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_第1頁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_第2頁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_第3頁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_第4頁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中國急診專家共識(2023)》解讀2023年11月01020304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快速識別及嚴重程度評價標準院前評估與緊急救治院內評估與緊急救治液體復蘇05060708溫度管理疼痛管理創(chuàng)傷性凝血病的防治總結CONTENTS中國

救醫(yī)

2

0

2

3

年11

月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快速識別及嚴重程度評價標準指南解讀系列中

醫(yī)

2

0

2

3

1

1

月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概念(專家組)■指創(chuàng)傷造成機體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環(huán)

血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細胞代謝紊

亂和器官功能受損的臨床癥候群。休克休克常常合并低血壓[定義為收縮壓<90mmHg,

脈壓<30mmHg,

或原有高血壓

者收縮壓自基線下降≥40mmHg]。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概念指南解讀系列中國

救醫(yī)

2

0

2

3

年11

月休克指數(SI)預

(

%

)嚴重程度≥1.020~30輕度≥1.530~50中度≥2.050~70重度√

一項回顧性研究提示脈壓<30

mmHg

與患者是否存在休克、是否需要緊急手術密切相關。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快速識別與程度評價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可以發(fā)生在接診前,也可以發(fā)生在醫(yī)療救治的過程中;從休克發(fā)生到死亡的中位時間僅有2

h,

早期識別失血性休克和迅速采取止血措施是拯救生命的關鍵?!?/p>

是脈搏(

bpm)與收縮壓(SBP)

的比值,是反映血流動力學的臨床指標之一,具有所需臨床變量少、可以快

速獲得、計算簡單等特點,可用于失血量粗略評估及休克程度分級(下表)。(

休克指數(SI)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在災難、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或其他無法獲取患者(非腦外傷)生命體征時采用神志異常和(或)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兩個指標快速建立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初步診斷1C在可獲取患者生命體征時,可首先采用休克指數(SI)≥1或者脈壓<30mmHg作為建立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診斷以及判斷其嚴重程度的標準1C在持續(xù)救治過程中,應盡可能全面的獲取致傷機制并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脈壓、脈搏、呼吸、尿量、

意識狀態(tài)、血氣分析(血堿缺失及血乳酸水平)等可能反映循環(huán)或灌注不足的臨床指標,并結合致傷機制對

創(chuàng)傷后失血程度進行綜合分析,建立臨床診斷1B注意: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發(fā)生失血性休克的風險是持續(xù)存在的,首診階段采用復雜變量的休克分級標準可能降

低休克識別的效率,而在持續(xù)治療的過程中,就需要動態(tài)觀察更多能夠反映循環(huán)或灌注不足的臨床指標的

變化趨勢。指南解讀系列推薦意見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快速識別及嚴重程度評價標準院前評估與緊急救治指南解讀系列中

醫(yī)

2

0

2

3

1

1

月■嚴重創(chuàng)傷早期評估與救治應按照CABCDE

原則:

>

C-出血控制(hemorrhage

Control),

>

A-氣道(Air

way),B-通氣(Breathing),>

C-循環(huán)(Circulation),D-神經功能障礙(Disability),E-暴露與環(huán)境控制(Exposure&Environments)。

中國

救醫(yī)

2

0

2

3

年11

月■在傳統(tǒng)創(chuàng)傷首次評估(ABCDE

原則)的基礎上,突出致命性出血的早期識別與控制:對于可見的頭顱軀干部體表活動性出血、肢體活動性出血應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控制,同時動態(tài)評估止

血效果;>一些不可見的但是可預期的出血也應該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如:多發(fā)長骨干骨折、嚴重骨盆骨折。指南解讀系列一

、

估(

CABCDE原則(

早期識別與控制■

止血帶適用于四肢致命性出血的快速控制[包括穿通傷(穿透性、貫通性)、爆炸傷、大面積軟組織毀損傷、

創(chuàng)傷性截肢];■

在某些特殊環(huán)境下,無法及時探明出血部位、評價出血嚴重程度時也可使用止血帶控制四肢出血,但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及時評估是否有必要繼續(xù)使用止血帶。沒有證據支持對于四肢閉合性損傷或者非致命性出血使用止血帶。中國

