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華東師大版高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高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高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高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華東師大版高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華東師大版高二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題文】下列不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的是()A.抗體B.抗原C.淋巴因子D.溶菌酶2、在艾弗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中,用DNA酶處理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的DNA并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基上僅有R型菌生長。設置本實驗步驟的目的是A.證明R型菌的生長并不需要S型活細菌的DNA

B.用以補充R型菌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

C.與“以S型菌的DNA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的實驗形成對照。

D.直接證明S型菌DNA不是促進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因素3、如圖表示某種魚遷入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0和t2時種群數(shù)量相等B.若t0時種群的數(shù)量為N,則t2時其為2NC.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D.在t0→t2時間內,該魚的種群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4、圖1為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變化曲線,圖2為λ(λ是當年種群數(shù)量與前一年種群數(shù)量的比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1中t1~t2與圖2中a~b時期種群都是衰退型B.圖2中a、c時期種群的出生率均與死亡率相當C.圖1和圖2中K值出現(xiàn)的時間分別是t2和dD.圖1和圖2可分別表示種群的S型和J型增長過程5、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解者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使物質得以循環(huán)再利用。下列生物中,屬于分解者的是()A.藍藻B.腐生真菌C.寄生蟲D.綠色植物6、在狗的精巢中,由A、T兩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X種;其DNA分子結構穩(wěn)定性最低的時期在細胞周期的Y期;DNA復制出的2個DNA分子彼此分離發(fā)生在Z期.下列有關X、Y、Z的敘述正確的是()A.2、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5、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C.4、分裂前期、有絲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后期D.3、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7、下列關于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以物質為載體,不斷地進行循環(huán)利用B.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比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力穩(wěn)定性強C.利用樣方法調查稻田中稗草的種群密度時,應在稻田中稗草密集的地方取樣D.森林中植物的分層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8、下列哪些說法已經得到了證實()A.一些轉基因植物成為了“入侵的外來物種”,威脅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生物的生存B.轉基因抗除草劑植物已使雜草成了抗除草劑的“超級雜草”C.轉Bt基因玉米的花粉可使某種斑蝶幼蟲死亡D.已發(fā)現(xiàn)因食用轉基因食物而死亡的病例評卷人得分二、雙選題(共5題,共10分)9、如圖表示三個神經元及其聯(lián)系,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共有3個完整的突觸B.興奮在整個反射弧上傳導的速度與突觸數(shù)量多少有關C.在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可在①③點測到膜電位變化D.在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可在④②點測到膜電位變化10、如圖表示機體內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圖示可以說明下丘腦既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又是神經中樞,但不受大腦皮層的調控B.當圖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時,圖中的內分泌腺一定是胰島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腦、⑦和內分泌腺組成機體內的某一反射活動的反射弧,則①⑦分別為傳入神經、傳出神經D.如果圖示中的內分泌腺為甲狀腺,則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減少11、科學家將一些作物的種子搭載人造地球衛(wèi)星進入太空,經過宇宙射線、高度真空和微重力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使種子發(fā)生變化,從而培養(yǎng)出優(yōu)質高產的新品種。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這項工作可以誘發(fā)種子變異B.從太空帶回的種子大多是優(yōu)良種子C.從太空帶回的種子都變成了多倍體D.從太空帶回的種子還需進行選擇12、用基因工程技術可使大腸桿菌合成人的蛋白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處理目的基因和質粒B.DNA連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構建重組質粒必需的工具酶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養(yǎng)基檢測大腸桿菌中是否導入了重組質粒D.導入大腸桿菌的目的基因一定能成功表達13、基因型為AaXBY的小鼠僅因為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未正常分離,而產生了一個不含性染色體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號染色體上,下列關于染色體未分離時期的分析,正確的是A.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B.2號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C.性染色體可能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未分離D.性染色體一定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未分離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4、為研究更格盧鼠(一種嚙齒動物)對其它小型嚙齒動物的影響;研究人員選定若干50m×50m的區(qū)域,用圍墻隔離各區(qū)域后進行實驗.將半數(shù)區(qū)域中的更格盧鼠移走,這些區(qū)域的圍墻上孔洞較小,更格盧鼠不能通過,但小型嚙齒動物可通過.另外半數(shù)區(qū)域保持原樣,這些區(qū)域圍墻上的孔洞較大,更格盧鼠和小型嚙齒動物均能通過.研究者連續(xù)記錄三年的結果如圖.

