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東僑中學2020年高一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寧德市東僑中學2020年高一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寧德市東僑中學2020年高一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寧德市東僑中學2020年高一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寧德市東僑中學2020年高一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寧德市東僑中學2020年高一語文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現代文閱讀(共20分)父親

汪曾祺某種意義上,父親挺欣賞老莊式的淡泊的生活態(tài)度。父親多年境況不順,坎坷頗多。他說,當年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勞動,能夠熬過來靠的就是——隨遇而安。“遇”當然是不順的境遇,“安”則是一種自我調適。父親無官無職,無權無勢,對于名利,從不孜孜以求。他干了幾十年,卻不清楚自己是什么級別,應該受什么待遇。1958年,他到河南出差,單位給他買了軟臥,他這才知道自己已經算是“高干”了。不過好景不長,出差回京不久父親便當上了“右派”,下放張家口勞動。后來平反了,他也沒向單位提出過什么要求。他當過北京市評定藝術職稱的高級評委,領過國務院的特殊津貼,都是懵懵懂懂得到的,自己從來沒爭過要過。直到辦完離休手續(xù),領到離休證,父親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個“局級干部”。他寫文章,很少和人談稿費的問題,有人愿意多給固然高興,少給些也無所謂。父親覺得,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一個甘于淡泊的作家,才能不去搶行情,爭座位,才能真誠地寫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生活。不耍花招,不欺騙讀者。父親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作家應該有創(chuàng)作的自由,有權利寫自己覺得該寫的東西。建國后,按流行的政治標準衡量,父親明白,他的作品不會對時代發(fā)生直接的作用,他也樂于承認這一點;甚至坦言,他的藝術觀點不怎么招人喜歡。對此父親并不在意,該怎么寫還怎么寫。父親的文章一般都是氣靜心平,娓娓而談。但他并不是不會言詞激烈甚至開罵。我上大學的時候,一次寫作基礎課要寫小說,便找了一件在工廠當爐前工時親身經歷的事做題材——一次上夜班,由于工廠領導瞎指揮造成漏鋼事故,形勢十分緊張,工人連夜奮力搶救,保護了設備,但已經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墒堑诙煲淮笤纾瑥S里廣播站卻高聲宣揚,由于領導英明,指揮得力,才避免了更大的損失。我在小說的結尾寫道:搶修了一夜的工人已經精疲力竭,在澡堂里迷迷糊糊聽著這樣顛倒黑白的廣播睡著了。小說寫成之后拿給父親看,他提了一個意見:“結尾不好,太平。應該是工人聽了這樣的廣播之后,罵了一句——‘他媽的!’”“他媽的”能寫進文章嗎?不僅不雅,領導若看到了會高興嗎?但父親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非如此不可,這是小說人物的必然反應。寫小說要以生活為基礎,刻畫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父親和林斤瀾唱過對臺戲。林斤瀾一直強調小說結構的重要性,父親卻來了一句:小說結構的特點是“隨便”,弄得林斤瀾有點上火。