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1-2022學年高三10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1頁
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1-2022學年高三10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2頁
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1-2022學年高三10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3頁
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1-2022學年高三10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4頁
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2021-2022學年高三10月質量檢測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秘密·2021年10月28日11:30前重慶市2021-2022學年(上)10月月度質量檢測2021.102021.10【命題單位:重慶縉云教育聯(lián)盟】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在試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新世紀詩歌的現(xiàn)實感問題程一身詩歌的肌體內似乎并無感應世紀變遷的神經末梢,新世紀詩歌仍是上世紀詩歌的延續(xù)。當代詩人仍普遍面臨著來自現(xiàn)實的壓力——不是不現(xiàn)實,而是現(xiàn)實得不夠。所謂“現(xiàn)實得不夠”未必是作者的自覺,更是外界的判斷,這與詩歌的持續(xù)被冷落存在著因果關系。就此而言,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關系仍是緊張的,但我并不傾向于讓作者一味迎合讀者,畢竟寫作首要的是獨立性。對作者來說,為自己寫總比為他人寫更有說服力。事實上,新世紀詩歌對現(xiàn)實的書寫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集中,流于表象了,而是以分散深入的形式融入字里行間。這種寫作技術的進步不免讓某些守舊的讀者陷入失察的窘境,以至于以為這些詩不現(xiàn)實。更重要的是,他們對現(xiàn)實持一種狹隘的理解并因此不能深入捕捉詩中的現(xiàn)實感。在我看來,現(xiàn)實感是溝通作者和讀者的橋梁。如果說創(chuàng)作是詩人從現(xiàn)實中獲得現(xiàn)實感并把它轉換成詞語的過程,那么閱讀就是讀者通過詞語把握詩人的現(xiàn)實感,從而認識詩中現(xiàn)實的過程。嚴格地說,任何一個讀者都不可能在詞語中看到現(xiàn)實,但他可以覺察其中的現(xiàn)實感,即詩人對特定現(xiàn)實的具體感受、復雜態(tài)度和觀念遷移,以及由此形成的贊美、諷刺、批判等不同風格。顯而易見,現(xiàn)實感與現(xiàn)實的不同之處在于現(xiàn)實是客觀的,現(xiàn)實感則是詩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也就是說,現(xiàn)實感固然有其主觀性,但它是由客觀事物引發(fā)的。不同的事物自然會引發(fā)不同的現(xiàn)實感,就是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詩人中間也會引發(fā)不同的現(xiàn)實感,甚至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時刻也會引發(fā)同一個詩人不同的現(xiàn)實感。就此而言,現(xiàn)實感并非單純的主觀之物,而是主觀與客觀的綜合體。如果說現(xiàn)實世界豐富多彩,那就可以說詩人的現(xiàn)實感變化無窮,因為有限的現(xiàn)實可以觸發(fā)詩人無限的現(xiàn)實感。這正是詩多于物的一個原因。相應地,“現(xiàn)實化”即“現(xiàn)實感”的實現(xiàn)方式。具體地說,“現(xiàn)實化”就是詩人將“現(xiàn)實”轉化為詞語的過程。這應該比單純地說詩歌寫作更準確。關于“現(xiàn)實化”,孫文波在2013年底的一次詩歌討論會上提出,許多當代詩看上去都是草稿,未完成的半成品。我對這個提法深有同感。當代詩給人一種草稿感,我想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從詩的形體來看,古詩體制嚴整、韻律流暢,并形成了一套可驗證的基本規(guī)則,諸如整齊、對仗、平仄等。