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學入門【章末測試巧練A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科學上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解析版)_第1頁
第1章 科學入門【章末測試巧練A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科學上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解析版)_第2頁
第1章 科學入門【章末測試巧練A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科學上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解析版)_第3頁
第1章 科學入門【章末測試巧練A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科學上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解析版)_第4頁
第1章 科學入門【章末測試巧練A卷】-2023-2024學年七年級科學上冊單元速記·巧練(浙教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入門【章末測試巧練A卷】考試時間120分鐘總分150分一、單選題(共20題;共60分)1.小科在建立健康檔案時,用到以下幾個數(shù)據(jù),其中換算正確的是()A.1.6米=1.6×1000=1600毫米B.2.8小時=2.8×3600秒=10080秒C.45千克=45千克×1000=45000克D.2.2升=2.2升×1000毫升=2200毫升【答案】B【解析】A.換算過程中應該有單位毫米,故A錯誤;

B.小時化秒,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3600,將換算成的單位秒寫在進率3600的后面,故B正確;

C.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應該是克,故C錯誤;

D.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毫升,故D錯誤。故選B。2.長時間玩手機會影響視力,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以評估學校學生視力變化情況?!耙暳z查”這一過程相當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jù)【答案】D【解析】“視力檢查”這一過程相當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屬于科學探究中的收集事實與證據(jù);故答案為:D.3.下列有關長度測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使用游標卡尺(一種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工具)可以消除測量誤差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時,平均值取的數(shù)字位數(shù)越多越好C.用皮尺測量時拉的過緊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D.測量誤差不可避免,只能設法減小,而測量錯誤是可以避免的【答案】D【解析】A.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只能減小,不能消除,故A錯誤;

B.長度測量中,測量結果等于準確值加估讀值,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固定的,因此小數(shù)的位數(shù)也是固定的,所取的數(shù)字位數(shù)多沒有意義,故B錯誤;

C.用皮尺測量時拉得太緊,則長度單位變大,根據(jù)“測量結果=真實值長度單位”可知,此時測量結果會偏小,故C錯誤;

4.如圖所示,一個飲料瓶裝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測量出水的深度為h1,然后將該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測量底的直徑為D,那么,該瓶的容積大約為()A.14πD2(h1+h2) B.4πD2(h1-h(huán)2C.4πD2(h1+h2) D.14πD2(h1-h(huán)2【答案】A【解析】根據(jù)左圖可知,瓶內(nèi)水的體積為:V水=S?水=πr2×?5.小明自制了一支溫度計,刻度在0℃時水銀柱長5cm;在100℃時水銀柱長25cm。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水時,水銀柱長為12cm,則這只溫度計顯示的讀數(shù)為①;當溫度為80℃時,水銀柱長為②;則下列選項中與①②對應的是()A.①35℃②21cm B.①28℃②21cmC.①28℃②16cm D.①35℃②16cm【答案】A【解析】水銀柱5cm時的溫度是0℃,25cm時的溫度是100℃,所以1cm水銀柱表示5℃溫度。

在液體中水銀柱的長度上升了12cm-5cm=7cm

液體的溫度7cmx5℃/cm=35℃,當溫度為80℃時,水銀柱上升的高度80℃5℃6.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將量筒平放且面對刻度線。初次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shù)為20mL,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5mL,則該學生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是()A.肯定小于15mL B.肯定大于15mLC.肯定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答案】B【解析】初次視線與量筒內(nèi)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shù)為20mL,說明初次讀取的數(shù)據(jù)是準確的;倒出部分液體后,向下俯視凹液面的最低處,讀數(shù)為5mL,俯視讀數(shù)會導致讀取的數(shù)據(jù)偏大,即剩下的液體體積小于5mL;所以學生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會超過15mL;故B符合;故答案為:B。7.小東和小明分別購買了兩種橡膠球。小東說:“我的橡膠球彈性比你好?!毙∶骰卮鹫f:“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闭埬銕椭|選擇下列哪個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A.把兩球向墻擲去,測量它們反彈時離墻的距離B.用手觸摸兩球,看哪一個球較硬C.把兩球向地面擲下,測量它們反彈的高度D.讓兩球從離地等高處釋放,測量哪一個反彈得高【答案】D【解析】此題通過設計對照實驗探究兩種橡膠球的彈性好差,控制球的種類不同而使其它條件相同。