后來父親補充了一下,說小說結構的特點是“苦心經營的隨便”。此事才算了結。父親經常拿出他的作品,讓家里人提提意見、把把關。對父親批判最嚴厲的,是他的孫輩。一次,他的孫女汪卉回家氣哼哼地說:“爺爺寫的文章一點都不好!”原來,老師讓同學們從文學名著中摘抄一些華麗的辭藻,以便寫作文時用。她把父親的書翻了個溜兒夠,一無所獲,于是很惱火:“爺爺寫的什么呀,沒詞兒!”另一個孫女在一旁慢騰騰地幫腔:“就是。中心思想一點也不突出,在班上最多就是個二類文?!备赣H聽了哈哈大笑:“說得好,沒詞兒!”過了一陣兒還在嘟囔:“沒詞兒,沒詞兒。好!”我們知道,他對這個評價很得意,認為這是文學作品的至高境界,也是他的追求。在藝術上父親相當自信,認為自己對語言文字的認識和運用有獨到之處,他的作品能夠流傳下去。家里有一幅高爾基木刻像,掛了快四十年了。大家都覺得該換換了,但又不知道換什么合適。沒想到父親嘟囔了一句“該掛我了”,說完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后來真的換了他的照片。那張照片是一個美國人拍的,曾經在《紐約時報》雜志上占了整整一頁。父親在《論風格》中有這樣幾句話:“一個作家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風格,必須要堅持自己獨特的個性。作家要能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并且欣賞自己。一個隨人俯仰、毫無個性的人是不能成為一個作家的!”(取材于汪朗《歲月留痕》,有刪改)1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A.汪曾祺當藝術職稱高級評委、領國務院特殊津貼,“都是懵懵懂懂得到的”,表明他在生活中對待很多事都是糊里糊涂的,是一個馬虎的人。B.“父親明白,他的作品不會對時代發(fā)生直接的作用,他也樂于承認這一點”,表明汪曾祺不以流行的政治標準來衡量文學創(chuàng)作的價值和意義。C.兩個孫女認為爺爺的作品“沒詞兒”、“中心不突出”,從側面印證了汪曾祺的藝術作品“不怎么招人喜歡”,對此,汪曾祺卻并不怎么在意。D.家里人不知道用什么換掉高爾基的木刻像,汪曾祺提議換成自己的畫像,說完又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表明他也為自己的自負感到些許羞愧。E.本文語言平實、樸素、自然,娓娓道來,通過幾件生活小事,表現了父親汪曾祺淡泊的生活態(tài)度和在創(chuàng)作上堅持自己獨特風格的藝術追求。14.在生活中,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3分)15.請結合具體事例,概括汪曾祺有哪些獨特的藝術觀點。(3分)16.汪曾祺認為:“一個作家要使自己的作品有風格,必須要堅持自己獨特的個性?!闭埥Y合原文并聯系你的閱讀體驗,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參考答案:13.(4分)B、E(A“表明他在生活中對待很多事都是糊里糊涂的,是一個馬虎的人”于文無據;C“從側面印證了汪曾祺的藝術作品‘不怎么招人喜歡’”與文意不符;D“提議”“羞愧”不夠準確)14.(3分)汪曾祺淡泊的人生態(tài)度主要表現在兩方面:①隨遇而安(1分)。當他遭遇境況不順、人生坎坷時,能自我調適(1分)。②不求名利(1分)。汪曾祺從不清楚自己的級別、待遇;對于待遇、榮譽,他從不爭搶,也不主動要求;他很少談稿費,也不計較稿費多少(1分,答出一點即可)。15.(3分)①將“我”小說結尾改成工人憤怒的表達,更貼近人物的真實心理,表明汪曾祺堅持寫小說要以生活為基礎,刻畫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②與林斤瀾就小說結構的爭論,表明汪曾祺堅持認為小說結構的特點是“隨便”。③孫女評價汪曾祺作品里找不到華麗的辭藻,他對這個評價很得意,認為這是文學作品的至高境界,也是他的追求,表明汪曾祺始終堅持自然樸素的語言風格。2.閱讀下面作品。完成12~15題。活著的祖先馬國福

