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素養(yǎng)提升測試卷3(含答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素養(yǎng)提升測試卷3(含答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素養(yǎng)提升測試卷3(含答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素養(yǎng)提升測試卷3(含答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素養(yǎng)提升測試卷3(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素養(yǎng)提升測試卷3(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書寫水平(5分)1.請使用楷體字答題,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此項根據(jù)作文的書寫水平計分。(5分)二、基礎積累(共4道小題,20分)有人說:“人生最浪漫的事,莫過于祖國召喚時,我們正青春?!鼻啻涸杏裏o限希望,青年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作為青少年的你,是選擇徘徊不前,還是在廣闊的天地chíchěnɡ①?一大批青年義無反顧地與祖國站在一起,從此,以“奮斗”為主旋律的百年征程拉開了帷幕。五四運動,青年們振臂高呼;戰(zhàn)爭年月,青年們拋灑熱血。今天,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們在攻堅克難;抗災搶險,青年們在迎難逆行。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毫不xiè②怠的奮斗,才有了今天中國的偉大成就。李大釗說:“青年者,國家之魂?!鼻嗄戟q如大地上茁壯成長的小樹,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chù③立在錦繡的山河。追溯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華民族始終相信這些目空一切的奮斗者,哪怕前行路上風雪載途,也要讓青春之花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2.請根據(jù)上面文段的語境和拼音,用楷體字寫出橫線處的字詞。(4分)3.上面文段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徘徊B.義無反顧C.追溯D.目空一切4.根據(jù)所給信息默寫相應內(nèi)容。(10分)(1)莫言下嶺便無難,。[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當窗理云鬢,。(《樂府詩集·木蘭詩》)(3),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李商隱《賈生》)(4),非復吳下阿蒙?。ā顿Y治通鑒·孫權(quán)勸學》)(5)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6),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7)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寫蓮花的香味清新和筆直站立的姿態(tài)的句子是:,。(8)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哲理的句子是:,。5.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3分)A.《鄧稼先》的作者楊振寧是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B.《愛蓮說》的作者是唐代的周敦頤,“說”是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見解,也可以寄寓一定的道理。C.“岱宗夫如何”中“岱”指泰山,“宗”是尊的意思。東方之山,莫高于此,故東岳泰山又稱岱宗,也可稱為岱山、岱岳、泰岳。D.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都是指第一。三、閱讀能力(共15道小題,50分)(一)整本書閱讀6.《駱駝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經(jīng)歷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心路也發(fā)生了變化。下列是關(guān)于祥子的五件事,按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3分)①積蓄被孫偵探敲詐而洗劫一空②苦干三年,買上新車③和虎妞成婚④出賣阮明,換取錢財⑤失去洋車,牽回三頭駱駝A.②⑤①③④B.②④⑤①③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⑤④③7.法國作家大仲馬說:“人生的意義就蘊含在這兩個詞里——希望和等待?!闭埥Y(jié)合保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人生經(jīng)歷,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遙遠的麥田陳雪①那是一塊很大很大的麥田,大得把世界隔在視線的盡頭。②夕陽一盞,余暉滿天。遠遠望去,麥穗猶如鍍上青金色,金中泛青、青里起金,鋪成一塊巨大的毯子,空濛又奇幻。其實,五月的麥子還很年輕,稈是綠的,葉是綠的,麥芒是綠的,麥仁也是綠的。落日多情,細亮的光線繞成網(wǎng)、織成幕,閃得人眼睛也細了。麥芒如一根根金制的吸管,吸收著大自然的靈氣。閉上眼睛可以聽到麥仁細細吮吸的陶醉聲,還可以聞到麥子清甜的淀粉香。睜開眼,看見兩只不知名的鳥兒正煽動著翅膀飛進夕陽的光暈里。