請回答問題:

(1)研究區(qū)域中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稱為____.在本研究中,各個50m×50m的區(qū)域在選擇時應注意____;保證研究區(qū)域具有代表性.

(2)對比每次捕獲的數(shù)據(jù)可知,與有更格盧鼠區(qū)域相比,無更格盧鼠區(qū)域內小型嚙齒動物的數(shù)量較____,說明更格盧鼠和小型嚙齒動物之間存在____關系.

(3)無論更格盧鼠是否存在,各區(qū)域中的小型嚙齒動物的數(shù)量變化趨勢是同步的(同增或同減),種群數(shù)量的這種變化可能是____等因素造成的.

15、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促進根、莖生長的最適濃度依次是____、____.

(2)分析10﹣8mol/L對根、芽、莖的作用,得出的結論是____.

(3)從三條曲線可以看出,對生長素最敏感的是____.

(4)若想培養(yǎng)出無根豆芽,配制的生長素溶液的最適濃度是____.

16、(1)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條件使相關種子發(fā)生了___________(填變異類型),進而選育出品優(yōu)或量高的新品種。但實際培育過程中,會出現(xiàn)處理過的種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絕大多數(shù)的產量和品質下降等情況,這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也發(fā)現(xiàn)了極少數(shù)品質好、產量高的個體,這說明了變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圖表示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發(fā)病機理,其中轉運纈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個堿基應該是______

(3)某動物的基因型為AABb,該動物體的一個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如圖,則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圖表示兩種類型的變異,其中屬于基因重組的是______(填序號),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17、運用細胞培養(yǎng)技術可以從哺乳動物的早期胚胎中獲得胚胎干細胞(ES細胞),如圖所示。

(1)胚胎干細胞除來源于早期胚胎外,還可來源于_____________。它在形態(tài)上的特點是:______小、______大、______明顯;它在功能上的特性是具有發(fā)育的_____________。(2)在體外培養(yǎng)過程中,必須用___________處理內細胞團,使之分散成單個細胞,在體外誘導可以定向分化成各種類型的細胞,其分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過ES細胞培育出的人造器官,在臨床應用上的最大優(yōu)點是解決了移植器官和患者之間的_________________問題。18、表現(xiàn)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__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2題,共6分)19、基因突變一定能改變生物的表現(xiàn)型.(判斷對錯)20、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五、實驗題(共4題,共20分)21、為探究α-萘乙酸(NAA)對西紅柿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現(xiàn)進行如下實驗:①取8個培養(yǎng)皿,依次編號,每個培養(yǎng)皿的底部鋪3~4層紗布并分別加入濃度為X、10-9、10-8、10-7、10-6、10-5、10-4、10-3mol/L的等量NAA培養(yǎng)液。②挑選80粒大小均勻、飽滿的西紅柿種子,均分放入培養(yǎng)皿中,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③觀察記錄胚軸生長情況如下。

請回答:(1)NAA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具有和生長素相似的生理效應,被稱為________。(2)配液時需用蒸餾水,目的是為了控制________變量。(3)X濃度應為________mol/L。(4)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NAA對西紅柿種子萌發(fā)的影響作用表現(xiàn)出________性。濃度為10-4mol/L的NAA培養(yǎng)液對種子萌發(fā)時胚軸生長起________________作用。(5)為了探究NAA培養(yǎng)液對促進西紅柿種子萌發(fā)的最適濃度,應選擇________mol/L濃度范圍進行進一步的實驗。22、某生物興趣小組用迎春枝條作實驗材料;做了探究α-萘乙酸(NAA)促進插條生根最適濃度實驗的預實驗,結果如圖.請根據(jù)預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設計進一步的探究實驗:

(1)α-萘乙酸(NAA)具有與IAA相似的生理效應;所以它是一種______,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從預實驗的結果可知,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范圍為______ppm.因此在此濃度區(qū)間,以______ppm為濃度梯度進行實驗.

(2)根據(jù)預實驗結果;設計進一步的探究實驗:

①材料用具:生長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條若干;燒杯、量筒、培養(yǎng)皿、NAA、蒸餾水等.

②配制溶液:配制等梯度濃度的NAA溶液9份;并編號1~9號;

③實驗步驟:第一步;將迎春枝條隨機均分為9份,每組中加入2根枝條;

第二步;選用______法處理9份枝條的基部后(處理6小時),分別置于放在______條件下,分組進行______(土壤栽培/水培);

第三步;每3天對扦插枝條的______進行觀察記錄,共觀察9天.