①祖先的墳靜靜地臥在山坡上、河灘旁。白云從頭頂掠過,向大地微笑致意,他們看不見;飛鳥從旁邊飛過,翅膀劃過氣流的聲音,他們聽不見;風在草尖上奔跑,腳步輕柔,儀態(tài)萬方,他們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叢間悄悄私語,釋放出一縷淡淡的芬芳,他們聞不見。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們活著的時候,彼此牽連在血緣的紐帶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著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著相同溫度的陽光,。也承擔著屋檐外不同方向吹來的風風雨雨。他們曾經榮耀,也曾經坎坷,曾經爭斗,也曾經和睦。他們老了,累了,病了,一個個最后或安順或無奈地辭別人世,誰也沒能走出生命無常、枯榮自守、順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們走了,(1)從此,家族的家譜上多了一個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莊里的功過口碑;從此,家族的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斷斷續(xù)續(xù)的咳嗽。從此,村莊的土地上,少了一個俯向大地勞作的身影。他們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風光榮辱全部帶到了土里,帶進時間深處,最終成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種種如意、不是、斗爭和計較,統(tǒng)統(tǒng)化為塵埃,化為子孫后代奠念他們時的一把把香火、一場場祭祀。

④在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里,尤其是家族里舉辦紅白喜事的時候,當后代們把一炷炷香裱在墳前點燃,當一縷縷青煙從墳塋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間滲入泥土,一張張燃盡的紙灰隨風飄遠,當感恩的叩拜、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禱詞自心間涌起,祖先們復活了。祖先們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儀式結束后,子孫們從墳頭經過田頭,最后回到自家的檐頭。或許,祖先們思謀著,以何種方式沿著子孫白天留下的腳印回家。白天,祖先們幻化為一只鳥,回到曾經的家門前,站在高高的大樹上,俯視曾經居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塊磚;晚上,祖先們幻化成一陣風,乘著夜色,潛入依舊留有自己氣息的院落里,撫摸曾經烙有自己掌紋的農具,哪里多了一片銹,哪里多了一個豁口,心微微作痛。乘著后代們熟睡的時候,祖先們悄悄從窗縫里潛入糧倉,巡視糧倉是否盈實。清晨,當晨曦穿過林梢,撒在庭院里,他們已經把每個角角落落看了個遍。當看到一處處變化以實物的形式呈現生活逐漸美好的樣子,他們方才安心離去。

⑥這些年來,每逢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夜晚,我常常獨坐一隅,反思我們的祖先。盡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風撫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鳥飛到陽臺看我們的糧倉,但我一直覺得祖先并沒有遠離我們。他們如同腳下一粒粒泥沙,翻滾著,流淌著,翻滾到他們曾經走過的田間小路,流淌進他們曾經含辛茹苦勞動過的麥田。以他們靈魂的磷、腐朽肉體的肥,滋養(yǎng)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孫。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墳上燒紙。簡短的儀式結束后,我坐在墳前的一道田埂上,靜靜地看著香火繚繞四散。墳頭上一棵棵枸杞樹蓬勃如華蓋,掛滿了紅紅的果實。這串串枸杞像一盞盞小小的紅燈籠。莫不是它們在每個夜晚悄然亮起,給潛入村莊的祖先們照明?架在枸杞樹上的鳥巢偶有鳥雀飛來飛去,是不是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這遠山遠野間,還有家的氣息?那葉齒鋒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長得茂盛無比,像是守護要地的衛(wèi)士,個個英姿颯爽,士氣十足。(2)難道它們也在冥冥之中聽從祖先的召喚.護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園?我們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著,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墳頭是一個個路標,祖先在那頭,我們在這頭。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我們是一條條游走遠方的支流。祖先已經不在世了,但那一抔抔黃土壘就的墳頭,如同靜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遠發(fā)黃的教科書,支撐著我們生命的走向。

14.開頭一節(jié),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4分)答:

15.文中畫線的兩處,分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4分)從此,家族的家譜上多了一個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莊里的功過口碑;從此,家族的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斷斷續(xù)續(xù)的咳嗽。從此,村莊的土地上,少了一個俯向大地勞作的身影答:(1)

(2分)難道它們也在冥冥之中聽從祖先的召喚.護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園?答:(2)

(2分)16.文章第⑤段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寫“活著的祖先”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答:

17.文題是“活著的祖先”,聯系全文探究作者認為祖先還“活著”的含意。(6分)答:

