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牧歌》教案
《牧歌》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fā)學生對少
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2、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蒙古民歌優(yōu)美的
旋律。
教學重難點
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的特點及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相關文化
1、通過老師介紹把學生的思緒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
師: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去領略一下蒙古族的風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樂
的魅力。
2、了解我國的草原分布情況。
師:我國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在銀幕上顯示我國主要草原分布情況,教師用簡短
的歌曲來表現(xiàn)各地草原歌曲特點。婦:黑龍江的'《烏蘇里船歌》、內蒙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3、通過詩歌了解草原。
師:同學們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寫草原的詩歌呀?(展示」嘲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學有感
情地朗誦。
4、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會、樂器。
介紹舞蹈特點:節(jié)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匯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xiàn)蒙
古族姑娘歡快優(yōu)美,熱情開朗的性格。(展示舞蹈圖片)
請幾位同學上臺學習抖肩、騎馬兩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師: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現(xiàn)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
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tǒng)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
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二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
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
二、新課學習
1、感受
歌曲《牧歌》,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描繪歌曲的意境。
2、配樂朗誦《牧歌》歌詞
老師彈琴,學生有感情地朗誦《牧歌》歌詞,注意朗誦的速度和節(jié)奏。
3、教師范唱,學生對照口型開口默唱,著重讓學生盡快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音準和速度。
4、全體同學跟琴輕唱,學會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
把學生分成四組,一組用“n音"唱旋律,一組用“l(fā)u音"唱旋律,一組用“a音"唱旋律,
最后一組唱歌詞,教師伴奏。
6、介紹無伴奏合唱
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方式。無伴奏合唱能充分發(fā)
揮男女不同聲部、聲區(qū)、音色的表現(xiàn)力,并在整體上保持音質的協(xié)調和格調的統(tǒng)一。
7、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
說說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給人的不同感受。(充分發(fā)揮人聲特點,更加耐人尋味,發(fā)人
深省。)
三、小結
本課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國美麗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風情、舞蹈、盛會、音樂風格。
著重學習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牧歌》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長調民歌“諾古拉"潤腔物蟲特風格。
2、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情,感受無伴奏合唱中人聲表現(xiàn)魅力和
多聲部效果的美感,激發(fā)學生熱愛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的情感。
教學內容:
從音(歌曲牧歌)、詩(配樂詩朗誦)、畫(山川草原)貫穿全文。
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用舒展的聲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簡單的長調演唱方式和處理。
2、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獨特韻味。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畫(略)
1、畫面導入,師生問好
2、(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情趣)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草原旅行,從新疆來到蒙古領略草原風光。
如果你來到蒙古,蒙族同胞會先跟你親切地說"塔、賽白奴","您好"。請同學和我一齊說一
遍。然后給你端來可口的奶茶,請你吃烤全羊,讓你一飽口福。再帶你去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的."那
達慕"大會。還會帶你去祭拜他們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3、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導學生說出四大牧場)。
二音(主)
1、請同學描繪一下這兩首歌曲所表現(xiàn)的畫面(說得非常好)。那么我們同學們知道這是我
國哪個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嗎?(蒙古族)這兩首歌曲是放牧時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
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
里。
2、討論與思考:蒙古族哪種風格的民歌適宜舞蹈?