救醫(yī)

2

0

2

3

年11

月■

對于創(chuàng)口較小或者存在潛行傷道時,可考慮采用填塞法或填塞法結合加壓包扎的方法進行止血。鼓勵使用具有輔助止血效果的敷料作為包扎材料以提高院前控制出血的效果?!?/p>

對于創(chuàng)道細長的貫穿傷,特別是頸部難以控制的盲管傷,可將Foley導管直接插入傷口,通過擴張前端球囊達

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指南解讀系列二

制止血帶局部壓迫●松緊度止血帶的松緊度應取決于是否能有效控制創(chuàng)面出血,如無法通過一條止血帶達

到止血效果,應在其近心端再綁扎一條

止血帶。解除條件·在具備確切創(chuàng)面止血能力或條件前,不可

松動止血帶;·

應該盡可能縮短等待確定性止血的時間,

從而最大限度降低肢體功能障礙或截肢的

風險。部位.綁扎在出血部位近心端10cm

以上非關節(jié)部位,如出血部位不明確,應將

止血帶打在肢體根部。標注止血帶控制出血后應清晰標明開始使用時間,并暴露于體表,避免掩蓋。指南

·

解讀二

、

制止血帶使用

注意事項…中

醫(yī)

2

0

2

3

1

1

月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在院前首次接診傷員時應首先排查可見的或可預期的致命性出血,對活動性出血,要立即采取快捷有效的止血措施,盡

量減少受傷和出血控制之間的時間間隔;然后(或同時)開始常規(guī)的初次評估與救治(即CABCDE原則)1A局部壓迫或指壓法(區(qū)域控制出血)只能作為臨時措施,應快速替換為止血效率更高,便于傷者轉運的止血方式1A對于肢體活動性出血局部壓迫無效或者特殊環(huán)境下無法及時探明出血部位時,可使用止血帶控制致命性出血1A止血帶使用后須盡快將患者轉運至有條件進行確定性止血的醫(yī)療機構、盡快實施確定性止血手術,止血帶使用超過2h

可能會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否撤出止血帶取決于是否將威脅患者的生命B對于有疑似因骨盆骨折所致的致命性出血時,使用骨盆帶或外固定支架并限制骨盆活動,以達到降低出血速度的目的1B無論采用何種緊急止血措施,都應動態(tài)評估止血效果1A指南解讀系列推薦意見

首次評估與出血控制

注意:√不是所有的致命性出血都可以在現(xiàn)場進行處理,如:體腔內血管損傷、實質性臟器損傷、心臟損傷、部分頸部大血管損傷很難在第一現(xiàn)場進行及時控制;

√許多致命性出血部位常因體位或者衣物遮蓋而被掩蓋,應盡可能暴露傷者體表以免遺漏;√通過指壓法,只適合于短時間內控制出血,隨著時間的延長側支循環(huán)的開放或壓迫著力點移位等原因導致止血失敗的發(fā)生;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進行緊急止血,都需要動態(tài)評估止血效果,同時也不能因此而拖延患者獲得確定性止血的時機。指南解讀系列三、人工氣道與通氣支持

■由于人工氣道特別是氣管插管操作對操作者的要求較高,不建議在院前常規(guī)建立人工氣道。對于清醒、有自主呼吸者,

以清除氣道異物、維持氣道通暢為主。只有當存在明確的氣道阻塞、GCS≤8分、合并有重度失血性休克、自主通氣量不足或低氧血癥時,才考慮建立人工氣道?!鰟?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人工通氣治療的初期,通常采用高濃度氧通氣,以快速糾正組織缺氧。在血紅蛋白濃度糾正后應

盡快將目標動脈血氧分壓調整為正常水平(60~120

mmHg)。

首次評估與出血控制

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以"最大限度避免低氧血癥"作為院前開放氣道與人工通氣操作的最終目的。在有條件的情

況下采用快速誘導麻醉插管1A人工通氣時應盡可能避免長時間高氧濃度通氣;盡量采用低潮氣量的策略(約6mL/kg),只有在腦外傷、顱內壓進行性增高、為延緩腦疝發(fā)生時采用過度通氣策略1B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四、醫(yī)療救助與轉運的時效性

