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福安第七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第七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第七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第七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第七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第七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啊,就是那啥啥……”“對對對,我說的就是那個,那個什么嘛……唉,怎么話都到嘴邊了,就是想不起來?!边@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就是所謂的TOT現(xiàn)象,說復雜點,這是“一種提取記憶失敗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記憶已經(jīng)逼近被完全回憶,卻無法轉化成為確切的詞語表達出來?!闭f簡單點,就是話在心頭口難開的感覺……關于TOT現(xiàn)象的研究由來已久,對其產(chǎn)生原因的解釋也是多種多樣:傳輸不足模型,主要基于記憶表達的多元模型來解釋TOT現(xiàn)象。我們大腦中負責語音和語意表達的其實是兩個區(qū)域,按照傳輸不足模型,當回憶的刺激產(chǎn)生時,你的語義表達區(qū)域很快被激活了;語音表達區(qū)域反應卻總是慢半拍,你已經(jīng)從語義存儲中提取了關于目標詞匯足夠多的信息,但語音存儲卻還沒有進行有效的提取。你明明知道你要表達什么,卻無法用精確的詞匯表達——TOT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支持這種觀點的證據(jù)很多,最直觀的是神經(jīng)影像學技術的應用,通過腦掃描技術或磁共振成像技術,可以最直觀的顯示出產(chǎn)生TOT現(xiàn)象時大腦中被激活的區(qū)域;但問題也出現(xiàn)了,涉及到TOT現(xiàn)象的腦區(qū)很多,多到很難詳細研究這些區(qū)域在TOT現(xiàn)象中的確切功能。阻塞假說,是說你回想起的有關目標詞語的線索反而抑制了你對目標詞語的檢索。這種假說最直白的表達就是:“因為你想多了,所以你想不起來?!辈煌耆せ罴僬f,解釋起來很容易,就是:“你記不起來,是因為你記得不牢!”另一方面,這個模型也是建立在你確切知道要回憶的詞語的前提下,但有的時候,連我們自己也很難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這個要表達的詞語。造成TOT現(xiàn)象的原因首先是年齡。成年之后,年紀越大,TOT現(xiàn)象發(fā)生的頻率越高;但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年長者和年輕人的大腦產(chǎn)生TOT現(xiàn)象的區(qū)域并不完全一樣;年長者在發(fā)生TOT現(xiàn)象時更傾向于過度激活他們的前額皮質,這導致了記憶檢索失敗時不停的重復檢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現(xiàn)象時更加容易焦慮。使用雙語者可能會增加TOT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概率。對于雙語使用者的劣勢的解釋是,當你在記憶中搜索你要表達的東西時,雙語會使你對同一件事物產(chǎn)生兩種不同形式的表達傾向,實驗也印證了這種假設;但當你要表達的是一個專有名詞時,雙語的影響可以忽略——的確,全世界看到的都是同一個太陽。還有情緒影響?!霸较朐绞窍氩黄饋恚幌胝f不定它突然在你腦中冒泡了。”有研究顯示,TOT現(xiàn)象中關于情緒的預期先于記憶行為的發(fā)生。情緒恰恰會影響到有關記憶的許多方面。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TOT現(xiàn)象產(chǎn)生時的情緒顯然是消極的,因此這種消極的情緒也抑制了你回憶目標的過程。不管你是什么年齡、性別,學歷如何,你都有可能出現(xiàn)TOT現(xiàn)象。如果TOT現(xiàn)象只是偶爾在你身上發(fā)生,那么你完全可以忽視它;只有TOT現(xiàn)象頻繁出現(xiàn)以致嚴重的影響生活的時候,才是一種病態(tài)的表現(xiàn)。這種病癥可能是由幼年時的學習障礙或者腦損傷引起,一些失語癥和阿爾茨海默癥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TOT現(xiàn)象。(節(jié)選自《新發(fā)現(xiàn)》2011年11月號)8.下面對于“TOT現(xiàn)象”的表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TOT現(xiàn)象產(chǎn)生時的消極情緒會影響到人的回憶目標的過程,導致“越想越是想不起來”。B.TOT表現(xiàn)為記憶已幾乎被完全回憶,卻無法用確切的言語來表達。C.雙語使用者出現(xiàn)TOT現(xiàn)象的概率會比單語使用者要高。D.TOT現(xiàn)象是一種常見的普遍存在的言語現(xiàn)象。9.下列對文章有關信息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當回憶的刺激產(chǎn)生,語音存儲的有效提取快于語義提取時,就會產(chǎn)生TOT現(xiàn)象。B.阻塞假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被試者能否成功回憶目標詞語有賴于對潛在的干擾項目的抑制和排除。C.老年人在遇到TOT現(xiàn)象時更加容易焦慮,是因為他們在記憶檢索時容易失敗。D.TOT現(xiàn)象是一種病。這種病癥可能是由幼年時的學習障礙或者腦損傷引起,它也體現(xiàn)在失語癥和阿茨海默癥上。10.不管什么年齡、性別,學歷如何,都有可能出現(xiàn)TOT現(xiàn)象。請結合文本談一談,就如何減少TOT現(xiàn)象,作者給了我們哪些建議?

