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的表達方式(兩種變式)-2025年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解讀與訓練(解析)_第1頁
古詩中的表達方式(兩種變式)-2025年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解讀與訓練(解析)_第2頁
古詩中的表達方式(兩種變式)-2025年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解讀與訓練(解析)_第3頁
古詩中的表達方式(兩種變式)-2025年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解讀與訓練(解析)_第4頁
古詩中的表達方式(兩種變式)-2025年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解讀與訓練(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的表達技巧

專題05古詩的表達方式

題型綜述:古代詩歌閱讀中的表達技巧

考點解讀:賞析詩歌表達方式

變式突破:1.對比抒情方式;2對比描寫方法、角度

[題型綜述]

此類試題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的掌握。需要明確古代詩歌中常見的表達技巧,能夠依據不同知識角度

進行詩歌手法技巧的辨析,并能聯(lián)系詩句進行效果、作用的鑒賞。

解題的步驟一般是:

明確詩句意思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聯(lián)系作者經歷遭遇、作品意象等明確詩句的主要意思。

能夠依據題意辨析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技巧結構等,明確其特點和具

辨析具體手法

體運用。

賞析作用效果注意聯(lián)系詩歌,尤其是關鍵詩句,分析具體表達技巧的作用、效果。

規(guī)范組織答案分點分條,清晰明確地組織答案。注意設問的形式,要針對題目進行作答。

(考點解讀]

詩歌常見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例講

古詩中的記敘通常較為簡潔,用于敘述事件或背景,為抒情

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

或議論做鋪墊。杜甫的《登岳陽樓》中,“昔聞洞庭水,今上岳

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

陽樓”記敘了詩人過去聽聞洞庭湖,現(xiàn)在登上岳陽樓的經歷。

古詩中的描寫往往非常細膩,通過具體的景象或細節(jié)來展現(xiàn)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

畫面感,增強詩歌的表現(xiàn)力?!犊兹笘|南飛》中對劉蘭芝的描寫,

物、事件、環(huán)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

刻畫。

蔥根,口如含朱丹?!?/p>

直接抒情: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種抒情方式。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

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抒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p>

情是古詩中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有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哀情、托物言志

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等。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

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通過描寫月光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古詩中的議論相對較少,但也有一些作品通過議論來深化主

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題或表達作者的觀點。秦觀的《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

意見。又豈在朝朝暮暮?!蓖ㄟ^議論表達了對愛情的深刻見解。

例題一練通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赤壁懷古

蘇轍

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云。

千艘已共長江險,百勝安知赤壁焚?

靖距①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

古來伐國須觀釁②,意突成功所未聞。

【注】①濯距:禽鳥的嘴和爪甲。比喻決勝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觀釁:窺伺敵人的間隙。

蘇轍此詩與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都寫了"赤壁之戰(zhàn)"的古事,但表達方式各有側重,請結合詩詞內

容簡要分析。

這首懷古詩①前兩句主要描寫曹軍在攻破荊州后,水軍實力大增、士氣高昂的場景;

三四句說在連續(xù)取得多次勝利后,他們放松警惕,赤壁之戰(zhàn)一朝敗北;后兩句是詩

明確詩句意思人對戰(zhàn)爭的看法,是對戰(zhàn)爭策略與形勢的深入剖析。詩中指出,戰(zhàn)爭不僅是軍事力

量的較量,更是政治智慧和戰(zhàn)略眼光的比拼,且攻打他國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這

既是對戰(zhàn)爭規(guī)律的深刻總結,也是對當時軍事行動的冷靜反思。

(1)“古來伐國須觀釁,意突成功所未聞”意思是自古以來討伐別國必須看準時

機,想要突然成功,聞所未聞,是不可能的。這是極其鮮明的議論。

(2)《念奴嬌?赤壁懷古》結尾抒情,抒發(fā)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

辨析具體手法

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叭松鐗簟?,抑郁沉挫地表達了

詞人對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

是全詞余音裊裊的尾聲。

(1)蘇轍詩,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曹操整治水軍,進軍吳國,結果被火燒赤壁,大敗而歸;

