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廣西地方標準《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技術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一、工作簡況(一)任務來源2023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下發(fā)《關于下達2023年廣西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下達制定任務,項目編號為2023-1464,制定期限為自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本標準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象局提出,由廣西氣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二)起草單位本標準起草單位為柳州市氣象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象科學研究所。(三)標準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本標準起草人:劉永裕、何燕、唐國敏、黃維、譚孟祥、吳炫柯、劉梅、李寧、鄭紅、賈若欣。其分工如下:劉永裕:柳州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第一起草人,全面主持標準的起草工作。負責確定標準制定方法、原則、方案和大綱,標準的起草、調查研究、分析驗證、標準修訂及標準編制說明的編寫。何燕: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象科學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負責制定水稻分期播種觀測技術規(guī)范,負責標準起草技術把關,審改標準及編制說明。唐國敏:柳州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進行文獻查閱,參與標準的編寫以及資料收集、分析、整理、校準。黃維:柳州市氣象局,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進行文獻查閱,參與標準的編寫以及資料收集、分析、整理。譚孟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象科學研究所,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參與標準的編寫、分析驗證。吳炫柯:柳州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參與標準的編寫、試驗數(shù)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劉梅:柳州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參與標準的編寫以及資料分析、整理。李寧:柳州市氣象局,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進行文獻查閱,以及資料分析、整理。鄭紅:柳州市氣象局,助理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參與資料收集、整理。賈若欣:柳州市氣象局,助理工程師,主要參加人。主要參與資料收集、整理二、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國家和廣西的氣象事業(yè)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均包含有增強糧食安全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的氣象保障服務能力水平內容,國家和廣西鄉(xiāng)村振興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2022-2024):把做好國家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列為首要重點任務。因此制定廣西《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技術規(guī)范》,為更好地開展廣西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為開展水稻氣候適宜性評價、水稻產量品質評估、優(yōu)化水稻種植生產布局、水稻生產趨利避害、防災減災等工作提供重要基礎、技術支撐和標準依據。是水稻新品種種植推廣的必須之技,是廣西水稻生產高質量持續(xù)發(fā)展、保障糧食生產安全、促進糧食增產增效增收的必然之舉,是進一步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是促進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技術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重要保障。三、主要起草過程2023年8月:標準項目立項,簽訂項目合同,成立標準項目編制工作組,確定編制組負責人,進行人員分工,編寫工作大綱,并報經自治區(qū)氣象局審定。2023年9月-2024年2月:編制組按照審定后的編寫工作大綱,細化編寫工作方案,開展調查研究,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獻,并按照各自的分工,開始了標準的編寫和修改。組織起草標準初稿。2024年3-5月:根據已有的系列雙季稻分期播種科研成果與廣西各地長期雙季稻觀測業(yè)務實踐經驗,以及咨詢相關專家的意見,形成標準草案征求意見稿(含標準文本、編制說明等)。四、制定標準的原則和依據(一)制定標準的原則本標準的編制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原則。1.科學性、合理性《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技術規(guī)范》地方標準的制定,依據已有的廣西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試驗的系列科研成果和長期水稻觀測業(yè)務實踐基礎,進行總結、提煉、修訂,并遵循現(xiàn)行的氣象觀測業(yè)務技術規(guī)范和相關標準,使該標準具有科學性、合理性。2.可操作性本標準規(guī)范了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試驗觀測原則、試驗方法、觀測地段、生長狀況、生長量、產量結構及品質分析、主要田間工作記載、主要農業(yè)氣象災害、病蟲害等項目的觀測分析內容、觀測時次、形態(tài)特征、觀測方法和觀測結果的記載記錄格式等。并在廣西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試驗中得到長期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3.