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河南省焦作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上)高二年級期中考試

歷史

考生注意: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

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

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

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戰(zhàn)國時期,魏國李悝主持政治改革,建立了“食有勞而祿有功”的任官制度;韓國申不害創(chuàng)立了一套“循

功勞,視次第”的任官制度,規(guī)定”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二者均()

A.有利于加強君權B.沉重打擊了官僚階層C.阻止了秦國崛起D.瓦解了貴族等級制度

2.圖為公元前187年(文景之治之前)西漢政治地理結構圖。據此可知,漢初()

A.王國與中央矛盾尖銳B.國家仍處于分裂狀態(tài)C.統(tǒng)治面臨著內憂外患D.承襲秦制但又有創(chuàng)新

3.據圖2可知,18世紀末至19世紀晚期的法國()

18世紀末波旁王朝的統(tǒng)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第一共和國

1804年拿破侖一世?---->第一帝國

1815年波旁王朝復辟

1848年再次爆發(fā)革命第二共和國

1852年拿破侖三世第二帝國

1870年巴黎人民起義第三共和國

1875年共和制度確立

A.大革命動搖封建統(tǒng)治的根基B.共和制確立經歷了長期過程

C.政權頻繁更迭引發(fā)內憂外患D.代議制最終走向穩(wěn)定和成熟

4.宋教仁在國民黨成立后多次指出:國民黨和同盟會所持態(tài)度與手段雖不相同,“然犧牲的進取的精神,則

始終一貫,不能更易也”?!耙郧?,對于敵人,是拿出鐵血的精神,同他們奮斗;現(xiàn)在,對于敵黨,是拿出政

治的見解,同他們奮斗”。在此,他強調()

A.組建國民黨是形勢發(fā)展所需B.與袁世凱斗爭必須有革命犧牲精神

C.必須效法西方民主組建內閣D.以議會斗爭實現(xiàn)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5.1573年,張居正提出“考成法”規(guī)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

簿上,并逐月進行檢查以考核官員。據統(tǒng)計,在張居正主政年間,因“考成法”而被裁撤的官員占總數(shù)的三

分之一。據此可知,該法的實施()

A.增加了財政收入B.削弱了內閣權力C.有利于整肅吏治D.緩解了明朝危機

6.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有臣僚上奏說監(jiān)司“恬然坐視,全無搪發(fā),偷安竊祿,辜負使令”;宣和三年

(1121年)又有臣僚上奏稱監(jiān)司“任非其人,背公自營、倚令擾民者比比皆是”。由此可見,當時()

A.君主專制制度衰落B.朝臣之間內斗擾亂政局

C.監(jiān)察法規(guī)執(zhí)行不力D.官員違法亂紀引起民憤

7.20世紀初期,美國州政府自發(fā)的文官制度改革興起。如1905年,美國的威斯康星州和伊利諾伊州通過了

實行文官制改革的法律。1907年科羅拉多州、1908年新澤西州、1913年康涅狄格、加利福尼亞和俄亥俄三

州也先后加入改革行列。這些改革()

A.易于造成各州分裂主義泛濫B.符合美國憲政的傳統(tǒng)精神

C.使中央政府決策具有穩(wěn)定性D.解決了官員選拔不公問題

8.唐太宗采納魏征提出的“專尚仁義,慎刑恤典”建議,627年他命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修訂法律,637

年正式頒行了一部嚴密而完備的法典一一《貞觀律》。據此可知,該法典()

A.遵循了德主刑輔原則B.推動唐朝進入盛世

C.恢復了儒學獨尊地位D.影響歷代王朝立法

9.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的《羅馬民法大全》主要收集了羅馬帝國的法律,以及權威法學家的法律解釋,也匯編

了包括給法律學生當作法學入門教材的法學階梯,以及查士丁尼一世所頒布的新法律。由此可見,此法典

()