3、學唱《牧歌》及歌中“諾古拉"潤腔的獨特風格。
4、欣賞并了解無伴奏合唱《牧歌》。
三、詩(略)
L教師師范配樂詩朗誦《牧歌》。
2、學生參與,教師評價。
四、學生實踐及才藝展示
1、民歌與現(xiàn)代流行歌曲(課件)
2、你能唱幾首民族風格的歌曲嗎?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草原上不同民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點。知道了民歌的不同特點是由于地理
環(huán)境、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語言特點的不同而形成的。使我們對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的了解更深入
了一步。在西部開發(fā)的浪潮中,我們相信我們56個民族會更相處得更融泠,民族會更團結。(下
課)
《牧歌》教案篇3
教學目標:
I、通過學唱歌曲《牧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個性和感情色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
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2、通過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學生了解律動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創(chuàng)
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蒙古族民歌的特點,擴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
的印象。
教學方法:
采用直觀法和示范法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藝術風格用啟發(fā)和創(chuàng)造式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歌曲律
動。
教學準備:
鋼琴、影碟。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欣賞
播放樂曲《萬馬奔騰》引導學生回答:
1、這首樂曲的情緒?感受到什么場面?(情緒熱烈,表現(xiàn)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
2、你知道這首曲子中獨特的樂器音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馬頭琴)
3、這是哪個民族獨特的樂器?(蒙古族)
4、你對這個民族有多少了解?
5、請學生介紹馬頭琴的傳說,教師補充。
二、導入新課
馬頭琴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
奏,它已成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是一個世代以放牧狩獵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
草原、興盛的牧畜業(yè),豐富的礦藏養(yǎng)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們常常用自己的歌聲贊美祖國,同時也
贊美了家鄉(xiāng),今天我們將一起領略草原人民帶給我們的無限美好情懷。
三、學唱歌曲《牧歌》
1、聽錄音感受歌曲,提示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聽后討論這首歌曲的情緒、意境、在我們
面前展現(xiàn)一幅什么圖畫?
2、教師小節(jié):這首歌曲旋律起伏寬廣、曲調優(yōu)美、節(jié)奏自由,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聽唱法和自學的方法學習曲譜。
4、教師引導學生劃節(jié)拍掌握兩拍半的節(jié)奏,糾正錯誤。
5、引導學生劃分樂句,總結蒙古族民歌的.特點: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蒙
古族民歌分為長調、短調。長調比較自由,舒緩;短調比較熱情、歡快,結構清晰。這首歌曲具
有長調的特點。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經(jīng)被改編為各種舞臺表演形式,如:奏無伴奏合唱等
欣賞瞿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錄音。提問無伴奏合唱與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談談欣賞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賞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導學生總結蒙古舞的特點,教師小結:
I、蒙古族是一個載歌載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動作粗獷強悍、女子端莊典雅十分優(yōu)美。蒙
古舞的動作主要來源于生活,比如各種馬步就來源于牧民騎在馬上的動作。舞蹈中的鷹式位加硬
腕組合就是根據(jù)雄鷹展翅飛翔動作的升華,這些都成為蒙古舞特有的藝術表現(xiàn)。蒙古舞主要用肩
部動作。通過肩部及各種馬步動作使舞蹈風格濃郁,別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動作中最富有特色的
動作。
2、學幾個簡單的動作。
六、創(chuàng)編
跟隨《牧歌》音樂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挑選幾個同學展示。
七、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蒙古民歌,從寬廣優(yōu)美的歌聲中,從優(yōu)美舒展的舞蹈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蒙
古歌舞的個性和感情色彩,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牧歌》教案篇4
