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自貢市、遂寧市、廣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學年高中二年級第一(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1頁
地理-四川省自貢市、遂寧市、廣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學年高中二年級第一(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2頁
地理-四川省自貢市、遂寧市、廣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學年高中二年級第一(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3頁
地理-四川省自貢市、遂寧市、廣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學年高中二年級第一(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4頁
地理-四川省自貢市、遂寧市、廣安市等九市2024-2025學年高中二年級第一(上)學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考試試題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秘密★啟用前遂寧市2024一2025學年度高中二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zhì)量監(jiān)測地理試題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1.本試卷共分兩卷,第I卷為選擇題,第I卷為非選擇題。第I卷(選擇題,共48分)33分,共48 3題。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A.799米B.999米C.1199米D.1499米A.雨水B.冰川融水C.積雪融水D.地下水高二地理試題第1頁(共6頁)20222022B.4月C.7月A.河流流量B.臺風C.天文大潮D.河道形狀在地中海中部的撒丁島的最北端,有一塊造型獨特、形似熊黑的高大巖石(圖2),當?shù)厝朔Q為"熊巖",其巖體由花崗巖組成。據(jù)此完成6~7題。6.形成熊巖的主要地質(zhì)過程是A巖漿噴出地殼抬升風化侵蝕C.地殼抬升巖漿侵入風化侵蝕B.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侵蝕D.地殼張裂巖漿噴出風化侵蝕B.4月C.B.4月北部少量冰川略有增長。據(jù)此完成8~10題。,每10年升溫約0.5℃,,近50年減少約20%,但4~4~5題。持續(xù)收縮C.持續(xù)擴張持續(xù)收縮高二地理試題第2頁(共6頁)圖3表示上海某地(北緯317)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試驗站測得的水平地面和最大太陽輻射變化。據(jù)此完成11~12題。A.海拔高度B.太陽高度C.晝夜長短D.植被狀況12.與7月相比,6月兩處地表月最大太陽輻射較小的主要原因是該月A.多陰雨天氣B.多臺風登陸C.平均晝長短D.太陽高度小提島位置、河流分布。據(jù)此完成13~14題。高二地理試題D.夏季風影響第3頁(共6頁)大致形成了三條放蜂線路(圖5題。,泌蜜豐富,蜜質(zhì)A.氣溫B.降水C.光照A.刺槐品種多B.晝夜溫差大C.光照條件優(yōu)D.地形D.地勢起伏大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23年2月7日,熱帶氣旋弗雷迪"在澳大利亞西北海面生成此后,"弗雷迪"一路向西行進,不斷加強,19日成為特強熱帶氣旋。21日,"弗雷迪"登陸馬達加斯加,23日至3月13日在莫桑比克海峽附近反復折向,給馬達加斯加等多國造成嚴重災害。圖6為"弗雷迪"圖6高二地理試題第4頁(共6頁)(2)分析弗雷迪生成后至19日不斷增強的原因。(6分)(3)3月12,分析其原因。(6分)圖7分分33,選擇其中一種觀點,并闡述理由。(4分)高二地理試題第5頁(共6頁)。圖8為甲(100萬年前)、乙(現(xiàn)代)兩個不圖8分分高二地理試題第6頁(共6頁)高二地理答案第1頁(共6頁)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CCADBCBCBBADAAD1.A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觀察點需要滿足的條件,即高處且無視線阻擋。然后根據(jù)等高線地形圖判斷各點與湖泊之間的地形關系,如是否有山脊、凸坡等地形阻擋視線??梢酝ㄟ^“凸高為谷,凸低為脊”的原則來判斷地形,山脊會阻擋視線,山谷則不會;自高到低等高線先密后疏為凸坡,反之為凹坡,凸坡會阻擋視線,凹坡則不會。游客從高處遙望湖泊拍攝照片,需要找到能看到湖泊全貌且處于高處的位置。①地海拔較高且與湖泊之間沒有明顯地形阻擋,能夠看到湖泊全貌,所以拍攝照片時所處位置可能在①地,A選項正確。