A、把兩球向墻擲去,測量它們反彈時離墻的距離,擲球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較;A錯誤;

B、用手觸摸兩球,看哪一個球較硬,軟硬不能表示彈性的好差,B錯誤;

C、把兩球向地面擲下,測量它們反彈的高度,擲向地面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較,C錯誤;

D、讓兩球從離地等高處釋放,測量哪一個反彈得高,實驗中只有球的種類不同,其余條件都相同,方案正確,D正確。故選D8.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實驗課時才會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種處理方法能夠讓蚯蚓存活時間最長()A.將蚯蚓放在裝有干木屑的燒杯中,用紗布蓋上B.將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礦泉水瓶中,并擰緊瓶蓋C.將蚯蚓放在裝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噴灑大量的水D.將蚯蚓放在裝有濕潤土壤的燒杯中,用紗布蓋上【答案】D【解析】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濕的土壤中,以保持體壁的濕潤。故將蚯蚓放在裝有濕潤土壤的燒杯中,用紗布蓋上的方法,蚯蚓存活時間最長。故選:D9.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下列為某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以及對應的結果分析,正確的是()A.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測量結果偏小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測量結果偏小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shù),測量結果偏大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測量結果偏大【答案】A【解析】A.根據(jù)”俯視大仰視小“的規(guī)律可知,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測量結果偏小,故A正確;

B.用刻度尺測鐵絲直徑時鐵絲未纏繞緊,則出的結果等于鐵絲直徑和中間空隙之和,即測量結果偏大,故B錯誤;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移出水面后再讀數(shù),由于室溫遠遠低于沸水溫度,因此拿出后示數(shù)會迅速降低,即測量結果偏小,故C錯誤;

D.用繃直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此時卷尺上的長度單位會偏大,根據(jù)”測量結果=真實值長度單位10.“一張紙折疊103次后厚度將超過宇宙邊界”這一視頻標題引發(fā)了小蘭的思考。為測量參考書中一張紙的厚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測量出一張紙的厚度B.此實驗中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就不會有誤差了C.數(shù)出參考書共200頁,測出整本書總厚度記為L,然后再用總厚度L除以紙的頁數(shù)200,則可得出一張紙的厚度l=L/200D.測量厚度時,可以使用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答案】D【解析】A.一張紙的厚度遠遠小于0.5毫米,則用分度值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測量,故A錯誤;

B.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只能減小,不能消除,故B錯誤;

C.200頁的書,紙的張數(shù)為100,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100,故C錯誤;

11.下列測量錐體高度的方法正確的是()A.B.C.D.【答案】B【解析】A.圖中測量的是椎體的邊長,而不是高,故A錯誤;

B.將椎體立在桌面上,讓刻度尺刻度貼近椎體底面邊緣,且與桌面垂直,再將一個三角板的直角邊與椎體的尖端重合,此時桌面到三角板直角邊之間的距離就是椎體的高,故B正確;

C.椎體的底面沒有對準刻度值的整刻度,故C錯誤;

D.此時測量的是椎體的邊長,而不是椎體的高,故D錯誤。故選B。12.義烏市區(qū)全面推廣彩虹標尺,來調(diào)整課桌椅的高度,從而預防學生近視。小科利用“彩虹標尺”測自己的身高,四次結果分別為165.2cm,165.0cm,166.2cm,165.1c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彩虹標尺的最小刻度是1mmB.165.0cm中最末一位數(shù)字“0”是沒有意義的C.幾次結果有差異與測量的工具有關D.最終的測量結果應記作165.1cm【答案】D【解析】根據(jù)165.0cm可知,“0”為估讀數(shù)字,而“5”所在的單位cm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A、B錯誤;

