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社會大變革時期,圍繞治理國家,各位學者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下列代表儒家學派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B.進行改革,依法治國C.順其自然,無為而治D.虔誠信佛,積德行善2、“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飛去,回憶悠長,玉龍雪山,閃耀著銀光??????”被譽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僅有著優(yōu)美的風景,宜人的氣候,更有悠久的歷史。這里曾生活著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A.元謀人B.北京人。

C.山頂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下列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中,正確的是A.B.C.D.4、“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倍鸥@道詩所概括的歷史與下列哪一位歷史人物最為相關?A.曹操B.司馬懿C.諸葛亮D.孫權5、很多小孩子會背誦《三字經》。其中“夏傳子,家天下”這句話告訴他們,夏朝實行的是()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選舉制6、《史記?秦始皇本紀》言:“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百姓)?!贝苏Z一出,秦頒行了哪一項措施?()A.統(tǒng)一文字B.焚書坑儒C.興文字獄D.誅盡百家學者7、在鴉片戰(zhàn)爭前,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留一地與外國通商,該地是()A.廣州B.上海C.南京D.武漢8、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這首詩描述的是()A.商鞅變法B.秦的崛起C.秦的統(tǒng)一D.秦的暴政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9、商朝青銅器被大量用于()A.飲食B.祭祀C.軍事D.生產10、你如果是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的一位丞相,可能會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發(fā)生?()A.書同文,車同軌B.張騫出使西域C.商鞅變法D.修筑長城11、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主要用途包括()A.燒烤食物B.驅趕野獸C.制作工具D.冶煉鋼鐵12、下面有關鄭和下西洋的發(fā)言。其中正確的是()A.和平使者,揚威異域B.探尋新路,尋找黃金C.友好往來,促進交流D.殖民先驅,海盜鼻祖13、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lián)系,鞏固了祖國東南海防的歷史事件是()

A.清政府設置臺灣府B.戚繼光抗擊倭寇C.鄭成功收復臺灣D.衛(wèi)溫船隊到達夷洲14、貞觀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贊普說:“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鳖}中的“贊普”和“公主”指的是()A.尺帶珠丹B.松贊干布C.金城公主D.文成公主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5、判斷,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唐朝李春設計并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七百年后,歐洲人才建成了類似的橋。16、【題文】識圖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分,請將答案填寫在機讀卡上。

1;觀察圖一;秦朝都城所在地是圖中的哪一個英文字母代號:()

2;觀察圖一;秦長城西起地點是圖中的哪一個英文字母代號:()

3;觀察圖二;220年曹丕建立的政權是圖中的哪一個英文字母代號:()

4;觀察圖二;有“六朝古都”之稱的城市是圖中的哪一個英文字母代號:()

5、觀察圖二,諸葛亮治理蜀國時期使某一地區(qū)得到初步開發(fā),它是圖中的哪一個英文字母代號:()17、列舉孔子的有關教育的言論(三句話)______、______、______。18、他是吐蕃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迎娶了文成公主,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他是______。19、判斷下列史實描述的正誤;并加以改正。

(1)以長安為中心的大運河成為溝通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紐帶。______改正:______

(2)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質是唐朝藩鎮(zhèn)割據的繼續(xù)與發(fā)展。______改正:______

(3)在宋太祖的支持下;王安石對北宋的積弊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______改正:______

(4)兩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趨勢。______改正:______

(5)從東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灣,都航行著宋代的商船。______改正:______。2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______的恢復和發(fā)展,促進了北方各族的社會______,加快了北方民族的______進程,為以后南北方的______和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21、他不僅擅長針灸、湯藥為病人治病,還發(fā)明了“麻沸散”,他是______。22、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唐朝中后期開始;最終完成于北宋時期。

錯誤:____

改正:____。23、公元前206年前202年,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戰(zhàn)爭,史稱______。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4題,共12分)24、西漢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通過漠北戰(zhàn)役沉重打擊了匈奴,匈奴再無力與西漢抗衡。______(判斷對錯)25、《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對的填T,錯誤的填F)()26、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27、秦統(tǒng)一后,最初通行全國的規(guī)范文字是金文。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改錯題(共4題,共36分)28、辨析改錯。

(1)科舉制度在唐朝正式形成;清朝末年廢除。()

改正:

(2)南宋時期;廣州成為全國第一大港口。()

改正:

(3)遼;西夏曾經與北宋并立。()