參考答案:8.C(可能會)9.B(A語義快于語音。C“記憶檢索時容易失敗”錯,原文“年長者在發(fā)生TOT現(xiàn)象時更傾向于過度激活他們的前額皮質,這導致了記憶檢索失敗時不停的重復檢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現(xiàn)象時更加容易焦慮”。D不是所有的TOT現(xiàn)象都是一種病)10.①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同時在記憶檢索失敗時不要過于焦慮;②適時調(diào)控(放松)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克服消極情緒;③偶爾出現(xiàn)可以忽視,頻繁出現(xiàn)時要重視。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地理大發(fā)現(xiàn)時期,美洲巨大的體量突然從黑暗的大西洋中浮現(xiàn),橫在歐洲舊大陸面前,使歐洲人感到異常驚懼,他們用一個古希臘地理學名詞“antipodes”來指稱這塊從大地的另一端冒出來的陌生板塊。這個詞的意思是“對極”,也就是“恰恰相反的事物”。對于舊大陸來說,美洲就是一種恰恰相反的存在物,換言之,美洲是歐亞舊大陸的反題和悖論,這種悖反的特性將遍布每一個方面,新大陸注定以有悖于舊大陸的固有方式介入世界史,這必將使舊大陸感到極其不適。1776年以后,美利堅建國,并且從政治與道德維度繼續(xù)向其余世界展示美洲這種神秘的悖反特質。美國的“對極性”或“反題性”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其中一個就是它的荒野?;囊安⒎且粺o是處的空空蕩蕩,荒野是文明的反題,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徹底的否定力量。伯納德·劉易斯和塞繆爾·亨廷頓為文明與文明之間的沖突而憂心不已,但文明與荒野之間沖突卻是世界史進程中的另一個偉大敘事,對此,羅伯特·卡普蘭具有充分的警覺。他的《荒野帝國》研究的并非美國荒野,而是從荒野角度研究美國,美國的“反題性”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ㄆ仗m的文字一再印證了“邊疆史學”創(chuàng)始人特納的洞察:美國的成長史是一部經(jīng)久不息的“脫歐史”,亦即“去文明史”。從東岸開始,當一個定居點構筑妥當以后,他們便毫不遲疑地離開,向西行進,再度隱入荒野。這種“逃離”文明世界和再度“野蠻化”的雙重變奏,塑造了美國獨特的充滿野性的靈魂和身體。文明和野蠻兩種元素的和諧共存,鍛造了美國強悍的肌體,使得這個民族可以承載存在著巨大差異的多元生活和道德方式,尤其可以完美而無副作用地對接霍布斯、洛克和盧梭提出的以“自然狀態(tài)”為根本驅動力的政治方案?!白匀粻顟B(tài)”就是“政治狀態(tài)”的“antipo-des”,它和美國荒野共享一種文明秩序的“反題性”?;舨妓埂⒙蹇撕捅R梭要解決的最重大議題就是如何讓“政治狀態(tài)”和“自然狀態(tài)”共同存在于一種更高的狀態(tài)中。同樣道理,美國要解決的最重大問題就是如何終結文明和野蠻的敵對和廝殺,讓兩者為構筑一種更加恢弘的空間秩序貢獻各自的獨有元素,正題和反題在此被綜匯為合題。綜觀世界史,很多文明都毀于野蠻的打擊,很多政治理論也無法解決治亂更替的“黃宗羲定律”,究其原因,最關鍵的一項就是這些失敗的文明與學說不具備兼容“反題”的體質、胸懷和智慧。(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林國華《從荒野角度看美國》,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美洲新大陸被歐亞舊大陸稱為“對極”,美利堅建國后完全延續(xù)了美洲的悖反特質。B.相比于文明與文明之間的沖突,文明與荒野之間的沖突更重要,卡普蘭意識到了這一點。C.“黃宗羲定律”是以“自然狀態(tài)”為根本驅動力的政治方案,很多政治理論無法解決。D.美國“逃離”文明并不是拋棄文明,而是兼容野蠻,終結文明和野蠻的敵對。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從美洲的“對極”引出美國的“對極”,接著指出荒野是美國“對極性”的一個方面。B.作者以卡普蘭的《荒野帝國》直接印證“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徹底的否定力量”這句話。C.文章通過論述美國文明與野蠻的共存、正題與反題的綜匯,將論證推向深入。D.文章提到霍布斯等人要解決的最重大議題,是因其與如何讓文明與野蠻共存具有相似性。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美國社會是多元的,因為美國能夠兼容“反題”,能夠讓文明與野蠻終止廝殺。B.美國的“對極性”使其政治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自然狀態(tài)與政治狀態(tài)得以和諧共存。C.綜觀世界史,如果很多文明有能力兼容“反題”,很有可能會避免毀于野蠻的打擊。D.美國的成長史啟發(fā)我們,一個民族要強大,就要讓敵對雙方勢力相當,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參考答案:1.D