②地附近向湖泊方向等高線先疏后密,有凸坡遮擋視線,不能從高處俯瞰湖泊,B選項錯誤。③地位于山脊線東側,與湖泊之間有山脊阻擋視線,無法看到湖泊,C選項錯誤。④地海拔較低,高度與湖泊相近,D選項錯誤。故正確選項是A。2.C計算相對高差時,先確定兩點海拔的取值范圍。據(jù)圖可知,等高距為200米,湖泊所在位置海拔為600—800米,最高山峰海拔為1800—2000米,所以相對高差的上限為2000—600=1400米,相對高差的下限為1800—800=1000米。綜合可得相對高差范圍是1000—1400米之間(不包括1000米和1400米),C選項1199米在此范圍內(nèi)。故正確選項是C。3.C判斷湖泊補給水源,關鍵是根據(jù)湖泊水位變化特點與不同補給水源的特點進行對比。了解各種補給水源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如雨水補給與降水季節(jié)相關,冰川融水補給與氣溫和冰川分布有關,積雪融水補給與冬季積雪和春季氣溫有關,地下水補給相對穩(wěn)定。根據(jù)題目中湖泊特殊的水位變化時間節(jié)點來分析最可能的補給水源。結合經(jīng)緯度和海拔,可以判斷出該地區(qū)冬季有積雪,次年春季氣溫回升,積雪融化,大量補給湖泊,使湖泊面積增大,符合冬季干涸、次年6月而不是盛夏時面積恢復最大的特點。故正確選項是C。4.A判斷咸潮入侵最易發(fā)生的時間,關鍵是分析河流水位與海水入侵的關系。一般來說,河流水位越低,越容易發(fā)生咸潮入侵。長江流域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降水少,河流處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1月正值冬季,長江徑流量小,對海水的頂托作用弱,海水容易倒灌,所以長江口水域最易遭受咸潮入侵,A選項正確。4月為春季,隨著氣溫回升,流域內(nèi)冰雪融水增多,且雨季逐漸來臨,河流流量開始增加,不易發(fā)生咸潮入侵,B選項錯誤。7月是夏季,長江流域處于雨季,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對海水的頂托作用強,咸潮入侵可能性小,C選項錯誤。10月為秋季,雖然流域內(nèi)降水較夏季減少,但較冬季多,且前期雨季積累的水量仍可維持一定的河流水位,相比1月,咸潮入侵的可能性較小,D選項錯誤。故正確選項是A。高二地理答案第2頁(共6頁)5.D分析與咸潮入侵時間無關的因素,需要明確咸潮入侵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河流流量大小直接影響河流水位,流量小則河水位低,海水容易入侵,所以河流流量與咸潮入侵時間早有關,A選項不符合題意。臺風可能帶來強降水,增加河流流量,緩解咸潮入侵;臺風帶來的強風也可能使海水涌入河口,與咸潮入侵時間早有關,B選項不符合題意。天文大潮時,會加大海水倒灌的可能性,促使咸潮提前入侵,C選項不符合題意。河道形狀主要影響咸潮入侵時的范圍和強度,而不是入侵時間,D選項符合題意。故正確選項是D。6.B首先,花崗巖是巖漿侵入地殼上部但未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的侵入巖,噴出巖則是巖漿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所以其形成的第一步是巖漿侵入地殼。之后,經(jīng)過地殼運動,該地區(qū)地殼抬升,使花崗巖巖體出露地表。最后,出露地表的花崗巖在長期的風化侵蝕作用下,逐漸形成了造型獨特的“熊巖”。故正確選項是B。7.C物理風化主要受氣溫變化影響,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越大,物理風化越明顯。撒丁島位于地中海中部,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7月是夏季,氣溫高,白天太陽輻射強,巖石表面升溫快,夜晚降溫快,氣溫日較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烈。1月是冬季,溫和多雨,氣溫日較差相對較小,物理風化不明顯,A選項錯誤。故正確選項是C。8.B大氣環(huán)流形勢主要影響的是降水和熱量的再分配等,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增溫速率差異影響較小,A選項錯誤。地表反射率對增溫速率有重要影響。5000米以上區(qū)域積雪和冰川覆蓋面積相對較大,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高,大量太陽輻射被反射,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少,進而升溫緩慢,增溫速率低。而4000米左右區(qū)域,積雪冰川覆蓋相對較少,地表反射率相對較低,吸收太陽輻射相對較多,增溫速率較大,B選項正確。地勢起伏狀況在整個青藏高原都存在,并不是5000米以上區(qū)域特有的影響增溫速率的關鍵因素,不同海拔的地勢起伏差異并非造成這種增溫速率差異的主要原因,C選項不合適。大氣水汽含量雖然隨著海拔升高而減少,水汽含量少會使保溫作用弱,但青藏高原上大氣水汽含量整體都較少,相比之下,地表反射率對5000米以上區(qū)域吸收太陽輻射少從而增溫慢的影響更為直接和關鍵,D選項不是主要因素。