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nèi)整裝 無機飾面板氣味釋放評價與分級》_第1頁
《室內(nèi)整裝 無機飾面板氣味釋放評價與分級》_第2頁
《室內(nèi)整裝 無機飾面板氣味釋放評價與分級》_第3頁
《室內(nèi)整裝 無機飾面板氣味釋放評價與分級》_第4頁
《室內(nèi)整裝 無機飾面板氣味釋放評價與分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100.99

CCSQ18

團體標準

T/CSTMXXXXX—202X

室內(nèi)整裝無機飾面板氣味評價與分級

Integratedinteriordecoration——Evaluationandclassificationofodourfrom

inorganicsurfacedecoratedpanels

202X-XX-XX發(fā)布202X-XX-XX實施

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lián)盟發(fā)布

T/CSTMXXXXX—2020

室內(nèi)整裝無機飾面板氣味評價與分級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室內(nèi)整裝用無機飾面板的氣味釋放等級劃分、設備和設施、人員要求、試樣制備、氣

味釋放與樣本采集、試驗方法和試驗報告。

本文件適用于室內(nèi)整裝用無機飾面板,未經(jīng)飾面的無機板材也可參照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

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31107家具中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檢測用氣候艙通用技術條件

3術語和定義

3.1

無機飾面板inorganicsurfacedecoratedpanels

以無機膠凝材料輔以其他各種功能材料復合,并通過特定的成型工藝預制而成的表面經(jīng)過裝飾處理的板

材。

3.2

氣味強度odourintensity

OI

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氣味樣本的嗅覺刺激強烈程度。

3.3

氣味消散時間odourdissipatingtime

ODT

試樣氣味強度降低至不大于0.5級時所需要的時間。

4氣味釋放等級

按照氣味強度和氣味消散時間的測試結果進行氣味釋放等級劃分,其中氣味強度為釋放第3d(72h)

的測試結果。

表1室內(nèi)整裝用無機飾面板氣味釋放等級

氣味釋放等級氣味強度/級氣味消散時間/天

A+OI≤0.5——

A0.5<OI≤23<ODT≤7

1

T/CSTMXXXXX—2020

氣味釋放等級氣味強度/級氣味消散時間/天

B2<OI≤37<ODT≤14

COI>3ODT>14

5設備和設施

5.1環(huán)境測試艙

環(huán)境測試艙應使用無味、惰性、非吸附性的材料制造,環(huán)境測試艙應包含潔凈空氣供給裝置、加濕

系統(tǒng)、空氣混合系統(tǒng)以及監(jiān)測和控制系統(tǒng),符合GB/T31107的要求。

5.2負壓采氣箱

通過負壓手段將氣味樣本從環(huán)境測試艙內(nèi)轉移至氣袋的裝置,能夠保證氣味樣本不被污染。裝置原

理示意圖如圖1所示。

標引序號說明:

1——氣泵;

2——密封箱體;

3——氣袋;

4——采氣口。

圖1負壓采氣箱原理示意圖

5.3原始氣體嗅辨儀

將氣味樣本不經(jīng)稀釋、穩(wěn)定地從氣袋輸送到嗅辨口進行氣味測試的裝置,氣流量應介于36L/min~

60L/min,且在每次測試期間應保持恒定。裝置原理示意圖如圖2所示。

2

T/CSTMXXXXX—2020

標引序號說明:

1——嗅辨口;

2——密封箱體;

3——樣本容器接口;

4——樣本容器;

5——進氣口;

6——流量計;

7——氣泵。

圖2原始氣體嗅辨儀

5.4氣袋

用于采集氣味樣本的柔性容器,氣袋的材質應選擇低吸附、無氣味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PTFE)、

聚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FEP)、聚氟乙烯(PVF)、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5.5氣味評價實驗室