A,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B.適應疆域急劇擴大的需要

C.君主專制的色彩濃厚D.旨在傳承羅馬的法律文化

10.《世界征服者史》中寫道:“他們(元朝)的領土日廣,重要事件時有發(fā)生,因此了解敵人的活動變得重

要起來,而且把貨物從西方運到東方,或從遠東運到西方也是必要的。為此,他們在國土上遍設驛站。”這說

明元朝()

A.海上絲路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B.與歐洲的貿易往來增多

C.重視交通保障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D.以中亞為主要貿易對象

11.二戰(zhàn)初期以聯(lián)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等的建立為標志,國際組織的發(fā)

展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后國際組織取得了更快的發(fā)展,到70年代中期,政府間的國際機

構就達300多個。這些國際組織()

A.受到民族解放運動影響B(tài).成為美蘇爭霸的工具

C.以解決國際爭端為宗旨D.推動了國際法的發(fā)展

12.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大幅提高各種普通進口商品的稅率,如煙酒的稅率提高到50%,絲綢的稅率提高

至U45%,火柴和陶瓷制品則為40%,毛織品和高附加值食品則為35%。南京國民政府的做法()

A.避免了經濟危機的沖擊B.意在保護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C.旨在應對日本全面侵華D.體現(xiàn)出關稅的完全自主

13.魏晉南北朝時,已有黃籍、黃冊等名稱。據史書記載,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在建元二年(480年)建立黃

籍,“黃籍,民之大紀,國之治端”。當時黃籍和黃冊的建立()

A.使政權更替頻繁B.削弱土族特權階層C.解決了流民問題D.便于政府征發(fā)賦役

14.下表所列史實可用于說明漢代河內郡(今焦作地區(qū))()

史料出處

漢武帝時,河內“好本稼稿,編戶齊民,無不家衍人給”桓寬《鹽鐵論?通有》

光武帝時,''魏郡、河內獨不逢兵,而城邑完,倉縻實”范曄《后漢書?馮異傳》

漢安帝元初二年(115年),“詔三輔、河內、河東、上黨...各修理舊渠,

范曄《后漢書?安帝紀》

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疇”

A.灌溉農業(yè)較為發(fā)達B.農業(yè)有了一定發(fā)展C.民戶長期生活富足D.是全國商品糧基地

15.1573年,西班牙塞維爾加爾默羅醫(yī)院的日志里描述了當年冬季買土豆的事,并明確說明,土豆是在當?shù)?/p>

種植的、季節(jié)性的蔬菜。隨后,這種異域蔬菜開始傳到歐洲各地的植物園中,并出現(xiàn)在了16世紀末的植物志

里。這說明新航路開辟()

A.推動了世界市場形成B.改變歐洲農業(yè)經營模式

C.影響了歐洲人的生活D.使歐洲出現(xiàn)研究土豆熱

16.據下表可知,20世紀中期()

國家農業(yè)機械化開始年份基本實現(xiàn)機械化年份歷時(年)

美國1910194030

加拿大1920195030

英國1931194817

法國1930195525

聯(lián)邦德國1931195322

意大利1930196030

A.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基本完成機械化B.歐洲成為世界主要農業(yè)生產基地

C.意大利和加拿大的糧食產量趕上了美國D.美國農業(yè)機械化速度比西歐更快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頒布貨幣改革令,“以秦幣同天下之幣”,由中央統(tǒng)一鑄

錢,嚴禁地方和私人鑄錢;全國推行兩種貨幣,一為黃金,屬上幣,一鎰為名,每鎰二十兩,一為銅錢,屬

下幣,圓形方孔有郭,徑寸二分,鑄文半兩,既每錢重十二鐵,就是秦半兩(如圖所示);禁用原六國的貨

幣。秦朝圓形方孔錢的樣式被后世長期沿用。

——摘編自倫艷飛《秦半兩到開元通寶的演化和規(guī)律》等

材料二優(yōu)士丁尼王朝,又名查士丁尼王朝,其統(tǒng)治從518年延續(xù)至610年。作為昔日羅馬帝國在地中

海東部的延續(xù),拜占庭帝國在優(yōu)士丁尼王朝時期開啟了希臘化、東方化的新征程,其中靈魂人物優(yōu)士丁尼更

是以其畢生精力力圖重現(xiàn)君士坦丁大帝統(tǒng)治時期的榮光,其金幣索利多(如圖所示)不僅廣泛流通于帝國征

服的地域,還被看作是地中海世界的國際標準交換媒介,并被位于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區(qū)的周邊王國

