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常見的堿-【學與練】一、關于堿
(1)什么是堿: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的分類:可以根據溶解性分可溶性堿、難溶性堿;根據電離時產生的氫氧根離子的個數,可以分為一元堿,二元堿,多元堿;根據堿性的強弱,可以分為強堿,弱堿。(3)常見的難溶性堿(舉3個):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氫氧化鐵(4)中學常見的可溶性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微溶性堿氫氧化鈣
(5)水中是藍色沉淀的堿氫氧化銅;水中是紅褐色絮狀沉淀的堿氫氧化鐵二、堿的通性(指可溶性堿的性質,即溶液中的性質)
(1)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使無色酚酞不變色。
(2)堿十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十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實驗室常用來吸收并除去CO2雜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CO2的存在)
2NaOH
+
SO2
=
Na2SO3
+
H2O(工業(yè)上用堿溶液吸收SO2)等有害酸性氣體)(3)堿+某些鹽新堿+新鹽: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
2酸+堿=鹽+水(中和反應):NaOH
+
HCl
=
NaCl
+
H2O
三、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
(1)氫氧化鈉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2)氫氧化鈉是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熱,利用此現象可以作為氫氧化鈉固體的定性鑒定,溶液有滑膩感。(3)氫氧化鈉暴露在空氣中易吸水潮解,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該現象為物理變化。(4)具有較強的腐蝕性性;切不可接觸皮膚。
四、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1)暴露在空氣中,易和空氣中的CO2反應而變質,故需要密封保存,方程式為2NaOH
+
CO2
=
Na2CO3
+
H2O,利用此性質可以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五、氫氧化鈣1.俗稱:消石灰、熟石灰2.它是一種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水溶液叫做石灰水;靜置后取上層清夜叫做澄清石灰水;也具有一定的腐蝕性。3.氫氧化鈣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具有特殊性,它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4.區(qū)分NaOH和Ca(OH)2
兩種溶液的方法:方法一:分別通入CO2,變渾濁的是溶液:Ca(OH)2
+
CO2
=
CaCO3↓
+
H2O
方法二:分別加入Na2C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六、常用堿的用途(1)氫氧化鈉: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于造紙、輕工、紡織、石化等工業(yè)。(2)Ca(OH)2可用于建筑、改良酸性土壤;與CuSO4溶液混合制作農藥波爾多液,處理工廠排放的酸性氣體及含有重金屬鹽的廢水等方面。一、氫氧化鈉1.氫氧化鈉能與多種物質發(fā)生反應。如圖,其中能反應且觀察到藍色沉淀的是()A.B.C.D.【答案】B【解析】A、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氫氧化銅為藍色沉淀,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藍色,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與鐵銹、鐵都不反應,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故選B。2.小黎在研究氫氧化鈉性質實驗時,記錄了的部分實驗及現象如下,其中現象不合理的是()選項實驗現象A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固體受潮,逐漸溶解B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C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有氯化鈉生成D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產生藍色沉淀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氫氧化鈉易潮解,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表面受潮溶解,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不符合題意;
C、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有氯化鈉生成屬于結論,符合題意;
D、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會產生藍色沉淀氫氧化銅,不符合題意;故選C。3.興趣小組利用手持技術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化學反應,興趣小組設計了“圖1”的裝置,加入25mL的氫氧化鈉溶液,并開啟pH傳感器,測得的相關數據如“圖2”,下面說法錯誤的是()A.pH的不斷減少說明了CO2和NaOH發(fā)生了反應B.pH的不斷減少說明溶液中OH﹣也在不斷的減少C.pH的不斷減少說明了CO2和NaOH的反應會放出熱量D.在實驗過程中,圖1中的圓底燒瓶內壓強也會減小【答案】C【解析】A、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pH大于7,pH的不斷減少說明了CO2和NaOH發(fā)生了反應,不符合題意;
B、pH的不斷減少堿性減弱,說明溶液中OH﹣在不斷的減少,不符合題意;
C、pH的不斷減少說明溶液中OH﹣減少,無法證明反應是否放熱,符合題意;