故正確選項是B。9.C解釋冰川增長的原因,要從冰川的物質(zhì)平衡角度考慮,即冰川的積累量和消融量的關系。當積累量大于消融量時冰川增長。青藏高原北部地區(qū),受西風影響,年降水量增加,因海拔高,氣溫低,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雪,冰川獲得的補給增多,即使在整體冰川退縮的大環(huán)境下,少量冰川因補給量大于消融量而呈現(xiàn)增長狀態(tài)。故正確選項是C。10.B目前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整體處于退縮狀態(tài),冰川融水增多,短期內(nèi)會使湖泊水量增加,湖泊面積擴張。但隨著冰川持續(xù)退縮,冰川面積不斷減小,未來可提供的融水會逐漸減少,湖泊面積又會收縮。所以未來一段時期內(nèi),青藏高原上的湖泊面積先擴張,后收縮。故正確選項是B。11.B海拔高度主要影響太陽輻射在大氣中的削弱程度,但對于同一地點的水平地面和20。傾角南向坡面來說,海拔高度是相同的,A選項錯誤。太陽高度角不同會導致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強度不同。對于20傾角南向坡面,在某些時段其與太陽光線的夾角比水平地面更接近直角,接收到的太陽輻射更強;而在另一些時段可能相反,所以太陽高度角是導致兩處地(坡)面之間月最大太陽輻射差異的主要因素,B選項正確。晝夜長短主要影響的是一天中太高二地理答案第3頁(共6頁)陽輻射的時長,而不是最大太陽輻射強度的差異,C選項錯誤。植被狀況主要影響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在同一地點,水平地面和坡面的植被狀況差異較小,且不是造成月最大太陽輻射差異的主要原因,D選項錯誤。故正確選項是B。12.A上海某地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6月正值梅雨季節(jié),多陰雨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所以月最大太陽輻射較小。7月梅雨季節(jié)結束,晴天相對較多,太陽輻射較強,A選項正確。6月和7月相比,6月晝長更長,且晝長主要影響太陽輻射的時長,而不是最大太陽輻射強度,C選項錯誤。6月和7月太陽直射點位置接近,太陽高度角相差不大,且6月太陽高度角更大,D選項錯誤。故正確選項是A。13.D塔希提島位于南太平洋(17S附近),受東南信風影響。東南信風從海洋吹向島嶼,帶來豐富水汽,島嶼地形多山地,東南部為迎風坡,降水多。島嶼西北部為背風坡,降水少。所以該島降水空間分布的顯著特點是東南多,西北少。故正確選項是D。14.A塔希提島位于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法阿位于島嶼西北部,東南信風的背風坡。當法阿正值一年中濕季時,太陽直射點位置靠近南回歸線,此時赤道低壓帶南移控制該島。赤道低壓帶控制下,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豐富。故正確選項是A。15.A刺槐花期與氣溫密切相關。我國暖溫帶地區(qū),從南向北氣溫漸次升高,春季先后來臨。蜂農(nóng)攜帶蜂箱追花奪蜜,需要在刺槐開花時到達相應地區(qū),自南向北隨著緯度升高,氣溫升高時間推遲,刺槐開花時間也相應推遲,所以蜂農(nóng)要依次向北追尋花期,A選項正確。降水、光照和地形雖然對刺槐生長有一定影響,但不是導致放蜂線路自南向北的主要因素。地形主要影響局部小氣候,對于整體放蜂線路的南北走向影響較小。故正確選項是A。16.D西線自陜西向北到山西、河北,沿線跨越平原、高原、山地,地勢起伏大。地勢起伏會導致不同海拔高度氣溫差異較大,熱量條件復雜。這種復雜的地形和熱量條件使得刺槐開花時間在不同海拔和地形部位有較大差異,花期延長,從而放蜂時間較長,D選項正確。刺槐品種在同一區(qū)域內(nèi)差異不大,且品種不是西線放蜂時間長的主要原因,A選項錯誤。晝夜溫差大主要影響植物的糖分積累等,與刺槐花期長短關系不大,B選項錯誤。光照條件在同一大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如西線所經(jīng)過的地區(qū))差異不明顯,不是影響花期長短的關鍵因素,C選項錯誤。故正確選項是D。二、非選擇題(3題,52分)17.(18分)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1)位于熱帶,海洋表層水溫高(于26℃);熱帶洋面廣闊,水體蘊含熱量豐富;2月,太陽高度角大,海水吸收熱量多,升溫快;南緯15附近,地轉(zhuǎn)偏向力足以使氣旋系統(tǒng)旋轉(zhuǎn)。(每點2分,滿分6分)(2)始終在熱帶海域,且有暖流流經(jīng),使大氣增溫增濕(2分),沿途水熱補充,使大氣膨脹上升,水汽凝結,釋放的熱量促使大氣進一步上升,洋面氣壓降低,水平氣壓梯度力增大(2分);且洋面(廣闊,)摩擦力小,加速外圍暖濕氣流匯入(2分)。(3)登陸點以南沿海地區(qū)吹東南風(2分),向岸風使海水水位猛漲,風暴潮危害大(2分);以北地區(qū)吹離岸的西北風,海水水位上漲不明顯(2分)。