所仿制。直到11世紀,拜占庭的索利多金幣一直是一種廣泛流通的世界貨幣,人們稱它為中世紀的“美元”

也并無不當之處。

金幣正面人物為查士丁尼大帝

——摘編自武寶成《優(yōu)士丁尼王朝貨幣簡史》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始皇的貨幣政策,并簡析其目的。(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代貨幣和查士丁尼時期貨幣的相似作用。(6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20世紀50年代,全國報刊媒體中流行語摘取如圖所示。

“新中國”“人民政府”“當家作主”“婚姻自主”“農民翻身”“民主改革”“人民代表”“新憲法”“民族區(qū)

域自治制度”“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獨立自主”“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

——摘編自王同樂《看解放后流行語的發(fā)展》等

結合所學中國現(xiàn)代史知識,擇取材料中的有關流行語,擬定一個主題,寫一篇短評。(要求:主題正確,運用

材料,史實準確,評論合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1834年,新濟貧法實施后,主要是讓申請救助的貧民以進入濟貧院接受強制勞動為條件予以救

助。這種救助方法已經不適應高度工業(yè)化、市場化的社會救助要求,必須建立新的制度以適應時代的變遷。

英國在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提出了建立國家養(yǎng)老金制度的設想,引起爭論。最終在1908年,英國議會

正式批準了養(yǎng)老金法案,建立了國家養(yǎng)老金制度。1911年,英國頒布《國民保險法》《健康保險法》和《失

業(yè)保險法》,正式建立了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和失業(yè)保險制度。與德國相比,英國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強調國家的

責任,公共財政承擔了大量的費用。

——摘編自梁發(fā)芾《英國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二戰(zhàn)后,英國通過一系列社會保險保障法案,早在1948年就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福利國

家”。然而,英國福利制度逐漸積重難返。自20世紀70年代撒切爾政府以來,英國政府就在反思,尋求一條

改革之路。英國政府以此為理由,推行了一系列削減稅收、削減福利、放松對資本管制的政策。歐債危機爆

發(fā)時,并未陷入債務危機的英國在2010年采取大力度的財政緊縮措施,并對福利制度進行系列改革。但改革

之路并不順暢,根據2014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英國政府在福利方面的公共支出仍高達54%。正如英國前首相卡

梅倫曾在《太陽報》撰文所言,現(xiàn)如今,原本是為了保護弱者的福利制度,已經變成了“福利依賴文化”。

——摘編自趙一諾《英國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的困惑》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期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變化,并簡析其變化的原因。(8

分)

(2)根據材料一、二,概括20世紀以來英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4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guī)定了

蘇維埃政權性質,即“中國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這是中國共產黨設計實施

民主制度的開端??谷諔?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以“三三制”為原則的抗日民主政權。

——摘編自楊雪冬《人民民主的百年探索及啟示》

材料二1948年6月的黨內文件和9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分別提出和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

人民民主專政“不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但不僅僅是工農,

還有資產階級民主分子參加的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毛澤東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他總結中國

近百年革命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這一科學概念。指出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是工人階級領導的、

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政權,并指出對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

反動派的專政方面,兩者結合起來,就是我們的人民民主專政。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不可能有資產階級共

和國,而只能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摘編自周美雷《人民民主的百年探索及啟示》等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民主制度探索的特點,并簡析形成的因

素。(8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共民主制度探索的意義。(6分)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學年(上)高二年級期中考試

