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蘇教版選擇性必修1地理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下圖表示巖石的形成過程及原因;判斷圖中甲;乙兩處分屬()

A.巖漿巖和變質(zhì)巖B.沉積巖和變質(zhì)巖C.變質(zhì)巖和巖漿巖D.變質(zhì)巖和沉積巖2、根據(jù)板塊構(gòu)造學的理論推斷,以下事物將會逐漸消失的是()A.東非大裂谷B.地中海C.太平洋D.喜馬拉雅山脈3、國際日期變更線大體沿180°經(jīng)線南北延伸。如果這條線的東側(cè)是2014年11月12日14:00,請問這條線西側(cè)的時間應該是()A.2014年11月12日15:00B.2014年11月10日13:00C.2014年11月11日14:00D.2014年11月13日14:004、由于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造成平直河道兩岸沖刷與堆積的差異(陰影部分為堆積物),下圖中若河流由西向東流,則正確的圖示是()A.B.C.D.5、下圖中N為北極點,A、M、B位于地球表面,NP為經(jīng)線,NM的球面最短距離為2553km。則M點的緯度為()

A.67°NB.23°NC.23°SD.67°S6、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的是()A.①B.C.D.7、下圖為某地區(qū)地質(zhì)構(gòu)造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圖中區(qū)域()

A.a處地質(zhì)構(gòu)造具有良好儲水條件B.b處的花崗巖可用作優(yōu)質(zhì)石材C.c處有河流流經(jīng),適宜建壩蓄水D.d區(qū)的石灰?guī)r形成喀斯特地貌8、下圖中,可能帶來陰雨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有()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②9、2020年5月20日下午;熱帶風暴“安攀”在孟加拉國沿海登陸。下圖為“安攀”登陸前的位置和中心氣壓值變化示意圖。熱帶風暴“安攀”()

A.生成于印度洋熱帶洋面B.自西北向東南方向移動C.16日至20日臺風不斷減弱D.移動路徑主要受季風洋流的影響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0、讀“我國北部地區(qū)自然帶分布略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帶名稱: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圖中自然帶的分布體現(xiàn)了_____地域分異規(guī)律。這種地帶性的產(chǎn)生受____影響較大;同時也是在一定的_____基礎(chǔ)上進行的。從全球來看,這種分布特征在________地區(qū)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3)A自然帶的氣候類型是_____,B自然帶的典型植被類型是____,C自然帶野生動物生態(tài)習性的顯著特點是____。11、途徑:通過大氣環(huán)流與大洋環(huán)流,驅(qū)使________在不同地區(qū)傳輸。12、水分交換:________是大氣中水汽的最主要來源。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岸紅杉適合生長在溫和、濕潤、多霧的環(huán)境中,生長快,樹形高大,材質(zhì)優(yōu)良,經(jīng)濟價值高,目前原生海岸紅杉僅分布在美國西海岸。材料二羅訥河發(fā)源于瑞士,在法國境內(nèi)的流域面積占流總面積的94%,歷史上曾是一條“野性”河流,經(jīng)常洪水泛濫。19世紀以來,法國對羅訥河進行多次整治。材料三“美國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qū)及周邊等高線地形”、“羅訥河周邊等高線地形圖”、“阿克塔和馬賽氣候資料圖”。

(1)阿克塔和馬賽兩地均為________氣候,降水主要來自________(填大氣環(huán)流名稱),因為受沿岸________(填洋流性質(zhì))影響,阿克塔年均溫比馬賽________。

(2)下表列出羅訥河整治不同階段的主要措施。請在下列整治和開發(fā)目標中進行選擇;完成下表。

整治和開發(fā)目標:防洪改善水質(zhì)發(fā)電保護河流生態(tài)土地開發(fā)開采河沙改善航運條件。

。階段。

時間。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開發(fā)目標。

第一階段。

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彎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階段。

20世紀20~80年代。

進行梯級開發(fā);整理河谷灘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

恢復彎曲河道及河道分漢。

③________

(3)羅訥河流域主要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為________,種植________等園藝作物經(jīng)驗豐富。若要從美國引種海岸紅杉,你認為甲、乙兩地中更合適的種植區(qū)域是________,并說明理由________。14、自轉(zhuǎn)方向:____(如圖A)。