作品是否已經完成,從形式上就可以判斷出來;而當代詩就不行,在形體上毫無體制可言:詩行忽長忽短,隨意跨行分行,詩行可合并可拆分,而且多一行少一行似乎都無關緊要。從詞語運用來看,古詩中的詞語既服從特定的形體,又呼應全詩的韻律,而且驚人的凝練,一首詩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美麗整體;而當代詩中的詞語大多是松散的,幾乎沒有組織,也無章可尋。這樣的東西看上去怎么都覺得是半成品。要改變草稿寫作的現(xiàn)狀,必須加強詩的形體建設,一方面可以注重分節(jié),二行一節(jié)、三行一節(jié)、四行一節(jié),如此等等;另一方面要注意節(jié)奏,在保證內在韻律的基礎上盡量讓詩行彼此均衡。(選自《詩選刊》,2021年6期)材料二真詩的現(xiàn)代性:朱光潛與魯迅關于“曲終人不見”的爭論及其余響胡曉明現(xiàn)代性的另一個特征是歷史主義。歷史主義是現(xiàn)代理性求真的產物,是將神意的歷史觀顛覆之后,客觀性原則照亮歷史領域的勝利。歷史主義不承認什么抽象的美,絕對的美,一切思想與精神的表現(xiàn),都應該還原為歷史中的具體場景。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的閱讀史,其實正是在科學、理性和客觀原則的不斷自覺之下,漸漸顛覆了傳統(tǒng)辭章之學鑒賞批評的求美求善取向,而漸漸走向求真求實路線的過程。魯迅是其中的代表,他對朱光潛的批評,也正是這一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具體而言,魯迅的歷史主義體現(xiàn)在他將朱光潛辛苦建立的靜穆美學,化為文學與社會歷史中的一個美麗的誤讀。究其實,詩人錢起根本沒有在那首省試詩中,表達什么真實的(更談不上神秘而高貴的)情感,他所寫的,一切不過是應試的話語操作而已。再來分析《省試湘靈鼓瑟》:末二句其實不過是點題:“曲終”點明了“鼓瑟”,“人不見”點出“靈”字,“江上”點出了“湘”字,說白了,這一切不過是試貼詩的格套:點題。他挖苦說:假使屈原不和椒蘭吵架,卻上京求取功名,我想,他大約也不至于在考卷上大發(fā)牢騷的,他首先要防落第。這就表明,省試詩是不會有什么真情實感的。同時也就表明,朱光潛所做的解釋,并不符合文學史的真相。倒是錢起下第后,寫《下第題長安客舍》“不遂青云望,愁看黃鳥飛”,有了真實感情,因為,這是真實生活中的牢騷。(選自《江海學刊》,2006年3期)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的作者說“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關系仍是緊張的”,是從讀者對詩的評價同詩作者的自我感覺不同的角度上說的。B.作詩和讀詩是不同的過程,作詩是詩人將從現(xiàn)實中獲得現(xiàn)實感換成詞語,讀詩則是讀者通過詞語把握詩人的現(xiàn)實感。C.材料一的作者之所以認為許多現(xiàn)代詩看上去都是草稿,主要是因為現(xiàn)代詩的形體毫無體制,現(xiàn)代詩的詞語大多松散。D.傳統(tǒng)的辭章之學在對詩的鑒賞批評上取向于求美求善,而真詩的現(xiàn)代性則走的是以魯迅為代表的求真求實的路線。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世紀詩歌之持續(xù)被冷落,在于讀者認為現(xiàn)實得不夠,而作者卻并沒這種自覺。B.新世紀詩歌的作者應該讓讀者通過詩歌覺察到自己對特定現(xiàn)實的具體感受和態(tài)度。C.為了增強現(xiàn)實感,新世紀詩歌必須注重分節(jié),既保證內在韻律,又盡量讓詩行均衡。D.作者認為,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一詩,并沒有表達一種“神秘而高貴”的情感。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現(xiàn)實感是溝通作者和讀者的橋梁”這個觀點的一項是()(3分)

A.當代詩人普遍面臨著來自現(xiàn)實的壓力,“現(xiàn)實得不夠”不一定是作者的自覺。B.寫作首要的是獨立性,讀者與作者之間雖然緊張,但作者不能一味迎合讀者。C.詩人從現(xiàn)實中獲得現(xiàn)實感并把它轉換成詞語,讀者再通過詞語把握詩人的現(xiàn)實感。D.材料一的作者認為詩人的現(xiàn)實感變化之所以能無窮,是因為現(xiàn)實世界是豐富多彩的。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或材料二的論證思路。(4分)5.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闭埥Y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曹雪芹一語來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黛玉連忙起身接見。貫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摈煊裾恢院畏Q呼,只見眾姊妹都忙告訴他道:“這是璉嫂子?!