那刻,我想起了陶淵明的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里雖然沒有山,但有樹。有了樹,鳥兒就有了家。遠遠望去,不知道是麥田長進了天里,還是天嵌入了麥田里,茫茫然連成了一片。③我長久地站在那里,站成了一株麥子,披著輕薄的晚霞,浴著涼軟的晚風,像麥子一樣搖頭晃腦。躲在麥田里的鳥兒時不時啁啾幾聲,潛伏起來的蟲子悄悄地唧唧復唧唧,它們在吟誦田園詩。那刻,我想化用顧城的詩:麥子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④多久沒有見過這么廣闊、純粹、真誠的世界了?為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我一路披荊斬棘,終于跳出農(nóng)村,扎根于城市。然而,我的世界卻越來越狹窄了??臻g是狹窄的,狹窄到身體被限制在幾十平方米的格子里。時間是狹窄的,狹窄到獨處幾乎成為奢望。時空的狹窄逼迫得人與事也狹窄起來,疏于用心經(jīng)營。這些狹窄擠壓得人心幾乎成了一個沒有任何彈性的實體,脆弱冷漠、僵硬疏離。⑤此刻,在這樣一個偶然的黃昏,這一切都被撫慰。那顆心被抻開、再抻開。終于,它變得柔軟了、敞亮了、自在了、豁達了。⑥這片遙遠的麥田讓我想起那片更遙遠的麥田。⑦故鄉(xiāng)產(chǎn)麥,麥田如沙漠般遼闊無垠。田里易夾生野麥和燕麥,它們和小麥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因此很難區(qū)分。不過,它們的穗子和小麥穗明顯不同。于是,每到抽穗時節(jié),鄉(xiāng)人們就會蹚入麥田拔除雜麥。⑧那天,我做功課累得昏昏沉沉,母親帶我去麥田拔雜麥。平原地區(qū)的麥田連綿成海,人的視線幾乎不受阻隔,被空曠拉到無限。我一頭扎進麥田里,目光如放出去的釣線,輕而易舉地就在麥海中鉤起獵物。⑨不知過了多久,我腰身酸疼,抬身舒緩,不經(jīng)意間瞥見夕陽正懸在樹梢,樹遠如薺,無數(shù)朵薺菜做成托盤盛著咸蛋黃樣的落日。余暉如金水般明晃晃、金燦燦地流動著——整個麥田神圣了。天地那么博大,而我那么渺小,這對年少輕狂的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我心里的驕狂在那一刻湮滅了,我感覺自己成為一個點,一個微不足道的點,如浮塵般輕飄飄地浮在天地間。直至后來讀陳子昂的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才能準確描述當年的感受——孤獨渺小。⑩那天,麥田教給我謙卑和敬畏。那晚我輾轉(zhuǎn)難眠,用目光在中國地圖上游歷了一遍又一遍。一個村莊的麥田就可以那么曠博,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個村莊呢??如今,我終于明白那天在我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那是一個女孩意識覺醒的日子,她在與天地的對話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知道了“我是誰”“為什么而來”“又將去往何處”。我想,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的麥田,它養(yǎng)育我們的身體,啟蒙我們的精神,引領(lǐng)我們的人生旅程。?天色漸青,遙遠的麥田漸漸入夢。我知道,我又一次得到了它的點醒。(選自《中國青年作家報》,有刪改)8.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第②段劃線句子反復描寫了五月麥子的顏色,突出了麥子還未成熟時的狀態(tài)和蓬勃的活力,蘊含著作者的愉悅之感。B.文章第⑥段,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對眼前麥田的描寫,引出下面對故鄉(xiāng)麥田的回憶,照應題目“遙遠的麥田”。C.文章第⑨段引用陳子昂的詩句,準確地描述了自己在面對天地的博大時,所產(chǎn)生的孤獨渺小和壯志難酬的感受,更有感染力。D.文章末段“我又一次得到了它的點醒”,文中兩次“點醒”,一次是身居農(nóng)村年少輕狂時,一次是扎根城市感覺“我”的世界越來越狹窄時。9.聯(lián)系上下文,品析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號里的問題。(4分)(1)我長久地站在那里,站成了一株麥子,披著輕薄的晚震,浴著涼軟的晚風,像麥子一樣搖頭晃腦。(刪除加點的部分,全句的表達效果會有怎樣的變化?)(2)那是一個女孩意識覺醒的日子,她在與天地的對話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知道了“我是誰”“為什么而來”“又將去往何處”。(這里的“坐標”是什么意思?)10.請分析選文插入第⑦~⑩段有何作用?(3分)11.文中“遙遠的麥田”有許多意蘊,請結(jié)合本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加以探究。(4分)讓閱讀為青春增色徐川①最是書香能致遠。2023年,有關(guān)部門印發(fā)《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切實引導激勵青少年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任。如何通過讀書學習夯實基礎、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關(guān)乎個人成長成才,也關(guān)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處于人生的重要階段,廣大青少年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通過激發(fā)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檢視閱讀成效以充實自我、提升本領(lǐng)、增長才干。②激發(fā)閱讀興趣,厚實青春底氣。閱讀是青少年獲取知識、啟迪智慧的重要來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必由之路。