■回顧性分析顯示:院前救治時間的增加與創(chuàng)傷病死率的增加相關;尤其是銳性、開放性損傷的患者。院前無法對所有類型的致命性出血進行有效控制,因此將傷者快速轉運至有止血條件、具備損傷控制性手術

確定性手術、血管內介入手術等綜合能力較強的創(chuàng)傷中心(盡量減少受傷和出血控制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

顯著改善預后。

首次評估與出血控制

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盡量將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轉運至就近且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創(chuàng)傷中心。對于對創(chuàng)傷耐受性較差

的患者更應注重就近轉運的原則1B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院內評估與緊急救治指南解讀系列中

醫(yī)

2

0

2

3

1

1

月1.損傷控制性策略與損傷控制性外科(DCS)

:對于嚴重創(chuàng)傷特別是合并有低體溫(T≤35℃)、酸中毒(pH

值≤7.2)、無法控制的大出血、重建手術較大耗時較長的患者,采取分期手術的策略稱為損傷控制性手術策略?!?/p>

第一階段盡量簡化的手術,以控制出血、控制污染為目的;·

第二階段為ICU

治療,其核心內容是優(yōu)化血流動力學、復溫、糾正酸堿失衡、糾正凝血功能障礙、改善重要臟器功能以及必要的精細化評估;·

第三階段為再次重建修復手術。2.

血管內介入血管內介入適合動脈血供相對單一、側支循環(huán)相對不太豐富、栓塞后果不嚴重的動脈性出血。絕大多數情況下血管內介入應作為確定性手術的輔助手段,為手術操作創(chuàng)造手術時機、降低手術難度、減少術

中出血。通過血管內介入栓塞止血后應動態(tài)評估控制出血的效果、盡早評價殘留缺血病灶對整體的影響,并明確手術治

療的方式與時機。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一、強化出血控制技術的應用3.

早期確定性手術:建議提高創(chuàng)傷外科醫(yī)生綜合救治能力,提升創(chuàng)傷中心建設效能,從而在必要時做出更為符合患者利益的決策。4.

術中止血藥的局部使用一項納入1000例腔鏡手術的國內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提示:將白眉蛇毒血凝酶8kU

溶于10mL

生理

鹽水中,用于術中創(chuàng)面局部噴灑,能夠有效減少術后創(chuàng)面滲血和術后引流量,對患者的凝血功能沒有明顯影響。5.麻醉風險在手術決策中的意義沒有臨床證據支持麻醉高風險的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因麻醉高風險而拒絕或者延遲手術時機。6.

嚴重骨盆骨折所致失血的綜合處理沒有臨床證據證明,在面對嚴重骨盆骨折合并嚴重失血性休克時,血管內介入、剖腹止血填塞、骨折復位固定

這三種基本治療措施間存在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骨盆骨折可首選適度閉合復位及外固定措施,在骨盆骨折已相對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無好轉、排除動脈型出血后可

行骨盆填塞。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一、強化出血控制技術的應用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合并有重度失血性休克、持續(xù)活動性出血,存在低體溫(體溫≤35℃)、酸中毒(pH值≤7.2)、凝血功能障礙

風險,且I期完全的重建修復手術難以快速控制出血、耗時較長、手術范圍較廣、手術打擊較大者采用損傷控制策略,階段性手術治療;制訂分階段手術決策時應充分考慮I期重建修復手術的可能以及替代I期重建修復手術的手術方式是否真正能

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打擊1B對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患者進行I期重建修復手術,除非存在嚴重污染以及存在可預期的因感染所致的重建修復失敗的可能C術中可在已實施確定性止血的前提下,在有潛在滲血風險的創(chuàng)面上局部使用凝血酶類藥物,以降低術后滲血風險2C將血管內介入治療作為創(chuàng)傷止血綜合策略之一,適用于難以快速手術止血的動脈性出血,達到徹底控制出血、降低手術難度減少術中出血的目的。在選擇血管內介入治療時,應充分考慮血管栓塞的并發(fā)癥,并做好相應應對計劃B在有條件的醫(yī)院,對于不可壓迫的致命性軀干出血可采用復蘇性主動脈血管內球囊阻斷術等方式進行臨時性控制出血,為急診確定性止血手術爭取必要的時間1B對于嚴重骨盆骨折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在有條件的地區(qū),應加強急診雜交手術室的建設,減少對患者不必要的搬動,縮短