幾次測量的結果有差異,是由測量人的經(jīng)驗和熟練程度引起,故C錯誤;

最終的測量結果為:165.2+165.0cm+166.2cm+165.1cm413.小濱發(fā)燒就醫(yī)后,醫(yī)生建議使用右圖退燒藥水,每次10毫升,可間隔4﹣6小時重復用藥。在量取10毫升退燒藥水時,小濱俯視讀數(shù),那么他實際所量取藥水可能是()A.9毫升B.10毫升C.15毫升 D.18毫升【答案】A【解析】在量取10毫升退燒藥水時,小濱俯視讀數(shù),根據(jù)“俯視大仰視小”的規(guī)律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shù)偏大,而實際得到藥水的體積小于10毫升。故選A。14.下列實驗中都采用了累積法來減小實驗誤差,其中有關測量的說法中有誤的是()A.測量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可除開兩封面,數(shù)出頁碼1﹣100,測出這一疊紙的厚度為d,則一張紙的厚度為dB.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絲無間隙地緊密排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線圈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直徑為D=LC.測一枚硬幣的厚度,可測出10枚相同面值硬幣的厚度為D,則一枚硬幣的厚度為DD.測量單擺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可測出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為t,則來回擺動一次的時間為t【答案】A【解析】A.數(shù)出頁碼1﹣100,則這疊紙的張數(shù)為50,測出這一疊紙的厚度為d,則一張紙的厚度為d50,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絲無間隙地緊密排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線圈的長度L和圈數(shù)N,則直徑為D=LN,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測一枚硬幣的厚度,可測出10枚相同面值硬幣的厚度為D,則一枚硬幣的厚度為D10,故C正確不合題意;

15.體溫計水銀面指在37.5℃上,某同學在未甩的情況下,分別量三位同學的體溫,測得結果第一次為38.5℃,第二次為38.5℃,第三次為39.5℃。則()A.只有第一、二次正確B.第二次肯定正確,第一次一定錯誤C.只有第三次正確D.第一、三次肯定正確,第二次也可能正確【答案】D【解析】第一次:因為38.5℃>37.5℃,所以水銀柱升高,則示數(shù)準確;

第二次:因為示數(shù)保持38.5℃,所以實際溫度可能低于或等于38.5℃,則示數(shù)不準確;

第三次:因為39.5℃>38.5℃,所以水銀柱升高,則示數(shù)準確。

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6.要學好科學,不但需認真觀察仔細思考,而且需要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下列是小科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同學們判斷一下,認為各選項中一致的是()選項錯誤操作測量結果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偏大B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偏大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shù)偏大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shù)偏小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則刻度尺上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增大,即長度標準增大。根據(jù)“測量結果=真實值長度標準”可知,測量結果偏小,故A錯誤;

B.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那么測出的就是頭發(fā)的直徑和空隙的和,即測量結果偏大,故B正確;

C.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shù)。由于室溫遠遠低于沸水的溫度,因此示數(shù)會迅速降低,故C錯誤;

17.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各居民小區(qū)嚴格執(zhí)行出入證制度。某日,細心的小科外出采購后拎著購物袋回家時發(fā)現(xiàn),裝滿物品的購物袋比較勒手,如果在手與提手之間墊上紙巾或者手帕之類的物品,疼痛感會大大降低。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大家提出的下列科學問題中,最有探究價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為什么手有時候疼,有時候不太疼?B.手的疼痛感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C.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D.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什么關系?【答案】D【解析】由題意得某日,細心的小科外出采購后拎著購物袋回家時發(fā)現(xiàn),裝滿物品的購物袋比較勒手,說明此事壓強比較大,壓力作用效果明顯,在手與提手之間墊上紙巾或者手帕之類的物品,疼痛感會大大降低,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故答案為:D.18.下列四個都是本學期課本中的觀察實驗,其中實驗過程中借助放大鏡作為觀察工具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放大鏡觀察肉眼可見的細小的物體;顯微鏡觀察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物體;觀察手指的指紋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用放大鏡;觀察草履蟲的形態(tài)結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用顯微鏡;所以選A。故答案為:A.19.使用容量規(guī)格為XmL的量筒量取液體,如圖為量取時的實際情景(只畫出有關片段),則所量取的液體體積讀數(shù)應為()A.(b+0.1)mL B.(b+a?b5C.(a?b10×b)mL【答案】B【解析】根據(jù)圖片可知,amL和bmL之間有5個小格,則量筒的分度值為:a?b5mL;