實驗室的溫度應控制在(23±3)°C,相對濕度應控制(50±10)%。

實驗室內(nèi)不應有任何干擾源,如噪音和強光。

實驗室應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新鮮。

5.6背景氣味

試驗前,氣味評價小組應對試驗設備和設施的背景氣味進行測試,應滿足表2的要求。

表2背景氣味要求

背景氣味氣味強度/級

環(huán)境測試艙≤0.5

氣味評價實驗室≤1

6人員要求

6.1氣味檢驗師

3

T/CSTMXXXXX—2020

氣味檢驗師不應有嗅覺缺失,并承擔以下職責:

a)負責管理氣味評價小組的測試活動,并負責小組的組建、培訓、指導和監(jiān)督,但不能進行氣味

測試;

b)測試之前,應對環(huán)境測試艙、氣味評價實驗室進行檢查,確認是否存在影響測試結果的氣味。

必要時,應調(diào)整環(huán)境條件以滿足試驗要求;

c)測試之前,應向氣味評價員說明測試的時間安排,并監(jiān)督整個測試過程;

d)測試之前,應檢查氣味評價員是否符合6.2相關要求,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氣味評價員;

e)應按照8.2和8.3要求進行氣味釋放和氣味樣本采集;

f)應確保在記錄氣味評價員的測試結果時不會對其他氣味評價員造成影響。

6.2氣味評價員

氣味評價員應滿足以下條件:

a)不吸煙,不應有嗅覺缺失或嗅覺缺陷(例如由事故、鼻竇炎、感冒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嗅覺障礙);

b)測試之前,應通過附錄A規(guī)定的基本嗅覺能力篩選;

c)測試之前和測試期間,不應進食(包括糖果、口香糖等)、飲用飲料,或使用香水、防汗劑、

化妝品等;

d)測試期間,鼻口應位于嗅辨口的正上方,被溢出的氣體包圍;

e)測試期間,相互之間不應交流測試結果。

7試樣制備

樣品到達實驗室后應帶包裝存放在(23±2)℃、無污染的室內(nèi)環(huán)境下,并盡快檢測。

根據(jù)環(huán)境測試艙規(guī)格和試樣承載率要求,將樣品裁切成合適尺寸,非散發(fā)面用無味鋁箔包裹。

試樣制備過程中應避免交叉污染。

8氣味釋放與樣本采集

8.1環(huán)境測試艙條件

環(huán)境測試艙測試條件應符合表3的要求。

表3環(huán)境測試艙測試條件

序號參數(shù)單位參數(shù)

1溫度℃23±1

2相對濕度%50±5

3風速m/s0.1~0.3

4空氣交換率h-11.00±0.05

5艙內(nèi)壓力Pa5~15

6試樣承載率m2/m31.00±0.02

8.2氣味釋放

將試樣放入環(huán)境測試艙的居中位置,使空氣氣流從試樣表面均勻通過。根據(jù)試驗目的,預先設定氣

味釋放的持續(xù)時間。

4

T/CSTMXXXXX—2020

整個試驗期間,試樣宜一直放置在艙內(nèi)。當試驗周期較長時,兩次樣本采集間隔期間,可將試樣從

艙中取出,放置于溫度(23±3)℃、相對濕度(50±10)%的通風環(huán)境中,并避免污染。

樣本采集時,應至少提前3天(72h)將試樣重新置于艙中。

8.3樣本采集

按8.2的規(guī)定放置試樣,關閉艙門的時刻計為0時刻。在試驗開始后的第3天(72h)、第7天(168h)、

第14天(336h)或其他指定時間采集氣味樣本。

采集前,使用環(huán)境測試艙出氣口排出的氣體清洗樣本容器至少3次,然后再采集氣味樣本并密封。

氣味樣本采集過程不應影響環(huán)境測試艙的空氣交換率。使用主動采樣時,采氣流速應低于環(huán)境測試

艙進氣流速的80%。

氣味樣本采集后應儲存在接近環(huán)境測試艙的環(huán)境下(溫度偏差±3℃,相對濕度偏差±10%),且不

應暴露在陽光下,并在6h內(nèi)完成測試。

9氣味評價

9.1氣味強度

9.1.1評價方法

a)小組成員依次對氣味樣本進行嗅聞;

b)小組成員根據(jù)感受到的氣味強烈程度與表4中的強度描述進行匹配,并報出強度等級,僅允許

報出整數(shù)值,6級及以上均以6級計。

小組成員對同一個氣味樣本可以連續(xù)多次進行嗅聞,但不允許超過3次,否則應于無氣味處休息至

少10min,以避免感官適應的影響。

表4氣味強度等級表

等級級別狀態(tài)描述

0級無氣味

1級非常弱

2級弱

3級明顯

4級強

5級非常強

6級極強

9.1.2結果計算

計算測試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和90%置信度下的置信區(qū)間,計算方法見附錄B。如果平均值不是整數(shù)