整體治療時間1對于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應適當降低麻醉風險對手術決策的影響,最大限度盡早開展確定性止血治療A指南解讀系列推薦意見

強化出血控制技術的應用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二、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進一步評估

1.病史補充、體格檢查與監(jiān)護:所有創(chuàng)傷患者在二次評估中都應盡可能完善病史(受傷機制、傷后癥狀、既往史)、完善從頭到腳的全面檢查,并予以必要的監(jiān)護。2.

實驗室檢查①

血常規(guī):由于大量失血后機體"自體輸液"代償機制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患者首次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即便正常,

也不能排除失血的可能。②

血氣分析:動脈血乳酸與堿缺失,動態(tài)監(jiān)測血乳酸和堿缺失水平對休克的早期診斷、指導治療及預后評估有重要意義。③

凝血功能指標:早期和動態(tài)監(jiān)測凝血功能對了解創(chuàng)傷休克病情變化和治療方法方案選擇意義重大,檢測指標主要包括血小板計

數、凝血酶原時間(PT)

、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等。④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育齡期女性創(chuàng)傷患者如合并妊娠可能影響治療與檢查決策;因此需對此類患者常規(guī)進行血HCG

檢測。⑤

生化指標:監(jiān)測電解質和肝腎功能,可及時發(fā)現(xiàn)肝腎功能損害,對指導治療及穩(wěn)定內環(huán)境至關重要。⑥

血型鑒定、病毒四項(乙肝、梅毒、艾滋、丙肝):留取第一份血標本的同時檢測,為下一步輸血或手術提前做好準備。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二、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進一步評估

3.影像學檢查①CT

掃描:針對多發(fā)傷的患者,特別是交通傷、高空墜落傷、受力部位不清楚創(chuàng)傷、嚴重鈍性創(chuàng)傷或多發(fā)傷的成年患

者作為影像學手段,可以行WBCT檢查以避免對患者受傷部位的漏診。②創(chuàng)傷重點超聲評估(FAST):對腹部外傷患者進行FAST

檢查,檢查出患者腹腔內出血的特異度高達94%~98%,敏感度為73%~99%,

準確性為90%~98%。對懷疑存在出血的患者,如果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或對容量復蘇有反應,應考慮進行CT

掃描。中國

救醫(yī)

2

0

2

3

年11

月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初步評估一旦完成,并且已對患者實施緊急處理,可以進行二次評估。若參與搶救的救治人員充足,可以在緊急處置的同時

進行傷員的二次評估。二次評估包括:(向患者、患者家屬或院前救治者詢問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受傷機制、系統(tǒng)詳細地查體、必要的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在進一步評估中,仍舊需要關注患者大出血問題1A傷員到達診室后,評估的同時,抽血化驗血常規(guī)、血氣分析、凝血功能指標、血HCG、生化指標、血型鑒定、病毒四項作

為實驗室檢查指標,且動態(tài)復查血常規(guī)、血氣分析、凝血功能指標、生化指標等檢查以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及危重程度分級1B進一步評估中建議采用創(chuàng)傷重點超聲評估(FAST)作為首選影像學檢查手段,對高能量暴力損傷、致傷機制不明的昏迷患

者、嚴重鈍性損傷或多發(fā)傷的患者應進行全身CT掃描1B指南解讀系列推薦意見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進一步評估-

指南解讀系列液體復蘇■

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復蘇應遵循休克治療階段化目標原則,即急救階段、優(yōu)化階段、穩(wěn)定階段與降階梯治療階段;而就復蘇而言,主要的工作集中在急救階段與優(yōu)化階段。研究表明:>非顱腦外傷的創(chuàng)傷大出血患者,手術前維持收縮壓為80~90mmHg

是有益的;嚴重顱腦損傷(GCS≤8分)的患者,維持平均動脈壓(MAP)為≥80mmHg,或維持收縮壓>110mmHg

可以顯著降低腦繼發(fā)性損傷率與死亡率?!鲆坏┇@得確定性止血,治療目標應逐漸向優(yōu)化調整階段轉換,以增加組織氧供、改善微循環(huán)灌注,優(yōu)化心輸出量、靜