參考答案:14、精選墳地典型景物細加描繪,以歡樂之景襯托傷惋之情,烘托祖先們的寂寞(2分),為下文寫祖先們的復活、不再寂寞埋下伏筆(2分)。(意思對即可)15、①對祖先去世的傷感之情;對平凡而辛勞的祖先的懷念之情。(2分)②對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著”護佑后代家園和子孫的感念之情。(2分)16、第一問:作者運用了想象(以虛寫實或擬物)和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來寫“活著的祖先”的。(2分)第二問:通過想象祖先們幻化為鳥和風,回到曾經的家園的細節(jié)和場景,(1分)生動形象而又具體地表現了祖先們對家園一草一木及勞動成果的珍視、(1分)對子孫后代的期望和關心(1分),表達了作者對祖先們的感激和懷念之情(1分)。解析:要注意對文本的整體把握,并明確常見的寫作手法(修辭法、表達法、“藝術法”)。其答題模式是:運用了……手法(技巧),表達了……(內容),有……效果。17、(1)祖先雖已逝去,但他們的精氣神仍激勵著后代,為后代指引人生的方向;(2分)(2)祖先雖已逝去,子孫們仍一直覺得他們并沒有遠離,他們仍然如活著一樣關注、呵護、滋養(yǎng)著后代。(2分)(3)祖先雖已逝去,但祖先是子孫生命的源頭,子孫是祖先生命的延續(xù)(承續(xù)),祖先以另一種方式活在子孫中。(2分)(意思對即可)3.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讀書與書籍叔本華①有許多專門介紹或評論古代的大思想家的書,一般人喜歡讀這些書,卻不讀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們只顧趕時髦,覺得現今庸人淺薄無聊的話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所以古代名作難以入目。他們寧愿讓大思想家的名著擺在書架上,爭先恐后地閱讀那些新出版的平庸文人毫無價值的書。太愚蠢了?、谫I書又有讀書的時間,這是最好的現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買而不讀,讀而不精。③要求讀書的人記住他所讀過的一切東西,猶似要求吃東西的人,把他所吃過的東西都保存著一樣。在身體方面,人靠所吃的東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面,人靠所讀的東西而生活,因此變成他現在的樣子。但是身體只能吸收同性質的東西,同樣,讀書人也僅能記住他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適合于他的思想體系的東西,或他的目的物。任何人當然都有他的目的,然而很少人有類似思想體系的東西,沒有思想體系的人,無論對什么事都不會有客觀的興趣,因此,這類人讀書必定是徒然無功,毫無心得。④溫習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書都要立即再讀一遍,一則因再讀時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種事情之間的聯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徹底理解其開端;再則因為讀第二次時,在各處都會有與讀第一次時不同的情調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猶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東西一般。⑤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動的精華,如果作者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那么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還有更豐富的內容,或者大體也能代替他的生活,或遠超過它。平庸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益和有趣的,因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動的精華,是他一切思想和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際遇并不一定能使我們滿意。因此,這類作家的作品,我們也不妨一讀。⑥沒有別的事情能比讀古人的名著更能給我們精神上的快樂。我們一拿起一本這樣的古書來,即使只讀半小時,也會覺得無比的輕松、愉快、清凈、超逸,仿佛汲飲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適。這原因,大概一則是由于古代語言之優(yōu)美,再則是因為作者的偉大和眼光之深遠,其作品雖歷數千年,仍無損其價值。我知道目前要學習古代語言已日漸困難,這種學習,如果一旦停止,當然會有一種新文藝興起,其內容是以前未曾有過的野蠻、淺薄和無價值。德語的情況更是如此?,F在的德語還保留有古代的若干優(yōu)點,但很不幸的是有許多無聊作家正在熱心而有計劃地予以濫用,使它漸漸成為貧乏、殘廢,或竟成為莫名其妙的語言。⑦文學界有兩種歷史:一種是政治的,一種是文學和藝術的。前者是意志的歷史,后者是睿智的歷史。這種歷史的重要分支是哲學史,哲學實在是這種歷史的基礎低音,這種低音也傳入其他的歷史中。所以,哲學實在是最有勢力的學問,然而它的發(fā)揮作用是很緩慢的。(有刪改)

16.結合文章,簡析人們不讀古代思想家原著的原因。(6分)

17.請簡要概括第⑥段的論述層次。(6分)

18.統(tǒng)觀全篇,作者在論述中對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6分)

參考答案:16.看古代名著不易理解,所以喜歡看評介書籍;為趕時髦而熱衷時尚書籍,冷落古代名著;沒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對古代名著無興趣和心得。評分建議:6分。每層2分。17.首先指出古代名著更能給人精神上的快樂,接著分析它能帶來快樂的原因,最后強調古代語言的學習不能停止。評分建議:6分。每層2分。18.沒有思想體系的人讀書難見功效;讀重要的書要溫習;多讀古代原著和偉大人物的書;要重視文藝和哲學著作的閱讀。評分建議:6分。每點2分,答對3點得6分。