選一本好書入門,有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喚醒閱讀活力,讓青少年愿意讀、喜歡讀、堅持讀?!靶〉麓?,大德敦化”,由閱讀興趣激發(fā)到閱讀習慣養(yǎng)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一陣”到“學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覽群書、日積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質(zhì)與科學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③掌握閱讀方法,點亮青春燈塔。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閱讀既要學會讀“厚”,結(jié)合興趣志向不斷增加閱讀量,爭取廣聞博覽;也要學會讀“薄”,把閱讀所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皩W如弓弩,才如箭鏃”,閱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要保持“擠勁”“鉆勁”“韌勁”,在閱讀中享受樂趣、感悟人生、獲得成長,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至千里之遠、成江海之大。除了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jīng)驗和閱歷感悟,以閱讀升華精神、濯凈心靈。④檢視閱讀成效,激揚青春風采?!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在祖國大地上躬身踐行,讓青春在火熱的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在讀的廣度上,不但要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更要向他人、向社會、向?qū)嵺`學習,注重讀、思、行結(jié)合,在實踐中經(jīng)受磨煉,得到提升。在讀的深度上,不能把讀書學習狹義理解為學習知識,應該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擔當能力,激發(fā)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養(yǎng)科學思維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需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閱讀氛圍。加強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城市創(chuàng)建,從閱覽室到圖書館、文化館,從黑板報、宣傳欄到文化墻……把讀書的環(huán)境搭建起來,讓讀書的氛圍濃郁起來,凝聚家、校、社會的強大合力,就能激發(fā)廣大青少年讀書學習的熱情,以閱讀豐盈精神世界,提升綜合素養(yǎng),逐漸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選自《人民日報》)12.下列不能作為“閱讀為青春增色”的策略的一項是()(3分)A.激發(fā)閱讀興趣B.掌握閱讀方法C.檢視閱讀成效D.深化全民閱讀13.選文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請簡要分析。(4分)1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15.請從論證方法的角度為文中劃線句寫一段賞析型批注。(4分)(三)古代詩文閱讀張養(yǎng)浩行義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嘗出,遇人有遺楮幣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yǎng)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及選授堂邑縣尹。首毀淫祠②三十余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③,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北姳I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庇欣罨⒄?,嘗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yǎng)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選自《元史·張養(yǎng)浩傳》,有刪改)【注釋】①楮(chǔ)幣:元代發(fā)行的一種紙幣。②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濫設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③罷舊盜之朔望參者: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guī)定。16.下列對張養(yǎng)浩的評價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品行端正,勤奮刻苦。B.勤勉政事,以德報怨。C.執(zhí)法公正,不畏強暴。D.心懷憐憫,體恤百姓。17.簡述“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的原因。(4分)18.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3分)A.遇人有遺楮幣于途者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B.追而還之有賣油翁釋擔而立(歐陽修《賣油翁》)C.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鑒·孫權(quán)勸學》)D.