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學校授課教師課時授課班級授課地點教具課程基本信息1.課程名稱: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2.教學年級和班級:2024-2025學年高一(1)班

3.授課時間:2024年10月15日

4.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本節(jié)課將圍繞清朝前中期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特點、文化成就以及面臨的危機展開講解,旨在讓學生了解清朝前中期的歷史地位及其在我國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愛國主義精神。核心素養(yǎng)目標1.歷史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通過史料分析,理解清朝前中期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重要事件。

2.文化理解:引導學生認識清朝前中期的文化成就,提升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3.思辨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歷史思維,分析清朝面臨的危機及其原因,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4.愛國主義: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弘揚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民族觀。學習者分析1.學生已經掌握了初中階段關于清朝的基本知識,包括清朝的建立、主要君主及其統(tǒng)治特點,對清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有一定了解。

2.高一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興趣,對歷史事件充滿好奇心,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他們的學習風格多樣,既有喜歡通過文字閱讀學習的,也有偏好圖表和討論交流的。

3.學生在學習清朝前中期的歷史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包括:對清朝復雜歷史背景的理解,對歷史事件因果關系的分析,以及如何將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形成對國家發(fā)展歷程的深刻認識。此外,由于時期跨度較大,學生可能對某些歷史細節(jié)的記憶和把握感到困難。教學資源準備1.教材:確保每位學生配備統(tǒng)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教材。

2.輔助材料:準備相關歷史時期的圖片、圖表,以及有關清朝前中期歷史的視頻資料。

3.教室布置:將教室劃分為小組討論區(qū),以便學生分組討論歷史事件,促進互動學習。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環(huán)節(jié)(5分鐘)

-教師通過展示清朝前中期的地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同學們,你們能從地圖上觀察到清朝疆域的變化嗎?這些變化背后反映了哪些歷史事件?”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并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今天我們將學習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p>

2.講授新課(20分鐘)

-教師以PPT形式展示清朝前中期的歷史背景,包括康乾盛世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

-講解清朝的政治制度,如科舉制度、八旗制度等,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制度對國家的影響。

-分析清朝的經濟狀況,如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外貿易的變化。

-展示清朝的文化成就,如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教師提出問題:“清朝前中期雖然取得了輝煌成就,但同時也面臨著危機。請大家思考,這些危機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清朝面臨的危機,如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外來侵略等。

3.鞏固練習(10分鐘)

-教師發(fā)放練習題,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分析清朝前中期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

-學生完成后,教師邀請幾位學生分享答案,并進行點評和講解。

4.課堂提問與討論(10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認為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對我國歷史發(fā)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發(fā)言,分享本組的觀點。

-教師總結學生的觀點,強調歷史的發(fā)展是復雜的,既有輝煌成就,也有危機與挑戰(zhàn)。

5.總結與反思(5分鐘)

-教師回顧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強調清朝前中期的歷史地位及其在我國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學生分享本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6.作業(yè)布置(5分鐘)

-教師布置作業(yè):結合課堂所學,寫一篇關于清朝前中期歷史的小論文,要求分析其鼎盛與危機的原因及影響。

本節(jié)課通過講授、討論、練習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鼓勵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知識點梳理一、清朝前中期的歷史背景

1.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統(tǒng)治

2.清朝政治制度的完善

3.清朝疆域的拓展和鞏固

二、清朝前中期的政治經濟特點

1.政治穩(wěn)定,社會相對和諧

2.經濟發(fā)展,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均有較大進步

3.對外貿易逐漸開放,與西方國家建立聯(lián)系

三、清朝前中期的文化成就

1.文學:詩詞、小說、戲曲等領域的繁榮

2.藝術:繪畫、書法、建筑等藝術形式的發(fā)展

3.科技:天文學、數(shù)學、地理學等領域的成就

四、清朝前中期的危機

1.政治腐敗:官場風氣敗壞,貪污腐敗現(xiàn)象嚴重

2.社會矛盾:土地兼并、貧富差距擴大等社會問題

3.外來侵略:西方列強的侵略,民族危機加劇

五、清朝前中期的歷史意義

1.推動我國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2.促進我國經濟、文化、科技的繁榮

3.為我國歷史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清朝前中期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特點、文化成就及其危機

2.教學難點:清朝前中期的政治制度、經濟發(fā)展與對外貿易的關系,以及文化成就的內涵

七、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1.歷史素養(yǎng):通過學習清朝前中期的歷史,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

2.文化理解: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清朝前中期的文化成就,提升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3.思辨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歷史思維,分析清朝面臨的危機及其原因,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4.愛國主義: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弘揚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民族觀

八、教學評價

1.課堂參與度: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發(fā)言、提問和討論情況

2.作業(yè)完成情況:評估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3.學科素養(yǎng):關注學生在歷史思維、文化理解、思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九、教學拓展

1.結合現(xiàn)實,探討清朝前中期的歷史對當代社會的啟示

2.深入研究清朝前中期的歷史事件,提高學生的歷史研究能力

3.開展課外活動,如參觀博物館、歷史講座等,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教學反思與改進今天的課堂上,我在講授第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時,雖然按照教案設計進行了教學,但課后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了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地圖引導學生觀察清朝疆域的變化,這個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但我在提問時可能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導致部分學生未能充分參與到討論中來。今后,我會更加注意這個問題,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

在教學新課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講解清朝政治制度時,可能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沒有充分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這些制度背后的歷史意義。下次教學時,我會嘗試設計更多的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制度的同時,能夠聯(lián)系到它們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

關于鞏固練習,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完成練習題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因為我在講解知識點時沒有講透,或者練習題的難度超出了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計劃在下次上課前,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學難度。

在課堂提問與討論環(huán)節(jié),雖然學生們的參與度較高,但我注意到有些學生的回答還是停留在表面層次,沒有深入挖掘問題的本質。未來,我會嘗試引入更多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在具體的歷史事件中深入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1.增加課堂互動時間,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言,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調整教學內容,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而非單純的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