實用性、通用性本標準適用于廣西各地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試驗觀測,并具有良好的廣西各地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實踐基礎,實用性強、通用性良好。(二)制定標準的依據1.主要技術標準或規(guī)范[1]QX/T468-2018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水稻[2]NY/T1300-2007農作物品種區(qū)域試驗技術規(guī)范水稻[3]DB3304T037-2018水稻關鍵生育期氣候適宜度判定技術規(guī)程[4]蘇廣達,薛其清.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5[5]信乃詮,等.中國農業(yè)氣象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6]GBT_32136—2018農業(yè)干旱等級[7]GBT_32779—2016超級雜交稻制種氣候風險等級[8]QXT_94—2008寒露風等級[9]QXT_98—2008早稻播種育秧低溫陰雨等級[10]QXT_280—2015極端高溫監(jiān)測指標2.科研成果及業(yè)務經驗參加本標準編寫人員共10人,其中1位正高級工程師,4位高級工程師,3位工程師,2位助理工程師,均為在廣西從事一線農業(yè)氣象業(yè)務服務工作與科學研究的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農業(yè)氣象業(yè)務觀測、試驗、服務和科研攻關工作經驗。本標準主要編寫團隊參與了中國氣象局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項《農業(yè)氣象試驗站區(qū)域聯(lián)合試驗》和《四大作物區(qū)域聯(lián)合試驗》、廣西科技重點研發(fā)項目《基于“3S技術”的水稻高溫熱害預測監(jiān)測和災害區(qū)劃研究與示范》、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水稻低溫冷害監(jiān)測預警及防控技術中試》、廣西自然基金項目《水稻冷害的GIS監(jiān)測預警技術研究》、廣西農業(yè)科技重點項目《水稻冷害風險評估技術研究》《水稻高溫熱害評估及防御技術研究》等項目研究,在廣西水稻高溫熱害、低溫冷害等農業(yè)氣象災害致災指標、精細化災害區(qū)劃、災害監(jiān)測預測預警技術、水稻安全生產期、氣候變化對廣西雙季稻種植布局等方面研究取得系列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科研成果在廣西雙季水稻業(yè)務服務中應用效果良好。廣西柳州市農業(yè)氣象試驗站從2018年開始開展雙季水稻分期播種試驗,積累了6年數(shù)據資料,而且及區(qū)內其他市縣氣象部門也長期開展水稻氣象觀測業(yè)務,積累了豐富的業(yè)務觀測經驗,而且有幾十年長期持續(xù)觀測水稻資料,提供的水稻生育期、氣象條件、氣象災害、長勢、產量等資料,為“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技術規(guī)范”的編制積累了大量水稻氣象觀測數(shù)據資料??傊嚓P科研成果和長期豐富的業(yè)務觀測經驗以及充足的數(shù)據資料,為本標準制定提供良好的重要支撐。3.分析驗證應用本標準制定過程中,為了使標準有科學性、可比較性、實用性及普適性,編寫組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到廣西各地開展調研工作,以及調研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依據已有的水稻觀測數(shù)據與氣象相關科研成果和廣西各地長期觀測業(yè)務實踐基礎,對本標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驗證、應用,先后形成了“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技術規(guī)范”地方標準的初稿、征求意見稿。4.專家意見標準制定過程中,起草組將向廣西農業(yè)農村廳、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等部門院所的專家進行了幾次咨詢,并根據專家意見,對標準意見征求稿將進行修改、補充,形成本標準的預審稿。五、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關系,與有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協(xié)調情況本標準的制定沒有引用國際和國外的同類標準。承諾本文件內容和各項指標不低于國家強制性標準。也沒存在內容或某項指標低于推薦性國家標準的情況。本標準是新制定的地方標準,遵守國家憲法,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相關法律,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國家標準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guī),沒有出現(xiàn)與現(xiàn)行的有關法律和強制性標準發(fā)生沖突的條款。六、主要條款的說明,主要技術指標、參數(shù)、試驗論證的論述(一)廣西水稻種植氣候特點廣西水稻種植歷史悠久,雙季稻作是廣西水稻的主要種植制度,其種植面積占廣西水稻種植面積的90%以上。廣西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豐富的溫光水氣候資源對發(fā)展水稻生產比較有利,但是廣西地處低緯度,受復雜的地理地形環(huán)境和季風氣候特征影響,廣西已成為我國農業(yè)氣象災害最嚴重的省區(qū)之一,影響廣西水稻生產的主要氣象災害有:春季低溫陰雨、倒春寒、春旱、高溫熱害、臺風、暴雨洪澇、秋旱、寒露風冷害、秋季連陰雨等,近年來農業(yè)氣象災害強度和頻率出現(xiàn)增強和極端性趨勢,對水稻生產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尤其水稻關鍵生育期的氣象條件和氣象災害對水稻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因此制定本標準,科學規(guī)范水稻氣候適宜性分期播種觀測試驗,努力提高水稻氣象觀測業(yè)務能力水平是保證試驗成果真實性的重要手段。(二)相關觀測業(yè)務與科研工作情況早在20世紀60-70年代,廣西開始開展以水稻、玉米等大宗作物的觀測為主的農業(yè)氣象觀測業(yè)務工作,進入90年代,廣西建成了南寧、欽州、桂林、柳州等多個水稻農業(yè)氣象試驗站。至今廣西氣象部門擁有幾十年長期持續(xù)觀測的10多個水稻觀測點提供的水稻生育期、氣象條件、氣象災害、長勢、產量等數(shù)據資料,同時擁有2018年至今的柳州雙季稻分期播種試驗數(shù)據,為本標準的編制提供了充足良好的數(shù)據支撐。為廣西區(qū)市縣水稻氣象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依據。