頸聯(lián)寫此戰(zhàn)之后,天下三分;尾聯(lián)“古來伐國須觀釁,意突成功所未聞”從曹操的

失敗中得出結論,寫自古以來,要想討伐他國,必須窺伺敵人的間隙,找準時機,

哪里有突然成功的呢?前面敘事,結尾議論,敘事為議論做鋪墊,從表達方式上看

賞析作用效果

旨在議論。

(2)蘇軾詞,下片先記敘周瑜“談笑間,橘櫓灰飛煙滅”的功績,塑造了一位卓

異不凡、談笑自若的青年將軍形象,借之抒發(fā)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

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懷才不遇、年華老去、功業(yè)未就的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前面敘事,結尾抒情,敘事為抒情做鋪墊,從表達方式上看旨在抒情。

(1)蘇轍旨在議論,蘇轍從曹操的失敗中得出結論,認為自古以來攻伐他國需要

等待時機、準備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

規(guī)范組織答案

(2)蘇軾旨在抒情,蘇軾借追憶周瑜的功業(yè)一方面表達對英雄的仰慕,另一方面

抒發(fā)自己年華老去、功業(yè)未成的感慨。

①懷古詩、詞常見的手法有直抒胸臆、借古抒懷、對比襯托、用典、托物言志、渲染烘托,表達的情

感一般有緬懷古人之情、人事滄桑之嘆、歷史興替之意、建功立業(yè)之志、壯志未酬之感、勸諫或諷刺統(tǒng)治

者、同情人民疾苦等。

[變式突破]

變式1對比抒情方式

函病困

①正確解讀詩意,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作品的主旨;②找準關鍵句,辨析運用的表達方式;③依據

題意分析作用、效果,進行對比和解答。

①直接抒情,即直接抒發(fā)情感,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②間接抒情,種類角度,核心是沒有直接抒發(fā)出情感,曲折朦朧地借用景物、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態(tài)度。具體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境、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寓情于事等。

分析抒情的基礎是明確直接與間接。直接抒情往往有能夠集中體現(xiàn)(概括)情感的字詞。間接抒情一

般需要通過分析景物等來明確情感,考查的核心是情景關系;但是“以景結情”一般作為結構技巧,很少

會歸類到情景關系中。

[j變式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送別

李白

尋陽五溪水,沿澗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尾聯(lián)與《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在抒情方式和表達效果上都

有所不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本詩尾聯(lián)以景結情,詩人以消失不見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長江之景作結,抒發(fā)了詩人離愁別緒的傷

感之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流露著對權貴的

蔑視。

【解析】李白的《送別》通過描繪友人即將遠行時的美好自然景色和離別的情境,表達對友人的贊美與不

舍。詩句中展現(xiàn)了五溪與巫山的秀美風光,以及長江的空寂流淌,營造出一幅壯麗而傷感的送別畫面,體

現(xiàn)了詩人深厚的友情與孤寂之情。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抒情方式和表達效果的能力。

“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句意:遠眺你的船帆已經看不見了,只有日暮下的長江獨自流淌。結

句以景結情,以消失不見的船帆和"空自流''的日暮長江之景作結,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襯托出離愁別緒的濃

重。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意: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詩人在結句直抒胸臆,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封建社會中多少懷才不遇的人的心聲。在等級森嚴的封

建社會中,多少人屈身權貴,多少人埋沒無聞!李白在這里所表示的決絕態(tài)度,是向封建統(tǒng)治者所投過去

的一瞥蔑視,表現(xiàn)了詩人的傲氣和不屈。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故武衛(wèi)將軍挽歌三首(其三)

杜甫

哀挽青門去,新阡①絳水遙。

路人紛雨泣,天意颯風飄。

部曲精仍銳,匈奴氣不驕。

無由睹雄略,大樹②日蕭蕭。

注:①新阡,新的墓道。②大樹:指“大樹將軍”。東漢名將馮異輔佐劉秀爭天下,諸將并坐論功,

馮異獨處樹下,軍中稱之為“大樹將軍”。

本詩與杜甫的《蜀相》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異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同:兩首詩都用典抒情。本詩運用馮異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武衛(wèi)將軍的敬慕之情?!妒裣唷愤\

用諸葛亮出師伐魏的典故,表達了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

異:本詩以哀景寫哀情,借助悲風飄飄來襯托對武衛(wèi)將軍亡故的悲痛之情?!妒裣唷芬詷肪皩懓椋柚?春

色""好音"寫出寂寞荒涼之感,反襯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還有象征手法的運用,把松柏視為諸葛亮偉大人