教學對象:七年級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地點:音樂教室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fā)學生對少
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2、欣賞各種藝術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3、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蒙古民歌優(yōu)美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的特點及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2、感受無伴奏合唱形式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個,漢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師:今天我?guī)ьI大家去一個民族,蒙古族,好嗎?(課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
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
(二)、新課教學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樂。無論你是什么民族,無論你在什么地方,只要
聽到蒙古人演唱的長調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濃郁的草原氣息,體味到高度的藝術享受。不信,我
們來欣賞一下。在欣賞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紀發(fā)源于意大利,是一種聲樂體裁,我國民歌中的“牧歌"屬于山歌性質,是
牧民放牧時唱的歌,內容多為贊美勞動,歌頌家鄉(xiāng)和抒發(fā)情感。
1、欣賞男聲獨唱《牧歌》從這首歌曲的欣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速
度緩慢、曲調悠揚飄逸、低回婉轉、抒情。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
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理解樂曲和表達的情感。以視、聽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對蒙古草原
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為后面欣賞活動想象力的發(fā)揮作好鋪墊,積
累物質基礎。
2、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1)通過聆聽無伴奏《牧歌》問同學們和我們平時聽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講解無伴奏合唱知識,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種形式中,有一種完全不使用伴奏樂器的純人聲合唱形式,稱為無伴奏合唱。
(3)學生認真聆聽和我們剛才欣賞的獨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請同學們談一談
又有什么感受?(相同點:主旋律基本相同,表達的情緒、速度、節(jié)奏都差不多。不同點:演唱
形式是無伴奏合唱,歌詞也不同。優(yōu)美、抒情、安靜、草原、牧人、熱愛草原等)
師總結:這是作曲家瞿希賢根據(jù)詩人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而成的無伴奏合唱曲,同音
色的聲部交替出現(xiàn)互相呼應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音樂的內涵更加充實意境得到升華。
使這首優(yōu)美的民歌形像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
設計意圖:七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學習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強。
因此,此時的提問不局限思路,讓學生擺脫問題的束縛,自由欣賞,自由想象,通過比較法讓學
生了解蒙古長調的特點,生動直觀、加深印象。
3、復聽無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討論作品特點、結構。進一步感受音樂美。
(1)播放音樂,學生認真聆聽。
提問:
A、你們能聽出那幾個聲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
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的。師引導學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
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
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B、這首合唱可分為幾個樂段?(引子部分、第一樂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聲部分)
(2)分段欣賞。每個樂段表達了什么內涵?
力度意境出現(xiàn)的聲部與音色特點
引子部分:PP草原由近到遠女低:飽滿柔美舒
男低:渾厚結實緩
第一樂段:f草原的遼闊寬廣女高:明亮華麗
第二部分:mf草原的連綿起伏男高:高亢明亮悠
第三部分:f歌唱草原贊美生活四個聲部長
尾聲部分:ppp意猶未盡余音繞梁女高領唱
(3)同學們兩首牧歌對比起來,你更喜歡哪一首呢?為什么?
生:無伴奏合唱。因為更能顯示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yōu)美!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分散發(fā)言.對關于作品特點的分析做個簡單小結,以對作品有個整體性