④請設計觀察記錄表格.

______.23、下圖示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調節(jié)的相關機制;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由上圖可知,對甲細胞的調節(jié),既可通過突觸前膜釋放_________直接進行調節(jié),還可通過有關________進行調節(jié)。兩者均是與甲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相應的_________結合后起調節(jié)作用的,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2)圖中A處的信號轉換過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甲細胞為下丘腦細胞,當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時,甲細胞分泌的物質會_______,這是一種________調節(jié)機制。(4)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圖所示為動物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動物細胞增殖情況的變化曲線(圖中B;D兩點表示經篩選后繼續(xù)培養(yǎng)),據(jù)圖回答問題。

?

(1)OA段的培養(yǎng)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養(yǎng),AB段可能發(fā)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象,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處理使組織細胞分散開來。(2)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植物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就細胞增殖、分化來說,動植物細胞都要進行_______,不同的是植物細胞還要進行____________。(3)為制備單克隆抗體,需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射到小鼠體內,以此獲取相應的B淋巴細胞,同時可選取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點以后的細胞與該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細胞。這種雜交細胞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制備單克隆抗體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兩次篩選,第一次是誘導融合之后篩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第二次是篩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胞。評卷人得分六、識圖作答題(共4題,共16分)25、下圖為幾種不同育種方法的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徑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育種方式(2)圖中A→B→C的途徑表示的育種方式的優(yōu)越性主要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太空育種時載人飛船上搭載的種子需選用萌發(fā)的(而非休眠的)種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F過程中最常用的藥劑是__________。26、下列示意圖分別表示某動物(2n=4)體內細胞正常分裂過程中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含量的關系;以及細胞分裂圖像。請分析并回答:

(1)圖1中a、b、c柱表示染色體的是________,(2)圖2細胞乙處于____時期,與圖1中的____時期對應;甲細胞的名稱是____,(3)圖2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____,含有姐妹染色單體的細胞是____27、某科研機構研究制作腐乳過程中某氨基酸X含量變化,實驗步驟如下:①豆腐白坯表面接種毛霉孢子后,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培養(yǎng)48h,獲得毛坯;②將毛坯分層整齊地擺放在瓶中,鹽腌5d;③腌制后加入鹵湯,置于28℃恒溫箱中后發(fā)酵90d;④分別采集各時段的腐乳坯樣品,測定GABA含量,結果如下圖.(1)毛霉與大腸桿菌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霉同化類型________________,腐乳上毛霉與其他種類微生物(如青霉)之間的種間關系________________。(2)某氨基酸X含量發(fā)生明顯變化的原因是毛霉產生的______促進豆腐中的______水解產生某氨基酸X。(3)步驟②中,加鹽腌制的正確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5到60d,某氨基酸X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______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后發(fā)酵______d后的白方腐乳出廠銷售比較適宜。28、科學家將番茄(2N)和馬鈴薯(4N)利用如圖技術得到“番茄—馬鈴薯”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1)獲得a、b所選用的酶為___________________。(2)圖示技術名稱是______________;由d培育成植株的過程運用的技術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依據(jù)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過程②為原生質體融合,所用的化學誘導劑一般是__________,③過程成功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誘導f中植株生根的過程中,培養(yǎng)基中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的比值較④過程________(填“高”或“低”);最終獲得的“番茄—馬鈴薯”屬于__________倍體植株。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8題,共16分)1、B【分析】【解析】略【解析】【答案】B2、C【分析】本題考查DNA是遺傳物質的證明實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用DNA酶處理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的DNA并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結果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基上僅有R型菌生長,通過與不加DNA酶的實驗組進行對照,從而得出結論,DNA如果被水解,就不能發(fā)揮遺傳物質的作用,故C正確。故選:C【解析】C3、C【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曲線,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S”型曲線,進行圖形轉換,根據(jù)圖示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圖可知,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但種群數(shù)量始終上升,說明該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符合“S”型曲線,圖中t1時刻種群數(shù)量對應“S”型曲線的K/2值,t2時刻種群數(shù)量對應“S”型曲線的K值?!窘獯稹緼.圖中和時種群增長速率均為0,但在t0→t2(不包括和兩點)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始終大于0,說明在此過程中,種群數(shù)量一直在增加,A錯誤;B.若時種群數(shù)量為N,則種群數(shù)量為2N,B錯誤;C.由分析可知,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shù)量呈“S”型增長,C正確;D.圖示整個過程中(不包括和兩點),種群增長速率始終大于0,說明在此過程中,種群數(shù)量一直在增加,D錯誤。故選C?!窘馕觥緾4、B【分析】【分析】本題結合圖解,考查種群的特征、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要求考生識記種群的特征;掌握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能分析圖1各區(qū)段的含義,再結合圖中信息準確判斷各選項。分析圖1:圖1為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變化曲線;先增加后減少為0,對應于種群數(shù)量的S型增長曲線。