或半數(shù)等級,以最接近的整數(shù)或半數(shù)等級作為最終結果,結果表示方法見表5。如果置信區(qū)間半寬不超

過1級,則準確度滿足要求。如果準確度未達到要求,則應重新制樣測試。

測試結果保留至小數(shù)點后一位。

表5氣味強度結果表示方法

氣味強度結果算術平均值X/級最終表示結果/級

0≤X≤0.250

5

T/CSTMXXXXX—2020

0.25<X<0.750.5

0.75≤X≤1.251.0

1.25<X<1.751.5

1.75≤X≤2.252.0

2.25<X<2.752.5

2.75≤X≤3.253.0

3.25<X<3.753.5

3.75≤X≤4.254.0

4.25<X<4.754.5

4.75≤X≤5.255.0

5.25<X<5.755.5

5.75≤X≤6.006.0

注:半數(shù)等級表示介于相鄰兩整數(shù)等級之間的狀態(tài)。

9.2氣味消散時間

根據(jù)9.1的試驗方法,依次測試試樣在不同釋放時間下的氣味強度,直至氣味強度≤0.5級或28d測試

完成時,停止試驗。具體試驗過程及結果表示按照表6進行。

表6氣味消散時間試驗流程及結果表示

試驗順序試樣-釋放時間氣味強度/級處理方式及結果

OI≤0.5試驗結束,氣味消散時間為ODT≤3d

1試樣-3d

OI>0.5試驗繼續(xù),對試樣-4d進行氣味強度評價

OI≤0.5試驗結束,氣味消散時間為3d<ODT≤7d

2試樣-7d

OI>0.5試驗繼續(xù),對試樣-11d進行氣味強度評價

OI≤0.5試驗結束,氣味消散時間為7d<ODT≤14d

3試樣-14d

OI>0.5試驗繼續(xù),對試樣-24d進行氣味強度評價

OI≤0.5試驗結束,氣味消散時間為14d<ODT≤28d

4試樣-28d

OI>0.5試驗結束,氣味消散時間為ODT>28d

注:也可根據(jù)需要測試其他時間點的氣味消散時間。

10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nèi)容:

c)本標準編號;

d)識別待測樣品的全部資料;

e)與規(guī)定試驗方法的任何差異;

f)測試結果;

g)測定中發(fā)現(xiàn)的異?,F(xiàn)象;

h)試驗日期。

6

T/CSTMXXXXX—2020

附錄A

(規(guī)范性)