2.B

3.D【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要求選出的是“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本題中,A項,“完全延續(xù)了”錯誤,原文第一段說美國“從政治與道德維度繼續(xù)向其余世界展示美洲這種神秘的悖反特質”,選項忽略了“政治和道德維度”這一限制;“被歐亞舊大陸稱為‘對極’”錯誤,原文第一段是“歐洲人”“指稱”的,選項張冠李戴。B項,“文明與荒野之間的沖突更重要”中“更重要”一說錯誤,選項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說“文明與荒野之間沖突卻是世界史進程中的另一個偉大敘事”,并沒有將兩者進行比較的意思。C項,“‘黃宗羲定律’是以‘自然狀態(tài)’為根本驅動力的政治方案”錯誤,選項曲解文意,根據(jù)原文第三段理解,“黃宗羲定律”與“自然狀態(tài)”相關,不是政治方案。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nèi)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j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本題中,B項,“作者以卡普蘭的《荒野帝國》直接印證‘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徹底的否定力量’這句話”中“直接印證”這一說法錯誤,從文章第二段來看,卡普蘭的《荒野帝國》從荒野角度展現(xiàn)美國的“反題性”,印證美國的成長史是“去文明史”,沒有直接印證“文明在荒野遇到最徹底的否定力量”這句話。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nèi)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中,D項,“……一個民族要強大,就要讓敵對雙方勢力相當……”錯誤,綜觀全文,文章沒有提到“敵對雙方勢力相當”的內(nèi)容,選項無中生有,且“就要”的說法太絕對,范圍過大。故選D?!军c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nèi)容與原文有關內(nèi)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nèi)容呢?比對詞語,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diào)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要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yōu)先比對: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范圍詞(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xiàn)象;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jīng)”“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比對關系,(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對句間關系,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lián)系。因此,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比對的重點內(nèi)容。比對關系分兩步: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重點抓關聯(lián)詞),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但以因果關系居多。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尤其看因果關系,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比對依據(jù)和結論,看推斷是否成立。推斷題選項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斷形式,原因結果或條件結論同時出現(xiàn);有的只是一個判斷句。對完整推斷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條件文中是否有依據(jù),二看所述結果(結論)文中是否有依據(jù),三看原因或條件與結果或結論之間是否有合理的邏輯關系。對只是一個判斷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現(xiàn)成的結論,二看結論(既然是推斷想象,“這個結論”文中往往沒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觀事實與邏輯事理。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歷代儒家的“知行觀”吳光①在“知”與“行”的關系問題上,儒家有較為深入的探討。有知先行后、知易行難、知先行重、知行并進、知行合一等多種說法。②《尚書·說命中》記載了傅說說過“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話,反映了先秦已有“知易行難”之說??鬃诱J為人有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三種,主張“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實際上是主張以行為本的。子思著《中庸》引孔子論“知行”之言:“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边@是明確將知行問題作為修身治國的根本。《荀子·勸學篇》提出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命題,可以說是“知行合一”說之濫觴,但先秦儒家還沒有系統(tǒng)的知行觀。③漢代王充認為所有人都是“學而知之”的,即便是圣人也不能“神而先知”或“生而知之”;知識的真?zhèn)伪仨毻ㄟ^事實的檢驗才能證實,即所謂“事有證驗,以效實然”,但他對知行關系未作深入探討。南宋朱熹提出了“知行相須”“知先行重”的觀點,認為“知行常相須”,“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陸九淵也有“致知在先,力行在后”的觀點。④王陽明則針對朱陸的“知先行后”說提出了“知行合一”說,其內(nèi)涵有三個要點:第一,知行只是一個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謂“工夫”,就是認知與實踐的過程。第二,知行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知是行的出發(fā)點,是指導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歸宿,是實現(xiàn)知的,而真切篤實的行已自有明覺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第三,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徹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達于至善,這實質上是個道德修養(yǎng)與實踐的過程。顯然,王陽明所謂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謂“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實踐??梢哉f,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在本質上是集道德、倫理、政治于一體的道德人文哲學。⑤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重點放在“行”上。陽明后學的黃宗羲在其《明儒學案·姚江學案序》中指出,陽明先生“以圣人教人只是一個行。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是行也,篤行之者,行此數(shù)者不已是也。先生致之于事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窮理,只在知上討個分曉之非?!边@是深得陽明良知心學精髓的精辟之論,也是對王陽明“知行合一重在行”思想的最好注腳。⑥以上種種知行關系說,本質上都是在討論道德、倫理與政治的關系,它更重視的是德性之知與倫理、政治之行,而非純粹意義上的知識之知與科學實踐之行,因而是一種倫理政治學說,它與西方知識論意義上的知行觀是根本不同的。