改正:

(4)唐太宗時期;金城公主嫁給了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改正:29、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尽浚?)北宋人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先后傳入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qū),也傳到波斯和非洲。改正:【】(2)1661年,鄭和率領將士從金門橫渡臺灣海峽,經過幾個月的戰(zhàn)斗,打敗了荷蘭殖民者。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改正:【】(3)明朝時期,戚繼光抗倭,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保護了東南沿海地區(qū)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改正:【】(4)清朝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改正:30、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了“焚書坑儒”。

______(判斷對錯)

理由:______。31、北宋初年;宋太祖有意重用武將掌握軍政大權,以消除唐末以來的弊端。

判斷:______改正:______評卷人得分六、列舉題(共4題,共24分)32、根據題意;列舉出答案。

①列舉宋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名稱。

②列舉唐時三個著名的詩人。33、連線下列相關的內容成語戰(zhàn)爭紙上談兵桂陵之戰(zhàn)臥薪嘗膽牧野之戰(zhàn)退避三舍巨鹿之戰(zhàn)圍魏救趙吳越爭霸破釜沉舟城濮之戰(zhàn)陣前倒戈長平之戰(zhàn)34、每一時期中國古代文學都具有各時期的發(fā)展特點。(1)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生活在盛唐時期的李白詩筆出神入化、渾然天成,故后人稱他為“________”。(2)南宋詞壇大家________詞風慷慨激昂,豪邁悲涼,充滿憂國憂民的愛國豪情,他的詞深受后人贊賞。(3)元代雜劇作家中,以________最負盛名,他的名作《竇娥冤》描寫了弱女子竇娥遭人誣陷,最后被貪官斬首的悲慘故事,以此揭露當時的政治黑暗。35、列舉兩次國共合作的目的、正式合作的標志?。目的標志國共第一次合作國共第二次合作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A【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孔子是我國古代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要求統(tǒng)治者為政以德,取得民心;故A符合題意.

故選A.

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春秋時期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為政以德.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儒家的觀點.【解析】A2、A【分析】本題考查元謀人相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謀人生活在今云南省境內;生活時代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人類;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地區(qū),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的北京地區(qū);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農耕。綜合分析,A符合題意。故選A。

【解析】A3、C【分析】本題考查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稱皇帝,建立契丹政權,定都上京,后來改國號為遼;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宋,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定都興慶,史稱西夏。北宋擁有中原和南方的廣大地區(qū),遼國(契丹族建立的政權)位于北宋的北方和東北,西夏(黨項族建立的政權)位于北宋的西北。1125年,金(女真族建立的政權)滅遼,形成了北宋、金、西夏并立的局面。綜合分析,C符合題意。故選C。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宋,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960年,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定都興慶,史稱西夏。北宋擁有中原和南方的廣大地區(qū),遼國(契丹族建立的政權)位于北宋的北方和東北,西夏(黨項族建立的政權)位于北宋的西北。1125年,金(女真族建立的政權)滅遼,形成了北宋、金、西夏并立的局面。綜合分析,C符合題意。故選C。1038【解析】C4、C【分析】【解析】試題分析:本詩作于大歷元年(766),杜甫初到夔州憑吊相傳蜀漢諸葛亮所作八陣圖遺跡時作。頭兩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后兩句就“八陣圖”的遺址抒發(fā)感慨??键c:三國鼎立【解析】【答案】C5、B【分析】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夏朝建立后實行的制度—世襲制。在堯舜禹時期,都是通過禪讓的方式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到禹在位時,社會生產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產更多了。約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禹也從部落聯(lián)盟首領轉變?yōu)榕`制國家的國王。在禹統(tǒng)治是,他的兒子啟已經有了強大的勢力。禹沒有用禪讓的辦法選擇繼承人,在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中華文明的起源·華夏之祖【解析】【答案】B6、B【分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秦統(tǒng)一后圍繞著實行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些儒家知識分子批評郡縣制,議論時政由此引發(fā)了焚書坑儒。所以選B【點評】此題較為簡單,識記基礎知識點。7、A【分析】【分析】在鴉片戰(zhàn)爭前;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留一地與外國通商,該地是廣州。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閉關鎖國政策。8、C【分析】本題考查秦朝的統(tǒng)一。依據所學,“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候盡西來”這首詩贊揚了秦王贏政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的豐功偉績。故選C。【解析】C二、多選題(共6題,共12分)9、ABC【分析】略【解析】ABC10、AD【分析】根據所學史實可以知道:A秦始皇時期;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車軌.D項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脅,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帶人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這有利于邊境地區(qū)的安寧.B項是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故排除.C項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史實,故排除.