在科研項目研究方面,本標準起草組與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農科院水稻所、廣西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氣候中心等有多次聯(lián)合研究項目經歷,具有比較豐富的“產學研”聯(lián)合科研合作經驗。低溫冷害、高溫熱害是廣西水稻高產穩(wěn)產的主要制約因素,本標準起草團隊通過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水稻低溫冷害監(jiān)測預警及防控技術中試》的實施,將水稻低溫冷害災害規(guī)律、災害區(qū)劃、精細化監(jiān)測預測預警和防控技術在廣西省市縣農業(yè)氣象業(yè)務服務中推廣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業(yè)務應用服務效果,并得到農業(yè)、氣象部門的肯定和高度重視。針對水稻高溫熱害氣象服務技術難題,本標準起草組實施完成了廣西重點研究計劃項目《基于“3S”技術的水稻高溫熱害預測監(jiān)測和災害區(qū)劃研究與示范》,制定了廣西水稻高溫熱害災害指標和精細化區(qū)劃指標,探明了廣西水稻高溫時空分布規(guī)律,研發(fā)了省市縣級水稻高溫熱害精細化預測監(jiān)測應用系統(tǒng),應用于廣西區(qū)市縣水稻農業(yè)氣象業(yè)務服務中,顯著提升省市縣級水稻生產精細化決策服務能力與水平,并獲省市縣氣象、農業(yè)部門的肯定好評。同時本標準起草團隊還完成了廣西自然基金項目《水稻低溫冷害的GIS監(jiān)測預警技術研究》等水稻農業(yè)氣象相關項目研究,在廣西水稻安全生產、雙季稻種植布局、致災臨界指標和監(jiān)測預警指標構建、廣西水稻農業(yè)氣象災害影響分析研究、廣西水稻氣象災害特征規(guī)律研究、精細化水稻農業(yè)氣候區(qū)劃以及水稻冷熱害精細化風險預警技術等方面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和顯著成效,并積累了豐富的水稻觀測業(yè)務經驗,同時促進了農業(yè)氣象服務保障以及防災減災能力的提升,為本規(guī)范的編制奠定良好基礎和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柳州雙季稻分期播種試驗主要驗證試驗情況分析1、試驗報告:廣西早稻返青分蘗進程與氣象因子相關性分析水稻是廣西主要的糧食作物,2021年廣西水稻種植面積達165萬hm2,其中早稻種植面積達到81萬hm2,大約占到廣西水稻總種植面積49%,返青分蘗期是水稻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水稻移栽返青期早生快發(fā)特性對產量和品質形成存在明顯的影響,在適宜氣象條件下移栽返青后水稻秧苗能夠迅速恢復生長,高效獲取光溫水肥等資源,促進分蘗與生物量形成,為高產、優(yōu)質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而不適宜的氣象條件下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長緩慢,這將限制隨后的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形成。前人研究表明,在水稻移栽期遇到高溫天氣,會導致秧苗水分流失過多,根部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供給,不利于秧苗的生長,在分蘗期遇到適宜范圍內較高的溫度促進水稻群體生長量,分蘗期縮短,而過高溫度導致了水稻無效分蘗增多,最終穗數(shù)減少,產量降低。在水稻返青、分蘗期遇到低溫寡照天氣,水稻發(fā)根減少、分蘗率和葉齡值降低、生育期延遲,長勢較弱,低溫冷害嚴重會使秧苗植株枯死。早稻移栽、返青和分蘗發(fā)育期與氣象因子關系密切,掌握水稻移栽、返青和分蘗規(guī)律以及與氣象因子的關系,根據天氣情況結合有效的田間管理措施,能縮短秧苗返青期,培育壯苗,促進秧苗早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在移栽、返青和分蘗期受到氣象因子的脅迫條件下,植株的生長發(fā)育和長勢情況,但是對于處于自然正常氣象條件下,氣象因子對早稻移栽、返青和分蘗期發(fā)育進程的影響,以及與氣象因子的關系還鮮有研究,本試驗通過3年每年4個播期的大田試驗,造成不同播期早稻移栽、返青和分蘗發(fā)育期進程出現(xiàn)的差異,通過對發(fā)育期進程與同時期氣象因子進行相關分析,獲得影響早稻返青、分蘗發(fā)育的主要氣象因子,為合理安排早稻播期和移栽時間,縮短秧苗返青期,促進秧苗早分蘗,提升早稻產量和品質。(1).材料與方法A試驗設計試驗選擇的水稻品種為‘野香優(yōu)莉絲’,是由廣西綠海種業(yè)有限公司,用‘野香A’與‘R絲苗’雜交選育的優(yōu)質稻新品種。早稻分期播種試驗從2020年~2022年3年時間,以柳州當?shù)爻R?guī)早稻播種時間3月20日為第2期,第1期比第2期播種時間提早15d,播種時間為3月5日,第3期比第2期播種時間晚10d,播種時間為3月30日,第4期比第3期播種時間又晚10d,播種時間為4月9日。各播種期按照大約30d秧齡進行移栽。試驗小區(qū)面積為25m2,各播種期設置4個重復,小區(qū)間用0.5m寬的田埂隔開,早稻移栽插秧為2苗1穴,人工手插,早稻移栽株行距為25cm×20cm。育秧方式為秧盤半水育秧,育秧期間蓋膜,早稻大田間管理方式,按照當?shù)爻R?guī)生產管理方式進行。B試驗地點試驗地點位于廣西中北部,柳州市柳北區(qū)沙塘國家農業(yè)氣象試驗站(東經109°23′,北緯24°28′),試驗田位于氣象站西面300m,有連片種植的水稻,柳州柳北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0℃,年降雨量為1446mm,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412hr。C試驗觀測項目返青期發(fā)育期確定:移栽后葉色轉青,心葉重新展開,用手將植株輕輕上提,有阻力,根已經扎入泥中,目測判斷50%的植株進入返青期,確定該時期為水稻返青期;分蘗期發(fā)育期確定:葉鞘露出新生分蘗的葉尖,葉尖露出長約0.5-1.0cm,分蘗百分率達到50%以上,確定該時期為分蘗普遍期,早稻發(fā)育期測定方法按《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要求進行。每日氣象數(shù)據,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日照時數(shù)等氣象資料取自柳州市農業(yè)氣象試驗站地面觀測數(shù)據。試驗數(shù)據采用EXCELL2012軟件和SPSS22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2).結果與分析A不同播種期早稻的發(fā)育期從表1可知,連續(xù)3年的分期播種試驗,第1期播種時間在3月5~7日,第2期播種時間在3月20日,第3播種時間在3月30日,第4期播種在4月9日,其中第2期為當?shù)卦绲酒毡椴シN時間,秧齡大約30d左右進行移栽,由于受到移栽期及之后的氣象條件影響,返青期和分蘗期各播種期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2020年和2022年第1期,均是4月4日移栽,4月10日返青,2021年則是4月10日移栽,4月14日返青,2021年第1播期在移栽-返青期間,溫度較低,日照時數(shù)較少,有利于水稻的返青,返青期相比2020年和2021年提前2天。