D、在實驗過程中,圖1中的圓底燒瓶內壓強會因二氧化碳反應而減小,不符合題意;故選C。4.(2022九上·鎮(zhèn)海期中)為探究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的反應,某興趣小組將CO2持續(xù)通入一定濃度-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數字化實驗技術測定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變化,結果如圖1、圖2所示(實驗條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別約為11.0和8.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放熱B.圖1中,BC段發(fā)生的反應是CO2+Na2CO3+H2O=2NaHCO3C.圖1中,pH=12時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含Na2CO3和NaHCO3D.對于現象不明顯的反應,可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反應過程的“可視化”【答案】C【解析】A、由溫度變化趨勢可在,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放熱,不符合題意;
B、圖1中,BC段發(fā)生的反應是CO2+Na2CO3+H2O=2NaHCO3,不符合題意;
C、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別約為11.0和8.5,圖1中,pH=12時,是二氧化碳與部分氫氧化鈉反應,對應溶液的溶質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符合題意;
D、對于現象不明顯的反應,可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反應過程的“可視化”,不符合題意;故選C。5.下列關于氫氧化鈉的描述中錯誤的是()A.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C.能去除油污,可作爐具清潔劑D.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答案】A【解析】A.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太強,且成本太高,因此不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錯誤符合題意;
B.易溶于水,溶解時放出大量的熱,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能去除油污,可作爐具清潔劑,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對皮膚有強烈的腐蝕作用,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6.(2022九上·長興月考)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NaOH后能產生沉淀,則該溶液可能是()A.MgCl2溶液 B.Ba(NO3)2溶液C.K2CO3溶液 D.CuSO4溶液【答案】A【解析】A、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可產生白色氫氧化鎂沉淀,符合題意;
B、硝酸鋇與氫氧化鈉不能發(fā)生反應,不符合題意;
C、碳酸鉀與氫氧化鈉不能發(fā)生反應,不符合題意;
D、硫酸銅與氫氧化銅反應產生藍色氫氧化銅沉淀,不符合題意;故選A。7.(2022九上·杭州月考)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下列圖象正確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在開始一段時間內,溶劑質量的增加量=反應生成水的質量+氫氧化鈉溶液中水的質量。當反應結束后,溶劑質量的增加量=氫氧化鈉溶液中水的質量,即溶劑質量先增加較快后增加較慢。在沒有加入氫氧化鈉前,溶劑水的質量也不是零,故A錯誤;
在Na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溶液質量會增加,直至鹽酸完全被反應,接著因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溶液質量還會繼續(xù)增加,故B錯誤;
在反應結束前,溶液中沒有氫氧化鈉,即氫氧化鈉的溶液質量分數為零。當反應結束后,氫氧化鈉的溶質質量逐漸增大,則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故C錯誤;
在沒有加入氫氧化鈉之前,由于氯化鈉的存在,因此溶液中鈉離子的個數肯定不是零。隨著氫氧化鈉溶液的加入,溶液中鈉離子的個數逐漸增大,故D正確。故選D。8.(2023九上·舟山開學考)圖甲是關于氫氧化鈉化學性質的思維導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性質①,將無色酚酞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呈色。(2)性質②,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圖2表示該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曲線,n點溶液中的溶質是(填化學式)。(3)依據性質③,除去硫酸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化學方程式為?!敬鸢浮浚?)紅(2)NaCl、NaOH(3)2NaOH+SO2=Na2SO3+H2O【解析(1)性質①,將無色酚酞溶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呈紅色。
(2)性質②,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n點時溶液的pH>7,即此時溶液成堿性,即加入的氫氧化鈉過量,那么此時溶質為反應產物氯化鈉和剩余的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Cl、NaOH。