歷史?答案

1~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答案A

命題透析本題以戰(zhàn)國時期變法和制度變化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

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可知,李悝建立的“食有勞而祿有功”、申不害創(chuàng)立的“循功勞,視次第”,這體現(xiàn)了以軍

功和才能賞賜爵祿的制度取代世卿世爵制,打擊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有利于加強君主權力,A項正確。按

照軍功和才能賞賜爵祿建立的是官僚制度,形成官僚階層,排除B項;二者均未能阻止秦國崛起,秦最終統(tǒng)

一六國,排除C項;按軍功賞賜爵祿建立起來的是新的貴族等級制度,排除D項。

2.答案D

命題透析本題以漢初政治結構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

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中的“郡”“王國”可知,漢初承襲秦朝郡縣制又實行分封制,創(chuàng)新出郡國并行制,D項正

確。僅憑材料看不出王國與中央矛盾尖銳,排除A項;西漢初年國家統(tǒng)一,排除B項;材料未顯示國家面臨

內憂外患,排除C項。

3.答案B

命題透析本題以法國共和制度的確立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

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可知,這一時期法國經歷三次共和國、兩次帝國后,才再度確立起來共和制,可見共和制

的確立經歷了長期過程,B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大革命動搖封建統(tǒng)治根基,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政權

更迭頻繁引發(fā)內憂外患、法國代議制的穩(wěn)定和成熟,排除C、D兩項。

4.答案D

命題透析本題以宋教仁推動議會斗爭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

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中宋教仁指出“對于敵黨,是拿出政治的見解,同他們奮斗”可知,他強調以議會斗爭實

現(xiàn)資產階級民主政治,D項正確。A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中“敵人”并非僅指袁世凱,排除B

項;材料中宋教仁強調的是議會斗爭而不是組建內閣,排除C項。

5.答案C

命題透析本題以明朝張居正改革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根據材料中“因‘考成法'而被裁撤的官員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可知,該法規(guī)定將考核不達標的

官員裁撤,有利于整頓吏治,C項正確。材料看不出該法的推行增加了財政收入,排除A項;“考成法”是

讓六部和都察院掌握官吏考核權,但并不代表削弱內閣權力,排除B項;僅憑“考成法”并不能緩解明朝危

機,排除D項。

6.答案C

命題透析本題以宋代監(jiān)察制度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

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可知,北宋晚期,臣僚上奏指責監(jiān)司“偷安竊祿”“背公自營、倚令擾民”,存在失職,體

現(xiàn)了當時監(jiān)察法規(guī)執(zhí)行不力,C項正確。宋代時君主專制制度并未衰落,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朝臣內斗擾

亂政局、官員違法亂紀引起民憤,排除B、D兩項。

7.答案B

命題透析本題以美國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

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文官制度改革旨在建立一個更加公正、高效的政府管理體系,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這符合美

國1787年憲法即憲政傳統(tǒng)的精神,B項正確。A項與文官制度改革關系不大,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各州政府

文官制度改革,排除C項;僅憑地方文官制度改革不能解決官員選拔不公問題,排除D項。

8.答案A

命題透析本題以唐代律法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

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材料中唐太宗采納魏征提出的“專尚仁義,慎刑恤典”的建議,修成《貞觀律》,可見這部律法

的指導思想和立法原則是德主刑輔,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貞觀律》推動唐朝進入盛世,排除B項;唐代

并未獨尊儒術,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貞觀律》的影響,排除D項。

9.答案A

命題透析本題以東羅馬帝國的《羅馬民法大全》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

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中“羅馬帝國的法律”“權威法學家的法律解釋”“匯編了……法學階梯,以及查士丁尼一

世所頒布的新法律”可見,此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A項正確。東羅馬帝國疆域并未急劇擴大,排除B

項;材料未體現(xiàn)君主專制色彩濃厚、旨在傳承羅馬的法律文化,排除C、D兩項。

10.答案C

命題透析本題以元朝的驛站和外貿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

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材料顯示,元朝為“了解敵人的活動”及運輸西方或遠東的貨物而遍設驛站,體現(xiàn)了元朝重視國

