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5單元晚清時期的內(nèi)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經(jīng)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5單元晚清時期的內(nèi)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經(jīng)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5單元晚清時期的內(nèi)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經(jīng)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5單元晚清時期的內(nèi)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經(jīng)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5單元晚清時期的內(nèi)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經(jīng)典題集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8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學問點一、戊戌變法運動1.(2024山東卷·6)1873年,華蘅芳等人翻譯的《地學淺釋》把英國學者賴爾的地質(zhì)學理論介紹到中國。賴爾認為,地質(zhì)的進化過程,不是由超自然力氣或者巨大災變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氣在漫長的歲月中漸漸形成的。這一理論在當時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的歡迎,是因為它A.對自然演進規(guī)律進行了科學闡釋 B.傳播了西方先進科學學問C.與中國社會變革產(chǎn)生了共鳴 D.動搖了恪守祖訓的陳舊觀念【答案】C【解析】19世紀后期,賴爾關于自然力氣漸漸推動地質(zhì)進化的理論,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歡迎是因為這一理論可以用來支持和宣揚維新思想,與中國社會變革產(chǎn)生了共鳴,C項正確;科學闡釋了“自然演進規(guī)律”,不是劇烈要求變革中國社會,實現(xiàn)救亡圖存志向的進步思想家關注賴爾理論的主要緣由,A項錯誤;19世紀后期,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進步思想家歡迎賴爾理論不是為了傳播自然科學學問,B項錯誤;19世紀后期地質(zhì)進化理論傳入中國,沒能動搖恪守古訓的陳舊觀念,D項錯誤。2.(2024·天津高考·6)據(jù)學者探討,晚清成冊的小說至少在一千種以上,其中翻譯多于創(chuàng)作,翻譯的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國翻譯的外國小說僅7部,這主要是因為當時()A.閉關鎖國狀態(tài)剛剛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傳播遭到堅韌抵制C.國人更關注西學中的器物與制度D.中國古典小說具有強大影響力【答案】C【解析】題干問及的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段,1840年即已打破清政府閉關鎖國狀態(tài),故A項錯誤;1861年洋務運動存續(xù)的35年里,文化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是晚清翻譯西方著作數(shù)量最多,成果最著的機構,它排列了眾多的學者譯家和一些外籍傳教士,戊戌變法時期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期間也的確遭到頑固勢力的反對,但不是小說翻譯少的主要緣由,故B項錯誤;題干中“晚清成冊的小說至少在一千種以上,其中翻譯多于創(chuàng)作,翻譯的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國翻譯的外國小說僅7部”,推知外國其他類的作品翻譯多,結合1840—1899年中國發(fā)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故C項正確;題干分析的是的翻譯作品中未大量翻譯外國小說,未提及古典小說與其競爭問題,故D項錯誤。3.(2024·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8)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挖空心事”地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訂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供應理論依據(jù)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答案】D【解析】19世紀末民族危機空前嚴峻,材料嚴復“挖空心事”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聯(lián)系起來,目的是推動國人的思想解放,故A項錯誤;嚴復是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沒有提倡反清革命,故B項錯誤;嚴復是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與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無關,故C項錯誤;嚴復“挖空心事”的目的是,宣揚社會進化論思想,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故D項正確。4.(2024·江蘇單科·8)1897年10月,嚴復等人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一方面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另一方面還派員到各地采訪,國內(nèi)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這表明()A.國內(nèi)無報刊供其選稿B.