(3)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則反應的方程式為:2NaOH+SO2=Na2SO3+H2O。9.(2023九上·金華期末)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樣品是否變質,進行如下實驗:實驗一: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實驗二: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硫酸,有氣泡放出;實驗三: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濾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卮鹣铝袉栴}:(1)實驗二的現象可以得出該NaOH溶液中含有(2)經過以上三個實驗,說明該NaOH溶液變質情況為.變質?!敬鸢浮浚?)碳酸鈉(2)部分(或不完全)【解析】(1)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與硫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由實驗二產生氣泡的現象可知,該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鈉;
(2)實驗二得出樣品中含有碳酸鈉,實驗三向樣品中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了碳酸鈉的存在同時除去了碳酸鈉,向濾液中加酚酞,溶液呈紅色,由此說明樣品中還含氫氧化鈉,說明該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10.(2022九上·溫州期中)請同學們根據常見的可溶性堿的性質回答下列問題:(1)同時擠壓圖甲中A、B裝置的膠頭滴管,能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的現象是。(2)為了驗證氫氧化鈉能與鹽反應,可選擇的物質是(可多選)。A.碳酸鈣B.氯化鐵C.硝酸鋇D.硫酸銅(3)為鑒別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用如圖乙所示的A,B,C三種方案(每種方案的兩支試管中事先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兩種溶液),其中可行的方案是?!敬鸢浮浚?)A中氣球大于B中氣球(2)B,D(3)A【解析】(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都會使錐形瓶內壓強減小,但與氫氧化鈉反應壓強減少更明顯,所以通過觀察到A中氣球大于B中氣球,可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
(2)碳酸鈣與氫氧化鈉不反應,A錯誤;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氫氧化鐵沉淀,B正確;硝酸鋇與氫氧化鈉不反應,C錯誤;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產生藍色沉淀,D正確;
(3)通入二氧化碳,產生渾濁的為氫氧化鈣,無現象的為氫氧化鈉,A可以鑒別;加入鹽酸,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反應都無明顯現象,B不可以鑒別,加入酚酞,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都會使酚酞變紅,C不可以鑒別;11.(2022九上·舟山期中)如圖是關于氫氧化鈉化學性質的思維導圖,請據圖回答(1)依據性質③,除去硫酸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化學方程式為。(2)性質④,將氫氧化鈉固體和某種鹽混合研磨,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推測這種鹽的組成中含有。(寫出原子團的符號)【答案】(1)2NaOH+SO2=Na2SO3+H2O(2)NH4+【解析】1)依據性質③,除去硫酸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可利用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反應來吸收,方程式為2NaOH+SO2=Na2SO3+H2O;
(2)性質④是堿與鹽的反應,將氫氧化鈉固體和某種鹽混合研磨,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即為氨氣,推測這種鹽的組成中含有NH4+;12.(2023九上·鄞州期中)小科同學用如下圖總結NaOH的四類化學性質(即NaOH能夠與四類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為驗證性質④,他選擇了二氧化碳與其反應,為探究兩者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小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實驗進行驗證。實驗現象為:A中試管內液面上升,B中。李莉提出質疑,她認為A實驗不嚴謹,應做一個對比實驗:?!敬鸢浮繗馇蛎洿?;將A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量的水【解析】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會使裝置內壓強減小,A中試管內液面上升,B中氣球脹大,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也會使壓強減小,所以為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還需做將A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量的水的對比實驗,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可能;13.(2022九上·寧波期中)宇軒同學用如圖總結NaOH的四類化學性質(即NaOH能夠與四類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1)為了驗證性質③,該同學可選擇的物質是(填序號)。該反應可以看到的實驗現象是。A.Na2CO3B.CO2C.FeCl3D.Ba(NO3)2(2)依據反應④說明NaOH必須密封保存,否則在空氣中要變質,其化學方程式為。【答案】(1)C;產生紅褐色沉淀(2)2NaOH+CO2=Na2CO3+H2O【解析】(1)性質③為氫氧化鈉與鹽的反應,碳酸鈉不與氫氧化鈉反應,A錯誤;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但為非金屬氧化物,B錯誤;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且屬于鹽類,C正確;硝酸鋇與氫氧化鈉不反應,D錯誤;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會觀察到產生紅褐色沉淀;;
