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浙教新版必修1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每年隨著干;濕季節(jié)的變化;東非高原上數(shù)以百萬計的野生食草動物就會組成一支壯觀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在坦桑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和肯尼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間來回遷徙。下圖是2015年食草野生動物遷徙路線及景觀圖。據(jù)此回答問題。

當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時,當?shù)厥?)A.西風帶控制B.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C.信風帶控制D.赤道低氣壓帶控制2、澳大利亞的生物具有古老性、獨特性,原因是()A.人類影響干擾少,動物進化快B.氣候干旱,物種進化緩慢C.草原面積廣大,生存環(huán)境優(yōu)越D.孤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環(huán)境單一,缺少大型野生食肉動物3、天安門廣場(116度)上五星紅旗與旭日同升,秋分日這一天的升旗時間大約是()A.北京時間6點B.北京時間6點16分C.北京時間5點46分D.北京時間6點04分4、2007年3月28日,太陽表面出現(xiàn)一次巨大的黑子群爆發(fā),一股由太陽表面形成的巨大黑子群釋放出來的氣體和帶電粒子流所引起的太陽“強風”,從當天晚上開始以每小時超過320萬千米的速度直撲地球,太陽風暴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據(jù)此回答太陽風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可信的是()A.對部分地區(qū)的短波通信和短波廣播造成短時間影響B(tài).兩極及高緯度地區(qū)出現(xiàn)極光現(xiàn)象C.世界許多地區(qū)的降水量有異常變化D.地殼活動劇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頻發(fā)5、在冰川覆蓋的地區(qū),冰川表面穩(wěn)定而下沉的冷空氣沿冰面向冰川外緣運動,形成冰川風。冰川風形成的主要動力是()A.熱力差異B.冰面摩擦力C.冰川重力D.地轉(zhuǎn)偏向力6、當某顆行星恰好運行至地球與太陽之間時,地球上的觀察者就會看到有一個黑點從太陽圓面通過,這種現(xiàn)象稱為凌日。在地球上可以觀察到()A.水星凌日B.火星凌日C.木星凌日D.土星凌日7、下圖表示某同學設計的一個地理實驗;實驗步驟是:①把一盆熱水和一盆冰塊放入玻璃缸的兩側(cè);②在玻璃缸頂部蓋上塑料薄膜,薄膜上開一個小孔,有孔的一側(cè)對著冰盆;③點燃香,朝下垂直從小孔插入。④觀察氣流運動方向。此實驗過程模擬的是。

A.鋒面系統(tǒng)B.溫室效應C.熱力環(huán)流D.臺風活動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8、讀圖;完成各題:

(1)A;B處谷地對應的甲、乙斷面是:A________;B________。

(2)該河流________資源豐富;判斷的根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

(3)該河源頭主要以流水________侵蝕為主,在B以下的河段既有________(侵蝕)作用,也有________(侵蝕)作用。9、某校興趣小組查閱資料;在圖甲中①處有一瀑布,這樣寫道:“激流翻滾,驚濤怒吼,其聲方圓十里可聞,其形恰如巨壺倒懸,場面極為壯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依據(jù)圖中信息;該瀑布形成的地質(zhì)作用是________。

(2)同學們在①處秋游時;并沒有欣賞到“激流翻滾”的壯觀場面。該瀑布景觀最為壯觀的季節(jié)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秋游時;同學們對圖中②河谷的成因產(chǎn)生了好奇,紛紛發(fā)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種假設,請你將下面的假設補充完整:

假設一:向斜成谷;

假設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設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20年北京時間5月6日21時53分,印度尼西亞班達海發(fā)生7.2級強震,震源深度為110千米,隨后多個國家相繼發(fā)布海嘯預警。材料二下左圖為地球圈層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下右圖為地震波傳播速度隨深度變化示意圖。材料三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所說的“黃金12秒”。

(1)巖石圈范圍在左圖中對應的字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字母C對應圈層的特點有___________。

(2)地震救援“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

(3)請你為學校和家庭提出應對地震災害的合理建議。___________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駐地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島嶼。圖示為海南省局部示意圖和永興島景觀圖。

(1)甲處的海底地形類型為____,永興島所屬的島嶼類型是____島。

(2)永興島淡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____,該島獲取淡水資源的可能方式為____。