維新派要讓讀者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C.清政府允許自由辦報D.維新思想的傳播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析】在1897年之前,中國有《昭文新報》、《申報》,嚴復沒有選擇中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不能說明國內(nèi)無報刊供其選稿,在1897年之前,中國有《昭文新報》、《申報》等,故A項錯誤,材料“方面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另一方面還派員到各地采訪,國內(nèi)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北砻骶S新派既關注國內(nèi)大事,也關注國外大事,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主要提及嚴復等人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沒有提及清政府允許自由辦報,故C項錯誤;嚴復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國內(nèi)采訪偏重于北方各省,從創(chuàng)辦的地點到稿件的來源來看,是在北方,但維新思想的傳播,通過報刊對南方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譚嗣同為首的,大力宣揚維新變法思想,故D項錯誤。5.(2024·新課標全國Ⅲ卷文綜·28)甲午戰(zhàn)后,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曾賦詩“泱泱哉我中華……物產(chǎn)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國言非夸。君不見英日區(qū)區(qū)三島尚崛起,況乃堂矞吾中華!”這反映出“詩界革命”()A.提倡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動了白話文運動C.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須要D.成為改良思潮的開端【答案】C【解析】甲午斗爭后,為挽救民族危機,梁啟超提倡維新變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項錯誤;白話文運動發(fā)生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與材料時間“甲午戰(zhàn)后”不符,故B項錯誤;甲午戰(zhàn)后,中國面臨嚴峻的民族危機,從“英日區(qū)區(qū)三島尚崛起,況乃堂裔吾中華”可以看出梁啟超的“詩界革命”意在振興中華、挽救民族危亡,故C項正確;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紀六七十年頭的早期維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戰(zhàn)后,故D項錯誤。6.(2024·新課標全國Ⅱ卷文綜·29)康有為在《新學偽經(jīng)考》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的古文經(jīng)實系偽造。1891年該書刊印后風行國內(nèi),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毀。這主要是因為該書旨在()A.揭露歷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論C.提倡變法維新 D.顛覆孔孟學說【答案】C【解析】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jīng)考》不是為了考據(jù)歷史,而是為了宣揚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想,其內(nèi)容不確定具有真實性,故A項錯誤;《新學偽經(jīng)考》內(nèi)容是考據(jù)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的古文經(jīng),不是介紹西方理論,故B項錯誤;《新學偽經(jīng)考》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的古文經(jīng)實系偽造,動搖了頑固派反對變法改革的根基,為維新變法削減阻力,因而不能被頑固派占主體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項正確;以康有為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沒有否定顛覆孔孟儒學,而是利用儒學為其服務,托古改制,故D項錯誤。7.(2024·全國新課標卷Ⅱ文綜·28)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涤袨樵谧嘧h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緣由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C.中國需變更對外形象 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答案】B【解析】結合史實可知A項表述正確,但易服不是維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項錯誤;“易西服”服飾的變更確定程度上會影響思想的變更,有利于推行維新變法,故B項正確;當時中國需變更形象,但結合史實可知維新派目的是為推行變法改制,故C項錯誤;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的表述沒有體現(xiàn)出易服的意義,故D項錯誤。8.(2024·海南單科·15)1900~1901年間,上海地區(qū)“言愛國者”,多主動探討光緒帝之存廢問題,“尚不知革命為何物”。這一現(xiàn)象反映當時()A.革命派尚未開展救亡運動B.上海的社會風氣相對保守C.廢除帝制成為社會的共識D.改良仍舊是社會主流思潮【答案】D【解析】革命派此時已經(jīng)起先革命運動,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上海是最早開放城市,該說法明顯錯誤,故B項錯誤;材料中“主動探討光緒帝之存廢問題”說明對改革和革命的看法不一,故C項錯誤;“尚不知革命為何物”說明當時革命思潮不占據(jù)主流,改良仍舊是主流思潮,故D項正確。9.(2013·安徽文綜·13)梁啟超在《戊戌政變記》中寫到:“康有為以為望變法于朝廷,其事頗難。