(2)氫氧化鈉可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14.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易變質,請寫出此過程的化學方程式:?,F向一定質量且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入稀鹽,并振蕩。(如下圖)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鹽酸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那么,圖線BC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在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是?!敬鸢浮緾O2+2NaOH=Na2CO3+H2O;有氣泡產生;NaCl【解析】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易變質,是與空氣中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向反應后的溶液加鹽酸,先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溶液增重,增重質量即為加入鹽酸質量,然后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因產生二氧化碳質量,溶液質量增重小于所加鹽酸質量,BC段為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反應現象為有氣泡產生,C點為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圖像,溶質只有NaCl。15.(2023·江山模擬)小科將酚酞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時,發(fā)現了意想不到的現象:有的溶液變紅后褪色;有的出現白色渾濁物。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他查閱資料得知酚酞試液由酚酞固體溶于酒精配制而成,并進行了以下探究:試管編號實驗現象10.1min紅色褪去25min紅色褪去330min紅色明顯變淺4120min紅色無明顯變淺試管編號實驗現象5大量渾濁物6少量渾濁物7無渾濁物猜想Ⅰ:紅色褪去,與NaOH溶液和空氣中的CO2反應有關。猜想Ⅱ:紅色褪去,與有關。猜想Ⅲ:出現白色渾濁物,與酚酞試液的濃度有關。為驗證猜想Ⅱ和猜想Ⅲ,小科分別設計了如下實驗:(1)實驗1: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猜想Ⅰ是不可能的,其理由是。(2)請將猜想Ⅱ補充完整。(3)依據上述實驗現象,為使酚酞滴入氫氧化鈉溶液實驗現象更明顯,你認為實驗中的藥品應如何選擇。【答案】(1)氫氧化鈉溶液變質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也能使酚酞試液顯紅色(2)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3)選取0.5%的酚酞試液和0.5%的氫氧化鈉溶液或者選取濃度較低的酚酞試液和氫氧化鈉溶液【解析】(1)若與NaOH溶液和空氣中的CO2反應有關,而它們反應能夠生成碳酸鈉,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能夠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則實驗1中所以試管都會褪色,而4號試管長時間都未褪色,說明猜想Ⅰ不成立;
(2)實驗變量還有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因此猜想與氫氧化鈉溶液濃度有關;
(3)根據實驗1可知,氫氧化鈉溶液濃度為0.5%時,不會出現褪色現象,而實驗2可以看出,酚酞試液濃度需要合適,加入后才不產生渾濁物,因此選擇0.5%的酚酞試液,因此將0.5%的酚酞試液加入0.5%的氫氧化鈉溶液中。16.(2023·杭州模擬)將CO2通入到NaOH溶液中,觀察不到明顯的實驗現象。小樂為了證明CO2與NaOH溶液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進行了下列兩組實驗:(1)【實驗一】小樂分別取CO2與NaOH反應后的溶液少許于2支試管中,按如下方案進行:方案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1滴加適量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化學反應2滴加足量的稀鹽酸(2)【實驗二】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將反應產生的CO2持續(xù)通入NaOH溶液中,用pH傳感器測定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結果如圖乙所示。(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別約為11.0和8.5)①圖甲所示實驗中,用Na2CO3和稀H2SO4反應來制取CO2,而不用大理石和鹽酸反應來制取,理由是。②根據圖乙所示曲線,寫出AB段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答案】(1)氯化鋇;產生氣泡(2)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也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影響實驗數據;CO2+2NaOH═Na2CO3+H2O【解析】(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與氯化鋇或氯化鈣等反應產生碳酸鹽沉淀,氫氧化鈉則不反應,所以加入適量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觀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可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所以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可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