故選AD.

本題考查學生對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認識.

本題注意扎實掌握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解析】AD11、AB【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fā)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這一遠古人類就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他們使用天然火來燒烤食物,驅趕野獸.CD選項都不是北京人時期的現象,排除.

故選AB.

本題主要考查了北京人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北京人的相關知識點.【解析】AB12、AC【分析】略【解析】AC13、AC【分析】略。

【解析】AC14、BD【分析】依據題干信息“貞觀十五年”“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結合所學知識: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故選BD.

本題考查文成公主入藏.

本題考查文成公主入藏,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解析】BD三、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5、略

【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趙州橋的相關內容。趙州橋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設計并主要建造的,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七百年后,歐洲人才建成了類似的橋。題文說趙州橋的設計者李春是唐朝人,因此本題錯誤??键c: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輝煌的隋唐文化(一)【解析】【答案】B16、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秦朝都城的位置。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后滅六國,建立了秦朝,定都咸陽,位于圖一中的B處。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秦帝國的興亡·秦朝的建立。

2;本題考查的是秦長城的相關內容。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全長一萬余里,圖一中的A處就是臨洮,C處是遼東。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的措施·秦長城。

3;本題考查的是三國鼎立的魏國。220年曹丕廢掉了漢獻帝;自稱皇帝,改國號為魏,定都洛陽。魏政權位于圖二的A處。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國的建立。

4;本題考查的是古代南京城的相關內容。有“六朝古都”之稱的城市是今天的南京;歷史上東吳、東晉和南朝的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東吳時稱建業(yè),位于圖二中的B處。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東吳的都城。

5;本題考查的是三國鼎立的蜀國。諸葛亮治理蜀國時期使西南地區(qū)得到初步開發(fā);它是圖中的C處。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蜀國的經濟開發(fā)【解析】【答案】1、B2、A3、A4、B5、C17、略

【分析】孔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教無類”等等.

故答案為:

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毓识碌龋?/p>

本題主要考查了孔子思想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孔子思想的有關內容.【解析】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溫故而知?8、略

【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松贊干布是吐蕃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去唐朝求婚,唐太宗答應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故答案為:

松贊干布.

本題以填空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唐朝漢藏兩族關系相關知識的掌握.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漢藏兩族關系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解析】松贊干布19、略

【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2)結合所學可知;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局面的延續(xù)。北方政權更迭,戰(zhàn)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qū),由于受戰(zhàn)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wěn)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fā)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tǒng)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使統(tǒng)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3)結合所學可知;支持王安石變法的宋朝皇帝是宋神宗,而不是宋太祖。

(4)結合所學可知;從魏晉南北朝時,我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趨勢,到南宋完成。

(5)根據所學可知;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灣,都航行著宋代的商船。

故答案為:

(1)×;“長安”改為“洛陽”。

(2)√。

(3)×;“宋太祖”改為“宋神宗”

(4)×;“兩宋”改為“魏晉南北朝”。

(5)×;“東太平洋”改為“西太平洋”

本題以判斷改錯的形式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唐朝藩鎮(zhèn)割據、王安石變法、經濟重心南移、宋代海外貿易相關知識的掌握。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隋朝大運河、唐朝藩鎮(zhèn)割據、王安石變法、我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宋代海外貿易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窘馕觥俊粒弧伴L安”改為“洛陽”。;√;無;×;宋太祖改為宋神宗;×;兩宋改為魏晉南北朝;×;東太平洋改為西太平洋20、略

【分析】北魏孝文帝時期;通過改革,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各族的社會進步,加快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為以后南北方的統(tǒng)一和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故答案為:

北方經濟;進步;融合;統(tǒng)一.

本題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識點.