摈煊耠m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yǎng)的,學名王熙鳳。黛玉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边@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xiàn)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币幻嬗謫柶抛觽儯骸傲止媚锏男欣顤|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闭f話時,已擺了茶果上來。熙鳳親為捧茶捧果。又見二舅母問他:“月錢放過了不曾?”熙鳳道:“月錢已放完了。才剛帶著人到后樓上找緞子,找了這半日,也并沒有見昨日太太說的那樣的,想是太太記錯了?”王夫人道:“有沒有,什么要緊?!币蛴终f道:“該隨手拿出兩個來給你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罷,可別忘了?!蔽貘P道:“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來?!蓖醴蛉艘恍?,點頭不語。(節(jié)選自《紅樓夢》)文本二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這支曲子是詠王熙鳳的判詞。寫她因聰明過了頭,反被聰明誤身,暗示其最后與賈府同歸于盡的悲劇命運。曲名《聰明累》,語出蘇軾《洗兒》詩:“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王熙鳳的結局在原稿八十回以后,我們已無法看到。據判詞及脂批等資料提供的消息,王熙鳳在賈府敗落后曾獲罪拘系獄神廟,此后又有大觀園執(zhí)帚掃雪、被賈璉休棄等情節(jié),最后回首慘痛,短命而死,結局是很悲慘的。續(xù)書寫其被眾冤鬼索命而亡,落入因果報應的窠臼。全曲以王熙鳳個人命運歸宿為線索,將王熙鳳個人命運與整個賈府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揭示其悲劇的必然性,惋惜中含有批判?!皺C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語句警拔,富于哲理。它不僅是對王熙鳳個人悲劇命運的深刻總結,也準確地概括了此類人物最終都將是咎由自取的必然結果。(摘編自石紹勛《紅樓夢曲十四首?聰明累》)6.下列對文本一的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運用襯托的手法,通過他人的反應塑造王熙鳳的形象。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王熙鳳鮮活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B.賈母稱王熙鳳為“鳳辣子”,戲謔中描繪出她和賈母的關系,既暗示了她潑辣的性格,同時也暗示了她在賈府中的地位。C.王熙鳳親自為賈母捧茶捧果,這一描寫刻畫了鳳姐圓滑世故、善于逢迎的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批判之情。D.王熙鳳集各種寶物于一身。文章用很多筆墨來描寫她的穿著打扮,既寫出了她的美麗動人,又寫出王熙鳳的庸俗市儈。7.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熙鳳以“神妃仙子”的形象“高調”地出場,與后文“獲罪拘系獄神廟”“大觀園執(zhí)帚掃雪”“被賈璉休棄”等悲慘的結局形成鮮明對比。B.王熙鳳對林黛玉的一連串“真切”詢問和關懷囑咐,根本不等林黛玉回答,這既讓林黛玉感受到了王熙鳳的關愛之情,也給了她一個下馬威。C.王熙鳳與賈府有著密切的依存關系,賈府的“盛”可由她這個實際掌權人的輝煌形象來體現(xiàn),而賈府的“衰”也可由鳳姐的悲慘結局來體現(xiàn)。D.“王熙鳳出場”使用文白相間的語言形式進行敘述,以文言對句正面描寫鳳姐衣著和容貌,以白話形式描寫人物之間的對話,自然風趣和諧。8.結合材料二,概括石紹勛評價王熙鳳的依據。(6分)9.林黛玉眼中的王熙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6分)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臣聞人君有必勝之道,故能并兼廣大,以一其制度,則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連刑,謂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謂禁止行道,以網外奸也;三曰全車,謂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結其聯(lián)也;四曰開塞,謂分地以限,各死其職而堅守也;五曰分限,謂左右相禁,前后相待,垣車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號別,謂前列務進,以別其后者,不得爭先登不次也;七曰五章,謂彰明行列,始卒不亂也;八曰全曲,謂曲折相從,皆有分部也;九曰金鼓,謂興有功,致有德也;十曰陳車,謂接連前矛,馬冒其目也;十一曰死士,謂眾軍之中有材力者,乘于戰(zhàn)車,前后縱橫,出奇制敵也;十二曰力卒,謂經旗全曲,不麾不動也。