的了解,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必要的.補
充,使學生對作品,特別是對“無伴奏合唱"這一獨具特色的聲樂演唱形式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
理性。
(三)學生實踐與才藝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現(xiàn)在老師伴隨《牧歌》音樂給大家跳一段蒙古
舞蹈怎么樣?.
設計意圖:經(jīng)過老師的帶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更加讓學生投入到音樂當中,去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同學們,看你們這么喜歡這首歌曲,我有個提議,為《牧歌》盡上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
一項任務完成。
1、聽賞音樂,劃出音樂的旋律線或音樂使你聯(lián)想到的畫面畫下來。
2、隨音樂朗誦歌詞。
3、上臺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或自編動作。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放《牧歌》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抒發(fā)對音樂的感受,表現(xiàn)音樂的形式同樣需要不拘一格,因而這時又一
次把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表現(xiàn)方式,既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也給了
學生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四)拓展延伸
欣賞:無伴奏合唱《小白菜》
設計意圖:拉近我與學生,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無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與掌
握。
四、小結
同學們,通過欣賞《牧歌》,我們對蒙古族音樂有了初步感受體驗,通過參與討論和表演,
同學們對歌曲有了進一步了解,開闊了視野。不同音樂創(chuàng)作形式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美感,欣
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老師相信這優(yōu)美的旋律深留在你們的腦海里,當然這一切都得感謝我們
的民歌,正是這些民歌激發(fā)了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給他們提供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素材,才能使我們欣
賞到更美的音樂作品,也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民歌吧。
五、課后作業(yè)
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無伴奏合唱歌曲試聽、學唱,并自由選則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chuàng)作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提高了學生的積極
性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快樂,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根據(jù)學生特
長讓學生不同形式表現(xiàn)《牧歌》,學生們都樂于參加音樂活動,并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加深了對歌
曲的理解和認識,他們團結協(xié)作,在音樂的氛圍里練習了技能,并且促進了各學科間的交流,培
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藝術氛圍中達到課堂的高潮,同時也達到了感受
美、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的教學目的。
欣賞《阿瑪嘲火》《瑪依拉》《森吉德瑪》
《牧歌》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二能夠根據(jù)《銀杯》及《小黃鵬鳥》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銀杯》;能用獨唱的形
式演唱《銀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黃鵬鳥》。
三、聆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萬馬奔騰》,感受體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
能夠辨別馬頭琴的音色。
四、學習并感受五聲調式音階,嘗試用五聲音階進行旋律創(chuàng)作。
教學重、難點:
1、繼續(xù)訓練用和諧自然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歌曲。
2、學習五聲調式,并進行創(chuàng)作。
教學時間: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我們平時過節(jié)都是怎么過的呀?(學生自由討論)
二、學習歌曲《銀杯》
1、歌曲簡介:它是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調民歌。每當節(jié)日集會、招待賓客的時候,
主人家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
重友誼、尊老愛幼、提倡團結的格言警句。
2、聆聽《銀杯》,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請學生跟著錄音視唱歌譜。
4、老師伴奏,帶著學生演唱歌譜。