本題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解析】北方經濟;進步;融合;統(tǒng)一21、華佗【分析】華佗是東漢著名醫(yī)學家。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手術,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華佗重視疾病的預防,創(chuàng)造了“五禽戲”,用以鍛煉身體。華佗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

故答案為:

華佗。

本題主要考查華佗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東漢時期的醫(yī)學成就的相關史實?!窘馕觥咳A佗22、北宋南宋【分析】【分析】依據課本知識可知;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唐朝中后期開始,其最終完成是在南宋時期,而不是在北宋。故答案為:錯誤:北宋;改正:南宋。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23、楚漢之爭【分析】秦滅亡后;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最后項羽戰(zhàn)敗,劉邦建立了漢朝。楚漢之爭的實質是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而進行的戰(zhàn)爭。

故答案為:

楚漢之爭。

本題以“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戰(zhàn)爭”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楚漢之爭。

本題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楚漢之爭的實質?!窘馕觥砍h之爭四、判斷題(共4題,共12分)24、√【分析】為了解除匈奴對西漢的威脅;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wèi)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匈奴單于倉皇遁逃,獲得大勝,經過漠北戰(zhàn)役的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

故答案為:√。

本題考查漠北戰(zhàn)役;知道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的事件是經過漠北戰(zhàn)役的沉重打擊。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漢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窘馕觥俊?5、×【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史記》相關知識。《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故答案錯誤?!窘馕觥縁26、√【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文字的起源。甲骨文記錄的是商朝的歷史,因此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故:正確。【解析】T27、×【分析】秦統(tǒng)一后;把小篆作為全國規(guī)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促進了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fā)展。

故答案為:

×。

本題以秦統(tǒng)一后;最初通行全國的規(guī)范文字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秦朝鞏固統(tǒng)一措施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窘馕觥俊廖濉⒏腻e題(共4題,共36分)28、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科舉制度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文帝是隋朝歷史上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即位后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改革選官制度,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到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清朝末年被廢除。所以把唐朝改為隋朝。(2)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泉州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最著名的刺桐港,在史書上記載,原來只是東南沿海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港,直到海上交通的出現,才逐步形成“市井十洲人”、“還珠入貢頻”的繁華港口。但刺桐港的發(fā)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北宋時,它趕上并超過寧波,僅次于廣州。南宋初,它趕上廣州,與之難分伯仲。南宋末,它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港口。所以把廣州改為泉州。(3)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宋朝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916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在上京稱帝,建立契丹國。后來,契丹改國號為遼;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奪取后周政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史稱西夏。遼、西夏和北宋政權并立。所以本題正確。(4)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文成公主相關知識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他。所以把金城公主改為文成公主。【解析】(×)改正:把唐朝改為隋朝。(×)改正:把廣州改為泉州。(√)(×)改正:把金城公主改為文成公主。29、略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活字印刷術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北宋的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用來排版印刷,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同時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先后傳入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qū),也傳到波斯和歐洲。故本題錯誤,應將“非洲”改為“歐洲”。(2)本題主要考查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地區(qū),殘酷的屠殺和奴役當地人民,并以臺灣為據點經常騷擾大陸沿海地區(qū)。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fā),跨海作戰(zhàn),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故本題錯誤,應將“鄭和”改為“鄭成功”。(3)本題主要考查了戚繼光抗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明朝時期,倭寇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他們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一些中國的奸商組成,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qū)。明朝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他率領戚家軍,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勝利,后來他又率軍開赴福建、廣州抗倭,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故本題正確。(4)本題主要考查了軍機處設置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軍機處為清朝雍正帝設立的行政機構,由皇帝選調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完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能跪受筆錄,然后傳達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zhí)行,軍機大臣的地位沒有提高.軍機處的設立,加強了皇權,使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故本題錯誤,應將“議政王大臣會議”改為“軍機處”?!窘馕觥浚?)【×】,“非洲”改為“歐洲”。(2)【×】,“鄭和”改為“鄭成功”。(3)【√】。(4)【×】,“議政王大臣會議”改為“軍機處”。30、略

【分析】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進行“焚書坑儒”的是秦始皇.

故答案為:×;理由: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焚書坑儒”的是秦始皇.

本題主要考查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武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解析】×;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焚書坑儒”的是秦始皇31、×將“武將”改為“文臣”【分析】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的具體表現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xù)抑制武將,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逐漸形成。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嚴重束縛了統(tǒng)軍的指揮權。宋朝注重文教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了科舉制,宋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fā)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北宋初年,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以消除唐末以來的弊端。

故答案為:

判斷:×;改正:將“武將”改為“文臣”。

本題考查了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的具體措施與影響。【解析】×將“武將”改為“文臣”六、列舉題(共4題,共24分)32、①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

②李白、杜甫、白居易【分析】【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