(選自2017年04月10日《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儒家比較深入的探討了“知”與“行”的關系,形成了知先行后、知易行難、知先行重、知行并進、知行合一等許多認識。B.子思在《中庸》中把知行問題作為修身治國的根本,指出了人生修養(yǎng)的方法和途徑,即做到“知恥”,并且“好學”、“力行”。C.王充雖然沒有深入探討知行關系問題,但他認為,包括圣人在內(nèi)的任何人都是“學而知之”的,只有事實才能檢驗知識的真?zhèn)?。D.朱熹和陸九淵在“知”與“行”的關系問題上都主張“知先行后”,王陽明針對這種觀點提出了“知行合一”說。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先秦時期,傅說、孔子、子思和荀子從不同角度闡明了自己的知行觀,雖然還不夠系統(tǒng),卻是“知行合一”說的起源。B.第⑤段引用陽明后學的黃宗羲在《明儒學案·姚江學案序》中的言論,是為了證明“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重點放在‘行’上”。C.陽明后學的黃宗羲深得王陽明良知心學的精髓,他對王陽明“知行合一重在行”的思想作了最好的解釋,堪稱精辟之論。D.文章闡述了先秦知行觀、漢代知行觀、宋代知行觀以及王陽明的知行觀,并指出它們與西方的知行觀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陽明認為,知行只是一個認知與實踐的過程,兩者相互依存,不能割裂,知是行的出發(fā)點,指導行的;行是知的歸宿,是實現(xiàn)知的。B.王陽明認為,要徹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達于至善,是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實質上,這是個道德修養(yǎng)與實踐的過程。C.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融道德、倫理、政治于一體,本質上屬于道德人文哲學范疇,因為他把“知”放在“行”的實踐之中。D.從本質上說,儒家的種種知行關系說,重視的并不是知識之知與科學實踐之行,而是德性之知與倫理、政治之行,是一種倫理政治學說。參考答案:1.B

2.A

3.D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辨析。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B項,張冠李戴,應是孔子的言論。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辨析。首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A項,擴大范圍,《荀子?勸學篇》提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命題,是“知行合一”說的起源。3.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項,過于絕對,并沒全部否定,否定的是“純粹意義上的”。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時年數(shù)歲,感戀彌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yǎng),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乃上疏曰:“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氏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齊桓?!比A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⑤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酌髋c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睆氖掳灼鋾倦`,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nèi)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摘自《晉書·李密傳》,有刪改)【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熱切的樣子,形容李密對母親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學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資質高。④安樂公:劉備之子劉禪。⑤蟲流:尸蟲流出戶外。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B.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灰睠.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灰睤.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郎:即郎官。為議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員的統(tǒng)稱。秦設置郎中令,執(zhí)掌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等。東漢以尚書臺為行政中樞,設置尚書郎,職權范圍擴大。魏晉南北朝時期,郎官之制,略同于漢。B.出:指京官外調(diào)。另外,還有“遷”表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轉、調(diào)、徙”也表調(diào)動官職;“補”表補充空缺官職;“改”表改任官職。這些詞語在古時都是官員調(diào)動用詞。C.疏:疏是古代奏議的一種。奏議是古代文武百官向帝王或上司進呈的奏章的總稱,包括奏、議、疏、表等。D.東堂:指東堂決策,該制度興盛于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朝皇帝朔望聽政于東堂,而門下省官員“評尚書奏事”也在東堂。如此東堂慢慢演變成帝王與其大臣進行政治決策的地點。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密孝順、恭敬。祖母有病時,李密夜里不脫衣睡覺,為祖母端飯菜、喂湯藥,每次總要嘗過之后才、止祖母飲食或服用。B.李密非常好學。有空閑的時間就講學,并且拜譙周為師,譙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優(yōu)秀學生子游、子夏。C.李密清廉謹慎。做溫令時,李密非常憎恨—個擔任從事的下屬,曾寫信稟告給司隸,司隸不滿,但因為他為官清慎,沒有彈劾他。D.李密仍未真正豁達。應詔寫詩,充滿埋怨,固然是對朝中無人援引、仕途不順的情緒流露,也說明他一時失去了謹慎。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浯。①《大誥》與凡人言,宜碎??酌髋c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②密有才能,常望內(nèi)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參考答案:10.D