然各國之革政,未有不從國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喚起國民之爭論,振刷國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這說明()A.康梁意識到啟發(fā)民智的重要 B.戊戌變法沒有借鑒外國閱歷C.康梁認為變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變法是發(fā)自民眾的運動【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閱讀理解實力,材料說變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難的事,各國的變法都是從民眾發(fā)起,所以變法要從民眾提倡,喚起國民精神,故選A。因為借鑒各國閱歷所以才相識到啟發(fā)民智的重要性,所以解除B。戊戌變法是依靠光緒皇帝發(fā)起的,解除C。D史實錯誤,解除。 10.(2013·天津文綜·5)“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鄙鲜鲅哉搼斒?)A.頑固派對洋務派的指責 B.洋務派對頑固派的指責C.洋務派對維新派的指責 D.維新派對洋務派的指責【答案】D【解析】題干中“不知政治之本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這句話表明白此派的觀點是認為對方只知道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不知道西方強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這說明白此派已經(jīng)相識到西方制度的先進,要學習西方,這應出自維新派的主見,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11.(2012·四川文綜卷·21)1898年,康有為在《進呈法國革命記序》中說,“普天地殺戮變更之慘,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禍酷者矣,蓋自法肇之也”,“近世萬國”目睹其禍,紛紛“行立憲之政,蓋皆由法國革命而來?!嗫设b也”??涤袨榈挠靡庠谟?)A.論證法國大革命的世界意義B.堅決光緒帝實施變法的決心C.促使光緒帝效法法國大革命D.闡述法國大革命的嚴峻后果【答案】B【解析】題干反映康有為認為法國大革命帶“殺戮”的嚴峻后果,致使各國紛紛“行立憲之政”,說明康有為主見改革,因此,B項正確,A項無從反映;C項與題干不符;D項題干能反映,但與題意不符。12.(2012·北京文綜卷·16)下面的史料中,數(shù)字符號表示部分句讀的位置。其中句讀錯誤的是()西人立國具有本①末雖禮樂教化遠遜中華②然其馴致富強具有體③用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國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而戒虛④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⑤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⑥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⑦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歷史學問的理解和材料解讀實力。中國近代以來對西方的相識逐步加深,其中題目材料就相識到西方之所以強大,不只實行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制度,而且發(fā)展近代科學技術。①錯誤,句讀應當是在“末”后,“本末”是一個詞;③錯誤,句讀應當是在“用”后;⑥錯誤,句讀應當是在末“用”后,“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表明中國只是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不變更政治制度;故選B項。

13.(2012·天津文綜··2)戊戌變法期間,湖南《湘報》發(fā)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并不在中心,地球原來是渾圓物,誰是中心誰四旁?!边@首詩歌所表達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維新變法B.激勵人們向西方學習C.宣揚科學救國D.勸導國人放棄天朝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歷史史料,解讀歷史史料的實力。自古以來,中國人大都認為“天圓地方”,中國處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國”。鴉片斗爭,驚醒了中國人的迷夢,先進的中國人起先了解世界,摒棄“天朝”觀念,學習西方。本題材料“中國并不在中心”就是要勸導中國人放棄天朝觀念。14.(2012·上海單科卷·23)從右側的書目看,嚴復的翻譯主要涉及哪一領域?()嚴復翻譯的西學著作嚴復翻譯的西學著作《天演論》《原富》《法意》《群己權界論》……A.宗教文化 B.科學技術C.社會理論 D.文學藝術【答案】C【解析】《天演論》宣揚的是社會進化論思想;《原富》即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宣揚自由資本主義經(jīng)濟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宣揚三權分立思想,都涉及社會倫理問題。15.(2012·海南單科卷·15)某學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種‘學問饑荒’之環(huán)境中,冥思枯索,欲構成一種‘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學派”;由于固有之舊思想根深蒂固,所吸取的西學極為有限,其學說難免支離破裂。文中所說“新學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則徐、魏源 B.康有為、梁啟超C.孫中山、章太炎 D.陳獨秀、胡適【答案】B【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為學說的特點:把中國的儒家思想與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相結合,因此,B項正確;A項是地主階級反抗派;C項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D項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激進派。