(3)永興島機場跑道的建設主要是對海洋____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看,三沙市可重點發(fā)展的產(chǎn)業(yè)是____和____。

(4)為保護海洋資源和環(huán)境,三沙市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應采取的措施有____和____。12、構(gòu)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guī)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讀地理模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若該模式圖示意太陽系,曲線①②③④為行星軌道,陰影部分為小行星帶,那么曲線①為________的公轉(zhuǎn)軌道。(填行星名稱)

(2)若該模式圖示意太陽大氣層的結(jié)構(gòu),陰影部分表示色球?qū)?,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________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xiàn)的太陽活動是__________。若該模式圖示意地球的大氣垂直分層。

(3)A層高度因緯度而異,________(高、中、低)緯度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

(4)B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________。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下列選項)。

A.受太陽輻射多B.接受地面的熱量多。

C.二氧化碳的保溫作用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線。

(5)風、云、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集中于________層(填圖中字母),該層大氣層空氣________運動顯著。有利于航空飛行的是________層(填圖中字母),對無線電短波通信有影響的是________層(填圖中字母),在________層(填圖中字母)中可發(fā)現(xiàn)極光。13、危害。

(1)劇烈降溫:使農(nóng)作物遭受____;造成農(nóng)業(yè)損失。

(2)大風、大雪、凍雨:造成畜牧業(yè)損失,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和輸電線路等。14、讀“某地地質(zhì)構(gòu)造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地質(zhì)構(gòu)造①為______;②為______,③為______

(2)地質(zhì)構(gòu)造②在地表處易形成河谷;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流地貌甲地為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乙地為______,甲乙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

(4)a處河段常形成______型河谷,主要原因是______作用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5、總星系是指除銀河系以外的天體系統(tǒng)。(_____)A.正確B.錯誤1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是我國最缺水的地區(qū)。A.正確B.錯誤17、石油、煤炭、風能、水能等能源均是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_____)A.正確B.錯誤18、石油、煤炭、風能、水能等能源均是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_____)A.正確B.錯誤19、紅色巖層指示氧化環(huán)境,黑色頁巖并含黃鐵礦指示還原環(huán)境。(_____)A.正確B.錯誤20、地殼和上地幔是由巖石組成的,稱為巖石圈。(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4題,共8分)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問題。

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擱淺于紐芬蘭島東南部小鎮(zhèn)費里蘭,小鎮(zhèn)突然成了擁擠的旅游景點。下面左圖為擱淺冰山照片,右圖為北大西洋中高緯度洋面年平均水溫圖,圖中甲地常見苔原景觀,乙地常見森林景觀。

(1)紐芬蘭島附近形成了著名的漁場;簡述其形成過程。

(2)從洋流角度分析,甲、乙兩地自然景觀形成的原因。22、讀我國2013年人均水資源狀況及預測圖(左圖)和某地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右圖);完成下列各題。

(1)據(jù)左圖分析我國水資源存在的突出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類可通過修建____________工程調(diào)節(jié)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

(2)右圖中①—②—③—④構(gòu)成的水循環(huán)類型是____循環(huán),其中④環(huán)節(jié)為_____。

(3)從地質(zhì)構(gòu)造上看,乙地是______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埃及法老時期開鑿的古蘇伊士運河,連接尼羅河水系,經(jīng)大苦湖(原是一片地勢低洼的鹽沼地),通往紅海北端的蘇伊士灣,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運輸,歷史上曾幾次遭受廢棄。1859年工程量巨大的現(xiàn)代蘇伊士運河開始開鑿。同時期,廢棄800多年的古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挖,并從伊斯梅利亞修建與現(xiàn)代蘇伊士運河平行的支線,北至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改稱“伊斯梅利亞運河”,使用至今。埃及政府于2015年在原蘇伊士運河的東側(cè)新挖新蘇伊士運河,包括35千米新挖河道以及37千米原有河道的拓寬和加深,可以通過超大型油輪。材料二2021年3月23日至29日,我國臺灣省長榮集團租借營運的一艘長達400米,寬近60米,裝載一萬八千多個集裝箱的巨型貨輪“長賜號”(EverGiven)在蘇伊士運河擱淺,致使這條全球最繁忙的貿(mào)易大動脈雙向交通阻塞,給亞歐航線船舶運輸造成重大癱瘓,并對全球供應鏈、其他重要航線及大陸橋產(chǎn)生深遠影響。例如,中歐之間的貨運班列,在蘇伊士運河封閉期間,貨運需求量短暫暴漲200%.