11.C

12.C

13.①《大浩》中與普通人說話,適宜瑣碎具體。和孔明說話的人中沒有能和孔明自己水平相當?shù)?,因此孔明的言論教誨就要具體瑣碎?!雹诶蠲芎苡胁拍?,常希望能調(diào)回京城任職,可是他在朝中沒有靠山,于是被調(diào)任漢中太守,自認為失去了很重要的機會,心懷怨恨。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調(diào)回朝廷任職,可是他在朝中沒有后盾,于是被調(diào)任漢中太守,他自己因為不如意而心懷怨恨。【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本題中,這段話翻譯為:李密說:“可以和齊桓公相提并論。”張華問他為什么這樣說,李密答道:“齊桓公得管仲而稱霸天下,用了豎刁而死于非命;安樂公得到諸葛亮而能與魏國抗衡,任用黃皓而亡了國。因此知道他們的成敗是一樣的原因。”可根據(jù)句意斷句。“齊桓得管仲”的結果是“而霸”,且“得管仲而霸”與“用豎刁而蟲流”對稱,應在“霸”后斷句,排除AC;“一也”修飾的是“是知成敗”,要連在一起,大意是因此知道他們的成敗是一樣的原因,排除B,故選D?!?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C項。“奏議是古代文武百官向帝王或上司進呈的奏章的總稱”有誤。奏議,指古代文武百官向帝王上奏。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錯誤”的一項,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C項,“司隸不滿,但因為他為官清慎,沒有彈劾他”分析有誤,據(jù)原文“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可知,是他的下屬把信的內(nèi)容察告了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里清廉謹慎,才沒有彈劾他。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再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本題中,第一句中,“凡人”,普通人;“碎”,瑣碎;“無己敵”,沒有和自己水平相當?shù)?。第二句中,“?nèi)轉”,調(diào)回京城任職;“無援”,沒有后盾;“遷”,調(diào)任;“失分”,不如意?!军c睛】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得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參考譯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別名虔。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這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戀母親,以至生了病。祖母劉氏親自撫養(yǎng)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脫衣。祖母的飯菜、湯藥,他總要嘗過之后才讓祖母用。李密有時間就去學習,忘記了疲勞。他師事譙周,譙周的門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說他博覽五經(jīng),精通《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他年輕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贊他。蜀國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晉武帝下詔委任他為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邁,沒有人侍奉贍養(yǎng),就沒有接受官職。他上書武帝說:“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ㄈ裟扇┪一钪鴳敋⑸韴笮С?,死了也應當像結草老人那樣在暗中報答陛下之恩。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說:“李密出名,一點也不假啊?!庇谑蔷筒辉僬髡倮蠲?。

后來,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喪期結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陽任洗馬。司空張華問他:“您覺得安樂公劉禪怎么樣?”李密說:“可以和齊桓公相提并論?!睆埲A問他為什么這樣說,李密答道:“齊桓公得管仲而稱霸天下,用了豎刁而死于非命;安樂公得到諸葛亮而能與魏國抗衡,任用黃皓而亡了國。因此知道他們的成敗是一樣的原因?!睆埲A又問:“孔明的言教為什么這樣瑣碎?”李密答道:“過去舜、禹、皋陶交談,所以簡潔雅致,《大誥》與平常人說,適宜瑣碎。沒有和孔明旗鼓相當?shù)恼務撜?,他的言教就瑣碎啊?!睆埲A點頭稱是。

后來李密做到溫令一職,而厭惡從事,經(jīng)常給別人寫“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字句。從事拿著他的這些字向司隸告狀。司隸認為李密在縣里清廉謹慎,駁回了從事對李密的彈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遷。而朝廷里沒有為他說話的人,只能升任漢中太守一職。自己認為朝廷沒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東堂給大臣賜食蜜餞的時候,讓李密作詩。他在詩的最后寫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人們這樣說,有因就有果。朝中沒后臺,不如把鄉(xiāng)還。明君坐朝上,俗語怎成真?)武帝為此很生氣,于是,都官從事奏請皇帝罷免了李密的官職。后來,他在家中辭世。5.文言文閱讀(共34分,共7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尹師魯墓志銘

歐陽修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然天下之士識與不識皆稱之曰師魯,蓋其名重當世。而世之知師魯者,或推其文學,或高其議論,或多其材能。至其忠義之節(jié),處窮達,臨禍福,無愧于古君子,則天下之稱師魯者未必盡知之。

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博學強記,通知今古,長于《春秋》。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茍止而妄隨,而人亦罕能過也。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其所以見稱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窮以死。師魯少舉進士及第,為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遷山南東道掌書記、知伊陽縣。王文康公薦其才,召試,充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天章閣待制范公貶饒州,諫官、御史不肯言。師魯上書,言仲淹臣之師友,愿得俱貶。貶監(jiān)郢州酒稅,又徙唐州。遭父喪,服除,復得太子中允、知河南縣。趙元昊反,陜西用兵,大將葛懷敏奏起為經(jīng)略判官。其后諸將敗于好水,韓公降知秦州,師魯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韓公奏,得通判秦州。遷知涇州,又知渭州,兼涇原路經(jīng)略部署。又知潞州,為政有惠愛,潞州人至今思之。累遷官至起居舍人,直龍圖閣。

師魯當天下無事時獨喜論兵,為《敘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為兵制之說,述戰(zhàn)守勝敗之要,盡當今之利害。又欲訓土兵代戍卒,以減邊用,為御戎長久之策,皆未及施為。而元昊臣,西兵解嚴,師魯亦去而得罪矣。然則天下之稱師魯者,于其材能,亦未必盡知之也。初,師魯在渭州,將吏有違其節(jié)度者,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師,上書訟師魯以公使錢貸部將,貶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徙監(jiān)均州酒稅。得疾,無醫(yī)藥,舁至南陽求醫(yī)。疾革,隱幾而坐,顧稚子在前,無甚憐之色,與賓客言,終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節(jié)選自《歐陽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或高其議論,或多其材能