16.(2011·全國文綜大綱卷·15)《光緒朝東華錄》載清末頒布的一份懿旨稱:“嗣后鄉(xiāng)試會試及歲考科考等,悉照舊制,仍以四書文試帖經(jīng)文策問等項分別考試。經(jīng)濟特科,易滋流弊,并著即行停罷?!迸c這一懿旨的頒布有干脆關系的歷史事務是()A.百日維新 B.戊戌政變C.清末新政 D.預備立憲【答案】B【解析】本題實則考查了百日維新中變法的內(nèi)容,變法中文化上:廢八股、鄉(xiāng)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歷史、政治、時務及四書五經(jīng),以及定期實行經(jīng)濟特科。聯(lián)系本題某歷史事務后,各類各級科考得到復原,經(jīng)濟特科被“停罷”,此事務應指戊戌政變,戊戌政變后各項新政中除京師高校堂等被保留,其他全部被廢除,據(jù)此本題選B項。C項1901年清政府宣布實行“新政”內(nèi)容涉及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嘉獎實業(yè)等,無科舉考試相關內(nèi)容;D項預備立憲是清政府1911年搞的一個騙局,也和科舉制無關。17.(2011·安徽文綜·13)對中西學的看法是區(qū)分近代中國不同政治派別的依據(jù)之一。下列言論屬于維新派的是()A.“中學為內(nèi)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B.“吾國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者”C.“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D.“近代歐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也”【答案】C【解析】“中學為內(nèi)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體現(xiàn)中體西用的特點,屬于洋務派的言論。張之洞強調(diào)“中學為內(nèi)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的言論表面上是要“新舊兼學”,事實上是站在舊學、中學一邊,反對接受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倫理學說。解除A?!拔釃逃兄拿鳎阋跃任餮笪拿髦?,濟西洋文明之窮者”強調(diào)中西文化之間只是性質(zhì)而非程度的差異,由這種性質(zhì)差異又導出所謂“以中濟西”論。這是新文化運動中杜亞泉以傖父為筆名,發(fā)表了一系列論述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文章,與陳獨秀論戰(zhàn)。觀點不屬于維新派,可解除B?!敖鷼W洲之所以優(yōu)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也”屬于新文化運動資產(chǎn)階級激進派主見的民主與科學(舟車之有兩輪),解除D?!爸袑W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出自嚴復的言論,關于“中體西用”論,嚴復說:“體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體,則有負重之用;有馬之體,則有致遠之用。未聞以牛為體,以馬為用者也。中西學之為異也,如其種人之而目耳不行強謂似也。故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兩亡?!眹缽徒栌蒙镉袡C論來談文化結合,認為肢解地學習文化既是與生物有機論相悖的,也是無法實踐的,即使實踐也是徒勞無功的。換言之,學習西方文化必需破除“中體西用”論設置的樊籬,以全方位的姿態(tài)吸取西方文化中一切有價值的因素。所以符合維新派即重視學習西方技術,也重視學習西方制度的觀點,符合題意,故選C。18.(2011·上海單科·22)嚴復譯著的《天演論》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以今日之見()A.該書說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并不科學,但警醒國人的作用巨大B.該書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在中國思想界起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C.該書的理論是中國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該書是中國近代第一本介紹西學的著作【答案】A【解析】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從根本上是由生產(chǎn)力的進步和階級斗爭來推動的,而不是單純看競爭來實現(xiàn)的,但《天演論》告知人們亡國滅種的威逼仍可挽救,這就是強力競爭,通過努力,變更目前弱者的地位,變?yōu)閺娬?。故選A。該書未能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的根源與動力,解除。該書的理論是中國近代維新派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不是革命派,解除。該書出于1897年,比林則徐、魏源介紹西方的著作要遲許多,不是中國近代第一本介紹西學的著作,解除。19.(2011·上海單科·31)有人說:“康有為不是一個政治家,實是光緒皇帝以及全中國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謹慎能像他的熱忱那樣,他或許能在十三年前綻開維新,早就帶來了‘將來的中國’?!边@段話主要說明白()A.只有政治家才能帶來“將來的中國” B.康有為性格對維新運動的重要影響C.康有為性格中的弱點與優(yōu)點 D.改革家應兼具謹慎與熱忱的性格【答案】B【解析】從關鍵句“假如康氏的謹慎能像他的熱忱那樣”,說明作者認為謹慎是康有為性格中的弱點,是導致改革拖后十三年并失去最佳時機的關鍵,否則“他或許能在十三年前綻開維新,早就帶來了‘將來的中國’”,所以作者說“康有為不是一個政治家,實是光緒皇帝以及全中國的不幸?!笨傊?,作者批判康有為過于謹慎的性格是導致改革失敗的緣由,最佳時機應當在1985年中法斗爭成功后就進行,而不應當放到1898年中國在經(jīng)驗甲午斗爭和瓜分狂潮時再改革,這時候中國國力進一步減弱,不是改革的最佳時期,也是導致改革失敗的重要緣由,故選B項。A、C兩項未能體現(xiàn)作者的意圖,解除;D項理解錯誤,作者批判康有為謹慎的性格,解除。