猶為立碑頌德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十二章》)清江引·[元]張可久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清江引·[元]張可久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后。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19.請根據(jù)所寫內(nèi)容推斷兩首元曲的標題,下面選項中最貼切的一項是()(3分)A.夏吟冬恨B.夏吟春思C.秋懷春思D.秋懷冬恨20.兩首元曲都提到了“醉酒”,試結(jié)合兩首元曲分別分析主人公“醉酒”的原因。(4分)四、綜合運用(共3道小題,15分)本學期,復興中學開展春季運動會,各班同學踴躍參加。21.七年級(1)班的同學用對偶手法擬了一條運動會開幕式入場口號“運動健兒,英姿颯爽;,?!毕铝羞x項最適合填入橫線處的一項是()(3分)A.齊心協(xié)力,一往無前B.競技少年,風采飛揚C.頑強拼搏,創(chuàng)造輝煌D.勇敢飛翔,所向無敵22.下面是4月26日運動會比賽項目安排表,你作為七年級(1)班的班長,請向同學們介紹當天運動會的比賽安排。注意表達簡明、連貫、通順。(6分)項目時間比賽場地檢錄地點長跑4月26日上午操場跑道面對主席臺的右手邊跳繩鉛球4月26日下午操場旁沙坑23.七年級(1)班同學寫了一份廣播稿,給本班參加長跑比賽的同學們加油鼓勁。其中有兩處表達不妥,請找出并修改。(6分)①×××!×××!你們是七年級(1)班的驕傲?、谖覀冊诳磁_上為你們吶喊鼓勁。③在紅色的跑道上,你們向前奔跑、奮力拼搏。④此刻,跑道就是表達實力的舞臺。⑤起跑、加速、沖刺,你們一步步跑向勝利的終點。⑥你們在運動場上灑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不會被辜負。⑦通過你們的努力,一定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唷痢痢?、×××,向前沖吧!五、寫作能力(60分)24.生活的滋味多種多樣,酸、甜、苦、辣、咸、麻……人們忙忙碌碌,其中的滋味各不相同:有的忙碌是單一滋味,有的忙碌是多味雜陳;有的忙碌是“酸”的委屈,有的忙碌是“甜”的快樂,有的忙碌是“苦”的煩惱,有的忙碌是“辣”的熱情,還有的忙碌是……請以“忙碌的滋味”為標題,寫一篇600~700字的作文。寫作提示及要求:(1)明確是什么人“忙碌”,具體的“滋味”是什么。(2)充分表現(xiàn)“忙碌”的內(nèi)容,且與“滋味”匹配,符合邏輯。(3)有邏輯地表達自己從中獲得的發(fā)現(xiàn)、感悟、思考等。(4)符合生活常理,內(nèi)容健康,文體明確。(5)勿抄襲、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統(tǒng)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素養(yǎng)提升測試卷3·教師版(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書寫水平(5分)1.請使用楷體字答題,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此項根據(jù)作文的書寫水平計分。(5分)二、基礎積累(共4道小題,20分)有人說:“人生最浪漫的事,莫過于祖國召喚時,我們正青春。”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作為青少年的你,是選擇徘徊不前,還是在廣闊的天地chíchěnɡ①馳騁?一大批青年義無反顧地與祖國站在一起,從此,以“奮斗”為主旋律的百年征程拉開了帷幕。五四運動,青年們振臂高呼;戰(zhàn)爭年月,青年們拋灑熱血。今天,科技創(chuàng)新,青年們在攻堅克難;抗災搶險,青年們在迎難逆行。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毫不xiè②懈怠的奮斗,才有了今天中國的偉大成就。李大釗說:“青年者,國家之魂?!鼻嗄戟q如大地上茁壯成長的小樹,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chù③矗立在錦繡的山河。追溯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華民族始終相信這些目空一切的奮斗者,哪怕前行路上風雪載途,也要讓青春之花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2.請根據(jù)上面文段的語境和拼音,用楷體字寫出橫線處的字詞。(4分)3.上面文段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3分)A.徘徊B.義無反顧C.追溯D.目空一切【解析】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驕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不合語境。4.根據(jù)所給信息默寫相應內(nèi)容。(10分)(1)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樂府詩集·木蘭詩》)(3)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李商隱《賈生》)(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ā顿Y治通鑒·孫權(quán)勸學》)(5)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6)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7)周敦頤的《愛蓮說》中寫蓮花的香味清新和筆直站立的姿態(tài)的句子是:香遠益清,亭亭凈植。(8)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5.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B)(3分)A.