返青-分蘗期,2020年播期1間隔16天,2022年則間隔6天,相差達到10天,主要是2022年播期1,在返青-分蘗期平均溫度較高,比2020年播期1高2.1℃,降雨量則多22.7mm,高溫和適合的降雨天氣有利于早稻返青-分蘗時間間隔縮短。表1.不同播種期早稻發(fā)育期播期播種移栽返青分蘗普遍期2020播期13月5日4月4日4月10日4月26日播期23月20日4月24日4月28日5月4日播期33月30日4月29日5月2日5月8日播期44月9日5月9日5月12日5月16日2021播期13月7日4月10日4月14日4月28日播期23月20日4月20日4月22日5月2日播期33月30日4月29日5月4日5月8日播期44月9日5月9日5月12日5月16日2022播期13月5日4月4日4月10日4月16日播期23月20日4月19日4月22日4月30日播期33月30日4月29日5月2日5月9日播期44月9日5月9日5月12日5月20日B不同播種期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從表2可知,不同的播種期移栽-返青,大約間隔是2~6d,其中2020年和2022年播期1,移栽到返青間隔6d,間隔時間最長,2021年播期2,移栽到返青只間隔2d,時間最短;返青到分蘗期各播期差別較大,大約是4~16d,其中2020年播期1,返青到分蘗期間隔16d最長,2020年播期4和2021年播期3、4,間隔4d為最短;移栽-分蘗,大約間隔是7~22d,2020年播期1間隔時間最長達22d,2020年和2021年播期4間隔時間最短,間隔時間為7d。在相同的栽培措施下,早稻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栽-分蘗期間隔時間差異,主要是由于移栽后氣象因子不同造成的差異。表2.不同播種期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播期移栽-返青(d)返青-分蘗(d)移栽-分蘗(d)2020播期161622播期24610播期3369播期43472021播期141418播期221012播期3549播期43472022播期16612播期23811播期33710播期43811C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與同期氣象因子的相關性分析表3統(tǒng)計了2020年-2022年,各播種期從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栽-分蘗主要氣象數(shù)據。從表3可知,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逐漸升高;降水量、降水日數(shù)以及日照時數(shù)呈現(xiàn)沒有規(guī)律的變化。表3.早稻發(fā)育期的氣象因子發(fā)育期播期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mm)降水日數(shù)(d)日照時數(shù)(h)2020播期117.227.812.461.9526.2播期219.133.012.93.9329.1播期324.731.416.70.5113.2播期427.236.322.22.0217.12021播期117.723.314.310.730.3移栽-返青播期223.631.017.70.923.1播期325.531.321.364.0235.5播期427.834.523.315.2218.82022播期120.029.512.80.0070.5播期218.924.814.60.3111.0播期318.923.315.818.238.4播期42227.117.922.732.52020播期118.827.99.215.6942.2播期225.432.916.70.5114.9播期329.836.721.50.0042.3播期428.734.422.28.5115.42021播期121.032.116.7104.0815.0返青-分蘗播期222.732.116.713.1344.5播期324.030.819.630.226.0播期429.234.424.714.5216.22022播期120.926.516.538.3734.6播期225.529.622.718.2318.3播期322.124.020.91.5134.6播期421.726.318.418.4225.92020播期118.327.99.277.51468.4播期222.533.012.94.4444.0播期327.836.716.70.5155.5播期427.936.322.210.5332.52021播期120.132.114.3114.71115.3移栽-分蘗播期223.032.116.714.0547.6播期324.631.319.694.2441.5播期428.534.523.329.7435.02022播期120.428.114.538.37105.1播期223.328.020.018.5429.3播期320.925.817.119.7443.0播期421.825.619.241.1528.4注:移栽-返青,統(tǒng)計移栽當天到返青當天的氣象數(shù)據;返青-分蘗,統(tǒng)計返青第2天到分蘗當天的氣象數(shù)據;移栽-分蘗,統(tǒng)計移栽當天到分蘗當天的氣象數(shù)據。表4.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與同期氣象因子的相關系數(shù)指標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降水日數(shù)日照時數(shù)移栽-返青-0.397-0.086-0.4440.5450.1510.764**返青-分蘗-0.703*-0.261-0.761**0.4560.770**0.400移栽-分蘗-0.796**-0.388-0.798**0.614*0.944**0.168注:*表示0.05水平的相關關系,**表示0.01水平的相關關系。為了進一步分析早稻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栽-分蘗期間隔天數(shù)差異與氣象因子的關系,對早稻發(fā)育期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載-分蘗間隔天數(shù)與同期氣象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移栽-返青間隔天數(shù)與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呈負相關關系,但是不顯著,與降水量、降水日數(shù)呈正相關關系,也不顯著,與日照時數(shù)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返青-分蘗期與平均氣溫達到顯著性負相關關系,與最低氣溫呈極顯著性負相關關系,與降水日數(shù)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最高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相關系數(shù)不顯著;移栽-分蘗期與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呈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降水日數(shù)呈積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最高氣溫和日照時數(shù)相關系數(shù)不顯著。