(1)指出古蘇伊士運河選線的主要優(yōu)點;并推測其增進多次廢棄的主要自然原因。

(2)推測目前伊斯梅利亞運河的主要功能。

(3)相較于洲際集裝箱巨型貨輪運輸,試說明中歐班列的優(yōu)勢。24、篁嶺(如圖)是美麗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東北部,篁嶺因“曬秋”聞名遐邇。當秋日的陽光把曬樓喚醒的時候,一家家曬樓把鮮紅的辣椒,翠綠的豆角,金黃的玉米;稻谷、黃豆曬起來,讓整個山村變成色彩斑斕的畫卷。篁嶺人家“曬秋”沒什么講究,趕上什么就曬什么,恨不得把整個秋天的收獲都曬起來。

(1)篁嶺位于江西省境內(nèi),從高、中、低緯度位置看,其位于____緯度地區(qū)。

(2)篁嶺所在地區(qū)的地形以____為主。

(3)篁嶺“曬秋”中“秋”的含義指秋收的農(nóng)產(chǎn)品。指出篁嶺秋收農(nóng)產(chǎn)品的主要特點;并簡述這些特點與太陽輻射間的關系。

(4)篁嶺“曬秋”中的“曬”利用的能量是____,這說明的道理是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D【分析】【詳解】

由材料可知;①地是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是草原的濕季,草原茂盛;當受信風帶的控制時是草原的干季。當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時,當?shù)卣艹嗟赖蛪簬У目刂?,故D正確。

【點睛】

本題考查氣候類型的分布和成因。難度不大,是常規(guī)題。2、D【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澳大利亞的獨特性。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有許多古老的動植物,這與其孤立的地理位置分不開。

【詳解】

澳大利亞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遠離其他大陸,物種之間的融合很少,故其生物具有古老性;獨特性,比如袋鼠、鴯鹋、鴨嘴獸等動物為澳大利亞所獨有。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點睛】

本題難度低,熟記基礎知識即可解答。3、A【分析】【詳解】

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各地地方時均為6時日出,18時日落,由于升旗時間(北京時間)與天安門廣場日出(116°E地方時為6時)同步,故這一天的升旗北京時間為6點16分。選擇B。4、D【分析】【分析】

【詳解】

無線電短波傳播主要依靠電離層的反射;太陽風暴時,釋放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后,會擾亂地球電離層,可能對部分地區(qū)的短波通信和短波廣播造成短時間影響,A可信;太陽風暴時,釋放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后,被地球磁場引導,向兩極運動,在兩極及高緯度地區(qū)產(chǎn)生極光現(xiàn)象,B可信;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太陽風暴時,會影響地球氣候,極端天氣出現(xiàn)頻率升高,因此有可能世界許多地區(qū)的降水量發(fā)生異常變化,C可信;地殼活動;火山、地震等現(xiàn)象是地球內(nèi)能的釋放方式,與太陽風暴無關,D不可信,符合題意。故選D。

【點睛】5、A【分析】【分析】

【詳解】

在冰川覆蓋的地區(qū);冰川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強,吸收的太陽輻射弱,加上冰川融化吸熱效應,使得冰川表面的氣溫明顯較低,空氣因冷卻收縮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氣壓,而冰川之外地區(qū)氣溫相對較高,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在氣壓梯度力作用下,空氣沿冰面向冰川外緣運動,形成冰川風,由此判斷,冰川風形成的主要動力來自熱力差異,A符合題意;冰面摩擦力不是動力而是阻力,排除B;冰川重力不會導致空氣流動,排除C;地轉(zhuǎn)偏向力可以改變運動中的冰川風的風向,但不是形成動力,排除D。故選A。

【點睛】6、A【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題目提示“當某顆行星恰好運行至地球與太陽之間時,地球上的觀察者就會看到有一個黑點從太陽圓面通過,這種現(xiàn)象稱為凌日”,再結(jié)合太陽與八大行星的相對位置,太陽、水、金、地、火、木、土星等,則只有水和金星可能位于地球與太陽之間,所以在在地球上可以觀察到水星凌日,故選A。7、C【分析】【詳解】