《鄧稼先》的作者楊振寧是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B.《愛蓮說》的作者是唐代的周敦頤,“說”是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表明作者的見解,也可以寄寓一定的道理。C.“岱宗夫如何”中“岱”指泰山,“宗”是尊的意思。東方之山,莫高于此,故東岳泰山又稱岱宗,也可稱為岱山、岱岳、泰岳。D.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都是指第一?!窘馕觥俊稅凵徴f》的作者是北宋的周敦頤。三、閱讀能力(共15道小題,50分)(一)整本書閱讀6.《駱駝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經(jīng)歷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心路也發(fā)生了變化。下列是關(guān)于祥子的五件事,按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A)(3分)①積蓄被孫偵探敲詐而洗劫一空②苦干三年,買上新車③和虎妞成婚④出賣阮明,換取錢財⑤失去洋車,牽回三頭駱駝A.②⑤①③④B.②④⑤①③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⑤④③7.法國作家大仲馬說:“人生的意義就蘊含在這兩個詞里——希望和等待?!闭埥Y(jié)合保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人生經(jīng)歷,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分)示例:保爾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并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戰(zhàn),無論是戰(zhàn)場上的搏殺、情感上的波折,還是工地上的磨難,都沒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堅強。他之所以能忍受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是因為他心中始終堅守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而奮斗的信念。他心中有一個希望,并愿意為之而等待,為之而奮斗,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特別的意義。(二)現(xiàn)代文閱讀遙遠的麥田陳雪①那是一塊很大很大的麥田,大得把世界隔在視線的盡頭。②夕陽一盞,余暉滿天。遠遠望去,麥穗猶如鍍上青金色,金中泛青、青里起金,鋪成一塊巨大的毯子,空濛又奇幻。其實,五月的麥子還很年輕,稈是綠的,葉是綠的,麥芒是綠的,麥仁也是綠的。落日多情,細亮的光線繞成網(wǎng)、織成幕,閃得人眼睛也細了。麥芒如一根根金制的吸管,吸收著大自然的靈氣。閉上眼睛可以聽到麥仁細細吮吸的陶醉聲,還可以聞到麥子清甜的淀粉香。睜開眼,看見兩只不知名的鳥兒正煽動著翅膀飛進夕陽的光暈里。那刻,我想起了陶淵明的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里雖然沒有山,但有樹。有了樹,鳥兒就有了家。遠遠望去,不知道是麥田長進了天里,還是天嵌入了麥田里,茫茫然連成了一片。③我長久地站在那里,站成了一株麥子,披著輕薄的晚霞,浴著涼軟的晚風,像麥子一樣搖頭晃腦。躲在麥田里的鳥兒時不時啁啾幾聲,潛伏起來的蟲子悄悄地唧唧復唧唧,它們在吟誦田園詩。那刻,我想化用顧城的詩:麥子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④多久沒有見過這么廣闊、純粹、真誠的世界了?為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我一路披荊斬棘,終于跳出農(nóng)村,扎根于城市。然而,我的世界卻越來越狹窄了。空間是狹窄的,狹窄到身體被限制在幾十平方米的格子里。時間是狹窄的,狹窄到獨處幾乎成為奢望。時空的狹窄逼迫得人與事也狹窄起來,疏于用心經(jīng)營。這些狹窄擠壓得人心幾乎成了一個沒有任何彈性的實體,脆弱冷漠、僵硬疏離。⑤此刻,在這樣一個偶然的黃昏,這一切都被撫慰。那顆心被抻開、再抻開。終于,它變得柔軟了、敞亮了、自在了、豁達了。⑥這片遙遠的麥田讓我想起那片更遙遠的麥田。⑦故鄉(xiāng)產(chǎn)麥,麥田如沙漠般遼闊無垠。田里易夾生野麥和燕麥,它們和小麥長得幾乎一模一樣,因此很難區(qū)分。不過,它們的穗子和小麥穗明顯不同。于是,每到抽穗時節(jié),鄉(xiāng)人們就會蹚入麥田拔除雜麥。⑧那天,我做功課累得昏昏沉沉,母親帶我去麥田拔雜麥。平原地區(qū)的麥田連綿成海,人的視線幾乎不受阻隔,被空曠拉到無限。我一頭扎進麥田里,目光如放出去的釣線,輕而易舉地就在麥海中鉤起獵物。⑨不知過了多久,我腰身酸疼,抬身舒緩,不經(jīng)意間瞥見夕陽正懸在樹梢,樹遠如薺,無數(shù)朵薺菜做成托盤盛著咸蛋黃樣的落日。余暉如金水般明晃晃、金燦燦地流動著——整個麥田神圣了。天地那么博大,而我那么渺小,這對年少輕狂的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我心里的驕狂在那一刻湮滅了,我感覺自己成為一個點,一個微不足道的點,如浮塵般輕飄飄地浮在天地間。直至后來讀陳子昂的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才能準確描述當年的感受——孤獨渺小。⑩那天,麥田教給我謙卑和敬畏。那晚我輾轉(zhuǎn)難眠,用目光在中國地圖上游歷了一遍又一遍。一個村莊的麥田就可以那么曠博,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個村莊呢??如今,我終于明白那天在我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那是一個女孩意識覺醒的日子,她在與天地的對話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知道了“我是誰”“為什么而來”“又將去往何處”。