多:贊美。B.上書訟師魯以公使錢貸部將

貸:寬恕。C.處窮達,臨禍福

窮:困窘。D.舁至南陽求醫(yī)

舁:抬著。10.以下各組句子中,能分別直接表現(xiàn)師魯“博學”和“敢為”的一組是(

)(3分)A.①或推其文學,或高其議論

②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B.①通知今古,長于《春秋》

②又欲訓土兵代戍卒,以減邊用C.①為《敘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師友,愿得俱貶D.①為政有惠愛,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與賓客言,終不及其私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天下的士人認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都稱呼他師魯,可見他的名聲被當時人看重。這不單是因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義之節(jié)”。B.師魯考中進士后為官許多年,仕途不很順利,多次被調(diào)動官職、貶官,有時還不得已辭去官職,其原因有他仗義執(zhí)言,敢作敢為,也有“遭父喪”。C.本文還附帶提到了師魯軍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戰(zhàn)、守衛(wèi)成功失敗的要義和抵御外敵的長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D.師魯在潞州任職,可謂勤政愛民,百姓都擁戴他;在渭州任職時的所作所為,堪稱秉公執(zhí)法,后被人借事中傷,遭貶官。

12.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窮盡道理乃已。(3分)(2)其所以見稱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窮以死。(3分)(3)將吏有違其節(jié)度者,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3分)參考答案:9.B(借出、借給)10.C(A項①句不是直接表現(xiàn)“博學”B項②不能表現(xiàn)師魯“敢為”D項兩句均與題干不符)11.C(“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戰(zhàn)、守衛(wèi)成功失敗的要義和抵御外敵的長久之策”這一說法錯。)12.(1)他與人談論,肯定對的,否定錯的,一定要把道理說透徹才罷休。第一個“是”(動詞,肯定),第一個“非”(動詞,否定),“務”(務必、一定)三處,一處1分。(2)他被世人稱贊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終處境艱難而死?!耙姟凇保ū肀粍樱?,“所以”(兩個均為“原因”),“卒”(副詞,最終),一處1分。(3)(對)有違背他管理(節(jié)制、調(diào)度)的將吏,想按軍法殺掉他們卻未能做到?!岸ㄕZ后置”,“節(jié)度”(動詞,節(jié)制、調(diào)度),“不果”一處1分。文言文翻譯:師魯,河南人,姓尹,名洙??墒翘煜碌氖咳苏J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都稱呼他師魯,他的名聲被當時人看重。世上了解師魯?shù)娜?,有的推崇他的文學才能,有的佩服他看問題有見解,有的贊美他的才干。至于說到他的忠義之節(jié),無論處在逆境和順境,面臨災禍和喜慶,都無愧于古時君子之風,然而天下稱師魯?shù)娜宋幢厝恐肋@些。師魯寫文章,簡潔而有章法。博學強記,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專長。他與人談論,肯定對的,否定錯的,一定要把道理說透徹才罷休,不隨便停止而胡亂聽從別人的意見,人們也很少能超過他。遇事無論難易,敢作敢當,他被世人稱贊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終處境艱難而死。師魯年少時考中進士,做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調(diào)任山南東道掌書記的官職、做伊陽縣知縣。王文康公薦舉他的才能,皇帝召見面試后,擔任館閣校勘,又調(diào)任太子中允。天章閣待制范公被貶到饒州,諫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說話。師魯上書,說范仲淹臣是他的師友,希望能夠一同被貶。師魯被貶監(jiān)管郢州酒稅,又調(diào)往唐州。這時,父親去世了,守孝期滿,又擔任太子中允、河南知縣的官職。西夏趙元昊造反,陜西一帶興兵作戰(zhàn),大將葛懷敏上奏朝廷起復師魯擔任經(jīng)略判官。以后眾將在好水打了敗仗,韓公被貶官做秦州知州,師魯調(diào)往濠州任通判。過了很久,韓公上奏朝廷,師魯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調(diào)涇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涇原路經(jīng)略部署的官職。到潞州任知州,處理政務有仁愛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龍圖閣。師魯在天下太平時唯獨喜歡談論兵事,寫了《敘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張的軍事備戰(zhàn)的主張,述述了作戰(zhàn)、守衛(wèi)成功失敗的要義,全是當時利害所在。又想訓練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來減少邊境的開支,以此作為抵御外敵的長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邊兵解處戒備,師魯離開現(xiàn)職,他的言論主張也得罪了一些權臣。