家治理中道路交通作用,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陸上絲路,排除A項;材料未顯示元朝與歐洲貿易往來增

多、以中亞為主要貿易對象,排除B、D兩項。

11.答案D

命題透析本題以二戰(zhàn)后國際組織和國際法的發(fā)展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

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中“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建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國際組織的發(fā)展推動了國際

法的發(fā)展,D項正確。并非所有國際組織都受到民族解放運動影響、成為美蘇爭霸工具、以解決國際爭端為

宗旨,排除A、B、C三項。

12.答案B命題透析本題以20世紀3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關稅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

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可知,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大幅提高各種普通進口商品的稅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

國商品的傾銷,其意圖是保護本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B項正確。僅憑大幅度提高各種普通進口商品的稅率并

不能避免經濟危機的沖擊,排除A項;當時日本尚未全面侵華、關稅也未完全自主,排除C、D兩項。

13.答案D命題透析本題以魏晉南北朝時期戶籍制度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

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當時黃籍和黃冊都屬于戶籍本,便于政府掌握人口流動情況,方便賦役征發(fā),D項正確。戶籍管

理有利于國家穩(wěn)定,排除A項;正常的戶籍管理并不會削弱土族特權,且當時士族壟斷國家政權,排除B

項;僅憑戶籍制度不能解決流民問題,排除C項。

14.答案B

命題透析本題以漢代河內郡農業(yè)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材料中“好本稼不嗇……無不家衍人給”“倉縻實”“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疇”表明,漢代河內郡

重視農業(yè)生產,人們有充足的糧食,農業(yè)得到發(fā)展,B項正確。僅憑政府在河內郡修水利,不能說明其灌溉

農業(yè)發(fā)達,排除A項;“民戶長期生活富足”表述過于夸大化,排除C項;材料看不出河內郡是漢代商品糧

基地,排除D項。

15.答案C

命題透析本題以新航路開辟物種交流對歐洲影響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

史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可知,16世紀土豆在西班牙及歐洲各地種植并成為食用蔬菜,這說明新航路開辟促使土豆

傳播到歐洲,影響了人們的生活,C項正確。20世紀初期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歐洲經

營模式改變,排除B項;土豆出現(xiàn)在16世紀末的植物志里,并不能說明歐洲出現(xiàn)研究土豆熱,排除D項。

16.答案A

命題透析本題以歐美國家農業(yè)機械化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

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思路點撥由材料可知,20世紀中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基本完成機械化,A項正確。歐洲主要國家基本實現(xiàn)

農業(yè)機械化并不等于歐洲成為世界主要農業(yè)生產基地,排除B項;僅憑農業(yè)機械化的開始和基本實現(xiàn)時間無

法判斷糧食產量,排除C項:材料顯示美國基本實現(xiàn)農業(yè)機械化用了三十年,而英、法、西德等國所用時間

更短,排除D項。

17.命題透析本題以秦朝貨幣和查士丁尼時期貨幣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

歷史問題、歷史探究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答案要點(1)政策:統(tǒng)一貨幣;中央統(tǒng)一傅錢;法令嚴禁地方和私人傅錢;以秦半兩錢和黃金作為統(tǒng)一

貨幣;棄用原六國的貨幣。(4分,言之成理即可)

目的:消除分裂割據的經濟基礎(或消除六國勢力的影響);鞏固國家統(tǒng)一;加強中央集權。(4分,言之成

理即可)

(2)作用:有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促進區(qū)域經濟交流和貿易發(fā)展;對后世影響深遠;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6分,言之成理即可)

18.命題透析本題以新中國成立初期流行語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分析歷史問題、

歷史探究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了對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

答案要點示例:

主題: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治經濟與外交發(fā)生巨變。

20世紀50年代前期,中國處于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政治、經濟、外交領

域均發(fā)生重大變化。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