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講-原電池-化學電源-(檢測)(原卷版)_第1頁
第17講-原電池-化學電源-(檢測)(原卷版)_第2頁
第17講-原電池-化學電源-(檢測)(原卷版)_第3頁
第17講-原電池-化學電源-(檢測)(原卷版)_第4頁
第17講-原電池-化學電源-(檢測)(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講原電池化學電源(精準檢測卷)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12個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5分,共60分)1.化學氣敏傳感器可用于監(jiān)測環(huán)境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傳感器原理是利用化學能轉化為電能B.工作時,K+從電極a極區(qū)向電極b極區(qū)遷移C.反應消耗的與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D.電極a上的電極反應式為:2.利用如圖HCOOH燃料電池裝置,獲得電能的同時還可以得到KHCO3、K2S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通入O2的電極為電池正極B.放電過程中需補充的物質X為H2SO4C.負極電極反應式為HCOO-+2OH-_2e-=HCO+H2OD.每生成1molKHCO3,有1molK+通過陽離子膜3.某原電池的總反應為,該原電池的正確構成是A. B.C. D.4.如圖所示是幾種常見的化學電源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化學電源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實用裝置B.干電池示意圖所對應的電池屬于二次電池C.鉛蓄電池充電時PbO2(正極)應與外接電源正極相連D.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電源5.氟離子電池是目前新型電池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某全固態(tài)電解質的氟離子電池工作時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放電時,a極發(fā)生氧化反應,b極發(fā)生還原反應B.充電時,a極接電源負極,b極接電源正極C.放電時,a電極電勢比b電極低D.充電時,外電路每通過lmole-,固體電解質中有l(wèi)molF-移動向a極6.“踐行雙碳目標,助力綠色冬奧”,2022年北京冬奧會使用近700余輛搭載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全自主研發(fā)“氫騰”燃料電池系統(tǒng)的宇通氫能大巴。某種氫燃料電池的內部結構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子流向為:從電極a經電解質溶液到電極bB.b極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O2+4e-+2H2O=4OH-C.負極每消耗2.24LH2,轉移2mol電子D.裝置工作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的pH增大7.利用光電催化技術分解水,并實現(xiàn)CO2轉化為CH3OH,其簡易電化學裝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交換膜為質子(H+)交換膜B.該電化學裝置中能量轉化形式不止一種C.N電極反應式之一為6H++CO2+6e-=CH3OH+H2OD.若電極M上分解18g水,則電極N有2gH2生成8.乙烯直接氧化法制乙醛的總反應方程式為。現(xiàn)有人將該反應設計成如圖所示的燃料電池,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電池可實現(xiàn)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相互轉化B.電子移動方向:電極磷酸溶液電極bC.放電時,電路中每轉移1mol電子,溶液中就有1molH+向負極遷移D.電池負極反應式:9.鐵粉、食鹽、炭粉等混合常作為食品脫氧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脫氧劑工作原理是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B.食鹽可以加速包裝袋中氧氣的吸收C.鐵最終被氧化為Fe(OH)2D.炭粉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為:O2+4e-=2O2-10.某種酒駕檢測儀具有吹氣流量監(jiān)測與控制的功能,其結構與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該裝置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B.電流由電極Ⅱ經顯示屏、處理器流向電極ⅠC.在電解液中遷移的微粒X可能是電子D.電極Ⅱ的電極反應式可能是:O2+H2O+4e-→4OH-11.一種鋁—空氣電池放電過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電池放電時的說法正確的是A.a極發(fā)生還原反應B.往b極遷移C.每轉移4mol電子,正極消耗1mol空氣D.負極電極反應式:12.我國科學家開發(fā)出了一種Zn-NO電池系統(tǒng),該電池的反應為5Zn+2NO+3H2O=5ZnO+2NH3,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雙極膜中的H+向MoS2電極移動B.電極電勢:Zn/ZnO電極<MoS2電極C.MoS2電極的電極反應式:NO-5e-+5H+=NH3+H2OD.標準狀況下,22.4LNO參與反應,Zn/ZnO電極增重40g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40分)13.用零價鐵(Fe)去除水體中的硝酸鹽(NO3-)已成為環(huán)境修復研究的熱點之一。(1)Fe還原水體中NO3-的反應原理如圖所示。①作負極的物質是_________。②正極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2)將足量鐵粉投入水體中,經24小時測定NO3-的去除率和pH,結果如下:初始pHpH=2.5pH=4.5NO3-的去除率接近100%<50%24小時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鐵的最終物質形態(tài)pH=4.5時,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_。(3)其他條件與(2)相同,經1小時測定NO3-的去除率和pH,結果如下:初始pHpH=2.5pH=4.5NO3-的去除率約10%約3%1小時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與(2)中數(shù)據(jù)對比,解釋(2)中初始pH不同時,NO3-去除率和鐵的最終物質形態(tài)不同的原因:_________。14.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空白處。(1)用經消毒的自來水配制下列溶液:①;②;③;④;⑤;⑥稀鹽酸,發(fā)現(xiàn)部分藥品變質,它們是______。(2)下列反應必須加入氧化劑且一步反應就能完成的是______。①

⑤(3)在如圖所示的8個裝置中,屬于原電池的是______。(4)①②③④四種金屬片兩兩相連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組成原電池。①②相連時,外電路電流從②流向①;②③相連時,③為正極;②④相連時,②上有氣泡逸出;③④相連時,③的質量減少.據(jù)此判斷這四種金屬活動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5)下列物質中,不能由單質直接化合生成的是______。①②③④⑤(6)下列物質中,屬于強電解質的是______;屬于非電解質的是______。①氨氣

②氨水

③鹽酸

④醋酸

⑤硫酸鋇

⑥氯化銀

⑦氯化鈉

⑧二氧化碳

⑨醋酸銨⑩氫氣水15.(1)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2Ag+(aq)+Cu(s)="="Cu2+(aq)+2Ag(s)設計的原電池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①電極X的材料是__________;電解質溶液Y是__________;②銀電極為電池的__________極,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電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外電路中的電子是從__________電極流向__________電極。(2)物質Z是中學化學中的常見物質,Z既能與稀硫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①若Z為氧化物,Z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Z為單質,Z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Z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A,與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反應生成氣體B。等物質的量的A和B在水溶液中反應又生成Z。Z與稀硫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與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實驗室有如下材料:銅片、鐵片、石墨棒、CuCl2溶液、FeCl3溶液、導線、電流表、鹽橋(裝有瓊脂-KCl的U形管)、燒杯等。甲同學設計了如圖1的原電池裝置,但乙同學發(fā)現(xiàn)甲同學設計的原電池裝置效率不高,電流在短時間內就會衰減,為解決以上問題,將原電池設計成了帶鹽橋的裝置,如圖2所示。圖1:圖2:(1)①事實證明,能設計成原電池的反應通常是放熱反應,下列化學反應在理論上可以設計成原電池的是_______(填序號,下同)。a.C(s)+H2O(g)=CO(g)+H2(g)ΔH>0b.2H2(g)+O2(g)=2H2O(l)ΔH<0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0②甲同學設計的原電池,若將石墨棒改為鐵片,則總電極反應式是否改變,若是,寫出改變后總的電極反應式,若否,請寫出理由:_______。③乙同學設計的原電池電極反應與甲的相同,但電池的效率高很多。乙同學設計的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