分析圖2:圖2為λ(λ是當年種群數(shù)量與一年前種群數(shù)量的比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當λ>1,種群數(shù)量逐漸增多;當λ=1時,種群數(shù)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當λ<1時,種群數(shù)量逐漸減少。【解答】A.圖1t1~t2時期,種群數(shù)量增長率逐漸減少,但大于0,說明種群數(shù)量增長,因此該時期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圖2中a~b時期;λ<1,種群數(shù)量逐漸減少,因此該時期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A錯誤;

B.圖2中a;c時期λ=1時;種群數(shù)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說明種群的出生率均與死亡率相當,B正確;

C.圖1中K值出現(xiàn)的時間是t2;圖2中K值無法判斷,C錯誤;

D.圖1表示種群的S型曲線;圖2種群數(shù)量先不變,接著減少在增加,D錯誤。

故選B?!窘馕觥緽5、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窘獯稹緼.藍藻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屬于生產者,A錯誤;B.腐生真菌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物,使物質得以循環(huán)再利用。屬于分解者,B正確;C.寄生蟲屬于消費者,C錯誤;D.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屬于生產者,D錯誤。故選B?!窘馕觥緽6、D【分析】解:(1)動物睪丸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由A參與構成的核苷酸有2種(腺嘌呤脫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T參與構成的核苷酸有1種(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因此,由A、T兩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3種.

(2)DNA分子復制時;DNA分子結構穩(wěn)定性最低,而DNA的復制發(fā)生在分裂間期.

(3)著絲點分裂后;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在紡錘絲的牽引下移向兩極,此時DNA分子復制出的兩個DNA分子彼此分離,而著絲點分裂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選:D.

1;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們的組成單位依次是四種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和四種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

2;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3;減數(shù)分裂過程:

(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本題考查核酸的種類及化學組成、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要求考生識記核酸的種類及化學組成;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根據(jù)題干要求作出準確的判斷.【解析】D7、D【分析】解:A;能量不能循環(huán)利用;A錯誤;

B;與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植物種類較多,營養(yǎng)結構較復雜,故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強,恢復力穩(wěn)定性較弱,B錯誤;

C;利用樣方法調查稻田中稗草的種群密度時;應在稻田中隨機取樣,C錯誤;

D;森林中植物的分層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D正確.

故選:D.

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jù)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

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huán)境之間,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而相互作用的一個統(tǒng)一整體.