(3)小結與討論在大田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同年不同播種期早稻移栽到返青,返青到分蘗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略有不同,以及在不同年份相同的播種期和移栽期,移栽到返青,返青到分蘗發(fā)育間隔天數(shù)也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在早稻發(fā)育期遭遇到不同的氣象條件,影響了水稻的返青和分蘗的發(fā)育進程。早稻扯苗移栽過程中,秧苗會出現(xiàn)傷根的現(xiàn)象,吸收水肥能力較弱,并且對外界環(huán)境因子比較敏感,在此期間日照時數(shù)過多過長過多,會大幅度增加葉片的蒸騰作用,較弱的根系不能及時補充蒸騰作用消耗的水分,植株的葉片就會出現(xiàn)萎蔫,從而抑制秧苗生長,延遲秧苗的返青時間,對早稻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在移栽返青期出現(xiàn)陰雨天氣,秧苗植株蒸騰作用較弱,葉片挺直,葉片功能完好,有助于根系及時恢復健康,提高吸收能力,促進新根系的生長,達到及時返青,促進早稻生長。在返青-分蘗期,促進早稻早分蘗,有助于水稻有效分蘗終止期及最高分蘗期提前,加快水稻生長發(fā)育速度,以達到高產所需要的有效穗數(shù)[14]的目的,水稻早分蘗能促進其提早成熟,有較好的成熟整齊度,對提高早稻產量有利。環(huán)境因子中氣溫是影響早稻分蘗的重要因子,低溫對早稻的分蘗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5-16],造成早稻分蘗時間延長,分蘗數(shù)量減少,有效穗數(shù)不足,同時也會造成早稻生長減緩,植株葉面積和干物重明顯下降[17-18];提高氣溫則對水稻的分蘗有明顯促進作用,增加單位面積有效穗數(shù)[19-20],本研究認為在返青-分蘗期較高的氣溫利于早稻縮短移栽-分蘗期時間,提早分蘗,與前人研究結論較為一致。相比前人對氣溫對水稻分蘗促進作用明顯,本研究還認為降水日數(shù)偏多,對早稻的分蘗不利,在該時期降水偏多,就會造成氣溫和大田水溫明顯下降,大田水層深度增加,早稻分蘗對氧氣、光照的吸收受阻,不利于早稻的分蘗[21]。綜合以上分析,水稻移栽到返青期需要短日照時數(shù),特別是陰天有利于早稻返青,返青到分蘗期,需要比較高的自然溫度并且是沒有降雨的天氣條件。因此在水稻栽培管理方面,為了避免太陽日照對早稻秧苗移栽、返青的影響,在移栽當天選擇早上、傍晚或者是陰天時間進行,避開強日照對秧苗的影響縮短水稻返青時間。返青后快速達到水稻分蘗期,就需要增加大田溫度,要淺水勤灌,保持1.5~3cm水層為宜,提高地溫水溫,促進早稻早分蘗。2、試驗報告:廣西早稻返青分蘗進程與氣象因子相關性分析水稻是廣西主要的糧食作物,2021年廣西水稻種植面積達165萬hm2,其中早稻種植面積達到81萬hm2,大約占到廣西水稻總種植面積49%,返青分蘗期是水稻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水稻移栽返青期早生快發(fā)特性對產量和品質形成存在明顯的影響,在適宜氣象條件下移栽返青后水稻秧苗能夠迅速恢復生長,高效獲取光溫水肥等資源,促進分蘗與生物量形成,為高產、優(yōu)質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而不適宜的氣象條件下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長緩慢,這將限制隨后的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形成。前人研究表明,在水稻移栽期遇到高溫天氣,會導致秧苗水分流失過多,根部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供給,不利于秧苗的生長,在分蘗期遇到適宜范圍內較高的溫度促進水稻群體生長量,分蘗期縮短,而過高溫度導致了水稻無效分蘗增多,最終穗數(shù)減少,產量降低。在水稻返青、分蘗期遇到低溫寡照天氣,水稻發(fā)根減少、分蘗率和葉齡值降低、生育期延遲,長勢較弱,低溫冷害嚴重會使秧苗植株枯死。早稻移栽、返青和分蘗發(fā)育期與氣象因子關系密切,掌握水稻移栽、返青和分蘗規(guī)律以及與氣象因子的關系,根據天氣情況結合有效的田間管理措施,能縮短秧苗返青期,培育壯苗,促進秧苗早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稻在移栽、返青和分蘗期受到氣象因子的脅迫條件下,植株的生長發(fā)育和長勢情況,但是對于處于自然正常氣象條件下,氣象因子對早稻移栽、返青和分蘗期發(fā)育進程的影響,以及與氣象因子的關系還鮮有研究,本試驗通過3年每年4個播期的大田試驗,造成不同播期早稻移栽、返青和分蘗發(fā)育期進程出現(xiàn)的差異,通過對發(fā)育期進程與同時期氣象因子進行相關分析,獲得影響早稻返青、分蘗發(fā)育的主要氣象因子,為合理安排早稻播期和移栽時間,縮短秧苗返青期,促進秧苗早分蘗,提升早稻產量和品質。(1).材料與方法A試驗設計試驗選擇的水稻品種為‘野香優(yōu)莉絲’,是由廣西綠海種業(yè)有限公司,用‘野香A’與‘R絲苗’雜交選育的優(yōu)質稻新品種。早稻分期播種試驗從2020年~2022年3年時間,以柳州當?shù)爻R?guī)早稻播種時間3月20日為第2期,第1期比第2期播種時間提早15d,播種時間為3月5日,第3期比第2期播種時間晚10d,播種時間為3月30日,第4期比第3期播種時間又晚10d,播種時間為4月9日。各播種期按照大約30d秧齡進行移栽。試驗小區(qū)面積為25m2,各播種期設置4個重復,小區(qū)間用0.5m寬的田埂隔開,早稻移栽插秧為2苗1穴,人工手插,早稻移栽株行距為25cm×20cm。育秧方式為秧盤半水育秧,育秧期間蓋膜,早稻大田間管理方式,按照當?shù)爻R?guī)生產管理方式進行。B試驗地點試驗地點位于廣西中北部,柳州市柳北區(qū)沙塘國家農業(yè)氣象試驗站(東經109°23′,北緯24°28′),試驗田位于氣象站西面300m,有連片種植的水稻,柳州柳北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0℃,年降雨量為1446mm,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412hr。C試驗觀測項目返青期發(fā)育期確定:移栽后葉色轉青,心葉重新展開,用手將植株輕輕上提,有阻力,根已經扎入泥中,目測判斷50%的植株進入返青期,確定該時期為水稻返青期;分蘗期發(fā)育期確定:葉鞘露出新生分蘗的葉尖,葉尖露出長約0.5-1.0cm,分蘗百分率達到50%以上,確定該時期為分蘗普遍期,早稻發(fā)育期測定方法按《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要求進行。每日氣象數(shù)據,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日照時數(shù)等氣象資料取自柳州市農業(yè)氣象試驗站地面觀測數(shù)據。