熱水;冰塊分別代表下墊面的不同受熱狀況;再觀察氣流運動,氣流因冷熱狀況不同而產(chǎn)生相應的運動形態(tài),故該實驗模擬的是冷熱不均引起的最簡單的大氣運動熱力環(huán)流,選C。

【點睛】

近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近地面受熱區(qū)域為上升氣流,對應低壓;近地面受冷區(qū)域為下沉氣流,對應高壓;高空與近地面氣壓性質(zhì)相反。風總是從高氣壓區(qū)吹向低氣壓區(qū)。二、填空題(共7題,共14分)8、略

【分析】【詳解】

本題考查河流地貌。(1)河流上游,流水下蝕明顯,故形成V形谷,而越往下游,河谷逐漸展寬。故A對應乙,B對應甲。(2)圖示河段河流的落差較大,故河流的水能資源較豐富。(3)河流上游,水流速度較快,故流水溯源侵蝕為主,而河流中下游,流速減緩,則下蝕減弱,而側(cè)蝕加強?!窘馕觥恳壹姿芎恿髀洳畲笏菰聪挛g側(cè)蝕9、略

【分析】(1)依據(jù)乙圖中信息;該瀑布下層砂巖被侵蝕,瀑布形成的地質(zhì)作用是流水侵蝕作用。

(2)同學們在①處秋游時;并沒有欣賞到“激流翻滾”的壯觀場面,因為秋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小。該瀑布景觀最為壯觀的季節(jié)是夏季,原因是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降水集中,水量大。

(3)秋游時,同學們對圖中②河谷的成因產(chǎn)生了好奇,紛紛發(fā)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種假設,河谷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向斜成谷;也可能是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易被侵蝕成谷地;或是斷層陷落形成谷地;還可能是河流侵蝕下切河床形成河谷?!窘馕觥?1)流水侵蝕作用。

(2)夏季____

(3)____頂部受張力,巖層易被侵蝕__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河床形成河谷。10、略

【分析】【分析】

本大題以印度尼西亞地震及地球圈層分布為材料;設置三道小題,涉及巖石圈的圈層結(jié)構(gòu);地震波的特點、地震災害的防御措施等相關內(nèi)容,主要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問題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需要結(jié)合課本關于地球內(nèi)部圈層介紹即可作答。

【詳解】

(1)根據(jù)所學可知;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因此對應圖中D和E;根據(jù)課本所學字母C為水圈,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因此①為D;②為E、C圈特征為連續(xù)不規(guī)則的圈層。

(2)根據(jù)所學可知;地震波中橫波表現(xiàn)為左右搖晃,縱波表現(xiàn)為上下跳動,一般認為橫波的水平晃動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壞及人員大量傷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故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此外建筑物抗震結(jié)構(gòu)與質(zhì)量也影響救援時間,綜上所述本題答案為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

(3)本題是開放性試題;針對題干要求行為主體學校和家庭角度從加強地震逃生演練;準備地震急救包、學習逃生技能等方面回答,合理即可。

【點睛】

地震災害應對措施:加強對各類建筑物的抗震設防管理、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努力提升地震應急能力、加強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汲取教訓,防患未然?!窘馕觥緿E連續(xù)不規(guī)則的圈層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增加建筑物抗震等級;加強地震逃生演練;準備地震急救包;學習避震及逃生技能。(任答2點)11、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永興島建設為背景材料;考查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和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考查學生區(qū)域認知和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yǎng)。

【詳解】

(1)讀圖可知;圖中甲處的海拔高度在從海平面下200米急劇增加到2000米,說明坡度陡,應該為大陸坡;從題干可知,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島嶼,所以永興島的島嶼類型為珊瑚島。

(2)讀圖可知;永興島的面積非常狹小,降水量雖多,但由于匯水面積有限,所以難以集水;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量多,該島獲取淡水資源可能方式主要有收集雨水;四周為海域,可以實施海水淡化;利用現(xiàn)代化的大型船只運輸?shù)磸膷u外輸入淡水。