(2)①圖甲所示實驗中,用Na2CO3和稀H2SO4反應來制取CO2,而不用大理石和鹽酸反應來制取,是由于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也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影響實驗數據;②圖乙所示曲線中AB段pH降至11,說明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17.(2023·柯橋模擬)工業(yè)鹽酸常含少量FeCl3而呈黃色,小亮為測定某工業(yè)鹽酸中HCl的含量進行如下實驗:取某鹽酸樣品50g,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NaOH溶液,反應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質量關系如圖所示,部分數據見表,請根據表格和圖象完成下列問題:加入NaOH溶液的質量/g255075100所得溶液的質量/g75100mn(1)開始沒有產生沉淀的原因是;(2)表中m=,n=;(3)求該工業(yè)鹽酸中HCl的質量分數;(4)求加入86gNaOH溶液時溶液中的溶質質量。【答案】(1)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2)125;148.93(3)設該工業(yè)鹽酸中HCl的質量分數為y
NaOH+HCl=NaCl+H2O
4036.5
80g×20%50gy
40:36.5=(80g×20%):50gy
y=29.2%(4)由鈉元素質量守恒可知,加入86gNaOH溶液時溶液中的溶質質量為86g×20%×23二、氫氧化鈣18.(2022九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分別向四支試管中加入飽和石灰水,使其與試管內溶液充分反應。無論加入多少量的飽和石灰水,反應后試管內溶液一定呈堿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①中加入石灰水后,鹽酸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則溶液呈酸性或中性,②中加入石灰水后,硫酸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則溶液呈酸性或中性,③中加入石灰水后,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無論加石灰水量多量少,反應后溶液中都會有呈堿性的氫氧化鈉生成,④中加入石灰水后,氯化鐵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鈣,若加入石灰水少量,則反應后溶液呈中性;故選C。19.從用石灰漿抹的墻壁上掉下的一塊白色固體,為探究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由此所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實驗步驟實驗現象①將固體研磨成粉末狀,加水攪拌固體沒有全部溶解②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試液溶液呈紅色③取不溶物,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A.一定含有CaCO3和Ca(OH)2B.一定含有Ca(OH)2,可能含有CaCO3C.一定沒有CaCO3和Ca(OH)2D.一定含有CaCO3,可能含有Ca(OH)2【答案】A【解析】A、石灰漿成分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鈣結合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抹墻掉下的物質加水攪拌,沒有全部溶解,說明有難溶物,上層清液使酚酞變紅,說明呈堿性,則固體中一定有氫氧化鈣,不溶物加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還一定有碳酸鈣;故選A。20.在夏天要是能吃一碗甜甜的手搓冰粉真是太開心啦。制作過程是:冰粉籽用紗布包住,用手在涼白開水中搓出汁液。最后將一些白色粉末溶于水中,取上層清液倒入冰粉漿液中,靜置一段時間,即可得冰粉。下面對白色粉末進行探究正確的是()A.該白色粉末是Ca(OH)2 B.該白色粉末可能是Ca(OH)2C.該白色粉末可能是NaOH D.該白色粉末可能是Na2CO3【答案】B【解析】該白色粉末溶于水加酚酞試液能使酚酞變紅,故呈堿性,通入二氧化碳會出現渾濁,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象,碳酸鈉不與二氧化碳反應且易溶,氫氧化鈣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但氫氧化鋇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也會產生白色沉淀,所以可能是氫氧化鈣;故選B。21.(2022九上·杭州月考)下列關于NaOH和Ca(OH)2的用途中錯誤的是()A.用Ca(OH)2制波爾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檢驗CO2 D.用NaOH固體干燥某些氣體【答案】C【解析】A.用Ca(OH)2和硫酸銅制波爾多液,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則用Ca(OH)2溶液檢驗CO2,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用NaOH固體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某些氣體,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22.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請回答下列問題:(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2)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為鑒別它們,小柯設計了如圖四種方案(每種方案的兩支試管中事先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兩種堿)。其中可行的方案是。【答案】(1)OH-或氫氧根離子(2)B【解析】(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氫氧根離子;