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文言文閱讀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選自《左傳》)10.下列各選項句子中加線詞語的意思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朝濟而夕設版焉A.無濟于事

B.人才濟濟

C.直掛云帆濟滄海

D.賑濟災民11.下列各項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B.何厭之有

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以其無禮于晉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晉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在這種情勢下,燭之武不顧個人安?!耙箍P而出”,求見秦伯,表現了他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精神。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論辯藝術,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C.秦、晉曾是友好鄰邦,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晉對秦卻嚴加防范。燭之武對這種微妙的關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這是他得以智退秦師的關鍵。D.燭之武的勸說,使秦伯撤走了圍鄭的軍隊,還派部隊幫助鄭國防守,秦晉聯盟頃刻瓦解,晉國不得已而退兵。燭之武既退秦師,又退晉師,可謂一石二鳥。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參考答案:10.C

11.B

12.C

13.(1)(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2)已經把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想擴大西邊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晉國又從哪里取得(領地)呢?【10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把實詞放回到句中,結合本句意思來推斷實詞的含義。本題把所給加點字放回到句子或詞語中逐一解釋,就會發(fā)現,例句中的“濟”是動詞,意思是“渡過”;A項,“濟”是動詞,“補益,幫助”的意思;B項,“人才濟濟”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濟濟”,眾多的樣子;C項,“濟”是動詞,“渡過”的意思;D項,“濟”是動詞,“救濟”的意思。故此題答案為C項?!?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核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句式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根據平時對句式知識的積累情況,抓住標志性的詞語進行判斷。A項,狀語后置句,正常的語序為“佚之狐于鄭伯言曰”;B項,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正常的語序為“何有厭”;C項,狀語后置句,正常的語序為“若亡鄭而于君有益”;D項,狀語后置句,正常的語序為“以其于晉無禮”。故此題答案為B項?!?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文章要點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對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fā)現問題。C項,“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不正確,由原文“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可知,應是“晉曾經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秦”。故此題答案為C項?!?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焉”,哪里;“亡”,使動用法,使……滅亡,可譯為“滅掉”;“以”,表目的,來;“陪”,增加土地;“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既”,已經;“東”,名詞做狀語,在東邊;第一個“封”,疆界,這里作用動詞,使……成為疆界;“肆”

,延伸、擴張;“其”,代詞,它的;第二個“封”,名詞,疆界;“若”,如果;“闕”,侵損、削減;“之”,代詞,代指土地。【點睛】第1小題考查實詞的含義,該考點包含著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這些文言實詞是中學生常見的實詞,而不是生僻難懂的;二是這些文言實詞的含義是在上下文中表現出來的,而不是脫離上下文的字典含義;三是對于這些實詞的語境意義要理解,而不是識記那些僵死的概念。從這幾年的高考試題看,古今異義、一詞多義更為命題者青睞,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系來推斷實詞的含義。參考譯文: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鄭國同時依附于楚國與晉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晉大夫子犯請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5.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饑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徐、和饑,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日:“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于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溏罷,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于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zhèn),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jié),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jié)選自《明史·馬文升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

錄:記載。C.振鞏昌、臨洮饑民

振:救濟。D.勒石紀之而還

勒:銘刻。5.以下各組名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是(3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②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

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

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⑥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歷任多項職務。功業(y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后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于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蔑。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于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D.馬文升文武全才,聲名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jié),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xiāng)。7.把文中畫橫線的名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

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2)

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參考答案:

4.A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題時要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登:應試得中。

5.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窘忸}思路】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的要求“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包括兩方面,即勸諫皇上修身愛民。然后從文中找出篩選信息的區(qū)間,運用排除法,找出答案。