解析:本題以2023年熱帶氣旋“弗雷迪"在澳大利亞西北海面生成并影響非洲多國為情境,設置了關于熱帶氣旋生成條件、增強原因以及登陸時不同地區(qū)風暴潮危害差異的問題。涉及熱帶氣旋形成的條件(水溫、洋面、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熱帶氣旋強度變化的因素(水溫、暖流、摩擦力)、氣旋運動與風向的關系以及風向?qū)︼L暴潮的影響等知識點??疾閷W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論證和探討地理事物等能力,體現(xiàn)了對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1)熱帶氣旋生成的基本條件,即高溫海水、開闊洋面和合適的地轉(zhuǎn)偏向力。對于每個條件,要結合題目所給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特征進行分析。首先,需要有較高的海洋表層水溫,一般要高于26℃。澳大利亞西北海面位于熱帶地區(qū),太陽輻射強,海水吸收熱量多,海洋表層水溫高,為熱帶氣旋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來源。其次,洋面要開闊。廣闊的洋面能夠使大量海水受熱蒸發(fā),形成深厚的水汽層,為氣旋的發(fā)展提供豐富的水汽。澳大利亞西北海面洋面開闊,水體蘊含熱量豐富,有利于熱帶氣旋的生成。加上,時值2月初,陽光直射南緯10度多,該海域太陽輻射強,表層海水升溫快;最后,需要有一定的地轉(zhuǎn)偏向力。在南緯15附近,地轉(zhuǎn)偏向力足以使氣旋系統(tǒng)旋轉(zhuǎn),促使熱帶氣旋的形成。如果地轉(zhuǎn)偏向力過小,氣流難以形成旋轉(zhuǎn)的氣旋系統(tǒng)。(2)“弗雷迪"始終在熱帶海域活動,熱帶海域水溫高,為其提供了持續(xù)的能量供應。而且該區(qū)域有暖流流經(jīng),暖流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海水溫度。高溫的海水使得大氣受熱膨脹上升,水汽不斷凝結,在凝結過程中釋放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又促使大氣進一步上升,使得氣旋中心的氣壓不斷降低,與周圍大氣的氣壓差增大,從而推動氣旋不斷增強。此外,廣闊的洋面使得氣旋移動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小,摩擦力小有利于氣旋系統(tǒng)的快速旋轉(zhuǎn)和強度增強,使得“弗雷迪"能夠不斷發(fā)展壯大。(3)3月12日,根據(jù)氣旋的運動方向和所處位置,登陸點以南的沿海地區(qū)吹東南風。東南風是向岸風,它會將海水不斷吹向陸地,使得沿海地區(qū)海水水位猛漲,形成強大的風暴潮,對沿海地區(qū)造成嚴重危害。而登陸點以北地區(qū)吹離岸的西北風,西北風將海水吹離海岸,導致沿海地區(qū)海水水位上漲不明顯,風暴潮危害相對較小。18.(16分)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1)山脈在西部縱貫南北(呈西北至東南走向),山區(qū)面積廣,森林覆蓋率高(2分);山脈臨近海岸,抬升來自海洋的西風,形成地形雨,消耗大量水汽(2分);導致西風變干燥,在越過山脈后下沉升溫,易引發(fā)森林大火(2分)。(2)植被覆蓋率降低,保持水土能力下降,短期內(nèi)地表徑流增加(2分);下滲減少,地下水的補給減少,地下徑流減少(2分);地表蒸發(fā)量和植物蒸騰量減少,空氣濕度減小,降水量減少(2分)。(3)(觀點不賦分,理由每點2分,滿分4分)林火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利。理由:植物燃燒后的灰燼中含有大量營養(yǎng)成分,能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森林物種自然更新;抑制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高二地理答案第4頁(共6頁)高二地理答案第5頁(共6頁)林火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害。理由:植被覆蓋率下降,物種減少甚至滅絕,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下降(如影響?zhàn)B分循環(huán)、碳儲存和當?shù)貧夂蛘{(diào)節(jié));加劇水土流失(土壤侵蝕和洪水風險增加),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難以恢復等。解析:本題以加拿大西部林火這一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為情境,圍繞落基山脈對林火的影響、林火后水循環(huán)變化以及林火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弊等方面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自然現(xiàn)象與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關系。