此十二者教成,犯令不舍。兵弱能強之,主卑能尊之,令弊能起之,民流能親之,人眾能治之,地大能守之。國車不出于閫,組甲不出于橐,而威服天下矣。兵有五致:為將忘家,逾垠忘親,指敵忘身,必死則生,急勝為下。百人被刃,陷行亂陳;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橫行天下。武王問太公望曰:“吾欲少間而極用人之要?!蓖麑υ唬骸百p如山罰如溪太上無過其次補過使人無得私語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者死。”伐國必因其變。示之財以觀其窮,示之弊以觀其病,上乖者下離,若此之類,是伐之因也。凡興師,必審內外之權,以計其去。兵有備闕,糧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后興師伐亂,必能入之。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地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廣而人寡者,則絕其阨;地狹而人眾者,則筑大堙以臨之。無喪其利,無奪其時,寬其政,夷其業(yè),救其弊,則足施天下。今戰(zhàn)國相攻,大伐有德。自伍而兩,自兩而師,不一其令。率俾民心不定,徒尚驕侈,謀患辨訟,吏究其事,累且敗也。日暮路遠,還有挫氣;師老將貪,爭掠易敗。凡將輕、壘卑、眾動,可攻也。將重、壘高、眾懼,可圍也。凡圍,必開其小利,使?jié)u夷弱,則節(jié)吝有不食者矣。眾夜擊者,驚也;眾避事者,離也;待人之救,期戰(zhàn)而蹙,皆心失而傷氣也。傷氣敗軍,曲謀敗國。(選文摘自《兵教下》)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賞如山/罰如溪/太上無/過其次/補過/使人無得私語/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者死。B.賞如山/罰如溪/太上無過/其次補過/使人無得私語/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者死。C.賞如山/罰如溪/太上無過/其次補過/使人無得私語/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死。D.賞如山/罰如溪/太上無過/其次補過/使人無得/私語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死。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逾垠,逾垠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越境,亦作“踰垠”,猶越境。B.備闕,指足備于缺少,又指備其所缺以補之也。C.大堙,指土地,古代攻城時,積土為山,然后登堙以觀敵情。D.夷弱,意思是削弱,本詞中夷是創(chuàng)傷的意思,弱是弱小的意思。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中人君有十二種方法,掌握這些方法即可有此效果:人口眾多而龐雜的也可以治理好,土地廣大的可以守得住,不必出兵打仗,也能威服天下。B.本文中對軍隊有五條要求:受命為將要忘掉家庭,出國作戰(zhàn)要忘掉父母,臨陣殺敵要忘掉自己,只有抱必死的決心,才可以求得生存,急于求勝,是不好的。C.本文中凡是敵人將帥輕浮、營壘低矮、軍心動搖的,就可以進攻它。將帥穩(wěn)重、營壘高大、軍心恐懼的,可以圍困它。D.本文中興兵作戰(zhàn),不一定研究敵我形勢的變化,只要計劃軍隊行動。敵我戰(zhàn)備程度,糧食多少,比較雙方進出道路遠近險易,然后出兵進攻,很大程度上可以順利攻入敵境。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臣聞人君有必勝之道,故能并兼廣大,以一其制度,則威加天下。(4分)(2)地廣而人寡者,則絕其阨;地狹而人眾者,則筑大堙以臨之。(4分)14.結合選文,請你簡要談一談本文中治國作戰(zhàn)的啟示。(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臨江仙·送錢穆父①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②,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元祐三年,錢穆父獲罪出知越州,元祐五年徙知灜州,于次年春啟行,途經杭州,蘇軾以此詞贈行。