(1)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如圖B)。

(2)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如圖C)。15、下圖為某半球極點為中心的氣壓帶風帶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為____半球氣壓帶,填出氣壓帶的名稱: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填出圖中風帶的風向:⑤____風,⑥____風,⑦____風。

(3)此時地球處于____附近(填近日點或遠日點),鹽城晝____(填長于或短于)夜。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6、不同的氣候類型一定對應不同的自然帶。(_____)A.正確B.錯誤17、中南半島夏季風的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_____)A.正確B.錯誤18、河漫灘平原發(fā)育于山前地帶。____A.正確B.錯誤19、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伏旱”均與副熱帶高壓有關(guān)。(_____)A.正確B.錯誤20、中南半島夏季風的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_____)A.正確B.錯誤21、北半球冬季,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熱高壓切斷。(_____)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綜合題(共3題,共15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加拿大一枝黃花是原產(chǎn)北美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4米,葉子長12~20厘米,秋季開出黃花,每株可產(chǎn)生2萬多粒種子,種子能通過風等途徑迅速擴散,還可以通過根繁殖。加拿大一枝黃花耐陰、耐旱、耐瘠薄,喜在鹽堿度低、偏酸性的壤土和砂壤土中生長,會在土壤中排放大量毒素,目前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材料二:下圖是加拿大一枝黃花生長景觀圖。

(1)說明加拿大一枝黃花分布廣泛的主要原因。

(2)從生態(tài)環(huán)境角度;簡述加拿大一枝黃花大量繁殖易造成的不利影響。

(3)普通民眾若要鏟除加拿大一枝黃花,最佳的季節(jié)是____季,并闡述理由。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射陽湖歷史上曾是江淮之間的大湖,經(jīng)歷了海灣—潟湖—平原淡水湖—河道型湖泊的演變過程。射陽湖在構(gòu)造上屬于凹陷區(qū),曾為淺海海灣,在約7000年前受三角洲平原發(fā)育的影響,逐漸成為半封閉的潟湖,隔沙堤由狹窄的潮汐通道與外海相連。約3100年前,我國進入氣候寒冷期,海平面下降,加速古射陽湖蓄淡排鹽,古射陽湖逐漸成為平原淡水湖。1128年黃河奪淮入海(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后,古射陽湖加速萎縮,湖盆更加寬淺,濕生植物繁茂。約150年前,古射陽湖已演變?yōu)殚L條狀的河道型湖泊,大部分地區(qū)已淤積為蕩灘沼澤或已墾為農(nóng)田。下圖示意不同時期古射陽湖的位置和范圍。

(1)分析海平面下降加速古射陽湖淡化的機制。

(2)說明黃河奪淮導致古射陽湖萎縮的原因。

(3)與平原淡水湖時期相比,分析成為河道型湖泊的射陽湖水文特征的變化。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nèi),主要保護高寒沼澤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黑頸鶴等珍稀動物。若爾蓋濕地是我國最大的泥炭沼澤區(qū),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澤化形成的。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積累。材料二:若爾蓋濕地示意圖與若爾蓋濕地河曲景觀圖。

(1)若爾蓋濕地位于我國____(三大自然區(qū)),目前該地處在構(gòu)造抬升中,河流以____(外力)作用為主,導致河床加____,地下水位____;沼澤水量減少,使若爾蓋濕地部分沼澤趨于疏干。

(2)從水循環(huán)角度;分析若爾蓋濕地形成原因。

(3)若爾蓋濕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發(fā)育,牛軛湖星羅棋布。簡述牛軛湖的形成過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分析】

【詳解】

讀圖可知;甲處巖層具有層理結(jié)構(gòu),因此為沉積巖;乙處巖層離巖漿近,受到巖漿活動的高溫高壓影響下,發(fā)生變質(zhì)作用,形成變質(zhì)巖。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2、B【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板塊構(gòu)造學的理論推斷;東非大裂谷位于板塊張裂地區(qū),應逐漸擴大,不會消失,A不符合題意;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邊界,面積將逐漸縮小,甚至消失,B符合題意;太平洋周邊有擠壓邊界,但太平洋中間也有大洋中脊,屬于生長邊界,因此太平洋不一定會消失,C不符合題意;喜馬拉雅山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擠壓碰撞邊界,還處于抬升階段,因此喜馬拉雅山不會消失,D不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3、D【分析】【詳解】