(2)鹽酸與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反應,且都無明顯現象,A錯誤;碳酸鈉與氫氧化鈉不反應,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碳酸鈣沉淀,可以鑒別,B正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能使酚酞變紅,不能鑒別,C錯誤;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反應,產生藍色沉淀,不能鑒別,D錯誤。23.在學習酸堿的化學性質時常構建如圖思維導圖梳理知識,A、B、C、D是不同類別的化合物,“一”表示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化學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反應③⑥同屬于中和反應,該反應的實質是。(2)寫出一種符合要求的:A物質的化學式:,物質C的化學式:?!敬鸢浮浚?)H++OH-=H2O(2)Fe2O3;Na2CO3【解析】(1)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
(2)A為金屬氧化物或堿,C為鹽類物質,再復分解反應條件寫出一種物質即可;24.小明研究氫氧化鈣化學性質,進行了如下兩個實驗。
(1)實驗過程中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實驗。(填寫圖中的序號)(2)圖乙表示實驗③過程中溶液中離子種類在反應前后的變化,★表示的離子是。(3)實驗結束后,將實驗②和③試管中的廢液倒入同一個燒杯中,發(fā)現沉淀消失,其原因是?!敬鸢浮浚?)①(2)Ca2+(3)實驗②后,試管中存在過量的稀鹽酸【解析】(1)①中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會產生碳酸鈣沉淀,②中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③中氯化鐵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紅褐色氫氧化鐵沉淀;
(2)圖乙表示實驗③過程中溶液中離子種類在反應前后的變化,★為反應前試管中的離子,且反應后保持不變,③反應實質是鐵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生成氫氧化鈉,則★為鈣離子;
(3)實驗結束后,將實驗②和③試管中的廢液倒入同一個燒杯中,發(fā)現沉淀消失,說明②中鹽酸過量,氫氧化鐵與鹽酸發(fā)生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使沉淀消失。25.金屬鋰(元素符號Li)在通信和航天領域中有重要用途。氫氧化鋰(化學式LiOH)是一種易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有辣味:化學性質與NaOH相似,有強堿性和腐蝕性。(1)氫氧化鋰可用作光譜分析的展開劑、潤滑油,這是利用氫氧化鋰的(填“化學"或“物理”)性質。(2)LiOH屬于(填“氧化物”、“酸”、“晾”或"鹽”)類。(3)載人航天飛船中常用LiOH代替NaOH米吸收航天員呼吸產生的CO2,則LiOH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敬鸢浮浚?)物理(2)堿(3)2LiOH+CO2=Li2CO3+H2O【解析】(1)氫氧化鋰可用作光譜分析的展開劑、潤滑油,所利用性質不需化學變化體現,屬于氫氧化鋰的物理性質;
(2)LiOH離解后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屬于堿;
(3)LiOH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LiOH+CO2=Li2CO3+H2O。26.(2023·舟山)小舟在學習“常見的堿”過程中,將新配制的飽和Ca(OH)2溶液滴入到FeCl3溶液中,發(fā)現沒有出現預期的紅褐色沉淀。這是為什么呢?小舟查閱資料,獲取如下信息:①Ca(OH)2微溶于水;②FeCl3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Ca(OH)2沒有參加化學反應。猜想二:滴入的Ca(OH)2溶液中OH-數量太少。猜想三:FeCl3溶液呈酸性,Fe(OH)3沉淀不能存在。(1)小舟用pH試紙測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堿度,測得pH<7,說明溶液中沒有OH-。該現象(選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2)為增加OH的數量,換用濃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如圖甲),若猜想二正確,則觀察到的現象是。(3)經過實驗,猜想三驗證成立。然后,小舟將FeCl3溶液遂滴滴加到飽和Ca(OH)2溶液中(如圖乙),先觀察到紅褐色沉淀產生,持續(xù)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請你解釋沉淀會消失的原因?!敬鸢浮浚?)不支持(2)產生紅褐色沉淀(3)FeCl3溶液顯酸性,當FeCl3榕液過量時,產生的Fe(OH)3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解析】(1)pH<7,則說明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消失了,故不支持猜想一;
(2)濃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增加了氫氧根離子數量,從而產生了紅褐色沉淀;
(3)氫氧化鐵會與氫離子反應,故原因為:FeCl3溶液顯酸性,當FeCl3榕液過量時,產生的Fe(OH)3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27.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幫助老師整理實驗室時,意外地發(fā)現實驗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鈣粉末.于是對該粉末進行了如下探究.【提出問題】該瓶粉末的成分是什么?(1)【猜想與假設】猜想一:該瓶粉末的成分可能為氫氧化鈣猜想二:該瓶粉末的成分可能為氫氧化鈣和碳酸鈣猜想三:該瓶粉末的成分可能為,做出猜想三的理由是.(2)【實驗驗證】請你參與探究,完成下面的實驗報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猜想二正確⑴取少量樣品于小燒杯中,加入適量水,充分攪拌,過濾,取少量濾渣于試管中,加入.有大量氣泡產生說明含有⑵取步驟⑴中的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說明含有(3)【聯想與啟示】氫氧化鈣露置在空氣中會發(fā)生變質,變質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因此,必須保存.【答案】(1)碳酸鈣;氫氧化鈣完全變質(2)稀鹽酸;碳酸鈣;濾液;酚酞試液變紅色;氫氧化鈣(3)Ca(OH)2+CO2=CaCO3↓+H2O;密封【解析】(1)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則該粉末成分可能是氫氧化鈣、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兩種,猜想三為該瓶粉末的成分為氫氧化鈣完全變質生成的碳酸鈣。