②改火:古時鉆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稱為“改火”。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人與錢穆父京城一別后,時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將分別,令人慨嘆。B.錢穆父如春風般溫暖的笑容,與他輾轉天涯、踏盡紅塵的辛勞形成對比。C.詞人以古井、秋竹作比,表達了他對友人品性的贊美和對其遭遇的同情。D.“淡月微云”營造出凄清的氛圍,情景交融,烘托出詞人惆悵、感傷的心情。1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蘊含了詞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歸園田居(其一)》中直接表現(xiàn)詩人脫離官場回歸田園后的喜悅心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在《短歌行》中說一旦四方賢才光臨,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鄙棄權臣貴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凡爾賽文學”是一種表演高級生活的精神,但又不從正面直白地描述或展示生活之高端,而是用的語氣和言辭,看似地談論某個話題或故意流露出某個細節(jié),來展現(xiàn)自己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所以,有人提出,“凡爾賽文學”是“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也有人把“凡爾賽文學”的內容概括為故作困擾的炫耀、的責怪。還有人總結了“凡爾賽文學”的三大要素:先抑后揚,自問自答,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這一詞語一出現(xiàn)就在網絡上,吸引很多網友參與討論。網上流行的“凡爾賽文學”應分為兩類。一類是真心炫耀。此類“凡爾賽文學”所表述的內容或許是真實的,也或許是虛假的,但不論如何,創(chuàng)作者自我炫耀的心態(tài)是真的,這可稱為炫耀式的“凡爾賽文學”。另一類則是借此調侃。此類“凡爾賽文學”只是借用這種網絡流行句式,完成某種話語修辭,并非為了以炫耀為目的,只是為了創(chuàng)設場景、提高思想或情緒的表達效果,這不妨稱為形式化的“凡爾賽文學”。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輕描淡寫 心不在焉 半推半就 蔚然成風B.蜻蜓點水 心不在焉 欲拒還迎 風靡一時C.輕描淡寫 漫不經心 半推半就 風靡一時D.蜻蜓點水 漫不經心 欲拒還迎 蔚然成風19.下列各句中的冒號,和文中冒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聚卿先生:上月晦寄一函,想達左右。B.行動,要靠思想來指導;思想,要靠行動來證明:思想和行動是緊密相連的。C.理論上人類起源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古猿階段,亦人亦猿階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階段。D.我們山里人,有一種習慣:勢單力薄的人家,喜歡認干親,拉幫結友,尋求庇護。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并非為了炫耀,只是為了創(chuàng)設場景、增強思想或情緒的表達效果B.不是為了炫耀,只是為了創(chuàng)設場景、提高思想或情緒的表達效果C.并非為了以炫耀為目的,而只是為了創(chuàng)設場景、增強思想或情緒的表達效果D.并非以炫耀為目的,只是為了創(chuàng)設場景、提高思想或情緒的表達效果(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臺風出生在廣闊的海洋上,但它的壯大和移動還需要諸多助力。季風槽內水汽系統(tǒng)和冷空氣系統(tǒng)等影響著臺風的強度,①。當海上的副熱帶高壓強而穩(wěn)定,臺風就會乖乖聽話,按正常路徑移動;當多個臺風同時出現(xiàn)時,強大的臺風組團撕破副熱帶高壓的防線,臺風就放肆一下,②。如果說海洋是臺風的制造者,③,因為陸地地形的摩擦力作用對于臺風來說就像一把銼刀。如果臺風登陸以后,遭遇凹凸地形或山地起伏較大的地形,那么這把銼刀對臺風結構的破壞就是毀滅性的。當然也有一些臺風,在陸地轉一圈后,雖元氣大傷,但不甘被陸地終結,經歷多次登陸后,余威不減,給多地帶來狂風暴雨后,還能逃回海洋的懷抱。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2.