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cè)為西12區(qū),西側(cè)為東12區(qū),兩側(cè)日期不同,區(qū)時相同,當這條線的東側(cè)是2014年11月12日14:00,西側(cè)的日期應加一天,為2014年11月13日14:00,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4、B【分析】【分析】

【詳解】

圖A和圖B表示南半球平直河道剖面;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自西向東流的河水向左偏轉(zhuǎn),即向北偏轉(zhuǎn),則北岸較陡;南岸沉積物較多,與圖示特征不符,排除AC;圖B和圖D表示北半球平直河道剖面,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自西向東流的河水向右偏轉(zhuǎn),即向南偏轉(zhuǎn),則南岸較陡、北岸沉積物較多,與圖B所示特征相符,與圖D所示特征不符,B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B。

【點睛】5、A【分析】【分析】

【詳解】

圖中N為北極點;A;M、B位于地球表面,應是晨昏線。NP為經(jīng)線,NM在同一經(jīng)線上。NM的球面最短距離為2553km,則緯度相差1°的距離是111千米,NM相隔緯度為23°。則M點的緯度為67°N,A對。B、C、D錯。故選A。

【點睛】6、D【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從北極上空觀測,地球呈逆時針方向自轉(zhuǎn),從南極上空觀測,地球呈順時針方向自轉(zhuǎn)。圖A中,中心極點標注為南極點,自轉(zhuǎn)方向應呈順時針方向,而圖中箭頭標注的方向為逆時針方向,表明A圖不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排除A;圖B標明中心極點為北極點,應逆時針方向自轉(zhuǎn),但圖中箭頭表示為順時針自轉(zhuǎn),表明圖B不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排除B;圖C中西經(jīng)度向逆時針方向遞增,則地球自轉(zhuǎn)方向應為順時針方向,但圖中箭頭表示為逆時針自轉(zhuǎn),表明圖C不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排除C;圖D中西經(jīng)度向逆時針方向遞增,則地球自轉(zhuǎn)方向應為順時針方向,圖中箭頭表示為順時針自轉(zhuǎn),表明圖C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D符合題意。故選D。

【點睛】7、D【分析】【分析】

【詳解】

a處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氣構(gòu)造,A錯誤。b地為噴出型巖漿巖;而花崗巖是侵入型巖漿巖,B錯誤。c地為斷層,不穩(wěn)定且漏水,不適宜建壩蓄水,C錯誤。d地為石灰?guī)r,受流水溶蝕易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確。故選D。

【點睛】

地質(zhì)構(gòu)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和實際應用。

(1)找礦:①背斜為良好的儲油構(gòu)造。由于天然氣最輕;分布于背斜頂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間為石油,②利用向斜確定鉆礦的位置。煤;鐵礦等沉積礦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

(2)找水:①“向斜巖層蓄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向斜構(gòu)造有利于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②利用斷層找水,斷層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3)工程建設(shè):①建筑、工程隧道選址應避開斷層,在斷層地帶搞大型工程易誘發(fā)斷層活動,產(chǎn)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②向斜構(gòu)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現(xiàn)為盆地,修筑鐵路、開鑿隧道時應避開向斜部位,因為向斜是地下水匯集區(qū),如果在向斜部位開鑿,隧道可能變?yōu)樗馈i_鑿隧道宜選擇在背斜部位,該結(jié)構(gòu)不僅結(jié)實堅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無積水。8、D【分析】【詳解】

從圖可以判斷出,①和③中心氣流向四周輻散,中心為高氣壓及反氣旋,中心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排除A、B、C,②和④氣流由四周往中心輻合,中心為低氣壓及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多形成陰雨天氣。故選D。9、A【分析】【分析】

【詳解】

讀圖中經(jīng)緯度可知,該海域為北印度洋,熱帶風暴“安攀"生成于印度洋熱帶洋面,故A選項正確;由圖中移動軌跡可知,熱帶風暴“安攀”向北向東移動,故B選項錯誤;根據(jù)中心氣壓值的變化是總體減少,后來有所升高,可知16日至20日臺風總體增強,臨近5月20日下午登陸時有所減弱,故C選項錯誤;熱帶風暴“安攀”的移動路徑主要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和西南季風的影響,故D選項錯誤。故選A。二、填空題(共6題,共12分)10、略