學問點二、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20.(2024·四川文綜·5)圖1是法國某報刊登的關于晚清一場戰(zhàn)事的圖片。該戰(zhàn)事的后果是()A.《南京條約》簽訂 B.中國西南門戶被迫打開C.沙市、重慶等商埠開放 D.《辛丑條約》簽訂【答案】D【解析】第一鴉片斗爭戰(zhàn)敗后,中英簽署了《南京條約》,而圖片顯示的侵略國家不只英國,故A項錯誤;中國西南門戶被迫開放是中法斗爭的結果,而圖片顯示的侵略國家不只法國,故B項錯誤;沙市、重慶等商埠開放是中日甲午斗爭的結果,而圖片顯示的侵略國家不只日本,故C項錯誤;結合圖片有美、英、日、法的國旗,明顯顯示的侵略國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國,可知這次“戰(zhàn)事”應當是指八國聯(lián)軍侵華斗爭,斗爭結束后簽訂了《辛丑條約》,故D項正確。21.(2012·重慶文綜卷·16)法國政府曾向各國遞交一份備忘錄,為將要到來的議和定調(diào)子。其中寫道:“由于各國使館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國部隊想要從沿海前往首都(北京),為了保持道路始終暢通起見,各國對某些地方進行軍事占據(jù)?!痹摋l文的核心內(nèi)容最終寫入了()A.《黃埔條約》B.《天津條約》C.《北京條約》D.《辛丑條約》【答案】D【解析】此題難度不大,識記層次。關鍵信息:各國使館希望前往沿?;蚋鲊筷犗胍獜难睾G巴锥迹ū本⒏鲊鴮δ承┑胤竭M行軍事占據(jù)。題干核心內(nèi)容對應《辛丑條約》中的“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各國駐兵北京到山海關沿線”內(nèi)容。22.(2011·北京文綜·17)圖8是一幅法國報刊上的政治諷刺漫畫:義和團殺外國人為“野蠻”(BARBARIE);外國人殺義和團為“文明”(CIVILISATION)。這幅漫畫的作者意在()

A.主見武力解決爭端B.抨擊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與野蠻的界限D.承認殖民者的雙重標準【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實力。面對民族危機,中國農(nóng)夫階級掀起義和團運動,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者,但由于農(nóng)夫階級的局限性,義和團主見“扶清滅洋”,體現(xiàn)了盲目排外的色調(diào)。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鎮(zhèn)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從題干材料可以得出作者抨擊和諷刺西方侵略者屠殺義和團的“文明”行為。23.(2011·全國新課標文綜·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頒布“向各國宣戰(zhàn)懿旨”。6月26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駐上海領事商定《東南愛護約款》,規(guī)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愛護,長江及蘇、杭內(nèi)地均歸各督撫愛護,兩不相擾,以保中外商民人民產(chǎn)業(yè)為主”。這表明()A.列強在華勢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心集權面臨危機C.地方實力派成為列強代理人D.地方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答案】B【解析】《東南愛護約款》強化而非遏制了列強在華勢力,A項錯誤;中心政府宣戰(zhàn),而地方政府勾結列強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心集權面臨危機,C、D兩項均不符合史實,也無法從材料中得以體現(xiàn)。故選B項。綜合題24.(2024·天津高考·13)(19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日中國不受法則必亡是已……然則救之之道當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講西學……約而論之,西洋今日,業(yè)無論兵、農(nóng)、工、商,治無論家、國、天下,蔑(無)一事焉不資于學……公等從事西學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國從來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學之后,以歸求反觀,而后有以窺其精微,而服其為不行易也?!獓缽汀毒韧鰶Q論》(1895年)材料二不佞垂老,親見七年之民國與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zhàn),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qū)?!獓缽汀杜c熊純?nèi)鐣罚?918年)材料三就世界觀和基本的價值觀而言,嚴復是一個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這導致他對中國的傳統(tǒng)進行無情的批判……籠統(tǒng)地把當時全部儒家學派都視為思想的廢物而不屑一顧……醫(yī)治中國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價值觀?!勖溃葙M正清等編《劍橋中國晚清史》(1)依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嚴復對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看法及其緣由。(8分)(2)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材料二中嚴復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是否符合當時的思想潮流。(5分)(3)結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對嚴復的評價是否精確并說明理由。