(3)永興島機場跑道的建設主要是在海洋島嶼上進行開發(fā);利用海洋上空的空間;所以屬于對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fā);三沙市政府駐地永興島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島嶼,位于熱帶海洋,景色優(yōu)美,適于發(fā)展旅游業(yè);海洋面積廣闊,漁業(yè)資源豐富,可以開發(fā)漁業(yè)資源。

(3)從上題可知,三沙市適于發(fā)展旅游業(yè)和漁業(yè),但由于面積狹小,環(huán)境承載力有限,所以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要有計劃有控制旅游規(guī)模;周圍海域要適度捕撈,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窘馕觥看箨懫律汉髅娣e小,難以集水收集雨水;海水淡化;從島外輸入淡水空間旅游業(yè)漁業(yè)控制旅游規(guī)模適度捕撈12、略

【分析】【詳解】

(1)太陽系八大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則圖中①②③④分別為土星軌道、木星軌道、火星軌道和地球軌道。

(2)太陽外部大氣層從里向外依次為光球?qū)?;色球?qū)雍腿彰釋?。若陰影部分表示色球?qū)?;那么曲線①②之間區(qū)域位于色球?qū)油獠浚瑸槿彰釋?。曲線③④之間位于色球?qū)觾?nèi)部,為光球?qū)?,光球?qū)映霈F(xiàn)的太陽活動是黑子。

(3)讀圖可知;A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A層為對流層,低緯度地區(qū)對流層最高,主要是低緯度地區(qū)太陽輻射量大,大氣受熱較多,對流運動旺盛,對流層較厚,高度最高。

(4)讀圖可知;B層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層中有臭氧層,而臭氧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使平流層升溫,因此平流層越高,溫度越高,即氣溫隨高度增高而上升,D正確;平流層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A錯誤;平流層距離地面較遠,接受熱量較少,B錯誤;平流層二氧化碳較少,C錯誤。故選D。

(5)風;云、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集中于對流層;即A層。該層大氣層下熱上冷,空氣對流運動顯著。有利于航空飛行的是平流層,即B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的電離層位于高層大氣中,即圖中C層。地球的極光是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fā)(或電離)而產(chǎn)生,因此在高層中可發(fā)現(xiàn)極光,即C層。

【點睛】

對流層:大約在0至7-12km以內(nèi)(各分層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只能說大概),是最接近地面的的大氣層??諝馍舷聦α鲃×?,風向和風速經(jīng)常變化。大氣中80%的水汽存在于這層,因此最常云雨出現(xiàn)的區(qū)域,各種天氣現(xiàn)象都發(fā)生在這一層。這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云雨霧雪等天氣現(xiàn)象都存在這層;飛機起飛直到對流層頂部和平流層底部;

滑翔機在這層利用上升暖氣流(這股氣流到平流層就停止了)滑翔?!窘馕觥?1)土星。

(2)日冕(太陽)黑子。

(3)低低緯度地區(qū);大氣受熱較多,對流運動強烈,對流層高。

(4)升高D

(5)A對流BCC13、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凍害14、略

【分析】【詳解】

(1)圖中①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②有明顯斷裂錯位,為斷層,③巖層向上彎曲,為背斜。

(2)②處斷層線(處)巖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蝕,從而形成河谷。

(3)甲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扇形沉積地貌,為沖積扇。乙為河流入海口流水沉積形成的三角洲。

(4)a位于河流上游,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蝕作用強,形成V型峽谷?!窘馕觥肯蛐睌鄬颖承睌鄬泳€(處)巖石破碎,容易被流水侵蝕沖積扇(洪積扇)河流出山口河口三角洲流水堆積(流水沉積)V河流侵蝕(下蝕)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5、×【分析】【分析】

【詳解】

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部分稱為總星系;它是由銀河系和河外星系構(gòu)成,銀河系以外的天體系統(tǒng)是河外星系。此說法錯誤。

【點睛】16、×【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水資源緊張狀況的理解程度。

【詳解】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降水少;徑流量小,水資源總數(shù)量小,但西北地區(qū)人口稀少、經(jīng)濟規(guī)模不大,需水量不大,水資源緊張程度比華北地區(qū)小。因此題中敘述不正確。