(2)碳酸鈣與鹽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取濾渣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含有碳酸鈣,再取反應后濾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變成紅色,證明氫氧化鈣的存在,由此證明猜想二正確。
(3)氫氧化鈣變質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所以氫氧化鈣需密封保存。28.(2022九上·舟山期中)在實驗室中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發(fā)現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狀試劑。他們對該試劑進行了定量實驗分析:稱取試劑19.8g放入錐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蕩,再向錐形瓶中依次滴加25g鹽酸,充分反應后。測得部分數據與圖象如圖所示。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加入鹽酸的質量/g252525252525錐形瓶中物質的質量/g75100a150172.8197.8(1)a的數值為。(2)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通過實驗,得出該試劑(填“是”或“不是”)已部分變質的結論,其依據是(溫馨提示:通過實驗數據和圖象作出你的判斷)。(3)b的數值為。(4)該試劑中氫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為(不要求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敬鸢浮浚?)125(2)是;反應產生氣體,一開始沒產生氣體,是因為酸優(yōu)先與堿反應,故HCl和Ca(OH)2反應,等Ca(OH)2反應完后,變質的CaCO3和HCl反應產生氣體(3)2.2(4)74.7%【解析】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鈣可能會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鈣和氫氧化鈣混合物與鹽酸反應時,先氫氧化鈣反應,然后碳酸鈣反應,鹽酸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反應,加入鹽酸質量即為錐形瓶內物質增加質量,加鹽酸前錐形瓶內藥品質量為19.8g+30.2g=50g,由表中數據可知第1次加入25克鹽酸,錐形瓶內物質質量為75克,第2次加25克,錐形瓶內物質質量為100g,第4次加25g,瓶內質量為150g,則a=100+25=125;
(2)由第5次加入鹽酸后瓶內增重質量小于25g可知,該次鹽酸反應產生了氣體,反應產生氣體,但一開始沒產生氣體,說明是酸優(yōu)先與堿反應,即HCl和Ca(OH)2反應,等Ca(OH)2反應完后,變質的CaCO3和HCl反應產生氣體,由此可得出該試劑部分變質;
(3)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產生氣體b的數值為19.8g+30.2g+25g×6-197.8g=2.2g;
(4)設碳酸鈣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2.2g
100:44=x:2.2g
x=5g
則氫氧化鈣質量分數為19.8g三、其他的堿29.對于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堿一定含有H元素B.可使酚酞變紅的都是堿溶液C.所有非金屬氧化物都可與堿溶液反應D.酸與堿反應一定不產生沉淀【答案】A【解析】A、堿是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都是OH-的化合物,所以一定含有H元素,A正確;
B、能使酚酞變紅的是堿性溶液,但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如Na2CO3溶液,B錯誤;
C、并非所有的非金屬氧化物均能和堿溶液發(fā)生反應,如CO、H2O等,C錯誤;
D、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可以產生沉淀,如H2SO4+Ba(OH)2=BaSO4↓+2H2O,D錯誤。故答案為:A。30.Fe(OH)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Fe(OH)3,為了能較長時間觀察到Fe(OH)2白色絮狀沉淀,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打開止水夾,能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B.關閉止水夾,不能將B中的溶液壓入A中C.裝置A,B中的液體接觸后不會產生白色絮狀沉淀D.如果實驗中觀察到紅褐色沉淀,可能是止水夾關閉過早【答案】C【解析】A.A中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打開止水夾,反應生成的氫氣能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關閉止水夾,不能將B中的溶液壓入A中,是因為A裝置不是密封裝置,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裝置A、B中的液體接觸后會立刻產生白色絮狀沉淀,是因為氫氧化鈉能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如果實驗中觀察到紅褐色沉淀,可能是止水夾關閉過早,導致空氣沒有全部排出,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31.為研究堿的化學性質,小明進行了如下實驗,其中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A.溶液呈紅色B.有白色沉淀生成C.無明顯變化D.有藍色沉淀生成【答案】B【解析】A.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無色酚酞試液會變成紅色,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沒有沉淀生成,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沒有明顯現象,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32.(2022九上·杭州期中)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化學式CsOH,則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CsOH在水中能電離出Cs+、OH-B.CsOH溶液能與CO2反應C.CsOH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D.CsOH溶液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CsSO4【答案】D【解析】A、CsOH在水中能電離出Cs+、OH-,不符合題意;
