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語文 第9課《勸學》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2025年高中語文 第9課《勸學》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2025年高中語文 第9課《勸學》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2025年高中語文 第9課《勸學》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2025年高中語文 第9課《勸學》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練】人教必修3第9課《勸學》教學資料基礎鞏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君子生非異也 B.木直中繩,以為輪C.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D.雖有槁暴,不復挺者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生非異也。生:生來,出生B.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通“煣”,使彎曲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檢查D.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彰:清楚,這里指聽得清楚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含義沒有相同義項的一組是()A. 無可寄托者寄人籬下或因寄所托 臨崩寄臣以大事B. 風雨興焉 憂勞可以興國興利除弊 夙興夜寐C. 不能十步 以五十步笑百步步步高升 步余馬兮山皋D. 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狐假虎威假公濟私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木直中繩,以為輪 B.學不可以已C.假輿馬者 D.而絕江河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B.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C.善假于物也 而寒于水D.蚓無爪牙之利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輮以為輪D.君子曰:學不可以已7.從詞類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B.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8.選出與“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句式相同的一項()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C.木直中繩,輮以為輪D.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9.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勸學》中的“勸”起統領全篇的作用。“勸”是“勸勉”的意思。課文著重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B.人們掌握知識、培養(yǎng)品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fā)展、由不知到知、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C.第4段朽木與金石對比,說明“不折”與“可鏤”的關鍵在于“不舍”與“舍”。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對比論證,意在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用心專一。D.文章在語言運用上,長短句并用,對偶排比句兼行,勻稱而又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富于音樂節(jié)奏美。課內精讀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跬:古代的半步B.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興:發(fā)動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強健D.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鏤:雕刻(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且焉置土石)) B.eq\b\lc\{\rc\(\a\vs4\al\co1(無以成江海,學不可以已))C.eq\b\lc\{\rc\(\a\vs4\al\co1(鍥而舍之,蟹六跪而二螯)) D.eq\b\lc\{\rc\(\a\vs4\al\co1(用心躁也,使之然也))(3)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個比喻論證了學習要逐步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的道理。B.人們掌握知識、培養(yǎng)品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fā)展,由不知到知、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C.“朽木”與“金石”對比,說明“不折”與“可鏤”的關鍵在于是“不舍”還是“舍”。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對比論證,意在說明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用心專一。(4)翻譯選文中劃線的句子。①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課外提升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勸學(節(jié)選)荀子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①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②而后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③,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⑤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诙g,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⑥;問一而告二謂之⑦。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學莫便乎近其人?!抖Y》《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⑨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注]①數:術,即方法、途徑。②沒:同“歿”,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則、界限。④箸(zhù):通“著”,明。⑤蝡(rú):微動。⑥傲:浮躁。⑦:形容言語繁碎。⑧向:通“響”,回音。