脈血氧飽和度(SVO2)

及血乳酸水平等體現(xiàn)有效循環(huán)與微循環(huán)灌注的臨床指標。液體復蘇的目標與策略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出血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薦使用允許性低血壓的液體復蘇策略:無顱腦外傷的患者維持SBP在80~90mmHg之間;嚴重顱腦損傷(GCS≤8分)患者,維持SBP>110mmHg,或MAP≥80mmHg;復蘇應以縮短確定性止血手術的等待時間為根本目的1C在院前救治中,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采取延遲性復蘇或更為嚴格的限制性液體復蘇策略(以維持SBP80mmHg或者可

觸及橈動脈搏動為目標)1B指南解讀系列一

、液體復蘇的目標與策略國

救醫(yī)

2

0

2

3

1

1

月■

院前:首選外周靜脈通路,但救治環(huán)境、患者自身血管條件、穿刺耗時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外周靜脈通道無法快速建立?!?/p>

院內:應在建立有效的外周靜脈通路的同時盡早著手建立中心靜脈通道的準備,首選上腔靜脈屬支;對于出血可能來

自下腔靜脈屬支的傷者(如:嚴重骨盆骨折),通過下腔靜脈屬支補液可能無法獲得良好的擴容效果,同時有增加出血的風險。若中心靜脈通道建立困難可考慮脛骨或胸骨骨髓腔穿刺通道。

液體復蘇的目標與策略

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良好靜脈通路是液體復蘇的前提,推薦院前首選外周靜脈通路,院內應盡早建立中心靜脈通路。在靜脈通道建立困難或緊急

條件下,可使用骨髓腔穿刺輸液1C指南解讀系列二

、

道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三、復蘇液體的選擇

1.全血與成分血:基于美國經驗將降低免疫活性處理的全血應用于戰(zhàn)創(chuàng)傷早期復蘇(包括現(xiàn)場與戰(zhàn)地醫(yī)院環(huán)節(jié)),全血在非ZZ

環(huán)境下創(chuàng)傷早期復

蘇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作為成分輸血的一種替代方式,可以縮短等待輸注時間;相對于等比例成分輸血,在病死率和并發(fā)癥

率指標上差異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2.血漿一項隨機試驗顯示:嚴重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直升機救援現(xiàn)場及途中,優(yōu)先給予2U冰凍血漿,可以較常規(guī)復蘇策略獲得更低的30d病死率、維持更好的凝血狀態(tài)。3.膠體與晶體的選擇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人工合成膠體用于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的液體復蘇,并沒給患者帶來預期的療效,且可能是有害的。鑒于使用膠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建議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首先使用等滲晶體溶液進行液體治療;建議使用平衡的電解質溶液或者0.9%氯化鈉溶液(初始劑量0.5~1.0L)A建議限制使用膠體;對于顱腦創(chuàng)傷的患者建議避免使用低滲復蘇液;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對存在大量輸血可能性的患者,盡早使

用2U血漿,并盡快銜接MTs治療1B體可能導致潛在的不利風險,不推薦使用膠體復蘇。

液體復蘇的目標與策略中國急救醫(yī)學2023年11月指南解讀系列四、大量輸血治療

1.

如何啟動MTs治療目前MTs尚未形成非常明確的共識,尤其是針對MTs何時終止的決策。一般認為患者急性失血量達自身血容量的30%~50%時,需要MTs

治療。MTs

治療的概念為:24h

內輸注≥10U

紅細胞或1h內輸注3~4U

以上紅細胞。2.