6.D【解析】首先要審清題意要求,選不正確的一項,其中三項正確。把每一選項和文中相應的事件對應,針對選項劃定區(qū)域,小心比對,看是否搞混做事情況。D項“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xiāng)”與原文“卒后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不一致。強盜去了他的家鄉(xiāng),聽說是他的家鄉(xiāng)就離開了。7.(1)在朝廷官員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人敢望其項背。

(2)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到當時政事,總是皺著眉頭不回。

【解析】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吳起者,衛(wèi)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魏文侯以為將,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蔽暮钜詤瞧鹕朴帽?,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昔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蔽浜钤唬骸吧??!眳瞧馂槲骱邮?,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蔽脑唬骸按四宋崴跃幼又弦??!眳瞧鹉俗灾ト缣镂?。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10.下列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B(yǎng).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C.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D.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tǒng)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殮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zhàn),滅商,建立周王朝。C.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期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D.令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設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zhí)掌全國的軍政大權。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吳起憐恤士卒,帶兵屢建奇功。他本是衛(wèi)國人,先是率魯軍抗齊得勝,后又率魏軍攻陷秦國五城;這些戰(zhàn)功都和他善于為將、與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吳起勸告魏侯,修德重于據險。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時,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國之寶;吳起表示,治國依據山河險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國家滅亡。C.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任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了心情。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D.吳起為楚建功,反而受到禍害。他到楚國后雖然屢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國貴戚卻想加害與他,施暴者亂箭射擊吳起;太子繼位之后,這才誅殺作亂之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參考答案:10.B

11.C

12.C

13.(1)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眳瞧疬@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發(fā)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體上?!?0題詳解】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相關語句,在語意把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標志,如作主語、賓語的名詞、代詞,句首發(fā)語詞,句末語氣詞,句間連詞以及并列、排比結構等。并且能通過選項的比對,排除錯項,選定正確項。劃線句子的大意是:魯國就有人詆毀吳起說:“魯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有著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濒斁龖岩蓞瞧?,疏遠了吳起。句中,“而有戰(zhàn)勝之名”中的“名”(名聲)與“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項?!岸闷饎t是棄衛(wèi)”中“而……則是……”這是一個固定結構,在“則是”前面要停頓,與“棄衛(wèi)”不能斷開。排除C項?!耙芍钡闹髡Z是“魯君”不是“君”。排除A項。分析可知,B項斷句正確。故選B?!?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有助于解讀文言文,文化常識一般包括官職、宗教禮儀、服飾、年齡稱謂、有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等,學習過程中注意準確積累。C項解說錯誤,三晉指春秋末韓、趙、魏三家分晉。故選C?!?2題詳解】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C項,“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分析錯誤。文中并未提到吳起對公叔繼任相位的不滿。故選C?!?3題詳解】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明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本題還需要注意以下關鍵詞與特殊句式的翻譯:(1)“所以”,……的原因。第一處“乃”,就是。第二處“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斷句式。(2)“及”,等到?!白鱽y”,發(fā)生騷亂?!白摺保优??!爸?,到?!军c睛】參考譯文:吳起是衛(wèi)國人,善于用兵,奉事魯國國君。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任命他做了將軍,率領軍隊攻打齊國,把齊軍打得大敗。魯國就有人詆毀吳起說:“魯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有著戰(zhàn)勝國的名聲,那么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wèi)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wèi)國?!濒斁龖岩蓞瞧?,疏遠了吳起。這時,吳起聽說魏國文侯賢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為主將,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濃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就放聲大哭。說:“往年吳將軍替他父親吸吮毒瘡,他父親在戰(zhàn)場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敵人手里。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么時候死在什么地方?!蔽何暮钜驗閰瞧鹕朴谟帽蛘?,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擔任西河地區(qū)的長官,來抗拒秦國和韓國。魏文侯死后,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喲,這是魏國的瑰寶??!”吳起回答說:“殷紂的領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來,政權穩(wěn)固在于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勢的險要?!蔽浜罨卮鹫f:“講的好?!眳瞧鹱鑫骱邮兀〉昧撕芨叩穆曂?。魏國設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國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托付給您呢,還是應當托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后說:“應該托付給您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吳起這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吳起怕招來災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大感到憂慮。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王族都想謀害吳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fā)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體上。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尸體。等把悼王安葬停當后,太子即位。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由于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閱讀下面一則故事,概括故事的寓意。(5分)從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立射、跪射、騎射樣樣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幾乎從來沒有失過手。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夏王聽說了,想把后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略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技。于是,命人把后羿找來,帶他到御花園里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說:“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領,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使這次表演不至于因為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guī)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F在請先生開始吧?!焙篝嗦犃讼耐醯脑挘谎圆话l(fā),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想到自己這一箭出去可能發(fā)生的結果,一向鎮(zhèn)定的后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fā)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終于下定決心松開了弦,箭應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后羿臉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后羿收拾弓箭,勉強陪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寓意:

參考答案:(5分)寓意:不要患得患失

或者

良好的心態(tài)是事情成功的保障。

略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A.在這次演講比賽中,來自基層單位的選手個個表現出色,他們口若懸河,巧舌如簧,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該產品的試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產后將不孚眾望,公司一定會憑借產品的優(yōu)異品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驕人業(yè)績。C..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樓吃年夜飯漸成時尚,中檔飯館、酒樓由于比較經濟實惠,吸引著顧客紛至沓來。D.央視虎年春晚終于在觀眾的期待與爭議中落下了帷幕,但人們對春晚的討論卻如雷貫耳,“王菲冷、小虎熱、本山悶、劉謙神”是觀眾對虎年春晚四大亮點節(jié)目的基本評價。參考答案:C【考點】成語?!痉治觥勘绢}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結合平時對成語的積累和語境進行分析判斷。成語中的語境是經過命題者強化了的語境,是命題者根據所考的成語的一些特殊點設計的,所以要詳審語境,注意到其整體性和聯系性。要能從句子中找到語境(命題者)的暗示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窘獯稹緼.感情色彩不當,巧舌如簧:指舌頭靈巧,象簧片一樣能發(fā)出動聽的樂音。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含貶義,這里誤用作褒義詞;B.不合語境,不孚眾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語境是說“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C.正確;D.對象錯誤,如雷貫耳: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大。這里誤用來形容“討論”;故選:C.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學生不愛讀書,可以追溯到中小學未能培養(yǎng)起讀書的興趣。中小學語文課本本來應該在個性化的閱讀中喚起靈性和興味的,但__①__只是瞄準高考,純粹是應試的技能性的培訓,__②__容易扼殺興趣。__③__,在中小學階段,__④__“為高考而讀書”,__⑤__應該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讓自己的愛好與潛力在相對寬松的個性化閱讀中發(fā)展,__⑥__,讀書多了,語文素養(yǎng)上去了,也利于考試拿到好成績。A.假如

那么

/

其實B.倘若

/

因此

不僅

實際上C.如果

所以

除了

反過來D./

而且

雖然

/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關聯詞運用。從“除了”“還”可以判斷出,這里更加強調后面閱讀的重要性。最后一空,素養(yǎng)與閱讀是相互促進的關注,所以用“反過來”更好一些。綜合看來C項銜接最恰當。10.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①魯迅對《吶喊》中的人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這不僅得力于他高超的寫作技藝,更因為他對國民劣根性深刻地思考與認識。②59歲現象,即有些干部一直廉潔奉公,但想到自己馬上要退休了,就趁機撈一把,往往是因收受賄賂而東窗事發(fā),受到起訴。③他接管我們班之后,深感頭疼,因為全班學生的成績良莠不齊,幾個前任班主任都干了不長時間,然后都搖頭嘆氣,無奈走人。④文化層次決定文明程度,這話可能沒錯,而我們在現實中看到的恰恰是高文化層次人群的見利忘義,有時達到利令智昏的程度。⑤唐朝詩人王維被邊塞的奇景震撼,寫下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名句。無獨有偶,宋代范仲淹在邊塞軍中也對這樣的風光作過描寫。⑥親愛的旅客朋友,又到了說晚安的時候了,車窗外已是萬家燈火,夜色闌珊,希望你今晚能有一個好的心情,明天再見。A.①②④

B.②④⑤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