(4分)(4)綜上,結合當今時代,你認為應當如何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2分)【答案】(1)看法:材料一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確定西方文化的學習價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見回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緣由:維新變法時期,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足以救亡,主見向西方學習,進行變法;新文化運動時期,對社會現(xiàn)狀不滿,一戰(zhàn)又使其對西方文明悲觀。(2)分析:與當時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運動時期全面對西方學習成為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以俄為師”成為新的救亡選擇,嚴復的看法相對保守。(3)評價:不精確。理由:維新變法時期,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戰(zhàn)后,嚴復反思西方文明,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的確定。(4)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要繼承,也要反思;要增加文化自信;對于傳統(tǒng)文化如何揚棄,既要放到詳細時空予以詳細分析,也要在一個長時段內(nèi)加以總體評判。【解析】(1)第一小問看法,據(jù)材料一中“公等從事西學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國從來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學之后,以歸求反觀,而后有以窺其精微,而服其為不行易也”,得出答案:材料一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確定西方文化的學習價值;據(jù)材料二中“親見七年之民國與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zhàn),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赜^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qū)”,得出答案: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見回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其次小問緣由,據(jù)材料一中的出處“嚴復《救亡決論》(1895年)”并結合所學——戊戌變法的背景,得出答案:維新變法時期,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足以救亡,主見向西方學習,進行變法;據(jù)材料二中的出處“嚴復《與熊純?nèi)鐣罚?918年)”并結合所學——一戰(zhàn)、新文化運動,得出答案:新文化運動時期,對社會現(xiàn)狀不滿,一戰(zhàn)又使其對西方文明悲觀。(2)據(jù)第一小題的看法答案——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見回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1918年近代中國的主流思想為新文化運動、李大釗舉起社會主義大旗,得出答案:與當時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運動時期全面對西方學習成為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以俄為師”成為新的救亡選擇,嚴復的看法相對保守。(3)第一小問評價,據(jù)第一小題的答案——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見回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據(jù)材料三中“嚴復是一個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得出答案:不精確;其次小問理由:比對材料一中“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學之后,以歸求反觀,而后有以窺其精微”并據(jù)材料三中“籠統(tǒng)地把當時全部儒家學派都視為思想的廢物而不屑一顧”,得出答案:維新變法時期,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未全面否定;比對材料二中“親見七年之民國與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zhàn),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赜^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澤被寰區(qū)”并據(jù)材料三中“嚴復是一個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得出答案:一戰(zhàn)后,嚴復反思西方文明,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的確定。(4)對于任何一個歷史現(xiàn)象,包括傳統(tǒng)文化,我們首先要堅持兩分法,從而得出答案: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要繼承,也要反思;再結合目前的習總書記的四個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嚴復對傳統(tǒng)文化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看法,得出答案:要增加文化自信;對于傳統(tǒng)文化如何揚棄,既要放到詳細時空予以詳細分析,也要在一個長時段內(nèi)加以總體評判。25.(2024·海南單科·27)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問題。(12分)材料1896年,梁啟超曾說,“今夫五洲萬國之名,太陽、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國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緣由是“書之備與不備也”。他說:“今以西人聲光、化電、農(nóng)礦、工商諸學,與吾中國考據(jù)、詞章、帖括、家言相較,其所知之簡與繁,相去幾何矣?!倍拔鲊磺袟l教號令,備哉絢麗,實為致治之本,富強之由。今之譯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藝術,日出日新,愈變愈上,新者一出,舊者盡廢。今之各書譯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視之,已為陳言矣”。因此,他認為:“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者欲獨立,以多讀西書為功?!?/p>