MTs

治療中的血制品選擇基于我國國情,目前獲得與使用全血很難在短時間內推廣;因此,本共識組仍推薦等比例成分血。

大量輸血治療

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急診科或創(chuàng)傷中心,應以相對簡單指標為標準,建議根據自身用血條件擬定創(chuàng)傷失血大量輸血啟動預案B大量輸血方案實施的初始階段,推薦血漿、血小板和紅細胞比例控制在1:1:1(相當于來自同一個采血單位的成分血,例如200mL全血可分離約100mL血漿、1U血小板、1U紅細胞)與1:1:2之間A一旦接受血制品輸注應注意鈣離子的補充,維持鈣離子濃度≥1.00mmol/L1A并且應盡早過渡到依據血栓彈力圖、血常規(guī)、血凝功能、生化等檢驗結果制定的目標導向性輸血方案1B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五、升壓藥與正性肌力藥物

■血壓過低(如

MAP

低于50mmHg

或SBP低于70mmHg

)可能導致重要臟器灌注壓持續(xù)下降、甚至危

及生命,此時可以考慮使用升壓藥。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通常首選去甲腎上腺素用于恢復動脈壓。

大量輸血治療

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不推薦常規(guī)使用升壓藥物或正性肌力藥物B對于危及生命的失血性休克(MAP低于50mmHg或SBP低于70mmHg)使用血管加壓藥,首選去甲腎上腺素1C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中

醫(yī)

2

0

2

3

1

1

月溫度管理指南解讀系列溫度管理

體溫過低(核心體溫<35℃)與嚴重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并發(fā)酸中毒、低血壓和凝血障礙(死亡三角)密切相關,

最終導致患者并發(fā)癥率及病死率的增高。低溫可嚴重影響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而這一現(xiàn)象很難在實驗室檢查中

觀察到。過低的體溫管理目標還可能導致救治過程中血制品的用量增加。■

積極的體溫管理包括:保

溫(脫離低溫環(huán)境、更換濕衣物、維持體表干燥、覆蓋保溫材料等避免患者熱量過度丟失的方法)

復溫(提高環(huán)境溫度、輸注液體加熱以及調溫毯等體外加熱裝置)核心溫度動態(tài)監(jiān)測,核心溫度目標作為體溫管理措施實施的主要依據。溫度管理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應將核心溫度作為體溫管理的量化標準;建議早期應用保溫、復溫措施,除非有低溫腦保護的要求,應將復溫目標設置為正常體溫

(36~37℃)C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中

醫(yī)

2

0

2

3

1

1

月疼痛管理指南解讀系列疼痛管理

強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后應注意血流動力學、呼吸興奮性改變以及低劑量條件下的致幻作用的保護。輕到中度疼痛的患者首選非甾體類解熱鎮(zhèn)痛劑口服(如:對乙酰氨基酚500mg,Q8h,可重復兩次,或美洛昔康15mg,Qd);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患者首選氯胺酮30mg

(或0.3

mg/kg)緩慢靜脈或靜脈推注,20min

以上可重復1次,

一旦疼痛被有效控制或出現(xiàn)眼球震顫應停止使用;對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患者在無休克或呼吸窘迫的情況下可使

用枸櫞酸芬太尼50

μg

(或0.5~1.0

μg/kg)緩慢靜推,30min

后可重復1次;>

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創(chuàng)傷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行有創(chuàng)操作(明顯增加患者疼痛)時應在充分的血流動力學支持及做好氣道保護與插管準備后,調整增加鎮(zhèn)痛藥物的劑量。

疼痛管理

推薦意見推薦類別證據水平建議在對創(chuàng)傷患者行鎮(zhèn)痛治療前應常規(guī)開展疼痛評估,采用快速簡便的疼痛評估方法(如VAS法或面部表情法);建議對于創(chuàng)傷患者

采用階梯化的選擇鎮(zhèn)痛策略;鎮(zhèn)痛藥物應選擇對血流動力學與呼吸興奮性影響較小的藥物,使用后應密切監(jiān)測血流動力學與自主呼吸

興奮性,并做好糾正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及人工通氣的準備2C中國

醫(yī)

2

0

2

3

1

1

月創(chuàng)傷性凝血病的防治指南解讀系列中

醫(yī)

2

0

2

3

1

1

月指南解讀系列推薦意見

■影響TIC表型和病程的因素可分為三類:①

創(chuàng)傷因素:包括損傷嚴重程度、損傷的組織類型、失血性休克程度、損傷機制和受傷時間;②

患者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合并癥(如心血管疾病)、創(chuàng)傷前使用的抗凝劑、凝血功能的遺傳差異

;③

復蘇治療因素:包括使用的液體類型、血制品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