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分層作業(yè))-(原卷版)_第1頁
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分層作業(yè))-(原卷版)_第2頁
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分層作業(yè))-(原卷版)_第3頁
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分層作業(yè))-(原卷版)_第4頁
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分層作業(yè))-(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2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1.科學家提取到的第一份純酶結晶是脲酶,與沒有催化劑相比,適宜條件下,脲酶可以將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與胃部疾病密切相關的細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組織中,通過分泌尿素酶水解尿素產(chǎn)生氨,在菌體周圍形成“氨云”保護層,以抵抗胃酸的殺滅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脲酶只能夠催化尿素分解,說明脲酶具有專一性B.脲酶可以將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說明脲酶具有高效性C.幽門螺桿菌核糖體合成尿素酶所需ATP可能來自細胞質基質D.幽門螺桿菌菌體周圍形成“氨云”保護層,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可能與協(xié)同進化有關2.下列有關適應的普遍性與相對性的實例,對應不正確的是()A.普遍性:生活在海藻叢中的一種魚,當遇到迫害時,身體倒立不動,像一株植物B.普遍性:未下雪的冬季,雷鳥換為白色羽毛C.普遍性: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容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D.相對性:渾身長滿硬刺的刺猬,一般的敵人在它面前束手無策,狐卻灑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開“刺球”,進行捕食3.自然選擇有三種類型,①穩(wěn)定選擇: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淘汰,保留中間類型;②分裂選擇: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間個體;③單向選擇:在種群中保存趨于某一極端變異個體,淘汰另一極端變異個體。三種自然選擇類型建模分別對應圖1~3。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若①與進化起點最相似,則進化過程中生存環(huán)境最穩(wěn)定的可能是①B.②中的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兩個物種C.三種自然選擇類型都會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D.③中種群發(fā)生的不定向變異為進化提供了原材料4.人工將某細菌接種在青霉素濃度0.1單位/cm3的培養(yǎng)基里,將存活的細菌接種到逐漸提高濃度的培養(yǎng)基中,可得到生長在青霉素濃度250單位/cm3的品系,圖1和圖2分別表示在青霉素濃度0.1單位/cm3和250單位/cm3的培養(yǎng)基里的接種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青霉素誘導細菌發(fā)生了基因突變B.本實驗中有利變異積累起來了C.培養(yǎng)基中的細菌發(fā)生了適應性進化D.本實驗模擬了自然選擇的過程5.如圖顯示了長期使用某一種殺蟲劑后,馬鈴薯甲蟲數(shù)量變化(種群密度如下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馬鈴薯甲蟲與殺蟲劑之間存在著生存斗爭B.馬鈴薯甲蟲抗藥基因的產(chǎn)生是殺蟲劑誘導產(chǎn)生的結果C.馬鈴薯甲蟲在第12年后逐步適應環(huán)境D.馬鈴薯甲蟲種群個體間存在性狀差異6.拉馬克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先驅。下列表述哪一項不是拉馬克的觀點(

)A.生物的種類是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B.生物器官的發(fā)達與否取決于用與不用C.生物的種類從古至今是一樣的D.生物因用進廢退獲得的新性狀,是可以遺傳的7.人與黑猩猩是從大約700萬年前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兩個物種成體的血紅蛋白均由α和β兩種肽鏈組成,但α鏈的相同位置上有一個氨基酸不同,據(jù)此不能得出(

)A.這種差異是由基因中堿基的替換造成的B.兩者共同祖先的血紅蛋白也有α鏈和β鏈C.兩者的血紅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D.導致差別的變異發(fā)生在人這一物種形成的過程中8.隨著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細菌耐藥率也逐年提高。為宣傳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提供科研證據(jù),微生物社團開展了如下“抗生素對細菌選擇作用”的實驗,請回答有關問題。取少量大腸桿菌的培養(yǎng)液,均勻涂在培養(yǎng)皿內的培養(yǎng)基上,再放上4片含有鏈霉素(抗生素)的圓形濾紙,而后在無菌適宜條件培養(yǎng)12~16h,濾紙片周圍出現(xiàn)抑制大腸桿菌生長的環(huán)圈(簡稱抑菌圈,見下圖)。測量并記錄抑菌圖的直徑并取平均值,記為n1。再從抑菌圈邊緣的菌落上挑取細菌,重復上述步驟,培養(yǎng)至第五代。測量并記錄每一代抑菌圈直徑的平均值(n2~n5)。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推測出:大腸桿菌對鏈霉素的抗藥性逐代增強。(1)根據(jù)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藥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__________。隨著培養(yǎng)代數(shù)的增加,抑菌圈直徑數(shù)據(jù)從n2到n5會__________。(2)大腸桿菌對鏈霉素的抗藥性變異來源于__________。大腸桿菌對鏈霉素的耐藥率逐代提高是__________的結果。(3)人類不斷研發(fā)新的抗生素,致病細菌對新藥的耐藥性也在不斷提高,甚至出現(xiàn)了無藥可治的“超級病菌”。請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簡析“超級病菌”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4)微生物社團的同學想進一步探究防止“超級病菌”出現(xiàn)的方法,就從上述實驗中的第五代抑菌圈邊緣挑取大腸桿菌進行接種,調換含有慶大霉素(另一種抗生素)的濾紙片,重復培養(yǎng)5代;又在抑菌圈邊緣重新挑取大腸桿菌培養(yǎng),恢復使用鏈霉素濾紙片,測得抑菌圈直徑平均值為n11(>n5)。