格的象征。

【解析】杜甫的這首《故武衛(wèi)將軍挽歌三首(其三)》通過哀挽將軍的葬禮氛圍,表現(xiàn)了對將軍的深切緬

懷。詩中采用對比手法,展現(xiàn)將軍生前的英勇無畏和如今的悲涼寂靜,借景抒情,表達了對其雄才大略的

稱頌與對亡故的惋惜。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相同點:兩首詩都用典抒情。本詩"無由睹雄略,大樹日蕭蕭"兩句的意思是:可惜沒有機會親眼看到你大施

雄才偉略,將軍樹將逐日蕭條。運用馮異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武衛(wèi)將軍的敬慕之情?!妒裣唷分小叭欘l

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兩句的意思是:劉備為統(tǒng)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輔佐兩代君主的

老臣忠心耿耿。此處運用諸葛亮出師伐魏的典故,表達了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

不同點:本詩中“路人紛雨泣,天意颯風飄”的意思是:路上行人淚如雨滴,天上悲風飄飄。此處借景抒情,

以哀景寫哀情,借助悲風飄飄,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對武衛(wèi)將軍亡故的悲痛之情?!妒裣唷分?映階碧草自春

色,隔葉黃鵬空好音"兩句的意思是:碧草映照石階,不過自為春色;隔著樹葉的黃鵬,亦不過空作好音。

此處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xiàn)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

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詩人以樂景寫哀情,借助"春色""好音"寫出寂寞荒

涼之感,反襯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還有象征手法的運用,把松柏視為諸葛亮偉大人格的象征。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望海潮①

秦觀

星分牛斗,疆連淮海,揚州萬井提封②。花發(fā)路香,鶯啼人起,珠簾十里東風。豪俊氣如虹。曳照春

金紫,飛蓋相從。巷入垂楊,畫橋南北翠煙中。

追思故國繁雄,有迷樓③掛斗,月觀橫空。紋錦制帆,明珠濺雨,寧論爵馬魚龍④。往事逐孤鴻。但

亂云流水,縈帶離宮。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拚⑤千鐘。

【注】①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秦觀訪隋朝遺跡,作此詞。②萬井:古代以八家為一井,指人口

稠密眾多。提封:總共。③迷樓:隋煬帝修筑,故址在今揚州市西北。④爵馬魚龍:爵,同"雀”。指各種魚

龍雀馬之類的戲玩之物。⑤拚:舍棄,不顧一切。

本詞下闋抒發(fā)作者興亡之感,請從抒情方式角度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①以景襯情。"但亂云流水,縈帶離宮",而今那時的繁華景象都結束了,只剩下亂云流水環(huán)繞著

空蕩蕩的宮闕。

②直接抒情。"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鐘",詞人唯有飲酒、作詞可打發(fā)時光。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表達技巧和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以景襯情。"但亂云流水,縈帶離宮",世事變幻,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再繁盛的朝代、再豪俊的人物、

再繁華的宮殿都將在歷史長河中消亡,就像天上孤鴻在云中越飛越遠,最終渺遠不見,只剩下亂云流水環(huán)

繞著空蕩蕩的宮闕,無言地訴說著歷史的無情與歷史的正義。

②直接抒情。"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拚千鐘",詞人內心充滿了歷史變幻、物是人非的感慨,心中的塊壘郁

結,如何才能平復自己的內心呢?只有將心中的塊壘付諸筆下萬言、付諸千杯愁酒了吧!詞人用看似豪邁

的舉動將郁積于胸的情懷一一抒發(fā),最終心靈才能得到平靜。

4.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虞美人

蘇軾

持杯遙勸天邊月,愿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愿花枝長在、莫離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①

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①述古:陳襄,時為杭州太守。陳襄離杭之前,在有美堂宴客,蘇軾即席賦此詞。

請簡要分析蘇軾這兩首《虞美人》結句的抒情方式及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第一首的結句直抒胸臆。詞人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將自己對花飲酒、不誤時光、盡情享樂、開朗曠

達的情感直率地表達出來。

第二首的結句間接抒情(以景結情)。詩人借助"江水""明月"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

景,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不舍與惜別之情。

【解析】蘇軾的兩首《虞美人》都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第一首詞人借月亮和花枝的勸酒,

引出珍惜當下短暫快樂的主題,通過盡情享受抒發(fā)樂觀曠達之情。第二首,描繪杭州美景及夜宴情境,通

過夜闌風靜、明月照江,渲染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人生輕松閑適的感悟。兩首詞在情感表達上既有一