本題考查種群、群落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解析】D8、D【分析】【解答】從理論上說,一些轉基因植物可能會成為“入侵的外來物種”,威脅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的生物的生存,但沒有被證實,故A錯誤;轉基因抗除草劑植物可能使雜草成為抗除草劑的“超級雜草”,沒有得到證實,故B錯誤;抗蟲棉和抗蟲玉米已經成功,故C正確;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因食用轉基因食物而死亡的病例,故D錯誤。故選D?!痉治觥勘绢}考查綠色食品的生產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二、雙選題(共5題,共10分)9、B|C【分析】試題分析:分析圖形可知,圖中在①與②、③與④之間各存在1個突觸,所以圖中有2個完整的突觸,A錯誤;興奮在突觸的傳遞具有突觸延擱的特點,所以興奮在整個反射弧上傳導的速度與突觸數(shù)量多少有關,B正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只能由突觸前膜傳遞給突觸后膜,即圖中興奮的傳導方向是由右向左,所以在箭頭處施加一強刺激,可在①、②與③點測到膜電位變化,C正確;D錯誤。故選BC??键c:本題考查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在神經元間的傳遞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窘馕觥俊敬鸢浮緽C10、A|B【分析】試題分析:圖示下丘腦既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又是體溫等的神經中樞,但下丘腦的活動受大腦皮層的調控,A錯誤。血糖含量降低時,機體調節(jié)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同時腎上腺素分泌量增多,故圖示內分泌腺還可以為腎上腺,B錯誤。一個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構成,若感受器、①、下丘腦、⑦和內分泌腺組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則①⑦分別為傳入神經、傳出神經,C正確。若圖示中的內分泌腺為甲狀腺,則⑥是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增加,會反饋調節(jié)作用于下丘腦和垂體,抑制其分泌③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④促甲狀腺激素,D正確??键c:本題考查神經—體液調節(jié)及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從圖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生物學問題的能力?!窘馕觥俊敬鸢浮緼B11、A|D【分析】試題分析:太空育種屬于人工誘變育種,其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既會產生人類所需要的性狀,也會產生人類不需要的性狀,因此需對其進行選擇。綜上所述,A、D兩項正確,B、C兩項錯誤??键c:本題以人工誘變育種為素材,考查與基因突變有關的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識記并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窘馕觥俊敬鸢浮緼D12、B|D【分析】試題分析:為獲得相同的粘性末端,常用同一種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處理目的基因和質粒,A正確。構建重組質粒必需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DNA連接酶,B錯誤??捎煤股氐呐囵B(yǎng)基檢測大腸桿菌中是否導入了重組質粒,C正確。目的基因成功導入大腸桿菌,但并不一定成功表達,D錯誤??键c:本題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操作步驟及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解析】【答案】BD13、A|C【分析】試題分析:基因型為AaXBY的小鼠異常減數(shù)分裂產生了一個不含性染色體的AA型配子,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2號染色體一定未分離,進入同一個配子中,A正確,B錯誤。性染色體可能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XBY未分離,也可能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時XBXB或YY未分離,C正確,D錯誤??键c:本題考查減數(shù)分裂異常情況原因分析,意在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相關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判斷或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窘馕觥俊敬鸢浮緼C三、填空題(共5題,共10分)14、群落隨機取樣多(高)競爭氣候(生產者的數(shù)量、食物充足程度、天敵數(shù)量等)【分析】【解答】(1)群落包括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生物;故研究區(qū)域中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稱為群落.樣方法中對于樣方的選擇,在選擇時應注意隨機取樣,以保證研究區(qū)域具有代表性.

(2)對比每次捕獲的數(shù)據(jù)可知;與有更格盧鼠區(qū)域相比,無更格盧鼠區(qū)域內小型嚙齒動物的數(shù)量較多(高),說明更格盧鼠和小型嚙齒動物食性相同,故它們之間存在競爭關系.

(3)無論更格盧鼠是否存在;各區(qū)域中的小型嚙齒動物的數(shù)量變化趨勢總是同時增多或減少,故種群數(shù)量的這種變化可能是氣候或生產者的數(shù)量等因素造成的.

【分析】1;樣方法的注意點:①隨機取樣;②樣方大小適中;③樣方數(shù)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選易辨別的雙子葉植物(葉脈一般網(wǎng)狀);⑤常用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2、據(jù)圖中曲線可知,有更格盧鼠區(qū)域比無更格盧鼠區(qū)域內小型嚙齒動物的數(shù)量較少,說明二者為競爭關系;無論更格盧鼠是否存在,各區(qū)域中的小型嚙齒動物的數(shù)量變化趨勢總是同時增多或減少,故種群數(shù)量的這種變化可能是氣候或生產者的數(shù)量等因素造成的.15、10﹣10mol/L10﹣4mol/L植物的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10﹣8mol/L【分析】【解答】(1)由圖可知,促進植物根的最適宜濃度依次為10﹣10mol/L,促進植物莖的最適宜濃度依次為10﹣4mol/L.

(2)圖中看出,中間一條實線以上表示促進作用,以下代表抑制作用.圖中10﹣8mol/L對對莖和芽都是促進生長;且對芽的促進作用最強,對根是抑制生長,說明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3)從三條曲線可以看出;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莖.

(4)若想培養(yǎng)無根豆芽,配制的生長素濃度既要促進莖的生長,又要抑制根的生長,故濃度最好是10﹣4mol/L.