【點睛】

水資源緊張程度(缺水程度)取決于水資源供給量與需求量的對比關系。17、√【分析】【分析】

【詳解】

石油、煤炭是歷史時期生物體固定太陽能;風能是空氣流動所產(chǎn)生的動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zhuǎn)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動能,來自于太陽能。太陽輻射是維持大氣和水體運動的動力,題目說法正確。18、√【分析】【分析】

【詳解】

石油、煤炭是歷史時期生物體固定太陽能;風能是空氣流動所產(chǎn)生的動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轉(zhuǎn)化形式;水能是水的落差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動能,來自于太陽能。太陽輻射是維持大氣和水體運動的動力,題目說法正確。19、√【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紅色巖層一般是在氣候炎熱的氧化環(huán)境中形成的;含黃鐵礦的黑色頁巖一般是在溫濕氣候下的湖泊;沼澤的還原環(huán)境中形成的;所以該說法正確。

【點睛】20、×【分析】【分析】

【詳解】

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由堅硬的巖石構(gòu)成,稱為巖石圈,故錯誤。

【點睛】四、綜合題(共4題,共8分)21、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詳解】

(1)結(jié)合區(qū)域地理與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圖;該區(qū)域位于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yǎng)鹽類帶到表層,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寒暖流交匯處同時會形成“水障”,阻礙魚群的游動,利于魚類的集聚。

(2)洋流促進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diào)節(jié)全球熱量平衡。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乙地受暖流影響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形成森林景觀;甲地受寒流影響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形成苔原景觀。

【點睛】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環(huán)境類型。

影響。

舉例。

氣候。

促進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diào)節(jié)全球熱量平衡。

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北大西洋暖流→西歐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副熱帶大陸西岸寒流→沿岸荒漠的形成。

北大西洋暖流→西歐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副熱帶大陸西岸寒流→沿岸荒漠的形成。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匯處;海水受到擾動,將下層營養(yǎng)鹽類帶到表層,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匯。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匯。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

上升流將深層營養(yǎng)物質(zhì)帶到表層→著名漁場。

秘魯漁場;索馬里漁場、本格拉漁場等。

秘魯漁場;索馬里漁場、本格拉漁場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凈化速度;擴大污染范圍。

油船泄漏;陸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響航行速度;時間及經(jīng)濟效益。

順流加速;逆流減速。

熱帶海域寒流流經(jīng)地區(qū);寒暖流交匯處形成海霧。

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交匯處;海霧較重。

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交匯處;海霧較重。

洋流從北極攜帶冰山南下;對航行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攜帶冰山。

拉布拉多寒流常攜帶冰山。

【解析】(1)該地位于寒暖流交匯處;海水擾動;使深層營養(yǎng)物質(zhì)上翻,促進浮游生物生長為魚類提供餌料;同時形成水障,使魚類在此集聚,形成漁場。

(2)甲地受寒流影響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形成苔原景觀;乙地受暖流影響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形成森林景觀。22、略

【分析】【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以我國2013年人均水資源狀況及預測圖和某地地質(zhì)剖面呈現(xiàn)信息;側(cè)重基本原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綜合,考查我國水資源問題及解決措施;水循環(huán)類型及環(huán)節(jié)、地質(zhì)構(gòu)造等知識,考查學生讀圖獲取和解讀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1)從左圖中可以看出;2013年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約2500立方米/人,而世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約6800立方米/人,我國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左圖中顯示從2013年到2043年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逐漸下降。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人類應采取跨流域調(diào)水措施。

(2)結(jié)合所學知識;右圖中①是蒸發(fā),②是水汽輸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徑流,此過程發(fā)生在海陸之間,屬于海陸間循環(huán)。

(3)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看出右圖中乙處地殼發(fā)生錯位移動,是斷層,甲處巖層受水平擠壓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山。【解析】人均水資源少,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水資源逐年下降跨流域調(diào)水海陸間水循環(huán)地表徑流斷層巖層向上拱起23、略

【分析】本題以蘇伊士運河為區(qū)域載體;考查交通運輸相關知識,學科素養(yǎng)方面注重考查區(qū)域認知和綜合思維。

【詳解】

(1)本題涉及到兩個小問:第一小問:材料中提到古蘇伊士運河經(jīng)大苦湖;原是一片地勢低洼的鹽沼地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