試驗數(shù)據采用EXCELL2012軟件和SPSS22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2).結果與分析A不同播種期早稻的發(fā)育期從表1可知,連續(xù)3年的分期播種試驗,第1期播種時間在3月5~7日,第2期播種時間在3月20日,第3播種時間在3月30日,第4期播種在4月9日,其中第2期為當?shù)卦绲酒毡椴シN時間,秧齡大約30d左右進行移栽,由于受到移栽期及之后的氣象條件影響,返青期和分蘗期各播種期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2020年和2022年第1期,均是4月4日移栽,4月10日返青,2021年則是4月10日移栽,4月14日返青,2021年第1播期在移栽-返青期間,溫度較低,日照時數(shù)較少,有利于水稻的返青,返青期相比2020年和2021年提前2天。返青-分蘗期,2020年播期1間隔16天,2022年則間隔6天,相差達到10天,主要是2022年播期1,在返青-分蘗期平均溫度較高,比2020年播期1高2.1℃,降雨量則多22.7mm,高溫和適合的降雨天氣有利于早稻返青-分蘗時間間隔縮短。表1.不同播種期早稻發(fā)育期播期播種移栽返青分蘗普遍期2020播期13月5日4月4日4月10日4月26日播期23月20日4月24日4月28日5月4日播期33月30日4月29日5月2日5月8日播期44月9日5月9日5月12日5月16日2021播期13月7日4月10日4月14日4月28日播期23月20日4月20日4月22日5月2日播期33月30日4月29日5月4日5月8日播期44月9日5月9日5月12日5月16日2022播期13月5日4月4日4月10日4月16日播期23月20日4月19日4月22日4月30日播期33月30日4月29日5月2日5月9日播期44月9日5月9日5月12日5月20日B不同播種期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從表2可知,不同的播種期移栽-返青,大約間隔是2~6d,其中2020年和2022年播期1,移栽到返青間隔6d,間隔時間最長,2021年播期2,移栽到返青只間隔2d,時間最短;返青到分蘗期各播期差別較大,大約是4~16d,其中2020年播期1,返青到分蘗期間隔16d最長,2020年播期4和2021年播期3、4,間隔4d為最短;移栽-分蘗,大約間隔是7~22d,2020年播期1間隔時間最長達22d,2020年和2021年播期4間隔時間最短,間隔時間為7d。在相同的栽培措施下,早稻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栽-分蘗期間隔時間差異,主要是由于移栽后氣象因子不同造成的差異。表2.不同播種期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播期移栽-返青(d)返青-分蘗(d)移栽-分蘗(d)2020播期161622播期24610播期3369播期43472021播期141418播期221012播期3549播期43472022播期16612播期23811播期33710播期43811C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與同期氣象因子的相關性分析表3統(tǒng)計了2020年-2022年,各播種期從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栽-分蘗主要氣象數(shù)據。從表3可知,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逐漸升高;降水量、降水日數(shù)以及日照時數(shù)呈現(xiàn)沒有規(guī)律的變化。表3.早稻發(fā)育期的氣象因子發(fā)育期播期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mm)降水日數(shù)(d)日照時數(shù)(h)2020播期117.227.812.461.9526.2播期219.133.012.93.9329.1播期324.731.416.70.5113.2播期427.236.322.22.0217.12021播期117.723.314.310.730.3移栽-返青播期223.631.017.70.923.1播期325.531.321.364.0235.5播期427.834.523.315.2218.82022播期120.029.512.80.0070.5播期218.924.814.60.3111.0播期318.923.315.818.238.4播期42227.117.922.732.52020播期118.827.99.215.6942.2播期225.432.916.70.5114.9播期329.836.721.50.0042.3播期428.734.422.28.5115.42021播期121.032.116.7104.0815.0返青-分蘗播期222.732.116.713.1344.5播期324.030.819.630.226.0播期429.234.424.714.5216.22022播期120.926.516.538.3734.6播期225.529.622.718.2318.3播期322.124.020.91.5134.6播期421.726.318.418.4225.92020播期118.327.99.277.51468.4播期222.533.012.94.4444.0播期327.836.716.70.5155.5播期427.936.322.210.5332.52021播期120.132.114.3114.71115.3移栽-分蘗播期223.032.116.714.0547.6播期324.631.319.694.2441.5播期428.534.523.329.7435.02022播期120.428.114.538.37105.1播期223.328.020.018.5429.3播期320.925.817.119.7443.0播期421.825.619.241.1528.4注:移栽-返青,統(tǒng)計移栽當天到返青當天的氣象數(shù)據;返青-分蘗,統(tǒng)計返青第2天到分蘗當天的氣象數(shù)據;移栽-分蘗,統(tǒng)計移栽當天到分蘗當天的氣象數(shù)據。表4.早稻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與同期氣象因子的相關系數(shù)指標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降水日數(shù)日照時數(shù)移栽-返青-0.397-0.086-0.4440.5450.1510.764**返青-分蘗-0.703*-0.261-0.761**0.4560.770**0.400移栽-分蘗-0.796**-0.388-0.798**0.614*0.944**0.168注:*表示0.05水平的相關關系,**表示0.01水平的相關關系。