【分析】分析曲線圖:如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植物根、芽和莖生長的影響,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莖.生長素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分別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圖中曲線表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16、(1)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對大多數(shù)個體來說是有害的不定向的

(2)CAU

(3)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4)①②【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生物變異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識圖獲取信息的能力?!窘獯稹浚?)太空育種是利用太空條件使相關種子發(fā)生了基因突變,進而選育出品優(yōu)或量高的新品種。但實際培育過程中,會出現(xiàn)處理過的種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絕大多數(shù)的產量和品質下降等情況,這說明了基因突變對大多數(shù)個體來說是有害的。在其中也發(fā)現(xiàn)了極少數(shù)品質好、產量高的個體,這說明了變異是不定向的。(2)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發(fā)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即圖甲DNA堿基序列中的一個堿基對(A—T)被另一個堿基對(T—A)所替換,分析可知纈氨酸的密碼子為GUA,故轉運纈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個堿基(即反密碼子)應該是CAU。(3)圖乙為含有兩條單體的一條染色體,兩條單體是復制而來的,其上的基因應是相同的,而該動物體的一個體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該染色體上的兩條單體上出現(xiàn)等位基因,則應該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交叉互換發(fā)生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故不可能是基因重組)。(4)下圖表示兩種類型的變異,其中①為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體單體上發(fā)生了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②為非同源染色體上交換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窘馕觥浚?)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對大多數(shù)個體來說是有害的不定向的(2)CAU(3)發(fā)生了基因突變(4)①②17、(1)原始性腺體積細胞核核仁全能性

(2)胰蛋白酶基因選擇性表達

(3)免疫排斥

?【分析】【分析】本題依托胚胎干細胞(ES細胞)培養(yǎng),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窘獯稹?1)胚胎干細胞除來源于早期胚胎外,還可來源于原始性腺。它在形態(tài)上的特點是:體積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它在功能上的特性是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2)在體外培養(yǎng)過程中,必須用胰蛋白酶處理內細胞團,使之分散成單個細胞,在體外誘導可以定向分化成各種類型的細胞,其分化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3)通過ES細胞培育出的人造器官,在臨床應用上的最大優(yōu)點是解決了移植器官和患者之間的免疫排斥問題?!窘馕觥?1)原始性腺體積細胞核核仁全能性(2)胰蛋白酶基因選擇性表達(3)免疫排斥?18、略

【分析】解: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表現(xiàn)型可能相同,如完全顯現(xiàn)的情況下,AA和Aa的個體在相同條件下表現(xiàn)型相同,因此說表現(xiàn)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故答案為:錯誤。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個體全部基因組合的總稱;它反映生物體的遺傳構成,即從雙親獲得的全部基因的總和.

表現(xiàn)型指生物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

生物體的表現(xiàn)型是由基因型和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決定.

本題考查了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之間的關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難度不大.考生要明確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不一定相同,表現(xiàn)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識記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解析】錯四、判斷題(共2題,共6分)19、B【分析】【解答】解:基因突變引起生物表現(xiàn)型改變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突變,可能會導致轉錄形成的密碼子發(fā)生變化進而導致翻譯形成的蛋白質發(fā)生變化,進而使性狀發(fā)生變化所致,由于密碼子具有簡并性,多個密碼子可以編碼同一種氨基酸,因此基因突變不一定能改變生物的表現(xiàn)型;同時若是顯性純合子一個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生物的表現(xiàn)型為不發(fā)生改變.【分析】本題是對基因突變、轉錄和翻譯過程、基因與性狀的關系的考查,回憶基因突變、轉錄和翻譯過程及基因與性質的關系,然后解答判斷.20、B【分析】【解答】解: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分析】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的一對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寫來表示,如A和a.五、實驗題(共4題,共20分)21、(1)生長素類似物。

(2)無關(3)0

(4)兩重抑制(5)10-9—10-7【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了生長素兩重性的實驗,意在要求考生掌握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實驗時要注意設置空白對照組,而無關變量要相同且適宜。

【解答】(1)NAA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具有和生長素相似的生理效應,被稱為生長素類似物。

(2)配液時需用蒸餾水,目的是為了控制無關變量。

(3)從科學設計角度,X濃度應為0mol/L。

(4)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濃度為10-9~10-5mol/L的NAA培養(yǎng)液對種子萌發(fā)時胚軸生長起促進作用,濃度為10-4mol/L的NAA培養(yǎng)液對種子萌發(fā)時胚軸生長起抑制作用。因此,NAA對西紅柿種子萌發(fā)的影響作用表現(xiàn)出兩重性。

(5)為了探究NAA培養(yǎng)液對促進西紅柿種子萌發(fā)的最適濃度,應選擇比較適合西紅柿種子萌發(fā)的NAA濃度10-9—?10-7mol/L濃度范圍,縮小濃度梯度,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解析】(1)生長素類似物。