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稱贊師魯?shù)娜耍瑢τ趲燈數(shù)牟拍?,也未必全部了解。開始的時候,師魯在渭州任職,(對)有違背他管理(節(jié)制、調(diào)度)的將吏,想按軍法殺掉他們卻未能做到。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師,向朝廷上書控告師魯把公家的錢借予部將,師魯被貶做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又調(diào)職監(jiān)管均州酒稅。有病,缺少醫(yī)藥,抬到南陽求醫(yī)。病好了,依著幾案坐著,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沒有疼愛的表情,和賓客談話,最終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少與從弟劭俱知名,并有人倫臧否之稱,而私情不協(xié)。劭為郡功曹,排擯靖不得齒敘,以馬磨自給。潁川劉翊為汝南太守,乃舉靖計吏,察孝廉,除尚書郎,典選舉。靈帝崩,董卓秉政,以漢陽周毖為吏部尚書,與靖共謀議,進退天下之士,沙汰穢濁,顯拔幽滯。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陳留孔估為豫州刺史,而遷靖巴郡太守,不就,補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舉兵還向京都,欲以誅卓。卓怒毖曰:“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諸君計不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卓何用查負!”叱毖令出,于外斬之。靖懼誅,奔仙。仙卒,依揚州刺史陳林。秭死,會稽太守王朗素與靖有舊,故往保焉。靖收恤親里,經(jīng)紀振贍,出于仁厚。孫策東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難,靖身坐崖邊,先載附從,疏親悉發(fā),乃從后去,當時見者莫不嘆息。既至交肚,交肚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陳國袁徽以寄寓交州,徽與尚書令荀或書曰:“許文休英才偉士,智略足以計事。自流宕已來,與群士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與九族中外同其饑寒流。其紀綱同類,仁恕惻隱,皆有效事,不能復一二陳之斗。”后劉璋遂使使招靖,靖來入蜀。璋以靖為巴郡、廣漢太守。南陽宋仲子于荊州與蜀郡太守王商書曰:“文休倜儻瑰瑋,有當世之具,足下當以為指南?!苯ò彩?,轉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為左將軍長史,先主為漢中王,靖為太傅。及即尊號,策靖曰:“朕獲奉洪業(yè),君臨萬國,夙宵惶惶,懼不能綏。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寬。君其勖哉!秉德無怠,稱朕意焉。”靖雖年逾七十,愛樂人物,誘納后進,清談不倦。章武二年卒。(選自《三國志·許麋孫簡伊秦傳》,有刪節(jié))10.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諸君計不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卓何用查負B.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諸君計/不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卓何用查負C.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諸君計/不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卓何用查負D.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諸君計/不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卓/何用查負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弟,舊時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輕者為從弟。B.孝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潔之士。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對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如“再拜奉大將軍足下”。D.五品,即“五?!保溉?、義、禮、智、信,是用以規(guī)范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許靖年少成名,卻遭排斥。他善于評判人物,受人稱贊,但與從弟不協(xié),受到排擠,生活艱辛。B.許靖仁義寬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對待他人,收養(yǎng)撫恤親族鄉(xiāng)鄰,經(jīng)常照料并接濟他們。C.許靖臨危不亂,先人后己。避難交州時,他讓隨從及親屬先走,自己最后離開,在場的人莫不贊嘆。D.許靖奇?zhèn)ゲ环?,才干蓋世。劉備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陽人宋仲子的舉薦,任命許靖為左將軍長史。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l)進退天下之士,沙汰穢濁,顯拔幽滯。(2)君其勖哉!秉德無怠,稱朕意焉。參考答案:10.D