⑨方:通“仿”,仿效。(1)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學惡乎始?惡乎終 惡:哪里B.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舍:放棄C.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曷:怎么D.《詩》《書》故而不切 切:懇切(2)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①其數則始乎誦經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①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C.①口耳之間,則四寸耳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D.①故不問而告謂之傲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是荀子告訴人們學習的方法的一項是()①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②《詩》者,中聲之所止也③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④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⑤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⑥學莫便乎近其人A.①②⑤ B.①③⑥C.③④⑥ D.②④⑤(4)下列有關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荀子認為,從學習的科目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的意義來說,人應該終身學習。B.學習不應該停留在表面,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應該入耳入心,貫徹到行動中,表現在舉止上。C.在荀子看來《禮》是基礎,《詩》《書》《禮》《樂》《春秋》涵蓋了天地之間所有要學習的內容。D.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接近賢師,這樣也就能養(yǎng)成崇高的品德并獲得廣博的知識,也能通曉世事了。(5)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譯文:(2)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譯文:(3)學莫便乎近其人。譯文:高考鏈接(2014·浙江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9分)歐陽行周文集序(唐)李貽孫歐陽君生于閩之里,幼為兒孩時,即不與眾童親狎,行止多自處。年十許歲,里中無愛者;每見河濱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獨娛之,常執(zhí)卷一編,忘歸于其間。逮風月清暉,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釋,不自知所由,蓋其性所多也。未甚識文字,隨人而問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長吟高嘯,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識其志,每嘗謂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為汨沒之饑氓也。未知其為吉兇邪?”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皆賀之曰: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自此遂日日知書,伏圣人之教,慕愷悌之化,達君臣父子之節(jié),忠孝之際,惟恐不及。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建中、貞元時,文詞崛興,遂大振耀,甌閩之鄉(xiāng),不知有他人也。會故相常袞來為福之觀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為芝英,每有一作,屢加賞進。游娛燕饗,必召同席。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尋而陸相贄知貢舉,搜羅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無倫比,故君名在榜中。常與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韓侍郎愈、李校書觀。洎君并數百歲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詳;切于情,故敘事重復:宜其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一命而卒,天其絕邪!君于貽孫言故舊之分,于外氏為一家。故其屬文之內多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陽孝子傳》,《有韓城縣尉廳壁記》,有《與鄭居方書》,皆可征于集。故予沖幼之歲,即拜君于外家之門。大和中,予為福建團練副使日,其子價自南安抵福州,進君之舊文共十編,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請序。已諾其命矣,而詞竟未就。價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為觀察使,令訪其裔,因獲其孫曰澥。不可使歐陽氏之文遂絕其所傳也,為題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注】①窅(yǎo):悵惘。②汩沒:淪落③歐:通“甌”。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蓋其性所多也多:超過B.由是振發(fā)于鄉(xiāng)里之間振發(fā):顯揚C.宜其司當代文柄司:職掌D.皆可征于集征:驗證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隨人而問章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B.鄉(xiāng)人有覽事多而熟于聞見者無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貽孫言舊故之分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14.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敘述歐陽行周的成長歷程,評定其文章特點,最后交代為文集作序的緣由,有接作序為其立傳之意,讀此可知歐陽行周為人為文之一斑。B.歐陽行周年少時酷愛山水與讀書,盡管鄉(xiāng)人都不喜歡他,父母也為他的將來憂心忡忡,但他天資聰穎,文筆超群,終于成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歐陽行周寫文章語詞清秀,思維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說理精辟,立論周密詳盡,擅長抒情,敘事委婉曲折,是韓愈、李觀等人的同道。D.作者痛惜歐陽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嘆其身后蕭條寥落,將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敘事、議論之中,頗能感人。1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於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1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1)此若家之寶也。