為了進一步分析早稻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栽-分蘗期間隔天數(shù)差異與氣象因子的關系,對早稻發(fā)育期移栽-返青、返青-分蘗以及移載-分蘗間隔天數(shù)與同期氣象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移栽-返青間隔天數(shù)與平均氣溫、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呈負相關關系,但是不顯著,與降水量、降水日數(shù)呈正相關關系,也不顯著,與日照時數(shù)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返青-分蘗期與平均氣溫達到顯著性負相關關系,與最低氣溫呈極顯著性負相關關系,與降水日數(shù)呈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最高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相關系數(shù)不顯著;移栽-分蘗期與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呈極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與降水日數(shù)呈積極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最高氣溫和日照時數(shù)相關系數(shù)不顯著。(3)小結與討論在大田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同年不同播種期早稻移栽到返青,返青到分蘗發(fā)育期間隔天數(shù)略有不同,以及在不同年份相同的播種期和移栽期,移栽到返青,返青到分蘗發(fā)育間隔天數(shù)也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在早稻發(fā)育期遭遇到不同的氣象條件,影響了水稻的返青和分蘗的發(fā)育進程。早稻扯苗移栽過程中,秧苗會出現(xiàn)傷根的現(xiàn)象[13],吸收水肥能力較弱,并且對外界環(huán)境因子比較敏感,在此期間日照時數(shù)過多過長過多,會大幅度增加葉片的蒸騰作用,較弱的根系不能及時補充蒸騰作用消耗的水分,植株的葉片就會出現(xiàn)萎蔫,從而抑制秧苗生長,延遲秧苗的返青時間,對早稻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在移栽返青期出現(xiàn)陰雨天氣,秧苗植株蒸騰作用較弱,葉片挺直,葉片功能完好,有助于根系及時恢復健康,提高吸收能力,促進新根系的生長,達到及時返青,促進早稻生長。在返青-分蘗期,促進早稻早分蘗,有助于水稻有效分蘗終止期及最高分蘗期提前,加快水稻生長發(fā)育速度,以達到高產所需要的有效穗數(shù)[14]的目的,水稻早分蘗能促進其提早成熟,有較好的成熟整齊度,對提高早稻產量有利。環(huán)境因子中氣溫是影響早稻分蘗的重要因子,低溫對早稻的分蘗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5-16],造成早稻分蘗時間延長,分蘗數(shù)量減少,有效穗數(shù)不足,同時也會造成早稻生長減緩,植株葉面積和干物重明顯下降[17-18];提高氣溫則對水稻的分蘗有明顯促進作用,增加單位面積有效穗數(shù)[19-20],本研究認為在返青-分蘗期較高的氣溫利于早稻縮短移栽-分蘗期時間,提早分蘗,與前人研究結論較為一致。相比前人對氣溫對水稻分蘗促進作用明顯,本研究還認為降水日數(shù)偏多,對早稻的分蘗不利,在該時期降水偏多,就會造成氣溫和大田水溫明顯下降,大田水層深度增加,早稻分蘗對氧氣、光照的吸收受阻,不利于早稻的分蘗。綜合以上分析,水稻移栽到返青期需要短日照時數(shù),特別是陰天有利于早稻返青,返青到分蘗期,需要比較高的自然溫度并且是沒有降雨的天氣條件。因此在水稻栽培管理方面,為了避免太陽日照對早稻秧苗移栽、返青的影響,在移栽當天選擇早上、傍晚或者是陰天時間進行,避開強日照對秧苗的影響縮短水稻返青時間。返青后快速達到水稻分蘗期,就需要增加大田溫度,要淺水勤灌,保持1.5~3cm水層為宜,提高地溫水溫,促進早稻早分蘗。3、試驗報告:2023年廣西柳州市雙季早稻分期播種試驗分析報告(1)分析各播期早稻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階段農業(yè)氣象條件(注:2023年氣象資料采用新站資料,相距3050米,海撥高度高于舊站址105米,氣溫大約低于舊站址1-1.5℃,舊站址改為區(qū)域站,數(shù)據不齊全,故采用新站氣象數(shù)據)分析報告中1-4播期分別用S1、S2、S3、S4來表示。從表1可知,隨著播期推遲,全發(fā)育期所需時間逐漸縮短。根據2018-2022年試驗資料,野香優(yōu)莉絲品種早稻在正常播期條件下,平均發(fā)育期天數(shù)為127d,S1較正常播期歷年平均偏晚4天(比歷年S1發(fā)育期偏早8天),S2、S3和S4分別偏早3(比歷年S2發(fā)育期偏早2.6d)、8(比歷年S3發(fā)育期偏早1.6d)、12d(比歷年S4發(fā)育期持平),發(fā)育期所需時間差距較大的四個階段為:出苗-三葉(S1和S2較S4偏晚7d)、返青-分蘗(S1較S3和S4偏晚6d)、分蘗-拔節(jié)(S1較S4偏晚6d)和拔節(jié)-孕穗(S1較S3偏晚6d)。由于早稻移栽秧齡定為30d,而且出苗-三葉時間差距較大,導致三葉-移栽各播期所需時間差距也較大,移栽時S1至S4葉齡在4.0-4.5葉不等。拔節(jié)后,各播期發(fā)育期所需時間差距較小。因此,全生育期所需時間差距主要由前期營養(yǎng)階段所需時間不同造成。表1各播期發(fā)育期天數(shù)變化情況(d)播期播種-出苗出苗-三葉三葉-移栽移栽-返青返青-分蘗分蘗-拔節(jié)拔節(jié)-孕穗孕穗-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全生育期1417921232191191613122171131028171111141243312153630131281711943101736261611716115從表2中可以看出,播種-移栽時,積溫S1<S2<S3<S4,只有積溫S1>歷年平均積溫;移栽-拔節(jié)時,積溫S1>S3>S2>S4,均高于歷年平均,S3>S2出現(xiàn)倒掛主要是4月下旬-5月中旬出現(xiàn)偏低氣溫引起;孕穗-成熟時,積溫S4<S1<S2<S3,僅S3積溫稍高于歷年平均,但差別不大,符合水稻生育生長所需積溫穩(wěn)定原理;全生育期積溫S1>S2>S3>S4,均小于歷年平均積溫;隨著播期推遲,全生育期積溫減少,S1、S2、S3和S4積溫均低于歷年平均。表2各播期主要發(fā)育期積溫變化情況及與歷年(2018-2022年)正常播期積溫對比播期播種-移栽移栽-拔節(jié)孕穗-成熟全生育期1553.01009.91035.83090.22604.1952.51044.93056.03646.4978.71088.23044.54677.1915.71025.23029.2歷年平均588.2897.11071.83117.6從表3中可以看出,播種-移栽時,降水量S4>S2>S1>S3,S4最多,S3最少,各播期降水量均低于歷年平均,其中S3降水量較歷年偏少近3成;移栽-拔節(jié)時,降水量S2>S3>S1>S4,S2降水量最多,S4降水量最少,各播期均低于歷年平均;孕穗-成熟時,降水量S2>S3>S4>S1,S2降水量最多,S1降水量最少,各播期降水量較歷年平均偏少4-6成;全生育期,降水量S2>S4>S1>S3,S2降水量最多,S3降水量最少,各播期降水量較歷年偏少3-4成。