5、完整的演唱歌譜。
6、自由朗讀歌詞。
7、把歌詞帶進歌譜中試著演唱。
8、老師隨機糾錯,指導。
9、完整演唱。
三、進行音樂知識拓展活動
1、讓學生自由學習蒙古族的問候語及動作。
2、創(chuàng)設情境,隨音樂進行蒙古族關節(jié)的情景,讓學生充分體會氣氛。
四、演唱《銀杯》,結束新課。
第二課時
一、復習《銀杯》
二、對比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緒、風格。
2、學生自由討論、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與我們平時聽到的女聲演唱的不同之處。
3、對比聆聽《天堂》,請學生思考,與上一首歌曲在風格、情緒上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第一、二樂句劃旋律線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聽音樂。
三、邊播放錄音,邊完成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開課:
1、復習蒙古族的問候語及形式。
2、談話:我們前節(jié)課學習了蒙古長調民歌——《銀杯》,那么長調與短調有什么區(qū)別呢?
(請學生復習長調與短調的含義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蒙古歌曲《小黃鵬鳥》,
看看它到底屬于哪一種類型。
二、學習歌曲《小黃鵬鳥》
1、老師范唱、初步聆聽,學生感受旋律并判斷它屬于長調還是短調。
2、簡單介紹歌曲。
3、讓學生跟著錄音,視唱歌譜。
4、老師伴奏,學生演唱歌譜。
5、自由朗讀歌詞。
6、師生共同交流、討論如何讀歌詞才好聽。
7、把歌詞帶進歌譜里,試著演唱。
8、隨機糾錯。
9、完整演唱。
三、音樂活動
1、找出《銀杯》與《小黃鵬鳥》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興創(chuàng)作旋律。
四、老師小結。
第四課時
一、觀看蒙古舞蹈錄象---筷子舞
二、簡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伊克昭盟的一種民族舞蹈。這種舞蹈多在喜慶的節(jié)日里由男藝
人做單人表演。表演時,演員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勢邊唱邊跳舞。舞動時,用筷子敲擊
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時還旋轉著敲擊地面。通常,舞蹈的節(jié)奏會由慢到快。總之,這種
舞蹈具有節(jié)奏性強、情緒熱烈歡快的特點。
三、跟著音樂,學動作。
四、隨音樂舞蹈。
五、分組展示。
六、小結。
《牧歌》教案篇6
課題:《牧歌》
課型:歌唱欣賞課
教學內容:
1、欣賞《萬馬奔騰》
2、學習有關音樂知識:變換拍子
3、完成實踐與創(chuàng)造第五、六題
4、復習歌曲《銀杯》和《牧歌》
5、繼續(xù)學習一、二
教學目標:
1、聆聽《萬馬奔騰》,感受、體驗馬頭琴的音色及樂曲的藝術表現(xiàn)力,認識了解馬頭琴的
形制及獨奏、齊奏的演奏形式。
2、通過對本單元所學的歌曲及音樂知識,能夠對蒙古族音樂感興趣,并樂于主動學習、認
識、了解蒙古族的音樂的。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實踐與創(chuàng)作"第四題,感受、體驗、判斷馬頭琴的音色。
2、通過"實踐創(chuàng)造第六題",初步學習變換拍子的創(chuàng)作。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和電子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演唱上節(jié)課歌曲《牧歌》
2、提問:最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樂器叫什么名?屬于哪一類?(馬頭琴、拉弦樂器)
二、認識馬頭琴
1、馬頭琴,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首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音箱為木制,呈梯形,兩
面蒙飾有圖案的馬皮〔或羊皮〉。琴身由硬木制作,并張有兩根弦。馬頭琴流行于內蒙古自治區(qū),
以及遼寧、黑龍江、甘肅、青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等蒙古族居住的地區(qū)。最初的馬頭琴琴首的
雕飾并不是馬頭,而是“馬特爾".傳說此圖像類似古代圖騰崇拜時期的"龍馬",以示吉祥和
幸福。而西部卻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馬頭琴的傳說:牧人為了懷念已死去的心愛的小馬,制作出
了馬頭琴:用馬皮蒙琴面,馬頭骨為音箱,腿骨做琴桿,馬尾為琴弦和弓毛,并在琴首上端雕刻
小馬頭像等。馬頭琴是蒙古族音樂最重要的樂器。
2、馬頭琴的演奏特點是以指甲從弦側觸弦發(fā)音,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豐富的泛音。
善于表現(xiàn)柔和深情的樂曲特別適合演奏悠長遼闊的旋律。用馬尾弓在琴弦外方拉奏,可奏雙音,
發(fā)音圓潤,音量較小。馬頭琴除獨奏外,還用于民歌、說書的伴奏,在伴奏民歌時,多用三度、
四度的顫音來模仿演唱的特點。馬頭琴也常與四胡等樂器合奏。
三、欣賞《萬馬奔騰》
1、欣賞前認真查看曲譜中帶有馬頭圖像的旋律,并查看樂曲的拍號;
2、初聽樂曲,感受三種變換拍子的旋律特點變化和馬頭琴在演奏"風吹""馬叫"時的音
色變化及演奏方法。
3、觀看高寶力現(xiàn)場演奏的《萬馬奔騰》視頻,以視聽結合的方式感受馬頭琴的.演奏。
四、學習音樂知識,完成實踐創(chuàng)造第六題
1、變換拍子:在樂曲中,各種拍子交替出現(xiàn),叫做“變換拍子"。變換拍子的拍號,一般
都記寫在拍子變換的地方。假如拍子的變換有規(guī)律的出現(xiàn),也可以在樂曲開始處一并記出。
2、實踐創(chuàng)造第六題
1)視唱《鄂倫春小調》的旋律,感受所具有的整齊劃一的感覺
2)讓學生將《鄂倫春小調》的節(jié)拍改為3/4拍(可以有多種改編方法,不必拘泥于一種,
還可以分小組改編)
3)請學生視唱各種改變后的3/4拍樂譜,體會3/4拍舞曲般的感覺更進一步感受2拍子
和3拍子的不同特點。
五、繼續(xù)練習”學習一、二"
六、課堂后下課!