脈相承的曠達,又有對生活細節(jié)的生動捕捉和陶醉。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首《虞美人》:

"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這句詞直接表達了詞人內心的想法和情感,沒有借助其他事物來

委婉含蓄地傳達,屬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從結句看,詞人強調了在花前月下手持酒杯的情境,表達出對這種對著鮮花、伴著美酒的生活場景的喜愛

之情。他認為在這樣美好的場景下飲酒作樂是一種難得的歡樂,所以才會發(fā)出“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的感

慨。詞中"此歡能有幾人知”暗示了這種歡樂時光的難得和寶貴,體現(xiàn)出一種不誤時光、及時行樂的豁達心態(tài)。

詞前面描述了持杯勸月、勸花枝等行為,展現(xiàn)出詞人不拘小節(jié)、隨性而為的態(tài)度,而結句通過直抒胸臆的

方式,將自己那種不被世俗煩惱所束縛,能夠在自然美景和美酒面前開懷暢飲、盡情享受的開朗曠達之情

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出來。

第二首《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這句詞是通過描繪一幅在夜深人靜、將要歸去之時,眼前呈現(xiàn)出

的只有那一江澄澈的明月映照在江面上的夜景畫面,來間接傳達情感,這種抒情方式是以景結情。

結句描繪的這幅靜謐的夜景圖,出現(xiàn)在夜闌風靜、即將與友人分別各自歸去的時刻。此時,周圍的熱鬧喧

囂都已褪去,只剩下這一片寧靜的江水和明月相伴。這種寂靜的氛圍,與即將分別的情境相呼應,從側面

烘托出詞人內心對友人離去的不舍。明月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常是寄托思念、不舍等情感的意象,這里的“一

江明月”在夜闌人靜時分顯得格外皎潔、清冷,"碧琉璃”般平靜的江面,給人一種清冷、寂靜的感覺。這些

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略帶傷感的氛圍,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燭影搖紅?上元有懷①

張掄

雙闕②中天,鳳樓十二春寒淺。去年元夜奉宸游③,曾侍瑤池④宴。玉殿珠簾盡卷。擁群仙、蓬壺闞苑。

五云深處,萬燭光中,揭天絲管。

馳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換。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可是塵緣未斷。謾惆悵、華胥夢⑥短。

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

【注】①經歷了靖康之難后,張掄于次年的上元之夜寫下這首感懷詞。②雙闕:指皇宮前面兩邊高大

的城樓。③宸游:帝王的巡游。④瑤池:本為古代神話傳說中昆侖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居所。西王母曾在

此宴請遠道而來的周穆王。⑤長安遠: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⑥

華胥夢:這里喻指汴京往日的繁華。

請簡要分析下片的抒情方式。

【答案】①對比抒情。通過今昔對比,抒發(fā)國家盛況不在,國運衰微的悲嘆。②用典抒情。"長安遠"典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此處表達故國之思。③以景結情。借助寒燈、

歸雁等凄涼景色表達出滿腔哀怨。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

對比抒情。下片以“數點寒燈,幾聲歸雁〃與"華胥夢"相呼應,形成鮮明對比。通過今昔對比,抒發(fā)國家盛況

不在,國運衰微的悲嘆。

用典抒情。"今宵誰念泣孤臣,回首長安遠","誰念"二字,極哀婉凄楚,表達了作者懷念故土的沉痛之情。

“長安遠"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表達故國之思。"可是塵緣未斷,

漫惆悵、華胥夢短"詞義又轉進一層,可惜詞人的塵心未斷,依然不停地懷念故國,那過去的時光就像一場

場春夢一樣短暫,想起這些令人產生無邊的惆悵。

末三句"滿懷幽恨,數點寒燈,幾聲歸雁",表現(xiàn)出夢破后的凄涼冷寂,如今卻只能滿懷幽恨,一個人相伴寒

燈,聽著歸雁叫聲。三個短句,極傳神。以景結情,表達出滿腔哀怨。

變式2對比描寫方法'角度

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huán)境所做的具體描繪和刻畫,可以按照以下分類記憶:

①感官"五覺J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

②描寫角度:上下,遠近,俯視仰視,遠眺近看。

③描寫方法: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白描、工筆。

口變式訓練||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鳳棲梧

柳永

簾內清歌簾外宴。雖愛新聲,不見如花面。牙板①數敲珠一串,梁塵②暗落琉璃盞。

桐樹花深孤鳳怨。漸遏遙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聽不慣。玉山未倒?腸先斷。

[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時用以拍節(jié)之板。②梁塵,梁上的塵土,化用了劉向《別錄》"晨歌動梁塵"一

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指人還沒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儀容之美。

本詞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都是表現(xiàn)音樂之美的佳作,請簡要分析兩首作品描寫音樂的方法的異同。

【答案】相同之處:

用典:《鳳棲梧》中"梁塵""梧桐""孤鳳""玉山未倒”等都屬于用典,詞人化用典故,使描寫的歌聲具有畫面

感;《李憑箜篌引》中以江娥為之啼哭、神女為之悲愁、吳剛為之不眠等眾多神話意象,來表現(xiàn)李憑彈箜

篌的超凡技藝與神奇魅力,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

比喻:《鳳棲梧》中“牙板數敲珠一串“用一串珠子比喻歌姬的聲音圓潤動聽;《李憑箜篌引》中“昆山玉碎

鳳凰叫"以聲寫聲來表現(xiàn)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

側面烘托,《鳳棲梧》中"坐上少年聽不慣,玉山未倒腸先斷”側面描寫了歌聲的美妙;《李憑箜篌引》中“空

山凝云頹不流"以白云停駐的景象烘托了琴聲的魅力。

不同之處:擬人手法?!独顟{箜篌引》"芙蓉泣露香蘭笑”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琴聲的美妙。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相同之處:

《鳳棲梧》寫歌聲之美,詞人使用了大量的典故。"牙板數敲珠一串〃一句,化用《禮記?樂記》描寫歌聲的:

".…累累乎端如貫珠J"珠一串"形象化了歌女圓潤流轉、有板有眼,再妙手拈來"牙板數敲"的打擊樂器伴奏,

較原典增加了節(jié)拍感和音響效果。"梁塵暗落琉璃盞"一句,化用劉向《別錄》"魯人虞公發(fā)聲清,晨歌動梁

塵",詞人以"梁塵暗落”渲染歌聲的清脆和穿透力,再別出心裁增加了一只晶瑩剔透的"玻璃盞",以這器皿

來承接落下來的梁塵,化虛為實,使虛擬的帶有夸張意味的意象更具實感。"桐樹花深孤鳳怨。"一句,雖沒

有直接運用前人寫音樂的詩文,但"梧桐"、"鳳凰"是古代詩文中習見的意象,而且古代又有鳳凰非梧桐不棲

的傳說,柳永借助這些繪制了一個畫面,極易引發(fā)讀者對歌聲的諸多聯(lián)想。"漸遏遙天,不放行云散”一句,

化用《列子?湯問》秦青歌聲"響遏行云”的典故,詞人加一漸字,就寫出了歌聲由細到壯、由弱到強不斷增

大的力度。最后"玉山未倒腸先斷"句"玉山未侄(‘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指人還沒有喝醉。詞人被

那凄婉的歌聲感動得"腸先斷",以致于不忍卒聽了。"江娥啼竹素女愁","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

兔",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等詩句都通過想象來寫李憑的箜篌彈奏得神妙,讓神

仙們都為之動容。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

斜飛寒颼颼。詩中用典故及神話意象,來表現(xiàn)李憑彈箜篌的超凡技藝與神奇魅力,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

,息、。

比喻:《鳳棲梧》中“牙板數敲珠一串",牙板拍節(jié)聲如同珍珠落玉盤。用一串珠子比喻歌姬的聲音圓潤動聽;

《李憑箜篌引》中“昆山玉碎鳳凰叫",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以聲寫聲來表現(xiàn)李

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

側面烘托,《鳳棲梧》中"坐上少年聽不慣,玉山未倒腸先斷",座席上的青年男子已被這歌聲深深打動,已

然銷魂。側面描寫了歌聲的美妙;《李憑箜篌引》中"空山凝云頹不流",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云凝聚

起來不再飄游。以白云停駐的景象烘托了琴聲的魅力。

不同之處:《李憑箜篌引》運用了擬人手法,"芙蓉泣露香蘭笑",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

笑。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琴聲的美妙。

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題米元暉①瀟湘圖(其二)