表3各播期主要發(fā)育期降水變化情況及與歷年(2018-2022年)正常播期降水對比播期播種-移栽移栽-拔節(jié)孕穗-成熟全生育期1100.0169.1149.7516.92112.9191.8209.7577.6383.6188.1202.7485.34117.8151.7152.8563.6歷年平均118.0198.4354.6874.6從表4中可以看出,播種-移栽時,日照時數(shù)S3>S4>S2>S1,S3和S4最多,高于歷年平均,S1日照時數(shù)最少,S1和S2日照時數(shù)低于歷年平均,其中S1日照時數(shù)較歷年偏少近3成;移栽-拔節(jié)時,日照時數(shù)S1<S2<S3<S4逐漸增多,各播期日照時數(shù)均高于歷年平均,其中S4日照時數(shù)較歷年偏多5成;孕穗-成熟,日照時數(shù)S1<S2<S3<S4逐漸增多,S3和S4日照時數(shù)最多,且高于歷年平均,S1日照時數(shù)最少,S1和S2日照市時數(shù)均低于歷年平均;全生育期,日照時數(shù)S1<S2<S4<S3,S3日照時數(shù)最多,S1日照時數(shù)最少,均高于歷年平均。表4各播期主要發(fā)育期日照時數(shù)變化情況及與歷年(2018-2022年)正常播期日照時數(shù)對比播期播種-移栽移栽-拔節(jié)孕穗-成熟全生育期159.2137.5166.4474.4268.7143.1167.5490.7390.7172.7208.0528.2490.4181.4208.7522.9歷年平均83.9122.3184.2460.7總的來說,各播期在在全生育期積溫比歷年偏少,但孕穗-成熟時積溫差異不明顯,且與歷年平均基本持平,各播期全生育期降水量較歷年平均明顯偏少,但孕穗-成熟時S2和S3降水量較S1和S4偏多,能及時補充孕穗抽穗時所需水分,全生育期日照時數(shù)較歷年平均偏多,其中孕穗-成熟S3和S4日照時數(shù)最多,有利于早稻抽穗灌漿。(2).產量結構及情況分析從表5中可以看出,S3和S4的穗粒數(shù)、穗結實粒數(shù)和空殼率明顯低于S1和S2,S2和S3的秕谷率較低,S3的千粒重明顯高于其它播期,實際產量S3>S2>S1>S4,S3獲得較高實產與拔節(jié)后有利的降水、日照條件有關。理論產量S2>S3>S4>S1,與實際產量有一定差距,這與樣本和密度點及各播期的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有關。表5各播期產量結構及情況分析播期穗粒數(shù)穗結實粒數(shù)空殼率(%)秕谷率(%)千粒重(g)株成穗數(shù)成穗率(%)莖稈重(g/m2)籽粒與莖稈比理論產量(公斤/畝)實際產量(公斤/畝)118013916718.76.7645360.9376351217814615318.87.0666760.944141431451288419.57.1687400.7382454414912471017.97.5566370.93813483.卷葉螟(6.29調查)S1:輕微,1%頂葉片受害。S2:輕,2%頂葉片受害。S3:中,約10%頂葉片受害。S4:重,約50%頂葉受害。4、試驗報告:2023年廣西柳州市雙季晚稻分期播種試驗分析報告(1).分析各播期晚稻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階段農業(yè)氣象條件分析報告中1-4播期分別用S1、S2、S3、S4來表示。從表1可知,隨著播期推遲,全發(fā)育期所需時間逐漸縮短。根據2018-2022年試驗資料,野香優(yōu)莉絲品種晚稻在正常播期條件下,平均發(fā)育期天數(shù)為110-115d,各播期全生育期所需時間差距不大,S1、S2和S3各生育階段發(fā)育時間基本相同,S4在拔節(jié)后期發(fā)育時間變化較大,拔節(jié)-孕穗時間短,但孕穗-抽穗、抽穗-乳熟所需時間長,10月中旬以后持續(xù)的寒露風天氣使得S4灌漿困難,最后定第4期的成熟期為11月21日。從2018年開始分期播種以來,S4在2018、2020、2021和2022年都處于絕收狀態(tài),僅2019年完成整個生育期。2023年11月中、下旬光照條件較好,白天氣溫較高,是S4基本完成生長發(fā)育過程重要原因。表1各播期發(fā)育期天數(shù)變化情況(d)播期播種-出苗出苗-三葉三葉-移栽移栽-返青返青-分蘗分蘗-拔節(jié)拔節(jié)-孕穗孕穗-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全生育期13131059231810102311523111457212010102211434816552218101324116451112382314171910113從表2中可以看出,隨著播期推遲,播種-移栽積溫先增后減,且均高于歷年平均,其中S2較歷年偏多近1成;移栽-拔節(jié)S1積溫最高,高于歷年平均,S3積溫最低,較歷年偏少1成;孕穗-成熟S1積溫最高,S4最低,但S1和S3積溫均高于歷年平均,S2積溫與歷年基本持平。隨著播期推遲,全生育期積溫逐漸減少,S1、S2、S3均高于歷年平均。表2各播期主要發(fā)育期積溫變化情況及與歷年(2018-2022年)正常播期積溫對比播期播種-移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寬帶功率信號發(fā)生器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土豆泥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啞光清漆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壓脈止血帶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單站綜合訓練器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辦公級熱敏標簽打印機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中國畫顏料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高頻電磁屏蔽設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高碳石墨復合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鎂鋁尖晶石砂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部編人教版語文小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講教材解讀(集體備課)
- (2024年)師德師風學習內容教師師德師風培訓內容通用多篇
- GB/T 3452.3-2005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溝槽尺寸
- 一個近乎完美的微信引流招生方案
- 門診特殊病種審批表
- T_CEC 102.1-2016 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信息交換 第1部分_總則_(高清-最新版)
- 國際形式發(fā)票模板
- 山西省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標準(匯編)
-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企業(yè)年金方案
- 常用偽裝方法組訓方案
- 績效工資的計算與考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