我想,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的麥田,它養(yǎng)育我們的身體,啟蒙我們的精神,引領(lǐng)我們的人生旅程。?天色漸青,遙遠的麥田漸漸入夢。我知道,我又一次得到了它的點醒。(選自《中國青年作家報》,有刪改)8.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3分)A.文章第②段劃線句子反復描寫了五月麥子的顏色,突出了麥子還未成熟時的狀態(tài)和蓬勃的活力,蘊含著作者的愉悅之感。B.文章第⑥段,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對眼前麥田的描寫,引出下面對故鄉(xiāng)麥田的回憶,照應題目“遙遠的麥田”。C.文章第⑨段引用陳子昂的詩句,準確地描述了自己在面對天地的博大時,所產(chǎn)生的孤獨渺小和壯志難酬的感受,更有感染力。D.文章末段“我又一次得到了它的點醒”,文中兩次“點醒”,一次是身居農(nóng)村年少輕狂時,一次是扎根城市感覺“我”的世界越來越狹窄時?!窘馕觥繘]有產(chǎn)生壯志難酬的感受。9.聯(lián)系上下文,品析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號里的問題。(4分)(1)我長久地站在那里,站成了一株麥子,披著輕薄的晚震,浴著涼軟的晚風,像麥子一樣搖頭晃腦。(刪除加點的部分,全句的表達效果會有怎樣的變化?)加點詞語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我”完全沉浸于眼前的美好。刪去加點部分后,全句只是描寫了作者作為旁觀者在欣賞麥田,不能充分表現(xiàn)作者沉醉的狀態(tài)。(2)那是一個女孩意識覺醒的日子,她在與天地的對話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知道了“我是誰”“為什么而來”“又將去往何處”。(這里的“坐標”是什么意思?)“坐標”在這里的意思是作者對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了更明確的追尋方向。10.請分析選文插入第⑦~⑩段有何作用?(3分)交代了“我”隨母親在故鄉(xiāng)的麥田里拔雜麥收獲謙卑和敬畏的經(jīng)歷,解釋了上文“這片遙遠的麥田讓我想起那片更遙遠的麥田”的原因,突出了故鄉(xiāng)的麥田對“我”的點醒作用。11.文中“遙遠的麥田”有許多意蘊,請結(jié)合本文的內(nèi)容和主旨加以探究。(4分)示例:“遙遠的麥田”既指的是回憶中年少時的麥田,指時間上的遙遠;也指廣闊的、遼遠的麥田,指空間上的遙遠。“我”現(xiàn)在生活的世界是狹窄的、冷漠的、僵硬的,與麥田所展現(xiàn)出的純粹、真誠相去甚遠。麥田撫慰“我”的心靈,讓“我”在這里感到自在、豁達,它是“我”心靈的家園。讓閱讀為青春增色徐川①最是書香能致遠。2023年,有關(guān)部門印發(fā)《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切實引導激勵青少年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任。如何通過讀書學習夯實基礎、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關(guān)乎個人成長成才,也關(guān)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處于人生的重要階段,廣大青少年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通過激發(fā)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檢視閱讀成效以充實自我、提升本領(lǐng)、增長才干。②激發(fā)閱讀興趣,厚實青春底氣。閱讀是青少年獲取知識、啟迪智慧的重要來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必由之路。選一本好書入門,有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喚醒閱讀活力,讓青少年愿意讀、喜歡讀、堅持讀?!靶〉麓?,大德敦化”,由閱讀興趣激發(fā)到閱讀習慣養(yǎng)成,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一陣”到“學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覽群書、日積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質(zhì)與科學文化素質(zhì),培養(yǎng)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煉自己、提高自己。③掌握閱讀方法,點亮青春燈塔。精其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閱讀既要學會讀“厚”,結(jié)合興趣志向不斷增加閱讀量,爭取廣聞博覽;也要學會讀“薄”,把閱讀所積累的知識融會貫通?!皩W如弓弩,才如箭鏃”,閱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要保持“擠勁”“鉆勁”“韌勁”,在閱讀中享受樂趣、感悟人生、獲得成長,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至千里之遠、成江海之大。除了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jīng)驗和閱歷感悟,以閱讀升華精神、濯凈心靈。④檢視閱讀成效,激揚青春風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在祖國大地上躬身踐行,讓青春在火熱的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在讀的廣度上,不但要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更要向他人、向社會、向?qū)嵺`學習,注重讀、思、行結(jié)合,在實踐中經(jīng)受磨煉,得到提升。