據(jù)此實驗數(shù)據(jù)推測:防止“超級病菌”出現(xiàn)的思路是__________。9.測定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藥敏程度的實驗方法為:將含有一定濃度不同抗生素的濾紙片放置在已接種被檢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圍擴散,如果抑制被檢菌生長,則在濾紙片周圍出現(xiàn)抑菌圈(圖中里面的圈),結果如圖所示。(1)衡量本實驗結果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_。(2)上述圖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培養(yǎng)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對細菌進行處理,并測定細菌數(shù)量變化,如圖所示:①向培養(yǎng)基中加抗生素的時刻為_________時。②細菌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變異是_________,細菌的抗藥性產(chǎn)生于環(huán)境變化之________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對細菌變異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_________。③盡管有抗藥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細菌種群中_____________。如果長期使用同一種抗生素,細菌抗藥性會增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用藥物“華法林”在某地區(qū)滅鼠,停藥后的一段時間內,抗藥鼠的比例大大增加,但由于抗藥個體的維生素K合成能力較弱,其比例又逐漸下降。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鼠群中存在多種可遺傳的變異類型B.滅鼠時,“華法林”使小鼠發(fā)生了基因突變,產(chǎn)生了抗藥基因C.抗藥鼠比例的變化表明抗藥突變是有利還是有害取決于環(huán)境條件D.“華法林”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2.公鹿往往用鹿角作為爭奪配偶的武器,按照拉馬克觀點,現(xiàn)代公鹿鹿角發(fā)達的原因是()A.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結果B.變異朝著有利于生殖方向發(fā)展的結果C.變異和自然選擇的結果D.基因突變引起顯著變異的結果3.農(nóng)業(yè)害蟲二化螟的種群數(shù)量在不同季節(jié)有很大差異,春夏季大量繁殖,到了冬季由于寒冷原因而大量死亡,僅有少數(shù)個體能存活下來,如下圖所示(抗藥性為隱性突變)。第二年春,二化螟的種群數(shù)量因存活的少量個體繁殖而恢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突變是不定向的,因此抗藥基因在使用殺蟲劑前已經(jīng)存在B.若過程中未發(fā)生基因突變,第二年夏天該二化螟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為0C.圖示中抗藥性基因的頻率變化,不能說明抗藥性狀不利于二化螟生存D.該現(xiàn)象表明,在自然界中抗藥性的個體的存留具有一定偶然性4.全球氣溫升高導致的部分地區(qū)干旱脅迫將成為植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為了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干旱脅迫下根冠比(根系/莖稈)的變化,某研究團隊通過實驗設置不同灌水量來模擬干旱脅迫對菊芋植物根冠比的影響,相關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本實驗的自變量為灌水量,因變量為根冠比B.不同灌水量條件下兩種菊芋的根冠比變化趨勢相同C.相同灌水量條件下兩種菊芋的根冠比均出現(xiàn)顯著差異D.兩種菊芋表現(xiàn)出不同干旱適應脅迫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決定的5.如圖表示某農(nóng)田長期使用DDT農(nóng)藥后,害蟲種群密度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A→B的變化是農(nóng)藥作用的結果B.B→C是抗藥性逐代積累的結果C.A點種群中存在很多種變異類型,原因是自然選擇具有不定向性D.農(nóng)藥對害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定向選擇6.如圖是對一塊棉鈴蟲成災的區(qū)域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處理(b之前用殺蟲劑甲處理,b之后用殺蟲劑乙處理)的實驗結果曲線圖:(1)從實驗結果看,棉鈴蟲抗藥性的形成是因為殺蟲劑對害蟲起到了______作用。在此過程中,能生存下來的個體本身就存在著________(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變異類型,即抗藥性。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自然選擇和生物進化都是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棉鈴蟲抗藥性的增強是通過________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2)據(jù)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棉鈴蟲密度變化過程中,棉鈴蟲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B.b年后換用殺蟲劑乙效果與繼續(xù)使用殺蟲劑甲效果相同C.使用殺蟲劑后,藥物作用于個體的基因型而使棉鈴蟲種群數(shù)量減少D.使用殺蟲劑后,棉鈴蟲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一定形成新物種(3)據(jù)圖分析,若要增強殺蟲劑的殺蟲效果,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對付棉鈴蟲,除使用殺蟲劑外,還有更好的辦法,請舉一例_________。7.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家洛索斯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通過蜥蜴實驗證明了進化論。實驗方法:“假說—演繹法”提出假說:“自然選擇法則”即使在短期內同樣也能顯現(xiàn)出來。實驗材料:沙氏變色蜥,大型卷尾蜥(沙氏變色蜥的天敵)實驗原理:當大型卷尾蜥(沙氏變色蜥的天敵)出現(xiàn)初期,腿部較長的沙氏變色蜥因為奔跑速度更快,更容易生存下去,將在“自然選擇”中勝出。但是之后,隨著大型卷尾蜥逐漸開始并適應樹棲生活,短腿的沙氏變色蜥因為更適宜在樹枝中間靈活穿行,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