11.B

12.D

13.(1)(讓他)同許靖共同商議,舉貶升降天下官員,淘汰清除腐敗昏庸之官,提拔舉薦懷才失意之士。(2)許靖雖年過七十,仍然喜愛人才,獎掖后進,品評清談不倦。10.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句中“善士”作“拔用”的賓語,不要斷開;“用人”和“所”構成“所字結構”不要斷開;“天下人心”作“違”的賓語,不要斷開。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值目己耍€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11.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A項,從弟,舊時以同祖父不同父親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輩男性為從弟。1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題中D項,“接受南陽人宋仲子的舉薦”張冠李戴,原文“南陽宋仲子于荊州與蜀郡太守王商書曰”。13.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此題注意,進退:舉貶升降;沙汰:淘汰清除;穢濁:形容詞作名詞,腐敗昏庸之官;顯拔:提拔舉薦;幽滯:形容詞作名詞,懷才失意之士;其:一定;稱:滿足。參考譯文:許靖,字文休,是汝南郡平輿縣人。他年輕時就與堂弟許劭一同成名,并且都有喜好評品人物的聲名,但兩人私下感情頗不融洽。許劭官任本郡功曹,排斥許靖并使之不得被錄用,許靖只好替人趕馬磨糧來養(yǎng)活自己。潁川人劉翊擔任汝南太守,就舉薦許靖為掌管簿籍并負責上計的官員,負責察舉孝廉,后又任職尚書郎,掌管官員的選用。漢靈帝死后,董卓專權,以漢陽人周毖為吏部尚書,讓他同許靖共同商議,舉貶升降天下官員,淘汰清除腐敗昏庸之官,提拔舉薦懷才失意之士。于是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陳留人孔仙為豫州刺史,而許靖本人則被提升為巴郡太守。他不就職,被改任為御史中丞。韓馥等人到職后,紛紛舉兵反攻京城,打算殺掉董卓。董卓怒斥周毖說:“你們都說應當選拔任用品行高尚之士,我董卓聽從你們的計策,不愿違背天下人心。而你們所錄用的這些人,上任之日,就掉頭來攻擊我。我董卓為何要起用這些忘恩負義之徒!”喝令將周毖推出,在城外斬首。許靖害怕董卓誅殺自己,于是逃奔孔估那里??坠浪篮螅S靖又投靠揚州刺史陳秫。陳秭死后,會稽太守王朗向來與許靖交情深厚,因而前來保護許靖。許靖出于仁厚之心收養(yǎng)撫恤親族鄉(xiāng)鄰,經(jīng)常照料并接濟他們。孫策東渡長江,人們紛紛逃往交州躲避戰(zhàn)亂,許靖自己坐在江岸上,讓隨從人員乘船先走,親屬族人都出發(fā)后,自己才起身隨后跟去,當時看到這一場景的人莫不贊嘆。到了交肚郡,交肚太守士燮對許靖格外敬重厚加款待。陳國人袁徽也寄身交州,他給尚書令荀或寫信說:“許文休乃英才偉士,智謀策略足以參與國家大事。自他流落交州以來,與眾人生活在一起,每當遇到憂患危急之事,他總是先人后己,與親族內(nèi)外的人同饑共寒。他以人倫綱常對待同類,仁義寬厚,都很有收效,只是無法一一陳述而已?!焙髞韯㈣芭汕彩拐哒髡僭S靖,許靖由此入蜀,劉璋任命許靖為巴郡、廣漢太守。南陽人宋伸子在荊州給蜀郡太守王商寫信說:“許文休風流倜儻奇?zhèn)ゲ环?,有蓋世之才干,您應當以他為楷模?!苯ò彩辏S靖調(diào)任蜀郡。建安十九年,劉備攻克蜀地,任命許靖為左將軍長史。劉備為漢中王,許靖又被拜為太傅。劉備即位稱帝,即冊封許靖說:“朕得以承嗣帝業(yè),君臨天下,日夜惶惶不安,惟恐不能平定四海。百姓未能親附,五德不彰,你身為司徒,應當謹慎地布施五常教化,使其弘揚光大。你要自勉?。〕种痪氲夭际┤实?,以滿足我的心意?!痹S靖雖年過七十,仍然喜愛人才,獎掖后進,品評清談不倦。章武二年,許靖去世。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面是郁文姹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填寫的“寫作學習自我評價表”,請閱讀此表,回答后面的問題。自我評價內(nèi)容不符合符合1.我寫作文總想在立意、結構上有新意,有特色?!?/p>

2.除布置的作文外,我有課外寫作的愛好。

√3.我不喜歡用大家都知道的材料來寫文章。√

4.我的語言有自己的特色?!?/p>

5.特別喜歡某位作家的作品,一直嘗試模仿他的語言?!?/p>

(1)請根據(jù)上面的自我評價表,概括評價郁文姹同學寫作學習狀況。(不超過25字)(2)請你針對郁文姹同學的寫作學習情況,給她提出建議。(不超過30字)參考答案:(1)愛好寫作,但缺少追求新意、形成特色的意識。(或“愛好寫作,但在怎樣寫得更好方面缺少用心?!?(2)還需要增強不斷提高寫作質量的意識。在立意、結構和選材上要力求有新意,語言要力求有特色有魅力。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圖文轉換要仔細觀察圖表提供的要素。本題圖表是郁文姹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填寫的“寫作學習自我評價表”,由圖表中反映的情況來看,該同學只有課外寫作的愛好,其他有關作文的立意、材料、語言等方面均不符合。可見有愛好卻不夠用心。針對這些情況提建議,就可以從該同學的不足入手。8.依照下面加波浪線的句子,在兩處橫線上各寫兩個比喻句,要求句式與加波浪線的句子相同,連接順暢。在命運的大起大落中,你別無選擇,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憊,咬緊牙關,積蓄力量,再次站起。站起來,在驚濤駭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站起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起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示例】在暴風雨中站成莊嚴的雕塑。在茫茫沙漠中站成不屈的駝峰。略9.有生命的詞語應該反映時代氣息,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豐富詞義和色彩?!捌孑狻本褪沁@樣一個雅俗共賞、含義豐富、褒貶兼?zhèn)?、極富生命力的詞語。請分別指出下列句子中“奇葩”一詞的含義。(1)林書豪是第一個在僅僅一周時間內(nèi)就達到這個高度的NBA運動員,堪稱奇葩。(2)有的老師不許學生課堂上插嘴,同學們也大都認為課堂上隨意插嘴的人是奇葩。(3)綜觀這些奇葩校規(guī),其特點是荒唐可笑,簡單粗暴。盡管用心良苦,但收效甚微。參考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