《牧歌》教案篇7
年級:小學六年級
課時:一課時
課型: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
教材分析:
無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構成的長調民歌,其曲調悠長,連綿起伏,節(jié)奏舒
展,氣勢寬廣。作者瞿希賢根據(jù)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成無伴奏合唱曲,使優(yōu)美的民歌形象
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不同音色的聲部交替出現(xiàn),互相呼應,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
音樂的內涵更為充實,意境得到升華。由于這首無伴奏合唱較原民歌更加豐富、優(yōu)美動聽,具有
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并成為無伴奏合唱的珍品。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運用《音樂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學生
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chuàng)作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創(chuàng)設
生動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團結精神,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2、《牧歌》的欣賞,拓展學生對原民歌的理解范圍,使他們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
《牧歌》的旋律永遠流淌在學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內蒙民歌悠揚寬廣的旋律特點,感受無伴奏合唱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1、師:我國有多少個民族?(56個)你們知道哪些民族?(學生自由說。)
2、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師請你們來聽聽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民族?
4、同學們都說的很好,可眼見為實,還是讓我們去看看吧……
(視屏)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5、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
二、欣賞樂曲《牧歌》。要求會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讓我想起一首歌(老師唱原民歌,并出示歌畫口歌詞)
2、你們聽過這首歌嗎?想說點什么嗎?
(曲調悠長、速度慢、抒情、寬廣的旋律)
3、一起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們再來念念歌詞怎么樣?
5、比較兩句"矣,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歌詞與旋律高低之間有著什么關系???
師:對啊,同學們非常聰明,這兩句的歌詞與旋律是相互對應的,第一句:藍天白云音很高,
第二句:綠草羊群音也隨著歌詞變得比蜘氐平。
上句:藍天白云一音高
下句:綠草羊群一音平
內蒙民歌大體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這首《牧歌》曲調悠揚,連綿起伏,節(jié)奏舒展,氣勢
寬廣,是一首典型的長調。
6、就讓我們一起輕輕地唱唱歌曲吧!
7、欣賞《牧歌》
1)請你閉上眼睛聽,現(xiàn)在又想告訴我什么?(欣賞無伴奏合唱的《牧歌》)
(無伴奏合唱)恩,(視屏)這種只用人聲歌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聲樂演唱形式,就叫無伴
奏合唱。
那你們能聽出那幾個聲部呀?(視屏)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T殳都是四個聲部組成的
師引導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
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2)你們更喜歡哪一首《牧歌》呢?為什么?
(更能顯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yōu)美)
3)老師請你們親自感受一下四個聲部的和聲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詞)
??!真美??!
4)師:咦!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點?
(引子和尾聲)引子意境寬廣、遼闊,音樂慢慢地響起來就好象從遠景拉到了近景。
尾聲慢慢弱下來,而且有一種沒有結束的感覺,給人無盡的遐想。
5)師:通過歌曲的欣賞,你們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師:那你喜歡這個民族嗎?讓我們一起再次來感受一下這種美麗寬廣、幸福自由的感覺,復
聽歌曲)
三、舞蹈片段欣賞《牧歌》,目的是讓學生在欣賞舞蹈的基礎上再次來體會歌曲的意境美。
師: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乜特別喜歡這首歌,還特地去收集了有關這首《牧歌》的舞蹈
請大家欣賞。
師:你們還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
小結:動聽的音樂加上優(yōu)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小創(chuàng)作:目的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表達情感。
師:同學們,看你們這么喜歡這首歌曲,我有個提議,為《牧歌》盡上自己的能力,選擇其
中的一項任務完成。
(W)
1、編一段歌詞
2、寫一篇短文
3、畫一幅美圖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放《牧歌》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五、評展:提高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中體驗音樂帶來快樂,自豪感,對祖國的
之情。
《牧歌》教案篇8
一、教學目標
通過《牧歌》的學習,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聆聽、教唱的方式,提升學生演唱的能力。