——據(jù)《飲冰室合集》(1)依據(jù)材料,概括梁啟超對引進西學的相識。(6分)(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梁啟超引進西學主見的意義。(6

分)【答案】(1)相識:西方科技較中國發(fā)達,思想、學術成果豐碩;須大量引進西學;應不斷吸取西學的最新成果。(6分)(2)意義:推動西學傳播;促進思想啟蒙和社會觀念轉變;為戊戌變法做輿論打算。(6分)【解析】(1)由材料“今以西人聲光、化電、農(nóng)礦、工商諸學,……相去幾何矣”可得出相識到西方科技的發(fā)達,由材料“西國一切條教號令,備哉絢麗,實為致治之本,富強之由”可得出主見引進西學,由材料“彼中藝術,日出日新,愈變愈上,新者一出,舊者盡廢”可得出主見學習最新成果。(2)由第一小題梁啟超的相識可以推導出可能影響,并聯(lián)系梁啟超所進行的政治活動就可以得出結論。26.(2024·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40)(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歷史中,儒學始終在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唐代韓愈以周公、孔子的繼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漢代以來的儒學,認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經(jīng)斷絕。他在《原道》中說:“吾所謂道也,非向(從前)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鬃觽髦陷V。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彼倪@一主見被宋代儒者接受并發(fā)揚。當代學者認為韓愈開了宋代“新儒學”的先河?!幾员逍⑤娴取俄n愈評傳》材料二19世紀末,康有為撰寫《新學偽經(jīng)考》《孔子改制考》二書,認為漢代以來儒者奉為經(jīng)典的《周禮》《左傳》等書,是漢代學者為王莽篡漢而偽造的,影響惡劣,導致“中國之民,遂二千年被(遭遇)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見回來孔子所編定的《詩經(jīng)》《禮記》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學精神。在他看來,孔子是一位宏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為“改制”而創(chuàng)作的。他甚至用西學來說明《春秋》,認為《春秋公羊傳》中的“三世”說為:“始于據(jù)亂(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為立憲,君民共主;終至太平(世),為民主?!薄幾詮埡yi等編《中國近代史》(2)依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韓愈、康有為關于儒學相識的共通之處。(8分)(3)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看法對待孔子與儒學?(7分)【答案】(2)共通:回來原典、回來孔孟,否定后人的附會、杜撰之說,主見探尋儒學的精神實質(zhì),借助儒學為現(xiàn)實服務。(8分)(3)看法:應歷史地看待孔子與儒學,不應盲目地確定或否定;將真實的孔子與神圣化的孔子區(qū)分開來;借鑒其精華,摒棄其糟粕。(7分)【解析】(2)從理論來源看,他們都主見回來孔子孟子所編定原典,從中探尋儒學的精神實質(zhì),都認為后人的附會、杜撰之說導致儒學傳道的斷絕;從目的看,他們的相識都是為現(xiàn)實服務,韓愈是為了復興儒學,康有為是為變法制造理論依據(jù)。(3)對待孔子與儒學的看法,應當歷史的、辯證的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27.(2012·山東文綜·28)(20分)在歷史發(fā)展中,個人際遇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嚴復(1854~1921)一生的經(jīng)驗和思想帶有顯明的時代印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表2為嚴復早期經(jīng)驗簡表表2時間主要活動1867年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1871年在“建成”“揚威”艦實習1877年被選派前往英國學習輪船駕駛1879年任福州船政學堂教習1880年任北洋水師學堂教習1890年任北洋水師學堂總辦材料二第由是而觀之,則及今而圖自強,非標本并治焉,固不行也。不為其標,則無以救目前之潰??;不為其本,則雖治其標,而不久亦將自廢。標者何?收大權,練軍實……至于其本,則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開、民力日奮、民德日和,則上雖不治其標,而標將獨立。——嚴復《原強》(1895年)(1)據(jù)材料一,說明嚴復早期經(jīng)驗的時代背景。(6分)(2)據(jù)材料二,指出嚴復在對“自強”問題的相識上,嚴復與洋務派相比有何進步之處。(6分)(3)分析嚴復的“自強”主見在當時沒有實現(xiàn)的客觀緣由。(8分)【答案】(1)鴉片斗爭后,民族危機嚴峻;西學東漸,有識之士起先向西方學習;洋務運動興起,創(chuàng)建海軍,興辦新式教化。(2)洋務派主要強調(diào)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嚴復認為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只是治標,提高國民素養(yǎng)才是治本;與洋務派相比,嚴復的進步之處在于主見標本兼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強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峻;清朝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薄弱;保守勢力強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窘馕觥浚?)