【分析】【詳解】

(1)從40°N由大陸東岸向西;降水逐漸減少。自然帶呈現(xiàn)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過度。A是溫帶季風氣候?qū)淖匀粠В簻貛淙~闊葉林帶,B是溫帶大陸性氣候?qū)淖匀粠貛Р菰瓗?,C深居內(nèi)陸,降水稀少,對應的自然帶是溫帶荒漠帶。

(2)圖中自然帶的分布體現(xiàn)了干濕度地帶地域分異規(guī)律。這種地帶性的產(chǎn)生受水分條件影響較大;同時也是在一定的溫度條件基礎(chǔ)上進行的。從全球來看,這種分布特征在中緯度地區(qū)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3)A自然帶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B自然帶的典型植被類型是溫帶草原,C自然帶是溫帶荒漠帶,降水稀少,植被覆蓋率低,野生動物生態(tài)習性的顯著特點是耐干旱、善奔跑?!窘馕觥繙貛淙~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干濕度地帶水分條件溫度條件中緯度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草原耐干旱、善奔跑1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水分和熱量12、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海洋13、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美國原生海岸紅杉分布區(qū)及周邊等高線地形”;“羅訥河周邊等高線地形圖”、“阿克塔和馬賽氣候資料圖”為載體;考查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分析;流域的綜合治理;區(qū)域農(nóng)業(yè)發(fā)展等內(nèi)容??疾閷W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基本技能。

(1)

根據(jù)阿克塔和馬賽氣候資料圖可知;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且位于北緯30°-40°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的降水主要是冬季由盛行西風帶來的。阿克塔沿岸有加利福尼亞寒流的影響,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所以年均溫較低。

(2)

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整治河道;裁彎取直,消除河道分汊,目的是防洪;改善航運條件。20世紀20~80年代:進行梯級開發(fā),整理河谷灘地等措施,目的是發(fā)電、防洪、改善航運條件、土地開發(fā)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恢復彎曲河道及河道分漢等,目的是保護河流生態(tài)。

(3)

羅訥河流域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區(qū),主要的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為地中海式農(nóng)業(yè),種植葡萄(花卉;柑橘、無花果、油橄欖)等園藝作物經(jīng)驗豐富。由資料可知,海岸紅杉適合生長在溫和、濕潤、多霧的環(huán)境中,若要從美國引種海岸紅杉,更合適的種植區(qū)域是乙地,因為乙地為山地,坡度大,適合發(fā)展林業(yè);乙地地勢高,較溫和,降水更豐富,更符合海岸紅杉的生長習性。

【點睛】【解析】(1)地中海盛行西風寒流低。

(2)防洪改善航運條件發(fā)電防洪改善航運條件(土地開發(fā))保護河流生態(tài)。

(3)地中海式農(nóng)業(yè)葡萄(花卉、柑橘、無花果、油橄欖)乙乙為山地,坡度大,適合發(fā)展林業(yè);乙地地勢高,較溫和,降水更豐富,更符合海岸紅杉的生長習性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自西向東15、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和季節(jié)移動;結(jié)合圖示作答,難度較小。

(1)

由圖可知圖中的風向向右偏;所以為北半球,根據(jù)緯線可知①為赤道低氣壓帶,②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③為副極地低氣壓帶,④為極地高氣壓帶。

(2)

北半球0-30°為東北風;30°-60°為西南風,60°-90°為東北風。

(3)

此時氣壓帶風帶北移;太陽直射點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為夏季,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鹽城晝長夜短。

【點睛】【解析】(1)北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

(2)東北西南東北。

(3)遠日點長于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6、×【分析】【分析】

【詳解】

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qū)淖匀粠Ь鶠闇貛淙~闊葉林帶;所以錯誤。

【點睛】17、×【分析】【分析】

【詳解】

中南半島夏季風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故中南半島的夏季風主要成因為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此說法錯誤。