能夠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以及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并完整的演唱歌曲。
學會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運用情景導入的方法。通過多媒體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所描
繪的蒙古族的自然風光,順勢引入本課,同樣描寫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
(二)感受體驗
1、初聽歌曲并設問:"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緒?"學生自由發(fā)言,歌曲的速度是緩慢的,
情緒是優(yōu)美抒情的。接著,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
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
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sh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2、再次聆聽歌曲,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是怎樣的?它的節(jié)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歌曲中
為我們描繪了蒙古草原的藍天、白云以及羊群。通過這樣的景象帶給我們聽者愉快的心情。)
(三)學唱歌曲
1、首先,我會先讓學生們進行發(fā)聲練習(12|32|1一||并練習兩組)。我會提醒學生注意氣
息的連貫,注意保護嗓音。
2、教師彈琴范唱,學生跟琴輕聲哼唱曲譜,并引導學生歌曲的力融化。
3、會通過先帶領學生唱譜后唱詞的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唱。并順勢講難點(蒙古族的長調
歌曲板書(節(jié)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并帶有獨特的裝飾音的音樂特點。這里也會簡要復習短調
的音樂特點,節(jié)奏整齊,結構規(guī)整,多為敘事性歌曲。并提醒學生長調短調的區(qū)分)并通過完整
的唱旋律后總結曲式是一段體曲式結構。板書(由一個樂段構成f情況下只有一個音樂形象,
一種音樂意境)
4、有感情的'帶節(jié)奏朗讀歌詞。并思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并表達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
情。)
5、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鞏固提高
我將采用小組合作法,這樣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
作能力。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對節(jié)拍進行改編,從而改變歌曲的強弱。(歌曲原是4/4拍,在這
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會對學生的改編進行評價。而在評價的時候,我會打破以
往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編創(chuàng)的能力,并
符合新課標評價的多元化。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牧歌》我采用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增加學生的記憶。然后
在文章的結尾,進行情感的升華。作業(yè)的設置上,我會采用開放式的作業(yè),請學生回家為歌曲編
創(chuàng)幾個舞蹈手勢下節(jié)課分享。
四、板書設計
《牧歌》教案篇9
、
《草原牧歌》是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以蒙古族音樂作為教學內容,充分體現(xiàn)
了《新課標》中弘揚民族音樂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傳承音樂文化過程中增強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意
識。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銀杯》屬于民歌中的風俗類歌曲酒歌。曲調短小、節(jié)奏整齊。由兩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
構,音樂歡快、熱情。
11\
1、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模唱學唱《銀杯》,指導學生運用律動和固定節(jié)奏性伴奏等多
種手段體驗多聲部音樂形式,并能夠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2、知識與技能:通過學唱《銀杯》和對比欣賞《牧歌》,了解長調、短調的音樂特點,并
學會分辨長調與短調;了解民歌,知道一段體結構,會劃分樂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演唱歌曲《銀杯》體會歌曲的意境,了解蒙古族的音樂文化及
獨特的藝術特點。
重點:學唱歌曲,了解民歌一段體,區(qū)分長調與短調。
難點: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裝飾音和大跳并能用固定節(jié)奏型為《銀杯》伴奏,體驗多聲部音
樂形式;
四、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七年級新生,根據(jù)他們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的
特點,我采用奧爾夫教學法、克洛茲教學法和柯達依教學法三大系中的聲勢律動、體態(tài)律動和柯
爾文手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聆聽、律動、表現(xiàn)中感受音樂的快樂。
五、
本節(jié)課我以銀杯為主線、牧歌為隱線,讓學生了解長調、短調,在對比中了解音樂。從橫向、
縱向、縱深三個方面進行教學。橫向是歌曲的結構脈絡;縱向是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
要素;縱深是歌曲的相關文化背景。
八、
(一)、激情導入迅速地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課堂氣氛活潑。
1、(播放《吉祥三寶》)提問學生:吉祥三寶是哪個民族的歌曲?老師與學生一起做互動
游戲。(學生拍切分節(jié)奏xX-,教師舞蹈動作).