[宋]尤袤

淡淡曉山橫霧,茫茫遠水平沙。

安得綠蓑青笠,往來泛宅浮家②。

題米元暉山水

[明]張以寧

高堂曉起山水入,古色慘淡③神靈集氣

望中冥冥云氣深,只恐春衣坐來濕。

江風吹雨百花飛,早晚持竿吾得歸。

身在江南圖畫里,令人卻憶米元暉。

【注】①米元暉,名友仁,宋代書畫家米芾之子,擅長山水畫。②泛宅浮家:以船為家,往來于江湖之間。

③慘淡:指畫面色彩淺淡。④神靈集:指畫面?zhèn)魃?,韻味深沉?/p>

兩首詩描寫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尤詩側重視覺,選取曉山、遠水、霧氣、平沙等意象,渲染素淡蒼茫(迷蒙悠遠)的氛圍;張

詩則視覺和觸覺相結合,觸覺“春衣濕",襯托了視覺“云氣深”。②尤詩側重靜態(tài);張詩則動靜結合,以動

襯靜,通過"江風吹雨""百花飛",勾勒出一幅寧靜靈動秀麗幽雅的畫面。③尤詩側重遠景、大景(廣鏡頭);

張詩則遠近結合,先寫遠景、大景,再寫近景、小景(特寫鏡頭),如"百花飛",細膩生動。④尤詩實寫

眼前所見;張詩則虛實結合,"只恐春衣濕”是想象之語,表現(xiàn)了云氣的縹緲朦朧。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這道題考的是分析比較兩首詩在描寫景物的方法上的不同。首先要明確景物描寫的各種方法。分析詩歌的

寫景方式要注意從順序、著眼點和藝術手法的角度進行分析。順序注意高低、俯仰、遠近等,著眼點注意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角度寫景;藝術手法注意是動靜、虛實、對比、襯托等表現(xiàn)手法和比喻、擬

人、夸張等修辭方式。答題時結合詩句具體的分析。

尤詩前兩句對畫中景物作客觀描寫,遠處是萬里江天,近處是一村煙樹,杳靄微茫。畫中的境界確實是令

人神往。選取曉山、遠水、霧氣、平沙等意象,側重靜態(tài),重遠景、大景。尤詩實寫眼前所見,營造素淡

蒼茫、迷蒙悠遠的視覺感受。而張詩上半部分是描繪米元暉的山水畫,形象生動,無論是山間云氣還是整

體著色以及山山水水都是栩栩如生。詩中"云氣深""春衣濕”主要采用視覺和觸覺相結合以及動靜結合,以動

襯靜的手法,通過“江風吹雨""百花飛",勾勒出一幅寧靜靈動秀麗幽雅的畫面。先寫遠景、大景,再寫近景、

小景,細膩生動。"只恐春衣濕”是想象之語,表現(xiàn)了云氣的縹緲朦朧。寫景時虛實相生。回答該題時,從寫

景的層次,具體的手法等角度對比回答,對比的角度要多樣。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早發(fā)赴洞庭舟中作①

白居易

閶門②曙色欲蒼蒼,星月高低宿水光。

棹舉影搖燈燭動,舟移聲拽管弦長。

漸看海樹?紅生日,遙見包山④白帶霜。

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注】①此詩作于白居易蘇州刺史任上,閑適詩。洞庭,指太湖中最大的島嶼洞庭西山。②閶門,蘇州古

城西門③海樹本指生長于海中的珊瑚,有金黃、墨黑、赫紅三種顏色。此處指產于太湖的太湖石。④包山,

洞庭西山古稱,太湖中最大島嶼。

請簡要分析頸聯(lián)描寫景物的方法。

【答案】頸聯(lián)運用白描和由近及遠的手法,描繪出了洞庭湖上日出前的壯麗景象。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是怎樣

運用這種手法的,最后寫出運用這種手法有什么好處、作用,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本題要求"簡要分析頸聯(lián)描寫景物的方法"。頸聯(lián)的"漸看海樹紅生日”是看到的近景,是說初升的太陽漸漸地

把珊瑚染紅了;“遙見包山白帶霜”是看到的遠景,是說初升的太陽給包山籠罩上了白色的光圈。詩人抓住

眼前景物的特征,運用了由近及遠和白描的手法,

描繪出了洞庭湖上日出前的壯麗景象。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滕王閣詩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此詩頷聯(lián)描寫精妙,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①運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②閣既無人游賞,閣內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

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③這兩句不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