(2)無關(3)0

(4)兩重抑制(5)10-9—10-722、生長素類似物;2-6;0.5;浸泡;相同且適宜;水培;水培生根數(shù)量(或生根長度);【分析】解:(1)α-萘乙酸(NAA)是一種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從預實驗的結果可知,促進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范圍為2-6ppm.根據(jù)(2)“配制等梯度濃度的NAA溶液9份,并編號1~9號”,因此在此濃度區(qū)間,以0.5ppm為濃度梯度進行實驗,設立2;2.5、3、3.5、4、4.5、5、5.5、6ppm共9個濃度.

(2)實驗步驟:第一步;將迎春枝條隨機均分為9份,每組中加入2根枝條;

第二步;選用浸泡法處理9份枝條的基部后(處理6小時),分別置于放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分組進行水培;

第三步;每3天對扦插枝條的生根數(shù)量(或生根長度)進行觀察記錄,共觀察9天.

請設計觀察記錄表格:

故答案為:

(1)生長素類似物2-60.5

(2)浸泡相同且適宜水培生根數(shù)量(或生根長度)

分析圖解:柱形圖是探究萘乙酸(NAA)促進插條生根最適濃度的預實驗的結果;預實驗可以初步確定最適濃度的范圍,并且蒸餾水的對照組可以作為對比確定該濃度范圍是促進作用還是抑制作用.從實驗結果看出,萘乙酸濃度在4ppm左右為最適宜濃度,因此在進行實驗時,設置的濃度范圍應在4ppm左右的等梯度的濃度.

本題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作用的實驗,著重考查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濃度設置以及實驗表格的設計,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解題關鍵是考生能夠理解預實驗的實驗目的,并能夠從預實驗的實驗結果中獲得再實驗的濃度范圍.【解析】生長素類似物;2-6;0.5;浸泡;相同且適宜;水培;水培生根數(shù)量(或生根長度);23、(1)神經遞質激素受體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2)電信號→化學信號。

(3)減少反饋。

(4)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分析】【分析】

本題以圖形作為信息的載體;考查突觸的結構,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等相關內容,提升了學生分析圖形,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答】

(1)由圖可知;甲細胞是受體細胞,既可通過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上的受體;還可由甲狀腺細胞分泌有關激素,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細胞表面相應的受體。體現(xiàn)了細胞膜具有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突觸小體是神經細胞的軸突末梢膨大部分;當神經興奮以動作電位的形式傳導至該部分時,即電信號的形式,使突觸小體中的突觸小泡運動到突觸前膜,并將其中的化學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中,轉換成化學信號,即電信號→化學信號。

(3)當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時;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會減少,這是一種負反饋調節(jié)機理。

(4)人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理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

【解析】(1)神經遞質激素受體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2)電信號→化學信號。

(3)減少反饋。

(4)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24、(1)原代接觸抑制胰蛋白

(2)增殖(或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或細胞分化)

(3)抗原D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產生專一的抗體

(4)雜交瘤能產生專一(或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

【分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細胞工程和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窘獯稹浚?)從曲線圖分析,0A段為動物細胞第一次培養(yǎng)迅速增殖,增殖10代左右,稱為原代培養(yǎng),然后動物細胞增殖數(shù)量多,細胞間會發(fā)生接觸,暫停增殖,稱為接觸抑制,需要用胰蛋白酶處理,使其分開。(2)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植物細胞組織培養(yǎng)過程中,動植物細胞都要進行增殖或分裂,不同的是植物細胞還要進行脫分化和再分化過程。(3)為制備單克隆抗體,首先將抗原注射到小鼠體內,獲得相就的抗體,抗體是由效應B淋巴細胞分泌的,同時要獲得雜交瘤細胞,需要選取圖中D點的細胞與該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瘤細胞,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產生專一的抗體。(4)在制備單克隆抗體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兩次篩選,第一次是誘導融合之后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第二次是篩選出能產生專一(或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解析】(1)原代接觸抑制胰蛋白(2)增殖(或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或細胞分化)(3)抗原D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產生專一的抗體(4)雜交瘤能產生專一(或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

六、識圖作答題(共4題,共16分)25、(1)雜交

(2)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3)基因突變萌發(fā)的種子能進行有絲分裂,容易發(fā)生基因突變

(4)秋水仙素【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育種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和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shù)學方式等多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