在讀的深度上,不能把讀書學習狹義理解為學習知識,應該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擔當能力,激發(fā)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養(yǎng)科學思維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需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閱讀氛圍。加強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城市創(chuàng)建,從閱覽室到圖書館、文化館,從黑板報、宣傳欄到文化墻……把讀書的環(huán)境搭建起來,讓讀書的氛圍濃郁起來,凝聚家、校、社會的強大合力,就能激發(fā)廣大青少年讀書學習的熱情,以閱讀豐盈精神世界,提升綜合素養(yǎng),逐漸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選自《人民日報》)12.下列不能作為“閱讀為青春增色”的策略的一項是(D)(3分)A.激發(fā)閱讀興趣B.掌握閱讀方法C.檢視閱讀成效D.深化全民閱讀13.選文第③段和第④段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請簡要分析。(4分)不能調(diào)換。因為③、④段與第①段的中心論點內(nèi)容一一對應,依次講述了閱讀方法、閱讀成效,層層遞進,具有很強的邏輯性。1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示例一:讓閱讀為青春增色。示例二:廣大青少年要通過激發(fā)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檢視閱讀成效以充實自我、提升本領(lǐng)、增長才干。15.請從論證方法的角度為文中劃線句寫一段賞析型批注。(4分)第③段劃線處運用比喻論證,把學問的根基比作弓弩,才能比作箭頭,闡述了沒有學問,就不能發(fā)揮才能的道理,間接證明閱讀的重要性。(三)古代詩文閱讀張養(yǎng)浩行義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嘗出,遇人有遺楮幣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還之。讀書不輟,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養(yǎng)浩晝則默誦,夜則閉戶,張燈竊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及選授堂邑縣尹。首毀淫祠②三十余所,罷舊盜之朔望參者③,曰:“彼皆良民,饑寒所迫,不得已而為盜耳;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北姳I感泣,互相戒曰:“毋負張公?!庇欣罨⒄撸瑖L殺人,其黨暴戾為害,民不堪命,舊尹莫敢詰問。養(yǎng)浩至,盡置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選自《元史·張養(yǎng)浩傳》,有刪改)【注釋】①楮(chǔ)幣:元代發(fā)行的一種紙幣。②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濫設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③罷舊盜之朔望參者: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guī)定。16.下列對張養(yǎng)浩的評價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B)(3分)A.品行端正,勤奮刻苦。B.勤勉政事,以德報怨。C.執(zhí)法公正,不畏強暴。D.心懷憐憫,體恤百姓?!窘馕觥课闹袥]有說張養(yǎng)浩“以德報怨”。17.簡述“去官十年,猶為立碑頌德”的原因。(4分)因為張養(yǎng)浩寬厚仁德,秉公執(zhí)法,心系百姓,所以他調(diào)離堂邑十年,百姓仍然為他立碑,歌頌他的恩德。18.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C)(3分)A.遇人有遺楮幣于途者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B.追而還之有賣油翁釋擔而立(歐陽修《賣油翁》)C.父母憂其過勤而止之及魯肅過尋陽(《資治通鑒·孫權(quán)勸學》)D.猶為立碑頌德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十二章》)【解析】A.于:介詞,在;B.而:都是表承接,不譯;C.過:過于/經(jīng)過;D.為:介詞,替?!緟⒖甲g文】張養(yǎng)浩,字希孟,濟南人。(張養(yǎng)浩)從小就有德行和節(jié)義,有一次他出門,碰到有人把紙幣遺失在路上,(當張養(yǎng)浩發(fā)現(xiàn)的時候,)那個人已經(jīng)離開了,(張養(yǎng)浩)就追上去把錢還給他。(張養(yǎng)浩)一天到晚不停地讀書,他的父母擔心他過于辛勞,制止了他這樣做,于是他白天默默地背誦,到了夜晚就關(guān)上房門,點上燈偷偷地讀。山東按察使焦遂聽說了這件事,推薦他做東平學正。后來張養(yǎng)浩被選授為堂邑縣尹。(張養(yǎng)浩)上任后首先搗毀了濫設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強盜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審訊檢查的規(guī)定,(張養(yǎng)浩)說:“他們都是善良的百姓,因為饑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強盜;已經(jīng)用刑法處罰了他們,還把他們當強盜看待,這就斷絕了他們改過自新的路。”強盜們感動得流眼淚,(他們)相互勸誡說:“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