此時凹形液面的最低處對準刻度b上面一個小刻度,

那么液體體積的讀數(shù)為:20.下列是小金同學進行的操作與對應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會偏大的是()A.夏天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B.用量筒量取20毫升液體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C.測一杯沸水的溫度時,從沸水中取出溫度計進行讀數(shù)D.在測量頭發(fā)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fā)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答案】D【解析】A.夏天用拉得很緊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同學的跳遠距離,此時長度標準變大,根據(jù)“長度結果=真實值長度標準”可知,此時測量結果偏小,故A不合題意;

B.用量筒量取20毫升液體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則讀出的示數(shù)偏小,故B不合題意;

C.由于沸水的溫度遠遠高于室溫,因此拿出溫度計后示數(shù)會迅速下降,故C不合題意;

二、填空題(共8題;共36分)21.如圖中硬幣的直徑為cm。選用這一刻度尺對另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3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cm?!敬鸢浮?.50;12.35【解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則硬幣的直徑為:7.50cm-5.00cm=2.50cm;

(2)該物體的長度應該為:12.34cm+12.36cm+12.35cm+12.34cm422.科學的學習離不開測量工具的使用和實驗的操作,根據(jù)題意回答問題:(1)氣象人員按氣象要求測得某地一天四個不同時刻的氣溫數(shù)值如圖1所示,當日的最大溫差(最高與最低溫度之間的差距)為。(2)為了解決普通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金屬絲直徑的問題,運用了如圖2所示的累積法進行測量,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將金屬絲(填“緊密”或“間距均勻”)地纏繞在鉛筆上?!敬鸢浮浚?)16℃(2)緊密【解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則四個溫度計的示數(shù)分別為10℃,6℃,-4℃和-6℃,那么最大溫差為:10℃-(-6℃)=16℃。

(2)為了解決普通刻度尺無法直接測量金屬絲直徑的問題,運用了如圖2所示的累積法進行測量,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將金屬絲緊密地纏繞在鉛筆上。23.科學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著溫度的下限:-273℃。以這個下限為起點的溫度叫做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符號是K。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的換算關系是:T=t+273。(1)如圖所示,關于“冰人”和“火人”有沒有說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冰人”在說謊B.“火人”在說謊C.“冰人”和“火人”都在說謊D.“冰人”和“火人”都沒有說謊(2)月球上的夜里溫度大約是-183℃,那么用熱力學溫度表示應該是開爾文(K)?!敬鸢浮浚?)A(2)90【解析】(1)根據(jù)題意可知,宇宙中溫度沒有上限,但是有下限,即最低為-273℃,不可能達到-1000℃,即“冰人”在撒謊,故選A。

(2)月球上的夜里溫度大約是-183℃,代入公式T=t+273得到:T=-183+273=90K。24.在測金屬絲直徑時,為了減小誤差,采用下圖方法進行測量(1)由圖可知該金屬絲直徑為毫米。(2)與上述測量所采用的科學方法相同的有。(可多選)A.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B.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C.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D.測量一本書的厚度,得出一張紙的厚度【答案】(1)1.40(2)A;B;D【解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則金屬絲的直徑和為:1.90cm-0.50cm=1.40cm,圈數(shù)為10,則金屬絲的直徑為:1.40cm10=0.140cm=1.40mm。