[設計意圖]看似簡單的律動設L,調動了學生對聽覺、視覺、動覺的體驗,為下面學習歌曲
中的切分音和固定節(jié)奏型伴奏做準備。
2、互動游戲
1、互動(一)
剛才我們體會了蒙古人民的熱情,下面我們就到大草原蒙古包里,去感受一下那里熱情的氣
氛吧?。ò鍟骸恫菰粮琛罚?/p>
在這里主人會用銀杯為你捧上一杯香甜奶灑,請你先聞一聞,再由衷地贊嘆一下"?。?讓
學生跟我一起做。
?-4/4-6—|7—|i—|
...啊……啊……啊
(目的是找到假聲的歌唱位置,用真假聲演唱歌唱)。
2、互動(二)
4/4-2121-|2121-|2121-|2121-|
?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賽勒日賽
律動??舉杯?………敬酒…??…飲酒…?…舉杯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舉杯、敬酒、飲酒、舉杯,演唱賽勒日賽,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用切分節(jié)奏2121?-做伴唱,為下面學習歌曲《銀杯》
做準備。
接著播放音樂《銀杯》伴奏,學生邊長唱邊做動作。
[設計意圖]在有趣的互動中,學生聆聽旋律,就是本節(jié)課的新課《銀杯》
在剛才學生興趣正濃厚時,導入今天的歌曲《銀杯》。
(二)、感知體驗
1、聽錄音
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短調歌曲,節(jié)奏短小、情緒歡快
通過聆聽《銀杯》錄音,思考:
1、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2、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3、歌曲分成幾個樂句?
情緒是:熱情的、它描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一首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宴歌
每當節(jié)日聚會、招待賓客的時候,主人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
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重、尊老愛幼、提倡團結的格言警句。
2、教師范唱
分析兩句"賽勒日外咚賽"在情緒上有怎樣的變化?
賽勒日外咚賽是蒙古民歌里的一句襯詞,表達了蒙古人民非常高興的情緒。
起到了渲染情緒、推動情緒的作用。
3、體態(tài)律動
學唱歌詞,情緒處理
a、引導學生用描述故事開頭的.感覺唱好第一句;
師:第一句我們演唱的感覺就像講故事的開頭描述語言一樣,相對來講匕瞰平靜,但是要能
吸引人。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覺再來唱唱。
b、通過律動"舉杯"一"接杯"—"喝酒"的動作來學唱歌曲第2、3、4句歌詞。
師:用"開心”的感覺唱好第二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師:蒙古族主人在敬酒的時候,要把杯子舉過頭頂,因此我們一起邊唱邊把杯子舉過頭頂。
c、用"興奮”的感覺唱好第三句歌詞;
師:唱“朋友們"這句時,客人要接過杯子放在胸前;唱"歡聚一堂,敬請干一杯"時,要
求學生向旁邊的朋友們相互碰杯并把酒喝完。用喝完把杯子翻轉過來的動作解決下滑音的演唱。
d、用"祝福朋友越來越好”的心情唱好第四句"賽勒日外咚賽"歌詞。
3、體態(tài)律動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蒙古族歡快、熱情、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派送花束活動方案
- 醫(yī)院質量管理目標體系構建與實施路徑
- 2025屆邢臺市柏鄉(xiāng)縣三上數(shù)學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行政管理經(jīng)濟法概論試題及答案集錦
- 2025年中級經(jīng)濟師復習重點試題及答案
- 掌握公共關系學的思維方式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項目實踐試題及答案
- 防范惡劣天氣安全教育
- 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協(xié)議
- 心理學社會現(xiàn)象分析試題集
- 母嬰阻斷知識培訓課件
- TGXTC 0008-2024 鷹嘴桃流膠病防治技術規(guī)程
-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
- 鏈家標準房屋買賣合同范本
- 【真題】2024年常州市中考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冶煉煙氣制酸工藝設計規(guī)范
- 小學學校規(guī)范教材和教輔資料征訂管理暫行辦法
- GB/T 44137-2024高電能質量需求用戶接入電網(wǎng)技術要求
- JT-T-1178.2-2019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第2部分:牽引車輛與掛車
- 海洋環(huán)境下船用太陽能光伏系統(tǒng)特性研究
- 廣東省廣州中考近5年中考真題高頻詞50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