文中畫波浪線處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曾國藩家書》云: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曾國藩家書》又云: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上面的言論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聯(lián)想,請根據你的思考或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秘密·2021年10月28日11:30前重慶市2021-2022學年(上)10月月度質量檢測高三語文答案及評分標準【命題單位:重慶縉云教育聯(lián)盟】D(D.材料二第一段是說“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的閱讀史,其實正是在科學、理性和客觀原則的不斷自覺之下,漸漸顛覆了傳統(tǒng)辭章之學鑒賞批評的求美求善取向,而漸漸走向求真求實路線的過程”,說的是“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的閱讀史”,并不是說真詩的現(xiàn)代性“走的是以魯迅為代表的求真求實的路線”。)2.B(A.表述犯了絕對化錯誤,材料一第一段是說“所謂‘現(xiàn)實得不夠’未必是作者的自覺”,用的是“未必是”,此項卻絕對地說“作者卻并沒這種自覺”;C.表述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材料一第四段是說“要改變草稿寫作的現(xiàn)狀,必須加強詩的形體建設”,而不是說“為了增強現(xiàn)實感”“新世紀詩歌必須注重分節(jié),既保證內在韻律,又盡量讓詩行均衡”;D.表述犯了張冠李戴的錯誤,材料二第二段開頭第一句就講“魯迅的歷史主義體現(xiàn)在他將朱光潛辛苦建立的靜穆美學,化為文學與社會歷史中的一個美麗的誤讀”,下文講的都是魯迅對朱光潛先生的批評,并不是作者的看法。)3.C(A.是由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所面臨的壓力引出詩歌如何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話題,并沒有指出現(xiàn)實感對溝通讀者和作者所起的作用;B.闡述的是“寫作首要的是獨立性”的觀點,并沒有指出現(xiàn)實感對溝通讀者和作者所起的作用;D.闡述的是“詩人的現(xiàn)實感變化之所以能無窮”的原因,并沒有指出現(xiàn)實感對溝通讀者和作者所起的作用。)4.材料一的論證思路:①從當代詩人在創(chuàng)作詩歌時所面臨的壓力引出詩歌如何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話題,間接提出論點,解決“論點是什么”的問題。②從新世紀詩歌對現(xiàn)實書寫的形式出發(fā),站在詩歌作者和讀者的不同角度分析現(xiàn)實感在作者和讀者中產生不同感受的原因,初步解決“為什么這樣說”的問題。③分析現(xiàn)實感同現(xiàn)實的不同,進一步論證論點。④從現(xiàn)實化同現(xiàn)實感的關系的角度分析,照應開頭所談的的“壓力”問題,完成對論題的論證。(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材料二的論證思路:①先簡扼指出歷史主義作為現(xiàn)代性的另一特征的內涵是:一切思想與精神的表現(xiàn),都應該還原為歷史中的具體場景。②并以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的閱讀史為證,引出魯迅對朱光潛的批評。③然后以《省試湘靈鼓瑟》的結尾為例具體分析魯迅同朱光潛的分歧,證明自己的觀點。(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5.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意思是說,每個人對同一部作品的解讀、賞析和看法都可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回有自己的不同觀點。②對于同一部作品來說,讀者的閱讀則是通過詞語把握詩人的現(xiàn)實感,從而認識詩中現(xiàn)實的過程,任何一個讀者都不可能在詞語中看到現(xiàn)實,只可以覺察其中的現(xiàn)實感。③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將自己從現(xiàn)實中所獲得的現(xiàn)實感轉換成詞語,現(xiàn)實感雖然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但現(xiàn)實感并非單純的主觀之物,而是主觀與客觀的綜合體?,F(xiàn)實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作者的現(xiàn)實感則變化無窮,因此有限的現(xiàn)實可以觸發(fā)詩人無限的現(xiàn)實感。