(2)本實驗使用了“累積法”。

A.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使用了累積法,故A符合題意;

B.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使用了累積法,故B符合題意;

C.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使用直接測量法,故C不合題意;25.小明在實驗室里測量一塊形狀不規(guī)則的礦石的體積,因礦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他利用一只燒杯,按如圖方法進行測量,那么礦石的體積是厘米3;礦石體積的測量值真實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敬鸢浮?0;大于;礦石帶出來部分水【解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則礦石的體積:V=V1-V2=200cm3-130cm3=70cm3。

(2)由于從燒杯中取出石塊時會帶出部分水,因此測出的是石塊和帶出水的總體積,即測量值大于真實值。26.一個瓶身為圓柱體的玻璃瓶(不計厚度),內(nèi)裝一定量的水,將瓶蓋蓋好后正放和倒放,水面距離瓶底的距離如圖所示,現(xiàn)放入體積為10cm3的玻璃小球25顆,水面剛好和瓶口相平。據(jù)此計算瓶子中原有水的體積cm2,玻璃瓶的總容積是cm3?!敬鸢浮?50;1000【解析】根據(jù)天平可知,放入小球后水面升高10cm,

則瓶子的底面積:S=V球?球=10cm3×2510cm=25cm2;

那么水的體積為:V水=S水h水=25cm2×30cm=750cm327.2021年7月1日,中國郵政銀行發(fā)行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紀念郵票。(1)如圖所示,小德測得郵票的長度為厘米。(2)小德想用累積法測一枚郵票的厚度,于是他將多枚郵票疊加后進行測量,4次記錄的數(shù)據(jù)分別為2.81cm、2.80cm、2.50cm、2.79cm,則這疊郵票的厚度為厘米。(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做成的,且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很明顯,則在(選填“夏”或“冬”)季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將偏大。【答案】(1)5.00(4.98-5.00都對)(2)2.80(3)冬【解析】(1)根據(jù)圖片可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則準確值為5.0cm,估讀值為0.00cm,那么郵票的長度為:5.00cm。

(2)比較可知,2.50cm明顯偏大,為錯誤數(shù)據(jù),將其去掉,那么這疊郵票的厚度為:2.81cm+2.80cm+2.79cm3=2.80cm。

(3)冬季時,這把刻度尺會縮短,根據(jù)“長度結果=28.在下列儀器中,選擇符合要求的序號,并寫出其相應的名稱。(1)能作為熱源的。(2)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藥品的是?!敬鸢浮浚?)⑦酒精燈(2)⑥藥匙【解析】(1)能作為熱源的酒精燈,故選⑦;

(2)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藥品的是藥匙,故選⑥。三、實驗探究題(共6題;共40分)29.某興趣小組學習了蠟燭的火焰分為外焰、內(nèi)焰和焰心,于是對火焰溫度產(chǎn)生了好奇,外焰、內(nèi)焰和焰心溫度相同嗎?他們用酒精燈點燃的火焰進行了相關實驗探究。(1)如圖,他們用一根火柴分別放在外焰、內(nèi)焰以及焰心并迅速取出,觀察火柴變黑的程度發(fā)現(xiàn)放在外焰時火柴變黑最嚴重。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可得出結論:(填“焰心”、“內(nèi)焰”或“外焰”)的溫度最高。(2)雙雙同學認為這樣得出結論不夠嚴謹,于是向老師請教,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數(shù)據(jù)如下:火焰層外焰內(nèi)焰焰心溫度/℃648517436667530455679551470由此數(shù)據(jù)可得出,(填“焰心”、“內(nèi)焰”或“外焰”)的溫度最低。該小組為什么要進行多次實驗??!敬鸢浮浚?)外焰(2)焰心;避免偶然性【解析】(1)如圖,他們用一根火柴分別放在外焰、內(nèi)焰以及焰心并迅速取出,觀察火柴變黑的程度發(fā)現(xiàn)放在外焰時火柴變黑最嚴重。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可得出結論:外焰的溫度最高。