材料一嚴復早期經(jīng)驗的大背景是鴉片斗爭后,面臨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伴隨著西學東漸,清政府中的洋務派主見向西方學習,洋務運動興起。嚴復被選派前往英國學習輪船駕駛,與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興辦新式教化有關,他在福州船政學堂、北洋水師的經(jīng)驗與洋務運動創(chuàng)建海軍有關。(2)嚴復主見“則及今而圖自強,非標本并治焉,固不行也”,“治標”即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增加軍事實力,“治本”開啟民智,提高國民素養(yǎng)?!爸螛恕笔撬c洋務派的相同點,“治本”是他與洋務派的不同點。(3)嚴復的“自強”主見在當時沒有實現(xiàn)的客觀緣由從以下方面分析:中國社會性質(zhì)沒有變更,清政府的腐朽和固執(zhí)成為改革的阻力,民族危機的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不夠充分,改革者實力不足。28.(2024·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44)[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戰(zhàn)后,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主見開議院。隨著維新運動的高漲,康有為認為“民智未開”,開議院為時過早。1898年,康有為在《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中提出:設制度局,負責“審定全規(guī),重立典法”,“撰敘儀制官制諸規(guī)則”,甚至“酌定憲法”;制度局議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稅計局、學校局、農(nóng)商局等12個專局來負責執(zhí)行;制度局成員由皇帝擢拔,對皇帝負責;議事程序是“派王大臣為總裁,體制同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內(nèi),同共探討”,最終由皇帝裁決。開制度局的建議得到了光緒皇帝的重視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最終未能實現(xiàn)?!幾浴段煨缱兎n案史料》等(1)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康有為從主見設議院轉向開制度局的緣由。(6分)(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康有為所設計的制度局的特點。(9分)【答案】(1)削減變法的阻力;爭取光緒皇帝的支持;自身相識的轉變。(2)變法的核心機構;注意維護皇帝權威;確定程度上具有議院的性質(zhì)?!窘馕觥浚?)依據(jù)材料“甲午戰(zhàn)后,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主見開議院。隨著維新運動的高漲,康有為認為“民智未開”,開議院為時過早”可得出自身相識的轉變,“制度局成員由皇帝擢拔,對皇帝負責”可見與君主立憲比較,皇權比較大由此可得出爭取光緒皇帝的支持和削減變法的阻力等。(2)依據(jù)材料“設制度局,負責“審定全規(guī)”可得出它是變法的核心機構,“制度局成員由皇帝擢拔,對皇帝負責”可見其是維護皇帝權威的,“議事程序是“派王大臣為總裁,體制同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內(nèi),同共探討”,最終由皇帝裁決”可見其運行有議院的性質(zhì)等。29.(2024·江蘇高考·24)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戊戌變法時期,改革科舉制度的主見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啟超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改革科舉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從總體上是要解決舊的科舉考試不求實際、摧殘人才、于世無補的弊病,引導人們崇尚實學,以新的文化學問來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上策是以學堂制代替科舉制;中策則存科舉之名,同時設立各種實學考試;下策是對考試內(nèi)容作本質(zhì)的變更,摒棄過去八股取士的做法。這樣就會涌現(xiàn)一批講實際、重應用、了解中國和世界的新人?!幾岳钕菜取读簡⒊瑐鳌凡牧隙涤袨榇瞬輸M上疏,請廢八股。光緒帝慮及各種變法的奏章多為保守大臣反對,此疏交付廷議必引起大嘩。于是確定不付廷議,徑下詔:自下科始,鄉(xiāng)、會試及歲科各試,廢八股,改試策論。后依張之洞建議,鄉(xiāng)試以歷代掌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會試亦如之”。迂腐的讀書人對此“驚怪不知所為”。書商則“乘時射利,獵取中外時報,補綴成篇,標以俗名,如《三場要訣》之類,獲利亡算”?!幾詶钏傻染帯吨袊焚Y料選輯》完成下列要求:(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梁啟超要求改革科舉制的背景。(5分)(2)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簡評戊戌變法時期的科舉制改革。(5分)【答案】(1)背景:民族危機日趨嚴峻;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維新派要求變法;科舉制存在弊端;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須要(社會須要新式人才)。(2)簡評:打擊了舊學;傳播了新學;有利于思想解放;對推行新式教化有主動影響;改革不徹底(仍存在科舉程式化的弊?。??!窘馕觥浚?)背景,據(jù)材料一中“戊戌變法時期”得出維新派要求變法,據(jù)材料一中“舊的科舉考試不求實際、摧殘人才、于世無補的弊病”得出科舉制存在弊端,據(jù)材料一中“引導人們崇尚實學,以新的文化學問來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得出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