B、CsOH溶液為堿的溶液,能與CO2反應,不符合題意;
C、CsOH溶液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不符合題意;
D、CsOH中Cs化合價為+1價,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化學式為Cs2SO4,符合題意;故選D.33.實驗探究是獲取證據的重要途徑?!皳P帆”學習小組閱讀資料獲知氫氧化鋇〔Ba(OH)2〕與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相似,為了驗證氫氧化鋇的某些化學性質,他們設計如圖所示實驗。其中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實驗①驗證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B.實驗②驗證氫氧化鋇能與酸反應C.實驗③驗證氫氧化鋇能與某些鹽反應D.實驗④驗證氫氧化鋇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答案】B【解析】A、實驗①通過酚酞溶液變紅可驗證氫氧化鋇溶液顯堿性,不符合題意;
B、實驗②氫氧化鋇與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不能驗證氫氧化鋇能與酸反應,符合題意;
C、硫酸鈉為鹽,實驗③驗證氫氧化鋇能與某些鹽反應,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為非金屬氧化物,實驗④驗證氫氧化鋇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B。34.(2022九上·長興月考)下列四個實驗中,不能體現堿的通性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A.2NaOH+CuSO4=Na2SO4+Cu(OH)2↓,體現堿的通性:堿+某些鹽=新堿+新鹽,故A不合題意;
B.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是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的結合,堿的共性是氫氧根離子顯示的性質,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石灰水(Ca(OH)2)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體現堿的通性:堿使指示劑變色,故C不合題意;
D.NaOH+CO2=Na2CO3+H2O,體現堿的通性: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故D不合題意。故選:B35.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是因為()A.都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 B.都能電離出金屬離子C.都能使指示劑變色 D.都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堿的構成分析?!窘獯稹繗溲趸c、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由于它們的溶液中都含氫氧根離子;36.(2023九下·慶元模擬)根據堿的四條化學性質回答下列問題:(1)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離子是;(2)圖中的X代表一類物質,則X為(填寫物質類別)。【答案】(1)OH-(氫氧根離子)(2)酸【解析】(1)堿溶液中都含氫氧根離子,所以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2)堿溶液與X能生成鹽和水,則X為酸類物質37.(2023·柯橋模擬)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學完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1結束后,同學們對反應后的物質進行過濾,并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了探究。[建立猜想]猜想一:溶質為;猜想二:溶質為NaOH和Na2CO3;猜想三:溶質為NaOH和Ba(OH)2。[實驗探究]組內同學采取不同的方法開展了實驗2的研究,具體情況如下: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互聯網平臺運營合作協議
- 瀝青路面攤鋪施工合同
- 檢修承包合同
- 冀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二畫大熊貓》教學設計
- 房屋NFT數字產權綁定協議
- 福建加強型貝雷片施工方案
- 地下石油庫工程施工方案
- 14《小蝸?!罚ń虒W設計)2024-2025學年一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第12課《橋》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四學制)六年級上冊
- 商品房預制樓板施工方案
- β內酰胺類抗生素與合理用藥
- 初中物理科技小論文【6篇】
- 物價知識培訓課件
- QC成果地下室基礎抗浮錨桿節(jié)點處防水施工方法的創(chuàng)新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論模型
- 檢修期間安全措施
- 八年級數學下冊同步練習(全冊)
- 安全生產條件核查表
- 中藥審核處方的內容(二)
- (完整)金正昆商務禮儀答案
- RB/T 101-2013能源管理體系電子信息企業(yè)認證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