(2)根據(jù)表格可知,焰心的溫度的平均值最小,即焰心的溫度最低。該小組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避免偶然性。30.善于觀察的麗麗發(fā)現(xiàn):蒼蠅停下來就匆忙搓“腳”(如甲圖)。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是它的腳很臟嗎?蒼蠅搓“腳”可能是清除“腳”上的臟東西。(1)劃線部分這屬于科學探究的步驟。于是她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探究;設計實驗:①在A(瓶內(nèi)無臟物)、B(瓶內(nèi)有臟物)兩個玻璃瓶中(如乙圖);②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觀察并記錄A、B兩個玻璃瓶中。(2)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①若A瓶中蒼蠅搓腳次數(shù)接近或明顯多于B瓶中蒼蠅搓腳次數(shù),則說明“蒼蠅搓腳”與清除“腳上污物”無關。②若A瓶中蒼蠅搓腳次數(shù)明顯小于B瓶中蒼蠅搓腳次數(shù),則說明“蒼蠅搓腳”與清除“腳上污物”有關。實驗評價與交流:小亮認為麗麗設計的實驗中存在明顯缺陷,你覺得應該如何改進??!敬鸢浮浚?)作出假設;蒼蠅搓腳次數(shù)(2)取多只蒼蠅,進行重復實驗【解析】(1)蒼蠅搓“腳”可能是清除“腳”上的臟東西。劃線部分這屬于科學探究的做出假設步驟。

②觀察并記錄AB兩個玻璃瓶中蒼蠅搓腳的次數(shù);

(2)麗麗的實驗經(jīng)過取多只蒼蠅,進行重復實驗,這樣的實驗結果比較具有可行度;31.小楷打開一罐椰汁發(fā)現(xiàn)里面的椰汁并沒有裝滿,于是他懷疑里面的椰汁體積比包裝上標注的245mL要少,他將椰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測得體積為242mL,于是他認為椰汁凈含量不足245mL,小英觀察后發(fā)現(xiàn)罐內(nèi)還有殘留的椰汁,導致測量不準確,于是她提出了一種新的辦法可以準確測量椰汁的體積,步驟如下(如圖甲乙丙丁,部分未畫出):⒈重新打開一罐椰汁,還是沒有裝滿⒉⒊倒出椰汁,擦干,確保罐內(nèi)無殘留⒋用量筒準備體積為V2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滿,量筒內(nèi)剩余的椰汁體積為V3⒌計算椰汁的實際體積為V=⒍得出結論實驗反思:僅通過該次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所得出的結論存在的問題是【答案】用量筒準備體積為V0的椰汁,倒入罐直至加滿,量筒內(nèi)剩余的椰汁體積為V1;V=V2-V3-V0+V1;實驗次數(shù)過少,存在偶然性【解析】①根據(jù)題意可知,步驟②應該測量有殘留時注入罐內(nèi)椰汁的體積,內(nèi)容為:用量筒準備體積為V0的椰汁,倒入罐直至加滿,量筒內(nèi)剩余的椰汁體積為V1。

②根據(jù)題意可知,有殘留時注入罐內(nèi)椰汁的體積為:V0-V1;

無殘留時注入罐內(nèi)椰汁的體積為:V2-V3;

