促進民族交融;推動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fā)展;有利于祖國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和疆域拓展。(2)不同挑戰(zhàn):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顒尤找骖l繁,葡萄牙獲得澳門的租住權;荷蘭和西班牙占據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沙皇俄國的勢力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外交手段:依據材料“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繼續(xù)南下,且運用外交手段劃定了邊界;于南方,運用朝貢貿易體制把歐洲列強的權利鎖定在規(guī)程所允許范圍內”并結合所學可知,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的領土。本題考查唐朝的民族交融、明朝的沿海形勢、清朝疆域的奠定。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積極影響分析;第二問,依據材料二,結合明朝時西方列強的侵擾、清朝《尼布楚條約》的內容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時,日本、朝鮮來華的遣唐使,通過貢賜關系與中國建立了變相的官方貿易往來。海上民間貿易也日益發(fā)展。唐朝地理學家賈耽說,中國海船從廣州經南海到波斯灣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個月。這條航線把中國和以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為首的東南亞地區(qū)、以天竺為首的南亞地區(qū)、以大食為首的阿拉伯地區(qū),通過海上絲綢貿易連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攜帶各種絲綢和瓷器到日本貿易”。為了管理海上貿易,從宋朝開始專門設置了市舶司,市舶司的收入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國家總收入的20%,“江海求利,以資國用”成為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的基本國策。——摘編自張豈之主編《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隋唐以后,陸上絲綢之路日益阻塞,海上運輸逐漸興盛。宋朝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有通往日本、朝鮮等地的東海航線,還有通往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東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線。但從明中期開始,海上絲綢之路由盛轉衰。雖然在清朝經歷了短暫的復興,卻又不得不面對閉關鎖國等政策并逐漸陷入了最低谷。這一時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葉、絲綢、土布和瓷器等為主?!幾詮堅娪辍逗I辖z綢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材料三古代中國處于東亞朝貢貿易體系的中心。明清時期,面對近代國際貿易的不斷發(fā)展,統(tǒng)治者堅持把貿易歸入朝貢體系,如明朝規(guī)定“凡貢使至,必厚待其人”,對他們攜帶的貨物,“皆倍償其價”。于是各國紛紛來“貢”,導致“歲時頒賜,庫藏為虛”。但是,在朝貢貿易中,中國政府并不是無所要求,更不是不講回報,而是政治動機大于經濟目的,力圖造就“四海賓服,八方來儀”的宏大場面?!幾札R濤《朝貢外交與朝貢貿易》(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宋時期中國海外貿易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宋代絲綢之路發(fā)生的主要變化及其原因。(3)結合上述材料,比較明清與唐宋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不同?!敬鸢浮浚?)特點:海外貿易覆蓋范圍廣;官方貿易與民間貿易并舉;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海外貿易收益較高;海外貿易以絲綢、瓷器為主。(2)變化: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上絲綢之路(漢代以陸路為主,宋代以海路為主)。原因: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干擾,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經濟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海上運輸優(yōu)勢明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3)不同:唐宋時期政府鼓勵并支持對外貿易,注重謀求經濟利益;明清時期政府推行朝貢貿易,注重服務于政治動機而不計經濟利益?!窘馕觥浚?)主要特點:依據材料“這條航線把中國和以室利佛逝(今蘇門答臘)為首的東南亞地區(qū)、以天竺為首的南亞地區(qū)、以大食為首的阿拉伯地區(qū),通過海上絲綢貿易連接在一起”可知,海外貿易覆蓋范圍廣;依據“日本、朝鮮來華的遣唐使,通過貢賜關系與中國建立了變相的官方貿易往來。海上民間貿易也日益發(fā)展”可知,官方貿易與民間貿易并舉;依據“為了管理海上貿易,從宋朝開始專門設置了市舶司,市舶司的收入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國家總收入的20%”可知,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海外貿易收益較高;依據“攜帶各種絲綢和瓷器到日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學校實驗室設備更新及維修服務合同3篇
- 2024店鋪轉讓協(xié)議書
- 2024模具智能制造技術研發(fā)合同
- 2024標準版兩居室房車短期租賃合同版
- 2024服裝工裝定制合同
- 2024青島運動會官方用車租賃服務協(xié)議3篇
- 2024年行車設備安裝與維護合同3篇
- 2024年版城市供水項目特許經營權協(xié)議
- 2024運營總監(jiān)國際業(yè)務拓展與跨國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網絡安全技術股權合作與轉讓合同3篇
- 制造車間用洗地機安全操作規(guī)程
- 油氣田智能優(yōu)化設計-洞察分析
- 陜西2020-2024年中考英語五年真題匯編學生版-專題09 閱讀七選五
- 多源數據融合平臺建設方案
- 2023-2024學年上海市普陀區(qū)三年級(上)期末數學試卷
- 居家養(yǎng)老上門服務投標文件
-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2024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含答案】
- 助產專業(yè)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骨質疏松護理
-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 《聞泰科技并購安世半導體的風險應對案例探析》82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