基本嗅覺能力篩選

A.1概述

通過組織待篩選人員嗅辨五種不同氣味類型的標準嗅液來檢查其嗅覺能力是否正常,從而確定其是

否具備從事氣味評價工作的基本條件。

A.2試劑和材料

(1)β-苯乙醇:分析純,99%,用于標準嗅液的配制。

(2)甲基環(huán)戊酮:分析純,99%,用于標準嗅液的配制。

(3)異戊酸:分析純,99%,用于標準嗅液的配制。

(4)γ-十一碳內(nèi)酯:分析純,99%,用于標準嗅液的配制。

(5)3-甲基吲哚:分析純,99%,用于標準嗅液的配制。

(6)液體石蠟:作為無味嗅液和標準嗅液溶劑。

(7)去離子水:無任何氣味。

(8)無味紙:層析濾紙紙條,寬10mm,長120mm,密封保存。

A.3標準嗅液的配制

以無味液體石蠟為溶劑,按表A.1要求配制五種標準嗅液。配制好的標準嗅液應儲存于無味的密封

容器中,于避光處保存。

表A.1五種標準嗅液的濃度和氣味類型

序號標準嗅液濃度(質量分數(shù))氣味類型

1β-苯乙醇10-4.0花香

2異戊酸10-5.0汗臭氣味

3甲基環(huán)戊酮10-4.5甜鍋巴氣味

4γ-十一碳(烷)酸內(nèi)脂10-4.5成熟水果香

5β-甲基吲哚10-5.0糞臭氣味

A.4篩選步驟

應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a)待篩選人員在試驗前20min內(nèi),不得進行氣味相關的任何感官分析工作,并應在篩選開始前

10min進入實驗室以適應環(huán)境;

b)氣味檢驗師準備五條無味紙,將其中3條無味紙的一端浸入液體石蠟,將另外2條的一端浸入

7

T/CSTMXXXXX—2020

同一種標準嗅液,紙條浸入深度為1cm。將5條浸液紙間隔一定距離,并做好標記(如A、B、

C、D、E),同時交給待篩選人員。以上操作應在樣品配制室,由氣味檢驗師完成,不得讓待

篩選人員看到。待篩選人員逐一嗅聞每一張沾有嗅液的紙條。嗅聞時,待篩選人員鼻子靠近紙

條但不接觸,判斷有無氣味并填寫答案。嗅聞完成后將紙條迅速投入塑料袋內(nèi)密封轉移;

c)按照b)方法依次對5種標準嗅液進行嗅聞,順序為:1.β-苯乙醇;2.甲基環(huán)戊酮;3.異戊酸;

4.γ-十一碳(烷)酸內(nèi)脂;5.β-甲基吲哚。

A.5篩選要求

能夠嗅辨出5種標準嗅液紙條,則判定基本嗅覺能力符合要求。

8

T/CSTMXXXXX—2020

附錄B

(資料性)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計算示例

B.1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B.1.1平均值和標準偏差

每組測試結果的平均值,按公式(B.1)計算:

1n

··········································································(B.1)

xxi

ni1

式中:

——每組測試結果的平均值;

——氣味評價員的數(shù)量,單位為人;

——氣味評價員i的測試結果。

每組測試結果的標準偏差,按公式(B.2)計算:

n

12

sxix······························································(B.2)

n1i1

式中:

——每組測試結果的標準偏差;

n——氣味評價員的數(shù)量,單位為人;

——氣味評價員的測試結果;

——每組測試結果的平均值。

B.1.2置信區(qū)間

每組測試結果的置信區(qū)間和置信區(qū)間半寬分別按公式(B.3)和公式(B.4)計算:

ss

[x.t;x.t]··················································(B.3)

nn(1/2);nn1(1/2);1

s

dt.···································································(B.4)

n(1/2);n1

式中:

9

T/CSTMXXXXX—2020

——每組測試結果的平均值;

——每組測試結果的標準偏差;

n——氣味評價員的數(shù)量,單位為人;

——t檢驗臨界值,見表B.2;

——誤差概率,本文件中=0.10(置信度90%);

——置信區(qū)間半寬。

B.2計算示例

將試樣放置于環(huán)境測試艙中,10名氣味評價員在釋放3d(72h)對氣味樣本進行氣味強度測試,結

果見表B.1。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可以通過置信區(qū)間來表示,按公式(B.3)計算。

表B.1釋放第3天的測試結果

氣味評價員氣味強度——參考基準法/pi

111

27

39

48

57

64

710

810

97

109

x8

s2.0

90%置信度下的置信區(qū)間x±1.2

表B.1中氣味強度測試結果90%置信度下的置信區(qū)間半寬為1.2pi,不超過2pi,準確度滿足要求。

t(1–α/2),n-1參見表B.2。

表B.2t(1-α/2),n?1表

自由度(n-1)t(1-α/2);n?1自由度(n-1)t(1-α/2);n?1

16.314111.796

22.920121.782

32.353131.771

42.132141.761

52.015151.753

61.943161.746

10

T/CSTMXXXXX—2020

71.895171.740

81.860181.734

91.833191.729

101.812201.72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