涉及地形對氣候(氣流運動、干濕狀況)的影響、植被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與功能、林火對土壤肥力、物種更新以及病蟲害等方面的影響等多個知識點??疾閷W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體現(xiàn)了對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1)首先,落基山脈在加拿大西部縱貫南北且面積廣闊,本身森林覆蓋率高,這就意味著有大面積的易燃物存在,為林火的發(fā)生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其次,山脈臨近海岸,來自海洋的西風受山脈阻擋,使得山脈西側能夠獲得海洋水汽滋潤,通過形成地形雨消耗大量水汽,西風氣流變干燥。山脈東側則處于背風坡位置,干燥的西風越過山脈后,在東側形成下沉氣流,根據(jù)焚風效應,空氣下沉過程中會絕熱增溫,導致空氣變得干燥,濕度降低,這樣的干燥環(huán)境使得森林植被更易著火,一旦有火源出現(xiàn),就很容易引發(fā)森林大火。(2)植被在水循環(huán)中有多方面重要作用。大面積林火后,植被覆蓋率降低。從地表徑流角度看,植被原本可以攔截部分降水、減緩地表徑流速度,現(xiàn)在保持水土能力下降,降水更多地快速匯集形成地表徑流,所以短期內(nèi)地表徑流會增加。對于下滲環(huán)節(jié),植被根系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利于水分下滲,林火后植被減少,下滲作用隨之減弱,地下水獲得的補給量也就減少,地下徑流相應減少。從蒸發(fā)和蒸騰方面來說,植被的蒸騰作用是把水分從土壤輸送到大氣中的重要途徑,地表的植被、枯枝落葉等燃燒后,地表蒸發(fā)量和植物蒸騰量都會減少,這使得空氣中水汽含量減少,空氣濕度減小,進而影響到降水環(huán)節(jié),降水量也會隨之減少。(3)選擇觀點闡述理由時,不管是支持有利還是有害,都要圍繞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功能、生物多樣性以及土壤等關鍵要素展開分析。以林火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利為例:林火燃燒后,植物殘體化為灰燼留在土壤表面,這些灰燼中含有大量如鉀、磷等營養(yǎng)成分,相當于給土壤施了肥,能夠提高土壤肥力,為后續(xù)森林植被的生長提供更充足的養(yǎng)分,利于植被恢復和生長。從森林物種更新角度看,有些植物的種子需要經(jīng)過火燒等特殊環(huán)境刺激才能更好地萌發(fā),林火可以破壞原有植被的競爭格局,為一些新的物種提供生長空間,促進森林物種自然更新,維持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另外,林火可以燒死部分森林病蟲害的蟲卵、病菌等,抑制森林病蟲害的發(fā)生,減少病蟲害對森林健康生長的威脅,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林火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害為例:林火發(fā)生時,高溫會直接燒毀大量的植被,使得植被覆蓋率下降,很多依賴森林生存的動植物失去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導致物種數(shù)量減少,甚至一些物種可能會滅絕,這樣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被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如物質(zhì)循環(huán)、能量流動等都會受到影響而下降。而且大面積林火破壞了地表植被后,土壤失去植被的保護,在降水、風等外力作用下,更容易發(fā)生水土流失、風蝕現(xiàn)象,土壤肥力也會隨之流失,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到原有狀態(tài),對其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極為不利。高二地理答案第6頁(共6頁)19.(18分)參考答案和評分細則:(1)火山噴發(fā),形成噴出巖(火山巖)(2分);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侵入巖)(2分);地殼運動(構造運動),形成斷層(2分)。(2)擠壓力(2分)。理由:巖層斷裂(2分),且斷層面以上巖塊(或上盤)相對上升(2分)。(3)早期,盆地所在區(qū)域碎屑巖和火山巖覆蓋,隨地殼抬升(海平面下降),上覆巖層被侵蝕(2分);后巖層斷裂,盆地所在巖塊受斷裂下陷與整體抬升影響,經(jīng)歷外力沉積與侵蝕作用(2分);最后,盆地所在巖塊進一步下陷(外側巖塊抬升),形成盆地,地表繼續(xù)接受沉積(2分)。解析:本題以廣東省東部的河源盆地這一典型斷陷盆地為情境,通過展示甲、乙兩個不同地質(zhì)時期該盆地所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