則罐內(nèi)椰汁殘留的體積為:V=(V2-V3)-(V0-V1)=V2-V3-V0+V1。

③僅通過該次實驗測得數(shù)據(jù)所得出的結論存在的問題是:實驗次數(shù)過少,存在偶然性。32.在研究“氣泡運動規(guī)律"實驗時,小禾在細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個小氣泡,讓玻璃管與水平面間保持不同的傾角,觀察氣泡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氣泡的運動快慢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她做出了如下猜想:氣泡長度約2cm實驗序號傾角/°氣泡經(jīng)過AB段的時間/秒11522.523014.934512.246013.859019.9猜想一:跟氣泡的長度有關;跟玻璃管與水平面的傾角有關。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上記號A、B,測出氣泡經(jīng)過AB段的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上表。(1)實驗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為;(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氣泡運動的快慢隨傾角的變化規(guī)律:。(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氣泡的運動快慢與氣泡長度的關系,則需要控制相同【答案】(1)秒表(2)氣泡運動的速度隨著傾角的增大而加快;(3)傾角【解析】(1)從表格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還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氣泡運動的快慢隨傾角的變化規(guī)律:氣泡運動的速度隨著傾角的增大而加快;(3)若用上述器材探究氣泡的運動快慢與氣泡長度的關系,則需要控制傾角相同。33.教育部要求初中生睡眠時間應達到9小時,睡眠對促進中小學生大腦發(fā)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至關重要。睡眠不足對學習能力會有怎樣的影響?某科研團隊以小鼠為實驗對象,建立模擬人類睡眠不足狀態(tài)的模型,并進行了如下實驗。①選取發(fā)育狀況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隨機均分為A、B兩組②采用適當?shù)膶嶒灧椒ǎ拗艬組小鼠的每日睡眠時長,使其睡眠時長為每日3.5小時,持續(xù)21天。A組小鼠不限制睡眠時長,其他實驗條件相同。③在實驗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別對兩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宮的時間進行四次測量,計算平均值。實驗結果如圖所示。(1)在限制睡眠時長的實驗中,A組和B組是一組對照實驗,其變量是(2)每組小鼠選取多只而不是一只進行實驗,是為了。(3)分析上圖可知,隨著每組小鼠走迷宮次數(shù)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宮的平均時間逐漸減少,說明小鼠走迷宮的行為是一種學習行為。對比兩組小鼠走出迷宮的平均時間,你認為該科研團隊可以得出的結論是:。(4)本實驗對你有怎樣的啟示?(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睡眠時間(2)避免實驗偶然性,提高實驗的可靠性(3)睡眠不足會對學習能力造成影響(4)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合理即可)【解析】(1)在限制睡眠時長的實驗中,A組和B組是一組對照實驗,其變量是睡眠時間;

(2)每組小鼠選取多只而不是一只進行實驗,是為了避免實驗偶然性,提高實驗的可靠性;

(3)從圖片中可以看出A組比B組走出迷宮花了更多的時間,所以可以的得出的結論是:睡眠不足會對學習能力造成影響;

(4)本實驗對你的啟示是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合理即可);34.水滴落在荷葉上會順著荷葉表面滾落,這一現(xiàn)象稱為荷葉”自潔效應”。同學們收集資料并開展項目化學習,探究荷葉”自潔效應”的原因。(1)任務一:探究荷葉表面物質(zhì)與荷葉”自潔效應”的關系。[查閱資料]荷葉表面有一層蠟質(zhì),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zhì)甲。[實驗設計]將一片荷葉從中間切開,分為A、B兩個區(qū)域,處理方法及結果如下表所示。A區(qū)域B區(qū)域物質(zhì)甲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清水浸泡,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處理方法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狀態(tài)實驗結果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水凝聚成球狀水滴B區(qū)域起作用。(2)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到實驗結論:。(3)任務二:進一步探究荷葉表皮結構與荷葉”自潔效應”的關系。[收集資料]觸摸荷葉表面,略感粗糙。進一步制作荷葉橫切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荷葉上表皮有凸起,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實驗設計]將一片荷葉從中間切開,分為A、B兩個區(qū)域,A區(qū)域用刀片將荷葉表面凸起刮去,B區(qū)域表面不做處理應觀察的現(xiàn)象是:。(4)任務三:尋找身邊的”自潔效應”。[啟示應用]基于仿生學,荷葉”自潔效應”在生產(chǎn)、生活多領域廣泛應用。根據(jù)右圖分析防油不粘鍋是如何模擬荷葉”自潔效應”的:。(寫出一條即可)【答案】(1)對照(2)荷葉表面物質(zhì)有利于荷葉的”自潔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