【點睛】

東亞季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陸間熱力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變化。南亞季風其形成主要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同時也有海陸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赤道低氣壓帶移至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風由蒙古西伯利亞吹向印度,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成為東北風,即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至北半球,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印度半島,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即為南亞的夏季風。18、×【分析】【詳解】

河漫灘平原發(fā)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區(qū),枯水期,河漫灘露出水面,洪水季節(jié),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發(fā)育在山前地帶的流水沉積地貌是沖積扇,幾條河流的沖積扇不斷擴大而彼此聯(lián)合,就形成廣闊的山前沖積平原。據(jù)此分析可知,本題的結(jié)論是錯誤。19、√【分析】【分析】

【詳解】

“梅雨”產(chǎn)生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的鋒區(qū)(可稱梅雨鋒),是極地氣團和副熱帶氣團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梅雨雨帶的位置和穩(wěn)定性,與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脊線一般穩(wěn)定在北緯20°~25°之間)和強度密切相關(guān);大體上從7月中旬到8月中旬,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被副熱帶高控制,形成“伏”旱。本題描述正確。20、×【分析】【分析】

【詳解】

中南半島夏季風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北半球,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故中南半島的夏季風主要成因為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此說法錯誤。

【點睛】

東亞季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陸間熱力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變化。南亞季風其形成主要是由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引起的,同時也有海陸熱力差異和地形因素的影響。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赤道低氣壓帶移至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風由蒙古西伯利亞吹向印度,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成為東北風,即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至北半球,本來位于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移至印度半島,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成為西南風,即為南亞的夏季風。21、×【分析】【分析】

【詳解】

北半球冬季;陸地降溫較快,空氣下沉,近地面形成冷高壓,副極地低氣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切斷,故錯誤。

【點睛】四、綜合題(共3題,共15分)22、略

【分析】【分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生物入侵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分布廣泛的成因和造成的不利影響。

【詳解】

(1)結(jié)合材料可知加拿大一枝黃花每株可產(chǎn)生2萬多粒種子;種子能通過風等途徑迅速擴散,還可以通過根繁殖,這說明其傳播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加拿大一枝黃花耐陰;耐旱、耐瘠薄,喜在鹽堿度低、偏酸性的壤土和砂壤土中生長,會在土壤中排放大量毒素,這說明其適應能力強。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廣泛分布,說明其缺少天敵,缺乏有效的限制措施。

(2)結(jié)合材料可知加拿大一枝黃花大量繁殖;會嚴重擠占當?shù)仄渌参锏纳婵臻g,根系釋放毒素,破壞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破壞當?shù)氐纳鷳B(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喪失。

(3)結(jié)合材料可知加拿大一枝黃花是秋季開出黃花;每株可產(chǎn)生2萬多粒種子,種子能通過風等途徑迅速擴散,此時普通民眾可以很容易識別開花的加拿大一枝黃花;此時折斷花枝可以阻止其開花結(jié)果,減少種子大范圍傳播。

【點睛】

外來物種由于其有廣泛的適應性、極強的繁殖能力,缺乏天敵,不僅對“入侵領(lǐng)地”的生物多樣性構(gòu)成威脅,破壞生態(tài)平衡,甚至給人類社會、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損失?!窘馕觥浚?)傳播能力強;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繁殖能力強;缺少天敵;缺乏有效的限制措施。

(2)破壞當?shù)厣鷳B(tài)系統(tǒng);根系釋放毒素;破壞土壤;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生物多樣性喪失。

(3)秋正值花期,易識別;折斷花枝可阻止其開花結(jié)果,減少種子的產(chǎn)生。23、略

【分析】【分析】

本題以射陽湖的演變過程為材料;設(shè)置3道小題,涉及陸地水體的補給關(guān)系;外力作用、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等內(nèi)容,考查學生閱讀圖文材料、調(diào)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詳解】

(1)射陽湖曾為淺海海灣;在約7000年前受三角洲平原發(fā)育的影響逐漸成為半封閉的潟湖,此時的射陽湖湖水鹽度較高,海平面下降使得射陽湖水位高于海水水位,射陽湖高鹽度湖水會逐漸下滲并向海洋方向流淌;此時的射陽湖接受陸地上的降水;地表徑流,逐漸蓄積淡水,這些淡水在向海洋流動的過程中稀釋、帶走湖泊中鹽分,形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