奈何慮之過歟?(3分)(2)又性頗嗜誘進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參考答案1.C【解析】A項,“生”通“性”;B項,“”通“煣”;D項,“有”通“又”,“暴”通“曝”。2.A【解析】“生”通“性”,資質、稟賦。3.A【解析】含義有相同義項的一組是A組一、三、四句中的“寄”意思相同,皆為“托付”義;第二句中為“寄居”義。B組中的“興”依次為“起”“使昌盛”“興辦”“起來”義。C組中的“步”前三項為一個意思,指古代的五尺(古代以五尺為一步);第四句中為“使行走”義。D組一、三、四句中的“假”為“假助,憑借”義;第二句中為“假裝”義。4.B【解析】A項,“以為”,古義:兩個詞,把……制成;今義:認為。B項,“可以”古今同義,能夠。C項,“假”,古義:借助、利用;今義:與“真”相對。D項,“江河”,古義:長江、黃河;今義:泛指河流。5.B【解析】A.為:動詞,形成;動詞,寫作。B.而:都是表轉折的連詞,然而。C.于:介詞,對于;介詞,比。D.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動詞,到。6.D【解析】A.地方:土地方圓。B.博學:廣泛地學習。C.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指把它做成。7.C【解析】A、B、D三項均為名詞作狀語,C項無活用。8.D【解析】例句與D項均為判斷句。A項定語后置句;B項狀語后置句;C項省略句。9.C【解析】C項中應為“說明‘不折’與‘可鏤’的關鍵在于‘舍’與‘不舍’”。10.(1)B【解析】興:起。(2)D【解析】D項,“也”都表判斷。A項,焉:語氣助詞;疑問代詞,哪里。B項,以:用來……的;與“可”構成雙音節(jié)詞“可以”。C項,而:表承接;表并列。(3)C【解析】重在說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4)①駿馬跳躍一次,也不能有十步(遠);劣馬奔跑十天也能跑很遠,在于堅持不懈。②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解析】翻譯題要抓住關鍵字詞,包括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它們往往是翻譯的得分點。兩個小題的得分點分別是:(1)騏驥,駑馬,駕。(2)跪,寄托。11(1)D【解析】D.切:貼近,切合。(2)C【解析】A項“乎”,相當于“于”。B項“也”,表判斷。C項“則”,①副詞,才;②連詞,那么。D項“故”,連詞,所以。(3)B【解析】②是介紹《詩經》的特點的;④是說明古人和今人學習目的不同;⑤是說明如何對待別人的詢問的。排除這三項即可。(4)C【解析】C.“《禮》是基礎”說法不當,原文說“終乎讀禮”。(5)(1)所以從學習的途徑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的意義來說,那么學習是片刻也不能丟的。(2)君子的學習,是用它來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學習,只是把學問當做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3)學習沒有比接近賢師更便利的了?!窘馕觥课难晕姆g遵循直譯為主的原則,可按照“增、刪、移、補、換”的原則翻譯。三個小題的關鍵字詞有:(1)學數,義。(2)美,禽犢。(3)乎,近。參考譯文:學習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終結?答案是:從學習的途徑來說,是從誦讀《書》《詩》等經典開始,到閱讀《禮》為止;從學習的意義來說,是從做一個讀書人開始,到成為圣人為止。誠心積累,長期努力,就能深入,學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從學習的途徑來說,是有盡頭的;但如果從學習的意義來說,那么學習是片刻也不能丟的。致力于學習,就成為人;放棄學習,就成了禽獸?!渡袝肥钦碌挠涊d;《詩》是和諧的音樂所附麗的篇章;《禮》是行為規(guī)范的要領、具體準則的總綱。所以學到《禮》就到頭了。這可以叫做達到了道德的頂點?!抖Y》肅敬而有文飾,《樂》中正而又和諧,《詩》《書》內容淵博,《春秋》詞意隱微,存在于天地之間的道理都包括在這些典籍中了。君子的學習,有益的東西進入耳中,明白于心中,貫徹到全身,表現在舉止上。所以他稍微說了一句話,稍微動一動,都可以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小人的學習,只是從耳中聽進去,從口中說出來??凇⒍g才不過四寸罷了,怎么能夠靠它來完美七尺長的身軀呢!古代的學者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的學者學習是為了給別人看,君子的學習,是用它來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學習,只是把學問當做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別人沒問就去告訴的叫做急躁;別人問一件事而告訴兩件事的叫做嘮叨。急躁,是不對的;嘮叨,也是不對的;君子回答別人,就像回聲應和原聲一樣。學習沒有比接近賢師更便利的了?!抖Y》《樂》記載法度而未加詳細解說,《詩》《書》記載舊事而不切近現實,《春秋》文簡辭約而不易迅速理解。仿效賢師而學習君子的學說,那就能養(yǎng)成崇高的品德并獲得廣博的知識,也能通曉世事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接近那理想的良師益友更便利的了。12.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岸唷笔欠Q贊之意。13.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虛詞。兩個“于”都是“對于”之意。14.B【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的理解?!班l(xiāng)人都不喜歡他”理解錯誤,鄉(xiāng)人都贊美他,“皆賀之”。15.君加以謙德/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聲//漸騰于江淮/且達于京師矣/時人謂常公能識真【解析】斷句時應初步了解語句大意,然后根據結構特點和語言標志,先斷開容易理解的語句,再依據對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難點。本題借助斷句的語言標志是兩個句末語氣詞“矣”和句首發(fā)語詞“且”,可先行斷開。再利用文言的4字句式斷開“動不逾節(jié)”“常公之知”。本段話有兩處是可斷可不斷的。16.(1)這是你們家的寶貝啊,為什么要如此擔心呢?(2)(他)生性很喜歡引導后輩進取,在家境貧寒、門第低微的人中推舉選拔(人才),生怕做不到。【解析】翻譯時盡量以直譯為主,要關注重點詞語、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強調字字落實,力求表達通順。第一句翻譯時要抓住“奈何……歟”這一反問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點,翻譯時補上主語“他”賓語“人才”。參考譯文:歐陽先生出生在福建的鄉(xiāng)下,還是孩子的時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經常獨自行動。10來歲時,對村里沒什么喜好;每當看到河邊山腳有美景之處,內心里感到很高興,常常拿著一本書,在那些地方流連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時很晚了還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歡贊美美好的事物吧。還沒認識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