④因此讀者所感受到現(xiàn)實感也是變化無窮的。所以莎士比亞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4分,每點1分)6.C(C.“表達了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批判之情”表述不準確。王熙鳳作為孫媳婦,為長輩捧茶捧果是分內之事,并不能表現(xiàn)她的“圓滑世故、善于逢迎”,也成不了作者對這個人物進行批判的著力點。)7.B(B.“讓林黛玉感受到了王熙鳳的關愛之情”錯誤。王熙鳳對這個剛來賈府的“新人”,一切關懷只是出自對賈母的逢迎,根本沒有關愛之情?!耙步o了她一個下馬威”言過其實,王熙鳳是想在黛玉及眾人面前顯示自己的獨特地位和重要性,談不上是給黛玉下馬威。)8.①依據判詞進行評價;②依據判詞及脂評資料進行評價(一點3分)9.①侍寵放縱: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賈母戲稱其“鳳辣子”。②貪婪俗氣:服飾上集珍寶珠玉于一身。③美麗狠毒:從“丹鳳三角眼”“柳葉吊梢眉”的外貌描寫看出。④機變逢迎:從話語中對賈母的恭維,對“三春”的照顧,對王夫人的回應看出。(一點2分)10.B(句意:懲罰壞人壞事,要像溪水那樣的通行無阻。執(zhí)行賞罰最重要的是不發(fā)生差錯,其次是有了差錯及時糾正,這就不會使人背后議論了。凡是有罪當罰而請求不罰的處死,有功當賞而請求不賞的處死?!疤蠠o過/其次補過”屬于對稱結構,“太上”對應“其次”,“無過”對應“補過”,排除A;“諸罰而請不罰者死/諸賞而請不賞者死”也屬于對稱結構,兩個句子均為判斷句,“者”為判斷句的標志,之間不必停頓。排除CD。)11.C(C.“大堙,指土地”錯誤。應該指堆成的大土山。)12.D(D.“本文中興兵作戰(zhàn),不一定研究敵我形勢的變化”錯誤。結合“凡興師,必審內外之權,以計其去”分析,興兵作戰(zhàn),必須詳細研究敵我形勢的變化,以計劃軍隊的行動??梢娺€是要研究敵我形勢的變化。)13.(1)我聽說人君掌握了必勝的方法,就能兼并廣大的土地,實行統(tǒng)一的制度,從而威震天下(4分);(2)土地廣闊而人口少的,就要控制它的樞紐要害,城市狹小而人口稠密的,就構筑土山攻城。(4分)14.①實行統(tǒng)一的制度,對軍隊要求提高,善用人;②必須詳細研究敵我形勢的變化,以計劃軍隊的行動;③有明智的攻擊選擇,如選擇將軍輕浮、軍心動搖、國家不穩(wěn)的。(一點1分)15.B(B.“與他輾轉天涯、踏盡紅塵的辛勞形成對比”錯誤,“依然一笑作春溫”與“天涯踏盡紅塵”沒有對比,這里是說詞人即使與友人分別了三年,再見時看見友人的笑容依舊是溫暖的,情分并沒有生疏。)16.①豪放達觀,意在勸慰友人。詞人認為人生如逆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隨遇而安。表達了詞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脫情懷。②失意惆悵,意在傷感自身。詞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表達了對宦海浮沉的惆悵,以及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慨嘆。(一點3分)17.(1)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2)我有嘉賓,鼓瑟吹笙;(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6分,一空1分)18.C(第一空,輕描淡寫:①用淺淡的顏色輕輕描繪。②說話或行文時有意把某個問題輕輕帶過。蜻蜓點水:意思是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也形容輕輕一吻。語境用來修飾“語氣和言辭”,從使用對象的角度來看,應選擇“輕描淡寫”。第二空,心不在焉:心不在這里。指思想不集中。漫不經心: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說漫不經意。語境指談論某個話題時候的態(tài)度,好像是不放在心上,故應選擇“漫不經心”。第三空,欲拒還迎:指心理狀態(tài)是拒(討厭對方),但在行動上不愿得罪對方,便采取了迎的辦法。半推半就:意思是一面推辭,一面靠攏上去。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推辭的樣子。語境指“凡爾賽文學”的內容是假意推辭,實則靠攏,故應選擇“半推半就”。第四空,蔚然成風:形容一件事情逐漸發(fā)展、盛行,形成一種風氣(多指好的)。風靡一時:形容一種事物在一個時期內非常風行。語境指“凡爾賽文學”在網絡上一度很流行,故應選擇“風靡一時”。)19.C(文中的冒號用于總說性詞語之后,作用是提示下文;A.用于書信中稱謂語之后;B.表示總結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